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口广西大学 杨新 国
【 摘
要】 以广西大学为例, 从 明确教
育课 程教学基本 要求 ) 的通知》明确 指出 大学生心理 健康 教育课 程 的总体 教学 目
标是: 使学 生 明确心理 健康 的标 准及 意 义, 增强 自我心 理保 健 意识 和 心理危 机
西大学 的心理 健康 教育 工作开展 较早 , 1 9 9 1 年 就开始举 办系列心理 健康 知识讲
座。 2 0 0 2 年 面 向新 生 开 出 了3 6 课 时2 学分
的大学 生心理健 康教育选 修课 。2 0 0 6 年
大学 生心理 健康 教 育课 获得 “ 自治区精 品课 程 ”的荣 誉称号。近年来 , 学校心理 健康 教育与 咨询 中心又 提 出新 的 目标 : 争取 在 5 年 内, 将 大 学 生心 理 健 康 教育 课 打造 为 国家 精 品共 享课 程 。 为此 , 中
动 。每 学 期 中心 均 会 安 排 部 分 老 师 录 制

升教 学 技 能 、 整 合 教学 内容 、 改革 教 学
方法 、 改 革教 学 评价 方 式等 五个 方面探 讨 大学 生心理健 康 教育课 教学 改革 。广
及异常表现 , 掌握 自我调适 的基本知识 ; 在 技能 目标 上要让 学生掌 握 自我探 索技 能, 心理调适 技能及心理发 展技能 ; 在自 我 认知 目标上 要帮 助学生树 立心理健 康
【 中图分类号】 G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4 ) 0 5 C 一
0 0 98 -02
每学 期进 行两 次集体 备课 。第一次 集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企业导报2015年第16期作者简介:钟家军(1972-),女,湖南衡阳人,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汉语言文学。

张红洁(1968-),女,湖南衡阳人,副研究员,科研处职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许燕萍(1967-),女,湖南衡阳人,会计师,教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钟家军张红洁许燕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2)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高校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和压力加剧,致使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面临课堂教学薄弱、课外教育指导局限、学生自助缺乏等现状。

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教学改革;思路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高校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和压力加剧,致使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等学校目前面临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16号”文件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要内容,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教育转型,招生数量的增长率在逐年提高,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高等教育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高等教育的这种超常规发展对正处于发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一是课堂教学薄弱,二是课外教育指导局限,三是学生自助缺乏等现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中对学生 进行指导, 提升其心理 素质。 然 近年 来 , 随着 高校新 课 改 的推进 , 各种 各样 的教育模 式 以及精品课程 不断
而, 现 阶段部 分 高校 的心理 健 康教 育课
程 为公共 课 , 仅仅从 理 论上 对 学生 开展
出现 , 促 进 了学校 教 育质 量 的 提 高。 然
康教 育 的针对 性 和实 效性不 强 。 高校心 理健 康 教育活 动 中学生平 时 的实践 指导 环节 , 例如 学生心理咨询 、 学 生个 体心理
辅导 和 团体 心理 辅导 、 心理 剧 表演 以及 心理 沙 龙等 诸 多形式 的 活动 , 在 一定程
外, 其 课 程 内容 大部 分 是心理 基 础理 论
果 依 据 专业 课 程 状 况 来 对 高 校心 理 健
康教 育课 程 进行 设 置 , 一定要 凸显 实践 在课 程 安 排里 面的 比重 , 这样 才会真 正 与人 才 培养 的要求 相 符 合。但 是 , 现 阶

高校 心理健 康教 育课程 存在 的
主 要 问题
当前 , 许多 高校心 理健 康教 育课 程 在 内容 以及授 课方 法等方 面并未真 正反 映 出高校 的人 才 培养 特 点 , 导 致心 理健
是 大不 相 同的 , 因而所 出现 的心理 健 康
问题 也 不尽 相 同。 我们 首先 要理 清 高校 心理健 康教育课 程要 不要在 现有基础 上 更 有针对性 、 更深入 地 参 与各专业 人 才 培 养工作 ,以更 有 效地 提 升各 专业学 生 的心理健康 等素质。
( 二) 高校 心 理 健 康 教 育课 程 内容 必
要 存在 实践创新薄弱、 教 师作用未能充分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师角色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我们应当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该课程应当以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为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大学生应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个人心理需求,有效应对各种心理问题,并具备解决心理困扰的能力。

