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专题优秀课件
文言虚词(完整版)PPT课件
CHENLI
6
1.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HENLI
7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3.若欲死而父。
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CHENLI
10
⑶而况:“何况”,更何况。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
况石乎! 2.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ū乎! 3.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CHENLI
11
⑷既而:不久,一会儿。 1.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2.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
CHENLI
15
①却看妻子愁何在。 ② 豫州今欲何至? ③ 何由知吾可也。 ①子恃何而往?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CHENLI
16
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 今日之中国! ③作计何不量!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CHEN,何哉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④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⑤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CHENLI
26
1.孰为汝多知乎!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5.而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HENLI
27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3.日食饮得无衰乎?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 于此乎 ! 5.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6.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文言文虚词专题复习18个必考文言虚词ppt课件
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⑶表推测或商量语气。吧。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①危乎高哉! ②嗟乎!时运不 的被动结构,译为“被”。
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虎丘记》)
⑵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作“因为/由于”。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①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⑶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为着。
①公为我献之。 ②为君翻作《琵琶行》 ③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⑷表示动作行为的受益者(表示替代)。可译 为“替”、“给”等。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⑸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 跟、同”等。
(4)表感叹或祈使语气。啊、呀。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赤壁赋》
(6)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的样子、地。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⑷在判断句中,表判断或确认。译为:是,就是, 只是、本来是、原来是。
2.作代词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家祭无忘告乃翁。 ⑴你,你的。
《文言虚词讲解》PPT课件
(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此用法很少见。例如: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赤壁赋》)
精选课件
19
四乃
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 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
才”等;表转折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 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 “却”“竟”“反而”“才”等;还可表 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 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高考专题复习之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 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 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 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
精选课件
2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
动词
“替”、“给” “作出”、“制定”
精选课件
3
六王毕,四海一 动词 统一 黄鹤一去不复返 副词 一旦
(二).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 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 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 “难道”“还是”“一定”等,或省去。 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 诘。)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 (《岳阳楼记》)
精选课件
35
八、 “所”的用法
(一).用作助词。 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字
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 “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六 国论》)
注:“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 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如: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 故隐屠间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
《文言虚词》优秀课件54页PPT
表判断 表停顿 表陈述
1.曹公,豺虎也 2.余闻之也久 3.故以羊易之也 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5.苟政猛于虎也! 6.是说也,人常疑之 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表判断 表停顿 表陈述 表疑问
1.曹公,豺虎也 2.余闻之也久 3.故以羊易之也 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5.苟政猛于虎也! 6.是说也,人常疑之 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也哉】
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例: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③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也欤】
表疑问,相当“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也夫】表肯定兼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史记·太史公自序》:“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 夫!”
③表示疑问语气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您怕死了吗?为什么哭泣呢?
④表示感叹语气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⑤用在句中,表示舒缓语气 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对
2.乃设九宾礼于庭
3.燕王欲结于君
4.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1.曹公,豺虎也 2.余闻之也久 3.故以羊易之也 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5.苟政猛于虎也! 6.是说也,人常疑之 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文言虚词ppt课件(14个)
文言虚词ppt课件(14个)新高考新教法2008-10-16 20475cc149a20100b1ng15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教学目标1、掌握15个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的意义及用法,08《江苏考试说明》强调考查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2、通过学习为文言文整体阅读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而】(一)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课件20张
·
考 专 题 复
文文 言
习
虚
文 言 文 阅 读
言词
专
题
壹 考点剖析
【
考
文言虚词是指意义较虚、没有具体意义的文言词
点
解
语。文言虚词有两个方面的特点:①从意义上看,虚
析
词表示实词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
】
及语气,有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有的不能。②从语
法功能上看,有的虚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词
【
代 词 人称
代词
】
指示 代词
疑问 代词
分类 ①第一人称 ②第二人称 ③第三人称 ④复数 ①近指代词 ②远指代词
③无定指代词 ④辅助性代词
①代人 ②代事物 ③表处所
举例 吾、予、余、我 女、汝、若、尔、而、乃、子 之、其、彼、厥、渠 属、辈、侪、类、徒 是、此、斯、兹、之、然
彼、夫、其 或、莫 所、者 谁、孰
②以+动词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 前面没有动词或动词性
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短语,为介词
③动词(动词性短语)+ 以+动词(动词性短语)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为连词
“以”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与妻书》)
【 “与”作连词和介词区别 】
类别
举例
释义
①令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
名词(名词性短语)+与
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互换,意义
赋》)
+名词(名词性短语)
没有改变,即为连词。①、②
③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为连词,③为介词
(《鸿门宴》)
“与”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鸿门宴》)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鸿门宴》)
《文言虚词讲解》PPT课件
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
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
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或不译。
如: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2021/3/26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8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 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 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 中那些词相当。
A、少数沿用下来 学不可以已
B、有的完全消失 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
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
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
(《谭嗣同》) 何以战?
