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扬州慢》

合集下载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意与境中的城市印象——《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两首词的音韵美和艺术美。

2.在比较阅读中把握两首词的内容和风格,探究从意象组合及意境的营造中赏析诗歌内容、体悟诗歌情。

3.比较阅读,通过对意象的揣摩和意境的体察,鉴赏两首词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4.充分发挥想象,置身诗境,把握诗歌的主旨,学会运用日常逻辑思维解答语文问题。

5.把握两首词的创作背景,品悟词人的不同情怀,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的历史兴亡悲情。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把握两首词的音韵美和艺术美。

2.在比较阅读中把握两首词的内容和风格,探究从意象组合及意境的营造中赏析诗歌内容、体悟诗歌情。

3.比较阅读,通过对意象的揣摩和意境的体察,鉴赏两首词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4.充分发挥想象,置身诗境,把握诗歌的主旨,学会运用日常逻辑思维解答语文问题。

【教学过程】一、城市印象中察意与境1.“城市名片"一度比较流行,如武汉的热干面、黄鹤楼,同学们随着父母也到过一些城市,对哪些城市有哪些印象?预设:城市印象,基本停留在建筑和美食,建筑是城市的灵魂,美食是各地风物的代表。

2.按照意象和意境来看,建筑和美食主要是哪一类?预设:意象类。

3. 涉及到对一个城市的印象,我们往往以“繁华”“热闹"宁静”等词显其妍媸。

这是从意境入手,并在描述中,掺杂着我们的主观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城市名片"导入“意象”“意境"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表情达意中的重要性,并运用日常思维逻辑解读诗歌。

)今天,我们就用日常思维来解读《望海潮》与《扬州慢》中的意与境。

二、意与境中探城市印象1.请同学们朗读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从中各选择一个词语为两位词人笔下的杭州和扬州城设计名片。

预设:繁华:钱塘自古繁华空城:都在空城(萧条:入其城,则四顾萧条)2.请同学们朗读文本,小组探讨分析:杭州城的“繁华”和扬州城的“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体现?3.诗歌赏析中,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境是诗意的空间。

《扬州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扬州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4.2 《扬州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扬州慢》教学设计①《扬州慢》写的是劫后孤城,聚焦于扬州今昔盛衰的对比,词人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悲哀,强化了兵火劫后的沉痛心情。

②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另一面要注意品味诗歌的声韵之美。

1.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来鉴赏名句从而体会黍离之悲。

3.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

4.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忧国伤时、抚今追昔的哀思。

通过鉴赏理解黍离之悲。

情景导入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到了唐朝,扬州更是美丽繁华,让人醉生梦死。

李白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而杜牧更是两度在扬州生活。

翻开杜牧的诗集,最亮丽、最受人喜欢的是描写扬州的;可以说,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

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地,扬州还一如从前吗?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环节一:知人论世1.了解姜夔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

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试不第,布衣终身。

姜夔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借此谋取生计。

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

词作或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

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

有“词中之圣”之称,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

开创了风雅词派,即格律派,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

2.相关背景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当时作者21岁。

2023最新-《扬州慢》优秀教案通用5篇

2023最新-《扬州慢》优秀教案通用5篇

《扬州慢》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扬州慢》优秀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扬州慢》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2、掌握虚实结合写作方法3、体味伤古怀今情感及“清冷”意境4、与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体味豪放派与婉约派不同风格【教学重、难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教学设想】努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对《扬州慢》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语*有一个城市被称为“*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这里的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蒙胧,这个城市叫“扬州”。

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1岁的词人经过扬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

二、解题及背景介绍“慢”指慢曲,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91字以上。

本词是作者21岁路经扬州时有感而作的。

扬州在唐代繁华兴盛,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但到了宋朝,由于女真族多次南侵,扬州屡遭战争洗劫,终于被弄得残破不堪。

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残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心。

