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引出文本1、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猜看!是的,光阴似箭,岁月匆匆,不知不觉我已经走过三十四个年头,弹指一挥间,人生的三分之一就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我不禁想起几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齐读成语)读完有什么发现吗?对于时间,你们是怎样认识的呢?2、是啊,时间真是个神奇的精灵!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朱自清先生曾饱含深情地写下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题目叫“匆匆”。
(板书课题)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1、引读:这是一篇优美而充满智慧的散文,读了以后,它会让你怦然心动、豁然开朗。
想不想读?课文就在你们的手里,读起来吧!边读边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与大家分享。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3、初读感悟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细致地读了一遍课文。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说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什么?凭直觉,你觉得朱自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你觉得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的心情怎么样?4、小结:虚度光阴、无可奈何、前途不明、伤感彷徨,这些复杂的心情,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朱自清有,其实你有,我也有。
让我们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5、朗读展示,适时评议,注意评价的引导性、激励性。
三、探究阅读,批注文本1、引导:时间在我们的朗读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但这是不够的!波尔克说过:“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吃饭要细嚼慢咽,读书也要认真阅读,细心体会。
真正的阅读,应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思考。
下面,让我们轻声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方,或者是你感受很深的地方,然后在旁边写上你最想说的话。
可以是对优美词句的欣赏,可以是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也可以是阅读时的感受和联想,还可以是对作者朱自清先生的质疑问难……每位同学可以重点选择2处,认真阅读,细心体会。
2、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点、批注,与课文、作者对话;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思考中去。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2-2023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匆匆》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本课主要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八百多个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文章有些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能仿照作者接连追问、巧用修辞等表达方法将自己的真情流露笔尖,完成项目任务。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情感积累、自学感悟和⾃主学习的能⾃,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但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而言,要理解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的浓郁情感,具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设置情境,师生共同读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法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教学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研读第1、4自然段,感悟接连追问抒胸臆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你发现了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结合课后第二题)预设:学生找到第1、4自然段。
匆匆教学设计及反思
《匆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感受时间一去不复返。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老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2、教师随课件介绍:这是我儿时的照片,天真无邪的笑容中透着几分顽皮。
这是我青年时的照片,青春正如花般绽放着。
慢慢地我步入了中年,这是我与学生在毕业典礼后的合影。
看着学生长大了,我开心地笑了,不过此时已有几丝鱼尾纹悄悄地爬上了我的眼角。
3、照片拍到现在就没有了,大家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老师的样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4、那时当我再回首来看这些老照片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5、是啊!当皱纹悄悄爬上我的额头、眼角,当时间用无情的刻刀在我脸上写下岁月的沧桑时,我多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我的青春岁月、花样年华啊!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特别喜欢这篇文章,今天便跟大家一起去品味其中的滋味。
6、板书课题。
谁按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指名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他轻灵、细腻、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课件出示读书建议: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划出有关句子反复读一读,再就你的体会与同桌交流。
(生自读交流,师巡视辅导)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呢?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随着学生的交流。
课件相继出示第三自然段。
2、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生自读、品味)3、(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到到了吗?谁能来说说。
4、是啊,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小学语文_《匆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匆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风趣识记导课课前谈话:1.上课前教你背一首小诗,这首诗背得方法很特殊,这首诗一共有三节,每一节有四句。
我一次说一节,说完就找你们来复述。
你们敢接收这个考验自己记忆力的挑战吗?早晨是上眼睑,晚上是下眼睑,两眼一眨,就是一天。
学生复述正月是左脚板,腊月是右脚板,两脚一块,就是一年。
学生复述人生如此短暂,人人都是利剑,在追求的箭靶上,你射中了几环?学生复述2.读诗这首小诗的名字叫什么?人生。
人生的名字叫什么?人生的名字叫做遥远,遥远的名字叫做等待,等待的名字叫做岁月,岁月的名字叫做匆匆。
3.谈谈自己的感悟:珍惜时间4.多媒体出示整首诗歌,学生感情朗读。
二、奇思巧引解题1.给这首小诗取名。
2.揭示题目:匆匆3.书写并比较:“勿”与“匆”齐读课题三、限时速记作者1.介绍作者:朱自清2.多媒体出示作者朱自清简介,学生作30秒限时速记3.自由交流四、初读全文,按需识写字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自由交流读不顺的句子或者不好理解需要提醒的句子。
3.交流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1)理解字形:涔与潸(2)理解句子的意思。
5.交流二: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1)理解词语:挪移(2)写字指导:挪6.交流三: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1)理解:蒸——融——蒸融——(2)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3)写字指导:蒸五、了解文体,明确品悟方法1.整体感知:这篇课文究竟在写什么匆匆?它属于什么体裁?你们有什么办法读懂它?(板书:品情悟理)2.提供品读助手:(1)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仔细地读一读。
(2)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补充说明:可以是情感、道理、表达方法、修辞手法,可以加以批注。
