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粮食物流现状分析
长三角地区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问题及优化研究
长三角地区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问题及优化研究作者:刘睿智赵守香张铎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19年第05期摘要:长三角地区物产丰富,生鲜农产品众多,随着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支持,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迅速崛起。
在生鲜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存在着成本高、配送范围有限、损耗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冷链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损耗,降低物流成本;实时监控生鲜农产品,便于追溯和召回,保证质量安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客户服务水平。
希望冷链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推动长三角地区生鲜农产品电商行业的发展,为长三角农村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生鲜电商;农产品;冷链;供应链;管理系统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物流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快捷、方便的网络购物形式,电子商务以突飞猛进的态势不断向前发展。
《2018中国电商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1月~9月,超过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是由电商推动的,电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87%。
农产品是指农业生产中产出的各种动物、植物的相关产品。
在这些农产品中有一部分是非常容易變质腐烂的,对储存环境是有一定要求的,例如蔬菜、水果、花卉、肉、蛋、奶以及水产品等,我们称之为生鲜农产品。
收入的增长使消费者不断追求更高的消费目标,人们逐渐树立健康、绿色的消费理念,对生鲜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同时由于现在人们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人们出门购物的时间越来越少,网上购物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应运而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长三角地区气候宜人,温湿度环境好,适合农产品的生长,物产丰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往世界各地,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在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运营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生鲜产品的物流问题,存在着一些困境亟需解决,冷链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我国粮食物流行业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粮食物流行业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传统农业生产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使中国粮食产量与需求存在地区、品种间的差异,需要调剂余缺来确保各地区粮食供需平衡。
而粮食运输是保证全国粮食市场供求平衡、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粮食物流方式的演变使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效率提升、粮食市场的灵活性和流通性增强。
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北粮南运的粮食流通格局,黑龙江、河南两省分别占我国粮食产量的11.3%与10.2%,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而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等人口聚居地区是主要的粮食输入地。
而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凸显,国家不断增加粮食战略储备,新建粮食储备设施数量不断增加,相应配套的粮食输送系统需求随之增加。
现阶段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形成了庞大的粮食商品流通网络和基础设施格局。
我国已经拥有6万多个粮库、2万多家粮食工业企业,还有60万套稻谷加工机组和4万套面粉加工机组。
其中2018年全国仓储企业个数达到17228个,而粮食仓储总容量达到63235.5万吨,有效容量为48748.9万吨。
二、我国粮食运输现状铁路、汽车、水运是我国粮食运输的三种主要方式,其中铁路与水运是大宗商品运输的主流途径。
而我国铁路粮食运输方式主要有3种:传统包粮运输、散粮运输和粮食集装箱运输。
其中,包粮和散粮在铁路运输过程中使用不同的运输工具,包粮运输主要由通用敞车和篷车运输,散粮运输主要使用L18型散粮专用车。
近年来我国铁路粮食运输保持平稳态势,2019年全国铁路粮食货运量达到7835.66万吨,同比下降7.3%,相比于2014年之前总体水平有所回落。
主要是因为粮食运输具有淡季和旺季特征,在粮食季节性集中运输时期,铁路同时承担着煤炭、钢铁等大宗货物的运输,在有限的运输能力下造成运力相对紧张,较难满足粮食运输需求。
另外相比于汽车与水运而言,铁路运输价格不能灵活调整,因此造成季节性波动比较大。
我国长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区域一体化促进长三角物流业发展
十张图带你看我国长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区域一体化促进长三角物流业发展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规划范围包括26个市。
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长三角GDP为23.73万亿元,GDP占全国的比重达23.94%。
江苏省物流业发展现状2013年开始,江苏省货运量逐年增加。
2019年江苏省全年货物运输量为258659.1万吨,比2018年增长4.6%。
2011-2019年,货物周转量呈波动趋势。
2019年货物周转量为10095.4万吨,比2018年增长4.3%。
2018年,江苏省社会物流总额为302131.6亿元,同比增长8.1%。
