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1—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 年X 月X 日封面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为规范本单位生产生活及工作次序,确保本单位相关工作有序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望本单位职工严格执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实现可持续的、科学的经营发展,增强风险预测、计量与调控能力,提高本行的资金流动性风险防控水平,有效降低经营风险与波动,科学、合理、有效平衡资产负债结构与水平,提高本行经营效益,切实增强本行经营管理水平,特拟定本办法。

第二条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本行资产负债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本行能够在任何时间里以合理的价格筹措到资金来满足契约或关系债务的过程。

第三条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有效满足客-户支付结算、偿还债务本息与发放贷款的现金支付如需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流动水平,科学配置资产负债结构与比例,保障本行经营的持续、稳健,实现盈利能力最大化。

第四条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是对现金资产的科学管理,包括:库存现金、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款项以及存放、省本行(同业)—2—的活期存款等。

第五条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不匹配;资产负债质量结构不合理;利率变动;货币政策变化及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等。

第六条流动性风险主要分为资产流动性风险与负债流动性风险。

资产流性动风险主要表现为存贷款比例过高,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负债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备付金不足,出现支付缺口。

第二章管理原则与方法第七条为实现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一、总量均衡原则。

即在保证支付准备的前提下,通过负债与营运资金总量对资产总量的制约,保持负债、营运资金与资产的总量均衡,控制超负荷经营;二、结构对称原则。

即负债与资产要在期限、利率结构上保持对称关系。

通过及时调整流动性缺口,保持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对—3—称关系,设立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对称结构;保持资产与负债在利率结构上的对应,严格控制非生息资产占比,保持与提高利差水平;三、适时调节原则。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防范潜在流动性风险,确保公司支付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以及其他有关行政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流动性风险是指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第三条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

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公司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全过程。

第五条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建立科学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实施流程化管理,实现资金流动性与效益性的合理匹配,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确保公司在正常经营环境中和压力状态下,均持有充足的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和到期债务支付。

第六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独立性。

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与业务经营职能应保持相对独立、有效分离,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二)分散性。

公司采取资产、负债分散化政策,使资金运用及来源结构向多元化发展,提升公司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三)审慎性。

公司审慎评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对资产负债业务流动性的影响,密切关注不同风险间的转化和传递。

(四)定量与定性结合。

公司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进行分析和管理。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第七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分为三个层级,分别为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各部门。

第八条董事会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应履行以下职责:(一)审核批准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二)审核批准公司流动性风险限额,并根据风险管理需要及时对以上内容进行审议修订;(三)持续关注公司流动性风险状况,定期获得关于流动性压力测试报告,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和潜在转变;(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一、前言为了确保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运营,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办法进行探讨,以帮助商业银行有效应对流动性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和影响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面临的,由于无法满足现金流入和流出所需造成的潜在亏损风险。

流动性风险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面临资金短缺、违约风险和声誉风险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冲击,必须制定一套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措施1. 流动性风险管理原则商业银行在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全面评估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应通过综合评估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准确的量化和分析,以确保风险的全面覆盖。

- 定期监测和报告: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流动性风险问题。

- 多元化流动性风险工具:商业银行应采取多元化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以平衡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不确定性。

2. 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为了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包括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并设立专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

- 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流动性风险限额,以确保流动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商业银行应通过加强资金调配和运营策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流动性风险。

- 建立应急流动性储备:商业银行应根据流动性风险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建立应急流动性储备,以应对突发性风险事件。

- 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控: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四、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评估和监督为了确保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的有效性,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督。

监管部门有责任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

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12.10•【文号】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21〕14号•【施行日期】2022.05.10•【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其他金融机构监管正文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21〕14号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理财公司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以及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主要从事理财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本办法适用于理财公司及其发行的理财产品。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理财产品无法通过变现资产等途径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满足该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赎回需求、履行其他支付义务的风险。

第四条理财公司承担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应当按照本办法建立健全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专业审慎、勤勉尽责地管理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确保理财产品投资运作稳健、净值计价公允,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得到公平对待。

