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难题汇编精选(二)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数学暑假作业奥数题难题大全

小学三年级数学暑假作业奥数题难题大全

欢迎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暑假作业奥数题难题大全
1.苗苗家住在九楼,每两层楼之间有15级台阶,苗苗从一楼走到家需要上多少级台阶?
2.10+20+30+40+50+60+70=()×()=()
45+50+55+60+65+70+75+80=()×()=()
42+43+44+45+46=( ) ×( )=( )
3.
,从正面看是,从侧面看是,这
)克
10.猜一猜,填一填。

□□□□0□
× 5 ×□
□ 2 5 □ 0 0 5
11.有一只蜗牛沿15米高的树干往上爬,白天向上爬4米,夜间又往下退3米。

蜗牛第几天能爬到树顶?
12.一张长方形的纸,长10厘米,宽5厘米,把两张这样的长方形的纸拼在一起,拼成的新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13.平均每本多少元?
欢迎阅读
72元/套买三本赠一本
14.小明今年5岁,奶奶今年65岁,今年奶奶的年龄是小明的多少倍?明年呢?
15.在一条长343米的公路边每隔7米架设一根电线杆(两端都要架设电线杆),一共架设了多少根电线杆?
16.一个学生在做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8看成3,结果得出的商是24,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17.把下面的竖式填写完整。



(。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带答案—汇编—(含速算--差倍和-应用题等多种题型)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带答案—汇编—(含速算--差倍和-应用题等多种题型)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汇编—(含速算--差倍和-应用题等多种题型)小学三年级奥数题:乘除法中的速算小学三年级奥数题:乘除法中的速算(二)小学三年级奥数题:乘除法中的速算(三)三年级奥数题:吨的认识、测量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差倍问题(四)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加减法的验算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循环问题(一)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循环问题(二)三年级奥数题:火柴棒问题三年级奥数题:和差倍数问题(一)1、南京长江大桥共分两层,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铁路桥。

铁路桥和公路桥共长11270米,铁路桥比公路桥长2270米,问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和铁路桥各长多少米?分析:和差基本问题,和1127米,差2270米,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

解:铁路桥长=(11270+2270)/2=6770米,公路桥长=(11270-2270)/2=4500米。

2、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分析:先将一、二两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利用基本和差问题公式得出第一、二两个小组的人数和,然后对第一、二两个组再作一次和差基本问题计算,就可以得出第一小组的人数。

解: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180+20)/2=100人,第一小组的人数=(100-2)/2=49人。

3、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多19千克,从甲筐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分析:从甲筐取出放入乙筐,总数不变。

甲筐原来比乙筐多19千克,后来比乙筐少3千克,也即对19千克进行重分配,甲筐得到的比乙筐少3千克。

于是,问题就变成最基本的和差问题:和19千克,差3千克。

解:(19+3)/2=11千克,从甲筐取出11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

三年级奥数题:和差倍数问题(二)1、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120,而减数是差的3倍,那么差等于多少?分析:被减数=减数+差,所以,被减数和减数与差的和就各自等于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的一半,即: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

五年级奥数难题集锦

五年级奥数难题集锦

小学五年级奥数经典难题1,平均数问题:(高等难度)幼儿园有三个班,甲班比乙班多4人,乙班比丙班多4人,老师给小孩分枣,甲班每个小孩比乙班每个小孩少分3个枣,乙班每个小孩比丙班每个小孩少分5个枣,结果甲班比乙班共多分3个枣,乙班比丙班总共多分5个枣。

问:三个班总共分了多少个枣?平均数问题答案:设丙班有x个小孩,那么乙班就有(x+4)个小孩,甲班有(x+8)个小孩。

乙班每个小孩比丙班每个小孩少分5个枣,那么x个小孩就少分5x个枣,而乙班比丙班总共多分5个枣,所以多出来的那4个小孩分了(5x+5)个枣。

同理:甲班每个小孩比乙班每个小孩少分3个枣,那么(x+4)个小孩就少分(3x+12)个枣。

而甲班比乙班共多分3个枣,所以多出来的那4个小孩分了(3x+12+3)即(3x+15)个枣。

甲班每个小孩比乙班每个小孩少分3个枣,4个小孩就少3×4=12个枣,因此我们得到:5x+5=3x+15+12, 解得x=11.所以,丙班有11个小孩,乙班有15个小孩,甲班有19个小孩,甲班每人分12个枣,乙班每人分15个枣,丙班每人分20个枣。

