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非《倪宽赞》的褚遂良楷书《汉书》节录(海内艾安,府库充实)
历代最值得推荐的小楷书法名家名作
![历代最值得推荐的小楷书法名家名作](https://img.taocdn.com/s3/m/b53f2d2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2.png)
历代最值得推荐的小楷书法名家名作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中的小调。
它创建于三国魏朝的仲由。
他是最杰出的隶书权威,楷书的笔法脱胎于韩立,笔法生动如在大海中飞翔。
但结构宽平,横画长直画短,官分遗风犹存。
然而,模型方法已经准备好了,它实际上是官书的祖先。
王羲之到了东晋,对小楷书法的研究更加细致,使之臻于完美,也为中国小楷书法树立了一个美好的欣赏标准。
汉晋南北朝钟繇《宣示表》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人,出生于汉末名士之家,官至太傅。
他同汉末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
书法各体兼备,完成了古隶向楷书的转变,创立了楷书这一新的书体,在书法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作品中尤以《宣示表》最能体现其小楷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帖章法纵紧横疏,气势开阔,每行字的大小、轻重、正欹、宽窄,错落有致,极尽自然之趣,体现出一种雄浑厚朴、沉着高古的艺术风格。
王羲之《乐毅论》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其小楷主要取法钟繇,而在完善楷书、丰富笔法、美化字形等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像赞》《孝女曹娥碑》等。
《乐毅论》基本摆脱了隶书的痕迹,具备了完备的楷书法则。
用笔沉着内敛,扎实劲健;点的姿态生动,细腻圆润。
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端庄沉着、圆润峻拔、动静有致的中和之美、雍容之美。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善书又与其父一脉相承,并称“二王”,有小楷作品《洛神赋十三行》传世。
王献之的《洛神赋》将楷书艺术推向一个新高峰,被后世尊称为“天下小楷第一”“小楷极则”,标志着楷书艺术的完全成熟。
从温润细腻、峻拔流美的气格来看,《洛神赋》颇得其父心法要诀,但又灵性颖出,创变有成,更讲求作品的遒丽、峻逸、疏朗之美,已经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隋唐首先要提的是写经体,特别是敦煌写经,这些墨迹,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是当时民间书写的代表之作,这些不容忽视。
褚遂良简介
![褚遂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1e953402af90242a995e550.png)
褚遂良简介,并跟随唐太宗远征辽东。
但是后来事态的发展,证实了褚遂良的话是对的。
贞观十八年(644),作为黄门侍郎的褚遂良开始参预朝政。
随后,他被皇帝派往全国各地,巡察四方,直接可以黜涉官吏。
正在此时,他父亲褚亮死了,他不得不暂时辞去黄门侍郎之职。
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宗的得力助手马周死了,褚遂良才又被起用为黄门侍郎。
这一年的阴历九月,他就被提升为中书令,接替了马周的位置,成为继魏微之后,与刘洎、岑文本、马周、长孙无忌一样在唐代政坛上起著举足轻重作用的大臣。
贞观二十三年(649),病重的太宗在弥留之际,将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召入卧室,对二人说:“卿等忠烈,简在朕心。
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诸葛,朕之后事,一以委卿。
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
”他又对太子李治说:“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
”于是命令褚遂良起草诏书。
在八年后,被黜的褚遂良写给高宗的信中曾提到:“当受遗诏,独臣与无忌二人在,陛下方草土号恸,臣即奏请即位大行柩前。
当时陛下手抱臣颈,臣及无忌请即还京,发于大告,内外宁谧。
”(《新唐书》卷一○五《褚遂良传》)事实也确是如此,高宗登上皇位,褚遂良功莫大焉!贞观二十三年阴历六月,李治继皇帝位,年仅二十一岁。
高宗即位后,就封褚遂良为河南县公;次年,又升为河南郡公。
但是在实际上,李治可能并不喜欢褚遂良这位托孤大臣,所以后来借故把他贬为同州刺史,由柳奭取代了他的中书令的位置。
三年后,高宗又把他召回身边,征拜为吏部尚书,同时监修国史,加光禄大夫,又兼为太子宾客。
653年,又升为尚书右仆射,执掌朝政大权,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顶峰。
在高宗统治初期,李治刻意效彷太宗的所做所为,褚遂良他们确实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就。
但是,不久,他和胆小懦弱的高宗皇帝一起,正面对著一个更为强大、机敏和肆无忌惮的对手武曌(后来的则天皇帝),在这场权力斗争中,他们都成了失败者。
公元640年前后,只有十几岁的武曌进入后宫,成为太宗的“才人”(第五等妃嫔)。
书法水平等级考试常识一百题
![书法水平等级考试常识一百题](https://img.taocdn.com/s3/m/8ed2a29925c52cc58ad6be9a.png)
书法水平等级测验实际题之袁州冬雪创作书法知识100题一、书体类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用刀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代笔挺接刻写两种形式.从书法的角度分析,它已经具有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传世的甲骨文中有朱书和墨书的痕迹,而且笔划有弹性,应当是由近似羊毫的工具书写而成的.2.什么是金文?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称铜为金,因而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因为这种文字在钟和鼎上出现最多,且乐器以钟为多,礼器以鼎为尊,故又称之为钟鼎文.钟鼎铭文,字凹入的阴文叫做款;字凸出的阳文叫做识[chi]. 钟鼎铭文一般记录当时人们纪典、田猎、征伐等活动的情况以及制造原因等,这些文字属于大篆.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起于商代前期,中后期开端风行.3.金文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有哪些?商代前期金文的代表作有《戌[xū]嗣[si]子鼎》《宰甫卣[yǒu]》等,笔划丰满柔韧,结体端庄沉稳,体势恢弘.西周金文比较盛行,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风格多姿多彩,笔划遒劲峻拔,结体自然且变更多端,笔法圆润精严,行款疏密有致、朴茂雍容.西周晚期的金文使大篆发展成熟.4.什么是石鼓文?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jie]上的文字,内容是记叙游猎、行乐的四言诗,十鼓分刻十首诗,故又称“猎碣文”.其笔划匀整,结体疏朗,朴厚雄浑,用笔遒[qiu]劲圆润,具有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字的典范性,归于大篆系统.5.什么是大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含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zhou]文、古文等.6.什么是小篆?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秦始皇为统一中国的文字,令丞相李斯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连系六国文字加以修订、整理,统一为官体尺度文字——秦篆.后人为了区分秦以前的文字,把秦篆称为小篆.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峄[yi]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芝罘[fu]刻石》《会稽刻石》等.