理财公司开展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应当建立有效风险隔离机制,防范流动性风险传染。

理财公司应当按照公平交易和价格公允原则,严格本公司理财产品之间、理财产品与本公司及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管理,并对相关交易行为实施专门的监控、分析、评估、授权、审批和核查,有效识别、监测、预警和防范各类不正当交易。

第五条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治理架构与管理措施第六条理财公司应当建立组织健全、职责清晰、有效制衡、激励约束合理的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指定部门设立专门岗位,配备充足的具备胜任能力的人员负责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风险评估与监测,监督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和健康发展,制定本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的定义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面临资产无法变现或者收回、负债无法滚动或者偿付而导致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制定策略、制度、流动性预案等方法,保证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匹配,降低流动性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

第三章流动性风险管理原则1. 将流动性风险纳入到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中,统一管理,集中控制。

2.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流动性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监测。

3. 确保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匹配,加强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和预测。

4. 坚持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思想,加强流动性风险的度量和评估。

5. 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适应市场变化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需要。

第四章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1. 确定资产和负债流动性指标,建立流动性管理框架。

2. 制定流动性预案,建立应急管理机制,确保在流动性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3. 加强流动性监测,动态跟踪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状况,发现流动性风险隐患。

4.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规定,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流动性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

第五章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估1. 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 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测和报告系统,不断完善监管措施和手段。

3. 强化对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审核和监督力度,确保流动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4. 对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追责。

第六章附则1. 本办法所称金融机构是指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

2.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3. 本办法解释权归金融监管部门所有。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无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艰难及解决办法:1. 金融机构的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较大,如何确保全面、准确监测其流动性风险可能成为难点,可以通过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加强动态监测等方法解决。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行为,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决策程序及内控措施。

第三条商业银行应当制定符合自身经营特点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政策,明确流动性需求和流动性缺口的测算方法和限额。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流动性风险的识别、度量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流动性风险。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当制定流动性应急预案,明确在流动性风险暴露或风险事件发生时,采取的应急措施、责任分工和处置程序。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进行流动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流动性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的管理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身的流动性风险特点,制定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政策,包括但不限于:(一)合理配置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确保流动性能力的充足。

(二)建立流动性需求管理制度,并对流动性需求进行充分的预测和测算。

(三)建立流动性缺口管理制度,控制流动性缺口的大小和波动。

(四)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提高金融产品的灵活性和流动性。

第八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一)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及时监测和识别流动性风险。

(二)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流动性风险评估机制,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度量。

(三)建立流动性压力测试机制,对不同市场环境和风险情景进行应激测试。

第九条商业银行应当制定流动性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一)明确流动性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决策程序和责任分工。

(二)制定应急措施,包括流动性储备的动态调整、内外部融资的补充等,以缓解流动性风险。

(三)建立流动性风险事件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采取应对措施。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当加强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主动向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披露流动性风险管理情况,并及时应对市场关切。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一、概述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或者投资者在面临现金流不足或者现金流结构不匹配时所面临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或者投资者保证资金流动性的过程,以避免因资金短缺导致的业务中断和金融损失。

本文将介绍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以及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要点。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指金融机构或者投资者通过合理的资金流动性管理手段和工具,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流动性风险的过程。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确保金融机构或者投资者能够按时履行其现金流需求,避免因现金流不足或者现金流结构不匹配而导致的金融损失。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全面性:流动性风险管理应涵盖金融机构内部所有相关业务活动和金融产品,全面梳理流动性风险来源和影响因素。

- 预防性: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提前识别和预测流动性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 主动性:流动性风险管理要主动参与相关业务决策和流程设计,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落实。

- 灵活性:流动性风险管理要具备灵活性和应变能力,随时适应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 监控性:流动性风险管理要建立有效的监控和报告机制,及时获取流动性风险的信息并进行监控和分析。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流动性风险识别、流动性风险量化、流动性风险监测和流动性风险控制。

