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章 流体输运方程 - 中南大学能源与工程学院
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是将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用于流体运动所得到的联系流体速度、压力、密度和温度等物理量的关系式。
对于系统和控制体都可以建立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系统是确定不变的物质的组合;而控制体是相对于某一坐标系固定不变的空间体积,它的边界面称为控制面。
流体动力学中讨论的基本方程多数是对控制体建立的。
主要有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动量矩方程和能量方程。
1、连续方程:ρ1v1A1=ρ2v2A2,式中ρ1、v1、ρ
2、v2分别为A1和A2截面上的流体平均密度和速度。
2、动量方程:单位时间内,流入控制体的动量与作用于控制面和控制体上的外力之和,等于控制体内动量的增加。
3、动量矩方程:单位时间内,流入控制体的动量与作用于控制体和控制面上的外力对某一参考点的动量矩之和,等于控制体内对同一点的动量矩的增加。
4、能量方程:单位时间内,流入控制体的各种能量与外力所作的功之和,等于控制体内能量的增加。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第3章 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
hl12
总流:
( z1
p1
u12 )dQ
2g
(z2
p2
u22 2g
hl12 )dQ
A2
A1
缓变流截面
z p
g
常数
(z p )dQ (z p )Q
g
A
u2 dQ u3 dA v3 dA v2 Q
2g
2g
2g
2g
A
A
A
1
v3 A
u3dA 1
A
hl12dQ hl12Q
缓变流:流线近于平行的流动 急变流:流向变化显著的流动
缓变流
急变流
缓变流 缓变流
急变流
急变流
二、速度沿流线主法线方向的变化
分析流线主法线方向所受的力:
端面压力: pA ( p p)A
p+p
重力分量: W cos 法线方向的加速度: u2 / r
A M
z
r
牛顿第二定律
p W
rA u2 ( p p)A pA W cos
(z p ) 0
r g
z1
p1
g
z2
p2
g
z
r
p2
2 p1 1
流线
水平面内的直线流动: p 0 r
在均匀流动条件下,沿垂直于 流线方向(即过流断面)的压 强分布服从于静力学基本方程 式。
忽略重力影响的直线流动,沿垂 直于流线方向的压强梯度为零, 即没有压强差。
四、均匀流动时压强沿流线主法线方向(过流断面)的变化
v Q A Q vA v f (s) 简化为一元问题!
§3.5 连续性方程
问题:v(s)沿流向如何变化(规律)?
中南大学流体力学作业
du 0.03 3 0.0183 10 0.549 103 N/m2 dy 0.001 T A dl 0.549 103 3.14 0.025 1=4.3110-5 N 32
1-9 一圆锥体绕其铅直中心轴等速旋转,锥体与固定 壁间的距离δ=1mm,全部为润滑油(μ=0.1Pa· s)充 满。当旋转角速度ω=16rad/s,锥体底部半径R=0.3m, 高H=0.5m时,求作用于圆锥的阻力矩。 解:锥体与固定壁间距离很小,速度不大,故考虑润滑油 流速分布为线性。
yD 2 1.8 (1/12) 1 (2 / sin 60 )3 sin 60 (1.8 / sin 60 ) 1 (2 / sin 60 ) 2.292m
油 h1 F1 F
流 体 力 学
由力矩平衡
yD1 yD2 yD
F1 yD1 F2 ( yD 2 (1 0.8) / sin 60 ) yD F2 F 水 h2 2.35m
Δh
37.83kPa
p 37.83 h' 3.86m w g 1000 9.8
即测压表以上3.86m或液面以上3.86-2.5=1.36m。
47
2-30 密封方形柱体容器中盛水,底部侧面开0.5m×0.6m 的矩形孔,水面绝对压强p0=117.7kPa,当地大气压强 pa=98.07kPa ,求作用于闸门的水静压力及作用点。
1 gh1 2 gh1' 800 1 1000 h1'
F2 2 gh2C A2
h1' 0.8m
1000 9.8 (0.8 1) (2 / sin 60) 1 40.74kN
中南大学流体力学课后答案
