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中心设计规范及引用标准(试行)
研发试验室设计标准
![研发试验室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eb9022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b.png)
研发试验室设计标准
研发试验室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和创新的实验室,其设计标准需要确保实验室能够满足科研和创新工作的需求,同时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
首先,研发试验室的设计需要考虑实验室空间的布局。
实验室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实验设备和人员,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工作空间。
实验室的布局应采用合理的工作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的便利性。
其次,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应符合标准和规定。
实验室应配备适当的仪器设备、试剂、储存设施和安全设备等,以满足科研和创新工作的需要。
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应符合相关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实验室的通风与排放系统也是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实验室通风系统应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排放系统应有效降低实验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实验室的安全设备也是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实验室应配备消防设备、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等设施,以提供紧急情况下的安全保护。
实验室的安全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其正常使用。
最后,研发试验室的设计还应考虑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营。
实验室应具备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工作流程,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
正常运营。
总之,研发试验室设计的标准需要充分考虑科研和创新工作的需求,同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规范运营。
只有满足这些标准,实验室才能为科研和创新提供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
研发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研发中心建筑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482f0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e.png)
研发中心建筑方案设计研发中心建筑方案设计研发中心是一个特殊的建筑类型,通常用于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工作。
为了满足研发人员的需求,设计一个合理的研发中心建筑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为一个研发中心设计的建筑方案的描述。
首先,研发中心建筑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工作环境和需求。
研发中心通常需要提供舒适的办公空间、实验室和会议室等设施,以满足不同研究项目的需要。
因此,建筑方案应充分利用空间,确保每个部门都能得到充足的工作区域,并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其次,研发中心建筑的设计应注重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科研工作可能会随着时间和项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建筑方案应具备可调整和重新配置的能力。
例如,采用可移动的隔断墙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空间的大小和布局,使得建筑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研究项目和团队大小。
此外,研发中心建筑的设计应注重交流和合作。
研发工作通常需要不同团队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信息共享。
因此,建筑方案应提供各种交流和合作的空间,如共享办公区、多功能会议室和开放式工作区。
此外,建筑物的布局应提供方便的通道和交流区域,以促进员工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另外,研发中心建筑的设计应注重创新和可持续性。
研发工作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创造,因此建筑方案应体现出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元素。
同时,研发中心建筑也应注重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通过使用节能的技术和材料,建筑物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为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健康和可持续的工作环境。
最后,研发中心建筑的设计应注重安全和保护。
研发工作通常涉及机密的研究数据和设备,因此建筑方案应提供安全性和保护性的设施。
这包括严格的出入口控制、安全监控系统和防火系统等。
综上所述,研发中心建筑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工作环境和需求、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交流和合作、创新和可持续性以及安全和保护等要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研发中心建筑可以提供一个舒适、高效且安全的工作环境,促进科学研究和创新的进行。
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规章制度
![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327aa5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c.png)
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的管理,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保障技术成果的安全和知识产权,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是公司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技术开发、产品改进和创新功能。
第三条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的任务是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发展。
第四条公司技术研发中心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规定,保障技术成果的安全和知识产权。