1.流动性风险识别流动性风险识别是通过对金融机构或者投资者的业务活动、产品和流动性需求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流动性风险来源和影响因素。

2.流动性风险量化流动性风险量化是对潜在的流动性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包括流动性压力测试、环境压力测试和应激测试等方法,以确定风险程度和风险暴露的情况。

3.流动性风险监测流动性风险监测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监控指标和监控系统,监测和分析流动性风险的动态变化和趋势,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4.流动性风险控制流动性风险控制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控制和降低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xx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xx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政策、职责分工及管理流程,规范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策略及方法,防范流动性风险,根据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指引》(保监发〔2010〕89号)、《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保监发〔xx〕13号)、《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2号:流动性风险》(保监厅函〔xx〕22号)及其他相关政策法规,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xx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xx版)》(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保险公司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及时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支付到期债务或履行其他支付义务的风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指公司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以保持合理安全的流动性水平。

第四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适时、合理、有效的流动性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平衡收益水平和流动性水平,保持适度流动性,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公司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以推动公司的安全、持续、健康运行。

第五条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以下部分:(一)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二)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三)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四)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第六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持续监控、及时预警原则:流动性风险管理应对流动性风险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对当前和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作到及时识别,及时预警。

(二)全面性原则:流动性风险管理应根据业务规模、产品结构、风险状况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全面、充分地考虑其他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确定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偏好和容忍度。

(三)效率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流动性风险管理应注重效率与效益相结合,在满足流动性需求,流动性风险在可承受的合理范围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闲置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
理办法》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1.12.17
•【分类】法规、规章解读
正文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
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中国银保监会制定了《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2年5月10日起施行。

《办法》充分借鉴国内外监管实践,对理财产品流动性管控重点进行了明确与规范。

内容共七章45条,分别为总则、治理架构与管理措施、投资交易管理、认购与赎回管理、合作机构管理、监督管理以及附则。

制定《办法》是银保监会落实《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制度要求的具体举措。

通过建立专门的理财产品流动性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了理财公司规则体系,有助于督促理财公司完善流动性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能力,更好推动理财
产品净值化转型。

同时,也有助于保持理财产品投资策略的相对稳定,为投资者获取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收益,更好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做好《办法》实施工作,并持续完善制度规则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促进理财业务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范本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范本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范本一、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为了保障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充足,确保资金的及时性和稳定性,维护正常的业务运营,降低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和影响,制定以下管理办法:二、流动性风险管理原则1. 风险识别: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归纳并评估各类流动性风险,包括市场流动性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和机构流动性风险等。

2. 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商业银行应设定合理的流动性风险限额,确保流动性的充足性与可持续性。

3. 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应采取积极的资产负债管理措施,包括维持健康的的流动负债结构,确保短期内资产流动性优于负债流动性。

4. 流动性应急预案:商业银行应制定流动性应急预案,以应对预计和非预计的流动性风险事件,保证及时、有效地应对危机。

5. 监测和报告: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流动性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流动性指标和风险水平,并定期向风险管理部门和监管机构报告。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1. 业务规划:商业银行应制定合理的业务规划,确保业务流动性需求的预估和计划,适时调整相关业务,控制流动性风险。

2. 资金来源多元化:商业银行应采取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包括存款、债券发行、国际市场融资等方式,降低对单一资金来源的依赖,保证资金的流动性。

3. 流动性应急工具:商业银行可以设立流动性应急工具,如备用贷款设施、直接融资工具等,以应对突发的流动性需求。

4. 流动性压力测试:商业银行应定期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评估面对不同市场环境和风险冲击时的流动性状况,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5. 流动性风险监测和报告:商业银行应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和报告机制,监测和分析流动性指标,及时发现和报告流动性风险情况。

四、流动性风险管理责任1.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并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 风险管理部门应负责流动性风险的监测、控制和报告工作,及时向高级管理层提供流动性风险的分析和建议。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流动性风险是指在特定期限内无法有效地购买或售出资产或资产组合,以充足正常的资金流出或债务偿还需求的情况。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必需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基本的流动性风险防范措施、流动性风险的度量指标和流动性风险的掌控。