中南大学流体力学课后答案第1章 绪论1.1 解:339005.08.94410m kg m kg gV G V m =⨯===ρ 1.2 解:3132-⎪⎭⎫ ⎝⎛=h y h u dy du m 当25.0=h y 时,此处的流速梯度为h uh u dy du m m0583.1413231=⎪⎭⎫⎝⎛=-当50.0=h y 时,此处的流速梯度为huhu dy du m m8399.0213231=⎪⎭⎫ ⎝⎛=-1.3 解:N N A dy du A T 1842.08.0001.0115.1=⨯⨯⨯===μτ 1.4 解:充入内外筒间隙中的实验液体,在外筒的带动下做圆周运动。
因间隙很小,速度可视为近似直线分布,不计内筒端面的影响,内桶剪切应力由牛顿内摩擦定律推得:δδωμδμμτ)(0+===r u dy du 作用于内筒的扭矩:h r r Ar M 22)(πδδωμτ+==()()s Pa s Pa hr r M ⋅=⋅+⨯⨯⨯⨯⨯=+=3219.4003.02.04.02.060102003.09.4222πδπωδμ1.5 解:体积压缩系数:dpV dV -=κmlPa ml N m VdpdV 8905.1)1011020(2001075.456210-=⨯-⨯⨯⨯⨯-=-=-κ(负号表示体积减少) 手轮转数:122.0418905.1422≈⨯⋅==πδπd dV n 1.6 解:νρμ=1()()νρρνμ035.1%101%1512=-+= 035.112=μμ,即2μ比1μ增加了3.5%。
1.7 解:测压管内液面超高:mm d h O H 98.28.292==mm dh Hg05.15.10-=-=当测压管内液面标高为5.437m 时,若箱内盛水,水箱液面高程为:m m m 34402.5100098.2347.5=-若箱内盛水银,水箱液面高程为:m m m 34805.5)100005.1(347.5=-- 1.8 解:当液体静止时,它所受到的单位质量力:{}}{g f f f f z y x -==,0,0,,。
中南大学流体力学绪论PPT课件
二、流体质点和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
➢ 连续介质模型 把流体视为没有间隙地充满它所占据的整个空间的一种连续介质,且其所有的 物理量都是空间坐标和时间的连续函数的一种假设模型。
➢ 优点
排除了分子运动的复杂性。 物理量作为时空连续函数,则可以利用连续函数这一数学工具来研究问题。
如 p,v,a,ρ,γ,…=f(x,y,z,t)
固体
流体
第二节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第二节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一、流体的定义
液体和气体的区别: (1) 气体易于压缩;而液体难于压缩;
(2)液体有一定的体积,存在一个自由液面; 气体能充满任意形状的容器,无一定的体积,不存在自由液面。
液体和气体的共同点: 两者均具有易流动性,即在任何微小切应力作用下都会发 生变形或流动,故二者统称为流体。
研究对象 力学问题载体
流体力学
强调水是主要研究对象 比较偏重于工程应用 土建类专业常用
流体
水力学
力学
宏观力学分支遵循 三大守恒原理
水
力学
第一章 绪论
一、流体力学的概念 3、工程流体力学中的基本力学问题和任务
1、作用力问题; 2、过流能力问题; 3、流体能量的利用和能量损失问题; 4、水流形态问题。
第一章 绪论
三、流体力学的发展历史
3、古典流体力学与实验流体力学相结合阶段(18到19世纪末)
达朗贝尔 (1717-1783)
达朗贝尔对运河中船 只的阻力进行了许多 实验工作,证实了阻 力同物体运动速度之 间的平方关系
谢才( 法国)建立了 渠道流量经验公式
弗鲁德(英国) 建立了模型试验法则
雷诺(爱尔兰) 提出层流和紊流运动
Chapter 3 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组
Chapter 3 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组本章任务:建立控制流动的基本方程组,确定边界条件。
§3.1系统和控制体系统(sys )指给定流体质点组成的流体团,相当于质点或刚体力学中的研究对象——物体;系统在流动过程中可以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和形状,但维持其连续性,始终由固定的那些流体质点组成。
系统与外界可以有力的相互作用,可以有动量和能量交换,但是没有物质交换。
控制体(CV )指流动空间内的一个给定空间区域(子空间),其边界面称为控制面(CS )。
控制体一旦选定,其大小、形状和位置都是确定的,有流体不断出入。
物质体元即流体微团。