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严谨匀称、端庄秀美.8.什么是瓦当文?瓦当是古代建筑资料之一,起着呵护椽头和房檐的作用.其形状多为圆形和半圆形两种,质地一般为泥质灰陶制品.瓦当文是秦汉时期瓦当上所刻的文字.内容多为吉语.分歧种类的建筑物,其瓦当文字的风格纷歧,官署用瓦书体方正严谨,私宅用瓦书体活泼多变,姿态妍美,书体皆为阳文篆书.9.隶书是怎样发生的?隶书是在草篆的长期书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篆的发展派生出了小篆和古隶,秦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了惟一的官体文字.隶变的对象集中到小篆上,小篆开端担任尚未成熟的古隶的新母体.古隶为平易近间俗体文字,汗青上的任何俗体都是以正体为变动对象的.小篆的规范统一促使古隶以小篆为变动对象,加快了隶变过程,使隶书迅速成熟起来.10.什么是汉隶?汉隶指汉代的隶书,尤以东汉的隶书最有特色.东汉碑刻上的隶书,工整精美,结体扁平,布白匀称,风格多样,笔势生动,笔划形态丰富多变,波挑分明.后世把这一时期的隶书称为“汉隶”.11.汉隶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礼器碑》《封龙山颂》《衡方碑》《鲜于璜碑》等.12.什么是章草?章草是西汉中晚期形成,并逐渐成熟,至东汉蔚然成风的一种草书,是隶书快写的成果.章草打破隶书的书写规矩,使它趋于简便,其捺笔用隶书的波挑,隶味很浓,而且字与字之间多不相连,每一个单字的笔划之间出现了牵丝引带.传世章草著名作品有皇象及史游的《急就章》、陆机的《平复帖》、索靖的《月仪帖》等.13.什么是今草?今草又称“小草”,是草书中一种风行最广的字体.今草萌发于章草的快写之中,打破了章草字字独立的形式,使上下字之间气势相连,左右行款,顾盼有情.今草成熟于东晋时期.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继承并发展了张芝始创的草书,风格面孔为之新.为了和章草相区别,人们把它称为今草.14.什么是大草?大草又称“狂草”,是草书的一种.唐朝张旭、怀素两位书家在晋代今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比今草更放纵的草书.其用笔连缀不断,笔划的粗细、轻重对比强烈,结字疏密、开合错落有致,章法奇逸、跌宕,墨色的浓淡、枯湿相得益彰,后世把这种草书称为大草.15.什么是楷书?楷书又称正书、正楷、真书.是由草隶演变而成的,其法度严谨、点画分明、布白匀整、字形方整.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钟繇[you],最古老的楷书是钟繇写的《宣示表》《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楷书在钟繇楷书的基础上又有发展,显得更为雅观.楷书盛于魏晋南北朝,唐代使楷书发展至最高峰.楷书可分为晋楷、魏楷和唐楷三种.16.什么是北魏石刻?石刻是北魏碑版及北魏前后书风相近的魏碑石刻书法的总称,包含墓志、造像、碑碣及摩崖石刻等.北魏石刻总体上说表示出粗犷质朴、天姿纵横的风貌,用笔方峻、峭厉,不修容貌而自有情趣,是中国书法中又一审美典型.也有人把北魏石刻称为“魏楷”.17.什么是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楷书快写加上部分草法就形成了行书的特点.行书写得接近楷书的称为真行或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草书味道比较稠密的称为行草.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捷,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于识别.早期行书大约在晚于楷书形成的东汉后期便萌发出来.相传是汉末刘德升所创.18.什么是瘦金体?瘦金体是由宋徽宗赵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其笔划瘦劲似铁,自称“瘦金体”.19.什么叫漆书?漆书一般是指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写的一种书体.其书迹因以软笔舔扁人纸,破圆为方,把《天发神谶[chen]碑》中的方头笔形化人楷书之中,好像用扁漆刷子刷出来的字一样,故自称“漆书”,并不是真是用漆写的字.二、书家类20.钟繇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钟繇是三国时期魏初的大书法家.他是文献记载中第一位以擅长正书而闻名于世的书法家.其书笔法清劲、古雅质朴、疏瘦圆浑,字形扁阔带有隶意.后世将他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为书法的最高典范. 21.钟繇的传世作品有哪些?钟繇的书迹已无真迹传世.刻帖中著名的有《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墓田丙舍帖》《力命表》等.22.张芝的书法特点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张芝是东汉末年著名的书法家,擅隶、行、草、飞白书,学崔瑗、杜度之法,变章草字字区分为一笔书,气脉通畅.传世作品有《八月帖》《冠军帖》等.其书法用笔活动放逸,字画间常映带连缀.与后世三国书法家钟繇并称“钟张”.23.索靖的传世书法作品及其特点是什么?索靖是西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东汉张芝姐姐的孙子,书学张芝,擅草书,尤精章草.其传世作品有《月仪帖》《出师颂》《急就章》等.其书法雄劲刚勇,历代书家都推崇索靖的章草.24.卫铄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卫铄是晋代的女书法家,世称“卫夫人”.其书法学习钟繇,擅长隶书、楷书,唐人称其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犹如美男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她是王羲之少年时代的书法教师,传说《笔阵图》为其所写,是钟繇笔法向王羲之传承的重要桥梁.25.王羲之书法风格是什么?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后世称他为“王右军”.少学卫夫人,后改从叔父王庚学习.20岁后崇尚钟繇的正书、行书,草书效法张芝,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被尊为“书圣”,对后世影响极大.王羲之的书作用“内撅”笔法,使笔划犹如光洁秀劲的折钗股,骨肉调和;结体平正平稳,左右揖让,似斜反正.表示出一种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不激不厉的风格.楷书作品具有稠密的隶意,纵向笔划短促,横向笔划张扬,字态欹[qī]侧,呈横张之势.行书作品中锋、侧锋并用,而归于中锋,点画之间的顾盼、使转翻折、牵丝引带等都十分丰富;结体欹斜反正;章法突破隶书体系的横式,而吸收草书的章法,以连接的气势形成纵势,表示出行书的节拍美.草书作品结体开合自由,牵丝连接,俯仰相应,很多字连成一组,笔划流利,有强烈的节拍感.26.王羲之的传世作品有哪些?楷书:《乐毅论》《黄庭经》等. 行书:《兰亭序》《丧乱帖》《奉桔帖》《平安帖》《二谢帖》草书:《十七帖》《初月帖》等.27.王献之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官拜中书令,“王大令”世称.从小跟父亲学习书法,而且能自成新貌,成就卓然.他创造出了意气纵横、优游神骏的行草新体.后人把他和他父亲称为“小王”和“大王”,并称为“二王”,他们的书法影响深远,成为千年书法经典.28.王献之的传世作品有哪些?楷书:《洛神赋》行书:《廿九帖》《十二月帖》等. 行草:《中秋帖》《鸭头丸》等.29.王殉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东晋王羲之的族侄.善写行书、草书.其书法遒劲飘逸,潇洒古淡.他的传世作品《伯远帖》是现在能见到的惟一传播至今的东晋书家墨迹珍本. 30.智永书法的风格特征是什么?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为隋代僧人,俗称永禅师.擅长楷、行、草诸体.他幼年继承家学,并跟萧子云学习王氏祖法,曾居于永欣寺阁上,吃苦学书,立志继承祖风,发誓“书不成不下此楼”,竟居楼40年,业成方下,所书《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至今尚有墨迹传播世间.《真草千字文》用笔秀润圆劲,清俊妍美;结体平正和雅,风神朗发,犹如豪门英俊少年之气质. 智永是王氏书法的嫡系传人,甚得王羲之笔意.