一共分了12×19+15×15+20×11=673个枣。

【小结】通过方程解决问题是常用的方法。

2,最值问题:(高等难度)N是一个各位数字互不相等的自然数,它能被它的每个数字整除。

N的最大值是()。

最值问题答案:N不能含有0,因为不能被0除。

N不能同时含有5和偶数,因为此时N的个位将是0。

如果含有5,则2,4,6,8都不能有,此时位数不会多。

如果N只缺少5,则含有1,2,3,4,6,7,8,9,但是数字和为40,不能被9整除。

所以必须再去掉一位,为了最大,应该保留9放到最高位,为了使数字和被9整除,还需要去掉4。

此时由1,2,3,6,7,8,9组成,肯定被9整除,还需要考虑被7和8整除。

前四位最大为9876,剩下三个数字组成的被8整除的三位数为312,9876312被7除余5;前四位如果取9873,剩下三个数字组成的被8整除的三位数为216,9873216被7除余3;前四位如果取9872,剩下三个数字组成的被8整除的三位数为136,9872136被7除余1;前四位如果取9871,剩下三个数字组成的被8整除的三位数为632,9871632被7除余1;前四位如果取9867,剩下三个数字组成的被8整除的三位数为312,9867312被7整除。

6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难题

6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难题

6年级奥数题及答案难题奥数题难题1:一队少先队员乘船过河,如果每船坐15人,还剩9人,如果每船坐18人,刚好剩余1只船,求有多少只船?奥数题难题答案解法一:设船数为X,则(15X+9)/18=X-115X+9=18X-1827=3XX=9答:有9只船。

解法二:(15+9)(18-15)=8只船 --每船坐18人时坐了8只船8+1=9只船奥数题难题2:建筑工地有两堆沙子,一堆比2堆多85吨,两堆沙子各用去30吨后,一堆剩的是2堆的2倍,两堆沙子原来各有多少吨?奥数题难题答案设2堆为X吨,则一堆为X+85吨X+85-30=2(X-30)x=115(2堆)x+85=115+85=200(1堆)奥数题难题3:自然数1-100排列,用长方形框出二行六个数,六个数和为432,问这六个数最小的是几奥数题难题答案六个数分别是46 47 48 96 97 98奥数题难题4:甲乙两地相距420千米,其中一段路面铺了柏油,另一段是泥土路.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到乙地用了8小时,已知在柏油路上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而在泥土路上的行驶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泥土路长多少千米?奥数题难题答案两段路所用时间共8小时。

柏油路时间:(420-x)60泥土路时间: x407-(x60)+(x40)=8有x120=1所以x=120奥数题难题5:一少先队中队去野营,炊事员问多少人,中队长答: 一个人一个碗,两个人一只菜碗,三个人一只汤碗,放在你这儿有55只碗,你算算有多少人?奥数题难题答案设有x个人x+x/2+x/3=55x=30。

超难奥数题及答案二年级

超难奥数题及答案二年级

超难奥数题及答案二年级奥数题目通常设计得比较巧妙,需要孩子们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技巧来解答。

下面是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的超难奥数题目及答案:题目1: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如果再有2个朋友加入,他们每人能分到几个苹果?答案:首先,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10÷5=2个苹果。

当有2个新朋友加入,总共有7个朋友,那么10个苹果分给7个朋友,每人可以分到10÷7=1个苹果,但还剩下3个苹果,这3个苹果可以再分给3个朋友,每人多分一个,所以最后每个朋友可以分到1+1=2个苹果。

题目2:一个数字钟的时针和分针在12点整时重合。

问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时针和分针会重合多少次?答案:在一个小时内,分针会转一圈,而时针只会转1/12圈。

因此,每小时分针都会追上时针一次,除了12点整。

但在12点整,时针和分针是重合的。

所以,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时针和分针会重合24次。

题目3:有一条直线,上面有5个点,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现在要在这条直线上添加一些点,使得任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都不超过1厘米。

问最少需要添加多少个点?答案:在直线上已经有5个点,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

为了保证任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都不超过1厘米,我们可以在每个点之间添加一个点。

这样,每个点之间都会有一个点,总共需要添加4个点。

加上原来的5个点,总共有9个点。

题目4:一个篮子里有若干个鸡蛋,如果每次拿2个,最后剩下1个;如果每次拿3个,最后剩下2个;如果每次拿4个,最后剩下3个。

问篮子里至少有多少个鸡蛋?答案: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中国剩余定理来解决。

设篮子里有x个鸡蛋,根据题目条件,我们有以下三个同余方程:x ≡ 1 (mod 2)x ≡ 2 (mod 3)x ≡ 3 (mod 4)通过解这些方程,我们可以得到x = 8 + 12k,其中k是任意整数。

因为篮子里的鸡蛋数量至少是1,所以最小的x是8。

小学奥数21类难题汇总附解题思路

小学奥数21类难题汇总附解题思路

小学奥数21类难题汇总,附解题思路题型一: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单一量单一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或总量A÷(总量B÷份数B)=份数A【解题思路】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买5支铅笔需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先求出一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再求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题型二: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先找出“总数量”,再根据已知条件解决问题的题型。