物质面元可以看成由连续分布的流体质点(看成是没有体积的几何点)构成的面元,物质面元在流动过程中可以变形,但始终由这些流体质点组成。
物质线元可以看成连续分布的流体质点(看成是没有体积的几何点)构成的线元,或者说是连续分布的流体质点的连线线元,物质线元在流动过程中可以变形,但始终由这些流体质点组成。
时间线就是物质线。
(三者如同面团、薄饼和面条) §3.2雷诺输运定理设(),f r t 代表流动的某物理量场(可以是密度场、温度场、动量密度分量场、能量密度场等),t 时刻某流体团(即系统)占据空间τ,取该空间为控制体。
t 时刻该流体团的总f 为()(),I t f r t d ττ=⎰。
(3-1)此I 也是t 时刻控制体内的总f 。
设t t δ+时刻(0t δ→)该系统运动到如图所示位置,占据空间τ',此时系统的总f 为()(),I t t f r t t d τδδτ'+=+⎰。
(3-2)该系统总f 的随体导数()()()0lim t I t t I t DI t Dt tδδδ→+-=。
(3-3)将空间II τ分为与空间I τ重合的部分2τ和其余部分1τ,空间I τ去除2τ后剩余部分记为3τ,于是13ττττ'=+-,(3-4)进而()()()()13I t t I t t I t t I t t τττδδδδ+=+++-+,(3-5)可得()()()()()130lim t I t t I t t I t t I t DI t Dt tττττδδδδδ→+++-+-=()()()()31000lim lim lim t t t I t t I t t I t t I t t t tττττδδδδδδδδδ→→→+++-=+-, (3-6)其中第一项()()()0limt I t t I t I t t t ττδδδ→+-∂=∂。
流体力学第三章
欧拉法
欧拉法:在固定的座标系中,研究空间某个点的流动参数 (速度、压力、密度),并给出这些参数与空间点和时间 的分布:
速度:u=u (x, y, z, t), v=v (x, y, z, t), w=w (x, y, z, t)
压力:p=p (x, y, z, t) 密度:ρ =ρ (x, y, z, t)
流线方程
设流线微段为:
ds
dxi
dyj
dzk
该点的流体速度为: V ui vj wk
因为,
V
平行于
ds
,两矢量的分量对应成比例:
dx dy dz 称为流线方程。 u vw
* 思考:和迹线方程的比较?
例3-1
已知u=-(y+t2),v=x+t, w=0
Qm ndA
A
要计算总流的流量,可以在总流中取一 个横截面,则此横截面上的流量就是总 流的流量。
过流断面
在流管内任取一微元面dA,过其上的每一点作流线, 叫微元流束,如果dA与微元流束的每一根流线都正交, 则dA叫做有效流通截面(过流断面、有效截面)。
拉格朗日法:
拉格朗日方法又称随体法,是从分析流场中个别流体质点 着手来研究整个流体运动的。
这种研究方法,最基本以研究个别流体质点的运动为基础; 研究每个流体质点的运动情况,并给出其运动轨迹。
在理论力学中应用:
设某质点的轨迹为:x=x(t), y=y(t), z=z(t)
速度: u x , v y , w z
欧拉法与拉格朗日法比较
由上述可知,采用欧拉法描述流体的流动,常常比采用拉格 朗日法优越,其原因有三。 利用欧拉法得到的是场,便于采用场论这一数学工具来研究。 采用欧拉法,加速度是一阶导数,而拉格朗日法,加速度是 二阶导数,所得的运动微分方程分别是一阶偏微分方程和二 阶偏微分方程,在数学上一阶偏微分方程比二阶偏微分方程 求解容易。 在工程实际中,并不关心每一质点的来龙去脉。 基于上述三点原因,欧拉法在流体力学研究中广泛被采用。 当然拉格朗日法在研究爆炸现象以及计算流体力学的某些问 题中还是方便的。
流体流动03-(连续性方程能量衡算)精品PPT课件
中损失能量或损失压头的单位,选用相同基准的柏 努利方程。
例3 用泵将贮槽(通大气)中的稀碱液送到蒸发器中进 行浓缩,如附图 所示。泵的进口管为φ89×3.5mm的 钢管,碱液在进口管的流速为1.5m/s,泵的出口管为 φ76 × 2.5mm的钢管。贮槽中碱液的液面距蒸发器入 口处的垂直距离为7m,碱液经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 为40J/kg,蒸发器内碱液蒸发压力保持在 0.2kgf/cm2 (表压),碱液的密度为1100kg/m3。试计算所需的 外加能量。
ws
Vs
4
d2
u
11.55kg
/
s
Ne Wews 242.411.55 2799.72(J / s) 2.8kw
泵的功率为: N Ne 2.8 4.31kw
0.65
2、确定管内流体流量(或流速)
如图是生产中常见的利用设备位置的相对高差 (高位槽)来输送流体。若已知高差,可求得流 量或流速;反之,若要求达到某一流量或流速, 可求应有多少的高差。 例:已知 z1 -z2 =6.2m ∑hf1-2=58.8J/kg d为114×4mm 求:流量 ws (m3/h)
