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第四章上(新))
形式逻辑 第四章第五节 负判断说课讲解
形式逻辑第四章第五节负判断第四节负判断一、什么是负判断1.含义:负判断是否定某个判断的判断。
例如:①并不是所有的鸟都会飞。
②并非一个人有病就发烧。
负判断由支判断和联结项(否定联结词)两部分构成。
负判断的支判断称为原判断,支判断可以是个简单判断,如例①;也可以是个复合判断。
2.负判断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并非P其中“P”是支判断,“并非”是联结项。
“并非”也可以用符号“-”或“¬”来表示。
这样,负判断的符号式就是:ˉP 或¬P3.真假情况:负判断是特殊的复合判断。
首先,它不象其他复合判断具有两个以上的支判断,而只有一个支判断。
其次,它的联结项是一个表示否定的逻辑概念,整个判断是对原判断的否定。
所以,它与原判断之间是矛盾关系。
原判断真,负判断就假;原判断假,负判断就真。
二、负判断的种类及其等值判断负判断分为简单判断的负判断和复合判断的负判断。
1.简单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简单判断的负判断(负简单判断)是指支判断为简单判断的负判断。
(1)单称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并非某个S是P ↔某个S不是P并非某个S不是P ↔某个S是P(2)全称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并非所有S是P ↔有S不是P并非所有S不是P ↔有S是P¬SAP↔SOP¬SEP↔SIP(3)特称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并非有S是P ↔所有S都不是P并非有S 不是P ↔ 所有S 都是P¬SIP ↔ SEP¬SOP ↔ SAP2.复合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1)联言判断的负判断(负联言判断)及其等值判断负联言判断就是断定一个联言判断是假的。
而断定联言判断假就是断定它的联言支至少有一个是假的。
所以,负联言判断等值于一个相容选言判断。
用公式表示即:“并非(P 并且q )”等值于“非P 或者非q ”或表示为: q P q P ∨↔∧(2)选言判断的负判断A.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负相容选言判断)及其等值判断负相容选言判断就是断定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假的。
形式逻辑 第四章第五节 负判断
第四节负判断一、什么是负判断1.含义:负判断是否定某个判断的判断。
例如:①并不是所有的鸟都会飞。
②并非一个人有病就发烧。
负判断由支判断和联结项(否定联结词)两部分构成。
负判断的支判断称为原判断,支判断可以是个简单判断,如例①;也可以是个复合判断。
2.负判断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并非P其中“P”是支判断,“并非”是联结项。
“并非”也可以用符号“-”或“¬”来表示。
这样,负判断的符号式就是:ˉP 或¬P3.真假情况:负判断是特殊的复合判断。
首先,它不象其他复合判断具有两个以上的支判断,而只有一个支判断。
其次,它的联结项是一个表示否定的逻辑概念,整个判断是对原判断的否定。
所以,它与原判断之间是矛盾关系。
原判断真,负判断就假;原判断假,负判断就真。
负判断的真假可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二、负判断的种类及其等值判断负判断分为简单判断的负判断和复合判断的负判断。
1.简单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简单判断的负判断(负简单判断)是指支判断为简单判断的负判断。
(1)单称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并非某个S是P ↔某个S不是P并非某个S不是P ↔某个S是P(2)全称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并非所有S是P ↔有S不是P并非所有S不是P ↔有S是P¬SAP↔SOP¬SEP↔SIP(3)特称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并非有S是P ↔所有S都不是P并非有S 不是P ↔ 所有S 都是P¬SIP ↔ SEP¬SOP ↔ SAP2.复合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1)联言判断的负判断(负联言判断)及其等值判断负联言判断就是断定一个联言判断是假的。
而断定联言判断假就是断定它的联言支至少有一个是假的。
所以,负联言判断等值于一个相容选言判断。
用公式表示即:“并非(P 并且q )”等值于“非P 或者非q ”或表示为: q P q P ∨↔∧(2)选言判断的负判断A.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负相容选言判断)及其等值判断负相容选言判断就是断定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假的。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教学大纲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是大学本(专)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作为一门思维科学,它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和论证思想的作用。