第五条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实行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优质服务的原则,倡导团结协作、勤勉奋进的工作作风。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六条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按照职能和工作要求,划分为若干部门和岗位,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
第七条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设立科研部、技术部、工程部、实验室等部门,各部门负责不同的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
第八条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设立总监,由公司高级领导任命,负责中心的全面工作,领导和管理中心的各项活动。
第九条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设立副总监,由总监推荐,由公司领导任命,负责总监交代的任务,协助总监管理中心的各项事务。
第十条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按照工作需要,设立多个研发团队,每个团队由团队负责人领导,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
第十一条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设立专业委员会,由公司技术专家和行业专家组成,定期召开会议,评审研发项目和成果。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十二条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依据公司研发计划和项目需求,确定研发方向和计划,制定每年度的工作计划和预算。
第十三条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组织开展市场调研和技术调查,收集信息和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确定研发重点和方向。
第十四条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组织团队开展科研和实验工作,推进项目进展,控制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
第十五条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组织成果评审和技术交流,发布技术成果和研究报告,培训技术人员和员工,提高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第十六条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对外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解答客户问题和需求,推广新技术和产品,促进技术合作和交流。
研发中心设计标准规范有哪些
![研发中心设计标准规范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2f11e1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b.png)
研发中心设计标准规范有哪些研发中心设计标准规范是指根据研发中心的功能需求和工作流程,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用于指导研发中心设计的各个方面。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研发中心设计标准规范:1. 功能区域划分规范:研发中心一般包括实验室区、研发办公区、会议区、休憩区等功能区域。
各个功能区域应根据功能需求和工作流程合理划分,并确定各个区域的面积和布局。
2. 实验室设计规范:实验室是研发中心的核心区域,应符合实验室安全、实用性和灵活性的要求。
实验室的设计应考虑实验室设备的摆放和使用流程,实验室通风、排污、供电等设施的设计。
3. 办公区设计规范:研发中心的办公区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办公空间。
办公区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沟通需求和隐私保护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灯光、采光、通风等环境要素。
4. 会议区设计规范:会议区是研发中心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场所。
会议区的设计应根据研发中心的需求,确定不同类型的会议室,如小型会议室、大型会议室、多媒体会议室等,同时还要考虑会议设备的配置和会议室的布局。
5. 休憩区设计规范:研发中心的休憩区是为工作人员提供休息和放松的场所。
休憩区的设计应提供舒适的环境和适当的设施,如休息室、茶水间、娱乐设施等。
6. 空间布局规范:研发中心的各个功能区域应根据工作流程和人员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布局。
在空间布局上,应考虑人员的通行、工作区域的连续性、采光和通风等因素。
7. 设备设施配置规范:研发中心的设备设施配置应根据研发工作的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包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办公室的工作设备、会议室的多媒体设备等。
8. 环境保护规范:研发中心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的处理和排放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研发中心的节能、环保设计,如合理使用天然采光、选择节能设备等。
9. 安全管理规范:研发中心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防火、防爆、防静电等安全设施的设置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研发办公楼套用规范
![研发办公楼套用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bbcdb8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9.png)
研发办公楼套用规范
1、研发办公楼宜独立布置,也可与其他科研区域混合布置。
混合布置或贴邻布置时,应避免互扰,并对污染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研发办公楼应与其他科研区域建立密切高效的联系,宜采用连廊等形式,保证科研人员在不同科研空间活动的便捷性。
2、研发办公楼宜设置便于公共交往的开放研讨区,可与科研建筑中的公共交通空间、展示空间等结合设计,但不应影响交通组织和安全疏散。
3、研发办公楼中的研究工作室及相关区域中的办公工位数量应按使用要求确定,研究工作室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5㎡/人,敞开式办公区每个工位的平均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
4、可依据需要设置学术活动室,小型讨论室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小型学术活动室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0㎡,中型学术活动室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0㎡,有会议桌的每座不应小于1.80㎡,无会议桌的每座不应小于0.80㎡。
《科研建筑设计标准》(jgj91-2019)
![《科研建筑设计标准》(jgj91-2019)](https://img.taocdn.com/s3/m/10d6d60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6e.png)