所谓“总数量”可以指货物总价、几天的工作量、几亩地的总产量、几小时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一份数量=份数【解题思路】先求出总数量,再解决问题。

【例】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剪裁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

问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衣服?解:先求这批布总共多少米——3.2×791=2531.2(米)再求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题型三:和差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解题思路】简单题目直接套用上述公式,复杂题目变通后再套用公式。

【例】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解:直接套用公式——甲班人数=(98+6)÷2=52(人)乙班人数=(98-6)÷2=46(人)题型四:和倍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小学奥数:比例应用题(二).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汇编]

小学奥数:比例应用题(二).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汇编]

1、比例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比例与百分数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理多组数量关系非常有用,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小升初考试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讲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一、比和比例的性质性质1:若a: b=c:d,则(a + c):(b + d)= a:b=c:d;性质2:若a: b=c:d,则(a - c):(b - d)= a:b=c:d;性质3:若a: b=c:d,则(a +x c):(b +x d)=a:b=c:d;(x为常数)性质4:若a: b=c:d,则a×d = b×c;(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正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正比;反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反比.二、主要比例转化实例①x ay by bx a;x ya b;a bx y;②x ay bmx amy b;x may mb(其中0m);③x ay bx ax y a b;x y a bx a;x y a bx y a b;L④x ay b,y cz dx acz bd;::::x y z ac bc bd;⑤x的ca等于y的db,则x是y的adbc,y是x的bcad.三、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⑴按比例分配例如:将x个物体按照:a b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数量与x的比分别为:a a b和:b a b,所以甲分配到axa b个,乙分配到bxa b个.⑵已知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类别数量的问题例如:两个类别A、B,元素的数量比为:a b(这里a b),数量差为x,那么A的知识点拨教学目标比例应用题(二)元素数量为axa b,B的元素数量为bxa b,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求出a b与a或b的比值.四、比例题目常用解题方式和思路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运用单位“l”。

四年级奥数题难题大全

四年级奥数题难题大全

四年级奥数题难题大全一、和差问题1. 甲、乙两箱共有水果60千克,如果从甲箱中取出5千克放到乙箱中,则两箱水果一样重。

求两箱原来各有水果多少千克?- 解析:两箱水果调整后一样重时,每箱重60÷2 = 30千克。

那么原来甲箱有30+5 = 35千克,乙箱有30 - 5=25千克。

2. 四年级有3个班,一班和二班的平均人数是44人,二班和三班的平均人数是43人,三班和一班的平均人数是42人。

这三个班各有多少人?- 解析:一班和二班总人数为44×2 = 88人,二班和三班总人数为43×2 = 86人,三班和一班总人数为42×2 = 84人。

把这三个和相加,就是三个班总人数的2倍,即(88 + 86+84)÷2=129人。

那么三班人数为129 - 88 = 41人,一班人数为129 - 86 = 43人,二班人数为129 - 84 = 45人。

二、倍数问题3. 有两堆棋子,第一堆有87个,第二堆有69个。

从第一堆中拿多少个棋子到第二堆,就能使第二堆棋子数是第一堆的3倍?- 解析:两堆棋子总数为87 + 69 = 156个。

当第二堆棋子数是第一堆的3倍时,把棋子总数分成4份,第一堆占1份,第二堆占3份。

此时第一堆有156÷(3 + 1)=39个。

所以从第一堆拿到第二堆的棋子数为87 - 39 = 48个。

4. 被除数、除数、商三个数的和是212,已知商是2。

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解析:因为商是2,设除数为x,被除数就是2x。

根据题意可得2x+x +2=212,3x=210,x = 70。

被除数为2×70 = 140。

三、年龄问题5. 父亲今年47岁,儿子今年21岁。

多少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解析:父子年龄差为47 - 21 = 26岁。

当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时,儿子年龄为26÷(3 - 1)=13岁。

所以是21 - 13 = 8年前。

小学奥数难题汇编精选(二)

小学奥数难题汇编精选(二)

小学奥数难题汇编精选(二)退法著名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决窍。

(1)从复杂退到简单千克,还剩下20千克。

这袋米重多少千克?后剩19×2=38(千克)所求40×2=80(千克)(2)从一般退到特殊例2一只轮船往返于甲、乙码头一次,问:静水中航行所花时间长,还是流水中航行所花时间长,还是所花时间一样长。

这样的问题,一时很难作出解答。

我们可以把问题足够地“退”,“退”到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假定船速等于水速,船在逆水航行时将停止不前。

