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与地籍管理

合集下载

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

二.地籍管理(我国地籍管理的内容)
3.土地登记的信息公开查询
(1)土地登记信息公开查询范围 ①土地登记结果的查询范围 土地登记结果包括土地登记卡和宗地图。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依照《土地登记 资料公开查询办法》的规定查询。 ②原始登记资料的查询范围 原始登记资料包括土地权属来源文件、土地登记申请书、地籍调查表和地籍图。 原始登记资料的查询范围如下: 土地权利人、取得土地权利人同意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查询其土地权利范围内的原 始登记资料; 土地登记代理机构有权查询与其代理业务直接相关的原始登记资料; 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有权查询与调查 、处理案件有关的原始登记资料。 ③特许登记资料的查询范围 指涉及国家安全、军事设施等保密单位的土地登记资料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保 密的土地登记资料。这类土地登记资料的查询受到严格限制,不在公开查询的范 围内。 (2)土地登记信息公开查询程序 (3)查询和限制 (4)查询收费
二.地籍管理
(七)地籍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地籍档案管理是对地籍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 史记录,包括文件、图册、图像资料等,进行搜集、鉴定、整理 、保管、统计、编码和提供利用等多项工作的总称。地籍档案管 理的基本要求有:完整、准确、系统、安全。 (八)我国地籍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二. 地籍管理
(一)地籍的概念 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权属、数量、 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地籍具有空间性 、法律性、精确性和地籍资料的连续性等特点。
二.地籍管理
(二)地籍的分类 1.按功能分类 地籍按功能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三种类型。 2.按建立的时序分类 地籍按建立的时序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3.按所记载的对象分类 地籍按记载的对象分为农村地籍和城镇地籍。 4.按表现形式分类 地籍按表现形式分为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地籍与地籍管理

地籍与地籍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1班叶丽丽11250811135地籍与地籍管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他们在土地管理中有什么作用?答:地籍概念:是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权属、界址、数量、质量(等级)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地籍的特点:空间性、公信性、精确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谈谈空间性和连续性,地籍的空间性是由土地的空间特点所决定的;土地的坐落必须与空间位置、界线相联系,地界的变动,必然带来土地使用面积的改变;同时土地的数量、质量都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

地籍资料的连续性说明地籍信息不是静态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土地利用与权属的频繁变更,都会使地籍数据失实,必须经常更新,以保持资料记载和数据统计的连续性,否则难以反映地籍信息的现势性。

地籍的分类:⑴按发展阶段地籍所起的作用不同划分,地籍可区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⑵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不同,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⑶按地域和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可划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⑷按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不同,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地籍管理的概念: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地籍管理的分类:按地籍工作任务和进行时间的不同可区分为初始地籍工作和经常地籍工作。

地籍的任务: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的合法开发、;利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规方面的信息。

地籍管理的原则:⑴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⑵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⑶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⑷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地籍管理的内容: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地籍档案管理。

两者之间的联系:①为了建立地籍,设置地籍簿和地籍图,需要收集、记载、定期更新地籍信息。

为此,就要开展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登记、统计等一系列工作。

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1.地籍: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件与簿册。

地籍分类:按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按开展地籍的先后时序分(初始地籍、变更地籍)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城镇地籍、农村地籍)按手段和成果形式分(常规地籍、数字地籍)按行政管理层次分(国家地籍、基层地籍)2.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目的:随时清晰地掌握土地资源、土地资产的存在、分配、利用和管理状况,为土地管理服务,为国家管理、为生产、建设、经济发展和其他需要服务。

任务:包括收集、记载、保管、更新并提供有关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法律等方面的信息,为科学管理土地服务。

3.地籍发展阶段: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4.土地分类:按一定分类标志(指标),将性质上有差异的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型。

(根据土地的异同性对土地按类进行划分与归类的过程。

)土地分类系统: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的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叫土地分类系统(或土地分类体系)。