第一部分:流动性风险防范措施1. 优化流动性资产和负债结构银行应当实行措施优化流动性资产和负债的结构。

优化了银行的流动性结构可以降低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

优化资产负债表不但包括优化资产的结构,也要优化负债的结构。

合理使用借入款项也是优化资产的一个好方法,由于可借来的资金通常有相对较长的流动性周期。

2. 加强风险管理银行应当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以评估和管理流动性风险。

银行的高管层应当广泛了解银行面临的风险,以确保将来显现可能威逼银行流动性的风险得到充分的关注。

保证银行的业务始终能够具有盈利性,并在需要时实行相应的措施削减风险。

3. 建立紧急流动性融资计划紧急流动性融资计划是管理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一个好方法。

银行应当在发生紧急流动性情况时实行积极的行动,以获得流动性资金。

这种计划可能涉及银行在紧急情况下向贷款机构或其他市场玩家寻求借款的方法。

第二部分:流动性风险的度量指标银行应当采纳一些度量指标,以衡量其面临的流动性风险。

下面几个指标是用来衡量流动性风险的:1. 流动性利润敏感性流动性利润敏感性指标测量银行的利润,对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实在而言,它衡量了银行从现有市场变化中取得的利润。

这是依据生成流动性收入和成本的快捷性和变化情况之间的差异来衡量的。

2. 流动性覆盖率比例流动性覆盖率比例指标衡量了银行债务和流动性资产之间的比例。

银行应当确保所持有的流动性资产足以支持其将来的资金流出。

因此,该比率应当足以覆盖来自各种负债结构的流动性流出。

3. 流动性缺口流动性缺口是用于衡量银行在将来的流动性需求上是否有剩余的流动性资产。

因此,银行应当采纳一些方法来估算流动性需求,然后通过比较流动性资产和负债的各舒畅将来的余额来计算流动性缺口。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含4个)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含4个)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含4个附件)第一部分:前言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承担着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管理信用风险等职能,而流动性风险管理则是商业银行管理资产和负债的重要内容之一。

流动性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时点,商业银行无法及时满足资金需求而导致的资金短缺或无法融资的风险。

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制定了本《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第二部分:一般原则1. 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建立健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确保日常运营中的流动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经营活动中应始终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以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应对各种市场环境变化和风险事件。

2. 流动性风险监测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监测体系,定期进行流动性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出现的流动性压力事件。

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资产和负债到期结构、流动性缓冲及应急融资方案等。

3. 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和风险水平,采取多元化的流动性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适当的流动性缓冲、多元化的资金来源、设立合理的资金结构和建立有效的应急预案等。

第三部分:管理流程1. 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商业银行应建立完整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确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内部流程,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 流动性风险监测商业银行应定期对资产和负债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包括现金流量预测、现金头寸监控、流动性缓冲计算等,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流动性风险问题。

3. 流动性风险评估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的流动性风险评估模型,根据不同的流动性风险指标和压力测试结果,评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和风险水平,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第四部分:办法的附件附件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详细说明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监测中应关注的指标和监测方法。

附件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范例》列举商业银行在管理流动性风险时可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目录1、总则 (2)1.1目的 (2)1.2 对象/合用范围 (2)1.3 名词解释 (2)1.4 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和原则 (2)1.5 流动性风险偏好 (3)2、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 (4)2.1 流动性风险管理模式 (4)2.2 组织架构和职责 (4)3、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 (7)3.1 风险识别 (7)3.2 风险计量和评估 (8)3.3 风险监测 (11)3.4 风险报告 (12)4、流动性风险缓释和控制 (13)5、流动性风险限额 (13)5.1 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和限额类型 (13)5.2 制定限额的基本依据 (14)5.3 限额的分解和传导 (14)5.4 限额的监控和报告 (14)5.5 限额的调整 (14)6、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 (14)6.1 内部控制基本要求 (14)6.2 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和评价 (15)6.3 内外部审计和检查 (15)6.4 信息披露 (16)6.5 绩效与薪酬管理 (16)7、附则 (16)为进一步健全 xx 股分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保证本行各项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以及新的监管标准等,并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管理办法合用于 xx 表内外各项资产负债业务所涉及的流动性风险和其他风险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以及从事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相关部门、机构和相关岗位工作人员。