这就是说,船无论花费多长时间,也无法在这样的流水中完成两码头之间的往返航行。

而在静水中航行的话,往返一次所花时间总是“往”(或“返”)时的2倍。

因此在流水中花的时间最长。

如时速3千米的一只小船,往返一段12千米的行程。

如果水时速1千米,需几小时?若是静水,需几小时?(3)从抽象退到具体此题比较抽象,且由于“标准量”、“比较量”前后变化,增加了题目难度。

把它从抽象退到具体,不妨假设女生人数是30(所设数是3的倍数简割补法还少2吨,这时,正好运完。

这批货共几吨?这批货是10吨。

统一单位“1”2临时又有1 0个同学报名参加比赛,这样,参加比赛的人数刚好是未参加人数依题意作线段图如下:确定以“原来未参加的人数’为单位“1”。

从图中可知,现在参加的整理线段图如下:因为原未参加人数与现未参加人数相差10人,所以用假设法统一标准量。

比实际少 710-600=110(人)。

=450 (人)。

=360(人),或710-350=360(人)。

比实际多 875-710=165(人)。

300(人)。

350(人)。

同分母法吨?都平均分成15份,甲库中的9份相当于乙库中的10份,由此得出甲库与乙库的存粮数之比为10∶9。

现有粮乙库:570-300=270(吨)乙库原有粮:570-400=170(吨)奥数难题:替代法例1一块布,可以做3套大人衣服或7套儿童衣服。

六年级奥数经典题难题集粹(华杯赛难度)—附详细解答doc

六年级奥数经典题难题集粹(华杯赛难度)—附详细解答doc

六年级奥数经典题、难题集粹(华杯赛难度)—附详细解答一、工程问题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解: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

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

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

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1/20*(16-x)+7/100*x=1x=10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

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

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解: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小学数学奥数题汇编及答案

小学数学奥数题汇编及答案

小学数学奥数题汇编及答案1.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

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相遇时间:(32×2)÷(56-48)=8(小时)距离:(56+48)×8=832(千米)2.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4千米,与此同时一列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

每小时行48千米,途中快车因故停留了4小时,所以比慢车晚1小时到达。

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解:(4-1)÷(481-541)=1296(千米)3.已知某铁路桥长10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用120秒,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80秒。

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解:120秒行驶的距离是桥长+车长80秒行驶的距离是桥长-车长所以80(1000+车长)=120(1000-车长)车长=200米火车的速度是10米/秒4.甲、乙二人按顺时针方向沿圆形跑道练习跑步,已知甲跑一圈要12分,乙跑一圈要15分,如果他们分别从圆形跑道直径的两端同时出发,那么出发后多少分甲追上乙?解:(1/2)/(1/12-1/15)=(1/2)/(1/60)=30分钟5.甲、乙比赛乒乓球,五局三胜。

已知甲胜了第一局,并最终获胜。

问:各局的胜负情况有多少种可能?解:甲甲甲甲甲乙甲甲甲乙乙甲甲乙甲甲甲乙甲乙甲甲乙乙甲甲经枚举发现共有6种可能。

6.甲、乙二人2时共可加工54个零件,甲加工3时的零件比乙加工4时的零件还多4个。

问:甲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解:甲乙二人一小时共可加工零件27个设甲每小时加工x个,那么乙每小时加工27-x个根据条件得3x=4(27-x)+47x=112x=16答:甲每小时加工零件16个。

7.一牧场上的青草每天都匀速生长。

这片青草可供27头牛吃6周,或供23头牛吃9周。

那么可供21头牛吃几周?解:将1头牛1周吃的草看做1份,则27头牛6周吃162份,23头牛9周吃207份,这说明3周时间牧场长草207-162=45(份),即每周长草15份,牧场原有草162-15×6=72(份)。

五年级奥数难题汇编精选:巧用数字来填空

五年级奥数难题汇编精选:巧用数字来填空

五年级奥数难题汇编精选:巧用数字来填空编者小语:奥数题往往从结构到解法都充满着神奇的魅力,易于小学生尝到探索的乐趣,而在探索解题方法的过程中,小学生又亲身体验到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

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小编整理的五年级奥数题及参考答案:巧用数字来填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请找出下列数列的规律,把数字填满,并写出16之后的下一个数字是多少?(1)1,-,7,-,-,16(2)1,-,-,7,-,16(3) 1,-,-,-,7,16还有哪些规则,可以在1与16之间填入4个数字?分析与解答:理论上会有无限多种可能,这个题目的目的是要强调有许多方式可以完成一个数列。

(1)1,4,7,10,13,16,19。

每次加3。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1,2,4,7,11,16,22。

每次加的数比上次多1。

(3)1,6,3,10,7,16,13。

前后项的差有两种:加上5、7、9、…,与减去3。

1与16的差是15,因此有一种产生数列的方法是找到某种形式的5个差,其差的总和为15。

例如,1,6,1,6,1的总和是15,故可产生如下的数列:1,2,8,9,15,16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详解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详解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详解
(一)植树问题
题目1:在一条长20米的公园小道一边种杨柳树,每隔4米种一棵,两端都要种,一种要种多少棵?
答案:20米的路每隔4米种一棵,可以分成5段,两端都种的话,就在加1棵。