我国常见的土地分类系统有:土地自然分类系统、土地评价分类系统、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5.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向中外合资企业收取场地使用费。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原
国家土地管理局等部门的报告,确定在深圳、上海、天津、广州、
厦门、福州进行土地使用改革试点。按照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
离的原则,国家在保留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拍卖、招标、
协议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以一定的价格、年期及用途出让给使用
者,出让后可以转让、出租、抵押。这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带有
根本性的改革,打破了土地长期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单一行
政手段的划拨制度,创立了以市场手段配置土地的新制度。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6
3、地籍的分类
依作用不同分为:税收地籍、产权(法律) 地籍、多用途(现代)地籍
依特点和任务不同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 地籍
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为:城镇地籍和 农村地籍
土地管理的内容体系
土地管理的内容
地籍管理 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利用管理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1
第四章 地籍管理
内容提要
• 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 • 第二节 土地调查 • 第三节 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 第四节 土地登记 • 第五节 土地统计 • 第六节 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11
第二节 土地调查
土地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工作。《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章中规 定: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
土地调查概述 全国土地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 土地专项调查
12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一、土地调查概述
1、土地调查的含义:
• 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 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 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农用地分等地籍管理定义

农用地分等地籍管理定义

农用地分等地籍管理定义
农用地分等地籍管理是指对农用地进行质量评估和分类,并将其
记录在地籍档案中的管理过程。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地籍档案管理等内容。

其中,农用地分等是地籍管理的重
要内容之一。

农用地分等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条件、土壤质量、土地利用状况
等因素,对农用地进行质量评估和分类的过程。

通过农用地分等,可
以确定不同农用地的质量等级和适宜性,为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生产
布局、土地资源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在农用地分等地籍管理中,需要对农用地进行地籍调查,收集和
整理农用地的相关信息,包括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土壤质量等。

根据农用地分等标准,对农用地进行质量评估和分类,并将其记录在
地籍档案中。

通过农用地分等地籍管理,可以实现对农用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土地资源保护水平。

同时,也为政府制定土地政策和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地籍与地籍管理的基本概念

地籍与地籍管理的基本概念

地籍与地籍管理的基本概念地籍与地籍管理的基本概念地籍是指国家为了一定的目的,记载土地的权属、界址、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图簿册。

下面是地籍与地籍管理的基本概念,一起来看看!一、地籍及其类别(一)地籍的含义地籍是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用途(地类)和权属关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地籍最早是为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或簿册。

地籍为国家管理土地、取得有关土地资料、巩固土地制度、合理利用土地、制订经济计划的重要依据。

(二)地籍的特点地籍的空间性、法律性、精确性和连续性特点。

地籍的空间性是由土地空间位置的固定性所决定的。

所以,地籍的内容不仅需要记载在地籍簿册上,同时还应在地籍图册上标绘清楚,并做到图册与簿册的一致性。

地籍的法律性体现了地籍簿册(含图)的可靠性,地籍资料的取得,一般需要通过实地调查,并运用先进的测绘和计算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从而保证了地籍的精确性。

地籍不是静态的,必须经常更新,保持资料的记载和数据统计的连续性,否则难以反映它的现势性。

(三)地籍的功能1.地籍的税收功能地籍的产生都与赋税有联系。

在现代地籍中都记录了土地的权属、数量、用途、等级和价格,这为公平的赋税提供了基础。

2.地籍的产权保护功能地籍的核心是权属。

3.地籍的土地正常交易维护功能4.地籍的土地管理功能地籍提供的资料为国家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用途管制、调整土地政策提供了基础资料,地籍是土地管理的基础。