三、整体感知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词作。

2、师范读3、指导学生诵读(字音、节奏、情感)。

四、具体研习(一)研习序言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2、词前小序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2《扬州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扬州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扬州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中语文《扬州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背诵词作,通过揣摩语言理解词人的悲情。

2.学习本文中对比、虚实结合、用典、情景交融等写作手法。

3.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一、情景导入同样是江南名城,当柳永路过杭州时,他书写了江南秋色如染,烟柳画桥下水天一色,风帘翠幕里十万人家,描绘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杭州在柳永的笔下有声有色,有韵有味。

当21岁的姜夔经过扬州时,看到的又是怎样的情景?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一起欣赏《扬州慢》。

二、预习反馈1.作家作品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

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一生未入仕途,漂泊江湖,依人作客,却绝不谄媚逢迎侯门。

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姜夔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

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

他深谙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

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2.写作背景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扬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商贾往来,文人荟萃。

然而到了南宋,金兵屡屡南侵,而扬州因地处南北交通要道而屡遭战乱。

故有辛弃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之说。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军突袭扬州,迫使宋高宗狼狈难逃,后由“绍兴和议”,双方停战。

绍兴三十一年(1161),完颜亮撕毁和议,率军大举南侵,扬州再遭焚掠,元气大伤。

1163,南宋遭符离之败。

1176年,年仅二十出头的姜夔经过扬州,眼见这座过去繁华无比的都市如今破败不堪,感慨万千,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三、知识讲授任务一:阅读小序并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提示】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扬州慢》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扬州慢》教学设计

《扬州慢》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扬州慢》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篇目”。

二、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设计理念:在了解新课程标准内涵基础上,要求学生着重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诵读吟咏、整体把握、重点词句赏析),领略诗词的艺术魅力,并背诵默写本首词。

突出学生的能动性,积累一些诗词鉴赏的心得,并用这些体悟继续分析后面的词作。

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第一单元知人论世,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位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凄伤之情,诗意理解难度不大,重点在于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学情分析:学生为高二年级文科平行班学生,语文素养一般。

通过本学期诗歌鉴赏单元学习与训练,学生初步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概念,但自主性不强,需要老师多加点拨、引导,调动积极性与想象力,初步感知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主旨《黍离》之悲2、熟读并背诵《扬州慢》过程与方法:1、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内涵2、意象、修辞拓展训练情感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诗歌鉴赏氛围四、教学重点:“《黍离》之悲”的解读五、教学难点:对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走近姜夔《扬州慢》(获奖教学设计导学案课件)

走近姜夔《扬州慢》(获奖教学设计导学案课件)

走近姜夔《扬州慢》(获奖教学设计、导学案、课件)走近姜夔《扬州慢》(获奖教学设计、导学案、课件)《扬州慢》教学设计陕西省商洛中学王晓鹏一、【教材依据】《扬州慢》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篇目”。

二、【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设计理念:在了解新课程标准内涵基础上,要求学生着重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诵读吟咏、整体把握、重点词句赏析),领略诗词的艺术魅力,并背诵默写本首词。

突出学生的能动性,积累一些诗词鉴赏的心得,并用这些体悟继续分析后面的词作。

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第一单元知人论世,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位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凄伤之情,诗意理解难度不大,重点在于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学情分析:学生为高二年级文科平行班学生,语文素养一般。

通过本学期诗歌鉴赏单元学习与训练,学生初步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概念,但自主性不强,需要老师多加点拨、引导,调动积极性与想象力,初步感知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主旨《黍离》之悲2、熟读并背诵《扬州慢》过程与方法:1、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内涵2、意象、修辞拓展训练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诗歌鉴赏氛围【教学重点】“《黍离》之悲”的解读【教学难点】对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扬州慢(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扬州慢(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扬州慢(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扬州慢(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扬州慢(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扬州慢是唐朝时期的一首古诗,有着优美、流畅的风格,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次教学设计将以这首古诗为对象,结合时下的流行音乐为学生设计启发性教学,将诗歌赋予现代的涵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并在课程中注重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扬州慢这首诗,了解唐代文学史上优美、流畅的风格,并发掘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扬州慢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思想,并能够将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发掘出其时代性与现代性的共性。

