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积密度表观密度检测实施细则
建筑用砂检测实施细则
建筑用砂检测实施细则1. 适用范围、检验参数及技术标准1.1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混凝土用砂。
1.2检验参数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表观密度(标准法)、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水率(标准法)、含泥量(标准法)、泥块含量。
1.3技术标准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GB/T 14684-2001 建筑用砂2. 检测环境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3. 检测设备4. 试样数量、代表批量4.1按JGJ 52-2006标准检测时:每一检测参数所需砂的最少取样数量及检验批5. 检测方法5.1 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5.1.1设备、标准、环境检查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作记录;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记录环境温度,并记录。
5.1.2 试样核对检查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
5.1.3检测与计算5.1.3.1检测检测方法依据JGJ52-2006、GB/T 14684-2001。
操作步骤、细节、注意事项:a.用人工四分法进行缩分,用于筛分析的试样,颗粒粒径不应大于10.0mm。
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10.0mm方孔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
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0℃~110℃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
冷却至室温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不大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b.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特细砂可为25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00mm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
三、项目实施的路径与步骤
第六步 碎石堆积密度计算(7分钟)
(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
式中:ρ
0′——石子堆积密度 ——量容量筒的质量 ——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
例1-3:有一空瓶子质量是50克,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为250克,求瓶子的容 积。 解:根据水的质量和密度求水的体积,即瓶子容积 分析: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水后总质量求出水的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变形 ,代入数值即可求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 m水=250g-50g=200g
答:此瓶子的容积为200cm3
第四步
测定标准容器和试样质量
第五步
测定标准容器的体积
第六步
碎石堆积密度计算
第七步
重复一次后取平均值
三、项目实施的路径与步骤
(二)项目步骤
第一步
检测仪器准备 (5分钟)
标准容器(根据石子最大粒径选取)、台秤、平头铁锹、烘箱 —能使温度控在(105±5)℃和平板玻璃、毛巾等
标准容器
台秤
平头铁锹
烘箱
三、项目实施的路径与步骤
m —— 材料的质量,kg或g; V′—— 材料在包含闭口孔隙条件下的体积(即只含内部闭口孔,不含开 口孔),m3或cm3。
自然状态下体积示意图 1-固体;2-闭口孔隙;3-开口孔隙
理论链接 2
3、体积密度
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
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材料实体及其开口孔 隙、闭口孔隙)的质量,俗称容重。体积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ρ0=m/Vo 式中ρ 0—— 材料的体积密度,kg/m3或g/cm3;
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1) 密度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按下式计算:mr式中p ---------------------- 密度,g/cm3;m ------ 材料的质量,g;V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
所以材料的密度大小取决于材料的组成与材料的微观结构,当材料的组成与结构一定时,材料的密度为常数。
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都有一些孔隙。
在测定有孔隙材料的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定其实体积。
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密度数值就越精确。
砖、石材等块状材料的密度即用此法测得。
(2) 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mr式中p o ------------------- 表观密度,g/cm3或kg/cm3;m ------ 材料的质量,g或kg;u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cm或m< 材料的表观体积是指材料及所含内部孔隙的总体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质量与其含水状态关系密切,且与材料孔隙的具体构造特征有关。
故测定表观密度时,必须注明其含水情况,一般是指材料在气干状态(长期在空气中干燥)下的表观密度。
在烘干状态下的表观密度,称为干表观密度。
不含开口孔隙的表观密度称为视密度,以排水法测定其体积。
(3) 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二----- 堆积密度,kg/m3;m 材料的质量,kg ;'—材料的堆积体积,m测定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时,材料的质量是指填充在一定容器内的任意含水状态下的质量。
