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提升练18专题十八读懂古代诗歌的”三大路径“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与鉴赏: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与鉴赏: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

1.语言“变性”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以此 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常见的有名词活用、形容词活用和动词活用现象。 示例:①名词活用。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 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 ②形容词活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 瓜洲》)“绿”,使动用法,意为“使……变绿”。 ③动词活用。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饮”,使动用法,意为“使……饮酒”。
新高 考Ⅱ 卷
《送别》
唐代 李白
④从作者上看,多读读名家作品,尤其是名家写 的陌生作品。 古风 送别诗 ⑤从内外结合看,多注意课内诗歌与课外诗歌的 联系。高考近年来很注重课外与课内的关联。
考情微观
《和南丰先生出 全国甲卷
山之作》
宋代 陈师道
七言 律诗
①从时间上看,多读读唐诗宋词。 酬和诗 ②从体裁上看,多读读近体诗,尤其是律诗(以七
(二)词的章法结构 词的章法多取法于诗,但由于要紧密配合音乐,又有着不同于诗的 特点。开头、过片和结尾怎样写,可以说是词的章法的核心。 1.词的起调、发端要“工”。要像园林的门扉,使人一推开便能窥 见佳景的一角,但又不能一览无余,这样才能引起人一定要走进去、看 下去的浓厚兴趣。宋词中有一些比较常见而又有特色的开头:
根据下列标题,挖掘其蕴含的信息。
标题
蕴含的信息
(1) ①交代诗的题材(送别诗)。 白下驿饯唐少府 ②交代送别的地点(白下驿)、对象(唐少府)和方式(饯)。
(2) ①“醉落魄”是词牌,体裁是词。 醉落魄·人日南
②诗歌写作的时间(人日)、地点(南山)、对象(应懋 山约应提刑懋之
之提刑)及事件(约南山游)。

快速读懂古诗词的方法和路径

快速读懂古诗词的方法和路径

快速读懂古诗词的方法和路径古诗词为高考必考内容,但是得分相对较低,而考生答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

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不能调动相关知识关联分析,读懂古诗词,找到读懂古诗词的方法和路径。

本文主要结合一些典型例题,总结一些常见方法,以供参考。

一、看标题,抓题眼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杜甫的《月夜》诗题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赠给张丞相,一个“赠”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孟浩然与张丞相忘年之交的好友关系,同时顺理成章表露引荐之意;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命,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

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的角度看,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何处泊”“断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只有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

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

高考古诗阅读三步法

高考古诗阅读三步法

高考古诗阅读三步法在中华文化的长廊中,古典诗词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乐府,到丰富多彩的南北朝民歌;从以鄙弃官场、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为代表的魏晋诗歌,到拥有被后世誉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唐诗,再到以风韵雅致、千姿百态著称的宋词……古典诗词可谓源远流长,千古流芳。

阅读古典诗词,我们可以领略文言语汇的神奇魅力,可以沉醉在诗歌所描绘的诗情画意里,还可以和各式各样诗人进行灵魂的沟通,进而得到情操的陶冶。

“读诗使人聪慧”,读中国古诗精妙和谐的语言,体会其深沉丰厚的感情,更是妙不可言。

而且,古诗阅读更是高考的必考题目之一。

这道题要求学生鉴赏内容、分析艺术特色、体会诗人情感等。

有些诗对于学生而言,理解大多只停留在诗歌表面意象的感知上,难以去进一步挖掘诗歌深层的含义,从而无法把握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深层内涵,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就更不好入手了。

针对此类问题,笔者总结了“三步走”的阅读方法,希望能给心存困惑的学生一些帮助。

第一步:看作者,读题目首先,读诗要看作者。

作者的身世经历一定是影响作品内容和情感的关键因素。

古人很早就讲过读诗的方法之一是知人论诗,意思是指要了解诗人,包括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和生平遭遇,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目的,从而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的心境,理解作品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