)(3)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用朗读展示3.生读课文,一学生板书:惋惜悲伤无奈时间一去不返珍惜时光六、感悟写法,省时高效巧背1.交流第一段:排比、对比的写法2.背诵第一段。
《匆匆》教案6篇
《匆匆》教案6篇《匆匆》教学设计篇一1、知识教学点: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训练点: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德育渗透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4、美育渗透点: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1、教师教法:谈话法,导读法。
2、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1、重点: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
2、难点: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课件。
一、谈话导入新课1、师导入课题:同学们,这节是语文课,可是,老师却想问大家一个数学问题:你们算算,你们走过了多少个日子?面对悄然流逝的时光,你们有何感受?2、是啊!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八十多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朱自清先生感慨万千,写下了优美的散文《匆匆》。
(板书:匆匆)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到些什么?今天,我们就跟随朱自清先生走进时间的流里,去体验时间的匆匆吧!二、整体感知1、播放配乐朗读。
2、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它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板书: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是呀,时间就这样匆匆,它来无影去无踪。
那么,作者提出问题后,回答了吗?请同学们读课文,按以下要求去做。
三、自主合作1、出示合作要求:⑴ 确定本节课的合作学习小组组长。
⑵ 组员自主学习:(看课文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
)⑶ 组长组织组员讨论交流问题;并做记录;代表本小组回答问题。
2、学习要求:⑴ 课文提出问题后,回答了吗?如果没有,你能帮他回答吗?如果回答了,是怎样回答的?⑵ 在课文中找一找,拿笔勾一勾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日子去来的匆匆?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诉日子去来的匆匆的?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⑶ 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词句或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向同学们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匆匆》教学设计(通用5篇)
《匆匆》教学设计《匆匆》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匆匆》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匆匆》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课文具体内容的学习,感悟到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语言质朴有文采,表达感情通俗细致,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时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同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讨论、交流,珍视学生个性的感受、理解和体验。
设计特色: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既是学生情感朗读,感悟交流的过程,又是学生展开联想跟作者产生共鸣,感情升华的过程,体现了阅读教学是“以读为本,读中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特色。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时光是匆匆而过,稍纵即逝;感受作者珍惜时间,热爱时间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3、通过品读文章,使学生懂得应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通过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朱自清的材料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进入情境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曾留下了珍惜时间劝告世人的名句,使我们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匆匆》是一首经典的教育歌曲,歌曲通过描述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匆匆忙忙的场景,引起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思量。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匆匆》进行教学反思,包括教育的快节奏、学生的学习压力、教育的目标导向和教育方式的改进。
一、教育的快节奏1.1 学习任务过多:当今教育体制下,学生面临着大量的学习任务,包括学科知识、考试准备等,导致他们在学校中感到匆匆忙忙。
1.2 时间管理难点:学生在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往往无法合理安排时间,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加剧了匆忙感。
1.3 缺乏歇息和娱乐时间:学生在追求学业成绩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歇息和娱乐的重要性,长期以往,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二、学生的学习压力2.1 竞争压力:学生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了在学校中脱颖而出,他们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这也是导致匆忙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家庭期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往往过高,希翼他们能够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这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2.3 自我要求过高:学生们对自己的期望也往往过高,他们希翼在各个方面都能取得出色的成绩,这使得他们不得不以匆忙的方式投入到学习中。
三、教育的目标导向3.1 过分注重分数:当前教育体制过分注重分数,学生们为了追求高分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导致了匆忙学习的现象。
3.2 忽视综合素质培养: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往往不够重视,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灌输,这使得学生们在匆忙中失去了培养自身兴趣和发展潜能的机会。
3.3 缺乏人文关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心和社会责任感,但现实中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术表现,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情感的培养。
四、教育方式的改进4.1 着重培养学习能力: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知识的记忆和灌输,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从容。
4.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应该被引导去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的节奏和方式,减少匆忙感。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上课讲义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辅助工具
多媒体乐曲《童年》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修改
一、快乐读书精彩展示
背诵时间名言
个别展示
二、激趣导入,揭示目标
师: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格言、诗文、佳作书法队时间流逝的感慨,今日,让我们共同走进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在其中感受时光给予作者的触动。
听教师读,注意预习中难读的词句。
自读课文
交流读,正音
结合课前预习理解
读词
个别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生间评价。
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四、整体切入,局部赏读
(一)、整体切入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作者都从哪些事物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匆匆?