算式为:20÷4=5(棵),5+1=6(棵);20÷4+1=6(棵)。

题目2:一条路上每隔2米有一根电线杆,连两端一共有10根电线杆,这条路有多长?
答案:加上两端一共10根电线杆,说明有9段,每段2米,则一共有18米。

算式为:2×(10-1)=18(米)
题目3:在一条20米的公园小道两边种树,每隔4米种1棵,两头都要种,一共要种多少棵?
答案:20米的小路每边每隔4米的话一共有5段,两头都种则每边有6棵,两边都种则有12棵。

算式为:20÷4=5(棵),5+1=6(棵),2×6=12(棵);(20÷4+1)×2=12(棵)。

题目4:一个圆形水池周围每隔2米栽一棵杨树,共栽了40棵,水池的周长是多少米?
答案:因为水池是圆形的,树的棵树与树的间隔数是相同的,所以40棵树把水池周围分成了40段,因此水池的长度为80米,算式为:2×40=80(米)。

最新小学一年级下册奥数题(精选汇编)

最新小学一年级下册奥数题(精选汇编)

小学一年级下册奥数题篇一?1.同学们排成一队放学,小明的前面有8个人,后面有7个人,这队共有多少人?2.从前面数起,小林是第5个,从后面数起,小林是第4个,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3.16个小朋友排队做操,排在涛涛前面的有6人,排在涛涛后面的有多少人?4.有20只兔子排成一队去采蘑菇,从前面数起,灰兔是第7只,从后面数起,灰兔是第几只?5.小王的后面排的是小张,从前数小王是第4个,从后数小张是第4个,这一队共有多少人?6.少先队员排成队去参观,从排头数起,杨华是第18个,从排尾数起,张红是第12个,已知杨华的前两个是张红,这队共有多少人?7.15个鸡笼里养着15只鸡,从左往右数第3只是黑鸡,从右往左数第5只是白鸡,其余都是黄鸡,黑鸡与白鸡之间有多少只黄鸡?8.16个同学排着相同的两行参加唱歌比赛,小青排在第二行第4个,小青的另一边有多少个同学?9.小红有13个气球,?里面有8个红气球,?2个绿气球,其余的是黄气球,?黄气球有多少个?10.老猫和小猫一共钓了24条鱼。

老猫钓了20条,小猫钓了多少条?小学一年级下册奥数题篇二1.学生排成一队,在小进的前面有6人,后面有8人,问这队共有多少人?2.12辆汽车组成一列车队向前行进。

从前面数起,红色的小轿车是第7辆。

问从后面数它是第几辆?3.游泳池里男生都戴蓝帽,女生都戴红帽。

池中一个男生小强边看边数,他看见蓝帽4个,红帽5个。

问池中男女生共多少人?4.说稀奇、道稀奇,鸭子队里有只鸡。

正着数它第六,倒着数它第七。

请你帮助算一算,小鸭一共有几只?5.一个小组的小学生共有5人,已知他们都做了语文作业或数学作业。

又知做完语文作业的有3人,做完数学作业的有4人。

问语文和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几人?6.在100名学生中统计,有65人会骑自行车,有73人会游泳,有10人既不会骑自行车又不会游泳。

问既会骑自行车又会游泳的人有多少?7.某班有学生45人,订阅《中国少年报》的有29人,订阅《小朋友》的有28人,其中两种都订阅的有16人,问两种刊物都没有订阅的人有多少?8.飞机场上有11架飞机,?飞走5架,?又飞来2架,现在有多少架?9.?盒子里的小皮球取出9个,?还剩下7个,?盒子里原来有几个小皮球?10.?小明种了6棵树,?加上小生种的一共15棵,?小生种了多少棵?小学一年级下册奥数题篇三1.有一组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其中有8人已被捉住,还有4人没有捉住,问这组一共有()人在玩游戏。

四年级特难奥数题及答案

四年级特难奥数题及答案

四年级特难奥数题及答案四年级奥数题目往往涉及到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以下是一些特难的奥数题目及相应的答案:1. 题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30张邮票,如果小明给小红5张邮票,那么他们每人将有相同数量的邮票。

问小明和小红原来各有多少张邮票?答案:设小明原来有x张邮票,小红原来有y张邮票。

根据题意,我们有以下两个方程:x + y = 30x - 5 = y + 5解这个方程组,我们得到x = 20,y = 10。

所以小明原来有20张邮票,小红原来有10张邮票。

2. 题目:一个数字,如果将它乘以3后再加上10,结果等于将它乘以2后再加上20。

这个数字是什么?答案:设这个数字为n。

根据题意,我们有以下等式:3n + 10 = 2n + 20解这个等式,我们得到n = 10。

所以这个数字是10。

3. 题目: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老师决定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些书本,如果每3个学生分得5本书,那么班级总共需要多少本书?答案:班级有40名学生,每3个学生分得5本书,那么总共需要的书籍数量为:(40 / 3) * 5 = 13 * 5 = 65本。

