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降水的观点,掌握降水的类型及特点。

2. 能够识别各种地形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降水形式。

3. 了解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特点,培养举世观念。

4. 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与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降水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教学难点: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降水差别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各种地形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降水形式、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案例等。

2. 准备地图和地球仪,用于展示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情况。

3. 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用于诠释不同地区的降水特点。

4. 设计教室讨论题目和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新课、新课教学、稳固提高和教室小结。

底下我会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意图。

1. 导入新课:引入一些实际的天气情况,如降雨和降雪,引导学生思考降水的影响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 新课教学:(1)起首,我们将介绍降水的观点和类型,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知识。

(2)然后,我们将通过一些图表和数据,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变化规律,包括年降水量、季节变化、地区分布等。

通过这些图表和数据,学生将能够理解降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洋流等。

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的方式,讨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变化。

(4)最后,我们将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模拟实验。

学生将分组,模拟一个地区的降水变化,并诠释原因。

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稳固提高:为了进一步稳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我们将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3.掌握降水的测量方法和分布规律;4.能够分析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降水的测量方法;4.降水的分布规律;5.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出示一幅有关降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降水的思考,让学生讨论降水是什么,它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2.学生讨论之后,教师简要介绍降水的定义,并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如降水的分类,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等。

二、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是大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为水滴或冰晶而从云中下降到地面的现象。

根据降水的形式和成因,可以将降水分为雨、雪、雾和露等不同类型。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形态的图片,并与学生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三、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受到地形、气候和天气系统等因素的影响。

地形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大陆地形上升处常有降水增多的地方,而山脉背风处则容易形成干旱带;气候会影响降水的变化,如赤道地区降水较多,而两极地区较少;天气系统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低气压系统中心通常是降水最频繁的地方。

2.教师通过图表和实例解释降水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四、降水的测量方法(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雨量计、雨量图、降水重量计等。

雨量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降水的工具,它能够记录单位面积上降水的毫米数。

2.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测量工具,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降水的分布规律(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分布规律与气候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赤道地区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而中纬度地区则呈现不稳定的分布规律。

2.教师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其中的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现象的认知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降水的基本特征,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

2.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天气、气候现象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降水案例,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降水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干旱和一张洪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让学生对降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形成的原因。

3.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假设你是农业专家,如何根据降水情况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

初中地理_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降水形式和降水的不同等级。

2.学会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环节1:降水的变化(课本58-59页)1.降水(1)概念:是指从大气中降落的、、等,主要形式是。

(2)降雨等级:根据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级别。

(3)降水量的测量: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降水量的单位是。

2.降水的变化(1)季节变化: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图来表示。

下列两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是地,降水量季节差异很大的是地。

A B(2)年际变化: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的。

3.活动: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1)根据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完成该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出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0-200毫米,以25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3.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画状图。

(2)根据绘制的图,可以看出:该地降水量较多的三个月份是;降水量较少的三个月份是;年降水量大约是毫米;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是。

4.说出图中北半球各地降水的特点。

.环节2:降水的分布(课本60-61页)1.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称为等降水量线。

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状况,通常用图来表示。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1)赤道附近地区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毫米以下。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毫米以上,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毫米以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降水作为一个地理要素,其形成、分布和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爱,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类型的形成过程。

2.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

2.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使学生了解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动画等,生动展示降水相关知识。

2.教学素材:收集有关降水的实例和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课堂练习题: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降水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降水的形成过程吗?降水有哪些类型?”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自的名称。

提问:“这些降水类型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形成的?”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降水的分布规律。

提问:“请根据教材内容,总结降水的分布规律。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问:“请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以下练习题。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示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示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的形式以及降水量的测定方法;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难点: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课前准备制作PPT。

相关资源降雨的形成过程视频。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1)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雨)。

(2)白色花,无人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原来它从天上来(雪)。

(3)大豆小豆天上撒,人畜庄稼谁都怕,尽干坏事伤天理,掌握科技征服它(冰雹)。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新知讲解】一、降水的变化1.降水的概念与形式多媒体展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教师: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的形式——雨、雪、雹、雾等,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多媒体播放视频“雨”。