他既能严守家法,全盘继承王羲之的形质,又能继往开来,下传虞世南等人,开唐代楷书新风.31.“初唐四家”是指哪四位书家?初唐四家指唐朝初年四位著名书法家,他们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ji].32.欧阳询书法的风格特征是什么?欧阳询是初唐的著名书法家.他博通经史,精善书法.以楷书最为著名,后世将其楷书称为“欧体”.其书法初染梁、陈时风,继习二王,又师北齐刘珉,研悟索靖之精美,融南北之精华,终成自家脸孔.楷书作品,用笔凝炼而含蓄,刚劲而清俊;布局内紧外松,左敛右放,方整而端庄,于平正中见险绝,古朴中寓润雅,是兼取南北书法精华的出色典范.行书作品用笔沉雄爽健,疾涩瘦硬,结体和章法均呈纵势.相传定武本《兰亭序》为欧阳询所摹.33.欧阳询的传世作品有哪些?楷书:《九成宫醴[lǐ]泉铭》《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等. 行书:《梦奠帖》《张翰帖》等.34.虞世南书法的风格特征是什么?虞世南是初唐的著名书法家.唐太宗时,因被封为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他书学智永,得二王真髓.其楷书代表作品《孔子庙堂碑》用笔遒美圆劲,沉着稳健;结体宽阔疏朗,端庄洒落,风神俱足.行草书《汝南公主墓志铭》用笔自然圆劲;结体疏密相间,开合有致;章法一气贯通. 35.虞世南的传世作品有哪些?楷书:《孔子庙堂碑》等. 行书:《汝南公主墓志铭》等. 行草:《左脚帖》《积时帖》等.36.褚[chǔ]遂良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褚遂良是初唐的著名书法家.唐高宗时,因被封为河南郡公,故世称“褚河南”.书法少学虞世南,后上溯王羲之.融熏风之韵藉、冬风之质朴于一体,变更自在,独标一格.其楷书代表作品《孟法师碑》清远萧散,遒劲端雅;《雁塔圣教序》是他最晚的一件作品,超然俊拔,格韵超绝.疏瘦中见腴润,古淡中有风华,达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境地.34岁时所书传世行书作品《枯树赋》,用笔秀劲飞动,筋骨犹存,得二王韵味.褚遂良有临本《兰亭序》传世.37.褚遂良的传世作品有哪些?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倪宽赞》《大字阴符经》等. 行书:《枯树赋》等.38.薛稷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薛稷是初唐的著名书法家.官至太子少保,史称“薛少保”.其书法早年受虞世南、褚遂良影响.以楷书名世,传世楷书作品《信行禅师碑》,用笔瘦硬,点画精美;结体以纵势为主,疏朗坦荡,有华俊绮丽之美.39.李邕[yōng]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李邕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扬州人.曾官为北海太守,故世称“李北海”.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参以王献之欹侧之法,且又出新意,终成一家,以行楷著称于世.其笔势瘦硬,骨力刚健,结体取相背之势而右耸,疏密对比强烈,表示了一种超迈的自我精力追求.40.李邕的传世作品有哪些?《李思训碑》《麓山寺碑》等.41.孙过庭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孙过庭是唐朝著名草书家,有草书作品《书谱》传播于世.《书谱》阐述的内容包含书法晶评、学书方法、创作技巧等.其书法深得二王笔法,用笔峻利,点画跳跃,且蕴藏含蓄.42.张旭书法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张旭是唐朝著名狂草书家,官为左率府长史,所以世称“张长史”.书法初学其舅陆彦远,陆彦远为父陆柬之所传,所以张旭的书法也出于二王一脉.张旭的草书最为著名,他往往醉后呼走狂啸,挥毫于壁,有“张颠”之称.张旭以狂草开一代书风,传颜真卿、崔邈,再传怀素,对后世发生了宏大影响.43.张旭的传世作品有哪些?楷书:《郎官石记序》等. 大草:《肚痛帖》《冠军帖》《古诗四帖》等.44.颜真卿楷书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颜真卿是唐代出色的书法家.因曾任平原太守,“颜故称平原”.又因被封为鲁国公,又称“颜鲁公”.其书法幼承母系殷氏家法,后从张旭学书,得其笔法.其楷书、行书成就极高,是继王羲之之后又一位划时代的书家.他的楷书世称“颜体”,影响深远.颜真卿的楷书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分歧时期的作品风格各有特点.40岁左右的作品为早期作品,如《郭虚己墓志铭》《多浮图碑》,用笔清俊遒美;结体方正匀稳,端庄谨密.60岁左右的作品为中期作品,如《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其用笔质朴浑厚,苍劲端稳,起、收笔处少有华饰;结体内疏外密,重心下移,体势宽阔.70岁左右的作品为晚期作品,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用笔横细竖粗,圆劲刚毅,朴中寓华,拙中有巧;结体中宫疏朗、外部收敛的特征更强,展现了气势澎湃、雍容华滋的风貌.由于颜真卿的突起,使唐楷形成了一种崭新的风貌,是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座里程碑.45.颜真卿行书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颜真卿的行书代表作品有《祭侄文稿》《告伯父稿》《争座位稿》,被称为“鲁公三稿”.其书初从二王出,且能自出新意.其书风浪漫而沉雄,用笔多以中锋,圆润遒劲,有篆籀笔意,变二王的“折钗股”之爽利为“屋漏痕”之毛涩.结体真、行、草书相互夹杂,点画多变,结字大小整齐,用墨枯润相间.46.怀素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怀素是唐朝的著名书法家.自幼出家为僧,生性狂放,世称“狂素”.其书受颜真卿指点.怀素书法以草书著称,与张旭并称为“颠张醉素”.怀素的草书多用中锋运笔,辗转翻侧,连缀不竭,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结字疏密相倚,开合有致,正欹错落,字的大小往往失去惯例,出人意外,但他却营造了一种曲线生动、跳跃不定的独特章法;用墨浓中有淡,枯中有润,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怀素是继张旭之后将狂草用笔技巧转化为具有自我特色的又一位唐朝书家.47.怀素的传世作品有哪些?小草:《小草千字文》《论书帖》等.大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等.48,柳公权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柳公权是晚唐著名书法家,幼承家学,后受初唐四家及颜真卿影响,遂生新意,自成一家,以楷书名世,世称柳体.他的楷书与颜真卿有很大不同,有“颜筋柳骨”之称.其楷书用笔坚挺瘦削,强调起、收笔与转折处的顿按,呈分明的隆起结节的华饰现象;结体中宫收紧,四方倒闭.其行书《蒙诏帖》气势奔跑,用墨枯涩虚松,但内力充溢,有“满纸烟云”之意.49.柳公权的传世作品有哪些?楷书:《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行书:《蒙诏帖》等. 50.什么叫“颜筋柳骨”?“颜筋柳骨”是对颜真卿和柳公权书法风格特征的一种评价,意思是颜真卿的书法肉丰骨少,以筋取胜,柳公权的书法骨多肉少,以骨取胜.51.杨凝式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杨凝式是五代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因曾任太子少师,人称“杨少师”.又因为佯狂自放,故又称为“杨疯子”.其书师法欧、颜及二王,楷法精绝,尤工行草,其结字善移部位,姿态生动,字的行间十分空疏,形成一种疏朗闲淡的规划,超尘拔俗,气息清新.为晚唐书风的重要传承者. 52.杨凝式的传世作品有哪些?楷书:《韭花帖》.行书:《夏热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等. 草书:《申仙起居法》.53.“宋四家”是指哪四位书法家?北宋先后出现了四位著名书法家,他们是蔡襄[xiāng]、苏轼、黄庭坚、米芾[fu].他们的书法风格各有特色,蔡襄重法度,苏轼尚情趣,黄庭坚尚意韵,米芾重姿态.他们的书法以行书著称于世.54.蔡襄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蔡襄是宋朝的著名书法家.其书法雅逸劲健,用笔简练,且富有变更.代表作品有《扈[hu]从帖》《脚气帖》等.55.苏轼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苏轼是宋朝的著名书法家.