用柏努利方程式解题时的注意事项:
(4)压力 各物理量的单位应保持一致,柏努利方程式中的
压力p1与p2只能同时使用表压或绝对压力,不能混合 使用。
(5)流速 如果两个横截面积相差很大,则可取大截面处
的流速为零。
(6)外加能量
外加能量We在上游截面一侧,能量损失在下游截面 一侧。
外加能量We是对每kg流体而言的,若要计算的轴功 率,需将W乘以质量流量,再除以效率。
假设:管道两截面之间无流体漏损。
化工原理第三章_2012 - 打印版
一、非稳流的应用举例 例3-2见P122 【例 3-2】如附图所示,水由位于水箱底部、孔径 d 为 30mm 的泄 水孔排出。若水箱内水面上方保持 20mmHg 真空度,水箱直径 D 为1.0m,盛水深度1.5m,试求 p (1)能自动排出的水量及排水所需时间; (2)如在泄水孔处安装一内径与孔径相同的0.5m D 长的导水管(虚线所示),水箱能否自动排空 1.5m H 及排水所需时间(流动阻力可忽略不计。)
z1
1
A11
流体输送系统示意图 SCU.CE MPFL 2012/9/2
gH
u v 30000 2 11.792u 2 d 0.0532 1000 4 A12 4
9.53 / 3600
H 4.78(m)
SCU.CE MPFL 2012/9/2
•2
•2012/9/2
(2)
R?
1 2m
R( 0 ) g ( p2 gz2 ) ( p1 gz1 )
R (13600 1000) 9.81
得
R
1
Hg
水
1
P=10000Pa(表) d=0.027m
5m
假定R读数在U形管的右侧
( p1 16000 0 g ) ( p1 2 1000 9.81)
真
解:(1)设t 时刻水箱内水深度为H,孔口水 流速度为 u0 ,以孔口面为基准面,在水面 1-1 与孔口截面2-2间列柏努利方程,有:
2 u2 u p u gz11 11 gz2 2 2 gz 2 2
d
p11 p
p2=pa;p1=pa-p真
pa
A5
SCU.CE MPFL 2012/9/2
理想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例 已知流场速度为
u
q 2
x x2
y2
,
v
q 2
y x2 y2
,
w0
其中q为常数, 求流线方程
解:
dx qx
q
dy y
2 x2 y2 2 x2 y2
dx/x=dy/y 积分 lnx=lny+c’ 即 y=cx 为平面点源流动
例题: 已知平面流场速度分布为 u = 2yt+t3 v = 2xt
解:
Q Qm 300 0.3m3 / s
1000
V1
Q A1
Q
1 4
d12
0.3
1 0.32
4
4.24m / s
V2
Q A2
Q
1 4
d
2 2
0.3
1 0.22
4
9.55m / s
极坐标的连续性方程为
y
u
ur
r
t
1 r
( rur )
r
( u v w)dxdydz dxdydz
x y z
t
u v w 0
t x y z
V
0
t
u v w 0
t x y z
V
0
t
某些条件下, 连续性微分方程的具体形式
( u
)
0
0
x
( rur ) ( u ) 0
r
定常
(rur ) u 0
流体动力学方程(完整资料).doc
*****************************************************************************************
将 代入动量方程即得: ,其中 。
当流场温度变化不大时, 近似为常数,故有
,
其中
。
最后得到
。
又,若流体不可压缩,方程化为N—S方程: 。
又,若流体粘性可略,方程化为理想流体Euler方程: 。
V-3耗散函数
耗散函数 ——单位时间内粘性导致的单位体积流体机械能转化成的内能。
其中 为压缩功,而 为粘性力的功,它将导致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3各向同性流体及其四阶张量 的表达式
3-1各向同性流体:若在原坐标系 和旋转后的坐标系 中偏应力张量分别表示为 和 ,若 则应当有 ,于是要求 。
*****************************************************************************************
(关于 与热力学压强的关系,建议学生查庄礼贤《流体力学》对应章节。)
9关于偏应力张量