学习形式逻辑对于自觉地进行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逻辑论证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课程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原则和方法,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逻辑规律和逻辑原理,同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自觉地运用学过的逻辑理论和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逻辑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就中文系而言,本课程应注意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基础课程相联系,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本课程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教学中应注意重点突出、例证生动,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加强趣味性。
教材一般都借用了数理逻辑的语言形式,应注意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的转换。
五、本课程讲授一学期,约32学时。
书面作业2次。
六、本大纲课程教学内容顺序依托华东师大《形式逻辑》教材内容顺序编排,教学重点为第二、三、四、五、六、十章,教师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课时多少及学生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调整。
由于选用教材不同,内容编排顺序以及个别内容、术语可能小异,教学中应作适当调整。
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第一节了解:形式逻辑的对象(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性质(全民性、工具性)。
第二节理解: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了解:概念是通过揭示对象的特性或本质来反映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
二、了解:概念与语词的关系第二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了解:概念内涵、外延的定义二、掌握: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第三节概念的种类一、理解: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二、理解: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三、理解:正概念与负概念第四节概念外延间的关系一、理解:相容关系(全同、真包含、真包含于、交叉)二、理解:不相容关系(全异:矛盾、反对)第五节掌握: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第六节掌握:定义及其规则第七节掌握:划分及其规则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第一节了解:命题和推理的概述第二节性质命题一、了解:性质命题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
形式逻辑第四章
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p + + — — q + — + — p←q + + — +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一种事物情况存在
是另一种事物情况存在的既充分又必要的条件的 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是指:设有两个事物情 况“p”和“q”,如果有p,就必然有q;如果没有p, ,如果有p,就必然有q;如果没有p 就必然没有q。这样,p就是q 就必然没有q。这样,p就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 《墨经》的话来说,叫“有之则必然,无之必不 墨经》的话来说,叫“ 然。” 然。”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可表示 为: 当且仅当p,才q 当且仅当p,才q p ↔q
• •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
p + + — — q + — + — p↔q + — — +
四、 负判断 1、什么是负判断
• 负判断是否定某个判断而构成的复合判断,
也叫判断的否定。例如: • I并不是人都是自私的。 • Ⅱ并非所有战争都是正义战争。负判断的 逻辑形式可表示为: • 并非p 并非p • 也可写作: •﹁p
• ②负选言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 负相容选言判断 • “并非某人气色不好或者是由于过度
疲劳,或者是由于患了感冒” 疲劳,或者是由于患了感冒”等值于 “某人气色不好既不是由于过度疲劳, 也不是由于患了感冒” 也不是由于患了感冒”。 • 并非(p或者q 为: • ﹁(P∨q) ↔ ﹁P∧﹁q
3、使用联言判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1)联言联结词的使用要恰当 • (2)注意联言支之间的联系和排列顺序 • (3)联言支不能重叠 • (4)要正确区分和使用联言判断的省略形
形式逻辑(第5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4章