但须注明含水率,其堆积体积是指所用容器的容积而言。
因此,材料的堆积体积包含了颗粒内部的孔隙及颗粒之间的空隙。
材料的堆积密度与材料的表观密度、堆积的紧密程度有关。
在捣实状态下测定的堆积密度称为紧密堆积密度表观密度英文名称:Appare nt den sity中文名称:表观密度说明: 多数材料为多孔物质,具有与外部相通的开口孔和不通的闭孔,将含有闭孔材料的密度称为“表观密度”。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方法
称量5kg,感量5g。
2
容量筒
金属制,圆筒形,内径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筒底厚5mm,容积约为1L。
3
标准漏斗
/
4
振动台
频率为3000次/min±200次/min,负荷下的振幅为0.35mm,空载时的振幅为0.5mm。
5
烘箱
能控温105℃±5℃。
6
其它仪器
小勺、直尺、浅盘等。
4.2试样准备及容器校正:
4.2.1试样制备:用浅盘装来样约5kg,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2.2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以温度为20±5℃的洁净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玻璃板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量,用式(T0331-1)计算筒的容积V。
—砂的堆积或紧装密度(g/cm3);
—砂的表观密度(g/cm3)。
6.3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作为测定值。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①检测项目名称;②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③试验日期及时时间;④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⑤细集料堆积密度、紧装密度;⑥执行标准;⑦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8.试验注意事项:
(T0331-1)
式中:V—容量筒的容积(mL);
—容量筒和玻璃板总质量(g);
—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质量(g)。
5.试验步骤:
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T0331-1994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6.试验结果整理:
6.1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分别按式(T0331-2)和式(T0331-3)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试验细则
试验监理细则1. 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本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明确试验检测任务,完善试验检测流程,细化试验检测内容,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依据本项目《施工监理实施办法》、《技术规范》《监理规划》和国家、交通部颁布的相关规范、规程,湖北省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有关文件等相关规定,结合本项目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2. 组织机构及职能本项目驻地办试验室负责对各承包人试验室工作的检查、监督和复核承包人的标准试验并且独立完成监理抽检试验任务,承包人试验室负责完成本施工标段内试验检测工作任务。
3. 材料试验3.1 原材料进场试验1)普通钢筋(1)技术要求带肋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的规定,光圆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1991)的规定,盘条应符合《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1997)的规定。
钢筋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1钢筋的主要力学性能表1(2)取样及试验各合同段在采购前应通知驻地办试验工程师到生产厂家对其生产规模,生产能力,运距,生产许可等进行检查,并在厂家仓库(按同品种、同等级、同一截面尺寸、同炉号为一批)同时截取原材样品4根和焊接样品3根,进行拉伸、冷弯和可焊性试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决定采购和配送。
钢筋进场后各合同段应提供厂家的质保资料和自检试验报告,承包人按同牌号、同厂家、同规格、同批号和供应数量组成检验批次,60t以下按一个批次,60t以上按2个或2个以上批次。
每个批次任选2根钢筋,截取原材样品4根,其中2根用于拉伸试验(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和延伸率);2根用于冷弯试验;如果有1件样品试验失败或不符合表1要求,另取4个样品再做试验。
如果再有1件样品试验结果仍不符合要求,则该批钢筋判为不合格。
试验方法执行《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金属材料冷弯试验方法》(GB/T232-1999)、《钢筋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标准》(GB/T2651-2008)。
公路工程细集料试验检测方案
公路工程细集料试验检测方案1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路工程细集料。
2 试验目的为了测定公路工程细集料的筛分、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和空隙率、含水率、含泥量、泥块含量。
3 试验依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 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均为持证上岗人员。
5 试验设备沥青混凝土集料筛/Φ300、震击式标准振摆仪、电子天平、热鼓风干燥箱、容量瓶、、容积升1L。
6 试验条件试验室温度20±5℃。
7 取样7.1通过皮带运输机的材料如采石场的生产线、沥青拌和楼的冷料输送带、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级配碎石混合料等,应从皮带运输机上采集样品。
取样时,可在皮带运输机骤停的状态下取其中一截的全部材料,或在皮带运输机的端部连续接一定时间的料得到,将间隔3次以上所取的试样组成一组试样,作为代表性试样。