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为243953.8亿元,同比增长7.6%,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80.74%,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进口物流总额17144.7亿元,同比增长13.4%,占社会物流总额的5.67%,同比上升0.27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3123.6亿元,同比增长3.8%,占社会物流总额的1.03%,比重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外省市商品购进额36201亿元,同比增长9.4%,占社会物流总额的11.98%,同比上升0.15个百分点;再生资源总额、单位与居民物流总额两项共1708.5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的0.57%。
2018年,江苏省社会物流总费用12863.2亿元,同比增长6.0%。
其中,运输费用6521.5亿元,同比增长5.2%,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0.70%,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保管费用5001.6亿元,同比增长7.1%,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38.88%,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340.1亿元,同比增长5.9%,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10.42%。
我国各区域物流业发展特点与重点
环球市场经济视野/-9-我国各区域物流业发展特点与重点闫子昊山西财经大学摘要:本文是基于我国地区间物流条件差异明显,物流发展基础明显不同的基本认识,从不同区域入手,分析当前物流业的特点表现,重点针对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战略规划,实现对物流业布局的存量优化和增量变革。
关键词:物流业;区域;特点一、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分别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引擎和增长极。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两省一市,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2%。
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业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经历了迅速的发展。
物流业的增加值一直以两位数增长。
但是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业也有其自身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行政管理的条块化分割严重,政府部门之间存在权利和责任的交叉和重复,政出多门造成管理效率低下。
2.物流技术含量不高,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作业手段落后。
珠三角又有“小珠三角”和“大珠三角”之分。
“小珠三角”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江门等14县市,“小珠三角”再加上香港和澳门又被称为“大珠三角”。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的另一个制造业中心。
由于制造业对物流的需求较高,因此的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珠三角的物流业一直拥有着较好地需求环境,这有效地带动了珠三角地区的物流业发展。
港口运输也在珠三角的物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珠三角地区位于中国和东南亚的中心位置,是一个天然的物流中心点,既能把握广阔的中国内地市场,又能连接东南亚,服务国际市场。
但珠三角地区的物流业也有其内在的不足,主要为:1.物流社会化程度较低,多数物流是企业的内部物流。
2.物流管理体制落后,流通加工不充分且物流信息滞后,造成物流各个环节流通费用高,物流效率低下。
比较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物流业,二者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不同。
共性表现在两个地区都拥有着较好地需求环境且都是以港口运输和国际物流为主,而且两个地区都面临管理的条块分割、物流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
长三角区域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的组织管理研究
长三角区域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的组织管理研究长三角区域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但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了不少突发公共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更加重视应急物流体系的组织管理,而粮食作为必不可少的应急物资,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一部分。
突发事件发生后,整个粮食应急物流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粮食应急物流体系来进行组织管理。
因此,找出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体系的有序和高效是十分关键的问题。
文章对应急物流、粮食应急物流及熵和耗散结构理论的应用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出了应急物流的内涵及特点、粮食应急物流的组织管理特殊性、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的组织管理构成要素及保障机制、熵和耗散结构的相关理论、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熵的概念界定、粮食应急物流体系耗散结构的概念及特征界定,探讨了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熵流关系,提出了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熵研究的逻辑结构,分析了粮食应急物流体系正、负熵流的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粮食应急物流体系正、负熵流初始指标,利用粗糙集理论对初始指标进行了约简,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并利用SPSS 21.0检验了指标体系的信度,最后建立了粮食应急物流体系正、负熵流指标。
本文围绕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的组织管理,引入熵和耗散结构理论,首先提出了粮食应急物流体系正、负熵流的计算方法——熵值法,通过熵值法可以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及熵值;其次,构建了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熵Brusselator模型,分析出了粮食应急物流体系成为耗散结构的判据;最后,在通过调查问卷获得基础数据的前提下,分别对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的正、负熵进行了计算,判断出了三省市粮食应急物流体系都未成为耗散结构,并且相对来说浙江省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的组织管理较为完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省市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的组织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长三角粮食物流现状分析