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处时代的特征,都会在他的诗歌中打上深深的印记。

以我们所熟悉的诗人为例,如忧国忧民的杜甫非常关心民生,所以才有“三吏”“三别”;“别是一家”的李清照婉约清新、缠绵悱恻,无论《声声慢》《醉花阴》还是《一剪梅》皆是如此;横槊赋诗的曹操是气魄雄浑、慷慨悲壮的,他所写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也是如此;喜好宁静的王维隐逸恬静,这在他的诗作中也体现了出来……我们循着这些印迹,就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高考复习如何读懂诗歌

高考复习如何读懂诗歌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之如何读懂一首诗教学目的:高考复习——古诗鉴赏之如何读懂一首诗1.明确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要求2.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步骤3.通过高考试题进行夯实、反馈教学重点、难点以高考试题为例,分析在做题中读懂一首诗的方法、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鉴赏考查的角度包括,一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二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解说历年高考对诗歌的考查要求,说明对任何题目的回答都是在读懂诗作的基础上完成的,万变不离其宗,本节课要解决如何读懂一首诗的问题。

)解答一道古诗鉴赏的题目,是有一定的步骤的,具体概括为:二.教学过程:(一)二抓:1.抓意象意象:诗歌描写的对象,包括人、事、景等。

意境:意: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境:诗中描绘的事物或画面。

二者有机融合形成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常用意象复习:有些意象在诗歌中反复使用,积淀了文化内涵,具有稳固的文化意义。

(学生展示意象总结成果)例1:(02全国)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解析】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

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

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

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

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

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析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

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

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

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

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

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

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二轮提高 专题系列

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二轮提高 专题系列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古代诗歌阅读阅读真题及解析】全国乙卷适用地区:河南、安徽、山西、江西、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5. (1)在《白下驿饯唐少府》中,诗人借可见之景太阳来遣愁,尾联“长安在日边”,即长安就在太阳边上,如若想念在长安的唐少府,可抬头看看太阳;(2)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借乐观的态度来遣愁,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明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只要心意相通,心胸豁达,无需感到离愁。

【技法领悟】1.审题。

看题目要求,是从哪一方面(意象、技巧、感情、风格)来进行对比分析?是回答相同、不同还是异同?对于没见过或不熟悉题型,要领会命题意图,以生考熟,题目问多样,情境任务不一,但实质上考察的还是古诗鉴赏常规考点。

2.读诗。

一切答案从诗句中来。

读懂诗家语,理解诗意是第一位。

在此基础上再来就题目要求,找相同,析不同。

3.专业。

这里的专业,是指古诗鉴赏的专业知识。

答题时一定要有这些专业知识作支撑。

诸如“意象、技巧、感情、风格”类的相关知识点,考生在一轮复习基础上要巩固和提高。

对比阅读是对这些知识更高层面的考察,二轮复习要在一轮复习上有综合性的提高。

4.条理。

条理就是规范。

主观题虽然有主观因素,但是从这些题目的答案组织、得分要点、评分标准来看,答案大方向几乎是固定的。

比较阅读的难度就在于找到比较点,扣住得分点,条理化呈现。

所以,比较鉴赏思维和提升“同”中求“异”能力是训练重点。

【对点专练】2023届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22【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专题18 文言文翻译(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原卷版)