A general relative motion near any point may be represented as the superposition of two simple shearing motion, each of which gives rise to a tangential stress determined by and the corresponding velocity gradient, together with a rigid rotation and an isotropic expansion, neither of which has an effect ( in a fluid of isotropic structure ) on the non-isotropic part of the stress’tensor and may of cause be regarded as the only possible linear tensorial relation, involving one scalar parameter, between and a symmetrical tensor whosediagonalelements have zero sum .
流体力学课后习题答案(贾月梅版)
《流体力学》习题与答案周立强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液压研究所第1章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1-1. 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理想流体就是不考虑粘滞性的、实际不存在的,理想化的流体。
( √)2. 在连续介质假设的条件下,液体中各种物理量的变化是连续的。
( √ )3. 粘滞性是引起流体运动能量损失的根本原因。
( √ )4. 牛顿内摩擦定律适用于所有的流体。
( ⨯ )5. 牛顿内摩擦定律只适用于管道中的层流。
( ⨯ )6. 有旋运动就是流体作圆周运动。
( ⨯ )7. 温度升高时,空气的粘度减小。
( ⨯ )8. 流体力学中用欧拉法研究每个质点的轨迹。
( ⨯ ) 9. 平衡流体不能抵抗剪切力。
( √ ) 10. 静止流体不显示粘性。
( √ ) 11. 速度梯度实质上是流体的粘性。
( √ )12. 流体运动的速度梯度是剪切变形角速度。
( √ ) 13. 恒定流一定是均匀流,层流也一定是均匀流。
( ⨯ )14. 牛顿内摩擦定律中,粘度系数m 和v 均与压力和温度有关。
( ⨯ ) 15. 迹线与流线分别是Lagrange 和Euler 几何描述;它们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法;因此迹线就是流线,流线就是迹线。
( ⨯ )16. 如果流体的线变形速度θ=θx +θy +θz =0,则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
( √ ) 17. 如果流体的角变形速度ω=ωx +ωy +ωz =0,则流体为无旋流动。
( √ ) 18. 流体的表面力不仅与作用的表面积的外力有关,而且还与作用面积的大小、体积和密度有关。
( ⨯ )19. 对于平衡流体,其表面力就是压强。
( √ )20. 边界层就是流体的自由表明和容器壁的接触面。
( ⨯ )1-2已知作用在单位质量物体上的体积力分布为:x y z f axf b f cz ⎧=⎪=⎨⎪=⎩,物体的密度2lx ry nz ρπ=++,坐标量度单位为m ;其中,0a =,0.1b N kg =,()0.5c N kg m =⋅;52.0l kg m =,0r =,41.0n kg m =。
中南大学传递过程原理--习题---解答资料
《传递过程原理》习题(部分)解答2014-12-19第一篇 动量传递与物料输送3、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P67. 1-3-12. 测量流速的pitot tube 如附图所示,设被测流体密度为ρ,测压管内液体的密度为ρ1,测压管中液面高度差为h 。
证明所测管中的流速为:v =√2gh(ρ1ρ−1)解:设点1和2的压强分别为P 1和P 2,则P 1+ρgh= P 2+ρ1gh ,即P 1- P 2=(ρ1-ρ)gh ①在点1和点2所在的与流体运动方向垂直的两个面1-1面和2-2面之间列Bernoulli equation:P 1ρ=P 2ρ+v 22, 即 P 1−P 2ρ=v 22 ② ( for turbulent flow)将式①代入式②并整理得:v =√2gh(ρ1ρ−1)1-3-15. 用离心泵把20℃的水从贮槽送至水洗塔顶部,槽内水位维持恒定。
各部分相对位置如附图所示。