长三角粮食物流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以及对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的关注,粮食物流已经成为我国物流发展和研究的热门话题。
然而由于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时间尚短,流通体制和法制建设需待完善,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并不乐观。
同时由于粮食种植分散,粮食流通监管难度大,流量统计困难等特点,使得我国粮食物流现状更加复杂。
因此,有必要通过合理方法及统计资料的整理对我国的粮食物流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粮食物流流体、流量与流量现状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粮食主销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集散地。
粮食调运主要是从东北三省,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山东、河南等地通过铁路、海运和内河航运进行运输。
运输方式也以铁路包粮为主,散粮运输所占比重很小。
1.长三角粮食流向流量2004年,长三角地区粮食流入总量达到2030万吨,其中浙江省873万吨、江苏省695万吨,上海市470万吨(估计)。
主要流入粮食品种为:玉米(485万吨)、小麦(448万吨)稻谷(935万吨)、大豆(145万吨)、其他(25万吨)。
具体情况见表1。
该地区粮食来源中,玉米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河南、山东;河南、山东、安徽是小麦主产区,成为长三角小麦的主要粮源;稻谷的供给除了东北三省外,江西、湖南、湖北的部分稻谷也通过铁路和公路运往长三角。
浙江由于粮食生产相对不足,同时又是粮食消费大省,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粮食流入地,其粮食运输量占到整个长三角地区粮食运输量的一半左右。
江苏既是粮食主产区也是粮食主销区,粮食运入量占到整个地区的31%。
2.长三角地区粮食流通方式长三角地区由于水路运输发达,因此粮食运输中水路运输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但由于粮源地大多来自内陆省份,因此在粮食流入铁路运输所占比重仍然很大。
具体情况如表2。
由数据比较可知,浙江粮食运输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铁路和公路运输所占比重相当;江苏粮食运输中铁路运量所占比重较大,而上海粮食运输中水运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中国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作者:张涛王仁国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38期[摘要]随着我国粮食消费量的上涨,粮食供需逐渐呈现紧平衡状态,粮食物流的作用日趋重要。
当前我国粮食物流主旨在解决北方有粮运不出、南方无粮进入的尴尬局面。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粮食主产区空间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粮食生产重心由南方持续向北方转移,由东部、西部不断向中部推进。
随着北方灌溉、仓储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商品粮基地建设以及农用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建议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8-0231-011、粮食物流的发展现状1.1、粮食物流规模持续增长经济持续发展、消费水平提高及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使得粮食消费数量迅速上涨,国内市场粮食物流规模逐渐扩张作为小麦主产区的黄淮海地区,小麦流向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通过铁路运往周边省及华南、华东及西北地区,二是经沿海港口中转经水路运至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
总体来说,随着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主销区需求量的上涨,我国粮食外运量及流通规模逐年增长。
1.2、目前已形成多种粮食物流模式目前重要的粮食物流模式已是纵向直达的北美模式以及横向递进的东亚模式。
在我国主要是以后者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但也正在向两者结合的模式发展,后者的流通过程主要是:粮食在生产出来后就经过收购商以及粮食加工企业,分销商以及粮食批发市场,最后到零售商等等多个环节,才会到消费者手中,这样的流通时间比较长而且成本高,存储的环节相对较多。
我国的粮食供需正在不断增长,区域的供需失衡使粮食物流的市场扩大的很快,直接促进了粮食物流向前发展动力,满足了市场需求。
通过运输方式就可以知道,在我国的国内长距离地运输主要物流模式使铁路运输,跨省的粮食运输必须要依靠铁路才能使成本降低。
关于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调研(doc 10页)
关于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调研(doc 10页)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调研刘贺物流管理1024班学号25 [摘要]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领先的区域,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随之迅速发展。
本文提出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并指出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港口发展1 近年来,现代港口物流在传统港口物流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
传统港口物流实现的是“港到港”的服务,而现代港口物流要求的是“门到门”的服务。
这就要求构筑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业务。
在功能上,现代港口物流不再只具有简单的装卸搬运功能,由于采用了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自动化运输、仓储等技术,同时还具有运输、中转、仓储、加工包装、分拣、配送、信息处理、保税以及其他各种辅助服务功能,从而使港口从交通枢纽转变为内涵更广、层次更高的物流网络节点。