4. 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两倍,如果将长和宽都增加5厘米,那么新的长方形的面积比原来的面积增加了85平方厘米。

求原来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答案:设原来的长方形宽为x厘米,那么长为2x厘米。

根据题意,我们有以下等式:(2x + 5) * (x + 5) - 2x * x = 85解这个等式,我们得到x = 7厘米,所以原来的长方形的长是14厘米,宽是7厘米。

5. 题目:一个数列的前5项是1, 1, 2, 3, 5,接下来的3项是什么?答案:这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所以接下来的3项是:5 + 3 = 83 + 5 = 85 + 8 = 13所以接下来的3项是8, 8, 13。

这些题目和答案可以作为四年级学生的奥数练习,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奥数高难度数论例题

小学奥数高难度数论例题

小学奥数高难度数论例题
关于小学奥数高难度数论例题
例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8天,乙队单独做需要24天。

两队合作8天后,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做,甲队还要做几天?
解:由18、24的最小公倍数是72,可把全工程分为72等份。

72÷18=4(份)…………是甲一天做的份数
72÷24=3(份)…………是乙一天做的'份数
(4+3)×8=56份)………两队8天合作的份数
72-56=16(份)…………余下工程的份数
16÷4=4(天)……………甲还要做的天数
例2甲、乙两个码头之间的水路长234千米,某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需要9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需要13小时。

求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解:9、13的最小公倍数是117,可以把两码头之间的水路234千米分成117等份。

每一份是:
234÷117=2(千米)
静水中船的速度占总份数的:
(13+9)÷2=11(份)
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
2×11=22(千米)
【关于小学奥数高难度数论例题】。

奥数难题及答案范文

奥数难题及答案范文

奥数难题及答案范文奥数已有数十年历史,作为开展数学爱好者兴趣、提高数学素质而存在。

下面是为你们准备的关于奥数的相关难点难题以及相关的奥数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40公顷,照这样的速度,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要求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我们就要先求出这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1)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40÷5=8(公顷)(2)需要多少小时?72÷8=9(小时)答:耕72公顷地需要9小时。

纺织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煤1500千克,6天可以烧完。

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多烧几天?要想求可以多烧几天,就要先知道这堆煤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而要求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还要知道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1)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1500×6=9000(千克)(2)可以烧多少天?9000÷1000=9(天)(3)可以多烧多少天?9-6=3(天)。

同学们到车站义务劳动,3个同学擦12块玻璃。

(补充不同的条件求问题,编成两道不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补充1:“照这样计算,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1)每个同学可以擦几块玻璃?12÷3=4(块)(2)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4×9=36(块)答:9个同学可以擦36块。

补充2:“照这样计算,要擦40块玻璃,需要几个同学?”(1)每个同学可以擦几块玻璃?12÷3=4(块)(2)擦40块需要几个同学?40÷4=10(个)答:擦40块玻璃需要10个同学。

小华每分拍球25次,小英每分比小华少拍5次。

照这样计算,小英5分拍多少次?小华要拍同样屡次要用几分?(1)小英每分拍多少次?25-5=20(次)(2)小英5分拍多少次?20×5=100(次)(3)小华要几分拍100次?100÷25=4(分)答:小英5分拍100次,小华要拍同样屡次要用4分。

差倍问题(二) 小学数学三年级奥数专题学案汇编(附经典详解)

差倍问题(二) 小学数学三年级奥数专题学案汇编(附经典详解)

第27讲差倍问题(二)一、专题简析:有些差倍问题比较复杂,不能直接利用公式进行解答,这时需要我们小朋友仔细审题,尤其注意一些隐含条件,同时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较复杂的差倍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隐蔽。