形式逻辑(第5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4章《形式逻辑》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下)一、指出下列三段论的格和式,并指出其中的大项、中项和小项,以及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1.第一格AAA式。
大项:一定要胜利的;中项:正义的事业;小项:我们的事业。
大前提:一切正义的事业都是一定要胜利的;小前提: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结论:我们的事业是一定要胜利的。
2.第三格AAI式。
大项:能导电;中项:石墨;小项:非金属。
大前提:石墨能导电;小前提:石墨是非金属;结论:有的非金属能导电。
3.第二格AEE式。
大项:文学作品;中项:需要创造艺术形象;小项:学术论文。
大前提:一切文学作品都需要创造艺术形象;小前提:学术论文不需要创造艺术形象;结论:学术论文不是文学作品。
4.第二格AEE式。
大项:鱼;中项:用鳃呼吸;小项:鲸。
大前提:鱼都是用鳃呼吸的;小前提:鲸不是用鳃呼吸的;结论:鲸不是鱼。
二、下列三段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违反了什么规则?1.不正确。
大项扩张(大项“青年”在前提中不周延,但在结论中周延。
注:按照对当关系,并非所有的青年工人都是共青团员=有的青年不是共青团员)。
2.不正确。
中项两次不周延。
3.不正确。
四概念错误(大小前提中的两个“物质”不是一个概念)4.不正确。
两前提都是特称命题,或者中项两次不周延。
5.不正确。
中项两次不周延(不是快车是不带邮件的=带邮件的是快车)6.不正确。
中项两次不周延。
三、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符号,构成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并写出解题过程。
1.它的限制条件少,很多三段论都满足要求,第一格的有AAA, AAI, AII,第二格的有AEE, AEO, AOO,第三格的有AAI, AII,第四格的有AAI,AEE。
例如,对于第一格的AAA式,即MAP, SAM/SAP,假设结论为SAP,那么S在结论中是周延的。
根据三段论规则3,S在前提中也必须周延。
按照规则4,前提不能出现否定。
形式逻辑(第四章)
思维进程是由范围较广 的概念推移到范围较窄 的概念,由较一般的知 识推进到较特殊的知识。
E D C BA
例如:
一切造福于人类的知识都是有价值的, 科学是造福于人类的知识, 所以,科学是有价值的。 社会科学是科学 所以,社会科学是有价值的 逻辑学是社会科学 所以,逻辑学是有价值的。
2.后退式的复合三段论:
如果小前提是肯定命题,那么,结论必须是特称命题。
任何一个前提都不能是特称否定命题。
P—— M
结论不能是全称肯定命题。
M —— S
例如: 唯物主义者是坚持实事求是的,
S —— P
坚持实事求是的不是搞阴谋诡计的人,
所以,搞阴谋诡计的人不是唯物主义者。 幻灯片 10
2.注意:三段论各格的逻辑要求是从一般规则推导出来的, 如果一个三段论违反了该格的逻辑要求,就必然违反三段论 的一般规则;但是,符合该格的逻辑要求,并不一定遵守了 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例如: 有的马是黑马,
(1)陈述句表述性质命题时,往往省略了性质命题的某些逻辑构成要素。
例如:a.人总是会死的。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b.他办事认真。
他办事是很认真的。
一般情况下,“全称量项”和“肯定联项”往往被省略, 但“特称量项”和“否定联项”则不能省略。
例如:“有人是英雄” ,“人非草木”
(2)由反诘疑问句表达的性质命题。 例如:a. “你难道会否定他的历史功绩吗?”
——以前一个三段论的结论作为后一个三段论的小前提。
其思维转移顺序:是由范围较窄的概念逐渐推移到范围
较广的概念,即由较特殊的知识推进到较一般的知识。
后退式的复合三段论的公式:
AB
BC
例如:
AC
《形式逻辑》(第二版)樊明亚主编__练习题参考答案
《形式逻辑》(第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一、写出下面复合命题的真值形式:1.p:事莫明于有效,q:论莫定于有证;真值形式:p∧q2.p:主义真,q砍头不要紧;真值形式:p→q(此为倒装句,分析时将其还原)3.p:入虎穴,q得虎子;真值形式:¬p→¬q4.p: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q:人固有一死轻于鸿毛;真值形式:p∧q注:若单独考虑“人固有一死”,则分析为p:人固有一死,q:(死)重于泰山,r:(死)轻于鸿毛;真值形式: p∧(q∨r)5.p:知之愈明,q:行之愈笃;真值形式:(p→q)∧(q→p)或:p↔q6.p:我们有正确的前提,q:把思维规律正确地运用于这些前提,r结果必定与现实相符;真值形式:p∧q→r7.p:国家大,q:国家小,r: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值形式:(p∨q)→r8.p:甲是团员,q:乙是团员,r:丙是团员;真值形式:¬(p∧q∧r)二、用真值表判定下面真值形式的逻辑性质:1.为重言式2.为重言式3.为协调式4.为重言式5.为重言式6.为重言式7.为协调式8.为矛盾式三、用真值表判定下列各组真值形式哪些是等值的,哪些是矛盾的:1.该组真值形式是矛盾的。
2.该组真值形式是等值的。
3.该组真值形式是等值的。
4.该组真值形式是等值的。
5.该组真值形式是等值的。
6.该组真值形式既不是等值的,也不是矛盾的。
7.该组真值形式是等值的。
8.该组真值形式是等值的。
四、用归谬赋值法判明下列公式是否为重言式:1.该公式是重言式。
(p → q )∧(r→ q )∧(p ∨r )→ q┋┋┋┋┋┋┋┋┋┋┋┋┋①┋┋┋┋┋┋┋┋┋┋┋ F ┋②┋┋┋T ┋┋┋T ┋┋┋ F③┋T ┋┋T ┋┋T ┋④┋ F ┋ F ┋┋⑤ F F F T| └————矛盾———┘⑥ | T F└——————矛盾——————┘2.该公式是重言式。
(p → q )∧(r→ s )∧(¬ q ∨¬ s)→(¬ p ∨¬ r )FT T FT T T F FT T T TT T F T T F└———矛盾———┘T F F T└————矛盾————┘3.该公式是重言式。
