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4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过程:二、讲授新课1、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问题: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
写成算式就是5+3=8(m)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
写成算式就是(-5)+(-3)=-8(m)师生共同归纳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哪个方向运动了多少米?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
写成算式就是5+(-3)=2(m)师生借此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经过两次运动后,物体又回到了原点。
也就是物体运动了0m。
师生共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教师:你能用加法法则来解释这个法则吗?学生回答:可用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来解释。
一般地,还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优秀9篇
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优秀9篇校本课程教案篇一活动主题整理书包活动目标1、引导孩子们学习、了解收拾、整理书包的方法,使孩子们知道应该自己整理书包,做一个自立的人。
2、学会有条理地整理东西,要从整理书包开始、初步养成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学习整理书包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3、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造就良好的品行。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课以孩子们的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手段,整个过程要让孩子们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孩子们自悟自得,体现心理教育以孩子们为主体的原则,从活动性看,课程形态为主体参与性活动,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孩子们亲身实地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猜谜语:方方正正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引导孩子了解书包构造:我们大多数人的书包是由大、中、小三层夹包组成的,可以分类放书本,旁边还有两个小袋子,可以放水壶和雨伞等,特别方便。
书包的背面有两条又宽又软的背带,可以让我们轻轻松松的把心爱的书包背在肩膀上。
引导孩子了解书包作用:有了书包,我们的学习用品宝宝们就有安乐的家了。
(二)、播放与书包相关的视频,了解书包跟我们的密切关系。
(三)、引出新课1、了解整理书包的作用,问学生:会整理书包吗?2、观看视频了解书包的。
发展历史,书包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了解书包自古以来都是学生密不可分的好伙伴)3、ppt播放多种未整理的书包照片、凌乱的抽屉照片。
问:“这样的书包你看了会有什么想法呢?”4、师:“别的小朋友是怎样整理书包的呢?”(ppt播放小朋友整理书包的照片以及整齐的书包)5、师:“孩子们,让我们看一看,谁的书包比较干净,谁的书包需要洗澡了。
谁的书包里面乱七八糟,大书、小书杂乱无章;废纸、方便袋、零食口袋、铅笔灰、什么都有;谁要东西时找不到;谁的课本,练习本皱皱巴巴;谁的铅笔盒里没有笔,要用时东翻西找。
同学们相互检查书包干净吗?里面有序吗?”汇报:哪些同学的书包干净,整洁。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活动方案(5篇)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活动方案(5篇)第一篇: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活动方案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本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利补充,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思、乐中用,让有才华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场所,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使用二、课程目标:1、本课程要求用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亲自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自由思维、平等讨论和大胆想象,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某各时期数学发展的历程,对数学知识框架的形成有个简单的了解。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融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力求体现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且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有很大的价值。
三、方法和措施: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材,挖掘知识交叉点,确立活动课实施进度。
2、制定学期活动课实施方案。
对每一节活动课都确定活动目标、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并以课程形式将其固定下来。
3、精心设计活动课教案,做好课前准备。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前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也需要师生双边的配合。
四、活动课安排表:周次活动内容 2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追求真理的先驱——无理数的诞生数学世家的光荣-一函数的出现富兰克林的遗嘱与拿破仑的诺言智力测验中的逻辑推理托尔斯泰的割草问题有趣的“蝴蝶定理” 妙在“设元” 离奇的算题螺旋梯的最优设计韩信分油缺乏算计的干果小贩真实的电话号码三张卡片的骗局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 15 七巧板 16 怎么会相等第二篇: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一、课程背景在以“升学”为目标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只重视“纯数学”类型所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海式”的灌输和训练,使数学作为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被淡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被忽视。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5篇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5篇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准确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学校数学教案模板,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学校数学教案模板篇1一、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精确地表示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与实际操作,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通过实例温度计上数字的意义,引出数学中也有像温度计一样可以用来表示数的轴,它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数轴。
(二)探究新知同学活动:小组争论,用画图的形式表示东西向公路上杨树,柳树,汽车站牌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问1: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
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用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呢?同学活动:画图表示后提问。
提问2:“0”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比体温计进行解答。
老师给出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意: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代表原点;通常规定直线上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选取合适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提问3:你是如何理解数轴三要素的?师生共同总结:“原点”是数轴的“基准”,表示0,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正方向是人为规定的,要依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如图,写出数轴上点A,B,C,D,E表示的数。
(四)小结作业提问:今日有什么收获?引导同学回顾: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表示数。
课后作业:课后练习题其次题;思索: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有什么特点?学校数学教案模板篇2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通过同学熟识的问题情景,以过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合理性。
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篇一: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一、课程背景在以“升学”为目标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只重视“纯数学”类型所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海式”的灌输和训练,使数学作为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被淡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被忽视。