(《曹刿论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
三、 “乎”的用法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可翻为“吗”: 其孰能讥之乎?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2021/3/26
10
辨析下列“而”的用法。 (1)日出而林霏开( 表承接) (2)民困而不知救( 表转折) (3) 敏而好学( 表并列 ) (4)玉质而金色( 表并列 ) (5)面山而居( 表修饰 ) (6)温故而知新( 表承接 ) (7)水落而石出( 表因果 )
2021/3/26
11
文言虚词优秀课件
⑤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⑥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 ⑦ 介词, “于,比”。 ⑧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一.代词。①你,你的; 2. 这样;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 3. 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 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 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⑥言不堪入耳, 君乃无所怒,其⑦无闻邪,其⑧畏主人邪?及其⑨嬉 逐,愿为一雪其⑩耻。君其⑪许之!”犬笑曰:“欲 加之罪,其⑫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 其⒀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③ 兼词, “于此”,在那里。 ④ 词尾。 ⑤ 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⑥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⑦ 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⑧ 代词,相当于“之”,他们。
2、句中。
表停顿,不译。
1、句末。
一.表判断语气; 二.陈述、肯定语气; 三.表感叹语气; 四.表疑问语气;
“师道之不传也①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 ②?”“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③。”“汝之言, 金玉也④。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⑤!”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 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肯定语气。 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 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
1. 介词。
1. 用,拿; 2. 凭,依据; 3. 把; 4. 在,从;⑤因,因为; 5. 依照,按照。 6. 才;(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
论》)
单击添加大标 题
一. 兼词。①于此,于之。积土成山,风
1. 兴焉。 二. 语气助词。②词尾。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面(多为叠词),相当
《文言虚词总结》课件
提供包含多种文言虚词的段落或篇章,让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检验 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综合运用能力。
01
文言虚词在古文中 的意义和作用
表达情感和态度
情感表达
文言虚词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如“呜呼”、“嗟夫”等,常用于表达感 慨、悲叹等情感。
增强语气
文言虚词可以增强句子的语气,如“岂”、“乎”、“哉”等,使句子更加有力 或带有疑问、反问等语气。
副词
表示推测、反问、强调等 语气,相当于“难道”、 “怎么”等。
连词
用于连接词句,表示并列 、转折、假设等关系。
以
介词
助词
表示时间、方位、方式等,相当于“ 在”、“从”、“用”等。
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 修饰关系。
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为”、“ 所以”等。
于
介词
表示时间、方位、方式等,相当 于“在”、“从”、“到”等。
连接句子和段落
句间连接
文言虚词在句子之间起到连接作用,如“然则”、“故”、 “乃”等,使句子之间逻辑严密,语义连贯。
段落总结
一些文言虚词可以用作段落总结,如“故曰”、“是以”等 ,对前文进行概括或引出结论。
形成特定的语言风格
古雅风范
文言虚词是古代汉语的特色之一,使 用文言虚词能够营造出古雅、庄重的 语言氛围,使文章更具文化底蕴。
简洁明了
文言虚词有时可以替代冗长的句子, 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如“之”、“ 者”、“所”等常用作代词或助词, 简化句子结构。
01
文言虚词在现代汉 语中的影响与价值
对现代汉语的贡献
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
01
文言虚词的引入,为现代汉语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词汇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助词
三、乎 ★★★(未考)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⑴表疑问语气。吗、呢。
①沛公不先破关,公岂敢入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⑵表示反问语气。吗、呢。
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⑶表推测或商量语气。吧。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⑵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译为“我 的、我(自己)”或“你、你的”。
①则或咎其欲出者。 ②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指示代词,多表示远指。译为“那”、“那 个”、“那些”、“那里”。(表近指时译为 “这(些)”)
介词根据功用可分为表处所、表时间、表原因、 表对象、表凭借、表被动、表方式、表工具等。
文言虚词简介
三、连词
常见的连词:则、以、而、若、且。 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 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 连词按其所表示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9种: 并列、递进、选择、承接、转折、因果、目的、 假设、修饰
索引