选择性必修第四单元: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一、同一律1.概念:指人思维中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必须与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相同。
2.违反同一律的情况:偷换概念、词语歧义。
例:①你说德语,我说汉语,我们没有共同语言,不可能成为朋友。
②金山农民新年画展。
二、矛盾律1.概念:任何思想不能既是真的,又是假的。
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事物的判断,不能既肯定,又否定。
2.违反矛盾律的情况:悖论。
例:①我正在撒谎。
②世上所有的真理都不是绝对真理。
三、排中律1.概念:任何思想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
也就是说,在相互矛盾的判断中,必须承认其中一方为真,另一方为假。
排斥矛盾中既真又假的中立情形。
2.违反排中律的情况:模棱两可、骑墙。
例:①这道题既容易做,又不容易做。
②他既是一个好学生,又不是一个好学生。
3.并不违反排中律的情况:反义词。
例:①今天的作业不多,今天的作业也不少。
②他的工作很好,他的工作很糟。
四、充分理由律1.概念: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来支撑这个判断。
2.违反充分理由律的情况:强加因果、封建迷信。
五、思考下面事例中的逻辑错误,请用已学到的逻辑知识来分析并回答。
1.服务员同志,请当心,您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了。
没关系,汤不烫,我不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昨天来您家修门铃,可是我连按了三次门铃,都没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校园广播:请还没有把广播打开的班级把广播打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广告:一口酥,一口一个,先尝后买,不酥不要钱,售价:5元/个。
形式逻辑课后习题答案(含原题)
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一、以下命题是哪种直言命题?请指出命题的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及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1.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
答:这是个全称肯定命题〔A〕,全称肯定量项省略;“共产党员〞是主项;“是〞为联项;“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是谓项。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2.任何困难都不是不可克服的。
答:这是个全称否认命题〔E〕。
全称量项“任何〞;主项“困难〞;联项“不是〞;谓项为负概念“不可克服的〞。
其主项、谓项都周延。
3.有些图书是线装书。
答:这是特称肯定命题〔I〕。
量项“有些〞;主项“图书〞;联项“是〞;谓项“线装书〞。
其主项、谓项均不周延。
4.?女神?是郭沫假设的诗集。
答:这是个单称肯定命题。
?女神?是主项;“是〞是联项;“郭沫假设的诗集〞是谓项。
其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5.有些学生不刻苦。
答:这个命题一般理解为O命题:有些学生不是刻苦的。
“学生〞是主项;“刻苦的〞是谓项;“不是〞是联项;“有些〞是量项。
其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二、以下对当关系推理是否有效?为什么?1.由“有的植物不开花〞真,推知“所有植物都开花〞假。
答:正确。
因为O与A是矛盾关系,由O真可推知A假。
2.由“凡环境污染都对人身体有害〞真,推知“有的环境污染不对人身体有害〞假。
答:正确。
因为A与O是矛盾关系,由A真可推知O假。
3.由“有人生而知之〞假,推知“有人不是生而知之〞真。
答:正确。
I与O是下反对关系,由I假可推知O真。
4.由“有的大学生是有理想的〞真,推知“所有大学生都是有理想的〞假。
答:不正确。
I与A是附属〔差等〕关系,由I真推不出A假。
5.由“所有的古代散文都不押韵〞假,推知“有的古代散文押韵〞真。
答:正确。
E与I是矛盾关系,由E假可推知I真。
6.由“所有的新诗都不押韵〞假,推知“所有新诗都押韵〞真。
答:不正确。
E与A是反对关系,由E假推不出A真。
三、根据命题的对当关系,由以下命题的真假,断定同素材的其它三种命题的真1.“某单位职工都买了电冰箱〞为假。
《形式逻辑》课程笔记
《形式逻辑》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逻辑学的内容与对象1.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推理、论证、概念、判断、命题等思维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逻辑规律。
2. 逻辑学的对象包括:(1)思维形式:如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
(2)思维内容:如命题的真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
(3)思维规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
二、逻辑学的性质与作用1. 逻辑学的性质:(1)逻辑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为其他科学提供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2)逻辑学是一门工具科学,为实际应用提供逻辑分析和论证方法。
