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路线平面设计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

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
的内容及图示方法。
CHENLI
2
§4-1 公路路线工程图
公路主要是承受汽车荷载反复作用的带状工程结构物。 公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
防护工程、排水设备等。
公路工程图的组成:
(1)表达线路整体状况的路线工程图-路线平面图 路线纵断面图 路基横断面图
(2)表达各工程实体构造的桥梁、隧道、涵洞等工程
61.50
K0+800
Ht=3.80m)
At=36.8(m2)
61.99
K0+700
HAtt==108.1.27((mmC2H) )ENLI
13
AW=8.88(m2)
2.路基横断面图的绘制方法与步骤 ①要求在每一中心桩处,顺次画出每一个路基横断面图; ②路基横断面图应顺序沿着桩号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画出; ③横断面图的地面线一律画细实线,设计线一律画粗实线; ④每张图上的右上角应写明图纸序号和总张数,最后一张 纸图的右下角要画出图标。
第四章 道路路线工程图
§4-1 公路路线工程图
§4-2城市道路路线工程图
CHENLI
1
概述
道路根据它不同的组成和功能的特点,分为 公路和城市道路两种。位于城市以外的道路称为 公路,位于城市范围内的道路称为城市道路。
道路分为路线平面图、路线纵端面图、路基横 断面图。
本章将主要介绍公路和城市道路路线工程图
3.80
2.00
6.00 10.23 5.60 4.80
1 50055.30 1 60055.30
1 70056.40
挖高
1200
500
1.0%
地质情况 坡度距离
填高
中粗黏土
粉质中粗黏土

道路工程识图全解PPT课件

道路工程识图全解PPT课件

第28页/共66页
(7) 竖曲线要素计算
A、竖曲线的基本方 程式:
B、竖曲线要素计算
a.竖曲线长L
L=Rw 或R=L/w
b.切线长T:因为T1=T2
T=L/2=Rw/2
y
1 2R
x2 +i1x
L
T1
T2
L-x
Ph E
Q x
h’ i1
第29页/共66页
c.竖曲线外距E:E=T2/2R
d.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 因为
第25页/共66页
(3)直线及平曲线 表示左转弯的圆曲线
表示右转弯的圆曲线 (4)桩号 千米桩、百米桩、二十米整桩、曲 线要素点桩、构造物中心点以及加 桩。
第26页/共66页
(5)标高(与里程桩号点对应) 设计高程:路基边缘点设计高程 地面高程:原地面点中心点标高 填挖高度=设计高程-地面高程
正值为填高,负值为挖深
y —竖曲线上任一点到切线的竖 距,即竖曲线上任一点与坡线的高差。
第31页/共66页
c.竖曲线起终点桩号计算
起点:QD=BPD-T 终点:ZD=BPD+T
d.逐桩设计高程计算
T1
切线高程:Ht=i1x+HQD
设计高程:Hs=Ht±y 凹曲线取+,凸曲线取-
QD
L T2
ZD
E
i1
BPD
第32页/共66页
X轴为南北线,正向为 X150 北;Y轴为东西线,正
向为东
该坐标网表示距坐标网原点北150、东150单位(m)
第6页/共66页
(3)地貌、地物
地貌:用等高线表示。等高线越稠密, 表示高差越大,反之,高差越小。 相邻等高线高差为2m。 地物:用图例表示。常用图例见表 找出大的居民点、主要构造物。