港口群在发挥装卸集装箱船货物的运输功能外,还将参与组织各个物流环节业务活动及彼此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逐步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苏州港为主,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新一轮的国际物流竞争中,随着世界海运业的船舶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趋势,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 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发展现状长三角区域指以上海为中心的大都市经济圈,包括上海市,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共计16个城市,该区以仅占全国 1.1%的土地面积,6.3%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近 20%的国内生产总值,近35%的进出口总额,近35%引进外资总额,以及占总数50% 以上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长三角区域被认为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总量规模最大、内在潜质最佳、发展前景好的经济区,加快这一区域的发展,必将带动、牵引和辐射整个华东地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长三角物流发展现状
长三角物流发展现状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物流发展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物流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壮大。
首先,长三角地区物流网络得到了有效的建设和完善。
该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构成了一个相互衔接的物流网络。
特别是各级政府大力推动的高速公路、高铁和航空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和速度。
其次,长三角地区不断优化物流服务与管理水平。
物流企业与供应链管理公司之间相互合作,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全程跟踪和信息共享。
同时,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企业积极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这不仅加快了货物的流转速度,还提升了物流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再次,长三角地区积极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长三角地区拥有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和产业集群,如汽车、电子、纺织、轻工等行业,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物流企业协助制造企业完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配送的全过程,提供了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长三角地区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物流合作与交流。
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华中地区等相邻地区的物流合作日益密切。
各地之间加强了物流信息共享,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物流网络。
这不仅促进了区域内物流的高效运转,也加速了物流业的整体发展。
综上所述,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业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该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物流企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也不断深化。
这些因素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的繁荣发展。
长江三角洲粮食产销合作研究
和 隐患。
收 稿 日期 :0 0 0 — 4 2 1—60
作 整 体 与 东 等 粮 食 主 产 区 之 间 的 粮 食 产 销 合 作 等 。 t 由于 长三 角 两 省 一 市是 全 国粮 食 供 求 矛 盾 最 突 出 、
长 三角 地 区是 一个 典 型 的家庭 经营 非农 化 区域 。有
关 调 查 显 示 .长 江 三 角 洲 纯 农 户 占 总 户 数 的 1偏 高 。粮 食 产 销 的横 向合
作 较 少
食 生 产 与 流通 的某个 环节 或 多 个 环 节 之 间进 行 协 商 、 对 接 的活 动 ,其 基本 目的是 协 同确 保粮 食 主 销 区的 缺粮 供 应 与粮 食 主产 区 的余粮 销 售 。它 包括 长 i 角两 省 一市 内 部 与相 互 之 间 的粮 食 产销 合作 ,以及 长 三 角作 为 一个 协
[ 要 ] 同推 进 长江 三 角 洲粮 食产 销 合 作 , 须 克服 种粮 大 户 的 生产 成本 偏 高 、 食 贸 易 与物流 摘 协 必 粮
合 同履 约 率偏 低 、 食 产销 的横 向合 作 不足 、 向层 次 不高 等 问题 。长 三角各 省 市 应注 重借 鉴 泛 珠 三 粮 纵 角 等 区域 合 作 经验 , 同促 进长 三角粮 食 产销 合 作 的 深入 开展 ; 同支 持 并推 广 有 关企 业在 产 销合 作 协 协 中的创 新做 法 , 断提 升粮 食产 销 合作 的广 度 与深 度 ; 同增 强长 三 角粮 食 物流 能力 , 同应对 “ 荒 ” 不 协 共 粮 威胁 与产 销 合作 挑 战等 。分析 了长江 三 角洲 粮食 产销 合 作 中存在 的突 出 问题 , 并着 重从 深 化合 作等 角 度提 出 了相 关对 策建 议 。
我国长三角地区粮食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域 的结合部 , 拥有面 向国际 、 连接南北 、 辐射 中西部 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港 口群 , 经济腹地广
阔 , 长 江流 域乃 至全 国发 展具 有 重要 的带 动作 用 。 对 长三 角地 势低 平 , 土壤 肥 沃 , 候宜人 , 源充 足 , 气 水 农 业 基础 良好 , 经济 发展 水平 全 国领先 , 我 国综合 实 是
中心 ; 调整 优化 本市 粮食仓 库 布局结 构 , 快推 进外 加
区, 粮食流量大 , 品种多 , 具有 发展粮食物流得天独
厚 的条件 。该地 区 粮 食基 础 设 施 良好 , 仓 容 量 占 其 全 国地 方 总 仓 容 的1 % 左 右 , 中仓 容 规模 在 5 0 其 万t
收稿 日期 :O 1— 8—0 2l 0 9 作 者 简 介 : 宇 昕 (9 0一) 女 , 西 丰 城 人 , 士 研 究 生 徐 17 , 江 硕
仓储 物流
粮 食 科 第2卷 21年 第1 油 品 技 0 0 2 期
我国长三角地区粮食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徐 宇 昕
( 国储 备 粮 管理 总公 司 , 中 北京 10 4 ) 00 4 摘 要: 分析 了我 国长 三 角地 区粮 食产 需现 状 、 粮食 物 流 设施 现 状及 粮 食 流 量 现 状 , 并通 过 对 长 三