课程也应当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态度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心态。

针对教学模式,我们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保证课程的有效性。

除了传统的讲授、阅读和讨论,我们还可以结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我们还可以邀请心理专家、临床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来为大学生开展讲座和辅导,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在课程中的角色也需要进行改革。

教师应当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当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和专业素养,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给予他们恰当的帮助和支持。

教师还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程的学习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我们需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要明确课程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教师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和专业素养,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通过这些改革,我们能够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建设和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析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和改革的路径。

需要明确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程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心理调适技巧等方面的内容;二是课程形式的创新,以多种形式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如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三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心理咨询能力;四是学校组织的支持和保障,给予心理健康课程充分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和改革的路径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调研,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确定课程内容和形式;二是建立健全的课程体系,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到学生的学习计划中,并与其他学科的课程相衔接;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四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五是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和改革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学校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为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和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和改革;学生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学会积极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社会各界应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供支持。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和改革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究

2020年第9期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课程教育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究王心亮(兰州工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50)【摘要】众所周知,进入大学教育阶段后,学生们的生活环境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们不仅面临着学习方面的挑战,而且还要应对来自校园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这种环境当中大学生十分需要恰当的心理辅导来帮助他们调整好自身的心理状态,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有效提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大学生们的健全人格发展,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241-011.以学生为主体,合理优化教学方案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引导大学生们树立起健康积极的心态并促进他们的健全人格发展而设立的学科,但以往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了这一点,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要密切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并由此来合理优化教学方案。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全面的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向学生们发放心理调查问卷以及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等方式。

在了解了学生们心理品质、需求以及性格等特征后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教学工作。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当积极向学生们普遍乐于接受和关注的方面靠拢,这样才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更为注重学生们的课堂体验和互动效果,要严格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向学生们讲解理论知识时可以适当结合相关具体案例或者采用创设教学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来使得学生们能够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还应该积极向学生们传授许多实用的心理调节技巧,强化学生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由此增强这门课程的实际教育效果。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压力逐渐成为了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了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与探讨。

一、增加实践环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增加实践环节。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对实际技能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在教学中增加一些实践环节,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地调研和实践、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等。

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实践意识和适应能力。

二、引入案例教学三、开展互动性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师生互动。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心理测试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建立在线讨论平台、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灵活性,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整合跨学科知识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再是单一学科的问题,而是涉及多种学科的交叉问题。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可以结合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

也可以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来进行跨学科的讲座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科整合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并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

五、加强师资建设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仍然存在不足和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时,要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背景分析中,指出了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

存在问题部分详细分析了传统心理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在改革策略与方法中提出了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与体验教学,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

实施效果评估部分介绍了对改革措施的评估方法和效果。

在成功经验总结中总结了一些改革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做法。

通过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析,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背景分析、存在问题、改革策略与方法、实施效果评估、成功经验总结、探析1. 引言1.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校作为学生思想认识形成的主要阵地,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形式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内容单一、方式陈旧、效果不佳等。

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背景分析、存在问题、改革策略与方法、实施效果评估以及成功经验总结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价值,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旨在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全面探析,探讨其意义、方法和难点,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心理健康需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和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情感问题等。

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经验,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更加灵活多样。

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现在的大学生更加善于交流和合作,喜欢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教师应该采用更加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评价方式应该更加科学合理。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主要以问卷调查和个别面谈的方式进行。

但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只能了解学生的表层问题,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可以结合其他评价方式,如心理测量工具、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进行多维度的评价,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还是由一些兼职的心理辅导员或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来授课,但这些人员的数量有限,能力和资源也比较有限。