《科研建筑设计标准》(jgj91-2019)
科研建筑设计标准(JGJ91-2019)是由国家规划建设部颁布的国家标准之一,强制实施,适用于科研建筑的设计,包括科研设施安装、室内外环境设施、竣工检验等内容。
根据《科研建筑设计标准》(JGJ91-2019),设计需充分考虑安全、环境及使用质量,
应针对各类科研建筑进行合理、规范的设计,保障其安全、经济、节能、卫生和环境友好
等要素。
为了更好地满足科研设施的特殊性,《科研建筑设计标准》(JGJ91-2019)还规定了特
殊的设施要求,如:加藤设备、特殊空调设备、净化空间、高压室等,以满足建筑物内环
境控制及特殊设备设施需求。
《科研建筑设计标准》(JGJ91-2019)还特别提出建筑物消防安全设计方面的要求,主
要包括:火灾点防护要求、逃生通道数量、消防管道敷设、喷淋系统等消防设备的安装、
重要空间及其他空间的消防设计要求等。
《科研建筑设计标准》(JGJ91-2019)的出台,除了提高了科研建筑的设计质量和安全
性外,还为国家加强对科研建筑安全的监督管理和制度建设提供了依据。
只有科学合理的
安全防护措施,才能营造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科研环境,才能为科研活动提供更加
有效的保障。
某集团生产研发中心标准化制度范本
![某集团生产研发中心标准化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7754168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b.png)
某集团生产研发中心标准化制度范本第一条为规范和统一集团生产研发中心的管理行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制定本标准化制度。
第二条本标准化制度适用于集团生产研发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领导和员工。
第三条集团生产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本标准化制度的规定,不得擅自修改或违反。
第四条集团生产研发中心的领导和员工应当共同遵守和落实本标准化制度,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内部管理第五条集团生产研发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保证生产和研发工作的安全和稳定进行。
第六条集团生产研发中心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七条集团生产研发中心应当定期组织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八条集团生产研发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制度,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三章质量管理第九条集团生产研发中心应当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管理标准,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需求。
第十条集团生产研发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和产品检验等环节。
第十一条集团生产研发中心应当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生产效率。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二条集团生产研发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生产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第十三条集团生产研发中心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处理突发事件和事故,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十四条集团生产研发中心应当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
第五章知识产权保护第十五条集团生产研发中心应当尊重知识产权,严禁侵犯他人的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商业秘密。
第十六条集团生产研发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第六章违纪处罚第十七条集团生产研发中心对违反本标准化制度的工作人员,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批评教育、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处理。
第十八条集团生产研发中心对严重违纪和违法的工作人员,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研发与设计部产品设计与测试标准规定
![研发与设计部产品设计与测试标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633ee20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d.png)
研发与设计部产品设计与测试标准规定一、引言在现代技术发展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产品设计与测试的标准规定变得尤为重要。
研发与设计部作为公司技术创新的核心,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制定明确的设计与测试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研发与设计部产品设计与测试的标准规定,以确保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二、产品设计标准规定A. 设计原则1.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产品设计应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注重用户体验,提供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
2. 创新与实用并重:产品设计应兼顾创新性和实用性,寻求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创新。
3. 可持续发展:产品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B. 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确定产品设计目标。
2.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进行概念设计,提出多种设计方案。
3. 详细设计:选定合适的概念设计,进行详细设计和制图。
4. 样机制作:制作产品样机,进行测试和验证。
5. 评估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和改进,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C. 设计要求1. 功能性:产品设计要满足用户的基本功能需求,并具备扩展功能的可行性。
2. 可靠性:产品设计要确保产品在各种工作环境下能够稳定工作,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3. 安全性:产品设计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
4. 美观性:产品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追求产品的美观性和人性化设计。
三、产品测试标准规定A. 测试目标1. 功能测试:验证产品的各项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可靠性测试:测试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确保产品在各种工作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