过程与方法:通过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诵读体味、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资料介绍朱自清。
师小结要点: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六年级下册《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匆匆》是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朱自清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自内心的感叹。
文章的特点: 一是结构精巧, 层次清楚,转成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淳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惋惜。
在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还巧妙地使用叠词,使文章显出简朴、轻灵来,侧重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适合有感情地朗读。
文中第二、三自然段紧扣课题,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应做为教学的重点,通过读、评、讲、写让学生自我感悟,体会作者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本单元涉及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教学时要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去达成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本年级阶段的学生经过几年的读写训练,在识字、读文、理解表达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迅速识字,并通过老师的引导较好地理解词文情感。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通过学生的学习和表达及仿写练习,把握本单元人文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真正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2.理清文章脉络,体会第一小节问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
教学难点:读好文章中难读的句子,体会第一小节问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出示《人生》这首小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匆匆》教学设计及反思
2 《匆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能力目标::能按阅读提示抓住课文的内容,学习作品中的表达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课文;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教育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从现在起就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朱自清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这个人是谁?2、介绍朱自清的背景资料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的《匆匆》,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2课。
(板书课题)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篇文章,用心去体会,看看你能知道什么,发现什么?2、交流文章内容及特点。
(大家读得真仔细,这篇文章写于1922年,当时,正值新文学运动期间,中国文坛刚刚开始用白话文写文章,所以有些字词和现在的不太一样,但是,只要你能用心去读,用心体会,还是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的。
)三、精读品悟1、师:那么,就请大家再次用心去品味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句子写的非常好,你特别喜欢或者觉得句子的含义很深刻,就多读一读,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
1、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指导。
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和自己的感悟。
(2)体会语言的精妙多么美妙的韵律和节奏啊,老师感觉你不像在读一段文字,更像是在读一首诗。
老师把文章形式变一变,就更像一首诗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有人评价朱自清的《匆匆》充满“诗情画意”,当他在读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花有重开日。
匆匆微课教学设计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师:任艳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得主要内容,感受语言得优美与作者得表达方式,积累语言、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得意识、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得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入:出示本人照片简介,想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老师会发生什么变化?于就是朱自清得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得共鸣。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匆匆》,板书课题,齐读。
2、简介作者。
朱自清,著名散文家,清华大学教授,她得散文语言精炼,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
她得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等。
二、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勾画感受到时间匆匆而过得地方。
2、学生朗读自己勾画得句段。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特别关注刚才给您留下感觉得地方,争取读懂一两处,有疑问得质疑问题好交流,感受深得地方作好批注。
1、品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燕子去了,有再来得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得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得时候、"ﻫ这句话得理解要点: a。
这就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得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得特点。
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瞧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得无奈与对已逝日子得留恋。
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就是在问您、问她,问我们所有得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得疑惑,她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就是想以发问得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就是一去不复返得,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
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与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得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 学生谈感受,带着不同得体会与理解朗读。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匆匆》作为习作单元的首篇课文,需要承担篇章页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在阅读品味文章中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习得方法后能在习作中迁移运用。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们把这篇文章定位在阅读——指向表达层面。
从阅读的角度看,阅读要素是要学生掌握“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它所指向的不是要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了什么情感,而是要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更直白地理解就是:作者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来表情达意的。
这一语文要素明确指向语文的核心素养能力。
本节课我将重点设在落实语言表达的训练要求上。
基于散文自身的文体特点,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潜心文本的表达,关注文章的写作特色:一是作者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品悟以追问的形式抒发真情;二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受。
立足在文体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可以放手让他们合作自学、交流方法。