专题18 文言文翻译(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原卷版)
(2)本司以羡余钱买到数千斤,乞进入内。
(3)所贡余者,悉入私室。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 (4)他物称是。
文段二: 仆 射 李 靖 、侍 中 王 珪 继 至 ,吏 改 馆 宫 御 以 舍 靖 、珪 。帝 闻 ,怒 曰 :“ 威 福 由 是 等 邪 !何 轻 我 宫 人 ? ”
诏 并 按 之 。征 曰 :“ 靖 、珪 皆 陛 下 腹 心 大 臣 ,宫 人 止 后 宫 扫 除 隶 耳 。以 此 按 吏 ,且 骇 天 下 耳 目 。”帝 悟 , 寝 不 问 。 后 宴 丹 霄 楼 , 酒 中 谓 长 孙 无 忌 曰 :“ 魏 征 、 王 珪 事 隐 太 子 、 巢 剌 王 时 , 诚 可 恶 , 我 能 弃 怨 用 才 , 无 羞 古 人 。 然 征 每 谏 我 不 从 , 我 发 言 辄 不 即 应 , 何 哉 ? ” 征 曰 :“ 臣 以 事 有 不 可 , 故 谏 , 若 不 从 辄 应 , 恐 遂 行 之 。” 帝 曰 :“ 弟 即 应 , 须 别 陈 论 , 顾 不 得 ? ” 征 再 拜 曰 :“ 陛 下 导 臣 使 言 , 所 以 敢 然 ; 若 不 受 , 臣 敢 数 批 逆 鳞 哉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福由是等邪!何轻我宫人?”诏并按之。
晋文公出亡,修道不休,得至于飨国。文公于是悯中.国.之微,任咎犯、先轸、阳处父,畜爱百姓,厉 养戎士。四年,政治内定,则举兵而伐卫,执曹伯,还败强楚,威震天下。明王法,率诸侯,而朝天子, 莫敢不听,天下旷然平定,周室尊显。文公于是霸功立,期至意得,汤、武之心作而忘其众,一年三用师, 且弗休息,遂进而围许,兵亟弊,不能服,罢诸侯而归。自此而怠政事,为狄泉之盟不亲至,信衰义缺, 如罗不补。威武诎折不信,则诸侯不朝,郑遂叛,夷狄内侵,卫迁于帝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2讲题型突破18诗歌情感题理顺情感“三步骤”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2讲题型突破18诗歌情感题理顺情感“三步骤”课件

第二步:精准审题,准确定位 1.答题范围:诗歌后六句 2.答题方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第三步:品味诗句,分析感情 1.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 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品味诗句 本诗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 诗借咏神话,赞美一种不畏艰险、立志复仇、终生不 渝的坚毅精神。作者特别强调精卫的复仇行为,寄托 了他自己刚烈无畏的品德。作品出于古而入于今,立 意高远,感情鲜明。全诗十二句,前六句写景状物, 后六句议理抒情。
全诗以理入诗,具有滔滔不绝的雄辩力,作者着 力弘扬了一种精诚奋斗的精神,思想上更具积极意义 。此诗完全跳出试律窠臼,多称之。但关键在于作者 当时不是进士身份,无汲汲于等第之心,故能格高品 逸,写得气势磅礴,雄浑严整,而其情哀切动人,是 韩愈心志之自然吐露。
答案 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 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二)析典例——满分答案悟一番 (2018·江苏卷)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提示 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 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 之许。
(三)记通法——答题模式照此办 概括分析诗句情感题的两大步骤
►题型二 典故情感题 (一)准审题——思考方向不跑偏 [常见设问] 1.(2016·全国卷Ⅰ)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 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运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诗歌的×联的典故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功成 思想
高洁 品性
身退 思想
寄托国家起用良将卫国的理想
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远大抱负,身处逆境、孤危,但仍有力挽狂澜的坚定 信念 报国无门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仕途失意,怀才不遇 高洁,高雅脱俗,不愿与世同流合污 正直、有气节(节操)、不摧眉折腰事权贵 坚贞不屈 隐逸、闲适 万念俱寂的出世思想、“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 不喜世俗束缚、厌弃官场黑暗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讲析三步法论文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讲析三步法论文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讲析三步法高三到二轮复习已经由高考考点知识的了解、识记,提升到培养学生去解析命题老师的意图,题干的提问技巧,并能结合知识基础,灵活答题。

诗歌鉴赏到二轮复习期间已经经历的两次次模拟考试,同时也接触了较多的模拟题,这些高质量的考题,对学生应答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老师要充分利用好高质量试卷里的每条诗歌鉴赏题,抓好解析关。

重点抓好三步:第一步:分析题干有几问文字表述题阅卷是按得分点给分,如果有提问没有回答,那此项就没有得分。

细数有几个疑问,这个看似简单,却往往是学生丢分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学生审题不到位,有很多高超的问答技巧,学生不仔细分析,漏答现象屡有发生。