教师:观看视频,了解了降雨的形成过程,降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学生:充足的水汽、凝结核、降温等。

2.降水的等级提问:水汽的多少和降温的幅度决定了降雨的不同级别,降雨分为哪些等级?学生: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

承转:我们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的等级。

那么降水量又是怎么测量的呢?3.降水量的测量请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并思考: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单位、及测量方法。

学生活动1:认识雨量器和降水量的测量,通过观看课件,认识雨量器的构成和降水量的测量。

明确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教师讲解:人工测量一般每天在8时和20时各记录一次,这两次记录之和就是这一天的日降水量。

让学生举一反三说出怎么计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以及多年平均降水量。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降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等知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图片、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了解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2.降水分布的规律3.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动画、实例等教学资源2.教学PPT3.学习任务单4.讨论小组的划分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降水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关注降水。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降水的分布规律和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降水形成的过程,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降水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进行分享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降水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介绍了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测量以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特点,为后续学习水循环、气候变化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所了解。

但降水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此外,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涉及诸多地理现象,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降水实例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及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

2.难点:降水形成的原因、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降水现象。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降水知识。

3.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降水形成的原因和分布规律。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地图、降水分布图、实例图片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降水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让学生通过实例和图表加深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降水分布的规律,分享学习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分布规律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1. 知识背景与分析1.1 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变化和分布。

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差异,以及降水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水的概念及其分类•降水量的多年变化趋势•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降水量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1.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降水的分类与概念•降水量的分布差异及其影响教学难点:•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原因及其影响2. 教学步骤2.1 导入新知识教师在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后,可以通过一些导入新知识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视窗,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导入新知识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图表呈现、影像展示等。

此次,为了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分类,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入讲解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了解什么是降水(先让学生找证据,再由教师引导得出结论),自然降水和人工降水的区别(以雪花、雨滴为例),让学生对降水的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教学实践在导入新知识后,教师需要在讲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差异和变化趋势。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世界气象组织温度和降水数据,图表、气象数据来让学生自行画出中国年平均降水分布示意图、中国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中国降水的年轮分布等。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某地区的降水量变化,通过年均降水量和气温的关系来进行研究,让学生从中了解降水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3 教学总结本节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应该总结本次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点,以及对学生今后学习的指导方向。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需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降水的分类和概念•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降水量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的演练中,教师在引入新知识、教学实践、教学总结三个环节中,切实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需求,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降水量、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3.培养学生现场观察、调查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降水的概念和种类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并介绍不同种类的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霈、冰雹等。

2. 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降水量与地球环境、气候要素、季节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气候带的降水规律。

3. 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讲解和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分布与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成因等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分布规律。

4. 调查降水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到校园和社区内进行降水调查,收集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种类等数据,并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本课程将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地图分析、实地调查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介绍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讲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老师向学生讲解降水的基本概念,以及雨、雪、雾、露、霜、霈、冰雹等不同种类的降水。

3. 掌握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老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降水量与地球环境、气候要素、季节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气候带的降水规律。

4. 掌握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老师通过讲解和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分布与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成因等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分布规律。

5. 实地调查降水在教学结束后,老师让学生自己到校园和社区内进行降水调查,收集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种类等数据,并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并掌握降水量、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并培养学生现场观察、调查和分析能力。

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地图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降水及其影响因素和规律,并提高他们的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量与质、降水的地理分布以及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是地理学科中关于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表、案例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降水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降水现象并不陌生。