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育者就应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将数学学习与数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这也符合我们遵循我国实施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所以,结合本校“学生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以及培养途径的实验研究,我们特开设此课程作为我校校本课程之一。
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重视发挥数学文化强大的教育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内涵,并能把它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应用于生活二、课程标准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型课程,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以数学为主要工具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新数学提出的四个目的(实用的目的、公民的目的、职业的目的、文化的目的)融为一体,让受教育者“学大众化的数学”。
其具体目标为:1.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2.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善于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身边事物3.知道有关的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数学创造能力4.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知识,形成数学建模的基本素质(即有一定的建模意识,建模的心理品质,建模能力和建模知识结构)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本课程拟在本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开设,计划两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包括课堂学习、社会调查和建模实践。
其中初一年级的重点是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的培养,初二、初三年级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为主。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20篇)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20篇)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要点: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
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学生:……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1)教师展示以下问题,学生分组探究。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① 2 ×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② -2 ×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③ 2 ×(-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④ (-2)×(-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2)学生归纳法则①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同号得(-)×(+)=()异号得(+)×(-)=()异号得(-)×(-)=()同号得②积的绝对值等于。
③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 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设计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初中数学核心概念,如代数基础、几何图形、数据处理等;2.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3. 了解数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拓展数学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计算器、数学软件等;2. 提高学生数学表达和逻辑推理能力,增强数学交流与合作能力;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旨在巩固和拓展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求知欲强,但个体差异较大,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代数基础: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及其应用,重点讲解方程组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及求解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一章《一元一次方程》和第二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2. 几何图形:涵盖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以及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 教材章节:第三章《几何图形》和第四章《立体几何》3. 数据处理: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重点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以及概率的基础知识。
- 教材章节:第五章《数据处理》和第六章《概率初步》4. 应用题解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材章节:各章节应用题部分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代数基础(一元一次方程)第二周:代数基础(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三周:几何图形(平面几何)第四周:几何图形(立体几何)第五周:数据处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六周:数据处理(统计量与概率初步)第七周:应用题解答(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初中数学核心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精选5篇)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精选5篇)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精选篇1)设计说明: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看到物体的面。
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看一看、画一画。
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
这样,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形”与“体”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发展其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大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一张,小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数张。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一个,钉子板,每个四人小组一张吹塑纸,印泥(有需要的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吧!今天第三只小猪为自己设计了一套更漂亮的房子。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房子)师:小猪的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起来的?你会分分类吗?(学生把积木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类)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1、自主操作师:请大家在自己的学具袋里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跟旁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感觉到的,看到的。
生1:我拿的是长方体,这个面是长长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2:我拿的是正方体,它的面都是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3:我拿的是圆柱,(手指圆柱底面)这里是圆的,摸起来平平的;(手指侧面)这里摸起来弯弯的。
师:大家刚才看到的这些面都在物体上,你们有没有办法把它们记在纸上呢?生:(考虑后回答)有!师:请小朋友先独立想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最后用你们准备的工具试一试,比一比,哪个小组办法多。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设计教案(优秀5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初中数学设计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作者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设计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篇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学生的学习参与面,减小差距。
努力作好教学工作,在这一学期中,下文将准备了初中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期的学习,要使学生在情感与态度上,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能够设计精美的图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
对于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较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第十六章分式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本单元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后,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