1.3.1 流动性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者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者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

1.3.2 融资流动性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者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

1.3.3 市场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在当今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风险,而流动性风险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种。

流动性风险可能导致银行无法及时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或履行其他债务义务,进而引发声誉风险甚至系统性金融风险。

因此,制定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对于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具有关键意义。

一、流动性风险的定义与表现形式流动性风险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在需要资金时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获取,或者在拥有资金时无法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以实现资金的增值。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在短期内面临大量存款客户的集中提款,而银行的现金储备不足以应对;或者银行持有的资产在市场上难以迅速变现,导致资金周转困难。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确保银行在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其短期和长期的流动性需求。

这不仅包括日常的客户提款、贷款承诺的兑现,还包括应对突发的市场冲击和系统性风险。

其次,要合理控制流动性成本,避免为了维持过高的流动性而牺牲过多的盈利机会,或者因流动性不足而被迫以高成本融资。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流动性风险管理应涵盖银行的所有业务活动和各类风险暴露,包括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金融市场业务、表外业务等。

2、前瞻性原则要充分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包括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金融市场的波动、监管政策的调整等,提前制定应对策略。

3、审慎性原则在评估流动性风险时,应保持谨慎态度,充分考虑不利因素的影响,避免低估风险。

4、灵活性原则管理策略和措施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和银行自身情况及时调整。

四、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1、资金来源与运用管理合理规划资金来源,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同时,优化资金运用,使资产的期限结构与负债的期限结构相匹配。

2、流动性储备管理银行应持有一定比例的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国债等,作为应对流动性冲击的储备。

3、压力测试通过设定不同的压力情景,如经济衰退、市场利率大幅上升等,评估银行在极端情况下的流动性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案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案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案办法一、引言在金融市场中,流动性风险是指市场参与者无法迅速以合理的价格对其资产进行买卖或资金的获取和支配的能力。

为了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保护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利益,制定和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案办法是至关重要的。

二、流动性风险概述流动性风险是指一个金融机构或投资者在面临巨大的现金流需求时,无法迅速平衡和满足这一需求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原因包括资产负债不匹配、市场异常波动、信用风险、市场深度不足等。

流动性风险可能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及时履行支付义务,从而造成系统性危机。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原则1. 确立适当的流动性管理目标: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业务模式、风险承受能力和流动性需求,确立适当的流动性管理目标,以保证合理的资金流动和风险控制水平。

2. 负债端管理:金融机构应根据资产负债状况,合理配置资金来源,确保足够的流动性储备,例如建立流动性缓冲区和备用信贷措施。

3. 资产端管理:金融机构应评估和管理所持有的各类资产的流动性风险,确保资产的可变现性和市场可交易性,以应对流动性压力。

4. 现金流量管理:金融机构应制定健全的现金流量管理措施,包括优化日常资金使用和监控、控制未到期的借贷和投资、合理规划现金的流动性使用等。

5. 应急流动性规划:金融机构应建立应急流动性规划,包括制定流程和程序,以及建立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框架,以应对临时性流动性压力。

四、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1. 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包括财务规划、现金流优化、内部流动性应急信贷设施等。

2. 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包括流动性缓冲区的建立、资产再质押或调整、资产销售等。

3. 长期流动性管理工具:包括长期流动性计划的建立、市场融资、资产证券化等。

五、风险监测与报告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了解和评估流动性风险状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控制。

监测与报告工作应全面、准确、及时,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流动性风险报告、应急预案等。