3. 安全性测试:检测产品的安全性能,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对用户造成伤害。
4. 兼容性测试:测试产品在不同平台、软件或硬件环境下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B. 测试流程1. 测试计划: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的范围和目标。
2. 测试用例编写:根据测试计划编写相关的测试用例,覆盖各个功能模块和场景。
科研建筑设计标准
![科研建筑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801b4f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d.png)
科研建筑设计标准
一、基本要求
1.安全要求
所有建筑必须满足安全防火要求,设置防火门和防火墙。
研究建筑应具备紧急疏散功能,设置紧急疏散设施,确保在火灾事件发生时及时疏散研究人员。
2.室内环境要求
研究建筑要保持合理的空气温度、湿度和光线,保持室内空气洁净,满足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的需要。
研究建筑设置空调、排烟设施和有害气体测量仪。
特别是实验室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更换非常重要,以实现相关设备的正常运作。
3.物理屏障要求
研究建筑必须设置物理屏障来防止精密仪器受到电磁或机械的干扰,同时实验室进行实验时要防止噪声的扰动。
4.计量调控量要求
实验室和研究室需要安装计量调控量,让研究人员可以有效控制实验室参数,确保研究质量。
二、建筑结构设计要求
满足科学研究建筑的力学要求,确保研究设备安全存放,仪器设备能够正常工作,保证建筑稳定,设计结构耐震。
2.电气要求
建筑内要安装电气设施和高精度仪器,以满足科学研究和实验的需要,电气设施要满足国家的安全要求,保证建筑的安全。
3.新能源设备的设计
研究建筑需要安装新能源设备,如太阳能、地热、风能等,以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
科学研究建筑要采用低耗能、高能源效率、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设计,达到低耗能环保的目的,同时实行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和节约能源的措施,为科研社会贡献出绿色发展。
技术研发中心规范化管理-规划建议
![技术研发中心规范化管理-规划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180f398d4d8d15abe234e9f.png)
技术研发中心规范化管理-规划建议技术研发中心组织结构技术研发中心组织结构图技术研发中心职责1.建立并完善产品设计、新产品试制、标准化技术规程、技术信息管理制度;2.组织编制新产品开发计划、技术研究计划,并组织实施;3.负责企业标准化工作,组织贯彻上级关于标准化工作的计划和方针、政策,组织贯彻上级发布的各种技术标准;4.按计划开展新产品设计、测试和研究工作,参与产品的认证和质量监督活动;5.根据设计要求编制先进、合理的产品建设方案,对产品关键技术过程文件进行审查;6.根据产品技术设计方案、技术设计文件,提供系统建设所需生产环境技术参数,申请购置生产设备;7.组织编制产品设计管理制度,参与检查技术设计纪律的贯彻执行情况;8.组织质量管控建设,流程规范化,解决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9.组织对技术设计文件和资料进行管理和控制,建立产品技术档案、技术过程文件档案;10.负责完成权限范围内技术谈判工作,以及对所引进技术的消化和转化工作;11.负责监督、管控项目执行情况,并汇总提交PMO(项目管理办公室)过程文件管理;12.根据《公司外包项目管理规定》实行项目绩效考评章程制定与执行;13.制定完善的产品及项目保密条例;14.为申请产品专利及申请资质提供技术材料。
产品研发部职责一、部门综述产品研发部是在主管副总或技术总监的领导下,全面负责产品研发部日常管理,组织开展软件产品研发与测试工作,完成企业产品研发目标,配合产品设计职能部门完善产品功能需求建设,已达到公司经营目标。
二、具体职责:1.组织制定软件产品研发工作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经领导审批后执行;2.根据企业总体规划和经营管理需要,制定产品研发工作计划;3.做好部门日常工作安排,确保部门工作顺畅;4.密切关注国内外科技信息,及时反映同行业发展动态;5.进行产品开发的可行性分析,提出研发立项申请;6.组织本部门开展研发工作,制定技术方案,进行技术攻关;7.制定产品研发费用预算,实施成本控制;8.组织产品研发成果的鉴定和评审;9.分析总结研发过程的经验和教训,制定并执行工作改进计划;10.根据研发计划合理分配任务;11.参与制定产品及项目升级计划、选择适用于项目的软件工程标准和规程;12.负责制定并维护项目质量保证计划;13.负责依质量保证计划执行过程和产品的审计;14.负责向高层报告SQA(软件质量保证)活动结果和统计分析结果;15.和客户负责质量方面工作的人员进行联络、沟通;16.参与第三方产品质量监控;17.对软件质量保证过程提供改善建议。
《科研建筑设计标准》(jgj91-2019)
![《科研建筑设计标准》(jgj91-2019)](https://img.taocdn.com/s3/m/7743344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4.png)
《科研建筑设计标准》(jgj91-2019)
《科研建筑设计标准》(JGJ 91-2019)是中国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中包含了科研建筑设计方面的规范和要求。
该标准由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应用于科研建筑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以确保科研建筑的安全、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科研建筑设计标准》(JGJ 91-2019)的内容涵盖了以下方面:
1. 功能分区与布局:规定了科研建筑中各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布局要求,包括实验室、办公区、会议室、仪器设备区等。
2. 空间布局与设备配置:规范了科研建筑内部空间的布置、设备的选择和配置,以满足科研人员的工作需求和实验要求。
3. 安全与防护:要求科研建筑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和防护性能,包括消防安全、危险品存放与管理、防静电等方面。
4. 能源与环境:规范了科研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要求,包括节能设计、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等。
5. 建筑设施与工程技术要求:涵盖了科研建筑的建筑设施设备要求,包括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气设备等方面。
6. 设计标准与验收规范:规定了科研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标准和验收规范,保证建筑的设计质量。
请注意,以上只是对《科研建筑设计标准》(JGJ 91-2019)的简要介绍,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应通过正式的标准文件进行查阅和参考。
建议在具体的科研建筑设计项目中,参考最新的法规和标准文件,并与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咨询。
房地产开发设计部(研发中心)管理制度
![房地产开发设计部(研发中心)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92e2fb2770bf78a65295456.png)