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把握较好,但对文章写的抽象的语句,理解起来就有难度,特别是课文中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有什么样的好处,学生是无法准确把握的,需要发挥生生间、师生间的合力,共同学习探究。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考虑,虽然在前面五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散文,但对于散文的文体特点,多数学生还是不明了,不清晰。
口头上都知道散文有“形散而神散”的特点,但如果想让他们说出个所以然来,学生也只能是哑口无言。
本文是散文中的经典文章,是一篇最佳的学习范例,是学生识文体,学表达的佳作。
教学时,一定要有文体意识,“巧”用文本,帮助学生构建文体意识,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获得能力,习得方法。
教学目标:1.能准确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挪移”“徘徊”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明了散文“形散神聚”的写作特点。
初中语文_匆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匆匆》教学设计一、目标确定(一)课标要求及解读课标提出“把握文章内容,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根据课标要求,本节课的散文教学借助“熟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借助“赏读”品出文字的“情味”,借助“悟读”领悟文本的哲思。
(二)教材分析《匆匆》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阅读课文。
学习本单元,要通过朗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品读关键语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匆匆》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文章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将抽象事物——日子表达的具体可感,语言优美富,感情独特,富有启发性。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探究、阅读、欣赏能力,能通过朗读等方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但本篇文章的语言中却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和深深的哲思,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
(四)学习目标1.通过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
2.借助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的品味,学习作者恰当运用修辞、叠词表达感情的方式。
3.通过对文本的赏析,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学会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二、评价设计1.通过朗读及对预习情况的检测来评价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对优美语言的感知。
2.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圈画、交流、点评,对所用修辞、叠词的品析、交流、评价来领悟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
3.通过对富有表现力语句的品味,对课文语段的仿写创作、交流评价,以达到启发学会珍惜时间,有所作为的目的。
三、学生课前活动设计1.预习课文,能熟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编号(1、2、3……),初步感知课文。
2. 搜集有关朱自清的资料,准备自己的一些新旧照片。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出示部分学生的相片以及上学期全体同学的照片)同学们,请看屏幕。
《匆匆》教学反思 (2)2篇
《匆匆》教学反思 (2)《匆匆》教学反思 (2)精选2篇(一)教学反思:《匆匆》是一首经典的诗歌,富有哲理和情感。
在教授这首诗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教学策略:1. 情感唤醒:在开始教学之前,我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是否曾有过类似的感受。
通过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 课文导读:在进行课文导读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通过解析诗歌中的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
3. 分层次教学: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较弱的学生,我注重词义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对于较强的学生,我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挖掘诗歌中隐含的情感和哲理。
4. 艺术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朗读、表演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通过这些教学策略,学生们对《匆匆》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
更重要的是,他们从诗歌中获得了对于生活和时间的思考,提高了对自己珍贵时间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感悟。
《匆匆》教学反思 (2)精选2篇(二)《匆匆》是一首著名的中国民歌,经常被用作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教学材料。
本次教学中,我选择了《匆匆》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听录音、学唱歌谱、分组合唱等,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歌曲和表达情感的技巧。
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听录音的方式首先让学生们熟悉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然后,我向学生们展示了歌曲的歌词和对应的歌谱,让学生们一起学习并尝试唱歌。
学生们通过跟唱和合唱的方式逐渐掌握了歌曲的全貌,并且能够较为准确地唱出歌曲的旋律。
虽然学生们在音准和节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他们对于歌曲的理解和表达感情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加强了对于歌曲背后寓意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歌曲的内涵。
匆匆教学设计及反思
匆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 6 个字,会写“匆匆、空虚”等 11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珍惜时间的意识,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把自己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感受写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写作手法。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写自己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感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仿写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时间每天都在我们身边悄悄溜走,它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一起去感受时间的匆匆流逝。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藏、挪、伶、俐”等字的书写。
3、思考:课文围绕“匆匆”写了什么?(三)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对时间匆匆流逝感慨的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2、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的匆匆流逝的?(作者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把“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与“时间一去不复返”进行对比,突出了时间的匆匆。
)4、学习课文第 3 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把时间的匆匆写具体的?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作者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如“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把时间的流逝具体化,让人感受到时间的匆匆。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时间的匆匆。
(四)仿写练习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写一写自己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感受。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本课的资料,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鼓励质疑1、汇报你所收集到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