其书法深厚朴茂,用笔点画丰富,形体丰满趋扁,章法疏密有致,茂盛中求空灵,藏巧于拙.黄庭坚戏称其书法“石压蛤蟆”.56.苏轼的代表作品有哪些?楷书:《罗池庙碑》《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洞庭春色赋》等.57.黄庭坚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黄庭坚是宋朝的著名书法家.其书法用笔生涩,运笔圆劲,锐硬中有韧性,体势中宫紧敛,长撇大捺.草书作品纵横恣肆,体态奇诡,势若飞动.58.黄庭坚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行书:《东坡黄州寒食诗跋》《经伏波神词诗》《松风阁帖》等. 草书:《刘禹锡竹枝词》《李白忆旧游诗》《诸上座帖》等.59.米芾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米芾是宋朝的著名书法家.其书法以二王为榜样,以王献之笔意为精华,用唐人之所长.用笔灵动多变,爽利中见力气,飞白劲健而又沉着,起收笔、提按、顿挫随心所欲,姿态飞动,中侧锋并用,变更莫测,“风樯阵马,沉着痛快”,自称“八面出锋”,体势多欹侧,章法疏密相间. 60.米芾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小楷:《皇太后挽词》行书:《蜀素帖》《苕溪诗帖》《珊瑚帖》《多景楼诗册》等.61.赵孟頫[fǔ]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赵孟頫是元初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人称“赵吴兴”.赵孟頫直追东晋二王之风.他是一位真、草、篆、隶、行各体兼善的大家.他的书法不激不厉,平和蕴藉,笔法精熟,结字平正秀丽,气息高古.赵孟頫在书法上是一位复古主义者,主张师法“钟王”,出入晋唐.影响元、明、清三朝.赵孟頫的楷书被后人列为欧、颜、柳、赵四大楷书之一,称之为“赵体”.62.赵孟頫其传世代表作品有哪些?小楷:《汲黯传》《道德经》《洛神赋》等.楷书:《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仇锷墓碑》等行草:《兰亭十三跋》《归去来辞卷》《赤壁赋》等. 草书:《与鲜于枢尺牍》等. 章草:《急就章》等.63.元朝有哪些著名书家?赵孟頫、康里巎巎[nao]、杨维桢、倪瓒等.64.康里巎巎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康里巎巎是元朝的著名书法家.他平生吃苦钻研书法,正书师法虞世南,行草师法钟繇、王羲之,得晋人笔意.笔划遒劲妍美,转折圆劲.传世书迹有《渔父词》等.65.杨维桢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杨维桢是元朝的著名书法家.工行草书,运笔清劲,字形破甜俗风气,跌宕奇纵.其拙拗的用笔及冷峭的情调成为他书风的主要特征.代表书迹有《真镜庵募缘疏书卷》等.66.倪瓒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倪瓒是元朝的著名书画家.他的书法以小楷见长,其字形偏扁,因其以隶法写楷书之故,深得魏晋人的笔意.看似部分茂盛,整体却显得疏朗有致,又因他的字略带隶意,故而秀媚中饶有古味,萧远简淡.67.什么叫“吴门四家”?吴门四家是指明朝活动在苏州的文人书家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四人,他们是吴门书派中的核心人物.68.祝允明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祝允明是明朝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以小楷和狂草最为擅长.他的小楷精美典雅,深得晋人之法,又有己意.传世小楷作品有《赤壁赋》《洛神赋》《出师表》等. 其草书善于用点,飞动跳跃,随情所至又不失法度.被誉为“明朝草书第一手”.传世草书有《草书诗卷》、《前后赤壁赋卷》、《草书诗轴》等.69.文徵明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文徵明是明朝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成就主要是小楷和行草.小楷取法王羲之、王献之,温纯精绝.传世小楷作品有《高士传》《归去来兮辞》《醉翁亭记》《离骚经》等.行书得力于《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兼学苏轼、黄庭坚、米芾,形成雅逸醇和的书法面孔.传世作品有《洞庭西山诗》《赤壁赋》《自书诗卷》《陶渊明饮酒诗卷》等.70.陈淳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陈淳是明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主要在草书上,其草书气势纵横,奇肆豪放,纵逸率意.传世草书代表作品有《秋兴八首》.71.王宠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王宠是明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精于小楷,尤善行草.他的小楷有晋人韵味,用笔丰富多变,结体平中见奇,章法疏朗有致,传世小楷作品有《滕王阁序》《刺客传记》《琴操十首》等.行书以拙取巧,婉丽遒逸,奕奕动人.行草代表作品有《游巴山集卷》等.72.董其昌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董其昌是明朝晚期书法成就卓越的一代大家.书法初学颜真卿,又改学虞世南,后转学钟繇、二王,对米芾用功最勤,而自成一家.用笔虚、章法疏、用墨润,追求淡雅虚静、天真平淡的书风.其书法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73.傅山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傅山是清代前期的著名书家,擅长行草书.他的行草真率质朴,看似狂怪放诞,实则深通古法.用笔淋漓,体势连缀.74.何谓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指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的书画家群体,一般指的是汪。
褚遂良楷书风格浅析
![褚遂良楷书风格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4db89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5.png)
褚遂良楷书风格浅析作者:***来源:《收藏与投资》2024年第04期摘要:提起书法发展的高峰期总免不了要提起唐朝,褚遂良是初唐时期成就最高的楷书大家之一,他在集诸家之长处的同时又融入自己的理解,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褚体”楷书。
本文通过分析褚遂良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师承关系,研究了其灵动飘逸的笔法、舒朗宽博的笔势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分析《雁塔圣教序》的风格特征和价值影响,则更能看出褚遂良的楷书对古今学书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其书风演变也仍有许多值得后世去探究的地方。
关键词: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唐朝贞观时期人士,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故世又称“褚河南”。
同时,唐朝的统治者酷爱书法艺术,唐太宗即李世民,他对于书法十分喜爱,尤其是“二王”书法,更是不遗余力收集欣赏。
统治者的推崇也为唐代书法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政治发展环境。
褚遂良是初唐时期楷书最具影响力的大家之一,其代表作《雁塔圣教序》更是诸多学书者的必临碑帖。
《雁塔圣教序》的整体风格妍丽清雅,结体宽博大气,用笔灵活多变,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时代背景对褚遂良书法的影响艺术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环境与时代背景是紧密相关的,初唐时期的书法能够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与当时的统治者的推崇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唐皇政治昌明,重视且推崇书法艺术,甚至将书法尊列于选拔政府官员的标准之一。