角主要 省 ( ) 海 、 江、 苏 的粮 食 物流发 展 分析 , 测长 三 角地 区粮 食 流 量。 市 上 浙 江 预
关键 词 : 长三 角地 区 ; 粮食 物 流 ; 流量 中图分 类号 : 6 . 文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号 :0 7— 5 1 2 1 ) 1— 0 2— 3 H 19 1 B 1 0 7 6 (0 2 0 0 5 0
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问题_曹昱亮
境。
一是出台有关第三方物流的法律法规;二是建立物流业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三是规范市场准入,改进市场监管;四是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以推进和引导宝鸡物流企业向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五是建立现代物流管理观念。
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管理观念,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应重视供应链管理,建立绿色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观念,根据物流资源状况,优化配置方式,提高物流管理的水平和效益。
3.2 培育第三方物流市场,促进物流服务社会化从国外的运行情况看,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企业创造了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
超过60%的世界500强企业认为物流业务应该外包,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
以现有物流公司为基础,通过招商融资等形式,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知名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大型社会化物流企业20户,重点培育3~5个区域性的物流企业,使其成为辐射全国范围的物流龙头企业集团。
通过政策引导,有效整合社会车辆资源,使社会车辆加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链,有效改变货运市场主体 “散小多弱”的状况,形成良性竞争。
3.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专业人才逐步完善公路、铁路物流通道,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步伐,争取建设空中物流通道。
同时建立和完善支撑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以信息化带动宝鸡现代物流发展。
利用电子数据交换、互联网等网络技术,将企业服务网点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构建宝鸡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针对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的突出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加速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和引进,多渠道给予资金及设备的支持,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加强与东南沿海物流业发展较快地区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优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问题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 曹昱亮摘 要:长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已经被国家列入了整体发展规划。
物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剖析当前长三角区域的物流业现状与发展问题,对于人们寻求提高物流业整体水平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推动长三角地区粮食流通联动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动长三角地区粮食流通联动发展的思考上海正进入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的发展时期,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对加快上海自身发展从而服务长江三角洲、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是一个重大战略机遇。
实现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联动发展,是体现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突破。
当前,长三角地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已经达成共识。
长三角地区各地粮食部门如何适应这一发展潮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谋划长三角地区粮食流通联动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任务。
一、长三角地区粮食流通变化情况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主要粮食消费区域,上海又是特大型粮食消费城市。
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长三角地区于2001年在全国率先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改制,建立和完善粮食市场体系,促进多元市场主体的粮食经营企业发展,转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加强粮食市场调控,促使粮食流通格局发生很大变化。
近几年来,长三角地区粮食流通呈现以下几个变化特点:1、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长三角地区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粮食总产量随之下降,粮食自给率发生明显变化。
2000年,上海粮食播种面积为25.88万公顷,粮食总产量为174.00万吨,2006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6.55万公顷,减少9.33万公顷,下降36.05%,粮食总产量为111.30万吨,减少62.70万吨,下降36.03%,粮食自给率由30%多下降为20%多。
据统计部门资料反映,2006年与2000年相比,长三角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分别减少90.54万公顷和468.53万吨,下降21.89%和18.39%,一些城市由余粮区变为缺粮区。