2、导入: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描写时间的文章,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3、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这些问题你想怎么解决?二、初读感知,读中悟学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三、细读探究,品味感悟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你特别喜欢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
2、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3、交流感受:你读懂了什么?从句中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4、师生品味重点句子: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⑵“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一个“溜”字、一个“针尖上一滴水”的比喻,让我们感悟到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
《匆匆》教案
《匆匆》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时间的飞逝和珍贵。
2.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珍惜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无奈,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3. 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去的时光,谈谈对时间的感受。
(2)引出课题《匆匆》。
2. 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精读课文(1)分组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时间的匆匆流逝的?(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组织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 总结升华(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时间的认识和感受,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5. 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时间”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时间的珍贵,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匆匆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匆匆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时间成为一种奢侈品。
学校教学时间也越来越有限,因此每一节课的设计都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匆匆一课时的时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能够:- 理解课程中的关键概念和知识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围绕某一具体主题展开,例如“环保”或“人权”。
教师将选定一篇相关文献或一段视频作为教学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3分钟)教师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者播放一个引人注目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思考。
步骤二:知识点讲解(5分钟)教师简单描述本次课程的知识点,并通过示意图或者实例向学生进行解释和讲解。
步骤三:小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阅读或观看教学材料,并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步骤四:整理思路(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提供意见。
步骤五:展示和总结(7分钟)教师邀请几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同时,教师对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5.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表达能力来进行评估。
可以设立一个简单的反馈表格,让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评价。
二、反思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并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需要尽量提供简明扼要的讲解,但这可能导致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
其次,小组讨论的时间可能有限,不同小组之间的讨论程度也可能不一样,有可能导致有些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方案。
首先,在课前提供学生一些预习材料,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基本知识点,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匆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感悟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齐读题目。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二、介绍作者。
朱自请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一生重病,宁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二、初读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你读懂了哪些内容?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4、交流反馈三、再读课文,深化感悟1、朱自清感伤什么?惆怅什么?(1)第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2)作者是怎么提出这个问题的?(3)指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4)小组交流、反馈。
2、时光究竟是怎样溜走的呢?面对时间的流逝作者有什么感受?(1)“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2)“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这句话跟后面有什么关系?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手法?)(3)作者发出了什么感叹?(4)小组交流、反馈。
3、作者怎样把时间流逝写具体的?(1)出示句子,加以体会。
“洗手的时候,日子……吃饭的时候……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时……掩面叹息时……”(时间就是在洗手、吃饭等日常生活中,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
)(2)仿写句子:的时候,日子从过去。
(3)指名回答。
4、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时间匆匆、悄然无声呢?(1)找一找,划一划,想一想,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2)小组交流、反馈。
(3)指名回答。
5、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分句读课文。
(2)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3)这个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段。
四、小结。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想到自己不珍惜时光,想到自己贪玩、浪费时光,想到今后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棵(果实长在植物上)
课(言,是说,盘查、拷问的意思。果是果实。古代是盘查考核工作成果的机构,现在 为学习与考查知识的课堂。
裸(禾苗类的植物,青裸)、窠(昆虫、鸟兽的巢穴)、B(骨节两端圆形隆起物,如肩膀 联、膝盖韧J)、
师:当然不是所有的形声字都是这样来判断,我们要视情况而定。其他字,你是怎样记 忆的?
在“心”上加一点或两点,表示某种心理状态。造字本义:着急,心跳得厉害。篆文时是 “囱”加一撇,表示思想有负担,强调因精神压力而着急。到隶书时,省去了下边的部分,上 边写成“人”加四个“叉”,表示人失去从容。
看来,“匆”的确和人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感受有关。
3、了解作者
师:那《匆匆》写的是谁的心情和感受呢?
师:谁知道“匆匆”是什么意思?
生:急急忙忙的样子/十分急忙的样子。
师:你能用“匆匆”说句话,表示急急忙忙吗?
生:
师:怕迟到了,心里很着急,是吧?看来,匆匆和心情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匆”这 个字的演变。
2、“匆”字演变
幻灯出示“匆”字的演变,介绍“匆”的演变。
师:教师结合图片和文字具体解释一下“匆"字的演变过程。
全班检查读文。每组的3号同学请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错误。
看来同学们还想读,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段落吧。
3、幻灯出示四段易错和精彩的文字,请学生朗读。
课文,同学们读得比较正确了,那么这些词语读得怎么样呢?