设计管理部设计管理制度1前言1.1 目的建立健全我司设计管理制度,明确我司设计管理部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以及每一岗位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和职责,是为了保障xxxx规划设计管理体系的贯彻实施,保证设计管理部管理工作有章可依,确保我司项目设计管理工作持续、均衡发展,保证我司项目设计各阶段处于受控状态,协调设计成果正确实施,验证设计符合质量要求,确保开发项目满足要求,最终达到设计精品和提升管理的目标。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xxxxxx公司设计管理部各项管理工作。
1.3 解释本制度由xxxxx公司根据xxxx相关文件等制定,我司设计管理部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本制度。
2设计管理部职责2.1 制度管理职责2.1.1 严格贯彻、执行xxxx规划设计三级管理体系的相关规章、制度、程序等。
2.1.2 严格贯彻、执行地产集团与区域公司有关项目、产品管理的相关文件。
2.1.3 负责我司规划设计评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2.1.4 定期修订并落实设计管理部部门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2.1.5 不断完善并落实设计管理工作的各类标准、指引,提升设计管理水平。
2.2 建筑设计管理职责2.2.1 负责公司发展项目的规划、建筑、结构、水电、景观、室内及其他专项工程的设计管理工作。
2.2.2 负责编制公司发展项目的各专项设计计划。
2.2.3 负责项目密度分析工作,并上报相关成果至区域公司备案。
2.2.4 负责项目概念规划设计工作,并上报相关成果至区域公司备案。
2.2.5 负责项目概念策划创意稿(概念设计)的编制工作,并上报相关成果至区域公司备案。
2.2.6 负责编制公司发展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其他专项工程设计任务书、项目发展标准。
2.2.7 负责对设计单位的管理、考察及推选工作。
2.2.8 负责公司发展项目的规划及其他单项或专业设计的招标、议标组织工作。
2.2.9 负责设计合同的起草、谈判工作。
2.2.7 负责各专业、各阶段的设计进度、设计质量的跟踪检查工作。
公司研发中心的管理制度
![公司研发中心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0e758b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02.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研发中心的管理,提高研发效率,确保研发成果的质量和进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研发中心全体研发人员及相关部门。
第三条研发中心的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目标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保研发成果的市场竞争力。
2. 质量第一:严格控制研发过程,保证研发成果的质量。
3. 效率优先:优化研发流程,提高研发效率。
4. 团队协作:加强团队协作,发挥团队优势。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研发中心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下设项目管理部、技术部、测试部等部门。
第五条研发中心各部门职责如下:1. 项目管理部:负责项目规划、进度管理、资源协调、风险管理等工作。
2. 技术部:负责技术研发、技术支持、技术文档编写等工作。
3. 测试部:负责产品测试、测试用例编写、测试报告编写等工作。
第三章研发流程第六条研发流程分为以下阶段:1. 需求分析: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确定研发目标。
2. 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3. 开发实施:根据设计方案,进行代码编写、系统开发等工作。
4. 测试验证:对开发完成的产品进行测试,确保产品功能、性能、稳定性等满足要求。
5. 验收上线:通过测试的产品进行验收,并进行上线部署。
6. 后期维护:对上线产品进行维护,及时修复缺陷,优化性能。
第四章研发项目管理第七条项目管理部负责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1. 项目立项: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战略,确定项目立项。
2. 项目计划: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目标、任务、时间表、资源需求等。
3. 项目执行:监控项目进度,协调资源,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4. 项目验收:对项目成果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质量要求。
5. 项目总结:对项目进行总结,提炼经验教训,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
第五章研发质量控制第八条研发中心严格执行质量控制制度,确保研发成果的质量。
1. 制定质量标准:根据行业标准和公司要求,制定研发质量标准。
2. 质量检查:对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包括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
研发中心设计标准要求有哪些
![研发中心设计标准要求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d9d5f3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7.png)
研发中心设计标准要求有哪些研发中心设计标准是指在建筑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对于研发中心建筑的功能、空间、设备和环境等方面提出的规范要求。
下面是研发中心设计标准的一些常见要求。
1. 功能要求:研发中心的功能要求主要包括实验室、办公区、会议室、展示区、休息区等。
实验室要求设计合理的布局,清晰的实验区和操作区,并考虑安全和卫生要求。
办公区要求设计合理的工作区域,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家具。
会议室要求满足人员数量、布局、设备设施等方面的需求。
展示区和休息区要有足够的空间和设施。
2. 空间要求:研发中心的空间要求主要包括建筑总面积、需要的功能区域面积、空间布局等。
研发中心的建筑总面积要满足各个功能区域的需求,并保证人员流动的便利性。
各个功能区域之间要合理布局,形成良好的流线。
此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的隔离性、安全性和隐私性等要求。
3. 设备要求:研发中心的设备要求主要包括实验设备、办公设备、交流设备等。
实验设备要满足研发过程中的需求,并且要考虑到安全和环境的要求。
办公设备要满足员工的工作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交流设备要满足会议和沟通交流的需求,并考虑到音频、视频等方面的需求。
4. 环境要求:研发中心的环境要求主要包括建筑物周边环境、室内环境等。
建筑物周边环境要求尽可能减少噪音和震动对研发工作的干扰,并提供舒适的休息和活动空间。
室内环境要求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和温度控制,提供符合工作需求的室内氛围。
5. 建筑安全要求:研发中心的建筑安全要求主要包括火灾安全、电气安全、用气安全等。
火灾安全要求建筑材料具备防火性能,并配置灭火设备;电气安全要求电线电缆敷设合理,并配置过载保护装置;用气安全要求燃气管道敷设合理,并配置传感器和报警装置。
6. 其他要求: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研发中心设计要求,如符合建筑法规和建筑行业标准、易于维护和清洁、符合可持续设计原则等。
总之,研发中心设计标准要求的核心是满足研发工作的需求,保证研发过程的高效和安全。
研发中心数据库系统建设规范(标准版)
![研发中心数据库系统建设规范(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2a863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8.png)