7.2在材料场同批来料的料堆上取样时,应先铲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部分,再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取得大致相等的若干份组成一组试样,务必使所取试样能代表本批来料的情况和品质。
7.3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应从各不同部位和深度处,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若干份,组成一组试样。
抽取的具体份数,应视能够组成本批来料代表样的需要而定。
7.4从沥青拌和楼的热料仓取样时,应在放料口的全断面上取样通常宜将一开始按正式生产的配比投料拌和的几锅(至少5锅以上)废弃,然后分别将每个热料仓放出至装载机上,倒在水泥地上,适当拌和,从3处以上的位置取样,拌和均匀,取要求数量的试样。
7.5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宜不少于规程中表T0301-1所规定的最少取样量。
需做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时,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8.试验方法和计算结果8.1 筛分(干筛法)8.1.1试验准备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
通常为9.5㎜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或4.75㎜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
细骨料检测作业指导书
细骨料检测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细那么适用于一样工业及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一般混凝土用砂及公路工程用集料的质量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细集料的细度模数、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吸水率、有机物含量、轻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牢固性、云母含量、石粉含量、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碱集料反映的测定。
二、编制依据1.《建设用砂》GB/T14684-2020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203.《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实验方式快速砂浆棒法》TB/三、采纳的仪器设备一、各检测项目序号如下表所示:2、各检测项目采纳要紧仪器设备如下表所示:四、分类与规格4. 1 分类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人工砂两类:4. 2 规格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粗:中:细:3 类别砂按技术要求分为I类、Ⅱ类、Ⅲ类五、技术要求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牢固、吸水率低、间隙率小的干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得利用海砂。
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数)应符合规定。
有超出分界限,但超出总量不该大于5%。
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宜小于%。
当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大于等于%且小于%时,除混凝土的碱含量应知足表6.3.2的规定外,还应采取掺加矿物搀和料等抑制碱—骨料反映的技术方法,并经实验证明抑制有效。
当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为%及以上时,不得利用。
关于梁体、轨道板和轨枕等重要结构,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
细骨料不得具有碱—碳酸盐反映活性。
细骨料的碱活性应按TB/T2922进行查验,第一对骨料的矿物组成和类型进行查验,当无碱—碳酸盐反映活性时,应采纳砂浆棒法查验碱—硅酸反映活性。
细骨料的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规定。
细骨料技术要求注:1 冻融破坏环境下,细骨料的含泥量应不大于%。
2当砂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查验,确认能知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纳。
12-细集料检测实施细则
细集料检测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及公路工程用集料的质量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细集料的细度模数、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吸水率、有机物含量、轻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坚固性、云母含量、贝壳含量、石粉含量、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碱集料反应的测定。
二、编制依据1、《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2、《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3、《建筑用砂》GB/T14684-2001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5、《关于淡化砂使用的通知》甬地管[1993]4号6、《数值修约规则》GB8170-877、《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标准》GB1250-89三、采用的仪器设备四、检测项目、被测参数及允许变化范围1、颗粒级配(1)砂的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比率相比,除去5.00mm和0.630mm外,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百分率不应大于5%。
(2)筛分析试验,被测参数大小及允许范围:级配三个区:砂粗细程度:粗、中、细。
被测参数中,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时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大于1%。
底上分计筛余量必须记录,而在分、累计百分率计算中则排除在外;细度模数:μf1、μf2之差大于0.20则重做。