例1(2011江苏卷)“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解析:这个题干很简洁,就是两个问题,用问号标志的很清楚。

例2(2011山东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解析:这个题干虽然没有问号,亦能很快审出有一个问题。

例3: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解析:这种提问方式很有技巧,首先是“描述景物”,然后是“呈现的气氛”。

很多学生快速地完成“呈现的气氛”,白白丢了一半的分。

例4(2011全国卷)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解析:这个题干其实隐含两个疑问,很多人认为这两个是紧密相关的题目可以看似一个,但老师在分析的时候仍要提醒从问句的结构分析,这是两个问题。

第二步:领悟题干考点术语诗歌鉴赏的考查重点就是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三大方面,这其中涉及到很多术语。

学生在一轮复习中熟悉了这些术语,学生苦恼的是题干中涉及的术语太多,不知道怎么答。

二轮复习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将这些术语的外延融合,帮助学生拓清术语上的迷雾。

返看例2(2011山东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比答题更重要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比答题更重要

古代诗歌鉴赏:读懂比答题更重要【学习目标】1.掌握读懂诗歌的“三种路径”(八读法)。

2.综合运用多种途径读懂古诗。

【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导学案“找准路径,精准理解”部分。

(20分钟)2.边讲边练:读懂诗歌的“三种路径”(八读法)。

(45分钟)3.强化训练:完成“即练即悟”(10分钟)4.归纳整理笔记(5分钟)【学习内容】找准路径精准理解一、找准最直接的路径——标题、情语和注释1.读标题,挖信息标题,通常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

其蕴含信息有:①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④表明诗歌的题材或体裁;⑤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鲁望春日多寻野景日休抱疾杜门因有是寄》皮日休野侣相逢不待期,半缘幽事半缘诗。

乌纱任岸穿筋竹,白袷从披趁肉芝。

数卷蠹书棋处展,几升菰米钓前炊。

病中不用君相忆,折取山樱寄一枝。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边练边悟1 根据下列标题,挖掘蕴含信息。

①交代写作缘由、目的(袭美抱疾杜门)②表明诗的题材或体裁(奉和诗)③暗示可能的情感(安慰朋友,希望早日康复)①表明诗的题材(咏物诗)②交代写作对象的特点(苦)③暗示表达技巧(托物言志)敲黑板【不要被标题引入歧途】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上功能,不要让下面这些标题引入歧途。

如:“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引、吟表示诗歌的类型;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孙”等不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青楼曲”等。

诗歌鉴赏的几条路径

诗歌鉴赏的几条路径

2012.06一般而言,高考考察的古典诗词基本上是学生不太熟悉的。

这可以理解。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中学老师都不可能通读,何况课业繁重的高中学生。

于是每到诗歌鉴赏题,就会发现学生浓眉不展的愁容,连带我也很着急。

我常想,能不能不就诗论诗,而是教给他们一种方法去读懂诗歌。

所以教学中,我尝试着从诗歌的语言、意象以及诗人自身入手,试图教给学生读诗的路径。

一.积累意象,探究意境意象是解读诗歌的关键,但学生对这个概念却比较模糊,所以我淡化了概念,只要求学生找出诗中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同时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并弄清它写了什么。

这其实就是一个找寻意象的过程。

如马致远的《秋思》,我们需要把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这些名词,而这正是意象所在。

“枯藤、老树、昏鸦”,藤干枯了;树变老了;还有黄昏中的乌鸦,再联系题目《秋思》,我们不难看出这是在写傍晚时的秋景,一路走到黄昏,于是出现了“小桥、流水、人家”。

又有“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一幅萧瑟的画面浮现在眼前。

这就是意境。

如此分析,学生也就不难领悟作家的情思了。

这样做,其实就在无形帮助学生积累了常见的诗歌意象的蕴意,如杨柳,多用来传达怨别怀远的情思;菊花多喻指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等等。