数据库系统建设规范
数据库应选择符合SQL语言标准的关系数据库。
数据库的设计要相关部委、厅局有关规范中基本数据集的规定。
系统应满足以下维护要求:
1.数据输入:提供准确、快速、完整性的数据输入操作手段,实现应用系统在数据源发生地一次性输入数据。
2.数据输出:提供各种输出方式,包括打印、导出成Excel或者txt文件。
3.数据共享:必须按规定格式,提供系统数据共享功能,以便与其他系统实现接口连接。
4.数据备份:具有数据备份的功能,包括自动定时数据备份、操作系统备份和手工操作备份。
为防止不可预见的事故及灾害,数据必须异地备份。
5.数据恢复:具有数据恢复的功能,包括操作系统恢复和手工操作恢复。
研发中心设计标准要求怎么写
![研发中心设计标准要求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33a7ccb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b.png)
研发中心设计标准要求怎么写研发中心设计标准要求1. 功能需求研发中心作为一个科研和创新的场所,其设计需符合以下功能需求:1.1 实验室和试验设备:为科研人员提供实验室和试验设备,满足他们进行实验和试验的需求。
实验室的设计应考虑实验室区域的布局、实验设备的摆放和使用需求等。
1.2 工作区域:为研发人员提供工作区域,包括办公室和会议室等。
办公室的设计应考虑人员的工作需求,包括工作桌、储物空间、通信设备等。
会议室的设计应考虑会议的规模和功能,提供适当的座位和设备。
1.3 设施设备:为人员提供舒适和方便的设施设备,包括休息室、厨房、洗手间等。
这些设施设备应满足人员的基本需求,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卫生条件。
2. 空间规划为了满足研发中心的功能需求,空间规划是设计的重要方面。
2.1 合理布局:根据功能需求,合理布局各个区域,使得不同功能的区域之间有良好的联系和协调。
例如,实验室和办公区域应相互靠近,并有一个方便的通道连接。
2.2 空间分割:对于不同功能的区域,应进行适当的空间分割。
例如,实验室需要与其他区域隔离,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同时,工作区域和休息区域也需要有明确的分割,以提供人员工作和休息的空间。
3. 设备要求为了满足研发中心的功能需求,适当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3.1 实验设备:根据研发项目的要求,提供适当的实验设备。
这些设备应满足项目的技术需求,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3.2 办公设备:为研发人员提供适当的办公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
这些设备应满足人员的工作需求,具备高效的性能和方便的使用。
4. 安全要求研发中心的设计应遵循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要求,确保人员的安全。
4.1 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的设计应满足相关的实验室安全标准,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例如,应提供适当的通风系统和实验室废物处理系统,以及紧急救援设施。
4.2 防火安全:研发中心的设计应遵循防火安全标准,包括适当的防火隔离和消防设施。
《科研建筑设计标准》jgj 91-2019
![《科研建筑设计标准》jgj 91-2019](https://img.taocdn.com/s3/m/783556b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1.png)
《科研建筑设计标准》jgj 91-2019科研建筑设计标准是保证科研建筑设计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
其主要参考文件为《科研建筑设计通则》(GB 50190-20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通则》(GB 50009-2012)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科研建筑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设计范围科研建筑设计标准适用于各类科研建筑的设计,包括但不限于科研院所、实验室、科研机构等。
标准要求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满足科研工作需求以及人员的舒适性和健康安全。
二、建筑结构设计科研建筑的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结构设计应满足建筑物正常使用和抗震、防火等安全要求,并具备较好的可维护性和耐久性。
此外,对于特殊用途的科研建筑,如核设施等,还需要符合相应的专门设计标准。
三、空间规划与布局科研建筑的空间规划应充分考虑科研工作的特点和需求,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合理的功能分区、科研设备的布置与管理、通风与照明等方面都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四、安全与防护设计科研建筑设计中的安全与防护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人员的安全以及实验室和设备的安全。
这方面的设计主要包括:化学物品储存与使用的安全设计、生物实验室防护设计、辐射防护设计、防火和防爆设计等。
这些设计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以保证科研建筑的安全性。
五、节能与环保设计科研建筑的节能与环保设计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科研建筑应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合理的节能设计、水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处理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六、其他设计要求科研建筑设计还应遵循其他一些基本要求,如无障碍设计、声学设计、照明设计等。
同时,科研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以及与其他建筑之间的相互影响也需要考虑在内,保持良好的整体设计效果。
总结科研建筑设计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科研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科研建筑的合理布局、安全与防护设计、节能与环保设计等方面的要求都有助于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关系到科研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中药研发中心设计标准
![中药研发中心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5b0ecb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e.png)
中药研发中心设计标准一、建设规模中药研发中心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实际需要和研发方向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研发中心应具备一定规模的人员和设备,能够满足中药研发的各项任务和需求。
在建设规模方面,可以根据以下因素进行考虑:1.研发方向和任务:中药研发涉及多个领域,如中药材质量控制、中药药理研究、中药制剂研发等。
不同的研发方向和任务需要不同的设施和设备,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研发需求来确定建设规模。
2.人员数量和素质:中药研发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包括药剂师、药理研究员、化学分析师等。
根据研发任务和学科需求,确定人员数量和素质水平,从而确定相应的建设规模。