高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与改革需要从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高校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出发,探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手段。

标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因而他们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包括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等,大学生中心理不适现象日趋增多,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缓解,常引起激烈的心理矛盾冲突。

因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的指导作用,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研讨工作。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建立心理教育课程群,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培训、远程教学、短信督导、在线研讨等形式的教学活动,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范围,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超越时空界限的“大教室”。

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增加挫折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教育内容。

一、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状况总体是良好的,但由于学习、就业、经济等方面的压力,部分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个别学生甚至出现心理危机事件,引起社会的关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还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亟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如今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也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本文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展开分析,提出了整合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组织课外活动这几条改革策略,希望通过理论的研究,给这一课程的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引言:大学阶段的学生,逐渐面临着更多的生活以及学习方面的问题,但有很多学生都缺乏基本的心理调节能力,所以在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疏解自己的心结。

轻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重者可能会引发一些悲剧。

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关键的,在开展这一课程教学时,需要立足时代特点,分析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认知特点进行改革,从而让其更好地吸引大学生,提升教育成效,下文将针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分析。

一、整合教学内容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要以教材为基础,但是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因为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无趣和乏味。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要立足教材,整合更多的内容添加到课堂中。

一方面,可以围绕这一课程的主题以及主要目标添加合适的内容,就这一课程而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

与此同时,可以积极运用这些知识辅助自己的成长,例如正确认识自我,有效调节自我。

教师在筛选内容的时候,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不断地拓展、深挖[1]。

例如一些心理健康个体案例,或者与此相关的电影,电视剧还有新闻都可以成为课堂上的拓展性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在添加教学内容时,可以从内容的趣味性、实用性方面考虑。

无论哪一门课程教学的开展,都要多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让课程的价值最大化的彰显,所以在整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时候,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想问题。

明确他们在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用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积极心理学、二、改善教学方法对于课程教学所进行的改革,不能忽视教学方法这一重要板块。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们日渐追求心理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和改革,不仅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们心理健康的发展,还能提升大学教育的质量。

一、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必要性1、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水平层次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加重、自由意志空间缩小等,都给现代大学生生活带来了许多极大的挑战和压力。

这些挑战和压力往往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能够帮助大学生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促进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

然而,对于人类最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他们的了解却很少。

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3、符合大学教育的特点大学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

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和改革,符合大学教育的特点,对于推动大学教育的深化和提高影响积极作用。

1、改革思路和方法的选择为了有效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和改革,应采用多种途径,包括学生健康问卷调查、专家座谈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教师培训等,为心理健康课程改革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

此外,还可以进行对课程内容和方式进行有关研究,确定主要途径和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2、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因此,心理健康课程应包括理论知识、心理辅导技能和实践操作等,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现代网络和技术应用也可以被用来提高大学生们的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效率。

3、加强课程评估要做好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应当不断加强评估,以便及时找出课程中的问题并予以及时处理。

同时还应该对课程的实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将所获得的反馈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不断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效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一方面,现代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意识和技能方面的认知和能力较弱。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成为我们当前需要探讨的热门话题。

一、现状分析1.1 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压力:高强度的学业负担,如大量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等(2)就业压力:毕业后面临就业压力,未来的不确定性(3)人际交往压力:对人际关系的担忧和不安,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的联系(4)经济压力:经济独立、财务管理、拮据等以上因素往往导致学生诸多心理问题,例如心理障碍、不安、紧张、沮丧、焦虑、失眠、孤独、彷徨等。

1.2 现行课程体系现状国内大学在心理教育方面,通常安排10-20学时的公共选修课,兼有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心理学应用,但人们普遍认为,传统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公共课程的设置存在差异性,难以达到全面推广的程度。

二、改革方案2.1 培养大学生自主性学生自主性是与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因素之一。

开设心理健康类课程时,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获取学习心理科学知识以及自己的心理测评结果。