(3)逻辑学是一门交叉科学,与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密切相关。
2. 逻辑学的作用:(1)提高思维品质:通过学习逻辑学,可以培养严密的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2)指导科学研究:逻辑学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帮助科学家进行有效的推理和论证。
(3)促进人际沟通:逻辑学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使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
(4)辅助决策制定:逻辑学为决策者提供逻辑分析工具,帮助做出合理、明智的决策。
三、逻辑学的研究与学习方法1. 逻辑学的研究方法:(1)形式化方法:将自然语言中的逻辑关系抽象为符号系统,研究符号系统中的逻辑结构。
(2)语义分析方法:研究逻辑形式的真假含义,探讨逻辑形式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3)辩证法:分析事物之间的矛盾和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 逻辑学的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系统学习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逻辑案例,加深对逻辑学理论的理解。
(3)实践应用:将逻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4)交流探讨:与他人交流逻辑学观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二章推理概述一、推理的构成成分1. 推理是由前提、结论和推理形式组成的思维形式。
推理的目的是从前提出发,通过推理形式得出结论。
2. 前提:是推理中提出来的,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
华东师范大学第四版形式逻辑答案
4、小前提否定,大前提必肯定;(2分)结论必否定,大项必周延,大前 提已然肯定,必须全称才能保证大项周延,所以,,(3分)
四、
1、结论是有些A是C'或有些C是A”
2、可推出 所有A不是C'或者 所有的C不是A”
3、能,结论是E或O。
4、结论是O,因为前提有特称,有否定。
5、不能。只有EEE式可以使三个项都周延两次。而两个否定句不能推出结 论。
6、结论否定,大项周延,而I的主谓项均不周延。
五、“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中国人生疮。 ”小项扩大。 “中国人生疮,你是 中国人,你生疮。 ”四概念。 “你说谎,卖国贼说谎,你是卖国贼。 ”中项不周 延。 “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我的话是不错的。 ”六概念。
六、
1、“与b全异,b与交叉c”分别得出 所有a不是b,有的b是c”可推 出有的c不是a”a与c的关系有三种可能:
真包含于、交叉、全异。
2、 “包含b,c包含b”即“I真包含于a,b真包含于c”,可分别得出 所有b是a,所有b是c”,可推出 有的a是c”。a与c的外延关系有4种可能:
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
三、
1、错。相容选言推理,不能用肯定否定式。
2、错。充分假言推理,不能用否定前件式。
3、对。分号前的话等于 “只要是快车,就不在这一站停车 ”,充分假言推 理,可以用否定后件式。
4、错。是充分假言推理,不能用肯定后件式。
四、
1、他如果能跳过这道沟,就一定是运动员。(他如果不是运真包含S”即“真包含于M'可得出 所有S是M',与 所有M不是P”推出所有S不是P”S与P的关系是:
形式逻辑——第四章.ppt
《形式逻辑》课件
第四章 判断(二)
6
• 6、前件p、后件q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p→q之间 的真假关系,可以总结如下表:
p→q的真值表
p
q
p→q
+
+
+
+
–
–
–
+
+
–
–
+
• 7、逻辑性质: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时,它才是
假的;在其他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形式逻辑》课件
第四章 判断(二)
7
• (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 1、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就是其假言联结词为“只
• 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其前件真但后件 却假时,它才是假的。
《形式逻辑》课件
第四章 判断(二)
5
• 在前件真、后件真;前件假、后件真; 前件假、后件假这三种情形下,充分条件假
言判断都是真的。
• 只有在前件真、后件假这一种情况下,充分
条件假言判断才是假。如:
• 一位望子成龙的父亲对他即将参加高考的儿子许 诺:“如果今年你考上重点大学,那么我给你买 一辆摩托车”。
• 表示条件关系的“如果……,那么……”或“只 有……,才……”等联结词为假言联结词;
• 两个支判断分别称为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
• “如果”(或“只有”)后面的支判断称前件; “那么”(或“才”)后面的支判断称后件。
• 假言判断只断定前件是后件的某种条件,并未断 定前件和后件各自的真假。
《形式逻辑》课件
• 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 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三种。
• 1、假言判断