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

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
道路工程daolugongcheng21道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原则22道路平面基本线形要素23道路平面线形设计24行车视距25平面设计成果第2章路线平面设计本章导读学习目标第2章路线平面设计?道路路线的定义?道路平面设计的重点了解道路平面线形的基本概念特点熟悉各种道路平面线形的设计原则与要求掌握道路平面线形的技术标准与设计行车视距的内容与要求及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中线
路线(route)的概念
1. 路线----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它是一条空间曲线。 2. 公路平纵横的概念 ①. 路线的平面----公路的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平面图(plan) ----反映路线在平面上的形状、位置、尺寸的图形。
②. 路线的纵断面----路线的中线在竖直面上的投影。
纵断面图(vertical profile map) ----反映路线在纵断面上的形状、位置、尺
路线平面 设计 2.1 道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原则
2.1.1 道路平面设计的概念
道路 路线
路线的平面
道路的平面线形
路线(route of road)
• 路线----指道路中线 。 • 线形----道路中线的空间 形状。
路线(route of road)
• 路线的平面(horizontal)--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 路线纵断面(vertical)--沿着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 • 公路横断面(cross-sectional)--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
曲线半径curve radius
1.确定半径的理论依据 2.最小半径的计算 3.圆曲线最大半径
1.确定半径的理论依据
⑴.横向力系数μ 的确定 ①.行车安全 要求横向力系数 μ 低于轮胎与路面之间所能提供的横向摩阻系数f: μ值过大,增加了驾驶者在弯道行驶中的紧张。对于乘客来说, μ值的增大 ,同样感到不舒适,乘客随μ的变化其心理反映如下。 μ ≤f (3—2) ②.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 当μ<0.10时,不感到有曲线存在,很平稳; 轮胎产生横向变形,增加了汽车在方向操纵上的困难。 当μ=0.15时,稍感到有曲线存在,尚平稳; ③.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μ=0.20时,已感到有曲线存在,稍感不稳定; μ当 的存在使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 当μ=0.35时,感到有曲线存在,不稳定; 当μ≥0.40时,非常不稳定,有倾车的危险感。 ④.行旅不舒适 综上所述, μ 值的采用关系到行车的安全、经济与舒适。为计算最小平曲 线半径,应考虑各方面因素采用一个舒适的 μ值。研究指出:μ值的舒适界限, 由0.11到0.16随行车速度而变化,设计中对高、低速路可取不同的数值。

路线设计PPT课件

路线设计PPT课件

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作用 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是缓和人体感到的离心加速度的急剧变化,且使驾驶员容易做到匀顺地操纵方向盘,提高视觉的平顺度,保持线形的连续性。
缓和曲线
一、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和条件 (一)设置缓和曲线的条件 《标准》规定: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回旋线);四级公路的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可不设置缓和曲线(回旋线),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相连接。
S3′为对向车行驶的距离,按 t 2 的三分之二时间确定。
式中: V′— 对向汽车行驶速度(Km /h)。
行车视距
●《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其标准如下表。
三、各级公路对视距要求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停车视距(m)
缓和曲线
(二)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 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 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 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 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缓和曲线
二、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满足: 使汽车平顺地由直线段过渡到到圆曲线段,并对离心力的增长有一定的限制; 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所需的必要时间以利驾驶员顺适地操纵放向盘; 满足道路设置超高与加宽过渡的要求。
第一节 平面线形
一、 直线
二、 圆曲线
三、 缓和曲线
四、 行车视距
五、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1.平面线形设计,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各自的设计及其组合设计,同时要考虑行车视距问题。 2.弯道部分的特别设计,如弯道加宽、弯道超高等。 3.沿线桥梁、隧道、道口、平面交叉口、广场和停车场等的平面布设,还有分隔带以及其断口的平面布置、路侧带缘石断口的平面布置。 4.道路照明及道路绿化的平面布置。