银保监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银保监会令〔2018〕3号

银保监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银保监会令〔2018〕3号

发布时间 : 2018-05-25 文章来源 : 审慎规制局 文章类型 : 原创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8年第3号《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已经原中国银监会2017年第15次主席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主席:郭树清2018年5月23日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第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办法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法人和集团层面、各附属机构、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其流动性需求能够及时以合理成本得到满足。

第五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体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管理第六条 商业银行应当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建立与其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一)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二)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三)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四)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第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监事)、高级管理层以及相关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报告路线,建立适当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第八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当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履行以下职责:(一)审核批准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重要的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偏好应当至少每年审议一次;(二)监督高级管理层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有效管理和控制;(三)持续关注流动性风险状况,定期获得流动性风险报告,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水平、管理状况及其重大变化;(四)审批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内容,确保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五)其他有关职责。

XX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XX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XX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XX银行(以下简称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高本行防范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能力,促进各项业务稳健发展,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和《XX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一定时间内,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第三条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较低的成本,保持充足且适度的流动性,随时满足客户支付需求,兑现客户贷款承诺,维护良好的市场信誉,实现资金营运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协调统一。

第四条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本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行资产负债配置策略和业务计划应体现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要求.第五条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原则是:(一)统一管理的原则。

在流动性筹集、储备、调度上,实行总行统一管理、集中调配。

(二)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合理安排和调整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主动控制资产负债业务流动性缺口,加强本行资金调控,保持流动性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平衡,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增强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三)控制风险与讲求效益并重的原则。

通过加强有效管理,把流动性风险压降到可有效控制的范围,坚持补充流动性不足与处置流动性剩余并重,既要控制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又要控制流动性过剩而导致成本上升、收益降低的风险,以促进各项业务的协调稳定发展。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第六条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工作职责:(一)审议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与风险限额,并根据风险管理需要及时对以上内容提出修订建议,修订工作至少每年一次。

(二)审议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组织职能部门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三)审议本行各项业务计划,确保其体现流动性、收益性与安全性的均衡统一。

(四)定期审议流动性风险管理报告及风险限额执行情况。

(五)审议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整体规划与实施方案。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办法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法人和集团层面、各附属机构、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其流动性需求能够及时以合理成本得到满足。

第五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体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管理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建立与其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一)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

(二)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三)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四)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监事)、高级管理层以及相关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报告路线,建立适当的考核及问责机制。

第八条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当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履行以下职责:(一)审核批准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重要的政策和程序。

流动性风险偏好应当至少每年审议一次。

(二)监督高级管理层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有效管理和控制。

(三)持续关注流动性风险状况,定期获得流动性风险报告,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水平、管理状况及其重大变化。

(四)审批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内容,确保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实现可持续的、科学的经营发展,增强风险预测、计量和调控能力,提高本行的资金流动性风险防控水平,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和波动,科学、合理、有效平衡资产负债结构和水平,提高本行经营效益,切实增强本行经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本行资产负债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本行能够在任何时间里以合理的价格筹措到资金来满足契约或关系债务的过程。

第三条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有效满足客户支付结算、偿还债务本息和发放贷款的现金支付需要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流动水平,科学配置资产负债结构和比例,保障本行经营的持续、稳健,实现盈利能力最大化。

第四条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是对现金资产的科学管理,包括:库存现金、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款项以及存放、省本行(同业)的活期存款等。

第五条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不匹配;资产负债质量结构不合理;利率变动;货币政策变化及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等。

第六条流动性风险主要分为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资产流性动风险主要表现为存贷款比例过高,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负债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备付金不足,出现支付缺口。

管理原则和方法第二章.第七条为实现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一、总量均衡原则。

即在保证支付准备的前提下,通过负债和营运资金总量对资产总量的制约,保持负债、营运资金和资产的总量均衡,控制超负荷经营;二、结构对称原则。

即负债与资产要在期限、利率结构上保持对称关系。

通过及时调整流动性缺口,保持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对称关系,建立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对称结构;保持资产与负债在利率结构上的对应,严格控制非生息资产占比,保持和提高利差水平;三、适时调节原则。