• 假言判断又称条件判断,它是陈述某种事物情况是 另一种事物情况的某种条件的判断。如:
形式逻辑课件
B.语词定义
语词定义就是阐明或要求一种语词旳 意义旳定义。例如:
(1)鼎是指古代煮东西用旳三足两耳旳 器物。
(2)沿海工业要坚持“两头在外”,大 进大出。所谓“两头在外”,就是生产 经营过程旳两头(原材料和销售市场) 放到国际市场上去。
(3)定义旳规则 A.定义必须相应相当;
科学 逻辑学 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国家 亚洲国家 学生 大学生
四.交叉关系 :S与P两个概念旳外
延各有一部分相同,又各有一部分不相同,
能够记为S×P
大学生
共青团员
教师
科学家
亚洲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文学家 思想家
五.全异关系:S与P两个概念旳 外延没有任何部分相同,可记为SHP
(1)反对关系:S与P两个概念外延全 异,而且它们旳外延之和不大于邻近属 概念C旳外延。SHP∧S+P﹤C
3.简朴旳逻辑措施
明确概念旳措施:定义、划分、限制和概 括。
探求因果联络旳措施:契正当、差别法、 契合差别并使用方法、共变法、剩余法。
第二节 形式逻辑旳性质和作用
一、形式逻辑旳性质 1.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旳科学
指导人们旳思维活动,为人们正确地认识客 观世界,取得新知识,提供了有力旳工具。 2.形式逻辑是一门没有阶级性旳科学 3.形式逻辑是从思维旳形式方面帮助人们进行 正确思维旳科学
三、形式逻辑旳研究对象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旳逻辑形式及其规律 以及某些简朴旳逻辑措施旳科学。
1.思维旳逻辑形式 思维内容:思维所反应旳特定对象及其属性。
思维形式:思维对特定对象及其属性旳反应方 式,亦即概念、判断、推理等。每一种逻辑形 式,都是从详细思维中抽象出来,是对思维内 容不同而构造形式相同旳详细思维旳概括。
形式逻辑 第四章 复合判断
第四章判断(二)[学习提示]本章介绍各种复合判断。
通过本章得学习,要了解什么就是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分类得根据;各种复合判断得逻辑形式及逻辑性质。
各种复合判断得逻辑形式与逻辑性质就是复合判断推理得基础,就是本章学习得重点内容,要牢固掌握。
其中还要注意把握联言判断与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与不相容选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得联系与区别;几种主要得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得逻辑形式;假言判断得等值转换形式等内容。
第一节复合判断概述一、什么就是复合判断?指本身含有其它判断得判断。
如:未来战争或者就是核战争,或者就是常规战争。
二、复合判断得构成及形式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将支判断(命题变项)联结起来而构成。
形式:就是由联结词与命题变项组成得表达式。
三、复合判断得种类以联结词得逻辑性质为标准,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与负判断四种。
第二节联言判断一、什么就是联言判断联言判断就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共同存在得复合判断。
例如:泰山既雄伟,又壮丽。
联言判断由联言支与联言联结项构成。
联言支可以有两个或三个以上,联言支通过联结项“并且”联结起来。
一个二支联言判断得逻辑形式就是:P并且q在现代逻辑中,“并且”也可用“”(读作“合取”)表示。
这样,联言判断得逻辑形式也可表示为:Pq在现代汉语中,联言判断用并列复句、递进复句、连贯复句、转折复句与某些单句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联言命题常用省略得语言形式表达,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省略连接词)二、联言判断得真假值联言判断得真假决定于联言支得真假。
一个联言判断,只有当它得联言支都真时,它才就是真得,只要有一个联言支假,它就就是假得。
两个联言支中如果有一个假或者两个都假时,那么,这个联言判断就就是假得。
联言判断得真假值与联言支得真假值得制约关系可以用下列真值表来表示:现代逻辑认为,一个合取式(Pq),只要支命题都真,即使支命题之间没有意义上得联系,也就是真得。
形式逻辑学第四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设P和Q分别为两种事物的情况,如果 没有P就必然没有Q,而有P却未必有 Q(可能有Q也可能没有Q)。
如: 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只有某人年满18岁,他才有选举权。 只有刮东南风 , 周瑜才能取得赤壁之 战的胜利。
常用关联词语: 必须……才…… 除非……才…… 除非……不…… 不……不…… 没有……就没有……
第二节
复合命题推理
一、联言推理 二、选言推理 三、假言推理 四、负命题推理 五、二难推理
一、联言推理
1、分解式 p并且q 所以p p并且q 所以q
如: 高脂肪、高糖量的食物对人的健康有害, 所以,高脂肪的食物对人的健康有害。
高脂肪、高糖量的食物对人的健康有害, 所以,高糖量的食物对人的健康有害。
第四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第一节 复合命题 第二节 复合命题推理
第一节
复合命题
世界是多样的,并且是统一的。
第一,复合命题的基本单位是命 题,称为支命题。 第二,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是由 联结项决定的。 第三,复合命题的真假由其支命 题的真假确定。
一、联言命题 二、选言命题 三、假言命题 四、负命题
有效式: 其一,否定前件式 如: 只有阳光充足,庄稼才能长好 阳光不足 所以,庄稼不能长好。