褚遂良是一位有政治抱负和文人风骨的书法家、政治家。
在虞世南之后,魏征向唐太宗引荐了褚遂良,唐太宗对褚遂良爱惜有加,更广集名家字迹,其中不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这使得褚遂良可以时常接触最新最全的资料,可以根据前人遗留的精品,加以赏析临摹,对其书法的艺术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唐太宗的支持和唐朝时代文化背景的支撑,造就了褚遂良书法之坦途。
(二)《雁塔圣教序》的创作背景《雁塔圣教序》是于褚遂良五十八岁书,属于褚遂良晚年作品。
《雁塔圣教序》笔画瘦劲,用笔变化丰富。
褚遂良倪宽赞
![褚遂良倪宽赞](https://img.taocdn.com/s3/m/d5f20f7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4.png)
在阅读这本书法作品时,我深深被褚遂良的精湛技艺所折服。他的字迹如行 云流水,自然流畅,每个字的结构和布局都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和谐、优美的感 觉。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他在书写过程中对于细节的把握,比如笔画的粗细、长 短、角度等都处理得非常精致。
我还从书中感受到了褚遂良对于书法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他在继承前人 书法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创新精神也 让我深受启发,在艺术创作中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才能创造出更有价值 的作品。
序言部分主要介绍了书籍的背景和目的。通过阅读序言,我们可以了解到 《褚遂良倪宽赞》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以及书籍的内容和结构。
正文部分是《褚遂良倪宽赞》的核心,包括了对倪宽的赞扬和评论。通过阅 读正文,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褚遂良对倪宽的评价和看法。同时,我们还可以欣赏 到褚遂良独特的楷书风格和精湛的书法技巧。
附录部分主要包括对褚遂良其他作品的介绍和评论。通过阅读附录,我们可 以了解到褚遂良的其他艺术成就和贡献。
《褚遂良倪宽赞》作为褚遂良晚年楷书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和历史意义。这本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代表着褚遂良独特的艺术风格 和深厚的书法功底。通过对倪宽的赞扬和评论,我们可以了解到褚遂良的历史观 和价值观。《褚遂良倪宽赞》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褚遂良倪宽赞》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法经典。它不仅代表了褚遂良个 人的艺术成就,也展示了初唐书法的整体水平。对于喜欢书法的人来说,这本书 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褚遂良的书法风格和 特点,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初唐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阅读感受
《褚遂良倪宽赞》是一本传世书法作品,被视为褚遂良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于这本书法作品的感受和思考。
褚遂良书法艺术赏析
![褚遂良书法艺术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d1c46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6.png)
褚遂良书法艺术赏析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后坚决反对武则天为后,遭贬潭州(长沙)都督,武后即位后,转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卒;褚遂良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晚年的褚遂良,在书法上达到了一个至为高超的美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把欧阳询、虞世南的楷书作品和禇遂良的作品放在一起,我们会明显地看到一种风格上的转变。
显然是对笔法的追求,造成了这种转变。
如果说,书法中楷书之有笔意的表现,当以褚遂良为最高。
如果说,北碑体现了一种骨气之美,欧阳询体现了一种来自于严谨法度的理性美,虞世南体现了一种温文尔雅的内敛之美的话,那么,禇遂良却是表现了一种来自于笔意的华美。
在欧阳询或虞世南那里,线条与笔法是为塑造字型而服务的。
而褚遂良则不然,他是一位具有唯美气息的大师,他刻意地处理每一笔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点与每一个转折……,而结果则是,这种刻意却超出了字形以外,而看来好像具有一种脱离了形体的独立意义,使点线变为一种抽象的美。
可见由欧阳询等人建立起来的严谨的楷书结构,在禇遂良的笔下,已经开始松动。
这种松动并不是由于他功力不够,或者别的什么,而是他知道如何运用结构的疏密、用笔的疾缓来表现流动不居的情感。
倘若我们将欧阳询推举为“结构大师”的话,褚遂良则是“线条大师”。
他的线条充满生命,书家的生命意识也融入结构之中,而明显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飞动之美。
这种飞动之美来自于何处?显然,褚遂良比起欧阳询或虞世南都更富于艺术天赋,也就是说,在他的艺术化了的性格之中,更有一种智慧的流露。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de808fcf84b9d529ea7a8f.png)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遆高亮唐代是中华文化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诗歌、音乐、散文、绘画、雕塑、书法等多种艺术门类都涌现了许多名家佳作,千古流芳。
唐人书法更是中国书法浩瀚史学上的巨大河流,是有唐以来书法学人不可逾越的一座髙峰。
唐代楷书是唐代书家集体创造的旷世杰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气势恢宏、法度森严、气象正大、格调雍华”是唐楷艺术的主要特征,唐楷代表人物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的作品虽风格炯异,但总体艺术特征都一致地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作用,是唐大国国度在书法艺术上的时代性标志。
褚遂良作为前唐和盛唐的一代名臣,官至顾命大臣,深受唐太宗器重的“爱卿”,其书法上的成就是巨大的,在今天看来甚至超过了他的政绩。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是唐楷中最具个性、最有法度、最富美感而远离庸俗的书家,要研究和学习褚体楷书需要弄明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书法,书法家"一、褚书的师承关系是什么学习书法为什么还要弄清被学对象即被学书家的师承关系这是初学者都会产生的一个疑惑。
我们认为:弄清楚我们要学习的某一位书家的学书历程、师法何人、继承哪家,对于了解这位书家的艺术思想、艺术风格、艺术成就以及形成因素,进而帮助我们掌握学习这一书家的书体风格十分重要。
褚遂良出生在书香世家,其父褚亮入隋时为东宫学士、太常博士,文才颇好。
褚遂良少秉家学,博涉文史,工于书法,幼从史陵学书,稍长即受到其父友虞世南、欧阳询二位大家的影响。
史陵之书我们尚未见到,以褚遂良贞观年间所书《伊阙佛龛碑》来看,其古雅峻严处迥异于虞书,加上平画宽结的特点,可以说褚遂良少年志学、博涉多体,以北朝墓志笔法结体相近。
同年所书《孟法师碑》亦多魏书用笔,酷似欧阳洵。
至于史载贞观元年太宗诏集京官文武五品以上职事官的子弟二十四人入弘文馆学书,“ 敕虞世南、欧阳洵教示楷法”,以及次年国子监恢复书学,设书学博士收徒讲学,传授《石经》《说文》《字林》等专业,加之,别置校书郎二十人,楷书手一百人入秘书省缮写校对四部图书的情况看,作为当时负责分判课写工程的秘书郎,褚遂良的书法必然受到当时楷书家的影响。
楷书书法作品褚遂良《倪宽赞》,为何可以成为优美风格的代表?