公路路线平面设计PPT课件

公路路线平面设计PPT课件

l2 [
1 l2 -(
)3
1
l2 (
)5
1
( l2 )7 ]dl
2 A2 6 2 A2 120 2 A2 5040 2 A2
l2 ( 2 A2
l6 48 A4
l10 3840 A10
l14 5040 128A14
)dl
对dx、dy分别进行积分 (计算任一点的坐标)
x dx cos dl
T Rtg α 2
L π αR 180
E R(sec α 1) 2
J 2T L
E为外距; a为偏角; J为超距。
曲线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计算基点为交点里程桩号,记为JD, ZY=JD-T YZ=ZY+L QZ=ZY+L/2 JD=QZ+J/2
二、圆曲线半径
(一)计算公式与因素 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
(2)曲率连续。其曲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 个曲率的值。
(3)曲率变化连续。其曲率的变化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 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的值。
(二)平面线形要素
行驶中汽车的导向轮与车身纵轴之间的关系: 1.角度为零: 2.角度为常数: 3.角度为变数:
汽车行驶轨迹线 曲率为0(曲率半径∞)——直线 曲率为常数——圆曲线 曲率为变数——缓和曲线
dx cos β dl (1 )dl
2! 4! 6!
1 l2 [1- (
)2 1 ( l2
)4
1
l2 (
)6 ]dl
2 2 A2 24 2 A2 720 2 A2
(1
l4 8 A4
l8 384 A8
l12 720 64 A12

道路路线平面设计PPT课件

道路路线平面设计PPT课件

.
32
.
33
4.1.3.2 超高构成
从直线上的不设超高过渡到圆曲线上的全超高,有两种构成方式, 即绕未加宽前的路面内边缘旋转和绕线路中心线旋转。如图4-7。
.
34
4.1.3.3 超高缓和段 从直线上的路拱双坡横断面变为曲线段的具有全超高的单坡横
断面的渐变过程,这一变化段称为超高缓和段(见图4-6)。
但是,当ib很大时,行车速度低于设计速度或因故停车时,汽车 由于重力作用,会有向路面内侧下滑的倾向,特别是当冬季路面冰 冻或雨季路面泥泞湿就更危险。因此,ib的容许值应依据道路所在 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等因素来决定。
.
24
为了保证低速车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能安全行驶不致有下滑的危 险性,则超高的最大容许值ib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即
0.18
0.16
0.14
美国
0.12
日本
0.10
德国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v/(km/h)
图4-5设计车速与横向力系数关系
.
23
(2)最大超高率
汽车以一定的设计速度在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是由路面超高横 坡度和路面与轮胎之间横向附着力共同保证的。若取得较大的向心 力来平衡离心力,就需较大的超高度ib,以保证行车的稳定性。
127( ib)
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km/h; —横向力系数; ib—路面超高横坡度,%。
在指定的设计车速下,极限最小半径Rmin决定于可以容许的最大 横向系数 ma和x 该曲线的最大超高度 ib max
最小半径
V2
Rmin12(7maxibma)x
.
18
对于 和 max 做ib m如ax 下讨论:

《道路工程》第3章-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工程》第3章-道路平面设计
四级公路的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 径相衔接处可不设置回旋线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 相连接。
4、关于城市道路
与公路不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提供了设超 高最小半径,设超高推荐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 径以及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当受地形条件限 制时,可采用设超高推荐半径值;当地形条件特 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②同向曲线间最小长度:
在同向曲线间插入短直线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 曲线看成为反向曲线的错觉,当直线过短时甚至可能把 两个曲线看成一个曲线,容易造成司机的判断错误。
对于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的公路,同向曲线 之间直线的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 km/h 计)的6倍为宜。
③反向曲线间最小长度:
计算行车速度Km/h
80
60
50
40
30
20
设超高最小半径
250
150
100
70
40
20
设超高推荐半径
400
300
200
150
85
4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1000
600
400
300
150
70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
2000
1000
700
500
四、缓和曲线
1、概述
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它是设 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 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除四级路可不设缓和曲线外,其余各级公路 都应设置缓和曲线。 在现代高速公路上,有时缓和曲线所占的比 例超过了直线和圆曲线,成为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 部分。 在城市道路上,缓和曲线也被广泛地使用。
C型曲线 CC R1 d1 R2 d2 2 b1 b2 2