注:粗砂μ1=3.7~3.1中砂μ1=3.0~2.3 细砂μ1=2.2~1.6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应不大于3.0%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根据水泥标号,其含泥量可予以放宽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0%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应根据水泥标号,其泥块含量可予以放宽。
4、砂的表观密度试验参数大小及允许范围:2500-2700kg/m3。
5、砂的松散堆积密度试验参数大小及允许范围:1300-1700 kg/m3。
粗骨料检测规程
粗骨料检测规程㈠、颗粒级配试验1、石子试验用筛方孔径筛:90mm、75mm、63mm、53mm、37.5mm、31.5mm、26.5mm、19mm、16mm、9.5mm、4.75mm、2.36mm、底盘和盖各一个。
2、试验步骤①按不同的石子规格,用四分法称取代表试样。
②将代表试样倒入套筛里面进行筛分。
③将套筛放入摇筛机上,10min后取下套筛,再用手筛,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全部筛完为止。
④称取各个筛中的筛余量。
3、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⑴试验结果计算分计筛余%=各筛中的筛余量/试样总质量。
累计筛余%=各筛中的分计筛余之和4、试验结果评定①总筛余量不能超过原试样质量之差的1%,否则应重做试验。
②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量%,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㈡、表观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蓝法)1、试验步骤⑴、根据石子规格,用四分法称取代表试样。
泡24小时(达到饱和状态)。
⑵、将静水天平放在架上、调平。
将吊篮挂于天平的吊钩上,放入装好水的筒中。
记录吊篮在水中的质量G2。
⑶、把浸泡好的试样,放入吊篮中,排出气泡,静止1分钟后,记录水中试样与吊篮的质量G1。
⑷、逐颗取出水中试样,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试样表面的水分(即为饱和面干状态),放入浅盘中,称试样质量G3。
⑸、把试样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待冷却后称烘干试样质量G0。
2、注意事项⑴、调节水温在15-25℃范围内。
⑵、取出放入浅盘的试样,必须要湿毛巾盖住。
防止水分蒸发,从而达不到饱和面干状态。
⑶、对较粗的集料可用过 4.75mm的筛;对2.36mm-4.75mm的集料,则过2.36mm的筛。
3、计算公式。
⑴、表观密度=【G0/(G0+G2-G1)-At】×1000①G0为烘干后试样质量。
②G1为吊篮和试样在水中的质量。
③G2为吊篮在水中的质量。
④水的密度为1000Kg。
⑤At为水温对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⑵、吸水率=【(G3-G0)/G0】×100①G3为烘干前试样质量。
多种土密度,各种碎石堆积密度、表观密度
堆积密度、表观密度(g/cm3)(基层、最大干密度(g/cm3)、最佳含水量(%)土的最大干密度(g/cm3)、最佳含水量(%)风化砂的最大干密度(g/cm3)、最佳含水量(%)一、击实试验测出料的本身含水量:8%试样重:(湿土重)3000*(1+8%)=3240 kg加水:10% 12% 14% 16%3000*(10%-8%)=60 ml干土* 含水量之差二、液塑限试验?特黄粘土:液限:w L= 塑限:w P= 塑性指数:I P=黄粘土:液限:w L= 塑限:w P= 塑性指数:I P=黄粉砂:液限:w L= 塑限:w P= 塑性指数:I P=黑粘土:液限:w L= 塑限:w P= 塑性指数:I P=黑粉砂:液限:w L= 塑限:w P= 塑性指数:I P=三、:四、基层无侧限成型:已知:混合料配合比(外掺)水泥6%;碎石60%;中砂40%(内掺)水泥6%;碎石%;中砂%最大干密度:cm3最佳含水量:%料的本身含水量:%试件体积:V=2651(兀R2*15)最大干密度P d= (最大干密度*要求压实度97%)混合料总量:6172(V* P d)水泥:370(6172*6%)中砂:2321(6172*%)碎石:3481(6172*%)…水:185 {6172*(%%)五、弯沉值A*2*(10/)=A*已知弯沉值:黄河(10t)中湿:254 干燥:200东风()中湿:186 干燥:146(中湿:254÷=186)六、计算工程量:1、沥青面层:马歇尔标准密度:T/m3 (kg/cm3)整个工程量:)沥青砼(体积) = 长9628m * 宽11m * 高总重量= 体积* :T/m3矿料总重= 总重量- 总重量* %(沥青用量)各矿料米数(m3)20~40 (40%)碎石方数= 矿料总重* 40%÷(密度)10~20 ………..2、石灰土:4%石灰土、6%水泥综合稳定土长* 宽* 高* 压实度体积:100m * * * % = 181 m3密度:T/m3 = (kg/cm3)^总质量:181 * = 330 T石灰重:330 * 4% = 吨水泥重:330 * 6% = 19吨19000kg ÷50kg = 380袋3、桥涵工程量:已知:盖板涵一侧墙身:* * = 18m3砂密度:1540 kg/cm3 碎石密度:1560 kg/cm3每立方米砼配合比(kg)水泥:砂:碎石:水= 372:611:1242:175求:该墙身所用种料的方数:水泥:18 m3*372=6696 kg中砂:18 m3*611=10998 kg 10998÷1540= m3碎石:18 m3*1242=22356 kg 22356÷1560= m3水:18 m3*175=3150 kg4、涵底标高:左侧上游、右侧下游、涵底标高、左右侧涵长、纵坡%左侧涵底标高:+ * % =右侧涵底标高:- * % =七、钢筋:直径:28mm 长度:480mm(10d+200mm)标距:280mm 截面积mm2:mm2(兀R2= m2 )屈服:233 屈服点:380(233÷m2)尾数取0或5极限:336 拉伸强度:545(336÷m2)断后标距:353 伸长率:26% {353 -(280÷280)}弯心直径:84(3 * d)弯曲角度:1800单面搭接焊:10d+200 mm 双面搭接焊:5d+200 mm单面搭接焊:5d+l h mm双面搭接焊:8d+ l h mm。
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了解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概念和其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砂,量筒,小口漏斗,试管,电子天平。
实验步骤:
1. 砂的表观密度测量
(1) 将一定量的砂倒入已干燥的量筒中。
(2) 用小口漏斗将水慢慢加入量筒中,直至砂全部被淹没,轻
轻振动量筒使空气泡从中逸出。
(3) 用试管或玻璃棒轻轻地将水表面刮平,记录下此时的体积,即为砂体积和水的体积之和。
(4) 按照表观密度公式计算表观密度。
2. 砂的堆积密度测量
(1) 干净的容器中先倒入已测定的一定量的砂。
(2) 把容器从一定高度垂直落下,使砂堆均匀地落在容器中,
然后以常规方法加入足够的砂,直至容器塞满,并使砂面平整。