![楷书书法作品褚遂良《倪宽赞》,为何可以成为优美风格的代表?](https://img.taocdn.com/s3/m/aced037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a.png)
楷书书法作品褚遂良《倪宽赞》,为何可以成为优美风格的代表?《倪宽赞》,⼜作《⼉宽赞》,传褚遂良楷书墨迹。
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4.6cm,横170.1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历代多认为本帖是褚遂良晚年作品。
近代学者则以其⽂中之避讳⽤字习惯,与唐代情况不类,且⽤笔亦与褚书有所出⼊,结构较似欧体,认为是宋代临写。
本帖笔划疏瘦,顿挫⽣姿,笔意翩翩⾃得,秀丽美妙。
《倪宽赞》跟《⼤字阴符经》⼀样,即使是否是褚遂良写的真实性存疑,却也都属于⽔平极⾼的作品;其次,这两个墨迹版的书写味道很不相同,除了美⼥簪花似的⼀步三摇有点类似,在⽤笔的⼒度感、笔画上的⼩动作、习惯的⾛势和⽅向上存在很多差异,感觉像是两个⼈写的——也许,褚遂良就有这样的⽔平,能写出风格迥异的作品?临《倪宽赞》倪宽赞的写法很有意思:第⼀是结构。
如果把它的⽤笔细节去掉,光看结构,后世的颜真卿确实跟它很像:稳重,匀称,舒朗,修长。
有⽐较好的颜体功底的,写此帖在结构上不会感觉困难。
当然,也有考据说这是宋⼈仿写的,那就是仿写⼈有很强的颜体功底了。
不管怎么说,颜真卿在书法上是吸取了褚遂良的营养的,所以不管谁在前,两者之间的关系都说得通。
第⼆是笔画的曲线。
说褚遂良的摇曳多姿,主要是说他的笔画,《雁塔圣教序》、《⼤字阴符经》、《倪宽赞》都是这样,所有的笔画都是 S 形,⼤ S ⼩ S 长 S 短 S 粗 S 细 S 明 S 暗 S,各种 S 不⼀⽽⾜。
如果把笔画写成直线,甚或只写出单纯的弧线,都不是褚遂良。
第三是独特的笔画姿态—从⾪书⽽来的。
尾巴出尖的横笔;出尖的点;细若游丝般的撇;由尖细到厚重的捺笔—这些姿态构成了倪宽赞的独有趣味。
第四是极致的唯美追求。
通篇仿佛宫装纱裙簪花美⼥过凉殿,头顶花瓣轻颤,⾝上纱裙轻飘,不需忸怩作态,⾃然⼀步三摇;写时⽓息不得⼀丝过粗,否则就会破坏那种静谧的美感。
▶图⽂来源《百⽇百帖:中国书法名帖导临》进⾏“百⽇百贴”活动,对蓝霖不仅仅是对北京⼤学120周年的献礼,更是⼀个挑战,他想看看⾃⼰能应对多少种不同的书写趣味;同时也是借机对历史名帖进⾏⼀个⼀定规模的通读、泛读。
褚遂良的楷书欣赏
![褚遂良的楷书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e6ba4a79a8956bec0975e37a.png)
褚遂良的楷书欣赏作者:祝天文来源:《艺术大观》2019年第01期摘要:褚遂良艺术风格,楷书传世作品赏析,《倪宽赞》。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其书体师承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诸家,且能够取其精华,自成体系。
其书法风格是把诸家笔法融为一体,比前辈更显舒展灵动,自然静怡。
褚遂良对于书法的态度认真且执着,明丽自然之美,便是褚遂良对于书法的艺术追求。
初唐时期书法崇尚法度,褚遂良在学习前人书法的基础上,深谙楷法之后,大胆加以创新,使楷书作品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成为楷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法大家。
关键词:艺术风格;用笔与结字规律;起笔与收笔;继承与创新;章法一、褚遂良艺术风格(一)褚体之形成褚遂良的书法风格,首先是字里金生,一方面是说他的字非常有力度,另一方面也有字之精美、价值连城之意。
褚遂良的每一件书法作品,都给人以温润的视觉感受,宋代的书法大家米芾称颂他“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表明了褚遂良书法结体的个性魅力,楷书的笔法带有些许的行意,如“九奏万舞”。
褚遂良身为初唐四大书家之一,他的家世极好,出身于名门贵族,父亲褚亮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广交朋友,善于谈论,结识了虞世南、欧阳询等诸多好友,这样的家世对褚遂良的书法影响很深。
虞世南的著作《笔髓论》中的一段话,其中写道:“字有态度,心之辅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
借如铸铜为镜,非匠者之明;假笔转心,非毫端之妙。
必在澄心运思至微至妙之间,神应思彻,又同鼓琴,纶指妙响,随意而生;握管使锋,逸态逐毫而应。
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
苟涉浮华,终懵于斯理也!”这是说可以从一个书家的书法中,看出他的书写态度,换言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性,及其为人处世之态度。
书法是书家心意之寄托,随意而生。
一切都来自于内心,观褚遂良书风,并不与王羲之、欧阳询等书家相同,他虽师承前人,可他又明显在继承中力求突破,他可以称之为当时书坛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家了。
褚遂良毛笔书法字帖毛笔书法字帖
![褚遂良毛笔书法字帖毛笔书法字帖](https://img.taocdn.com/s3/m/4935989c6edb6f1aff001f90.png)
褚遂良毛笔书法字帖毛笔书法字帖褚体是初唐四大书法家的褚遂良所创的楷书字体,对后世影响非常的巨大,在家中多备上几份书法作品对自己的褚体书法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下面是为你的褚遂良毛笔书法字帖,希望对你有用!褚遂良(公元596-695年)是晚于欧阳询、虞世南近四十年出生的初唐又一书法家,被尊为“初唐四大家”之一。
他尤长于楷书,张怀瓘《书断》评褚书“真书甚得其(指王羲之)媚趣,若瑶台青璅,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
”《唐人书评》里也称褚遂良的书法“字里金声,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他的书法在当时名噪一时,声扬万里,对后世也产生了深刻而广远的影响。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指出了褚遂良书法泽被有唐一代书坛的事实。
王澍在《虚舟题跋》中也说:“褚河南书,陶铸有唐一代,稍险劲则为薛曜,稍痛快则为颜真卿,稍坚卓则为柳公权,稍纤媚则为钟绍京,稍腴润则为吕向,稍纵逸则为魏栖梧,步移不失尺寸,则为薛稷。
”虽然所评未必十分准确,但可见褚氏却为唐代书坛一关键人物。
当时受他影响最大、得益最多的莫过于薛稷。
张怀瓘称薛稷“书学褚公,尤尚绮丽美好,肤肉得师之半,可谓河南公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
”所以在唐中宗、睿宗时就流传着“买褚得薛不落节”的说法。
__也曾说:“唐世小碑,开元以前,习褚、薛者为最盛。
”薛稷为褚氏嫡传,承其衣钵,为世所知。
杨守敬也正是据此推断既无年月、又无书者姓名的《龙门山涅槃经》为薛稷所书。
敬客所书《王居士砖塔铭》年代不确,其风格瘦劲飘逸,神似褚河南,所以有人说他学褚;也有人说它出自《龙藏寺碑》。
不管敬客先学褚还是先学《龙藏寺碑》,褚与《龙》碑终属于同一类风格,且时间相去不远。
只不过敬客当时书名不显,不免为巨公所掩。
此外,高正臣、徐浩以及郑万英《信法寺弥陀像碑》(658年)等皆师法褚氏,蔚成风气。
如果从流传至今的唐代墓志来看,从显庆之开元之间,许多无书者姓名的墓志精品其书风很多都受到褚遂良书风的熏染,如《郭君妻张氏墓志》(652年)、《斛斯君妻索相儿墓志》(652年)、《刘普曜墓志》(653年)、《杨玉墓志》(655年)、《李信墓志》(657年)、《赵王李福妃宇文修多罗墓志》(660年)、《骑都尉李文墓志》(664年)、《九品亡宫墓志》(665年)、《吕众及妻曹氏合葬墓志》(668年)等。
褚遂良楷书《倪宽赞》
![褚遂良楷书《倪宽赞》](https://img.taocdn.com/s3/m/3a40f9c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2.png)
褚遂良楷书《倪宽赞》褚遂良《倪宽赞》楷书 24.6x170.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倪宽赞》,又作《儿宽赞》,此卷所书内容取自班固《汉书·卷五十八》,讲述的是汉武帝求贤用贤,广得天下奇士之情形。
就文字内容来说,这是个讹传已久的名称,应该叫做《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赞》。
卷末署“臣褚遂良书”,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4.6cm,横170.1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摹刻见于《郁冈斋帖》《滋蕙堂帖》《三希堂帖》等。