时间一长,学生对意象就会有一个直观的感知,进而就可能梳理分类,在实际运用中得心应手。

二.积累方法,细致思考诗歌常言情,诗歌鉴赏要以把握情感为要旨,但也不能盲目入手,需要一定的方法。

比如抓住意象,把握情感。

其实诗歌还是是讲求炼字的。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古代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底蕴,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在短时间内准确理解和鉴赏古代诗歌,成为了考生备考时的一个难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技巧,帮助考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一、通读全文在阅读一首古代诗歌之前,首先要进行全文的通读。

通过全文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诗歌的整体意境和主题,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每一句诗句的含义。

通读全文时,要注意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象,并注意诗歌中可能存在的修辞手法。

二、把握题旨把握题旨是古代诗歌鉴赏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理解诗歌的题目和开篇句,可以快速把握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有些古代诗歌的题目经常包含有关的提示词汇,如《登鹳雀楼》、《秋登宣城谢眺楼》等。

在把握题旨的基础上,可以逐句进行理解和分析。

三、注重文言文表达古代诗歌通常使用文言文进行表达,因此对于考生来说,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古代诗歌时,要仔细理解句子的结构,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

同时,要注意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修辞手法常常被用于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注重音韵格律古代诗歌非常注重音韵格律,考生在鉴赏时也应该注重这一点。

通过注意每一句话中的韵脚和平仄的搭配,可以更好地理解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古代诗歌常用的韵脚有平水韵、仄水韵、平仄平韵等,考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韵脚的搭配规律,更好地领会诗歌的音韵之美。

五、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古代诗歌多以典型的个别写景手法为特点,因此在鉴赏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

有时候只看一两句诗句是很难理解整个诗歌的意境和内容的,只有通过理解上下文,才能对整首诗进行更全面的把握。

六、注重个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往往是多重的,每个人对于诗歌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

在阅读古代诗歌时,考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通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相联系,对诗句进行个人的理解和感悟,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

如何读懂诗歌-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如何读懂诗歌-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突破点一 借助题材,读懂诗歌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
杜甫
事:船从益州来接 李秘书
地点 时令
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
景:船行途中所见 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
之景(想象)
事:上任的急切 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
事:由南到北拜 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
见皇上。接近朝 李秘书 皇帝/京城
借助历史语境读诗“两途径” 途径二:看注释,破解难点 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 读。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①介绍 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②介绍作 者, 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③介 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④介绍 相关诗句,暗示用典或意境。
突破口二 借助历史语境,读懂诗歌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
年华老去
时光易逝 ②对时光易
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逝,、年华老
朝来塞雁先还。③对南宋统治者不思恢复故土的不满
去而自己功 业未成的感
去年由塞北飞来的大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①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去年南来之燕尚未北归,料今 夜当梦回北宋西园。作者借燕子表达自己的故国之思。 ②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而自己功业未成的感伤; “镜里转变朱颜”即年华消逝、容颜渐老,“怕见花 开花落”一句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而作者收复失 地的报国之志却始终未能实现。 ③对南宋统治者不思恢复故土的不满;“塞雁先还” 大雁都能比我先回到北方,而我的愁像连环一样无人 可解,含蓄地表明了对南宋统治者不思恢复、放废英 雄的怨尤。
小结
体悟诗歌三境,读懂诗歌
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提升练18 专题十八 读懂古代诗歌的”三大路径“

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提升练18 专题十八 读懂古代诗歌的”三大路径“

专题十八读懂古代诗歌的”三大路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9分)蓦山溪张中孚①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

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

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

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

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②;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③。

[注] ①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金。

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

②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

③白居易《长安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

[读懂诗歌]1.利用选项通诗意A.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

[提示信息] A项是对词的上片内容的总结,有助于我们理解上片的词意。

B.“听楚语,厌蛮歌”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

[提示信息] B项是对词中关键句的理解和情感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词的整体感情基调。

C.下片写识途老马,见眼前景况而不安嘶鸣,直接写出了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

[提示信息] C项是对词的下片内容的总结,有助于我们理解下片的词意。

D.“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明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

[提示信息] D项是对词中关键句的理解和情感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词的整体感情基调。