管路直径均为φ76×2.5mm,在操作条件下,泵入口处真空表读数为24.66×103Pa;水流经吸入管和排出管(不包括喷头)的能量损失分别按∑h f,1=2υ2和∑h f,2=10υ2计,由于管径不变,故式中υ为吸入管和排出管的流速(m/s)。
排水管与喷头连接处的压力为9.807×104Pa(表压)。
试求泵的有效功率。
解:查表得,20℃时水的密度为998.2kg/m3;设贮槽液面为1-1面,泵入口处所在的与流体运动方向垂直的面为2-2面,排水管与喷头连接处的内侧面为3-3面,以贮槽液面为水平基准面,则(1) 在1-1面和2-2面之间列Bernoulli方程,有0=1.5g+−P真空ρ+v22+2v2( for turbulent flow)将已知数据带入:0=1.5×9.81-24660/998.2+2.5υ2得到υ2=3.996 (即υ=2 m/s)(2) 在1-1面和3-3面之间列Bernoulli方程:即W e=14g+Pρ+v22+∑ℎf,1+∑ℎf,2( for turbulent flow)代入已知数据得:W e=14×9.81+98070/998.2+12.5×3.996=285.54 J/kg(3) 根据泵的有效功率N e=ρQ v W e=ρ×υA×W e=998.2×2×(3.14×0.0712/4) ×285.54=2255.80 J/sRe=duρ/μ=0.071×2×998.2/(100.42×10-5)=1.41×105湍流假设成立!1-3-16. 用压缩空气将密度为1100kg/m3的腐蚀性液体自低位槽送到高位槽,设两槽的液面维持恒定。
元流体动力学入门基础
程、恒定总流动量方程以及恒定平面势流。
重点
重点:连续性微分方程, 理想液体运动微分方程,实际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恒定总流连续
性方程,理想液体元流的能量方程与实际流体总流的能量方程、恒定总流动量方程以及恒定
平面势流。
难点
难点:连续性微分方程, 实际液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实际液体总流的能量方程、恒定总流动
量方程。
参考书目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禹化谦,《工程流体力学(水力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12闻德荪等,《工程流体力学(水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9蔡增基,龙天渝,《流体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教具
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教学后记
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讲授一一提问一一讲授
掌握,并灵活应用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理想液体元流的能量方程与实际液体总流的能量方
程、恒定总流动量方程以及恒定平面势流。
重点
重点:连续性微分方程, 理想液体运动微分方程,实际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恒定总流连续
性方程,理想液体元流的能量方程与实际流体总流的能量方程、恒定总流动量方程以及恒定
平面势流。
难点
难点:连续性微分方程, 实际液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实际液体总流的能量方程、恒定总流动
教学方式:讲授
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 设计(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
章节题目
第三章一元流体动力学理论基础(单元教案10)课型
理论
教学目的
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目的:使学生理解连续性微分方程、理想液体运动微分方程、实际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系统的特点是: (1)系统将随系统内质点一起运动,系统内的质点始终包含在系统内,系统边界的形
南 状和所围空间的大小,则可随运动而变化; (2)系统与外界无质量的交换,但可以有力的相互作用以及能量(热和功)交换。
中如果研究对象是系统,由于力学中的一些基本定律是建立在质点、质点系上的,因此,
流体力学这些力学定律可直接用原始数学形式表达出来。