《清河书画舫》《珊瑚网》《平生壮观》等皆有著录。
传为唐代褚遂良楷书法帖。
《石渠宝笈》载:帖高七寸七分,横五尺二寸七分,字共五十行,满行七字。
据赵孟坚跋云为褚遂良晚年之作。
卷后有赵孟坚、邓文原、柳贯、杨士奇、钱溥等人跋记。
赵氏跋称:“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而明代詹景风《玄览编》则以为:“燥而不润乏天趣,笔似清劲而实单弱。
”明代张丑《清河书画舫》称:“褚河南《倪宽赞》是宋世临本,后有赵子固等七跋却真。
”有影印本行世。
从文字内容看,疑点诸多。
如“曩时版筑饭牛之明矣”的“明”字应作“朋”,与通行的《汉书》不一致,本篇并不是一篇生僻的文章,博涉文史的褚遂良奉敕书写而沿俗本误作是不可能的。
而文中之避讳用字习惯,与唐代情况不类,如文中“民”字等没有避讳,而几个“弘”字却是避宋讳而刮去。
正是这些,让人对此作产生怀疑,并认为是宋人临本。
本卷字的笔划疏瘦,运笔过程,一划之间,有粗有细,字的姿态,有种翩翩自得,秀丽美妙,使人如面对一位一尘不染,清净绝俗的高士。
就书法艺术而言,此卷水平较高,秀美明净,平和闲雅,用笔酷似褚法。
但结体又有欧法之紧结,再与可靠的褚书各碑对比,便暴露出一些问题,用笔变化不多,转折与收笔方笔多而呈圆势;结构似欧,却过分平顺,缺少刚健险峻,无初唐书法所存留的六朝古意。
褚遂良(596-658) 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
史载此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
褚遂良楷书艺术探析
![褚遂良楷书艺术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e9dc64f111f18583d05aa1.png)
褚遂良楷书艺术探析作者:陈爽唐长兴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9期摘要:褚遂良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
他初学书法,师承欧阳询、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笔法丰富多姿,自成一家。
在唐代书法艺术上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
”追求风韵神致,追求楷书的笔法,独具一格,最终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褚遂良;楷书;广纳百川;自成一家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汉族,浙江钱塘(河南禹州)人,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
父亲为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
官至通直散骑常侍。
褚遂良博通文史,贞观十年(636),由秘书郎迁起居郎。
擅长书法,以善书由魏征推荐给太宗,受到赏识。
十五年,他力劝太宗停止封禅。
太宗策划东征高丽时,他也持反对意见,尤其反对太宗亲征。
二十二年为中书令,二十三年,太宗临终时他与无忌同被召为顾命大臣。
四年,为尚书右仆射。
六年,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
他认为王皇后出自自家,没什么过错,反对废立。
因此被贬到潭州做都督,转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又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
显庆三年(658)死于任所。
褚遂良的书法风格,首先是字里金生,线条有流动之美,他的用笔轻灵飞动,流美飘逸。
虞世南的著作笔髓论中的一段话对褚遂良的书法影响很深,其中写道:“字有态度,心之辅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借如铸铜为镜,非匠者之明;假笔转心,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运思至微至妙之间,神应思彻,又同鼓琴,纶指妙响,随意而生;握管使锋,逸态逐毫而应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苟涉浮华,终懵于斯理也!”能从书家的艺术作品中体会到书家的心境,书写时的一种态度,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里能观察到书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把生活融入艺术。
褚遂良虽然是师承王羲之欧阳询,但是书法风格大不相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变化,将灵动潇洒的得作品特点融入到楷书书法作品中,使得楷书焕然一新,再当时的书坛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褚遂良《倪宽赞》真伪难辨,赵孟坚、邓文原的跋文保真
![褚遂良《倪宽赞》真伪难辨,赵孟坚、邓文原的跋文保真](https://img.taocdn.com/s3/m/5dad9e2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8.png)
褚遂良《倪宽赞》真伪难辨,赵孟坚、邓文原的跋文保真
巢州月2021-01-21 06:16:00
褚遂良的书法《倪宽赞》原文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注意,班固写的是“兒宽”。
因为“儿”的繁体字是“兒”,而古代“兒”同“倪”,所以《倪宽赞》又称《儿宽赞》。
倪宽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官员,山东广饶人,曾与司马迁、公孙卿、
壶遂等人一起制订出新历法《太初历》。
褚遂良的书法《倪宽赞》真伪历来有争议。
1.褚遂良为何不避讳
褚遂良《倪宽赞》里有“民”、“治”字,根本没有避皇帝讳,这是什么原因?原来避讳也不是咱中国有帝制就开始有的。
据考证,唐代书法中避讳缺笔的,最早见于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是褚遂良去世七八年以后的事情了。
所以,不能从是否避讳辨真伪。
2.是宋人作品
有人说,褚遂良《倪宽赞》里的几个“弘”字为什么要刮去?因为这就是宋人的作品,是在避赵匡胤父亲赵弘殷的讳。
如果一定说是宋人的作品,避讳是有可能的。
但是否也存在褚遂良《倪宽赞》流传到宋代时,被宋人因为避讳而刮字的可能呢?。
【经典碑帖】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高清帖)
![【经典碑帖】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高清帖)](https://img.taocdn.com/s3/m/cb2a9b5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4.png)
【经典碑帖】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高清帖)褚遂良像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杭州钱塘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作品有《雁塔圣教序》《倪宽赞》《孟法师碑》等。
不写书法的人,提起楷书,可能只知“欧、颜、柳、赵”,却不知初唐四杰“欧、虞、褚、薛”。
而习书之人,没临习过褚遂良的,则少之又少。
众人皆知,太宗皇帝是王羲之的铁杆粉丝,而初唐之时,书风也是以二王一路为主。
有个典故说:当虞世南死后,太宗尤为郁闷,抱怨没有人和自己讨论书法了。
此时,魏征跟太宗皇帝推荐:“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
”太宗一听,能得王羲之风韵,便将多年来征集的王羲之作品,请褚遂良来品评鉴别,褚遂良逐一鉴定,并编目存入内府,无一差错。
通过这个故事,如果说褚遂良是王羲之的继承者,难免有些片面。
在书法的创新上,褚遂良是一个天才,他将楷书的凝固形式进行变化,摆脱程序上的僵硬,将灵动、潇洒这样的特点,灌输到楷书的作品里,这是前人所不敢尝试的。
在他之前,“工整”为楷书代言了数百年,而正是他的变革,使楷书的创作焕然一新。
《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的代表作,书后六年即去世,也可说是晚年留下的杰作,字体瘦劲,极富丰神。