2.结合注释提信息从注释来看,作者一生经历多朝,应该是尝遍了人生旅途的酸甜苦辣,词中化用的刘禹锡的《初至长安》和白居易的《长安道》可以印证之。

3.诗歌正文准翻译关中地势险固,二万人足以抵挡诸侯百万之兵。

我少壮时代喜好功名,横刀立马,锦帽貂裘。

然而,世事变迁,朝代更迭,昔日功成名就之士此刻却像浮萍断梗一样漂泊在江湖上,整日听着他乡的语调,看着异族的歌舞,实在感到厌倦,往事实在是不堪回首,有谁知道呢?到了暮年,我满头白发,欣喜地回到了故乡。

虽然老马识途,但也为眼前的黯淡萧条景象频频悲鸣。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专题十八读懂古代诗歌的”三大路径“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专题十八读懂古代诗歌的”三大路径“
12/10/2021
4.对形象、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考查是古代诗歌鉴赏题 中命题的重点,尤其是对思想情感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涉及, 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训 练。
5.关于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备考,读懂诗歌,是第一步。如 果读不懂诗歌,鉴赏也就无从谈起,这是必须明确的一点。近 三年的古代诗歌鉴赏题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读懂诗歌在复习 时一定要高度重视。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2/10/202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 式来开启全篇。 [提示信息] 开篇采用提问方式,涉及了精卫填海的动机, 至于“作者是否对动机感到困惑”暂且不作深究。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 也会陷入困境。
[提示信息] D项相当于对诗歌语言风格的把握,通过回忆 白居易的创作风格及《观刈麦》,我们可基本确定本项正确。
12/10/2021
2.最直接的路径——标题、注释和情语 (1)看标题 古诗歌,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 题的。唐人作诗,最重标题。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 表现感情基调。此外,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 节日(如除夕、重阳);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 事抒怀等。总之,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 牢靠的信息内容。
12/10/2021
[诗文翻译] 画面上浩浩荡荡的长江水盈满双眼,苍苍茫茫 的一片山是哪里的呢?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 画。许多树木都显现出苍茫暮色,孤云自由飘浮不愿归来。此 中蕴含佳句,但纵然吟尽诗文,也没有恰当的句子可传画中之 意。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2021学年)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2021学年)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的全部内容。

专题三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涧[注]即事示卢陟[唐]韦应物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生。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注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

鉴赏这是一首比较特别的寄友诗。

特别之处在于诗人以对空灵、清幽山水的描述,来寄托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

同时,诗人借此劝导友人卢陟能够抛弃俗世的烦恼,过上隐居生活。

这首诗的创作比较有特色,开头两句诗先总体交代自己在西涧生活的感受——淡泊,忘却世俗烦恼。

中间四句则综合运用了视觉、听觉相结合和以声衬静的艺术技巧。

空寂的山林中弥漫着蒙蒙细雨,湖面荡漾着一圈圈的涟漪,山中还不时传来阵阵伐木声。

诗人借此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环境氛围,表达自己闲适恬淡的心境。

诗歌结尾点明创作主旨,劝诫友人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过上与自己相似的“永日无余事”的闲适生活。

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对晚生(答“友人”也可)卢陟的关切之情;②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③对世俗事务的超然之情。

读诗之道——掌握三路径,准解选择题

读诗之道——掌握三路径,准解选择题
对点演练 速效提能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语文
(二)最稳妥的三条路径——关键字词,情、景、事和尾句 1.抓关键字词,定位情感基调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 性。因此,读诗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抓住诗 词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迅速定位情感基 调。抓关键字词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抓表明诗眼的字词,因为这些字词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是诗眼, 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一直到老却报国无门的惆怅。
对点演练 速效提能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语文
二是抓诗歌中揭示情感的字词,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如抓住了 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 写景叙事句中。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 的“悲”字就是情感语言,它表明作者客居他乡又逢秋时不尽的伤感;“众 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的“尽”“孤”“独”“闲”就是情感语言,表现了 诗人强烈的孤独感。
大二轮复习 语文
对点演练 速效提能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语文
读诗之道——掌握三路径,准解选择题
考情反馈:诗歌鉴赏是难点,不仅主观赏析题,就连选择题都是失 分的“重灾区”。究其原因,一是诗歌的语言过于精约,考生在有限的时 间内来不及深思细品,没有读懂;二是不了解诗歌选择题设题常见的陷 阱,不知道错在哪儿。为此,本专题就考场中诗歌阅读的方法进行指导, 对选择题常见的设题陷阱进行辨误指正。
对点演练 速效提能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语文
解析:选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 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节 读懂诗歌——“三大路径”要“三管齐下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节 读懂诗歌——“三大路径”要“三管齐下