先依题意画出线段图,数量关系就会比较清晰地展现出来,然后借助线段图找出两个数的差以及所对应的倍数,再利用公式进行解答。

二、精讲精练例1:有两袋玉米,大袋比小袋多56千克,如果将小袋的玉米吃掉4千克,这时大袋的玉米重量是小袋的4倍。

两袋玉米原来各重量多少千克?练习一1、有两箱玩具,第一盒比第二盒多60只。

如果从第二盒中取出3只,这时第一盒的只数是第二盒的8倍。

求两箱玩具原来各有多少只?2、一个书架上放着一些书,第二层比第一层多12本。

如果从第一层中拿走6本,这时第二层的本数是第一层的4倍。

求第一、第二层原来各有多少本书?例2:有甲、乙两桶色拉油,如果向甲桶中倒入8千克,则两桶色拉油就一样重;如果向乙桶中倒入12千克,乙桶的色拉油就是甲桶的5倍。

甲、乙两桶原来各有色拉油多少千克?练习二1、有甲、乙两桶水,如果向甲桶中倒入10千克水,两桶水就一样多;如果向乙桶中倒入4千克水,乙桶的水就是甲桶的3倍。

原来甲、乙两桶各有多少千克水?2、三(1)班同学参加英语比赛,如果男生少去1人,男、女参赛人数相等;如果女生少去1人,男生参赛人数是女生的2倍。

三(1)班参加英语比赛的男、女生各几人?例3 :甲的钱数是乙的3倍,甲买一套180元的《百科大全》,乙买一套30元的故事书后,两人余下的钱一样多。

甲原来有多少钱?练习三1、甲的钱数是乙的4倍,甲买了一只30元的书包,乙买了一枝6元的钢笔后,两人余下的钱一样多。

甲原来有多少钱?2、丹丹的钱数是小敏的5倍,丹丹买了一套115元的衣服,小敏买了一双15元的鞋子后,两人余下的钱一样多。

丹丹原来有多少钱?例4:学校里白粉笔的盒数是彩色粉笔的4倍,如果白粉笔和彩色粉笔各购进12盒,那么白粉笔的盒数是彩色粉笔的3倍。

四年级奥数错中求解二学生汇编

四年级奥数错中求解二学生汇编

错中求解二————乘法
例题1 小王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把一个因数的十位数5错写成3,结果得432,实际应为672。

这两个因数各是多少?
引申
1、小刘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4错当作1乘得的结果是525,实际
应为600。

这两个两位数各是多少?
2、小刘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6错写成9,结果得936,实际应为864。

这两个因数各是多少?
3、小刘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把一个因数十位上的3错写成8,结果得2150,这道题的正确
积应是9O0。

这两个两位数各是多少?。

例题2 小王和小刘同做一道乘法题,小王将一个因数的个位数4错写成1,得出的乘积是525,小刘将这个因数的个位数错写成8,得出的乘积是7OO。

正确的乘积应是多少?
引申
1、小王和小李做一道乘法题,小王误将一个因数增加14,计算的积增加了84 ,小李误将另一
个因数增加14,积增加了168。

正确的乘积应是多少?。

2、两个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增加4,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增加28,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
一个因数减少6,那么积减少138,原来的正确乘积是多少?
3、小刘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5误写成3,得出的乘积是552;另一个学生却把这个5写成8,得出的乘积是钾2。

正确的乘积是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奥数难题汇编精选(二)
退法
著名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决窍。

(1)从复杂退到简单
千克,还剩下20千克。

这袋米重多少千克?
后剩19×2=38(千克)
所求40×2=80(千克)
(2)从一般退到特殊
例2一只轮船往返于甲、乙码头一次,问:静水中航行所花时间长,还是流水中航行所花时间长,还是所花时间一样长。

这样的问题,一时很难作出解答。

我们可以把问题足够地“退”,“退”到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假定船速等于水速,船在逆水航行时将停止不前。