道路路线平面图

道路路线平面图

详பைடு நூலகம்描述
交叉路口安全设施包括人行横道、红绿灯、 交通监控等设备,这些设施可以有效地控制 交通流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紧急车道与应急停车带
总结词
提供紧急车辆通行的车道和供车辆在紧急情 况下停靠的带状区域。
详细描述
紧急车道通常设在道路的最右侧,供紧急车 辆如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等快速通行。应 急停车带则设在道路的左侧或右侧,供车辆 在紧急情况下停靠,以便乘客安全撤离或等
平面图的组成部分
道路
表示道路的走向、宽度 、车道数量以及是否有
中心线等。
交叉口
表示交叉口的类型、交 通信号灯的位置以及交
叉口的相对位置。
建筑物和地标
表示建筑物、地标和其 他重要特征的位置和名
称。
公共设施
表示公共设施,如公园 、学校、医院等的相对
位置。
平面图的比例尺
01
比例尺用于表示地图上的距离 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注释与说明
注释
地图上的注释用于提供关于地图内容的额外信息,如建 筑物的功能、地点的名称等。
说明
地图的说明部分提供了关于地图本身的说明,如地图的 比例尺、方向指示的依据等。
06 图例与索引
图例说明
道路路线平面图是用于表示道路 路线、交叉口、交通设施和其他
相关要素的平面布置的地图。
图例是对地图上使用的符号、颜 色和标注方式的说明,以便读者
能够正确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图例应包括道路、交叉口、交通 设施、地形、建筑物等要素的符 号和颜色,以及标注方式的具体
说明。
索引标注
索引标注是地图上的标注,用 于指示地图上各个要素的位置 和名称。
索引标注应包括道路名称、交 叉口名称、交通设施名称等, 以便读者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 信息。

道路平面设计线形PPT课件

道路平面设计线形PPT课件
形三要素”。
6 精品课件
二、直线
➢ (一)直线的特点: 1、优点 (1)两点之间以直线为最短,一般在定线时,只要地势平
坦,无大的地物障碍,定线人员都首先考虑使用直线 通过,
1.571D
7 精品课件
二、直线
➢ (一)直线的特点: 1、优点 (2)笔直的道路给人以短捷、直达的良好印象,
无视距障碍
8 精品课件
2 精品课件
5、平面线形要素
3 精品课件
4 精品课件
5 精品课件
5、平面线形要素
行驶中的汽车其导向轮旋转面与车身纵轴之间 有三种关系,即: 角度为零——曲率为零的线形:直线 角度为常数——曲率为常数的线形:圆曲线 角度为变数——曲率为变数的线形:缓和曲线
道路平面线形正是由上述三种线形,即直线、 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构成,称之为“平面线
2、圆曲线的缺点: ①.路线较直线长 ②.行车受力复杂 ③.视距受阻 ④.驾驶劳动强度大 ⑤.测设、施工等工作量大、计算复杂
16 精品课件
(二)设计标准 1、圆曲线半径
X G
V2 127R
ih
(1)车的横向倾覆稳定性 (2)行车的滑动稳定性 (3)乘客舒适性 (4)运营经济性
精品课件
Y
X
17
1)圆曲线最小半径
0.15
0.16
i
8%
8%
8%
8%
8%
8%
8%
一般最小半径μ、I 的取值表
设计车速 120
100
80
60
40
30
20
µ 0.05
0.05
0.06
0.06
0.06
0.05
0.05