但要将这种直观的感受转化为科学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降水量”、“降水类型”等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术语进行解释和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量与质,了解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2.降水量的测量与表示3.降水分布的地理规律4.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形成的原因等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降水案例,让学生了解降水现象的真实情况。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降水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观察降水量、制作降水分布图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降水相关知识的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降水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关于降水现象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好针对降水相关问题的讨论题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降水量测量工具、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降水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遇到的降水情况,激发他们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降水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理解降水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认识降水的主要形式,掌握不同地域降水的差异及其成因,并能初步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当地降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明确降水的定义和形式,掌握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在于理解不同地域的降水特征及背后的气候、地形、洋流等地理要素的作用机制,引导学生形成分析降水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地理地图、降水分布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以及预习材料让学生对降水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同时,准备一些与降水相关的视频资料和案例分析,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课前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张由古代的水墨画作为背景,画面上以淡雅的色彩描绘出山川河流,以及一片雨后春笋的景象。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画面中的元素,如云雾、山涧溪流等,让他们思考画中的“雨”是否与我们即将学习的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有关。

这样引入课题,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互动教学(一)导入新知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探讨降水的形成过程和变化原因。

比如通过提问“同学们是否注意过不同的季节里降水的差异?”引导学生讨论天气和气候的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地图上的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降水的空间分布。

(二)分组合作学生按照座位或者兴趣进行分组,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理解。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探究学习结合地理课本上的知识点,教师详细介绍降水类型、成因和影响等。

并通过使用图表和案例分析来讲解降水的分布特点。

比如可以借助等降水量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等工具来直观地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情况。

(四)情境模拟教师可以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如雨季和旱季的天气变化,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境模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围观察讨论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雨量器量杯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

(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气后变成了水汽发进入大气中)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一、降水与生活1.降水:(1)什么是降水?(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板书:三、降水量的测定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4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实用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实用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用降水资料,绘制年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断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某地年降水量柱状图,说出该地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类型。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初步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差异,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了解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愉快学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学案、相关材料。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对比——北京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比较哪个月多哪个月少?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北京在不同时期降水状况截然不同?降水的多少对人类生活生产有何影响?如何判断降雨的大小?板书:一、降水和我们提问: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如何测量某地降水量?向学生介绍: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降水形式是降雨和降雪,但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

活动:①把学生分三组,开展分组合作探究:尝试根据课件中展示的谚语、图片及日常生活分析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②第一组:从降水适中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第二组:从降水过多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④第三组:从降水过少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结束:三组学生阐述各自的观点。

①第一组:降水适中总体上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

③第二组:降水过多不利于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易发生洪涝灾害。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变化的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二)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掌握读图、绘图的能力和方法,学生归纳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一)教法创设情景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二)学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1:用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让学生说出这首诗中反映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根据气温的高低变化,冬季的降水是一种什么形式?除此之外,降水还包括哪些形式?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导入2: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冰雹”,依次展示几种天气现象。

有近菊T冃凰否下雨隅甫幽一个月臬地下了大習杲地尊冰舗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以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一、降水的变化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一:降水量的测量我们知道了降水的形式,那么如何测定降水量的多少呢?我们又用哪种容器来进行测量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降水量测定的工具”图,讨论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测量降水的工具由哪两种容器构成?(2)在读降水量数值时,应注意哪些观察规范。

学生看图讨论后,发表意见,最后老师总结: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和量杯。

降水量的测量单位是毫米(mm)。

观察时,视线要与刻度值齐平。

活动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运用1.绘出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的多少。

2.把横坐标轴平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

在纵坐标轴上,按相等的差值标上降水量刻度。

七年级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教学(jiāo xué)设计第四单元(dānyuán) 天气与气候第3课降水的变化(biànhuà)与分布一、教材(jiàocái)分析:本节课是星球地图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biànhuà)与分布》。

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教材从设计上更注重从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选材,从培养学生兴趣角度选材,本章内容既是今后分区地理学习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的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个方面内容。

本节教材与第二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过程设计思路: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在,因此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学生会很容易接受。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因此我在设计降水概念、主要形式、测量等内容时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学生完成简单的信息查找之后,教师进一步借助多媒体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降水形式的图片,降水形成过程的视频片断,材料阅读等内容,目的是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享受,进而加深这些现象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及学生的兴趣的调动。

另外通过课堂问题的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

通过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绘制,培养学生类比思想,综合学习能力等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探究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这部分知识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初中地理_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降水的概念、等级和测量方法。