第一节读懂诗歌——“三大路径〞要“三管齐下〞古诗鉴赏,其根本前提就是要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高度凝练,句式跌宕,意象错落,情感内敛——像茶叶一样,不泡开就品不出滋味。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怎样才能读懂古诗呢?[提分攻略]——明角度找对应1.最直接的路径——标题、注释和情语(1)看标题古诗歌,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

唐人作诗,最重标题。

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此外,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

总之,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2)析注释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

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⑤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

(3)抓情语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牢牢把握,这是理解诗情的一条命脉。

如2019年新课标Ⅱ卷《投某某裴侍郎》中的“渔乡思〞、“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等,都是“情语〞;2018年某某卷《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中的“忧道不忧贫〞“秉耒欢时务〞“即事多所欣〞等,也是“情语〞。

情语多出现在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阕。

有时也“移情〞到景、物中,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哀〞字。

当然,不是诗中所谓的“情语〞都是作者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有的诗人会故意用反语(这种情况很少)。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能抓住“情语〞进而读懂诗歌的。

2.最快捷的路径——利用选项信息选项3对1错,错的那一项也仅在细节处设误,所以选项相当于带有“瑕疵〞的诗歌赏析,故善于利用选项信息,对于快速疏通诗意有很大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八读懂古代诗歌的”三大路径“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9分)
蓦山溪
张中孚①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

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

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

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

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②;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③。

[注] ①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金。

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

②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

③白居易《长安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

[读懂诗歌]
1.利用选项通诗意
A.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

[提示信息] A项是对词的上片内容的总结,有助于我们理解上片的词意。

B.“听楚语,厌蛮歌”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

[提示信息] B项是对词中关键句的理解和情感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词的整体感情基调。

C.下片写识途老马,见眼前景况而不安嘶鸣,直接写出了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

[提示信息] C项是对词的下片内容的总结,有助于我们理解下片的词意。

D.“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明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

[提示信息] D项是对词中关键句的理解和情感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词的整体感情基调。

2.结合注释提信息
从注释来看,作者一生经历多朝,应该是尝遍了人生旅途的酸甜苦辣,词中化用的刘禹锡的《初至长安》和白居易的《长安道》可以印证之。

3.诗歌正文准翻译
关中地势险固,二万人足以抵挡诸侯百万之兵。

我少壮时代喜好功名,横刀立马,锦帽貂裘。

然而,世事变迁,朝代更迭,昔日功成名就之士此刻却像浮萍断梗一样漂泊在江湖上,整日听着他乡的语调,看着异族的歌舞,实在感到厌倦,往事实在是不堪回首,有谁知道呢?
到了暮年,我满头白发,欣喜地回到了故乡。

虽然老马识途,但也为眼前的黯淡萧条景象频频悲鸣。

长安已经几度易主,只有那终南山色依然青青如昔;那些长安道上来往的客人,
来一回,就见老一回。

4.找出“情语”易分析
(1)一句“萍梗落江湖”,既形象又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的身不由己。

(2)一句“往事知多少”借用李后主《虞美人》词句传递出多少隐情。

(3)“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借用刘禹锡“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的诗意,感慨人生世道的复杂。

[准做题目]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

B.“听楚语,厌蛮歌”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

C.下片写识途老马,见眼前景况而不安嘶鸣,直接写出了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

D.“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明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