《道路制图标准》PPT课件_OK

《道路制图标准》PPT课件_OK
• 2分期施工的道路断面,要分别绘制近期横断面及远期横断面。 • 3不同路段的不同横断面,应分别绘制。 • 4特殊横断面及边沟设计,路拱大样图等。
18
标注的规定
• 1注明道路横断面两侧的方向。 • 2注明路面的宽度尺寸。标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
带等字样。 • 3用设计标高符号“ “表示设计标高位置。 • 4标注车行道及人行道的设计横坡度。 • 5标明原有地下管线和本次同期修建的地下管线的横断布置位置和顶面距设计
纵向:1∶50~1∶200 横向:1∶100~1∶400
1∶500~1∶1000
其他细部设计图
1:100、1∶50、1∶20、 1∶20、1∶10
1∶10
7
图例
• 参考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5MR101 • 需注意涵洞、立交、桥梁的表示方法。
8
设计总说明内容
• 设计依据;包括委托书、合同书、任务书、初步 设计批复文件、道路规划文件等。
路面的竖向埋深
19
路拱大样
• 1绘制内容 • 1在直角坐标系上,标出路拱曲线及各曲线控制点
的竖标和水平控制距离。 • 2采用路拱(平均)坡度,并标注在其使用范围上。 • 2图线规定 • 路拱曲线用粗实线,其它用细实线。 • 3数字精度的规定 • 竖标精确到毫米。横据精确到厘米。
20
标注的规定
• 1完全依据公式计算的路拱曲线宜给出采用的计算公式及相关参数。 • 2道路工程具有多个路拱曲线时,应分别注明路段位置。
21
所有图纸中,尺寸单位若是在数字 后,则用符号表示,若是示意,则 用汉字表示,0.6mm,图中尺寸以米
计。
22
15
绘制内容
• 设计路面高程,原地面高程;纵断面设计线, 原地面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外 矩: E R(sec 1)
2
曲线长:
L
R
180
超 距: J 2T L
图4-3 圆曲线要素计算
10
4.1.2.1 圆曲线各要素的计算
曲线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计算基点为交点里程桩号,记为JD。
ZY JD T YZ ZY L QZ ZY L / 2 JD QZ J / 2
14
为了减少离心力的作用,把曲线上的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 的单向横坡的形式,称为弯道超高。汽车行驶在具有超高的曲线 上,如图4-4所示:
Y
X
图4-4 汽车在弯道上行使力的平衡
15
横向力X与竖向力Y分别为
作用于汽车上的横向力 X=Fcosα±Gsinα, 当 路 面 有超高时取负号,若没 有超高在外侧车道时则 用正号
6
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
4-2
7
圆曲线,是适应地形曲折变化和其他自然条件影响而设置的。 圆曲线具有易与地形相适应、可循性好、线形美观、易于测设等优 点,使用十分普遍。一般情况下,应设置尽可能大的半径。 缓和曲线,当汽车从直线驶入曲线时,为克服离心力,必须在曲 线与直线之间设缓和曲线。
8
4.1.2 圆曲线设计
客随 值的增大其心理反应如下: 当 <0.10时,不会感到有曲线存在,很平稳; 当 =0.15时,稍感到有曲线存在,尚平稳; 当 =0.20时,已感到有曲线存在,稍感不稳定; 当 =0.35时,感到有曲线存在,不太稳定; 当 ≥0.40时,非常不稳定,站立不住,乘客有倾覆的危险感。
由此可知,从乘客的舒适角度考虑,横向力系数不宜超过 0.15~0.20,一般以μ为0.15作为最大控制数值。
由于路面横坡不大,即 很小,可以认为:sin ≈tan =ib, cos =1。 ib 是路面的超高横坡度,于是
X
F
Gib
Gv 2 Rg
Gib
G
v2 gR
ib
16
横向力反映汽车转弯时在横向上受力大小,但并不完全反映汽 车转弯时稳定程度。现用横向力系数来评价汽车的稳定程度:
即单位车重所具有的横向力大小称为横向力系数,将车速化为V
公路路线由于受地形、地质及其他各种条件的限制,在平面上往 往出现转折。为了保证汽车从一条直线顺适地转入另一条直线,在 转折处需要插入圆曲线过渡,以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和舒适程度。