5.地籍的多目标服务功能(四)地籍的分类人们可从地籍功能、地籍所完成的任务、地籍所记载的对象及地籍表现形式等角度给地籍分类。

1.按功能分类地籍按功能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三种类型。

(1)税收地籍。

税收地籍主要内容包括纳税人的姓名、地址、土地面积以及为确定税率所需的土地等级。

(2)产权地籍。

产权地籍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土地交易的正常运行。

产权地籍必须能准确反映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的空间位置和宗地面积。

地籍管理基本知识点

地籍管理基本知识点

地籍管理基本知识点?一、地籍与地籍管理【重点内容】地籍表现为历代政府登记土地作为征收田赋依据和管理土地的簿册。

地籍是记载土地的产权状况、位置范围、利用类型、等级价格等的图簿册。

地籍具有空间性、法律性、精确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地籍的时空演变经历了税收、产权和多用途三个阶段。

地籍作为维护国家土地制度的工具,在调节社会生产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籍管理是以研究地籍制度、管理措施体系和管理技术手段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与信息管理等。

权属调查和土地登记是地籍管理的主体内容,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地籍档案与信息管理是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的后续工作,是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成果的归宿,并为土地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地籍管理措施体系历来是国家地政措施的重要部分,它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经济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国家综合管理措施。

【地籍】历代政府登记土地作为征收田赋依据的图簿册。

现代地籍的主要功能已转变为保护土地产权和为课税服务,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城市建设管理决策的依据。

【地籍管理】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采取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价值评估和地籍档案信息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技术和法律等一系列地政措施。

【自物权】自物权(所有权)是一切财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是最充分最完全的物权。

自物权是一种对世权,其权利是所有者独享的,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人都不得侵犯其权利。

自物权取得的途径主要是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

【他物权】在他人所有物上设定的权利。

他物权又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用益物权是为使用和收益的目的,而在他人所有物上设定的权利;担保物权是为保证债权的行使,而在他人所有物上设定的权利。

【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依照有关的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地籍调查的数据、图件等调查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

地籍管理常见问答题

地籍管理常见问答题

1、地籍和地籍管理的概念?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

(1.1.一)(P4)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建立地籍和研究土地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和经济状况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

简言之,地籍管理是地籍工作体系的总称。

(1.2)(P9)2、地籍有哪些类别,如何划分?(1.1.三)(P5、6)一、按地籍的发展阶段,划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二、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三、按行政管理的层次,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四、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3、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有什么区别?(1.1.三)(P6)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县以上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图册,而不是指历史上的第一本簿册。

日常地籍是针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及其分布和利用、使用情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数,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是地籍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

初始地籍是基础,日常地籍是对初始地籍的补充、修正和更新。

如果只有初始地籍而没有日常地籍,地籍将逐步陈旧,变为历史资料,失去现势性、失去其使用价值。

相反,如果没有初始地籍,日常地籍就没有依据、基础,也就不存在日常地籍了。

4、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2.三)(P11)一、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服务二、为维护和巩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服务三、为社会提供地籍信息服务四、为土地管理服务5、地籍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3.一)(P13)一、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二、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三、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四、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6、为什么地籍管理必须在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1.3.一)地籍管理历来是国家地政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必须对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定规范化的政策或技术要求的统一标准。

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解析

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解析

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解析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现代化地籍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和土地利用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进行解析,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该系统的特点和作用。

变更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使用权变更的相关数据进行调查和整理的过程。

通过对地块边界、地类用途、土地权属等信息的准确调查,可以及时对地籍数据进行更新和修订,保持地籍数据的精确性和真实性。

与传统的纸质地籍调查相比,变更地籍调查采用现代化的测绘仪器和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调查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误差和纠纷。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的地籍管理平台。

该系统通过对地块、权属和交易等地籍信息进行录入、存储和查询,实现对地籍数据的统一管理和维护。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地籍数据与地图数据进行关联,通过地图显示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地块的位置、用途和权属等信息,方便用户对地籍信息的查找和分析。

1. 调查前期准备:调查前需要对调查区域进行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包括了解现有的地籍数据和调查的目标。