只有认识错误 , 才能改正错误 , 某人不认识错误 , 所以某人不能改正错误。
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 他没有十八岁 所以他没有选举权。
“只有懂几何者方可入内” A他们会被允许进入。 B他们是否会被允许进入,不确定。 C他们可能会被允许进入。 D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E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这药片含有维生素 A 、维生素 B 、维生素 C 所以 , 这药片含有维生素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教师刘滨政治与行政学院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复合命题概述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假言命题及其推理第一节 复合命题概述一、复合命题的特征:1.复合命题——包含了其他命题的命题。
例如:小王很聪明 而且 很勤奋。
小王很聪明 小王很勤奋肢命题(p、q、r)(联结词)复合命题的真假决定于它所包含的命题的真假。
2.命题联结词——将肢命题联结为复合命题的词语。
不同的命题联结词是区分各种类型复合命题的唯一根据。
(1)主要作用: q 将支命题联结成复合命题。
q 反映了不同的复合命题与其支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
不同的命题联结词的逻辑含义,就是相应的复合命题的逻辑特性。
(2)在现代形式逻辑中,基本的命题联结词有:v真值联结词否定词:“并非”、“没”、“不”。
“ ” v 合取词:“既……又……”、“而且”、“虽然……但是……”。
“ Λ ” v 析取词:“或……或……”。
“∨ ” v 蕴涵词:“如果……那么……”、“只要……就……”。
“ → ”v等值词:“如果而且只有……才……”、“当且仅当”。
“↔ ”3.真值形式 ——由真值联结词和命题变项所构成的符号表达式。
(完全符号化) 二、复合命题的真假值和真值表: 1.复合命题的真值 ——唯一地取决于它所包含的各支命题的真假组合。
包含两个支命题 的复合命题的真值组合应为 2×2,即4种。
2.真值表: ——用来显示复合命题的真假 与其支命题真假之间关系的图表。
p T T F F q T F T F p ? q第二节 联言命题及其有效推理一、联言命题的特征:1.联言命题——断定事物的若干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例如:我们既不能冤枉好人,也不能放纵坏人。
他不但能力强,而且品行好。
甲、乙和丙都是犯罪集团的成员。
2.联言支——联言命题的支命题。
联言支的语句表现形式: v 各联言支主项相同而谓项不同。
如:“曹操是个政治家同时曹操又是个军事家”。
→ “曹操是个政治家同时又是个军事家”。
“中国人是勤劳的民族并且中国人是勇敢的民族。
”→ “中国人是勤劳的勇敢的民族。
”v各联言支主项不同而谓项相同。
如:“曹丕是个文学家,曹植也是个文学家”。
→ “曹丕与曹植都是文学家”。
“秦琼是山东的英雄好汉并且戚继光是山东的英雄好汉。
” → “秦琼和戚继光都是山东的英雄好汉”。
v 各联言支的主谓项都不同。
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3.合取词——联言命题的联结词。
“Λ” ‘断定事物若干情况存在’的含义 4.表达合取关系的关联语词: v 并列关系的:既…又…; … 并且…;一方面…另一方面…。
v 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
v 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尽管…但(却);即使…仍(还)。
v 无条件句:无论…都…;不管…都…;任凭…都…。
联言命题的典型联结词: “并且” 5.逻辑形式: p并且q 真值形式: p Λ q→二、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1.逻辑性质:只有当联言命题所有联言支都为真时,联言命题才是真的。
否则,就是假的。
2. 真值表: p T T F Fv今天既刮风又下雨。
(p Λ q) P= 今天刮风;q = 今天下雨 真 Tq T F T FpΛq T F F F 假 F复合命题的定义、逻辑性质和真值表具有一致性 ——揭示了某一复合命题与其支命题的真假关系。
三、联言推理:——仅以联言命题为前提或结论,并根据联言命题的逻辑特性,进行推导的演绎推理。
1.分解式 联言推理:以联言命题作为前提,以该命题中的某个联言支 作为结论而构成的联言推理。
如:“西瓜又熟又甜”(p Λ q)→ “西瓜是熟的”(p)或“西瓜是甜的”(q)(1)逻辑形式:p Λ q ∴p(或q)(竖式)(2)蕴涵式:p Λ q → p 或 p Λ q → q (3)作用:突出重点的认识作用。
2.组合式联言推理:以联言命题作为结论,以组成该命题的各个支命题作为前提而构成的联言推理。
例如:1)海尔是国内知名品牌,格力是国内知名品牌,所以,海尔和格力都是国内知名品牌。
2)本案凶手是与死者熟悉的人,本案凶手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本案凶手是外科医生,所以,本案凶手是与死者熟悉的、40岁左右的中年外科医生。
3)黄某是妇女,(1)逻辑形式:黄某是医生,p所以,黄某是女医生。
qr(2)蕴涵式:∴p Λq Λr p ,q,r →(p Λq Λr)(3)将分散的知识综合为完整的知识。
例题:一个产品要畅销,产品的质量和经销商的诚信缺一不可。
以下各项都符合题干的断定,除了①一个产品滞销说明它质量不好,或者经销商缺乏诚信。
②一个产品只有质量高并且诚信经销才能畅销。
③一个产品畅销说明它质量高并且有诚信的经销商。
④一个产品除非有高的质量和诚信的经销商品,否则不能畅销。
第三节选言命题及其有效推理一.选言命题的特征:1.选言命题——断定事物若干种可能情况的命题。
例如:1)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
2)小王或者是湖南人,或者是湖北人。
3)某甲致人重伤的行为或者是故意的,或者是过失的。