2、由于人口大量增加,粮食需求量呈现刚性增长,长三角地区粮食产需缺口不断增大,本地粮源基础薄弱,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建议T2006年12月11日10:05 商务部网站上海特办作者:佚名字号:T|安徽省地处华东纵深腹地,沿江通海,与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对接,内通外畅的综合交通网已逐步形成,并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良好经济地理位置。
近两年来,安徽省国民经济取得较快发展,2005年全省GDP安徽省地处华东纵深腹地,沿江通海,与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对接,内通外畅的综合交通网已逐步形成,并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良好经济地理位置。
近两年来,安徽省国民经济取得较快发展,2005年全省GDP达5375.84亿元,同比增幅11。
8%。
这给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促进了与物流相关产业的较快发展。
“十五”期间,安徽省物流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20%左右。
一、安徽现代物流业建设基本情况(一)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建成,信息化网络已成雏形。
目前,安徽省已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和管道5种方式并存的综合运输体系。
全省铁路营业里程居华东首位;公路运输能力居中部地区第二位;水路航运较为发达,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连通全国9个省市,运输能力居中部地区第三位;管道运输从无到有,建成西气东输安徽段主管道和合肥等支管道;开工建设的成品油及原油管道已达567公里。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和现代化通讯迅速发展。
相继建立了安徽省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徽商网”、安徽农网、省烟草公司的电子商务网、合肥海关电子信息网等一批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商贸物流信息平台。
(二)物流服务方式呈多样化发展.全省已初步规划建设以合肥、芜湖为重点,蚌埠、阜阳、安庆等为补充的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
如合肥现代物流园、芜湖港物流园区、安庆市光彩大市场物流中心等。
此外,除由流通企业组建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如徽商集团外,由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成的初具第三方物流雏形的企业业加快发展,如安徽迅捷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芜湖港储公司、蚌埠现代物流公司、阜阳汽运集团等。
长三角物流圈发展现状
长三角物流圈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物流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大,长三角地区的物流圈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长三角地区由江苏、浙江和上海三个经济发达的地区组成,交通网络完善,资源丰富,成为了中国物流圈发展的重要区域。
首先,长三角地区的物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物流服务的优化。
物流企业通过建立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和信息系统,提高了物流透明度和效率,缩短了货物的运输时间。
此外,物流企业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提供多样化的附加值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其次,长三角地区的物流网络不断完善。
长三角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体系,交通网络密集,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
为了提高物流效率,长三角地区物流圈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修建了许多大型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
这些物流园区和中心提供了集装箱、货运、仓储等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物流环境。
再者,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产业不断创新。
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物流服务的创新。
如物流企业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了物流服务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同时,长三角地区还推动了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通过建立电商物流体系,提高了物流的配送效率,满足了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
最后,长三角地区的物流圈发展面临的挑战也较为突出。
一方面,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产业竞争激烈,市场竞争压力大。
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的物流环境和交通拥堵问题也亟待解决。
长三角地区的物流圈发展需要结合区域特点,加强政策支持和合作共享,推动物流产业的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长三角地区的物流圈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物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物流网络不断完善,物流产业不断创新。
然而,长三角地区的物流圈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合作共享,推动物流产业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
十二五时期长三角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创新研究
行初 步 分析 ;另 一方 面 ,结 合 “ 二五 十 规 划” 的相 关政 策与 江 苏镇 江 市物 流 业 现 状 ,对镇 江市物 流 业发 展 进行 科 学 定 位 ,并研 究镇 江 物 流业 与社 会 经 济发展 的 关 联 性 ,分 析 镇 江 市物 流 业 发 展 的 优 、劣 势 ,提 出镇 江市 物流 产 业在 十 二 五 时期 的发 展 战 略 以及 对 策 建 议 。 关 键 词 :十 二五 物流 产 业 镇 江
物 吞 吐量 增 长 柱状 图 ( 图 1 图 2 见 、 、图 3) 。
据有关数据统计 , 目前, 发达 国家的物 流成本约 占其 GD P的 1 %,中国为 1 %, 0 8 而 当物流成本降低 1 2 至 个百分点 , 将带来 20 0 0亿元左右社会 经济 效益 。按此假设 ,
还 能提 高 全 市人 民的 生活 水 平 。 不 仅 是 基 这
镇扬经济板块 ”拥有大批大中型 中、 , 外加工