学生在本章中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交流中发展能力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经历本章的重点之二:利用反比例函数及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应用过程,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会作反比例函数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篇一: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附计划、备课、单子模板:竞业园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教学计划(模板)课程名称:数学的奥妙研发团队:王少华杨乃忠郭迎花闫菲李小霞方明芝高夏青王婷婷齐丽燕石德建盛楠楠研发年级:初一年级本学期达成的课程目标: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包括人数、知识、能力发展情况及学习态度等方面)1.学生刚上初中,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年龄较小都普遍存在学习精力不集中的现象,他们参与度较高,但缺乏规范性,有待于老师的指导。
2.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老师的帮助和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比较低,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要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行训练和提高。
3.学生会有知识上的差异,但更多的是态度的不同,由于年龄的原因更多的学生对学习并不持有积极和主动的态度,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或课外注重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领。
教学的具体措施:(包括高效课堂的实施、学生七种课堂能力的培养等)1.组建数学课程小组,选拔相关负责人,定期召开组长会议。
2.每周确定一个主题,提前一周预先安排,让学生精心准备,以备活动时能顺利地进行交流。
3.与课堂教学内容挂钩,掌握好课堂必会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4.训练学生对词汇及日常用语的积累及运用,夯实基础最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拔高和提升。
5.增加实践的机会,由于数学校本课程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
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6.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从素质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更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
7.向学生补充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解答一些带有技巧性,趣味性,思维性较强的问题,以加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出一些题目,让学生一题多解或分类讨论,以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
初中数学校本教研课程(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旨在通过校本研究,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二、课程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初中数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2. 培养教师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3. 通过校本研究,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课程内容1.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理念(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讨(3)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策略2. 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1)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3)数学教育心理学3.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化(1)教学目标的确立(2)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3)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4. 校本研究与教师成长(1)校本研究方法与技巧(2)教师成长路径与策略(3)校本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式(1)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2)研讨: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3)实践: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教学时间(1)集中培训: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集中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为1-2天。
(2)分散研讨:每月至少组织1次分散研讨,每次研讨时间为半天。
(3)实践反思: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每周进行1次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3. 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的改进。
(2)结果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学生成绩、同行评价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五、课程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校本教研工作顺利开展。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范文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范文最新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范文1学习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学习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学习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一、学习过程:预习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相交外,还有哪些呢?(一)画平行线1、工具:直尺、三角板2、方法:一"落";二"靠";三"移";四"画"。
3、请你根据此方法练习画平行线:已知:直线a,点B,点C.(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二)平行公理及推论1、思考:上图中,①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条;②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条;③你画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
②探索:如图,P是直线AB外一点,CD与EF相交于P.若CD与AB平行,则EF 与AB平行吗?为什么?二、自我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因为a//d, b//c,所以c//dB、因为a//c, b//d,所以c//dC、因为a//b, a//c,所以b//cD、因为a//b, d//c,所以a//c2.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为( )A.0个B.1个C.2个D.3个(二)填空题:1、在同一平面内,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条,而经过L外一点,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条。
2、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1与L2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其对应的位置关系:(1)L1与L2 没有公共点,则 L1与L2 ;(2)L1与L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1与L2 ;(3)L1与L2有两个公共点,则L1与L2 。
3、在同一平面内,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是。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5篇)
初中数学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爱岗的小编沉默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5篇初中数学教案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安排1课时讲授;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学中引用太阳光照射下的影子种种生活中的实例,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影子在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习的兴趣。
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不同时刻物体影子的变化,亲自感受变化的情况,再通过教师讲授逐步加深对投影相关概念的理解,并掌握其应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知道平行投影、正投影的含义;能够确定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的特征;知道在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实践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探索不同时刻不同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影子长的比等于物体高度的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论研究自然现象,引发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探索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增进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平行投影的认识进行物体与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让学生在课前观察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自己总结出一些结论。