3. 学生能够通过本次教学设计的启发性措施,运用诗歌去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辨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1. 首先,本次教学将以古代文学史的鉴赏及流行音乐的引导,激发学生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然后,学生们将学习老师先讲解的扬州慢和现代流行歌曲之间的关联。

老师会播放现代歌曲,并且引导学生从旋律、歌词,甚至MV等多个方面对歌曲进行分析和梳理,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与扬州慢的共性。

3. 之后,教师将介绍扬州慢的背景和文学语言特点,以此启发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4. 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扬州慢进行模仿,并尝试自己作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5. 最后,教师将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和思辨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多媒体呈现诗歌、现代流行歌曲的引导、讨论等。

2. 将诗歌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3. 采用启发性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魅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听取小组讨论文件和个人表达来评判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的核心内容。

《扬州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扬州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4.2《扬州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2《扬州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扬州慢》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和第一单元一样,依然是对中国古代诗词进行鉴赏,与前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不同,这个单元侧重于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其目的是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对于高中二学生而言,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掌握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但在诗歌鉴赏方面,仅仅掌握一种鉴赏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无法真正的走到作者创设的意境当中,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

因此,在这堂课当中,我会引导学生学习新的鉴赏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理解作品。

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扬州慢》相关的一些文章,从而进行对比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教师自身对作品内容的体验,引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感受词人委婉含蓄、深沉悲戚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1.积累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2.学习本词中对比、用典、虚实结合的诗词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通过领悟诗词意境、体会诗词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4.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1.掌握对比、拟人、虚实结合的诗词表现手法。

2.体味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高一时我们学习了《故都的秋》,里面提到了“二十四桥的明月”。

其实,不仅是现代散文,就是古代诗词当中,也有很多描写二十四桥的诗句,比如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姜夔的“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另外一首也描写了二十四桥的词-《扬州慢》。

(板书课题:扬州慢)二、知识积累1、作者: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

2 《扬州慢(淮左名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 《扬州慢(淮左名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 《扬州慢(淮左名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4.2扬州慢(淮左名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3、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

难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新课导入】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到了唐朝,扬州更是美丽镲华,让人醉生梦死。

李白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而杜牧更是两度在扬州生活。

翻开杜牧的诗集,最亮丽、最受人喜欢的是描写扬州的;可以说,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

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地,扬州还一如前吗?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写作背景】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

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为残破不堪。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表露出对国家衰亡的悲痛。

虽然情调凄怆,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国事悲凉痛惜的情绪。

【作者介绍】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

少时随父宦游汉阳(今属湖北省武汉市)。

父死,流寓湘、鄂间。

诗人萧德藻以兄女妻之,乃随萧移居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

往来于苏、杭一带,与当时著名诗人词客交游,生活闲雅。

曾试进士,不第;一生未入仕途,死于杭州。

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工诗,尤以词著称。

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

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而意境则浅。

故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4-2《扬州慢(淮左名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4-2《扬州慢(淮左名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4-2《扬州慢(淮左名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悠悠扬州路,凄凄黍离情——《扬州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诵词作,通过揣摩语言理解词人表达的悲情;熟读并背诵本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中对比、虚实结合、用典、情景交融、以乐衬哀等写作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词作中所表现出的深沉的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理解词作传达的黍离之悲,领悟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文化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中对比、虚实结合、用典、情景交融、以乐衬哀等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黍离之悲的情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识。

【教学难点】从扬州的今昔变化中,深刻体会黍离之悲、家国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在《资治通鉴》中曾提到“扬州富庶甲天下。

"历代文人墨客是这么描绘它的。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意思是倘若天下的明月有三分可爱,那么扬州就占去了两分。