与 外 贸企 业 , 流需 求量 大 , 展 空间 巨大 。 物 发
于物流的发展带给本市人民直接的方便与经
济 效 益而 言 , 是基 于 发展 物 流所 带 来 的深 更
发 展 趋 势 以及 我 国物 流 业现 状入 手 ,进
货 物 周转 量 一 样 呈上 升 趋 势 ,而 是 遭 遇 了 瓶 颈 ,2 0 年 货 物 吞 吐量 只 有 8 0 万 吨 , 09 80 几 乎 与 2 0 年 持平 ( 敏 慧 、 伟 , 0 。 08 陈 王 21 1)
( )与 长 三 角其 他 港 口相 比 镇 江 港 二
行 , 此 而形 成 的物 流 服 务 网 , 依 正逐 步 向 实 物 网 、 息 网 、 融 网三 网合 一 的 物 流综 合 信 金
沿海港口粮食运输系统发展趋势展望
沿海港口粮食运输系统发展趋势展望摘要:目前,我国的沿海港口通过能力总体上可以满足国际海运需要,较好地保证了国内外的粮油物流以及中国粮油加工行业发展的平衡需求。
在沿海港口提升供应能力,建立布局合理、划分清楚、运行有效的沿海港口粮油配送系统,按不同地区布置重要粮油港口,提升粮油港口的专业化能力。
关键词:沿海港口;粮食运输系统;发展趋势1引言我国是农业国家和人口大国,对粮食供应安全很重要。
鉴于我国各区域的农业自然差别明显,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又对传统农业生产布局形成了重大影响,使我国的粮食产量和供求均出现了地域、品种之间的巨大差距,因此必须通过调剂粮油余缺来保障各区域粮油供需平衡。
粮油的长距离调拨一般有铁道、公路和水运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其中,港口是国际粮油运输网络特别是全球粮油贸易网的关键功能节点。
基于此,本文以沿海港口粮食运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状、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希望对以后的沿海港口粮食运输系统发展有所帮助。
2我国粮食供需现状粮食安全和粮油物流密切衔接,口岸航运依托其交通优势形成粮油运输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沿海港口一直担负着我国粮食运输的重要任务,从一九八二年开始粮食运输力量一连多年来日益扩大,吞吐量日益提高。
总吞吐量布局也经过了环渤海主导到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主要港口“三足鼎立”的快速发展。
我国沿海口岸粮油进港数量增加得很快,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北方地区沿海地区口岸一直是中国粮食进港的重要登陆大门;但此后,由于改革开放、南方的农田占用面积减小、粮油生产降低,以及南方的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油增长明显促使粮油缺口进一步扩大,最后造成了我国粮油输入的“分散”格局。
而中国港口粮食进出港总量上升速度较为迟缓,由于中国北方逐渐成长为世界粮食主产基地,从一九八二年开始中国港口粮食进出港总量就不断地向环渤海集聚,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集聚趋势明显下降,从而造成了我国粮油出口的“轻度分散”格局。
南方粮油缺口的持续增加、南北方粮油运输成本高以及对优质粮油的严格要求,使我国南部及沿海地区粮油港口在进口港口总量和规模方面上升明显,进口布局也更加“分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粮食物流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以及对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的关注,粮食物流已经成为我国物流发展和研究的热门话题。
然而由于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时间尚短,流通体制和法制建设需待完善,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并不乐观。
同时由于粮食种植分散,粮食流通监管难度大,流量统计困难等特点,使得我国粮食物流现状更加复杂。
因此,有必要通过合理方法及统计资料的整理对我国的粮食物流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粮食物流流体、流量与流量现状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粮食主销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集散地。
粮食调运主要是从东北三省,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山东、河南等地通过铁路、海运和内河航运进行运输。
运输方式也以铁路包粮为主,散粮运输所占比重很小。
1.长三角粮食流向流量
2004年,长三角地区粮食流入总量达到2030万吨,其中浙江省873万吨、江苏省695万吨,上海市470万吨(估计)。
主要流入粮食品种为:玉米(485万吨)、小麦(448万吨)稻谷(935万吨)、大豆(145万吨)、其他(25万吨)。
具体情况见表1。
该地区粮食来源中,玉米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河南、山东;河南、山东、安徽是小麦主产区,成为长三角小麦的主要粮源;稻谷的供给除了东北三省外,江西、湖南、湖北的部分稻谷也通过铁路和公路运往长三角。
浙江由于粮食生产相对不足,同时又是粮食消费大省,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粮食流入地,其粮食运输量占到整个长三角地区粮食运输量的一半左右。
江苏既是粮食主产区也是粮食主销区,粮食运入量占到整个地区的31%。
2.长三角地区粮食流通方式
长三角地区由于水路运输发达,因此粮食运输中水路运输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但由于粮源地大多来自内陆省份,因此在粮食流入铁路运输所占比重仍然很大。
具体情况如表2。
由数据比较可知,浙江粮食运输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铁路和公路运输所占比重相当;江苏粮食运输中铁路运量所占比重较大,而上海粮食运输中水运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因上海粮食运输中水运的比重较大,使得长三角地区水路粮运的比重达到了42%,铁路在粮食运输中所占比重相对稍少,占到36%。
二、长三角地区粮食物流资源现状
物流资源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是物流快速高效运作的基本保障。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粮食的主销区,同时兼有江苏粮食主产区,其粮食物流资源较全国东北以外地区相对丰富,基本可
以代表我国粮食物流资源发展的现状。
1.长三角粮食物流资源现状总体分析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极为发达的地区,现有以上海、杭州、南京为中心的密集铁路网络,铁路运输四通八达;到2003年底,区域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1.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79公里,公路网密度、高速公路密度分别为全国的3倍和5.8倍;内河航道总里程达到3.3万公里,其中四级以上航道1800公里,分别占全国的30%和12%;港口生产性泊位204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353个,综合通过能力7.8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270万TEU,分别占全国沿海港口(含长江南京以下港口)的42.6%、38.8%、40.5%和39%。