(3) 用试管或玻璃棒轻轻地将砂面刮平,记录下此时的体积。
(4) 按照堆积密度公式计算堆积密度。
实验结果:
经过多次实验统计后,砂的表观密度为2.65 g/cm³,砂的堆积
密度为1.40 g/cm³。
实验分析及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均不同,且差距较大。
表观密度是砂和水一起占据的空间与砂的质量之比,而堆积密度是砂堆在容器中的密实度。
因此,两者的差距可能由于水和空气存在引起的。
本实验通过测定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使我们对砂的密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密度测量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干混砂浆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的测定方法
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容重的区别与干混砂浆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的测定方法干混砂浆及干混砂浆拌合物单位体积的质量,我们有时候会称作干密度及湿密度,也有别的叫法,实际上所指一样。
对于这个数据的命名,严格来讲,更确切地叫法应该是干混砂浆的堆积密度和干混砂浆拌合物的容重。
(一) 密度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按下式计算:式中ρ——密度,g/cm3;m ——材料的质量,g;V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
所以材料的密度大小取决于材料的组成与材料的微观结构,当材料的组成与结构一定时,材料的密度为常数。
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都有一些孔隙。
在测定有孔隙材料的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定其实体积。
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密度数值就越精确。
砖、石材等块状材料的密度即用此法测得。
(二) 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ρo ——表观密度,g/cm3 或kg/cm3;m ——材料的质量,g 或kg;Vo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cm3 或m3。
材料的表观体积是指材料及所含内部孔隙的总体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质量与其含水状态关系密切,且与材料孔隙的具体构造特征有关。
故测定表观密度时,必须注明其含水情况,一般是指材料在气干状态(长期在空气中干燥)下的表观密度。
在烘干状态下的表观密度,称为干表观密度。
不含开口孔隙的表观密度称为视密度,以排水法测定其体积。
(三) 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堆积密度,kg/m3;m——材料的质量,kg;——材料的堆积体积,m3。
测定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时,材料的质量是指填充在一定容器内的任意含水状态下的质量。
但须注明含水率,其堆积体积是指所用容器的容积而言。
因此,材料的堆积体积包含了颗粒内部的孔隙及颗粒之间的空隙。
检测项目实施细则
一、总则1、为了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保质保量完成朝天门长江大桥工程的试验检测工作,根据国家、交通部、重庆市相关检测试验标准、规程、规范及设计的技术要求,使朝天门长江大桥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本细则。
2、细则适用于重庆市朝天门长江工程工程第Ⅰ标段工程施工常规质量检测,栈桥码头等临时工程亦可参照使用。
3、我们的方针是科学、公正、严谨的检测,热忱、优质、高效的服务。
希各相关方和现场试验人员按此细则执行。
二、施工常规质量检测项目(一)桩基基岩单轴抗压试验(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三)钢筋原材料力学性能检测(四)钢筋焊接力学性能检测(五)钢筋机械连接力学性能检测(六)水泥质量检测(七)细集料(砂)质量检测(八)粗集料(石子)质量检测(九)粉煤灰质量检测(十)矿渣微粉质量检测(十一) 外加剂质量检测(十二)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十三) 钢绞线.力学性能检测(十四)锚夹具力学性能检测(十五)波纹管质量检测三、检测项目实施细则(一)桩基基础岩石抗压强度试验1、取样实施细则⑴使用规范:《公路工程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JTJ024-85)《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0/5001-1997)⑵取样方法:开挖至砂岩后,向监理方提出取样申请,由监理方(见证人)到现场见证认同后,采取岩样一组,继续向下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再次取样。
⑶采样规格数量:每单位工程同岩性基岩取样不少于6组,每组岩样采取约30cm的正方体毛样岩块一件。
⑷送样要求:岩样采取后用塑料袋或塑料纸包裹住,并即时(当日内)送至指定检测试验室。
⑸岩样送样单填写要求:岩样送样单应清楚填写: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取样时间,取样部位(标段、桩号、高程)、试样状况(含水)、对试验要求的含水状态(天然或饱和)、送样人和见证人签字。
2、检测实施细则(1)检测项目:单轴抗压强度。
(2)抽样频率:每根桩2组,开挖进入岩层后采取岩样一组,继续向下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再次取样。
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检验细则
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检验细则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1、案秤称量100kg,感量100g;2、容量筒金属制容积为10L、20L、30L;3、平头铁锹;4、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三、试样准备:参照《碎石或卵石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取不小于规定的最小取样数量,放入浅盘,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也可以摊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匀后分两份备用。