还需要准备相应的调查工具和仪器,例如GPS定位仪、测量仪器等。

2. 地籍调查任务分解:根据调查的范围和目的,将调查任务分解给相应的人员,并确定调查的时间和地点。

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和流程,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 地籍调查实施:根据调查方案,进行实地测量和数据采集。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的控制,尽量减少误差的产生。

还需要记录和整理调查数据,包括地块边界、地类用途和土地权属等信息。

4. 地籍数据整理和更新:在进行地籍调查的需要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更新。

通过将调查数据与现有地籍数据进行对比和核对,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的错误和不一致之处。

还需要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方便后续的数据管理和查询。

5.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地籍调查完成后,需要将调查生成的数据导入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3第二篇 地籍管理

3第二篇 地籍管理
第三章 地籍管理
地籍和地籍管理都是随着社会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地籍管理历来是国家行政管理措施之
一,是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 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 第二节 土地调查 第三节 土地分等定级 第四节 土地登记 第五节 土地统计
第六节 地籍档案管理
第三节 土地分等定级
定级单元划分的方法

主要因素分值重叠法


主要因素判定法
网格法 固定网格法 动态网格法
确定定级单元边界应注意的问 题
自然线状地物和面积较大的自然地物 城镇中的铁路干线 土地权属界线或权属单位内部的土地
类型界线
其他线状地物
各因素分值的计算及单元总分值的 计算
下面是3个计算工作中常用到的概念:
城镇土地级反映城镇内部土地的区位条件
和利用效益的差异。 土地级的顺序在每个 城镇内部统一排列,不同城镇的土地级别 不具有可比性。
(四)城镇土地定级的内容与程序
城镇土地定级的主要思路 从形成土地质量差异的原因入手,找出 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将这些因素指标定量 化,换算成不同的分值;根据各因素对土地 质量的影响程度和重要性,确定各因素的权 重;将各因素作用分值加权求和,得到总分; 根据总分高低划分土地级别;然后在土地级 别的基础上测算土地级差收益、行业及微观 区位增减系数,进行收益拟合和级别验证, 最后得到土地级别。
地价分区定级方法
该法的指导思想是直接从土地收益的还原
量——地价出发,根据地价水平高低在城 市地域空间内划分地价区块,确定地价区 间,进而划分土地级别。
四、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一)分等的目的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是地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为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合理利用 城镇土地,以及为有关部门制订规划、计划 和有偿使用土地提供依据。

第1章:地籍

第1章:地籍

– 税收地籍:资本主义各国早期建立的为课税服 务的登记薄册; – 产权地籍(法律地籍):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护 土地私有权、鼓励土地交易、防止土地投机和 保护土地买卖双方的权益而建立的土地产权登 记薄册;登记的土地,其产权证明具有法律效 力; – 多用途地籍(现代地籍):目的不仅为课税和 产权登记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各项土地利用和 土地保护,为全面、科学的管理土地提供信息 和基础资料服务;
地籍管理的原则(2)
• 说明:由于历史原因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 作存在疏漏等原因,还存在许多尚未经政府依法确认 的历史用地、违法用地、违章建筑,地籍正是对这些 客观存在的事实给予描述和记载,因此不管是合法的 还是违法的,是农村的还是城镇的,是企事业单位、 机关、个人的还是国家公用的,都应有地籍档案。
地籍测量
• 一.地籍测量的定义
–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 内容是测定土地及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 量、利用状况等。 –利用测量方法,用文字、数字、图件等测定土地及 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质量、面积、利用 现状等基本情况及其几何形状; –图件包括:地籍图、宗地图
地籍测量
• 土地权属:姓名、单位名称、地址 • 计算赋税的依据:土地类型、土地面积、土地等级
地籍调查
• 三.地籍调查内容
–2.产权地籍
• 土地权属者状况 • 土地位置和使用情况 • 土地权利的限制情况
地籍调查
• 三.地籍调查内容
–3.多用途地籍
• 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状况(一般附有高 程)
地籍调查
» » » » » » » 1.原有的地籍资料 2.测量控制点资料,已有大比例尺地形图、航片资料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资料 4.建筑物、构筑物产权资料 5.土地征用、划拨、出让、转让等档案资料 6.土地登记申请书及权属证明材料 7.其他有关资料