4)物体要么是固体,要么是液体,要么是气体。
5)张某、李某或王某是本案的作案人。
2.选言支——选言命题的支命题。
3.典型联结词:或;或者;要么…要么…;4.特点:联结词只表明了各支命题反映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事物情况存在,并未断定究竟是哪种事物情况存在。
二.选言命题的分类及其逻辑性质:1.相容的选言支:各个选言支所表示的事物情况,可以同时存在。
2.不相容的选言支:各个选言支所表示的事物情况,只能有一个事物情况存在。
即选言支不能并存。
(一)相容选言命题:1.定义——断定的几种情况可以同时并存的选言命题。
如: a.他或者是演员,或者是导演。
b.他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是因为学习不努力,或者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或者是因为基础太差。
2.逻辑特性:v典型联结词:“或者”v逻辑形式:p 或者qv逻辑特性:只有当所有选言支都为假时,整个相容选言命题才是假的。
即一个相容选言命题是真的,要求至少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
“析取”v析取词:“∨”。
v真值形式:p ∨qv真值表:(二)不相容选言命题:1.定义:断定的几种情况不可以同时存在的选言命题。
例:1)被告李某或者是有罪的,或者是无罪的。
2)王某非自然死亡的原因,要么是自杀,要么是他杀,要么是意外事故。
2.逻辑特性:q不相容选言命题的典型联结词:“要么……要么……”q逻辑形式:要么p,要么q。
q逻辑特性:一个真的不相容选言命题,至少有一个选言支也只能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
例如:“不是老虎吃掉武松,就是武松打死老虎。
”省略主项或谓项:1)“或者《道德经》是老子作的,或者《道德经》是老子门徒作的。
”省掉主项:“《道德经》或者是老子作的,或者是老子门徒作的”2)“或者小王说过此话,或者小刘说过此话。
”省掉谓项:“或者小王,或者小刘说过此话。
”(三)两种选言命题的共有特性:至少要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整个选言命题才是真的。
如:“某甲、某乙或某丙是本案的作案人。
”相容选言命题作为选言命题的典型形式。
v逻辑学中常以第四节假言命题及其有效推理2.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断定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例如:“如果一个人骄傲自满,他就要落后。
”q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未必无后件。
q命题联结词:“蕴涵词”,记为:→q语词:如果……那么……;只要……就……;若……必……。
q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如果p ,那么q(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1.必要条件:假定有两个事物情况p和q,如果p存在,那么q不一定存在,如果p 不存在,那么q 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p是q 的必要条件。
如:“搞好田间管理是农业增产的必要条件。
”“只有通过预赛,才能进入决赛。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断定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例如:“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
”v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无前件必无后件,有前件未必有后件。
v命题联结词:“逆蕴涵词”,记为“←”v词语:“只有……才……”、“除非……不……”、“仅当……才……”“不……不……”、“没……没…..”。
v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只有p,才qv真值形式:p ←q (逆蕴涵式)v p ←q 定义为:﹁p →﹁q4.真值表:断定了“只有p,才q”,也就等于断定“不可能p不出现而q 出现”。
要反驳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即证明“只有p,才q”为假,就必须证明p 反映的事物情况不存在,而q反映的事物情况却可以出现。
否则,便达不到反驳的目的。
(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1.充分必要条件:假定有两个事物情况p和q,如果p 存在,那么q 就存在;如果p不存在,那么q也不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p 就是的q充分必要条件。
2.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断定前件是后件的既充分又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例如:(1)有而且只有在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胜利。
(2)能且仅能被2整除的数,才是偶数。
(3)3号队员上场当且仅当5号队员上场。
q命题联结词:“等值词”,记为“”q语句连词:“如果而且只有……才……”、“……当且仅当…”“有且仅有……才……”。
q逻辑形式:当且仅当p,才qq真值形式:p q (等值式)3.逻辑特性: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真的,那么它的前件真则后件一定真,而它的前件假则后件亦一定假。
即:其前件与后件是同真同假的。
4.真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