四、试验步骤:1、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置于平整干净的地板(或铁板)上,用平头铁锹铲起试样,使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内。
此时,从铁锹的齐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离应保持为50mm左右。
装满容量筒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 2)。
2、紧密密度 取试样一份,分三层装入容量筒。
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25mm 的钢筋,将筒按住并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
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然后装入第三层,如法颠实。
待三层试样装填完毕后,加料直到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用钢筋沿筒口边缘滚转,刮下高出筒口的颗粒,用合适的颗粒填平凹处,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体积大致相等。
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 2)。
五、试验结果计算:1、堆积密度ρL 或紧密密度ρc 按下式(1)计算(精确至10kg/m 3);ρL (ρc )= (kg/m 3) (1) m 2-m 1 V式中:m 1――容器筒的质量(kg);m 2――容器筒和试样总质量(kg);V ――容量筒的容积(L)。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1、 空隙率 按下式(2)、(3)计算(精确至1%)V 1=(1- ) × 100(%)(2)V c =(1- )× 100(%)(3)式中:ρ1――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kg/m 3);ρc ――碎石或卵石的紧密密度(kg/m 3);ρ――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kg/m 3)。
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测定方法
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测定方法砂子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1、方法概要检测砂中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及计算空隙率。
适用于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用砂浆的用砂。
2、引用标准GB/T14684—2011《建筑用砂》3、主要仪器及设备3.1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3.2天平:称量5kg,感量5g3.3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3.4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3.5垫棒:直径为10mm,长500mm的圆钢3.6直尺、漏斗、搪瓷盘、毛刷等4、试验条件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5℃,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5、试验步骤:5.1、按四分法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5.2、松散堆积密度:称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
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lg。
5.3、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
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
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棒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6、结果计算:6.1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的计算,精确至10kg/m3:p1=(G1一G2)/Vp1一一表观密度,kg/m3G1一一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G2一一容量筒质量,gV一一容量筒的容积,L6.2空隙率的计算,精确至1%:V。
= ( 1一p1)/p 2)V0一一空隙率,%p1一一试样的松散(紧密)堆积密度,kg/m3p2一一试样的表观密度,kg/m36.3堆积密度取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10kg/m3。
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测试方法
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测试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的测试方法,这就像是探秘物质内部小世界的奇妙之旅呢。
首先说堆积密度哈。
想象一下,你要给一群奇形怪状的小怪物们排队(这些小怪物就是咱们的颗粒啦)。
把要测试的材料慢慢倒进一个已知容积的容器里,就像把一群小怪兽赶进一个特制的笼子。
这时候可不能太粗鲁,要轻轻倒,不然小怪兽们就乱套了,就像你不能把一群小猫一股脑儿地塞进小盒子一样。
倒满之后,稍微晃一晃这个容器,就好比轻轻拍拍小怪兽们的脑袋,让它们排得更紧凑些。
然后用工具把表面刮平,就像给小怪兽们的头顶来个整齐的“理发”。
再称一下这个装满材料的容器的重量,减去容器本身的重量,得到材料的净重量。
最后用净重量除以容器的容积,这就得出堆积密度啦,是不是就像算出小怪兽们平均占了多大空间一样神奇。
再来说表观密度。
这就有点像给一个精心打扮的模特量身材。
先取一块规则形状的材料,比如正方体或者圆柱体的,这就像是选了一个身材比较标准的模特。
然后测量这个材料的尺寸,要精确得像给模特量三围一样,一点都不能差哦。
算出它的体积,这就是模特的“身材体积”啦。
接着称一下这个材料的重量,就像称模特的体重。
用重量除以体积,表观密度就出来了。
不过这个表观密度啊,就像是模特穿上华丽衣服后的整体效果,包含了材料内部可能存在的一些小空隙之类的,就像模特衣服上的小褶皱一样。
在测试堆积密度的时候,如果材料有大有小,就像是一群大怪兽和小怪兽混在一起,那可得多做几次测试,取个平均值,不然就像只看了大怪兽或者小怪兽的情况,不能代表整体。
而对于表观密度测试,材料的表面要处理得很光滑,不能坑坑洼洼的,就像模特的皮肤要光滑,要是表面粗糙,就好比模特满脸痘痘,测出来的结果可就不准喽。
还有哦,测试的时候周围环境要稳定,不能一会儿热得像蒸笼,一会儿冷得像冰窖。
要是温度变化太大,材料就像人一样会热胀冷缩,那测试结果就会像调皮的小孩一样变得不可捉摸啦。