表现出了扬州月色的动人。

而“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则表现出扬州城街市的繁华与人们的悠闲自在。

宋代词人姜夔也曾写过一首描写扬州的著名词作,它就是《扬州慢》。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走进扬州,并思考姜夔笔下的扬州与前人眼中的扬州有何不同吧!1.作者简介——艺术全才姜夔姜夔通晓音律,能够自摆歌词,又能谱写新的曲调,本词正是姜夔的自度曲。

姜夔常常浪迹江湖、寄食诸侯,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

他一生清贫自守,在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方面,无不精通。

那么词人为何要为扬州度一曲《扬州慢》呢?让我们一起从小序中寻找答案。

学习任务一:溯源品味黍离之悲1.朗读小序并思考小序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高二必修《姜夔扬州慢》教案最新9篇

高二必修《姜夔扬州慢》教案最新9篇

高二必修《姜夔扬州慢》教案最新9篇《扬州慢》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姜夔及其词风,培养学生自行阅读鉴赏中国古代作品的能力,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内涵,比较阅读,与辛弃疾《永遇乐》比较。

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

教学重点“黍离之悲”的解读。

教学难点对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的赏析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吟咏了二十四桥的美景,几百年后,又有一位文人路过此地,化用了这一名句,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词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诗人姜夔的名作----《扬州慢》。

二、新课推进(一)预习检查1、作者简介2、背景简介:(二)整体感知1.提问:大家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情感上有种什么样的感觉?明确:悲(悲凉、凄凉、凄冷等)2.提问:从哪些地方(字、词、句)读出这种感受的?明确: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二十四桥……为谁生”等。

3提问:刚才你所撷取的这些词语,诗人是从哪些感官来描写的呢?(用一个字概括)明确:色、声(以上学生边回答边板书)青青荠麦废池乔木景——二十四桥——眼前之景无声冷月寂寞红药声———清角吹寒(三)小序的分析1、序作为词的一个部分,起了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由,概括了写作的主旨。

2、小序中的“黍离”的来源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序》中称:《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

”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3、这段序中的内容,在词中都有相对应的词句。

《扬州慢》优秀教案精选5篇

《扬州慢》优秀教案精选5篇

《扬州慢》优秀教案精选5篇《扬州慢》优秀教案篇一一.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曰,即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

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曰的荒凉,追忆昔曰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曰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曰山河残破的哀思。

二.赏析词文:1.扬州的路上,词人心中的扬州是一幅怎样的图景?(用词中的话回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繁华)2.进入扬州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见到: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拟人。

物尚如此,人何以堪!)、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写静)、冷月无声、红药听到:清角吹寒(以声写静)联想:重到虚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3.的想象与现时相比照,产生巨大反差,词人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慨?昔盛今衰4.昔盛今衰的感慨,词人是借助何种表现手法抒发的?虚实相济。

5.解《扬州慢》词中杜牧诗句的引用?A.有很多咏扬州的诗作,犹以杜牧的几首最为著名。

状写扬州之繁华无出其右者。

B.在《扬州慢》中要表现扬州的昔胜今衰,化用杜牧诗句,一方面自己可省却许多笔墨,更重要的还可引发读者美好的回忆,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

C.但他的追昔,主要怀念的是扬州的风月繁华与风流俊赏,这多少削弱了严肃的爱国主义的主题。

6.赏析“清角吹寒”中“寒”字的妙处。

“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

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

7.“念桥边芍药,年年知为谁生?”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

词情跌荡浓烈,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问得陡峭,问得奇特,无理而有情。

《扬州慢》教学设计篇二扬州慢姜夔[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扬州慢》-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扬州慢》-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 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 忍的战争。“‘犹厌言兵’四字,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 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
小试牛刀
(1)姜夔在《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 用杜牧《赠别》里的诗句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令人感叹。 (2)姜夔在《扬州慢》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3)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 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的句子,这两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年知为谁生? 过春风十里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冷月无声
用典 拟人 通感 反问
用典
过春风十里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赠别》 ——杜牧《遣怀》
通感
利用诸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相互交通的心 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感觉互 换,化抽象为具体,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能由此及彼,引起人们 丰富的联想;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美。——P54
手法小结
虚实结合 用典
移情
拟人
反问
对比 通感
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
主旨
了追了凉这 《昔词对首 黍,人比词 离写的往将 》下哀日扬 之这思的州 悲首。繁城 。词词华眼