同时,“平等、自由、参与、体验”是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重要特点。

只有让学生们自主参与各类心理健康活动,他们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心理学,以及它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2.2 培养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对自己是否存在心理障碍进行分析,了解如何应对,才能真正的预防、治疗各类心理障碍。

在认知能力的培养方面,应注意开设一定比例的课程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自主组织课外讨论会,并录制心得体会上传到网上与其他同学共享,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3 培养良好的心态品质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互动理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分析

互动理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分析

互动理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变得尤为迫切。

在当前互动理论的背景下,如何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成为了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

互动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交互作用。

这意味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应该仅仅是教师讲解知识,而是应该创设出更多的互动环节,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在这种背景下,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交流。

二、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1. 增加实践环节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是以课堂讲授知识为主,缺乏实践环节。

而互动理论要求学习过程中要有积极的参与和实践。

改革课程内容应该增加实践环节,比如通过心理健康工作坊、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探索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入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引入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加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除了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这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调节、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抵抗力。

1. 促进学生参与在互动理论的指导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通过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形成思想碰撞和共同成长。

2. 提倡探究式学习互动理论提倡学习要具有探究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互动理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分析

互动理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分析

互动理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发突出。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加重是与其心理压力增加及社会角色转变等因素有关。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成为了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互动理论的背景下,如何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其更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互动理论是基于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的言语交流、社会交往等活动都是人与环境互动的产品。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互动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通过有效的教学互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及学习兴趣,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根据互动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结合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课程设计上,可以增加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学专家的讲座,为学生提供更贴近他们实际需求的心理健康知识。

还可以设置小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心理健康问题,增强学生的心理支持和互助意识。

这些改革举措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要更加注重师生互动。

在互动理论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不应该是单向的传授者,而是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伙伴。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还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或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联系,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使学生更愿意与教师沟通并寻求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要更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他们的友情和亲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幸福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大学生的学业、生活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路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全面系统的问题。

大学生面临来自学习、生活、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而缺乏心理健康素养和应对能力,容易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健康问题,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如压力管理、情绪调节、人际关系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支持和帮助能力。

通过课程中的实践活动和实践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技能,提高他们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他人的能力。

在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要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需求,根据需求来确定课程内容和形式。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要既注重理论学习,又注重实践活动。

通过理论学习,可以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提供实践操作和实际经验。

强调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应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素养。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

包括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等。

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

心理问题解决技能。

包括压力管理、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等。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大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研究61学法教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一、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心理健康问题急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一是适应能力问题。

特别是大一新生,第一次远离家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首先面临的就是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对生活的规划问题;其次,面临学习的问题。

有的学生高中的成绩优势不存在,有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不会规划学习生活,导致学习和生活一团糟等等。

二是人际交往困扰问题。

比如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不懂得也不敢去主动与他人交流,有的同学感觉与同学、与室友相处不融洽等等,这些问题造成学生的心理不适。

三是情感问题困扰。

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感情的困扰,比如在校期间是谈还是不谈恋爱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恋爱的问题,如何把握交往分寸的问题等等。

四是就业压力问题。

面对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很多学生在一入校就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以上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在大学生入校起就通过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认识大学生活,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好学业。

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和矛盾,合理宣泄情绪,主动参与咨询和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为顺利完成学业和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二、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特点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目前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多方面学科有着一定程度的关联和交叉,受到不少人的关注和重视;其次,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状态、给他们的成长提供帮助,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早作准备,因而与一般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任务和本质上有一定的区别;再者,心理健康育课程与沿用传统教育方法教学的专业课程有着相当程度的区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为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能够在困难面前树立起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切实加强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
进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及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大学生的心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一些学生无法适应这些新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1 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大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各高校纷纷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
一些高校虽热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但其没有独立的体制、机制,隶属于学校学生工作部(处),从业人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主动性不高;工作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覆盖面窄、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
补救性层面。