与 场该项为零);另一项 u ⋅ ∇φ 称为位变导数项(Carrier derivative),它表示在非均匀的φ 场
中(有梯度 ∇φ ),由空间位置变化(由 u )引起的物理量的变化率。
学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取时间间隔( t ,t + Δt ),位于( x, y, z )处的流体质点,将沿
u( x, y, z, t) 的方向移动距离近似为 | u | Δt ,由于在 u( x, y, z, t) 方向单位长度上的φ 的改变
2
自同一流体质点,而非取自同一空间点( x, y, z ))。由于该流体质点是运动的,即 x, y, z 是
随时间变化的。若以 a, b, c 表示该点的拉格朗日坐标,则 x, y, z 将依式(3-2)变化。从而
φ = φ (x, y, z, t) 的变化应按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处理。因此,物理量φ = φ (x, y, z, t) 的随体导
科 量 为 (u / | u |) ⋅ ∇φ , 于 是 在 此 方 向 上 , 在 距 离 | u | Δt 上 的 φ 的 改 变 量 为
| u | Δt((u / | u |) ⋅ ∇φ) = u ⋅ ∇φΔt ,因此在单位时间内φ 的变化率为 u ⋅ ∇φ 。
源 显然,若(1) u = 0 ,即流体静止;(2)φ 是均匀场,这时 ∇φ = 0 (但φ 可随时间变
化,也就是说,它把流体物理量表示为欧拉坐标及时间的函数。设欧拉坐标为( ξ1,ξ2 ,ξ3 ),
院 用欧拉坐标表示的各空间点上的流体物理量如速度、压强、密度等等,在任一时刻 t 的值, 学 可写为ξ1,ξ2 ,ξ3 及 t 的函数。从数学分析知道,当某时刻一个物理量自空间中每一个点上的 程 值确定时,即某时刻一个物理量在空间的分布一旦确定,我们就说该物理量在此空间形成了
系统的随体导数为:
∫∫∫ DΦ = D φ(r,t)dV
Dt Dt V (t)
科
源 = lim ΦV (t+Δt) (t + Δt) −ΦV (t) (t)
Δt→0
Δt
能 = lim ΦV (t + Δt) −ΦV (t) + lim ΦV1 (t + Δt) − lim ΦV3 (t + Δt)
第 3 章 流体输运方程
流体的运动遵从现有的守恒定律,即遵从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本章将 较为详细地推导流体运动所应满足的基本方程,换句话说,就是要得到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 中的具体表述形式。
3.1 随体导数 (Material derivative)
院 在解决流体力学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求流体质点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例如,流
化);(3)u 沿等φ 面方向,即流体质点沿等φ 面运动,u ⊥ ∇φ ,则上述随体导数中的位变
能 导数等于零。 运用式(3-7),流体质点的加速度是流体质点速度 u( x, y, z, t) 的随体导数: 学a(x, y, z, t) = Du(x, y, z, t) Dt 大 = ∂u ∂x + ∂u ∂y + ∂u ∂z + ∂u ∂x ∂t ∂y ∂t ∂z ∂t ∂t
坐标)
学 φ = φ(x, y, z,t) = φ(r,t)
(3-3)
例如,流体速度的欧拉描述是
u = u( x, y, z, t)
科
(3-4)
源 或
ui = ui ( x, y, z, t) , i = 1,2,3,
它表示在空间点( x, y, z )上在时刻 t 的流体速度。自然,这个速度是某一流体质点的。不
3.2.2 雷诺输运定理
设某时刻流场中,单位体积流体的物理量分布为φ(r, t) ,则 t 时刻在流体域 V 内的流体
的总物理Φ 为
Φ (t) = ∫∫∫φ(r, t)dV 简记∫ φ(r, t)dV
V
V
(3-10)
4
设 t 时刻某体积在空间τ (t) 上,t + Δt 时刻该体积到达另一位置τ (t + Δt) ,如图 3-2 所
间体积(可运动、变形的控制体不作介绍)。包围这个空间体积的边界,称为控制面。
与 控制体的特点是:
(1)控制体的形状与大小不变,并相对于某坐标系固定不动。控制体内的流体质点组
成并非是不变的,它们可以通过控制面进出。
学
科 (2)控制体既可通过控制面与外界有质量和能量的交换,也可与控制体外的环境有力
的相互作用。
源 显然,力学定律要适用于控制体,必须对力学定律中所用系统物理量的体积分对时间的