二、何 ★★★★(未考) 1.疑问代词 ①大王来何操? ②却看妻子愁何在。 ③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黄
州快哉亭记》
⑴作宾语,什么,哪里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寡人之于国也》
⑵作谓语,用于询问原因,后常有“哉、也”等 疑问语气词,译为“为什么”。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 ?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⑶作定语,什么、为什么
2.副词 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⑴程度副词,多么。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⑵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3.固定结构 ①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何如】怎么样,怎样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无何】不久,没多久。 ③何以战? 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四
⑶表出乎意料或违 背常理,译为“却、 竟然,居然”。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⑷在判断句中,表判断或确认。译为:是,就是,只 是、本来是、原来是。
2.作代词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家祭无忘告乃翁。 ⑴你,你的。
文言虚词简介
一、代词
常见的代词:之、其、何、若。 二、介词
使用频率高、用法较复杂的介词:以、于、为、 因、与。
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 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 对象等的词。
介词必与所带的宾语(有时省略)组成介宾词组 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 补语。
⑵表修饰关系,连接 状语和谓语,译为 “着、地”或不译。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 也。
⑶表假设关系,连接 主语和谓语,相当于 “如果、假使”。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②蟹六跪而二螯。 ③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⑷表示并列关系。“而且”、“又”、“和” 或不译。
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文言虚词简介
四、副词 常见的副词:其、乃、且。 副词是表示肯定、否定、推测、反诘等各
种语气及程度深浅、范围大小等的词。 五、助词
常见的助词:所、也、者、之、乎。 助词是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包括音 节助词、句首助词、句中助词、句末语气助词 等。
索引
十八个必考文言虚词用法索引
▪ 1·而 ▪ 2·何 ▪ 3·乎 ▪ 4·乃 ▪ 5·其 ▪ 6·且 ▪ 7·若 ▪ 8·所 ▪ 9·为
▪ 10·焉 ▪ 11·也 ▪ 12·以 ▪ 13·因 ▪ 14·于 ▪ 15·与 ▪ 16·则 ▪ 17·者 ▪ 18·之
一、而 ★★★★★
1.作连词
⑴表转折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然而、可是、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却。
③惑而不从师
①吾尝跂而望矣 ②弃甲曳兵而走(《寡人》)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
③备乃器械,持乃糗粮,呼应风从。⑵他们的 ④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 文》)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索引
五、其 ★★★★★ 1.作代词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④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勾践灭吴》
⑴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们)、它 (们)”,“他(们)的、它(们)的”。
①危乎高哉! ②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滕王阁》
(4)表感叹或祈使语气。啊、呀。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6)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的样子、地。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7)句中停顿
2.用作介词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
相当于“于”。译为“在”、“比”、 “对”、“对于”等。
索引
四、乃 1.作副词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乃入见。
③陈涉乃立为王。
★★★★
⑴表承接,译为 “于是、就”。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⑵表条件或范围限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止,译为“才、这才、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献璧 只、仅”等。
④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你,你的。
3.与其它虚词连用,构成复音虚词。 ①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而已】在句末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 ③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后】才,方才;然后。 ④俄而百千人大呼 ⑤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 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寻而、既而、已而、俄而、继而】等,表示时 间短暂。译为“不久、一会儿”
⑸表示承接关系。“而且”、“并且”、“就” 或不译。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⑹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⑺表示因果关系。因而、因此。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②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⑻表示目的关系。来,用来。
2.作代词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