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1套)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课题:《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 班级:—姓名:(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自《礼记礼运》)2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 .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 .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5 .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 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 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3分)示例:从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 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 大同”社会中的 盗窃乱 贼而不作”(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参考范文:[古诗文阅读]《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
[古诗文阅读]《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古诗文阅读]《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合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吁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女。
外人。
黄发垂量,并怕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害“;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
②负:具有。
③强:擅长于。
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
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
⑥矢:箭。
⑦#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的:箭靶的中心。
⑧筈(kuó):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止匕绝境,不复出焉,速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以鱼我所欲也》)C.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旨叹惋。
最新《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题:《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审核:做题:班级:姓名:得分:用时:(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⑵阡陌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3分)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2006包头市(课改卷)(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一)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 7.交错相通门 8.描写阐述 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二、2008南充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之欧阳地创编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⑵阡陌交通()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和答案解析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题:《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审核:做题:班级:姓名:得分:用时:(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⑵阡陌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3分)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含答案
眉内容《桃花源记》比较阅读一、 2006 包市(改卷)(甲)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犬相。
此中来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垂髫,并怡然自。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公,与能,。
故人不独其,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壮有所用,幼有所,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不用藏于己;力其不出于身也,不用己。
是故而不,盗窃乱而不作,故外而不,是大同。
6.在原文划横的空缺填写原句。
7.解文中加点的。
交通::8.甲、乙两文都反响了祖先人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样的是,甲文理想社会行了,乙文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垂髫,并怡然自”相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马虎。
(一) 6.信修睦其弃于地也7.交相通8.描述述9.老有所幼有所10.描写了桃花源美的境和幸福的生活二、 2008 南充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溪行,忘路之近。
忽逢桃花林,岸数百步,中无,芳草美,落英;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忧如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犬相。
此中来往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垂髫,并怡然自。
(乙)陶潜,字元亮,少崇敬,博学善属文,脱不,任真自得,之所。
著《五柳先生》曰:“ 堵然,不蔽日,短褐穿,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这样,人之。
甚朋好事,或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大适①融然②。
或无酒,亦雅咏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而和之,曰:“但琴中趣,何弦上声 !” ( 自《晋》 )[ 注 ]①适:足。
②融然:和悦快的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志。
24.解以下句子加点的( 2 分)⑴ 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 脱不()⑷ 或无酒,亦雅咏不()25.从 [乙 ]文中摘出与“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的理想生活形成烈反差的句子。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和答案解析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题:《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审核:做题:班级:姓名:得分:用时:(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⑵阡陌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3分)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含答案)
《桃花源记》比拟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5—8题(9分)【甲】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J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时妇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①,恐妖伪事起②,非有住持者,悉逐之。
客僧惧逐, 多权③窜山谷。
有法朗④者,深入雁门山。
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
朗多赍⑤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
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
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 僧日:“我人也。
”妇人笑云:“宁⑥有人形骸⑦如此?”僧曰:“我事⑧佛。
佛须挨落⑨形骸,故尔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
相顾笑曰:“语甚有理J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
称善数四。
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⑩秦人,随蒙恬筑长城。
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⑪,逃窜至此。
初食草根,得以不死。
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
及至代州,备粮更去,那么迷不知其所矣。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五篇(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五篇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请用两条“/”给文段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计2分)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①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___③子.之哭也:_______________④何为不去.也: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6篇(含答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6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①,恐妖伪事起②,非有住持者,悉逐之。
客僧惧逐,多权③窜山谷。
有法朗④者,深入雁门山。
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
朗多赍⑤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
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
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
”妇人笑云:“宁⑥有人形骸⑦如此?”僧曰:“我事⑧佛。
佛须摈落⑨形骸,故尔。
”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
相顾笑曰:“语甚有理。
”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
称善数四。
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⑩秦人,随蒙恬筑长城。
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⑪逃窜至此。
初食草根,得以不死。
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
(完整版)《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一) 【甲】【乙】两段 文,完成【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 ,屋舍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犬相 。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
黄 垂髫,并怡然自 。
( 自《桃花源 》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 公, 与能, 信修睦。
故人不独 其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 壮有所用,幼有所 ,矜、寡、孤、独、 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 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 己。
是故 而不 , 盗窃乱 而不作, 故外 而不 , 是 大同。
自《礼 ·礼运》)在大道施行的 候,天下是人 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 拔出来, 求 信,培养和 睦(气氛)。
所以人 不 奉养自己的父母,不 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 其天年,中年人能 社会效力,幼童能 利地成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 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 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 ,女子有 宿。
于 ,人 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 ,却不一定要自己 私藏;人 都愿意 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 自己 私利。
因此奸邪之 不会 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 生。
所以大 都不用关上了, 叫做理想社会。
1.解 下面加点的 。