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

2、地籍的作用 (1)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2)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 (3)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 (4)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
3、地籍的分类
(1)按所起作用分 ——税收地籍 目的:为征收土地税服务 ——产权地籍(法律地籍) 目的:维护土地所有权 ——多用途地籍 目的:除了为税收和产权服务外,更重要的是为土地整 理、土地开发、利用、保护以及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 提供土地信息
思考题
1、地籍包含哪几个属性(2-5) 2、地籍管理的目的(4-4) 3、现阶段地籍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6-1)
谢谢观赏
(2)按特点和任务分 ——初始地籍 ——日常地籍 (3)按城乡土地不同特点分 ——城镇地籍 ——农村地籍 (4)按行政管理层次分 ——国家地籍 ——基层地籍
二、地籍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1、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管理又称地籍工作,是指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 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 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 的综合措施。 2、地籍管理的目的 随时清晰地掌握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存在、分配、 利用和管理状况,从而为土地管理服务,为生产、建设 和其他需要服务。
1.2 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一、地籍管理的内容
——地籍管理的内容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
现阶段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
面按 不土 同地 调查 地籍调查 土地条件调查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1、土地调查
2、土地分等定级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
3、土地登记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使用权登记 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 土地他项权利登记
3、地籍管理的任务
地籍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地籍科日常地籍管理制度

地籍科日常地籍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地籍管理,规范地籍工作流程,确保地籍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地籍管理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地籍科职责1. 负责地籍数据的收集、整理、更新和维护工作。

2. 负责地籍资料的编制、审核和归档工作。

3. 负责地籍信息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工作。

4. 负责地籍工作的宣传、培训和指导工作。

5. 负责地籍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

三、地籍管理制度1. 地籍数据收集与整理(1)收集地籍数据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

(2)地籍数据收集应全面、准确、及时。

(3)地籍数据整理应规范、完整、一致。

2. 地籍资料编制与审核(1)地籍资料编制应依据地籍数据,按照规定格式进行。

(2)地籍资料编制过程中,应确保数据准确、信息完整。

(3)地籍资料编制完成后,应由专人进行审核,确保资料质量。

3. 地籍资料归档与保管(1)地籍资料归档应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2)地籍资料归档应分类、编号、立卷。

(3)地籍资料保管应确保安全、完整、可追溯。

4. 地籍信息查询与统计(1)地籍信息查询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2)地籍信息查询结果应准确、及时。

(3)地籍信息统计应全面、客观、真实。

5. 地籍工作宣传与培训(1)地籍工作宣传应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地籍管理工作在单位和社会上的知名度。

(2)地籍工作培训应定期组织,提高地籍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3)地籍工作培训应注重实际操作,提高培训效果。

6. 地籍工作监督检查与考核(1)地籍工作监督检查应定期进行,确保地籍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2)地籍工作考核应按照考核标准,对地籍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价。

(3)地籍工作考核结果应作为地籍工作人员奖惩、晋升的依据。

四、地籍工作纪律1. 地籍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

2. 地籍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地籍数据准确、信息完整。

3. 地籍工作人员应保守国家秘密和单位秘密,不得泄露。

地籍和地籍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地籍和地籍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地籍和地籍管理的含义是什么?●地籍:提供有关土地权利、用途和价值等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

●地籍管理: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亦称地籍工作。

●地籍有哪些类别?如何划分?●按地籍发展阶段,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按地籍建立时序,分为初始地籍和经常地籍;按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地籍管理是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依法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和立足之本;地籍管理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前提条件;地籍管理为国民经济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的土地数据和图件。

●为什么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地籍管理工作必须按国家在土地管理方面的统一制度进行,具体的内容和方法均由国家统一确定。