这就是说,船无论花费多长时间,也无法在这样的流水中完成两码头之间的往返航行。

而在静水中航行的话,往返一次所花时间总是“往”(或“返”)时的2倍。

因此在流水中花的时间最长。

如时速3千米的一只小船,往返一段12千米的行程。

如果水时速1千米,需几小时?若是静水,需几小时?
(3)从抽象退到具体
此题比较抽象,且由于“标准量”、“比较量”前后变化,增加了题目难度。

把它从抽象退到具体,不妨假设女生人数是30(所设数是3的倍数简
割补法
还少2吨,这时,正好运完。

这批货共几吨?
这批货是10吨。

统一单位“1”2
临时又有10个同学报名参加比赛,这样,参加比赛的人数刚好是未参加人数依题意作线段图如下:
确定以“原来未参加的人数’为单位“1”。

从图中可知,现在参加的
整理线段图如下:
因为原未参加人数与现未参加人数相差10人,所以
用假设法统一标准量。

比实际少 710-600=110(人)。

=450(人)。

=360(人),或710-350=360(人)。

比实际多 875-710=165(人)。

300(人)。

350(人)。

同分母法
吨?
都平均分成15份,甲库中的9份相当于乙库中的10份,由此得出甲库与乙库的存粮数之比为10∶9。

现有粮
乙库:570-300=270(吨)
乙库原有粮:570-400=170(吨)
奥数难题:替代法
例1一块布,可以做3套大人衣服或7套儿童衣服。

已知做一套大人衣服比做一套儿童衣服多用布8尺。

做一套大人衣服和儿童衣服各用布多少尺?
解:将3套大人衣服改做儿童衣服,则少用布8×3=24(尺),这些布刚好可以做7-3=4套儿童衣服。

因此,一套儿童衣服用布24÷4=6(尺)。


(8×3)÷(7-3)=6(尺)
一套大人衣服用布:
8+6=14(尺)
例2一个水果店有水果845千克,其中桃子比鸭梨的3倍还多25千克。

问各有多少千克?
解:根据已知条件,如果用鸭梨代替桃子,那么桃子就相当于3份鸭梨再加上25千克。

从总数中减去25千克,就相当(3+1)份鸭梨,从而可求出鸭梨的重量。

鸭梨 (845-25)÷(3+1)=205(千克)
桃子 845-205=640(千克)
类似以上两例的特点是,题目只给出两个未知数量的关系,要求这两个未知数量,思考时,可根据所给的条件,用一个未知数量代替另一个未知数量,从而找到解题途径。

特殊结论
有些题目按照一般的思考方法解答,或者较麻烦,或者不能获得正确答案。

用特殊结论解题,思路清楚,方法简便。

例1周长为28cm的长方形,如果长和宽都增加1cm,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增加多少?
增加部分的面积=(半周长+增加数)×增加数。

分析示意图,不难发现。

(28÷2+1)×1=15(cm2)
例2周长为28cm的长方形,长增加1cm,宽增加2cm,面积增加24cm2,求原长方形的面积。

思路一:假设长和宽都增加1cm,根据以上结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增加:(28÷2+1)×1=15(cm2),因实际宽比假设多增加1cm,而面积多增加24-15=9(cm2)如图,所以原长方形的长为9÷1-1=8(cm)。

宽为28÷2-8=6(cm)。

面积是8×6=48(cm2)
思路二:假设长和宽都增加2cm,根据以上结论,面积增加:
与题给条件24cm2相差8cm2这是因为长没增加2cm,只增加1cm,假设比实际多的部分的面积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所以,原长方形的宽为8÷1-2=26(cm),长为28÷2-6=8(c m)。

面积为8×6=48(cm2)
例3如图,已知S阴影=6.28cm2,求空白部分的圆面积。

S圆=6.28×2
=12.56(cm2)根据:
结论——任意一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面积,等于以这个扇形的半径为直径的圆的面积。

证明:
设有一圆心角为90°,半径为R的扇形。

则它的面积为
直径为R的圆的面积为
结论,得证。

特殊数题2
(12)85×99
两位数乘以9、99、999、…。

在被乘数的后面添上和乘数中9的个数一样多的0、再减去被乘数。

原式=8500-85=8415
不难看出这类题的积:
最高位上的两位数(或一位数),是被乘数与1的差;
最低位上的两位数,是100与被乘数的差;
中间数字是9,其个数是乘数中9的个数与2的差。

证明:设任意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为b、十位数字为a(a≠0),则
如果被乘数的个位数是1,例如
31×999
在999前面添30为30999,再减去30,结果为30969。

71×9999=709999-70=709929。

这是因为任何一个末位为1的两位自然数都可表示为(10a+1)的形式,由9组成的自然数可表示为(10n-1)的形式,其积为
(13)1÷19
这是一道颇为繁复的计算题。

原式=0.052631578947368421。

根据“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倍”和“商不变”性质,可很方便算出结果。

原式转化为0.1÷1.9,把1.9看作2,计算程序:
(1)先用0.1÷2=0.05。

(2)把商向右移动一位,写到被除数里,继续除
如此除到循环为止。

仔细分析这个算式:
加号前面的0.05是0.1÷2的商,后面的0.05×0.1÷1.9中0.05×0.1=0.005,就是把商向右移动一位写到被除数里,除以1.9。

这样我们又可把除数看作2继续除,依此类推。

除数末位是9,都可用此法计算。

例如1÷29,用0.1÷3计算。

1÷399,用0.1÷40计算。

数字的双重作用
例美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第一次(1980年11月)题2:时钟1点钟敲1下,2点钟敲2下,3点钟敲3下,依次类推。

从1点至12点这12小时共敲了( )下。

由“首尾之和”知
例2 第二次(1980年12月)2题:如果全体自然数如下表排列,数到1000应在哪个字母的下面。

( )
A B C D E F 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1、2、3、4、5、6既是列的序数,又是对应列以下各数除以7的余数;而7既是列的序数,本列除以7余数为0。

1000÷7=142余6
所以1000与6位于同一列,即在字母F的下面。

竖式填空之巧填除法例题2
例2
由第一乘积和第一余数,知除数是35;商的十位数字可能是6或4。

商是62不合题意,则除数是35,商为42。

例3下式可整除,请在□中填进适当的数。

对比联想,逆向思考——转除为乘。

显然,A位只能为7。

B=5,是一定的。

C只能是2,到此整个算式解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