一、创设情景问题1:师:请看这幅图片,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陈述: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和“晷针”组成。
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地移动。
以此来显示时刻。
(看下图)设疑激趣:利用古代显示时刻的物体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引出课题问题2:师:太阳光可看成平行的直线,在阳光下,我们经常看见物体的影子,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在一天中是怎样变化的吗?下面我们来看几副图片:(幻灯显示)(1)(2)(3)上面的三幅图是在我国北方某地某天上午不同时刻的同一位置拍摄的,请根据树的影子,判断拍摄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最全面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精华版)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第 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内容教科书P.1——P.3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重、难点解析重点1.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 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难点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并播放录音。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听录音。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粒子之微,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板书课题。
三、导学教师活动1.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 历程:出生——学前——小学(板书) ,我们每一天都 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 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 子,试一试。
(积极鼓励)(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 出数学信息。
)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 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 些? 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 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 计算;统计知识。
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 明了。
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 的 2 个问题: (1)投影或小黑板展示下列问题: ①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学生活动1.回忆、交流、积极大胆发 言。
初中七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课程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 有理数的乘法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有理数乘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2. 运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
2. 投影仪或黑板。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相关知识:回顾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数、负数、整数、分数等。
2. 提问: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那么有理数之间是否可以进行乘法运算呢?乘法运算的规则又是怎样的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理数的乘法概念:有理数乘法是指两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
2. 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a) 同号相乘:两个同号的有理数相乘,结果为正数,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
b) 异号相乘:两个异号的有理数相乘,结果为负数,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
c) 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三、实例讲解与应用(15分钟)1. 举例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投影展示。
2. 让学生上台演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过程,并解释运算规则。
3. 运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商品的折扣价、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滑行距离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使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对有理数乘法运算规则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6篇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6篇初中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分析:⑴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它的特殊的性质和判定。
⑴前面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类比他们的性质与判断,有利于对正方形的研究。
⑴对本节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分类研究的思想,并且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类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梳理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生分析:⑴学生在小学初步认识了正方形,并且本节课之前,学生又学习了几种平行四边形,已经具备了观察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与知识基础。
⑴学生在上几节已有了推理的经历,但是对于证明,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有待于提高。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掌握它的性质和判定,会利用性质与判定进行简单的说理。
⑴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前边的四边形的研究,探索并归纳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通过运用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体会正方形的完美性,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喜悦与自信。
重点:掌握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难点:探索正方形的判定,发展学生的推理能教学方法:类比与探究教具准备:可以活动的四边形模型。
(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本课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知识的前后联系《中心对称图形》是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第二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
本节教材属于图形变换的内容,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旋转和中心对称”后的一种对称图形,因此涉及归纳、类比等思想方法,对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3.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分析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特点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比较、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为使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我将通过:(1)例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旋转对称图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2)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3)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有直观的表象。
初中数学教案(8篇)
初中数学教案(8篇)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一一、教材内容及设置依据【教材内容】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有理数加法、减法的运算的回顾,学习包括分数和小数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其方法;应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置依据】教材内容的确定主要根据知识的社会作用性、教育性原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以及形成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作用)、后继教育原则(为进一步深造、参加实际工作和适应日常生活准备条件)、可接受性原则(即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生理心理特征,又要着眼于学生的不断发展);还要与现实生活、科技发展相适应,逐步深透现代教学思想。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加强,同时又是后面所要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法、除法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基础,特别是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为后面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的学习提供了类比依据。