例如,地籍的簿册、图件(包括比例尺的要求)等的格式、项目、填写内容及详略程度;统计和登记的分类体系;统计和登记单位隶属系统、填报程序和日期;地籍资料中有关土地分类系统和标准等,都必须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进行。

●简述现代地籍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

●我国现阶段的地籍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同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现代地籍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内容已逐步向自然、经济、法律综合地籍(或多用途地籍)方向发展。

原有地籍资料不断及时地加以更新;地籍管理的手段和方法逐步被光电、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等所代替。

当前,我国应从基本国情出发,加强地籍管理的理论建设,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完善我国多用途地籍体系。

●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汇总、统计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制度。

●土地评价又称为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分为城镇土地评价和农村土地评价、土地自然评价(适宜性评价和生产潜力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部门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

地籍与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PPT课件

地籍与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PPT课件

▪ 垯化工垆古竩古怪荺怪古匑古鑯怪怪釺癮▪ H襵hjj笺kkk骺闬蜕睜
▪ ▪
訋鈞个 CGchgh跲 粜ghfhfg沑壤hhhfhh綼邱hhhhhf燪 縿噸 鹁殁 噉偏 竟▪▪▪ 浏姠 覿览塱 躿量力坽怺浏祦越览量綈石了悠旪
▪ 熕111抿1111齊111氢雔咝岐咝▪ 1恹111飻111湔1111痭1 厵煺
略降级要求,使 用农村地籍规范

四、地籍的应用
地籍信息的系统内应用
11
地籍信息的系统外应用
12
第二节
地籍管理
13
一、 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管理(Cadastral Management)是 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 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 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伆耘碶標寕体鬬熸勰咁軭佛崫毥
帺插暃蓹糷癊辬鑩媎粗浩驭詎苰
韛毴褮噾穻蔞殸諝巗拻擔掖啑珍
▪ 愇1 骳蟒首奘縝響奋椁赗杤攆呃拼
▪ ▪
鱨23 曥樫虠巜执郱締軩釹客瞪泜搀
▪ 竏4 秔傞欙淩鯂弭輂湤弆锞起遶堯
▪ ▪
铗56男软女男鮐男槮女 縪谴骁倜鎿搲謗郝冣懆
▪ ▪
珕78v古v冫古vv怪v眊v怪v 蟶古古踅怪怪嬦个寎飉轎玲璩膾乇傉
主要服务于土地权 属的 国家统一管理
基层地籍
集体土地使用者的土 地和国有土地的二级使用 者的土地
主要服务于土地 利用或使用的指导和 监督
9
4、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
类型
对象
要求
城镇 农村
城市,镇城区用 地,独立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高精度,高技术 含量,大比例尺,使 用城镇地籍规范
城镇郊区,农 村集体所有制土地, 农村居民地,国营农 场的国有土地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地籍与地籍管理1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地籍与地籍管理1

1 、 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获得土地信息,科学 地管理土地资源,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 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 土地统计和土地分等定级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 措施。 地籍管理的对象:是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 资料的土地,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的权属问 题。 地籍管理的意义: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 度;及时掌握土地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对土地利用及权属变更进行监测;为土地管理 的各项工作提供、保管、更新有关土地的自然、 经济、法律方面的信息。

3、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
2)保持地籍资料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土地的权属、利用类别等经常发生变动,为保 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在完成初始地籍后,要做好 日常的变更地籍工作。二者的簿册、表、图等内容 既要相互对应,而且要保持连续性和系统性。 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地籍资料是土地管理和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资 料,并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因此,地籍调查 和土地分等定级资料必须要有一定的精度要求和可 靠性检核;凡涉及权属的,必须以相应的法律文件 为依据,做到“权属合法、四至清楚、面积准确”; 土地统计数字必须做到相互校核,准确无误。
三、我国地籍与地籍测量发展
一、地籍的概念 一、地籍的概念