[解析]不是“直接”,而是化用诗词典故。

[答案] C
2.本词抒发的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上片喜:“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是对意气风发、建功立业的追忆;②上片忧:“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写出了漂泊江湖、流落他乡的落魄;
③下片喜:“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是重回故里的欣喜;④下片忧:“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写出了物是人非的伤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9分)
成都大阅①
陆游
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

令传雪岭蓬婆②外,声震秦川渭水滨。

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

属櫜③缚裤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④。

[注] ①大阅:对军队的大检阅,即大阅兵。

②雪岭蓬婆:泛指岷山主峰一带的山峰。

③属櫜(ɡāo):佩戴箭囊。

④儒冠误此身:语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儒冠多误身”,“儒冠多误身”指满腹经纶的儒生穷困潦倒。

[读懂诗歌]
1.利用选项通诗意
A.诗的第一句写出阅兵场宽阔而又空气清爽的环境,烘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提示信息] A项是对诗歌第一句的理解和情感的赏析,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此时的心情。

B.第二句写阅兵场外远处的山脉,“碧嶙峋”写出了山势的峻峭和山色的青碧。

[提示信息] B项是对诗歌第二句内容的理解,相当于对此句的翻译。

C.阅兵场上风势很大,军旗猎猎,旗影闪动,马蹄轻捷,衬托出阅兵将士们的飒爽英姿。

[提示信息] C项是对诗歌第三联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诗歌的主体内容。

D.诗的尾句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儒冠多误身”句,感叹自己的无所作为。

[提示信息] D项是对诗歌尾句所用典故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诗歌的整体感情基调。

2.巧借题目提信息
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描写大阅兵场面的诗,阅兵事件一定触动了诗人的理想与愿望。

3.诗歌正文准翻译
我迎着秋天雨后新气,来到成都军队检阅的校场,向远处看成都周围的山峦,一片青碧险峻。

将士们的号令声仿佛传到雪岭、蓬婆山之外,他们的声音足以威震秦川平原、渭水河畔。

军旗的影子随着风闪动,马蹄在雨后经尘不染。

我穿着军装乐亦在此,儒生的衣冠束缚我好长时间了!
4.找出“情语”易分析
尾联抒情。

“属櫜缚裤”,写自己身着军装;“毋多恨”,写乐意为此。

乐意的原因是诗人久抱从戎壮志,恨“儒冠”的“误此身”,这一句乃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儒冠多误身”句。

这一联在喜悦中带有感慨余音。

[准做题目]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第一句写出阅兵场宽阔而又空气清爽的环境,烘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二句写阅兵场外远处的山脉,“碧嶙峋”写出了山势的峻峭和山色的青碧。

C.阅兵场上风势很大,军旗猎猎,旗影闪动,马蹄轻捷,衬托出阅兵将士们的飒爽英姿。

D.诗的尾句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儒冠多误身”句,感叹自己的无所作为。

[解析]C项,“阅兵场上风势很大,军旗猎猎”不当。

颈联中说“旗脚倚风时弄影”,“倚”意为“随着”,“时”意为“时而,偶尔”,“弄”意为“戏耍”,从“倚”“时”“弄”几字来看,风势应是不大。

[答案] C
4.诗的中间两联分别是怎样描写大阅兵的?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写景的技巧。

首先要回顾写景的方式方法,然后再看中间两联写了哪些内容。

“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令”和“声”是将士们的号令声,阅兵时,将士们的号令声传到雪岭蓬婆外,震动了秦川渭水滨,这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阅兵时将士们的号令声音,突出阅兵时的盛大气势和雄壮的军威。

“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这两句写到“旗”和“马蹄”,主要是从视觉角度来写,使用白描的手法写了阅兵场上的情形,只看到旗帜偶尔随着风摆动,士兵训练有素,驰马轻捷,渲染出阅兵场整齐、严肃的氛围。

[答案]①颔联从听觉角度写,用夸张手法,写阅兵将士们的号令,声传山外,声震远方,渲染出阅兵的盛大气势和雄壮军威。

②颈联从视觉角度写,运用写实(白描)的方法,营造出阅兵场整齐、严肃、动中显静的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