2.能够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3.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理资料,掌握绘图和读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绘图、读图、析图、小组合作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初中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结合学生这些特点,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图表等直观材料,并补充部分材料,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相互交流。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心有所想,言有所表,学有所得,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生活的思考。

效果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节教材主要讲述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两个方面的内容。

降水的分布主要介绍世界降水量的水平分布状况。

降水的变化是从降水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两个方面讲述。

读图和绘图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其中的能力培养线索。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这一环节设计成小组互助合作,共同完成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同时给不同的小组准备不同的降水资料,使最后呈现的降水量柱状图是多种类型的(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冬季多雨型、夏季多雨型)。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在“玩”中学,既动手又动脑,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明确,在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学生学习效果好。

2.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双边活动充分、高效。

3.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了课容量,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4.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课件制作精美、清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教师语言生动有趣,感染力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第3 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星球地图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教材从设计上更注重从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选材,从培养学生兴趣角度选材,本章内容既是今后分区地理学习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的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个方面内容。

本节教材与第二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在,因此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学生会很容易接受。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因此我在设计降水概念、主要形式、测量等内容时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学生完成简单的信息查找之后,教师进一步借助多媒体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降水形式的图片,降水形成过程的视频片断,材料阅读等内容,目的是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享受,进而加深这些现象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及学生的兴趣的调动。

另外通过课堂问题的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

通过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绘制,培养学生类比思想,综合学习能力等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探究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这部分知识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三、教学目标
1、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通过参与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方法、探究合作法的综合运用六、教学过程:
A 、 我是汪涵,我这里里夏季多雨,是世界降水较多的区域。

B 、
我是孙燕姿,我那里全年多雨,几乎每天都下雨,是世界降水较多的区域。

C 、 我是Jane 我那里全年湿润,也是世界降水较多的区域。

D 、 我是杰克逊,我那里常年炎热干燥,几乎不下一滴雨 E 、 我是狄凯厄斯 那里冬季多雨,我这里冬季常会发洪水,唉!
3、如果你是杭州天堂雨伞的经销商,要到国外开辟新的市场,你认为把市场设在 哪几个小朋友的家乡最火?图中城市主要是:新加坡、雅典、比尔马、伦敦、北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
1、 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问题简单化,直观化。

2、 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起引导作用
3、 教学设计符合大纲标准的要求,基本做到了精讲多练。

4、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浓厚,在课堂上积极展示,并且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
师生互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根据本节课主要知识框架学生汇总所学知识
教 学 过 程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降水的变化
降水的形式
用降水量柱状图判断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分布
夏季 雨型
冬季 雨 全年 雨 型年 雨型 型年


降水量的测量
1、请同学们根据世界年降水分布规律来对比城市的降水量的多少 A 、新加
课堂检测 坡与东方站
B 、 比尔马与乞拉朋齐
C 、 北京、乌鲁木齐与伦敦
2、2011-05-31联合国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随行的各 国儿童欢聚一堂,诉说各国的降水状况。

他们分别来自新加坡、希腊的雅典、尼 日尔的比尔马、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

你能通过他们的描述说出他的家在哪
吗?
小试牛刀 分布规律
世界主要降水类型
干极、雨极
回想起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留有很多的遗憾:
1、在各环节的过渡及衔接方面引导不到位,例如大雨、中雨、小雨的测量引入降水量资料的展示和学习方面组织语言欠缺连贯性。

2、本节课中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学中,引领太快,有对学生的评价,但太敷衍了事,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起到很好的诊断和激励作用。

如果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全体学生就能发现绘制过程中的缺点,从而更好的进行认识降水量柱状图。

3、在探究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时,如果能跟进解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

4、课堂语速稍快,但上完整节课自己发现课堂跟进不太紧凑,这也是我在课堂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地方,环节紧凑,学生才不至于分神,课堂效率才能更高。

5、可能是一种习惯:教学过程中偶尔还会出现课堂提问质量不高:像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提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时时注意课堂小细节,提升课堂效率。

加强备课,钻研教材,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升自己,完善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