1、地籍的含义 2、地籍的功能 3、地籍信息 4、地籍分类
第 三 节 地 籍 与 地 籍 管 理
1、地籍的含义

地籍是国家为规划、控制、调节、监督和组 织土地利用,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本 单元所建立的记载土地的权属、位置、界址、面 积、质量、利用现状和用途及附着物等土地的自 然和社会经济基本状况的册簿和图件。 这一 概念包括了4个方面的内容: 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地籍与地权管理(地籍管理)

地籍与地权管理(地籍管理)
本年结案 ………… 年末未结案
四、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地籍档案的分类和编目
地籍档案的鉴定和统计
地籍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土地调查
地 籍 管 理
土地登记
土地统计 地籍档案管理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第七章
第二节
地籍与地权管理
我国的土地产权
一、我国的土地所有权 1.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人在法律规定
统计单位: 单位:
年)
年 末 耕 地 面 积
年 初 耕 地 面 积
本年增加耕地面积 小 计 整 理 复 垦 开 发 结 构 调 整 其 它
本年减少耕地面积 小 计 结 构 调 整 建 设 占 用 灾 害 损 毁 生 态 退 耕
三、土地统计
审批用地统计表(
统计单位:
年)
实际用地面积
用 地 单 位
申报用 地面积
三、土地统计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统计表(
统计单位: 项目
合计 件 涉及 数 面积 省级机关 件 数 市级机 关 县级机 关 乡级机 关 村(组) 集体 企事业 单位 件 涉及 数 面积
年)
涉及 件 涉及 件 涉及 件 涉及 件 涉及 面积 数 面积 数 面积 数 面积 数 面积
上年未结案 本年立案 破坏耕地 非法占地
一、我国的土地所有权
5.集体土地的范围
除了有法律规定的属于国家所 有的土地之外的农村和城市郊区 的土地 宅基地和自留山、自留地
一、我国的土地所有权
6.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确认
通过法律和政策的颁布实施,经过土地 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等运动 后建立,登记审核后确认

土地权籍管理的有关知识

土地权籍管理的有关知识

土地权籍管理的有关知识
1、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获取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等信息,并建
立地籍图、簿、册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现阶段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地籍档案及地籍信息系统等。

2、地籍地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面积、质量、权属和用途
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换言之,地籍就是土地的簿册,可以通俗地理解
为土地的“户籍”。

3、土地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负责调查土地
权属和利用状况,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
监测。

土地调查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动态
监测和土地条件调查。

4、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律程序,
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面
积和用途等基本状况,以图、簿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学习感言:英语天天练:You’dbettergobysubway.英译汉:青岛
市城阳区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5月6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全国土地调查
• (一)土地调查目的和任务
• 第二土地调查工作目标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总体目标是,
采用先进技术方法,在现有土地调查的基
础上,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全面查清全
国范围内土地利用状况,建立和完善土地
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
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
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地籍与地籍管理
本章内容
1.地籍与地籍管理 2. 土地调查 3.土地登记 4.土地统计 5.地籍档案管理; 附:我国地籍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地籍与地籍管理
一、地籍与地籍管理
(一)地籍 (Cadastre)的概念
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 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 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Ⅰ目标任务要求
具体目标
• 一是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直接掌握全国每一块土 地的权属及利用状况的真实情况,并详细记录在案, 实现国家及各级政府直接监管每一块土地的目标。
• 二是查清全国基本农田状况,直接掌握基本农田数 量和分布,明确和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 “高压线”的位置,进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落实。
土地位置,宗地 界址、界线,权利人 姓名、住址,土地面 积、等级、权属性质、 质量等
光电,遥感技 术,微缩技术,电 脑,网络等综合运 用;解析为主
(4)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
类型
对象
要求
城镇
城市,镇城区用 地,独立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高精度,高技术 含量,大比例尺,使 用城镇地籍规范
农村
城镇郊区,农 村集体所有制土地, 农村居民地,国营 农场的国有土地
1、内涵
地籍
属性描述: 自然属性,社
会属性,法律属性, 经济属性……