( 4 分)⑴屋舍 然 () ⑵阡陌 交通 () ....⑶不独子 其子() ⑷ 其弃于地也( )..2.下面各 句子中,加点 意思相同的一 是( )(2 分)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 之.如外人事元大小,悉 以咨之B .男女衣着,悉..C .矜、寡、孤、独 、 疾者皆有所养 此独 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D .大道之 行也 跪而 之. .3.翻 下面句子。
( 4 分) ⑴ 黄 垂髫,并怡然自 。
⑵ 与能, 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 句填空。
(2 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 》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 ]随 [种植 ] ”的 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 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 的 “世外桃源 ” 地再 了“大同 ”社会的生活 貌,因此二者有 多相似的地方。
完整版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甲】【乙】两段文,完成【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犬相。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
黄垂髻,并怡然自。
(自《桃花源》)【乙】大道之行也,天下公,与能,信修睦。
故人不独其,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壮有所用,幼有所,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己。
是故 而不,盗窃乱而不作,故外而不,是大同。
自《礼•礼运》)在大道施行的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拔出来,求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不奉养自己的父母,不 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其天年,中年人能 社会效力,幼童能利地成,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 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女子有宿。
于,人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却不一定要自己 私藏;人都愿意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自己私利。
因此奸邪之不会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生“所以大都不用关上了,叫做理想社会。
1•解下面加点的。
(4分) ⑴屋舍然 ( )⑶不独字箕子()2.下面各句子中,加点 意思相同的一是( )(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之 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B .男女衣善,悉.、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C ・矜、寡、孤、独 .D ・大道之行也 跪而之3. 翻下面句子。
(4分) ⑴黄垂髻,并怡然自。
⑵与能,信修睦。
4. 理解文意,用原文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种植]”的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 似白勺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 5. 陶渊明描的“世外桃源”地再了“大同”社会的生活貌,因此二者有多相似的地方。
《桃花源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1套)
(一)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2)悉.如外人(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4)自恨.不如远甚也1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具答之.盖江北之.俗B.乃.不知有汉乃.悟前狼假寐C.便舍.船偶舍.骑步行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为.此一家之中128.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29.(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126.(1)通邀,邀请(2)全,都(3)正,正在(4)遗憾127.C128.(1)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2)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129.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和答案解析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题:《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审核:做题:班级:姓名:得分:用时:(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⑵阡陌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3分)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2006包头市(课改卷)(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一)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7.交错相通门8.描写阐述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二、2008南充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2)悉.如外人(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4)自恨.不如远甚也1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具答之.盖江北之.俗B.乃.不知有汉乃.悟前狼假寐C.便舍.船偶舍.骑步行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为.此一家之中128.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29.(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126.(1)通邀,邀请(2)全,都(3)正,正在(4)遗憾127.C128.(1)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2)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129.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壬午,黄巢帅众东走,程宗楚先自延秋门入,弘夫继至,处存帅锐卒五千夜入城。
坊市民喜,争欢呼出迎官军,或以瓦砾击贼,或拾箭以供官军。
……贼露宿霸上,诇知官军不整,且诸军不相继,引兵还袭之,自诸门分入,大战长安中,宗楚、弘夫死,军士重负不能走是以甚败死者什八九。
处存收馀众还营。
丁亥,巢复入长安,怒民之助官军,纵兵屠杀,流血成川,谓之洗城。
于是诸军皆退,贼势愈炽。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删改)注:诇(xiòng):刺探侦察。
93.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悉如外人悉:(2)具答之具:(3)或以瓦砾击贼:或_ (4)怒民之助官军怒:9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军士重负不能走/是以/甚败死者什八九B.军士重负/不能走是以/甚败死者什八九C.军士重负不能走/是以甚败/死者什八九D.军士重负不能走/是以甚败死者/什八九9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于是诸军皆退,贼势愈炽96.语段(一)中,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界?语段(二)的内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语段(二),谈谈语段(一)作者的写作的用意。
【答案】93.(1)悉:全、都(2)具:详细(3)或:有的人(4)怒:对……感到愤怒94.C95.(1)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于是(这时)诸路官军全部撤退,叛军(黄巢军)的声势更盛。
96.参考答案: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和平、平等、自由、富足、幸福的理想世界。
语段(二)描绘了战乱中无辜者受牵连、无端遭祸,满城生灵涂炭的景象,可见战争导致民不聊生。
陶渊明虚构一个桃花源的理想世界,表达了他对充满战乱、剥削、压迫的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三)阅读两则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①,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
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②;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注)①不地著:不能定居一地。
②旨:味美。
58.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标一处)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5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2)咸.来问讯(________)(3)贫生于不足.(________)(4)犹.不能禁也(________)60.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中人语.云如有所语.B.不地著则离乡轻.家尔安敢轻.吾射C.不顾.廉耻元方入门不顾.D.不足....为外人道也贫生于不足6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62.用原文回答:甲乙两文百姓离家逃难的原因各是什么?【答案】58.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59.(1)与世隔绝的地方(2)全,都(3)充足(4)仍然60.B61.(1)渔人把他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
(2)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
62.甲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乙文: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
(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恐妖伪事起,非有住持者,悉逐之。
客僧惧逐,多权窜山谷。
有法朗者,深入雁门山。
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
朗多赍①乾粮,欲住此山。
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
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
并衣草叶,容色端丽。
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
”妇人笑云:“宁有人形骸如此!”僧曰:“我事②佛,佛须摈落形骸,故尔。
”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
相顾笑曰:“语甚有理。
”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称善数四。
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筑长城,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
初食草根,得以不死。
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
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注:①赍:携带。
②事:侍奉。
(选自载孚《广异记·秦时妇人》)1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舍便舍.船不舍.昼夜B.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不求闻.达于诸侯D.出不复出.焉水落而石出.者111.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2.语段(一)中体现桃花源人热情的句子有哪些?113.语段(一)(二)的主题及主题的表现形式相似又有所不同,请加以分析。
【答案】110.B111.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112.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3.相似:语段(一)(二)都是通过描绘虚构的世外之境来表现对美好生活向往主题的。
不同:语段(一)是通过描绘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直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语段(二)描绘的也是世外之境,虽无战乱、压迫、折磨,但那里的人穿草叶、吃草根,生活难能称上美好。
作者欲借此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动乱和百姓生活的困苦,间接表达对社会和平的渴望。
(五)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元嘉初武陵蛮人射鹿,逐入石穴,才容人。
蛮人入穴,见其旁有梯,因上梯,豁然开朗、桑果蔚然,行人翱翔,亦不以怪。
此蛮于路砍树为记,其后茫然,无复仿佛。
(节选自刘敬叔《异苑》)9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借指老人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全部说出D.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不值得91.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