做堆积密度测试时,选择的容器也要合适,不能太大或者太小,太大了就像把一只小蚂蚁放在大操场上,很难准确测量;太小了又像把大象塞进小盒子,根本装不下。
砂的筛分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实验2
培养开放性思维、 培养开放性思维、 开放性思维 动手能力和创新 能力
3. 实 验 要 求
会正确操作实验仪器 会检测砂的主要技术指标 会计算级配参数和细度模数 会计算表观密度、 会计算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会正确填写实验报告
会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砂的质量
4. 实 验 仪 器
筛分实验
摇筛机
方孔套筛
4. 实 验 仪 器
用滴管加水至刻度线,塞紧瓶塞, 称量。用滴管加水至刻度线,塞紧瓶塞,擦 干瓶外水分(注意),称质量(G1) 干瓶外水分(注意) 称质量
5. 实 验 步 骤
倒出瓶内的水和砂样, 洗瓶。倒出瓶内的水和砂样,将瓶洗净 2) ) 实验 步骤
再注水。至瓶颈刻度线处
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 称量。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瓶 和水的质量(G2) 和水的质量
5. 实 验 步 骤
分两层装入容量筒
2) ) 紧密 堆积 密度 筒底放垫棒,将筒按住左右 左右交替颠 第一层。筒底放垫棒,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 击地面各25次 击地面各 次 装满后同样方法颠实( 第二层。装满后同样方法颠实(但垫棒 方向与第一层垂直) 方向与第一层垂直) 加试样超过筒口,用直尺刮平, 刮平。加试样超过筒口,用直尺刮平,称试 样和容量筒质量( 样和容量筒质量 G1 )
5. 实 验 步 骤
3)数据分析 ) 表观密度
G0 ρ0 = × ρw G0 + G2 − G1
式中: 式中:
ρ w ——水的密度,取1000 kg/m3 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
表观密度计算,精确至 表观密度计算,精确至10kg/m3。
5. 实 验 步 骤
4)规范要求 ) 两次平行测定, 两次平行测定,取其平均值
石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
实验4.4 石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⑴石的表观密度试验①仪器设备: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天平:称量2 kg,感量1 g;广口瓶:1 000 mL,磨口,带玻璃片;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温度计、搪瓷盘、毛巾等。
②试样制备: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③实验步骤A. 按规定取样,并缩分至略大于规定的数量,风干后筛余小于4.75 mm的颗粒,然后洗刷干净,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表10-3 表观密度试验所需试样数量31.5 37.5 63.0 75.0 最大粒径,mm 小于26.52.03.04. 0 6.0 6.0最少试样质量,kgB. 将试样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
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
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C. 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
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
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精确至1 g。
D. 将瓶中试样倒入浅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E. 将瓶洗净并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精确至1g。
注:试验时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止的2h起至试验结束,其温度变化不应超过2℃。
④结果计算与评定A. 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式中ρ2——表观密度,kg/m3;G0——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G1——试样、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G2——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ρ水——水的密度,1000 kg/m3;B.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 kg/m3,须重新试验。
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20 kg/m3,可取4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堆积密度表观密度检测实施细则
一、堆积密度的测定:
膨胀珍珠岩堆积密度的测定
1、抽样规定:以100m3为一个检验批量,不足100m3者亦视为一个检验批量。
2、试样制备:从每检验批量货堆上的不同位置随机抽取5包试样,将每包试样按四分法缩分到0.008m3,放入袋中分别存放在干燥容器中。
3、试样干燥:
制备好的试样放入温度110±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即每隔24h的两次连续质量之差小于0.1%,随后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将烘干后的试样注入漏斗,启动活动门,将试样注入量筒。
5、用直尺刮平量筒试样表面,刮平时直尺紧贴量筒上表面边缘。
6、称量量筒及试样质量。
7、试验过程中要保持试样呈松散状态,防止任何程度的振动。
8、计算: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
ρ= m1- m2/v
式中:ρ-试样的堆积密度,
m2 -量筒的质量,
m1 -量筒和试样的质量,
v -量筒的容积,
9.试验结果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保留三为有效数字。
评定见附表二
二、质量含水率试验方法:
1、抽样规定:以100m3为一个检验批量,不足100m3者亦视为一个检验批量;
2、试样制备:从每检验批量货堆上的不同位置随机抽取5袋试样,从随机抽取的5袋中每袋取出10g试样,混合.
3、放在天平上称量并记录,然后放入温度为110+-5℃烘箱下烘干至恒重,即每隔24h 的两次连续质量之差小于0.1%。
随后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并记录.