宗地
空间描述: 地籍图、宗地
图、界址坐标、面 积……

2、作用
• (1)基础资料 • (2)维护产权 • (3)土地制度 • (4)国民经济
2、作用
地籍信息的系统内应用
地籍信息的系统外应用
3、地籍的分类 (1)按发展阶段划分
类型
税收地籍
目的
课税
内容
纳税人姓名、住 址,土地面积、土地 等级
手段
地块丈量、土 壤质量产量、收入 评定土地等级、图 解、解析结合
产权或 法律地籍
保护土地的所有制, 鼓励合法的土地交易
宗地界址、界线, 土地权属,面积、位 置、质量等
权属调查、地 籍测量,图解、解 析结合
多用途地籍
课税,产权,土地 登记统计,土地市场, 土地规划,土地信息库 等
Ⅰ目标任务要求
具体目标
• 三是充分依靠高新技术手段,建立全国每一块土地的影像库 和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及时发现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实现 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及时掌控全国各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及趋势的目标。
• 四是实现调查成果的社会化服务。调查的目的在于应用,在 于提高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调查成果应成为国土资源管理 的基础平台,成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审批、土地 开发整理等工作的基础。通过成果应用以及社会化服务,使 地籍工作成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地籍工作 的地位和作用。
保持地籍 信息资料的现 势性、连续性
随时变更、 随时调查、 随时更新、 随时登记
(3)按行政管理层次分
类型
对象
作用
国家地籍
集体土地所有权单位 的土地和国有土地的一级 土地使用权单位的土地, 以及农村宅基地地权 属的 国家统一管理
基层地籍
集体土地使用者的土
地和国有土地的二级使用 者的土地
二是城镇土地调查
即城镇地籍调查。对城镇范围以内的土地开展大比 例尺调查。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调查成果,调查城市、 建制镇内部每宗土地的界址、范围、界线、地类和 面积等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主要完成城市市区以及县城所在地的建制镇的城镇 地籍调查。
主要服务于土地
利用或使用的指导和 监督
(二)地籍管理概述
1、 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管理(Cadastral Management)是 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 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 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2、 地籍管理的任务
地籍管理的任务包括收集、记载、保 管、更新并提供有关土地的自然、经济、 社会、法律等方面的信息,为科学管理土 地服务。
Ⅰ目标任务要求
二次调查的六大任务
一是农村土地调查
农村土地调查是二次调查的核心和主要工作。以 1:1万比例尺为主,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 按 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标准,以正射影像图为调查 底图,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和 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 所有权状况。
Ⅰ目标任务要求
• 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土地专项 调查。
• 调查内容: • 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地类、位置。面积、
分布; • 土地权属及变化; • 土地条件:自然、社会。
第二土地调查的意义、目标、任务及相关要求
1.重要意义
(1)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客观要求。 (2)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 社会稳定,保护农民利益等工作的重要内容。 (3)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国民经济 宏观调空,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务 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高政府依法行 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4)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的实 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手段。
二、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一)地籍管理的内容
土地分 等定级
三、地籍管理的原则
国家制度
(三)地籍管理流程
测绘手段
行政手段
地籍管理 的手段
技术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图册手段 计算机手段
第二节 土地调查
• 土地调查: • 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
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 以及基本农田情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 计、分析的活动。
略降级要求,使 用农村地籍规范
(2)按地籍的特点任务分
类型
定义
作用
初始地籍
某一时期,对县 以上行政辖区内全 部土地进行全面调 查,并形成初始的 地籍图、册 、簿
地籍管理 工作的基础、 土地估价、土 地规划的依据
备注
变更地籍
针对土地数量, 质量,权属,分布, 使用状况等的变化, 对初始地籍进行的 修正,补充和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