导数作一改写,使之能用控制体的积分表达出来。由于控制体是以空间变量描述,因此,其
相应描述方法是欧拉法。 z 系统
能
学 在流体力学中,系统是指某一确定流体质点集合的总体。系统外的环境称为外界。分割
系统与外界的界面,称之为系统的边界。系统通常是研究的对象,外界则用来区别于系统。
3
acceleration),第二项称为当地加速度(或局部加速度,Local acceleration)。
任何流体质点的物理量φ ,不管是标量还是矢量,其随体导数都类似于式(3-7)或(3-8),
因此就有公式
Dφ = ∂φ + (u ⋅ ∇)φ Dt ∂t
(3-9)
这在流体力学中是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公式。只要流体质点的物理量采用欧拉描述法,其随体
速度是矢径 r(a, b, c, t) 对时间的偏导数:
南 u(a, b, c, t) = ∂r(a, b, c, t) ∂t
中加速度 a(a,b, c,t) 是速度 u(a, b, c, t) 对时间的偏导数:
(3-5)
a(a, b, c, t) = ∂u(a, b, c, t) ∂t
(3-6)
可见,在拉格朗日描述法中,流体质点物理量的随体导数就是物理量对时间的偏导数。
的,故数组( a, b, c )的值是不随时间变化的。以拉格朗日坐标表示的流体质点的物理量,
如矢径、速度、压强等等在任一时刻 t 的值,便可以写成为 a, b, c 及 t 的函数。
若以φ 表示流体质点的某一物理量,其拉格朗日描述的数学表达式是
1
φ = φ(a, b, c, t)
(3-1)
例如,假设时刻 t 流体质点的矢径,即 t 时刻流体质点的位置以 r 表示,其拉格朗日描述为
n
uΔt τ3
τ2
τ1
学 程
图 3-2 可变体积上积分的时间导数
工 如图 3-2 将变化后的体积分为V1 、V2 和V3 三部分,即: 与 V (t + Δt) = V1 +V2 = V1 + (V2 +V3)−V3 = V + V1 −V3
学 因此有:φ(t + Δt) = φV (t + Δt) + φV1(t + Δt) − φV 3 (t + Δt)
学与 a
=
du dt
=
d 2r dt 2
x3 (z)
科r(t)
源
能
x2 (y)
学x1(x)
大 图 3-1 质点运动描述
但是在流体力学中,跟随一个流体质点去描述它的运动常常是困难的。考虑到流体是充
南 满运动空间的连续介质,一般有两种描述运动的方法,即两种参考坐标系。 中3.1.1 拉格朗日(Lagrange)描述法
数是:
Dφ(x, y, z, t) = D φ[x(a, b, c, t), y(a, b, c, t), z(a, b, c, t), t]
Dt
Dt
= ∂φ ∂x + ∂φ ∂y + ∂φ ∂z + ∂φ ∂x ∂t ∂y ∂t ∂z ∂t ∂t
= ∂φ u + ∂φ υ + ∂φ w + ∂φ ∂x ∂y ∂z ∂t
按欧拉描述法,物理量φ 表示为φ = φ (x, y, z, t) ,但 ∂φ / ∂t 并不代表随体导数,它只表
示物理量在空间点( x, y, z )上的时间变化率(φ 取自( x, y, z )这一点)。而, z )空间点上的那个流体质点的物理量φ 的时间变化率(这个φ 取
= (u ⋅ ∇)φ + ∂φ ∂t
院 学(3-7)
程 其中 D / Dt 表示随体导数。 以上过程表明,求质点物理量的随体导数,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有很大的不同。欧拉法
工 中随体导数为两项之和,一项是 ∂φ / ∂t ,它表示 x, y, z 不变时,在该空间点上的物理量的
时间变化率,称之为局部导数(Local derivative),它是由物理量的不定常性造成的(对定常
能 过,这里并未显示出这一速度是属于哪个质点,知道的只是在时刻 t 运动到空间点( x, y, z )
的那个流体质点有速度 u( x, y, z, t) 。
学 3.1.3 随体导数
大 按照拉格朗日描述,物理量 φ 表示为 φ = φ(a, b, c, t) , φ 的随体导数就是跟随质点
( a, b, c )的物理量φ 对时间 t 的导数(这时 a, b, c 是不变的),即 ∂φ / ∂t 。例如:u(a, b, c, t)
学 体质点的加速度,就是流体质点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这种流体质点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率
称为物理量随体导数,或物质导数。不言而喻,它意味着是跟随流体质点运动时观测到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