《扬州慢》大赛一等奖(以高考题型来讲解)

《扬州慢》大赛一等奖(以高考题型来讲解)
一、对比,
二、将以前热闹繁华的二十四桥景象与如今冷淡 空寂的景象对比,“二十四桥仍在”而吹箫之人 安在?杜牧曾有《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中写的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三、桥在人不再,唯有满目萧瑟之景,抒发了词 人满腔悲怆之情。
8、赏析“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 生!”
一、烘托:花依然红艳,却无赏花之人,美景被 白白辜负了。以此侧面烘托出战争的残酷。 二、移情:战乱让花不知为谁而生,那人呢?纵 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难免“年年知为谁生” 的命运,而花又岂有情感,不过是将人之情感附 着其上罢了。 三、对比:将以前花开众人赏的热闹景象与如今 寂寞花开却无主的萧条景象作对比,凸显出如今 扬州的荒凉。 以此凸显出词人内心的孤寂感伤之情。
想象。 杜牧是最欣赏扬州的诗人,他歌咏扬州 的诗篇,表现出了卓越的鉴赏水平.杜牧 眼中笔下的扬州是何等的繁华绮丽,他 又如何能想到曾经盛况至极的扬州会变 成今日这般荒凉冷落,即使杜牧重回扬 州也会愕然震惊的。
6、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牧《遣怀》:“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 得青楼薄幸名”。纵有杜牧那样的才情 和风流,置身今时今日的扬州,恐怕也 难以他那风流旖旎的情怀了。那么,我 还能说什么呢?
(2009年福建高考题高)考链接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miǎo]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译文⑴:我诗坐人船在为江什上行么驶,“极目厌远听眺,棹夜色歌笼罩声在”岸边?的(芦苇2上分,一)片苍茫。
雪已残,雁声断了,新月初升,潮水汹涌,蓝天照到水面,好象天已到
一、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扬州慢(淮左名都)》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扬州慢(淮左名都)》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4.2《扬州慢(淮左名都)》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扬州慢(淮左名都)》教案一、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课程标准解读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三、教材分析选择性必修学习要求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单元解读中国的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体式多样,风格各异。

让我们从源头出发,顺流而下,欣赏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诗歌名作。

《诗经》和《楚辞》是古典诗歌的源头,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汉乐府继承《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叙事诗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唐诗是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李白和杜甫各领风骚;词是古典诗歌的新发展,到了宋代,词境逐渐拓展,技巧日臻成熟。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2《扬州慢》课件(1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2《扬州慢》课件(17张PPT)

1.把握节奏,慢词是应该慢读的。 2.找出韵脚: 程、青、兵、城、惊、情、声、生。 3.重读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词语 ,像“厌“寒”、 “难赋”和“冷”等。 4.把握凄切伤感的感情基调 。
题扬州禅智寺
[ 唐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其一) [ 唐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
[ 唐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 [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慢》 竹西佳处
知人论世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 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一生未入仕途,漂泊江湖,依人作客, 却绝不谄媚逢迎侯门。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 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姜夔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 成家。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 代浙派词人所尊奉。他深谙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 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著有《白石道 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
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
诵读体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 /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 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设计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设计

《扬州慢》姜夔主备人:豆旺峰参备人员:朱宏刚惠亚刚孙维刚孙鹏苏王芳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姜夔及其词风;2、学习虚实结合、化用诗词、对比、反衬等表现手法及拟人等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自行阅读鉴赏中国古代作品的能力,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探讨、点拔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诗人为国家的残破以及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1、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2、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教学设想】1、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他们学习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flash音乐《烟花三月》。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扬州。