即资产和负债保持一种流动性状态,当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通过资金调剂、主动负债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扩大经营规模;当流动性需求减少、出现多于头寸时,又可投资于短期金融工具,获取盈利。

第三章监测管理第八条流动性风险管理采取“统一管理,分类指导,适时监控”的办法进行。

统一管理:即由本行经营管理层统一制定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和政策,在本行范围内统一进行流动性资产配置。

分类指导:根据实现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的需要,针对各网点的实际情况,分别对每个网点的各项指标确定不同的年度目标值。

适时监控:通过定期编制、填报流动性风险监测表,适时分析、监控流动性资产运行状态,掌握整体运行方向,预测运行趋势,调整运行偏差。

.第九条通过编制月度、季度、年度流动性风险监测表对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情况进行监测。

第十条流动性风险管理日常工作主要是对头寸的匡算和流动性需要的测定。

第十一条头寸包括基础头寸、可用头寸和可贷头寸。

基础头寸=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一般性存款可用头寸=基础头寸+(-)应清入清出汇差资金+(-)到期同业往来+(-)缴存存款调增调减额+(-)应调增调减二级准备金可贷头寸是指在某一时期可直接用于贷款发放和投资的资金。

营业日初始可用资金头寸=(备付金初始余额-备付金限额)+(库存现金初始余额-库存现金限额)+(-)初始日到期同业往来应收应付差额+(-)应清入清出的汇差资金。

第十二条流动性需要决定于存款和贷款需求的变化。

存款减少,表明客户取出存款,为流动性需要(-);存款增加,表明客户存入款项,为流动性剩余(+);存款准备金减少,表明存款减少,中央银行退回一定数额的法定准备金,为流动性剩余(+);反之,则为流动性需要(-);贷款减少,表明客户归还贷款,为流动性剩余(+);贷款增加,表明客户获得贷款,为流动性需要(-)。

第四章组织与实施第十三条流动性风险管理要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指导下进行。

风险管理委员会对有关资产负债的重大事宜提出决策建议,监督、指导本行流动性运行状况。

.第十四条流动性风险管理各项指标目标值的确定(包括年中调整)以及比例执行情况的监测及评价,要经风险管理委员会研究并上报本行经营管理层审议决定。

第十五条流动性风险管理要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各业务部室配合进行。

有关业务部室要积极协作,并负责相关数据的测算并及时传递给风险管理委员会。

第五章应急预案第十六条制定流动性风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目的。

为了防范和处置流动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流动性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有效预防因宏观经济政策发生非预期性调整、季节效应、市场出现不利于本行的信息等内外部原因所引发的流动性需求的存款挤提、头寸不足和流动性缺口扩大等流动性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资金运营安全,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操作指引》等文件要求,结合本行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

第十七条工作原则: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稳定和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实行部门网点领导责任制。

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紧密依靠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做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三、科学决策,依法处置。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应科学果断决策,加强应急管理,依法规范处置,力求尽快控制事态、平息事件、减少危害、降低影响,保守本行商业机密,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

第十八条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对金融突发事件的处置,实行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由财务会计科、风险合规部、信贷管理科、各网点共同参与的监管、协调、执法、宣传的联动协调机制,是本行处置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决策机构、应急指挥机构、运行管理机构。

其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职责是:(一)在省联社、人民银行和银监分局领导下,研究拟订处置流动性风险事件措施和对策,组织领导对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处置工作;(二)负责向省联社和金融监管机构报告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及处置情况;(三)决定启动、终止应急预案,统一领导辖内流动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四)向处置流动性风险事件的专业机构和组织请求援助;(五)分析、研究流动性突发事件有关信息,做好流动性风险事件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六)组织流动性风险事件处置的经验教训总结工作;(七)落实省联社和金融监管机构处置流动性风险事件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九条流动性突发事件类别: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流动性突发事件主要分为资产流动性风险事件和突发性挤兑风险事件。