也为后面学习代数式的合并同类项及有关的恒等变形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对重点、难点的处理【对重点的处理】本节的重点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为了突出重点,教师应尽量从实际问题引入、应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创设具体教学情境,注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运算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和每节课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的把每节课的“课堂练习”和“习题”的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板块,如:1、知识巩固型2、实际应用型3、方法多变型4、知识拓展型等。
【对难点的处理】对于难点的处理,因为新教材“强调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教学时我们应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或用“已知”去解决“未知”的思想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交流,充分的探索。
同时淡化形式,突出实质(不出现代数和的定义,只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对“代数和”加以体会)四、关于教学方法的选用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采用的方法:1、情境体验:通过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会到课堂中去,产生共鸣,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加深其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篇一: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附计划、备课、单子模板:竞业园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教学计划(模板)课程名称:数学的奥妙研发团队:王少华杨乃忠郭迎花闫菲李小霞方明芝高夏青王婷婷齐丽燕石德建盛楠楠研发年级:初一年级本学期达成的课程目标: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包括人数、知识、能力发展情况及学习态度等方面)1.学生刚上初中,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年龄较小都普遍存在学习精力不集中的现象,他们参与度较高,但缺乏规范性,有待于老师的指导。
2.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老师的帮助和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比较低,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要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行训练和提高。
3.学生会有知识上的差异,但更多的是态度的不同,由于年龄的原因更多的学生对学习并不持有积极和主动的态度,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或课外注重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领。
教学的具体措施:(包括高效课堂的实施、学生七种课堂能力的培养等)1.组建数学课程小组,选拔相关负责人,定期召开组长会议。
2.每周确定一个主题,提前一周预先安排,让学生精心准备,以备活动时能顺利地进行交流。
3.与课堂教学内容挂钩,掌握好课堂必会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4.训练学生对词汇及日常用语的积累及运用,夯实基础最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拔高和提升。
5.增加实践的机会,由于数学校本课程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
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6.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从素质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更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
7.向学生补充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解答一些带有技巧性,趣味性,思维性较强的问题,以加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出一些题目,让学生一题多解或分类讨论,以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
教学计划一览表【篇二: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第 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内容教科书p.1——p.3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三、导学45练习设计课堂基础练习1、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c a b答案:a与b;c与d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答案:3153、计算:7+27+377+4777 答案:5188课后延伸练习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①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答案:①乘;②倍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 1234 5 6 7 8 9 =100 答案:123-(45+67-89)=1004、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几边形?答案: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5、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如图1-1-2,在它的四个角上有四棵大树,现在为了扩大池塘,要把池塘面积扩大一倍,但是,这四棵树不便搬动,也不能使它淹在水里,而且扩大后的池塘还是正方形,这该怎么办呢?答案:能力提高训练1、一个长方形,长19cm,宽18cm,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分割成若干个边长为整数的小正方形,那么这些小正方形最少有多少个?如何分割?答案:7个,边长从大到小依次为11、8、7、5、32、在操场上,小华遇到小冯,交谈中顺便问道:“你们班有多少学生?”小冯说:“如果我们班上的学生像孙悟空那样一个能变两个,然后再来这么多学11生的,再加上班上学生的,最后连你也算过去,就该有100个了.”那么小44冯班上有多少学生?答案:36第2 课人类离不开数学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2.人类离不开数学教学目标1.体会从古至今数学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学的存在及数学的美,发展应用意识。
预习。
教学过程【篇三:初三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3生活中的数学(储蓄、保险与纳税)储蓄、保险、纳税是最常见的有关理财方面的数学问题,几乎人人都会遇到,因此,我们在这一讲举例介绍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以增强理财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处理简单财务问题的数学能力.1.储蓄银行对存款人付给利息,这叫储蓄.存入的钱叫本金.一定存期(年、月或日)内的利息对本金的比叫利率.本金加上利息叫本利和.如果用p,r,n,i,s分别表示本金、利率、存期、利息与本利和,那么有i=prn,s=p(1+rn).例1 设年利率为0.0171,某人存入银行2000元,3年后得到利息多少元?本利和为多少元?答某人得到利息102.6元,本利和为2102.6元.以上计算利息的方法叫单利法,单利法的特点是无论存款多少年,利息都不加入本金.相对地,如果存款年限较长,约定在每年的某月把利息加入本金,这就是复利法,即利息再生利息.目前我国银行存款多数实行的是单利法.不过规定存款的年限越长利率也越高.例如,1998年3月我国银行公布的定期储蓄人民币的年利率如表22.1所示.用复利法计算本利和,如果设本金是p元,年利率是r,存期是n年,那么若第1年到第n年的本利和分别是s1,s2,…,sn,则s1=p(1+r),s2=s1(1+r)=p(1+r)(1+r)=p(1+r)2,s3=s2(1+r)=p(1+r)2(1+r)=p(1+r)3,……,sn=p(1+r)n.例2 小李有20000元,想存入银行储蓄5年,可有几种储蓄方案,哪种方案获利最多?解按表22.1的利率计算.(1)连续存五个1年期,则5年期满的本利和为20000(1+0.0522)5≈25794(元).(2)先存一个2年期,再连续存三个1年期,则5年后本利和为(3)先连续存二个2年期,再存一个1年期,则5年后本利和为(4)先存一个3年期,再转存一个2年期,则5年后的本利和为(5)先存一个3年期,然后再连续存二个1年期,则5年后本利和为(6)存一个5年期,则到期后本利和为显然,第六种方案,获利最多,可见国家所规定的年利率已经充分考虑了你可能选择的存款方案,利率是合理的.2.保险保险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生命和财产保护的金融事业.例如,火灾保险就是由于火灾所引起损失的保险,人寿保险是由于人身意外伤害或养老的保险,等等.下面举两个简单的实例.例3 假设一个小城镇过去10年中,发生火灾情况如表22.2所示.试问:(1)设想平均每年在1000家中烧掉几家?(2)如果保户投保30万元的火灾保险,最低限度要交多少保险费保险公司才不亏本?解 (1)因为1+0+1+2+0+2+1+2+0+2=11(家),答(1)每年在1000家中,大约烧掉2.6家.(2)投保30万元的保险费,至少需交780元的保险费.例4 财产保险是常见的保险.假定a种财产保险是每投保1000元财产,要交3元保险费,保险期为1年,期满后不退保险费,续保需重新交费.b种财产保险是按储蓄方式,每1000元财产保险交储蓄金25元,保险一年.期满后不论是否得到赔款均全额退还储蓄金,以利息作为保险费.今有兄弟二人,哥哥投保8万元a种保险一年,弟弟投保8万元b种保险一年.试问兄弟二人谁投的保险更合算些?(假定定期存款1年期利率为5.22%)解哥哥投保8万元a种财产保险,需交保险费弟弟投保8万元b种财产保险,按每1000元交25元保险储蓄金算,共交而2000元一年的利息为兄弟二人相比较,弟弟少花了保险费约240-104.4=135.60(元).因此,弟弟投的保险更合算些.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don't know thatI love you.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can't see my love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ther.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