由于圆曲线是设在平面上的曲线,所以这段圆曲线又称作为公路 平曲线。
9
4.1.2.1 圆曲线各要素的计算
切线长: T R tan
弯道超高
弯道加宽
行车视距
4
4.1.1 平面线形要素
公路平面线形的要素由直线、圆曲线(又称平面曲线)和缓和曲线 组成,如图4-1。
图4-1 路线平面线形
5
直线
➢ 直线的特点 ①路线短捷,缩短里程,行车方向明显; ②线形简单,易测设; ③长直线、行车安全性差; ④直线只满足两个控制点的要求,难以与地形及周围环境协调。 ➢最长、短直线限制 ①《标准》规定: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一条公路 的直线与曲线的长度设计应合理。 ②合理利用地形和避免采用长直线。
值取决于路面的潮湿程度、车速的大小和路面类型等。在确定 值 时,一般按最不利状态即路面为冰滑情况下决定。此时 =0.2~0.3, 则0 =0.6 =0.6×0.25=0.15
因为系数φ0在数值方面等于横向力系数μ,所以此时的横向力系 数μ≤0.15。
20
从乘坐的感受情况分析 汽车在行驶中不应使司机和乘客感到紧张和不舒服,根据试验,乘
4 道路线形设计
1
4.1 道路路线平面设计
学习要点: 路线平面线形的基本要素 圆曲线设计 缓和曲线设计 弯道超高 弯道加宽
2
4.1 路线平面设计
公路路线平面设计应解决的问题: 正确选择平曲线半径 合理解决直线与曲线的衔接 适当设置弯道超高和加宽 保证行车视距 公路路线平面图的绘制
3
直线与曲线的衔接
从抵抗横向滑移条件分析。在大多数情况下,汽车在产生横向 倾覆前,先要发生侧向滑移。因此,只要保证汽车不侧向滑移, 即可保证汽车横向不倾覆。保证汽车不横向滑移的必要条件 为 X Y 0 。当 很小时,Y≈G,则,
0
式中:0 —路面与轮胎间的横向摩擦系数。
19
横向摩擦系数 与0 纵向摩擦系数 间的关系大约为
13
4.1.2.2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力的平衡 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由于惯性而产生离心力,离心力的大小与 汽车的质量成正比,与曲线半径成反比。其计算公式为
F G v2 gR
式中:F—离心力,N; G—汽车重量,N; v—汽车行驶速度,m/s; R—曲线半径,m; g—重力加速度,9.81m/s2。
图4-3 圆曲线要素计算
11
例题4.1: 圆曲线各要素的计算
如果测得公路平曲线的转角 α= 32°,交点的里程JD=K5+200,拟 定圆曲线半径R=600m,求圆曲线几何要素及主要点桩里程。 解:1)计算圆曲线几何要素:
12
2)计算主点桩里程: •圆曲线起点桩号: ZY=JD-T= K5+200-172.05= K5+27.95 •圆曲线终点桩号: YZ=ZY+L= K5+27.95+335.09= K5+363.04 •圆曲线中点桩号: QZ=YZ-L/2= K5+363.04-335.09/2= K5+195.49 •验算: JD=QZ+(2T-L)/2= K5+195.49+(2*172.05-335.09)/2= K5+200
在指定的设计车速下,极限最小半径Rmin决定于可以容许的最大 横向系数 ma和x 该曲线的最大超高度 ibmax
最小半径
RminV2Βιβλιοθήκη 127(max ibmax )
18
对于 和 max 做ib m如ax 下讨论: (1)关于ma。x 横向力系数 值的选用不仅要考虑汽车在弯道上行驶 时行车的稳定性,还要考虑乘客的舒适程度,以及汽车燃料和轮胎 消耗的情况。
(km/h),则
V2 127R
ib
(4.2)
其中ib为路面超高横坡度。式(4.2)表达了横向力系数与车速、 曲线半径和超高之间的关系。愈大,汽车曲线上稳定性就愈小。
17
4.1.2.3 设超高的平曲线半径
由公式(4.2)得到超高的平曲线半径公式 R V2
127( ib )
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km/h; —横向力系数; ib—路面超高横坡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