.一、资产流动性风险事件:(一)表现为存贷比例过高,资产负债期限匹配失调,资产负债表中贷款所占比例大幅上升,导致资产流动性下降,同时由于市场需求出现较大变化或行业出现周期性调整,银行不良贷款会大幅增加,银行信贷资产遭受严重损失,而出现较大流动性风险,影响正常经营的事件;(二)由于同业拆借利率高于市场利率,不时出现资金头寸短缺现象;从而有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事件。

二、突发性挤兑风险:一般情况表现为在局部网点出现众多客户同时取款,正常的头寸调拨不能满足客户取款需求或出现较大的支付缺口,如果客户异常取款得不到及时控制,就会大面积出现存款挤兑风险事件,造成备付金严重不足,甚至出现区域金融风险的严重局面。

三、其它可能引发风险或严重影响金融安全事件或银监分局认为重大需要及时报送的事件。

第二十条流动性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一、及时报告辖内分支机构发生流动性突发事件时,必须在第一时间(1小时内)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风险管理委员会获悉后,应立即申请启动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派人赶往事发地,了解情况,采取自救性措施。

风险管理委员会必须在2小时内向市政府及金融监管机构处置银行业流动性风险事件领导小组报告。

二、确定方案风险管理委员会召开成员会议,在听取相关人员对突发事件基本情况、成因、性质、严重程度、紧急状态、可能发生的事件和应采取措施的报告后,研究并确定应急处置方案。

.三、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应急处置方案确定后,风险管理委员会迅速派人赶往现场,督促有关部室组织实施处置工作,并随时报告情况。

第二十一条流动性突发事件的处置措施:一、资产流动性风险的处置(一)资产流动性风险的监测与预警。

风险合规部根据日常资产负债表和相关报表数据等进行资产流动性监测,发现资产负债比例过高、资本充足率过低、不良贷款比例过高等现象时,及时发出风险预警、预测报告,及时上报本行风险管理委员会,督促相关部门或支行采取措施,如增加存款、实施增资扩股、提高资本充足率、限制新贷款的发放、大力清收不良贷款、严格控制费用的支出和加强内部管理,逐步恢复资产的流动性,并及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通报监测到的金融风险状况,以便对流动性风险进行评估判断;(二)对发生严重资产流动性风险的处置。

资产流动性风险最终会导致金融机构严重资不抵债、备付金严重不足和挤兑风险。

当发生严重资产流动性风险时,应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进行清产核资,按照国家有关金融法律法规,及时提出自救、救助等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二、突发性挤兑风险事件的处置发生挤兑风险事件时应在一小时内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支持、配合市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做好风险的处置工作,采取自救、救助、原因查究和清理整顿等方式来缓解支付困难,避免风险的扩散和蔓延。

(一)自救。

发生挤兑事件后,应采取系统调剂资金,提高支付能力,保证柜面现金供应;及时查明原因,现场做好宣传劝说和解释工作,缓解挤兑局面;做好善后工作,消除风波;(二)救助。

向当地政府和人民银行报送申请救助报告,说明自救情况和支付缺口匡算情况、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救助措施,向人民银行及时申请紧急再贷款;(三)原因查究。

调查支付风险产生的根源,查找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督促整改。

第二十二条出现流动性风险时可通过以下渠道筹措资金:一、减缓或者停止办理信贷业务。

包括贷款业务、贴现业务等;二、加强流动性较强的资金回笼工作。

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收回到期投资资金;通过转贴现回笼资金;收回到期拆出资金;收回到期贷款和贴现等;三、从其他金融机构借入资金。

通过货币市场借入资金;向人行申请再贷款;向人行申请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等;四、申请政府财政支援。

通过本行领导协调地方政府关系,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五、股东注资。

召开股东大会,说明流动性风险情况,要求老股东归还不到期贷款或追加投资;也可吸收新股东注资。

第二十三条流动性风险的善后工作:一、风险管理委员会应积极配合政府协调新闻单位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尽快消除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流动性风险事件处置工作结束后,风险管理委员会要组织有关方面的人员总结教训,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评估事件带来的滞后影响,并进一步完善处置银行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