4、幻灯出示易错和重点的词语,请学生朗读。
读到估计都会读为止,易错的词语其他同学也要读一读。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崔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理解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并感受白话文的特点。
3、用合适的方法识记生字。
4、体会作者对时间匆匆的感受,感受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
1、理解“匆匆”的意思。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匆匆》)板书:匆匆
裸:* +果 与“裹”对比,果实跑到了衣服外面,所以是“水其实这个“裸" 也是形声字,它属于叠韵关系的形声字,右边的“果”和“裸"韵母相同。那么根据形声字 形旁表意,声旁表声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大概判断形声字的意思,跟什么有关。
师:比如,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字(出示幻灯片)颗、棵、课(这3个字都有果,果
还有两个字,你们是怎么识记的?
到那边。
师:你的方法不仅利用了这个字的意思,还巧妙地强调了字的偏旁。利用字义识记字形
也是很好的一种方法。
面写个五?老师告诉你们,上面的“皿”读作:网字头,是“网”的变形。关于这个“皿”,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一查和什么有关,下次遇到有这个偏旁的字,希望你们能讲给别人听。
三
课前同学们己经自学了生字,并对生字进行了分类,总结了识字方法。
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们识字的方法,怎样记得牢,不会出错。
2、全班交流
①形声字 伶:彳+令
俐:彳+利伶俐一般指人,所以是"4 "
跨:• +夸因为跨要用脚,所以是“'”
总结方法:形声字的特点,形旁表意,声旁表音。
还有形声字吗?
茫茫然:茫然,模糊不清的样子
凝然:形容举止.安详或静止.不动。本课指举止安详,还是静止不动?(静止不动)
遮挽:拦阻挽留。
伶伶俐俐:轻盈;轻巧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蒸融:蒸发、消融
游丝:漂浮在空中的蛛丝。
赤裸裸:光着身了、没穿衣服。
平:安定、安静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文中的词语如“确乎、头涔涔、泪潸潸、茫茫然、不能平的”、 句式如“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与我们平时•的说话方式有些不同,甚至读起来比较拗口,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是一篇白话文。
题,写到一张纸条上,下课交给老师。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清晰: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并感受白话文的特点。
3、用合适的方法识记生字。
4、体会作者对时间匆匆的感受,感受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目标的落实:
1、关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易错的:头涔涔泪潸潸尽管旋转凝然遮挽徘徊薄雾
5、师:刚才小组读文的时候,组内解决词语的意思了吗?还有没有小组解决不了的词语。
预设:
确乎:的确、确实
默默:不说话,不出声的样子
头涔涔:头上汗流不止.的样子/形容汗水从头上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泪潸潸:眼里流泪不止的样子/泪水满面的样子
轻轻悄悄:形容走路的声音很小。
②徘徊
徘:彳+非徊:彳+回“徘〃与“排”读音相同,徊读“hudi”
如果说不出“彳”的意思,老师可问:为什么是“彳"?相机指导:“彳"读“chi”指 的是小步走。彳与亍在一起出现,彳亍造字之初像一个纵横相交的十字路口(幻灯片出示"行” 的演变),所以带“彳〃的字多与行走、行为和道路有关。比如行、街、径
生:朱自清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
生:
师:相机幻灯出示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部分,师出示后解说:
《匆匆》写于1922年3月28日。当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 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仍然执着地追求着。
二
课前预习时,同学们都读了课文。这样,我们先在小组里检查一下。
小组读文规则(轮流、分段读课文,一人读,其他同学圈出错误读音,帮助纠正,全组 共读出错句子。)
今天,我们用形声和字理识字法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希望同学们今后,继续积累识字 方法,让我们的识字更有效,更有趣。
三、整体感知,感受散文特征
师:刚刚我们说《匆匆》是朱自清内心的写照。那么,到底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生:时间一去不复返,作者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为自己虚度光阴的自责。
帅:我们一起看看,课文哪-一段写的是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哪一段写的是对时•间来 去匆匆的无奈?
生:好像每一段都有。
师:并没有分出很清晰的层次,处处在抒发自己的感受。很散,是吧?但是作者从头至 尾都在表达己对时间匆匆的无奈、惋惜这就是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不管看上去怎么 散,但有一个核心在,那就是?(自己对时•间匆匆的无奈和惋惜),这就是散文的神。
四
关于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疑惑,或是想知道的问题吗?你可以再读读课文,思考一下, 思考好了以后和小组的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一个最有价值,最能代表你们小组水平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