《雁塔圣教序》在运笔上则采用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
唐张怀瑾评此书云:“美女婵娟似不轻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
”秦文锦亦评曰:“褚登善书,貌如罗琦婵娟,神态铜柯铁干。
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
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
”《雁塔圣教序》,笔画纤细俊秀,笔笔到位,在书写时,充满了节奏的跳跃,或快或慢,有条不紊,整篇作品行云流水,且空而不虚,瘦而不弱,充满了空灵内秀之气。
为后人对楷书的创作,奠定了重新的认识,可谓唐代楷书之“开山之作”。
褚遂良的书法特点
![褚遂良的书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828807f8c75fbfc67db28d.png)
褚遂良的书法特点晚年的褚遂良,在书法上达到了一个至为高超的美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把欧阳询、虞世南的楷书作品和禇遂良的作品放在一起,我们会明显地看到一种风格上的转变。
显然是对笔法的追求,造成了这种转变。
如果说,书法中楷书之有笔意的表现,当以褚遂良为最高。
如果说,北碑体现了一种骨气之美,欧阳询体现了一种来自于严谨法度的理性美,虞世南体现了一种温文尔雅的内敛之美的话,那么,禇遂良却是表现了一种来自于笔意的华美。
在欧阳询或虞世南那里,线条与笔法是为塑造字型而服务的。
而褚遂良则不然,他是一位具有唯美气息的大师,他刻意地处理每一笔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点与每一个转折……,而结果则是,这种刻意却超出了字形以外,而看来好像具有一种脱离了形体的独立意义,使点线变为一种抽象的美。
可见由欧阳询等人建立起来的严谨的楷书结构,在禇遂良的笔下,已经开始松动。
这种松动并不是由于他功力不够,或者别的什么,而是他知道如何运用结构的疏密、用笔的疾缓来表现流动不居的情感。
倘若我们将欧阳询推举为“结构大师”的话,褚遂良则是“线条大师”。
他的线条充满生命,书家的生命意识也融入结构之中,而明显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飞动之美。
这种飞动之美来自于何处?显然,褚遂良比起欧阳询或虞世南都更富于艺术天赋,也就是说,在他的艺术化了的性格之中,更有一种智慧的流露。
袁中道在《珂雪斋集》卷一《刘玄度集句诗序》中说:“凡慧则流,流极而趣生焉。
天下之趣,未有不自慧生也,山之玲珑而多态,水之涟漪而多姿,花之生动而多致,此皆天地间一种慧黠之气所成,故倍为人所珍玩。
”在褚遂良的书法中,的确可以见到这样一种由“慧黠”而带出的流动之美、舞蹈之美。
他在用笔时就像舞蹈家灵敏比的脚尖,纵横自如、卷舒自如。
在轻灵飞动的连续动作中,完成一个又一个美的造型。
在褚遂良那细劲、遒婉的线条中,有一种神融笔畅似的适意,悠悠地流动于指腕之间,落实在点画之间,从而体现作者刚正、鲠直的性格和满腹经纶的学识修养。
褚遂良书法字帖欣赏
![褚遂良书法字帖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f6a5ad3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a.png)
褚遂良书法字帖欣赏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楷书发展的高峰阶段,褚遂良作为唐朝初期有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潜心研究古人的书法创作技巧,最终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褚遂良书法字帖欣赏,希望你们喜欢。
褚遂良书法字帖欣赏:
对褚遂良的历史评价:
《旧唐书褚遂良传》:褚河南上书言事,亹癖有经世远略。
魏徵、王珪之后,骨鲠风彩,落落负王佐器者,殆难其人。
名臣事业,河南有焉。
昔齐人馈乐而仲尼去,戎王溺妓而由余奔,妇人之言,圣哲惧罹其祸,况二佞据衡轴之地,为正人之魑魅乎!古之志士仁人,一言相期,死不之悔,况于君臣之间,受托孤之寄,而以利害祸福,忘平生之言哉!
赞曰:褚公之言,和乐愔愔,钟石在虡,动成雅音。
二猘双吠,三贤一心。
人皆观望,我不浮沉。
《旧唐书.宗室列传》:河间节贯神明,志匡宗社,故妖不胜德明矣。
道宗军谋武勇,好学下贤,于群从之中,称一时之杰。
无忌、遂良衔不协之素,致千载之冤。
永徽中,无忌、遂良忠而获罪,人皆哀之。
殊不知诬陷刘洎、吴王恪于前,枉害道宗于后,天网不漏,不得其死也宜哉!
《新唐书褚遂良传》: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
反天之刚,挠阳之明,卒使牝咮鸣辰,祚移后家,可不哀哉!天以女戎间唐而兴,虽义士仁人抗之以死,决不可支。
然瑗、济、义琰、仪四子可谓知所守矣。
噫,使长孙不逐江夏、害吴王,褚不谮死刘洎,其盛德可少訾乎!。
历代学褚遂良书法的名家名作有哪些?
![历代学褚遂良书法的名家名作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20af5c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e.png)
历代学褚遂良书法的名家名作有哪些?对于褚遂良书法,笔者接触很早也很喜爱。
作为唐初四⼤家“欧虞褚薛”排名第三位,对书坛千年以来,可谓影响深远⼴泛,不愧“唐之⼴⼤教化主”之称谓。
唐代张怀瓘《书断》中称:“遂良书少则服膺虞监(虞世南),长则被述右军”。
褚遂良⽗褚亮为唐太宗弘⽂馆⼗⼋学⼠之⼀,与欧阳询、虞世南是好友,所以褚遂良少学欧、虞后上追右军,参⾪法⽽形成⾃⼰的风格。
《唐⼈书评》称其书:“字⾥⾦⽣,⾏间⽟润,法则温雅,美丽多⽅”。
与虞世南相⽐,少浑厚之质;与欧阳询⽐,少险峻之势。
然他能扬⼰之长,以“清虚⾼简”取胜。
⽐较之欧、虞笔法更变化多端、更⽣动多姿,笔法显露,开后学者以⽅便之门。
所以,当时褚字盛⾏,天下竞相仿学,成⼀时之风尚。
宗学褚书,古今之⼈灿若星⾠,学之名世⽽⼜明显者亦有之。
在笔者没查资料,仅凭残存记忆的就有三、四位:第⼀位就是“唐初四家”的第四位薛稷;世称“薛少保”,是魏征之甥,从魏处获观所藏虞、褚书法,临习精勤,遂以擅书名世。
其书得于褚者为多,当时⼈说“买薛得褚,不失其节”,特点⽤笔纤瘦,结字疏通。
薛稷真书代表作为《信⾏禅师碑》,刻于武后时,今⽯已久佚,惟有清何绍基藏宋拓孤本,⼰流⼊⽇本。
第⼆位不甚出名,为薛曜;是薛稷的胞弟,与之同⼀师承,但更为纤瘦,是宋徽宗“瘦⾦书”的前源。
第三位颇有争议,就是⿍⿍⼤名的唐太宗李世民了。
《书断》称:“太宗书受于史陵,⼯⾪书飞⽩;⾏草⾏⼆王法,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
但笔者认为从《温泉铭》唐拓孤本上看,从⽤笔与结构分析,似乎受褚遂良影响更深些。
这有其根据,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常叹缺少书法知⾳,魏征便推荐褚遂良,并称褚“下笔遒劲,甚得逸少体”。
于是唐太宗逐起⽤褚遂良为侍书,以极⾼的鉴定⽔平鉴定收集到的王书,⼀⽆⾇误。
在这期间,唐太宗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不⽆可能。
▲唐太宗《温泉铭》▲褚遂良《隋清娱墓志铭》⼤家可⽐较⼀下第四位也是位皇帝,⼤家⽿熟能详的宋徽宗赵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非《倪宽赞》的褚遂良楷书《汉书》节录(海内艾安,府
库充实)
绝非《倪宽赞》的褚遂良楷书《汉书》节录释文: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
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
群士慕向,异人并出。
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
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孝宣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六艺,招选茂异,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韦玄成、严彭祖,尹更始以儒术进,刘向,王褒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杜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尹翁归、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属,皆有功迹见述于世。
参其名臣,亦其次也。
臣褚遂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