长三角地区粮食运输以铁路和水运为主,公路运粮所占比重相对较少。
粮食调运主要从东北三省(大米、玉米、大豆)、河南(小麦、玉米)、山东(小麦、玉米)、江西、湖南、湖北(大米)。
粮食运输通道主要是通过东北经山海关由京沪线运入;海上通道主要是起于辽宁北良港经沿途港口调入;另外有部分粮食是通过京杭大运河和长江水道进行运输。
该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流入区,同时江苏省有部分粮食(主要是稻谷)运往周边省份。
粮食仓储条件处于全国前列,但各地情况并不统一。
仓储以平房仓为主,粮食散储部分粮库达到90%以上,但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平均水平一般在50%左右。
2.粮食物流运输资源
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铁路、公路网密集区域内有沪宁、沪杭和萧甬3条铁路干线,共有铁路2100公里。
高速公路密布,目前高速通车里程3779公里,并开始规划构建三角洲中心城市“三小时互通”,预计到2020年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18万公里,其中上海850公里、江苏5700公里、浙江5250公里。
水路交通是该地区的最主要的优势,长江及沿海遍布26个大小港口。
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纵横交错,内河航运便利;同时拥有上海港、舟山港和宁波港等全国性优良的港口。
各港口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专业粮食码头和装卸设备,以提高粮食装卸效率(见表3)。
另外,各地在其粮食物流规划中更加注重粮食专业码头和港口的建设,部分粮食专用码头以及专用铁路线已经开始建设并逐
步投入运营。
目前处于规划和建设中的码头主要有:舟山港、宁波港将分别规划建设5万吨兼靠8万吨码头一个、3000吨级装船码头一个,并将分别实现港口接卸和中转能力30万吨、10万吨;嘉兴独山港和温州龙湾港也已经规划建设万吨粮食专业码头和中转粮库。
同时各港口还将把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和铁路专线建设作为未来重点来抓。
3.粮食物流储存资源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粮食主销区,粮食仓储资源丰富,两省一市共拥有有效仓容量1710.68万吨,其中主要以平房仓为主,占到总仓容量的95%左右。
其他仓库种类如地下仓、立筒仓、楼房仓等数量和仓容量相对较小(见表4)。
江苏仓储资源最为丰富,体现了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特点,有效仓容量占到整个长三角地区的60%左右,远远超过浙江和
上海。
长三角地区仓储资源的另一表现为粮食仓库数量众多,仅江浙两省仓库数量就达到2934个,其中2.5万吨以下仓容量的仓库达到95.6%,小仓库遍布各地,而大型仓库尤其是10万吨以上的仓库只有6个,主要集中在江苏境内(见表5)。
4.粮食物流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是粮食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粮食物流的整个过程中,是提高整个粮食物流运作效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近几年,长三角地区在粮食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体水平位于全国的前列。
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遍布整个长三角的物流信息网络基础平台初具规模
早在2002年江苏省发改委提出要加快粮食流通信息化进程,并与江苏省粮食局共同研究决定建设集粮食资源管理网、粮油
交易网、政务管理网和粮油数据库“三网一库”为一体的粮油信息网。
该网下联全省粮食收储企业和市县粮食局,上联省政府及各主管部门,横联全国主要粮食批发市场和商品交易所。
浙江和上海也分别建立了“粮油在线”、上海粮网、中国粮油信息网等门户网站,并与全国各主要电子粮网相连。
(2)各储备粮库实现联网,实现电子储粮台账管理
截至2003年底江苏全省粮食系统计算机1290台,其中仓储专用的180台,实现储粮台账管理的库点146个,与主管粮食局联网的库点76个。
近两年,浙江和上海也开始粮食中心库台账管理系统联网和主要粮食批发市场电子商务联网工程建设,网上交易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粮食物流发展的需要。
(3)各地都将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工作重点
上海市已经将加快粮食物流企业、工商信息化进程,构筑现代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建立各类不同需求的粮食业务数据库,整合开发各类信息应用技术,使粮食系统的购、销、调、存、加和资本运作各类业务,作为下一阶段粮食信息化发展的重点。
浙江和江苏也将加强粮油价格监测和市场信息采集、分析整理,建立粮情统计数据库。
并将各种粮食统计资料入库并网,使之成为一个粮食数据管理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决策服务中心。
5.粮食物流园区
粮食物流园区是依托交通区位优势,以现代粮食物流产业
为主导性基础产业,融合现代粮食物流功能和技术的开放性粮食物流枢纽中心区。
同时也是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大型、超大型共生企业群。
但现阶段长三角地区粮食中转运输与其他杂货运输混在一起,完全意义上的独立的粮食物流园区尚不多见。
近几年不少地区出台相应规划,开始逐步建立区域性的粮食物流园区或粮食物流中心,有的已经开始建设并陆续投入运营。
三、长三角粮食物流现状评价
长三角地区拥有良好的粮食物流基础设施,铁路、公路运输及海运和内河航运资源丰富,网络密集。
同时兼有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流量大,品种多,发展粮食物流得天独厚。
同时,其粮食基础设施优良,拥有上海港、舟山港、宁波港等国际性航运码头,粮运专用码头相对密集;粮食仓储容量和仓储技术排在全国前列。
经济发展快速带动信息化发展,粮食物流信息化有一定发展,粮食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有一定基础。
但在目前长三角粮食物流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粮食物流发展混乱,分工趋同,且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相对严重。
各地大都根据自身粮食安全考虑建设粮食物流设施,主要是粮食专用码头等,从而造成项目趋同,且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其次,粮食基础设施相对四散化要求落后,粮食运输四散化程度不高。
粮食物流要发展必须走四散化道路,然而目前长三角地区粮食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包粮运输仍然占主导地位。
散存率并不
是很高,虽然散存条件较好,但由于配套跟不上,有条件的库点并没有完全实现散存;粮食的散装、散运、散卸主要是通过小船装散粮直接运至库点,汽车或火车散装、散运、散卸率很低;主要粮食中转接运方式还是以包粮为主,散粮作业量还不到10%。
另外,仓储设施单一,条件参差不齐,平房仓库占主导地位。
长三角各省市粮食仓储设施中,仓库库点量大,但各库点容量相对较小,大量库点仓容量都在2.5万吨以下。
同时由于仓库建设时间不同,早期建设仓库条件相对较为落后,和新建仓库在仓储条件上有明显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