3.设备种类和数量:中药研发需要使用各种设备,如实验仪器、检测设备、加工设备等。
根据研发方向和任务,确定所需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从而确定建设规模。
4.场地条件:中药研发中心需要良好的场地条件,包括适宜的地理位置、环境质量、建筑布局等。
在建设规模方面,需要考虑场地的限制条件,确保研发中心的建设符合相关要求。
二、设施设备中药研发中心的设施设备是保障研发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在设施设备方面,应考虑以下因素:1.设施种类和数量:根据研发方向和任务,确定所需的设施种类和数量。
例如,中药材质量控制的设施应包括样品处理室、分析实验室、仪器室等;中药制剂研发的设施应包括制剂实验室、中试车间等。
2.设备性能和质量:设备性能和质量是保障研发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在选择设备时,应优先考虑性能稳定、精度高、易于操作的设备。
3.设备维护和管理:为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
包括设备保养、检修、校准等方面的工作,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能源供应和安全:中药研发中心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和安全保障。
应考虑配备不间断电源、消防设施等安全设备,以确保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建筑布局中药研发中心的建筑布局应合理、科学,有利于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建筑布局方面,应考虑以下因素:1.功能分区:根据研发方向和任务,将研发中心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实验室、中试车间、办公室等。
设计研发管理制度完整版
![设计研发管理制度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85ff8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f.png)
设计研发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公司的设计研发工作,提高设计研发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与设计研发相关的部门和人员。
三、职责1. 技术研发中心负责设计研发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 各相关部门负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
3. 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对设计研发工作进行全面管理。
四、管理规定1. 设计研发项目立项(1) 项目立项前,技术研发中心应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分析,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2) 可行性分析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正式立项。
2. 设计研发过程管理(1) 技术研发中心应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进度安排,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2) 技术研发中心应建立健全设计研发文件管理制度,确保设计研发文件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3) 技术研发中心应定期组织项目进度汇报和项目评审,以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3. 设计研发成果验收(1) 项目完成后,技术研发中心应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进行验收。
(2) 验收合格后,技术研发中心应将项目成果移交相关部门进行生产和市场推广。
4. 设计研发投入核算(1) 技术研发中心应对设计研发项目进行成本预算,并对实际投入进行核算。
(2) 成本核算结果作为项目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激励机制1. 技术研发中心可根据项目完成情况、项目质量和贡献程度,对项目组成员进行绩效考核和奖励。
2. 对于在设计研发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的个人和团队,公司将给予特别奖励。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技术研发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次1/15文件名称研发中心设计规范及引用标准制定/修订日期2008年09月28日生效日期2008年10月21日文件修改备忘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仪器设备研究开发的技术基础标准,包括机械设计规范、电气设计规范、电子设计规范、工业设计规范、软件设计规范、软件测试规范、包装设计规范、安全设计规范、环保设计规范、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等。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仪器设备的研究开发。
2设计规范: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1 机械设计规范或引用标准2.1.1设计规范[王天辉撰写]2.1.1.1设计流程:接手《研发任务派遣单》→编写《设计计划书》→设计输入评审→ 3D机构(结构)方案设计(含外观设计方案效果图)→设计方案评审→确定结构方案设计及外观设计方案图→机构(结构)3D细化设计→ 3D图转2D工程图及清单→设计输出评审→发《样机委托制造单》给计划部→样机试制→样机测试及设计验证→样机评审→客户试用→样机鉴定→设计定稿。
具体要求按ZYE-QP-07《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进行。
2.1.1.2设计软件:Solidworks、ProE、AutoCAD、CAXA、3dmax、Photoshop CS、CorelDRAW、Rhino等。
2.1.1.3制图规范:2.1.1.3.1 图纸幅面及格式:按GB/T14689《图纸幅面及格式》执行。
2.1.1.3.2 标题栏和明细栏:2.1.1.3.2.1零件图的标题栏按下图执行。
零件图的标题栏制定王天辉审核王天辉批准陈伯平页次2/15文件名称研发中心设计规范及引用标准制定/修订日期2008年09月28日生效日期2008年10月21日文件修改备忘录:2.1.1.3.2.2装配图的标题栏和明细栏按下图执行.装配图的标题栏2.1.1.3.2.3标题栏说明:字体为宋体;S—试制;A—小批量;B—大批量。
2.1.1.3.3工程图(2D)投影方法:采用第一视角投影(按中国GB/T17451规定执行)。
2.1.1.3.4 比例:按GB/T14690规定执行。
2.1.1.3.5 图线:按GB/T4457.4规定执行。
2.1.1.3.6 剖面符号:按GB/T4457.5规定执行。
2.1.1.3.7 剖视图和断面图:按GB/T17452规定执行。
2.1.1.3.8 局部放大图:按GB/T4458.1规定执行。
2.1.1.3.9 图样画法的简化表示法:按GB/T16675.1规定执行。
2.1.1.3.10 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按GB/T4458.2规定执行。
2.1.1.3.11 尺寸注法:按GB/T4458.4规定执行。
2.1.1.3.12 尺寸注法的简化表示法:按GB/T16675.2规定执行。
2.1.1.3.13 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按GB/T4458.5规定执行。
2.1.1.3.14 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按GB/T15754规定执行。