学校还没有建立起校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体系,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同时,大学生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认识模糊,对心理咨询存在着错误认知,在自身心理出现问题时不能主动寻求专业教师的帮助。

1.2 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
目前,许多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人员一般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员、学工干部等组成。

人员总体数量不足,专职人员较少,兼职人员相对较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学校对兼职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兼职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知识,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无法以专业的角度去答疑解惑,仅凭自身的经验和理解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专业能力不强,专业化程度较低。

1.3 课程设置不科学,理论与实际脱离
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大学期间诸如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问题时,能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试,理性地面对和解决。

但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程的教学课时较少,教育覆盖面窄,教育对象大多为大一新生;教学内容仅限于对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阐释,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教学的针对性差,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1.4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你教我学”,即教师为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形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顺从依附心理,习惯于接受书本现有的知识,学习缺乏创造性和创新意识,不仅影响了学习效果,而且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同时,心理学的课程考核,也往往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和理论的比较,忽视了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措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开发。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层次性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分析心理异常现象,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
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不仅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而且对从业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品德修养、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也有严格的执业要求。

因此,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高校要建立起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教育队伍;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形式多样的培训体系,加大对专、兼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专职教
师、兼职辅导员参加全国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以考促学。

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专兼职教师参加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交流中及时了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学术理论,转变观念,创新思维,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2.2 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学内容和目标
高校心理学教育应包括心理学课堂教学、课后心理监测、心理咨询几部分,心理学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分年级、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保证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教学效果。

教师在进行心理学教学时,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及时进行知识的自我更新,把心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

同时,跟踪调查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发展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将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训练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心理学最新理论和规律的同时,能更多地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应用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2.3 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视频、图片等不同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创造教师与学生间平等、和谐的互动式教学环境,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以学生为主体,利
用课堂讨论、情境创设、模拟体验、角色扮演、团体训练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放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发现和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动了解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和心理问题,聘请专家和学者围绕这些心理研究热点问题进行讲学和作专题报告,借助典型人物和学生生活实例进行心理现象分析,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心理困难。

2.4 充分利用网络,延伸心理学课程教学范围
心理学课程传统教学注重的是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忽视了对学生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教育。

心理学网络课程教学把学生放置于一个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的传递由单向变为双向,大大拓展了现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充分地交流,突出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

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按照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所需的学习资源,自主决定学习的内容与进度。

网络的海量信息和多种传播形式,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心理学的教学效率。

2.5 建立全面的考核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其不断进步。

在大学生心理学课程考核评价中,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创造、合作、实践能力的培
养。

因此,高校在该课程具体的考核评价中要注重学生平时上课的课堂表现、课外实践、实习成绩等方面在本学科成绩中所占的比例。

在笔试中,增加实践性和开放性试题的比重,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现状和心理变化等进行跟踪记录,定期分析,引导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2.6 开展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发展
心理咨询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生活、学习、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促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有效地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与他们做朋友,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偏见,取得他们的信任,让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主动走进心理咨询室,向教师诉说自己内心的困惑、烦恼,以便教师能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由于挫折、压力、焦虑等产生的各种心理困惑。

对个别具有典型性的辅导案例,教师要进行跟踪观察,综合分析,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会用有效、合理的方式处理自身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择业观,促进学生的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和自
我实现。

2.7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高校在发挥自身教育主体功能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相关技能,通过选修心理学课程、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和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心理学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影片赏析、现场咨询、团体素质拓展、心理剧表演大赛、征文比赛等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解决心理问题的技能,发现和挖掘自身潜力,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和他人,锻炼自身的组织管理、人际交往、沟通表达、创新思维、自我控制、自我康复等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开展心理互助社团活动和朋辈心理辅导,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强、自立、自律、自护等心理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开发其潜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成长的系列教育课程。

高校要切实加强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生活
方式,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代清.教师专业化与心理学课程改革[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
[2]张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元主体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3).
[3]陈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4]刘新奇.心理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13(06).
[5]向静芳.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07).
[责任编辑:王洪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