李白有首诗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作者送友人至扬州,今天我也送大家到姜夔笔下的扬州去走走、看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关于作者姜夔,大家了解多少呢?二、知人论世:姜夔(1155 —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

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

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

词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三、解题: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

《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这是一首慢词。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

(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四、学习小序:在词中有何作用?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 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 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朗读提示: 题为《扬州慢》, 吐字要慢,停
顿要长,要读得沉着,荡气回肠。
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1、扬州是一座怎样的城?试以一个字概括特点?特 点是怎么反映出来的?
2、词人心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作者借助什么表现 昔日扬州的?
合作探究
2、词人心中的扬州应是怎样的?作者如
何表现昔日扬州的?
废 荠麦青青
池 空
废池乔木 无声冷月 寂寞红药
城 清角吹寒
今 日 扬
昔 日 扬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州 州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
名 都 佳 处
(衰败)(实)
(繁华)(虚)
今昔对比,昔盛今衰
缘景明情
3、目睹了今日的扬州,作者是什么 心情?哪一个字突出了他的感受?
谓我心1忧,、不知词我者前,谓小我何序求。交悠悠待苍天了,什此何么人哉内。 容?
写作时间 所见所闻
淳熙丙申至日
夜雪初霁,荠麦弥黍望离。之四悲顾: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指,国戍破角家悲吟。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 亡之痛
其他人的评价 有《黍离》之悲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 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 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 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3、目睹了今日的扬州,作者是什么心情?哪一个字 突出了他的感受?词中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4、找到自是一座怎样的城?试以一个字概括特 点?特点是怎么反映出来的?
见到——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
听到—— 清角吹寒

想到——
重到须惊,难赋深情; 桥月仍在、玉人已无; 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重 点
谱写曲子

短暂停留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推测
即使
抒发
想到
预习展示2
扬州慢
《黍离》
小序
(一章淳)彼熙黍丙离申离,至彼日稷之,苗余。过行迈维靡扬靡,。中夜心雪摇摇初。霁知我,者荠麦弥望。
谓入我其心忧城,则不知四我顾者萧,谓条我,何求寒。水悠自悠苍碧天,,此暮何色人渐哉。起,戍角悲
((二三谓章章吟 以我))彼 彼。为心黍黍忧予 有离离,怀《离离不,,知怆黍彼彼我然离稷稷者之之,》,穗 实谓感之。 。我慨悲行 行何迈 迈求今也靡 靡。昔。靡 靡悠, ,,悠中 中苍因心 心天自如 如,醉 噎此度。 。何此知 知人我我曲哉者者。。千岩老人
拓展延伸
景 一个是雄浑壮阔之景
一个是清冷萧条之景
情 一个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一个对侵略战争的痛恨和繁华尽去的感伤
归纳总结,科学评价
瘦西湖
廿四桥
五亭桥
古运河
3、移情 4、清空
本词即是“清空”词的代表作,它的胜人之 处在于:词的情感蕴藉含蓄,少有豪壮激烈的情 怀;词的语言、意象,不是色彩鲜丽或雍容华贵 的,而是淡雅素净,清新空灵的。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扬州慢》 《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
辛弃疾
思考: 两首词皆吊古抚今、即
景抒怀的名作,在写景和抒 情方面有什么不同特点?
扬州慢
姜夔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
初读课文,疏通文句
预习展示1
• 维扬 •霁 • 弥望 •顾 • 怆然 •度 • 少驻 •乔 •郎 •算 •纵 •赋 •念
扬州的别称

雨雪停止,天放晴

满眼 看 悲伤的样子
姜 夔
比较阅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惊”。因“空”而“惊 ”,返照现实 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此时此 地,此情此景,杜牧定会“重到须惊”, “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 惊心、心惊心痛了。抒发了他对战争的厌恶 与痛恨,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怀念,对今日 山河残破的哀思。
艺术特色
1、对比、反衬手法,写景抒情 2、虚实相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