2.1.1.3.15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按GB/T4459.1规定执行。
制定王天辉审核王天辉批准陈伯平页次3/15文件名称研发中心设计规范及引用标准制定/修订日期2008年09月28日生效日期2008年10月21日文件修改备忘录:2.1.1.3.16 齿轮、花键画法:按GB/T4459.2、GB/T4459.3规定执行。
2.1.1.3.17 弹簧画法:按GB/T4459.4规定执行。
2.1.1.3.18 中心孔表示法:按GB/T4459.5规定执行。
2.1.1.3.19 动密封圈表示法:按GB/T4459.6规定执行。
2.1.1.3.20 滚动轴承表示法:按GB/T4459.7规定执行。
2.1.1.4 公差与配合2.1.1.4.1极限与配合的术语、定义及标法:按GB/T1800.1、GB/T1800.2规定执行。
2.1.1.4.2 标准公差数值表:按GB/T1800.3规定执行。
2.1.1.4.3公差带的选择:按GB/T1801规定执行。
2.1.1.4.4 孔与轴的极限偏差数值:按GB/T1800.4规定执行。
2.1.1.4.5 基孔制优先、常用配合:按GB/T1801规定执行。
2.1.1.4.6 基轴制优先、常用配合:按GB/T1801规定执行。
2.1.1.4.7 基本尺寸至500mm的优先常用配合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按GB/T1801规定执行。
2.1.1.4.8 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按GB/T1804规定执行。
2.1.1.4.9 圆锥公差:按GB/T11334规定执行。
2.1.1.4.9 圆锥配合:按GB/T12360规定执行。
2.1.1.5 形状和位置公差2.1.1.5.1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术语与定义:按GB/T1182、GB/T4249、GB/T16671规定执行。
2.1.1.5.2 直线度、平面度公差值:按GB/T1184规定执行。
2.1.1.5.3 圆度、圆柱度公差值:按GB/T1184规定执行。
2.1.1.5.4 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公差值:按GB/T1184规定执行。
2.1.1.5.5 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公差值:按GB/T1184规定执行。
2.1.1.5.6 形状公差未注公差值:按GB/T1184规定执行。
2.1.1.6 表面粗糙度2.1.1.6.1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按GB/T131规定执行。
2.1.1.6.2 表面粗糙度代号在图样上标注方法:按GB/T131规定执行。
2.1.1.7 材料:按《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第1卷第3篇有关标准及规定执行。
2.1.2相关标准或引用标准[李伟撰写]2.1.2.1 GB/T 4677 印制板测试方法。
2.1.2.2 GB/T 4722 印制电路用覆铜箔层压板试验方法。
2.1.2.3 GB/T 13557 印制电路用挠性覆铜箔材料试验方法。
2.1.2.4 GB/T 15395 电子设备机柜通用技术条件。
2.1.2.5 GB/T 16261 印制板总规范。
制定王天辉 / 李伟审核王天辉批准陈伯平文件编号ZYE-WI-RD-08版本 1.0页次4/15文件名称研发中心设计规范及引用标准制定/修订日期2008年09月28日生效日期2008年10月21日文件修改备忘录:2.1.6《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共5卷)。
2.1.7 JB/T5054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
2.1.8 JB/T5055-2001机械工业产品开发设计基本程序。
2.1.9 EN13861-2002 机械安全性机械设计中对人机工程学标准的采用指南。
2.2电气设计规范或引用标准[王树华撰写]2.2.1 电气设计引用标准2.2.1.1 GB 4793.1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2.2.1.2 GB 4706.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2.2.1.3 GB SJ/T 11266-2002 电子设备的安全2.2.1.4 SJ/T 9167.7 (UL 1097-83) 电气设备用双重绝缘系统2.2.1.5 GB/T 2423.48 环境试验2.2.1.6 GB/T 7159 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订通则2.2.1.7 GB/T 13362.5 机械制图用计算机信息交换常用长仿宋字体、代(符)号基本集2.2.1.8 GB/T 15395 电子设备机柜通用技术条件2.2.1.9 GB/T 15751 技术产品文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词汇2.2.1.10 GB/T 18268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2.2.1.11 SJ/T 10150 电子元器件图形库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图形2.2.1.12 SJ/T 10225 电子元器件图形库-机电元件图2.2.2 仪器设备的性能应以下列标准为基础,满足并符合相关要求.2.2.2.1 GB/T 4677 《印制板测试方法》2.2.2.2 GB/T 4722 《印制电路用覆铜箔层压板试验方法》2.2.2.3 GB/T 2423.48 环境试验2.2.3 仪器设备的安全应以下列标准为基础,满足并符合相关要求。
2.2.3.1 GB 4793.1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2.2.3.2 GB/T 18268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2.2.3.3 GB4706.1-19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2.2.3.4 B SJ/T 11266-2002电子设备的安全2.2.4 仪器设备电气安装参考标准2.2.4.1 GB 50254-96 电气安装工程低压电气施工及验收规范2.2.4.2 GB/Z342-84,电气元件、组装板的安装及导线布线和捆线…的规范2.2.4.4 GB 50171-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线施工及验收规范2.2.4.5 GB 50258-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变流设备施工验收规范制定李伟 / 王树华审核王天辉批准陈伯平版本 1.0页次5/15文件名称研发中心设计规范及引用标准制定/修订日期2008年09月28日生效日期2008年10月21日文件修改备忘录:2.3电子设计规范或引用标准[梁前撰写]2.3.1 原理图设计规范2.3.1.1 注明原理图名称、版本号、版权、作者、完成日期。
2.3.1.2 根据工作原理,将各元件自左到右、自上而下排列;电源部分安排在左下方,输入在右侧,输出在左侧。
可变状态的元件(如继电器),画在图上的是不加电时的状态。
2.3.1.3 芯片的电源和地引脚要全部利用,不许留空。
2.3.1.4 输入\输出信号要加相应的滤波\吸收器件;必要时加瞬变电压吸收二极管或压敏电阻。
2.3.1.5 高频区,输入端串联电阻;去耦电容要先低ESR的电解电容或钽电容。
2.3.1.6 每个芯片的电源都要加去耦电容;去耦电容在满足纹波条件下,选择较小容量的电容。
2.3.1.7 元件的标识统一采用如4.7K的方式而不用4K7这种形式。
2.3.2 布局设计原则2.3.2.1 距板边距离应大于5mm。
2.3.2.2 先放置与结构关系密切的元件,如接插件、开关、电源插座等。
2.3.2.3 优先摆放电路功能块的核心元件及体积较大的元器件,再以核心元件为中心摆放周围电路元器件。
2.3.2.4 功率大的元件摆放在利于散热的位置上,如采用风扇散热,放在空气的主流通道上;若采用传导散热,应放在靠近机箱导槽的位置。
2.3.2.5 质量较大的元器件应避免放在板的中心,应靠近板在机箱中的固定边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