4、计算:质量含水率按下式计算
m=m3–m4 /m4×100
式中:m -试样质量含水率,%
m3-试样干燥前质量,
m4 -试样干燥后质量
试验结果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评定见附表二
三、泡沫塑料和橡胶表观(体积)密度的测定
1、试样制备:硬质材料至少取5个试样,半硬质或软质材料至少取3个试样;对硬质材料,试样的总表面积至少100cm2,对半硬质和软质材料试样的体积至少100 cm2,试样的体积要用标准的模具切割,切割时不可使原始材料产生变形。
2、试样状态调节:试样制成后,放入干燥器中23±2℃或27±2℃进行至少16小时的状态调节。
3、将调节好的试样放在天平上称量并记录,精确到0.5%。
4、计算:由式(1)计算表观(体积)密度,取其平均值,并精确至0.1kg/m3。
P=m/v×106 (1)
式中:
P----表观密度,kg/m3
m----试样的质量,g
v-----试样的体积,mm3。
密度低于30 kg/m3闭孔泡沫材料的表观密度,由式(2)计算
P=(m+m a/v)×106
式中:
P----表观密度,,k g/m3
m----试样的质量,g
v-----试样的体积,mm3。
m a --------试样的质量,g
注:m a 指在常压和一定温度时的空气密度(g/ mm3)乘以试样体积(mm3)。
空气密度:压力101325P a
温度23℃ 1.220×10-6g/mm3
27℃ 1.195×10-6g/mm3
附表一T类热电偶温度用摄氏温度表示(IPTS 1968)
电动势用绝对毫伏参考接点在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热电电压用绝对毫伏
-0 0.000 -0.039 -0.077 -0.116 -0.154 -0.193 -0.231 -0.269 -0.307 -0.345 -0.383 -0 0 0.000 0.039 0.078 0.117 0.156 0.195 0.234 0.273 0.312 0.351 0.391 0 10 0.391 0.430 0.470 0.510 0.549 0.589 0.629 0.669 0.709 0.749 0.789 10 20 0.789 0.830 0.870 0.911 0.951 0.992 1.032 1.073 1.114 1.155 1.196 20 30 1.196 1.237 1.279 1.320 1.361 1.403 1.444 1.486 1.528 1.569 1.611 30 40 1.600 1.653 1.695 1.738 1.780 1.822 1.865 1.907 1.950 1.992 2.035 40 50 2.035 2.078 2.121 2.164 2.207 2.250 2.294 2.337 2.380 2.424 2.467 50 60 2.467 2.511 2.555 2.599 2.643 2.687 2.731 2.775 2.819 2.864 2.908 60 70 2.908 2.953 2.997 3.042 3.087 3.131 3.176 3.221 3.266 3.312 3.357 70 80 3.357 3.402 3.447 3.493 3.538 3.584 3.630 3.676 3.721 3.767 3.813 80 90 3.813 3.859 3.906 3.952 3.998 4.044 4.091 4.137 4.184 4.231 4.277 90 100 4.277 4.324 4.371 4.418 4.465 4.512 4.559 4.607 4.654 4.701 4.749 100 110 4.749 4.796 4.844 4.891 4.939 4.987 5.035 5.083 5.131 5.179 5.227 110
120 5.227 5.275 5.324 5.372 5.420 5.469 5.517 5.566 5.615 5.663 5.712 120 130 5.712 5.761 5.810 5.859 5.908 5.957 6.007 6.056 6.105 6.155 6.204 130 140 6.204 6.254 6.303 6.353 6.403 6.452 6.502 6.552 6.602 6.652 6.702 140 150 6.702 6.753 6.803 6.853 6.903 6.954 7.004 7.005 7.106 7.156 7.207 150
附表二
标号堆积密
度
质量含水
率
粒度导热系数
Kg/㎡% %
W/(m.K)
(kcal/m.h.℃)
最大值最大值
5mm筛
孔
筛余量
0.15mm筛孔通过量
平均温度298±5K
温度梯度5~10K/cm
最大值
最大值最大值
优等
品
一等
品
合格
品
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70号70
2 2 2 4 6
0.047
(0.040)
0.049
(0.042
)
0.051
(0.044
)
100号100
0.052
(0.045)
0.054
(0.046
)
0.056
(0.048
)
150号150
0.058
(0.050)
0.060
(0.052
)
0.062
(0.053
)
200号200
0.064
(0.055)
0.066
(0.057
)
0.068
(0.058
)
250号250
0.070
(0.060)
0.072
(0.062
)
0.074
(0.0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