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通用9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文章9篇,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第一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一、以生为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创造一种兴趣盎然、生动活泼、风采迷人的课堂教学气氛,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让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使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有一股新兴的魅力牢牢吸引学生,只有学生乐学才能好好学,才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
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势必与教师不厌其烦的细讲精练、单一以课堂为主的资源、没有多大激励作用的单调评价是格格不入的。
于是新课标下的'以学生为主,其实累的是我们一线教师,我们不但要好好琢磨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选好教学内容,要设计好课堂环节,要定好教学手段,掌握好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想想觉得我们又在风口浪尖中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难啊!二、以学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是老师的教学生学,为了让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老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提供给学生。
课标中指出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这些要求和理念,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学生的学才是第一位。
我想首先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都需要学生自己主动探究才能真正让她们掌握知识。
其次要让她们多读多思多讲。
其次在课外要引导学生如何自主预习,自主复习。
于是一些省市的《导学案》的使用,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新课程改革具体目标
新课程改革具体目标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而其具体目标则为考试分析。
考查形式是全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以及案例分析题,都有可能进行考查。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如下: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合作),学会做人(生存),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体育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解读《体育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运动兴趣体育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以“一切为了每一位为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装着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求体育教师扭转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局面,改变自身的角色,变“自我表演”为“引导学生表现”,变“主演”为“导演”。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本质是教师必须把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行为(包括技能)的改善作为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体育新课程要求教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在教学中如何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主体位置。
不是将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始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以外,还有许多因素是在学习过程开始之前教师必须要考虑的。
真正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理念,在备课时要将学生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因为备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得更有效,学得更好,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怎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这一好的习惯呢?在新课标中讲到:“学生对运动有了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学生形成了运动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
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上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关注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需要、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体育课;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实践活动与比赛;寓教于乐,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几个方面。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包括学习成绩好的还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一、教师变了。
1、教师的角色变了。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与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
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为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从以前的填鸭式学习到现在的自主学习。
2、教师的教学行为变了。
学生观变了: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关心每一个学生”成为教师的口头禅,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性动、独立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
课程观变了。
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消极解释和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
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课堂的感受。
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教学观变了: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中,教师逐步形成了“对话”意识,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新课堂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少了,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和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
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学生发展支持系统介绍
15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学生发展支持系统介绍刘朦朦 徐玥 任楷文 |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工作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既是党对教育工作者的具体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中,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构建了小学生发展支持系统,从对学困生的支持到对教育教学的全面转型再到学校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给出了实验小学人自己的答案。
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传统学校教育中,对于能跟上大部队一起前进的学生总是给予更多的关注,而对于永远“吊车尾”的“个别生”来说,面临的是更多的放弃与忽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问题以及问题孩子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教师对于学业落后儿童的看法大多是“不勤奋”“不太聪明”“自律性太差”“习惯太差”。
在帮助这些孩子解决学业问题时也多以重复枯燥的学业知识弥补为主,忽视了造成学生学困的根本原因,因此收效甚微。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学业落后的学生更是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他们学业落后表现的原因更是千差万别。
而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和研究都不甚到位,没有科学明确的分类,因而对其帮扶针对性也较差。
学校教育需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然而如何做到科学、而非仅靠经验关注全体学生?如何在关注全体的同时为学习落后学生、情绪行为问题学生提供孩子成长所需的具有科学严谨性的教育“支架”,以改善他们的问题,让他们成功学习、健康成长,一直是基础教育中的难点。
而如何科学地面向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帮助教育托底是摆在每个学校面前的时代命题。
学校的探索与实践:为学生成长搭建“支架”自2013年起,师大实验小学在陕西师范大学特殊儿童认知行为中心赵微教授团队的指导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教育理念,以及脑科学、认知科学理论基础的引领下,在长达9年的实践与探索中,以促进小学生素质整体水平提高为目标,构建并实践了基于认知科学的“两维度,三层级,六结合”体系,以提升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水平。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给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校也更加重视德育工作,更加重视按照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人们常说,茂密的森林是灵芝的摇篮,深邃的大海是珍珠的摇篮,雄峻的大山是宝石的摇篮,辽阔的天空是星星的摇篮,而班集体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摇篮,班主任在班级中开展高效的德育工作,正是全体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学生中起榜样作用,从而达到以德育人做一位好教师不容易,做一位好班主任更不容易。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
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影响非常重要,他们的思想、言行、作风和品德,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
对于一位高中班主任来说,显得尤为突出。
作为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做得好的给予及时表扬,差的给予批评,否则会是非不分,乱了章法。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一个思想高尚、品德优秀、作风正派的班主任,一个正直、善良、公正为人的班主任,一个举止文明、仪表大方、礼貌待人的班主任,必定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爱戴。
试想,如果一个班主任告诫学生不能迟到,而自己上课或开班会课又常常迟到;如果他教育学生要爱护公物,而自己又损坏公物,那么,长此以往,这位班主任威信何在?初建班时,我发现学生不喜欢劳动,有的躲,有的出工不出力。
合作学习小组展示活动比赛主持词_礼仪主持_
合作学习小组展示活动比赛主持词1.开场词: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在这个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我们相聚在一起,举行小组展示活动比赛。
新课堂改革是是当下教育的必然趋势,“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陶中的明天”是我们每一位陶中老师的梦想和追求,如何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枯燥,变得生机勃勃,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体现新课改最好的方法,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小组合作,这有助于我们形成“积极乐观,乐于分享,善于沟通,敢于创新”的民主性格,这样的改革定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开放鲜活,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得到发展,今天我们率先走在课改的前沿,必将注定我们明天的辉煌,就让我们在课改的阳光大道上踏步前进!我希望今天参赛的选手要精神饱满,拿出最好的状态,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让我们的比赛迸发出火热的激情,彰显出我们现代中学生的青春与活力。
2.下面有请孙书记宣布比赛开始:3.比赛正式开始首先上场的是1号班级,我们掌声欢迎。
感谢一号班级的精彩表演。
下面欢迎2号班级上场。
4.最后一个小组的得分正在紧张统计,下面掌声欢迎张校长做总结发言。
5.谢谢张校长的精彩讲话,我公布一下最后一个小组的得分是,下面我宣布各班获奖情况:获得本次比赛三等奖的班级是获得本次比赛二等奖的班级是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的班级是有请以上获奖班级的班长上台领奖。
结束词:我们带着永不言败的执着,我们带着自强不息的信念,为美好的未来共同拼搏,今天的比赛即将画上完美的句点,此刻又将成为我们课堂改革新的起点,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课改当中去。
用我们辛勤的汗水,共同创造陶中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至此,xx中学合作学习小组展示活动到此结束。
祝大家学习进步,梦想成真,万事如意。
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承诺书
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承诺书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为了更好地履行班主任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我郑重作出以下承诺:一、关爱学生我将以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不歧视、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
无论是学习优秀的学生还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我都会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我会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状态,及时发现他们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
当学生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会给予鼓励和安慰,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二、班级管理1、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我将制定明确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们清楚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同时,我会公正严格地执行这些规章制度,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确保班级秩序井然。
2、培养良好的班风注重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风。
通过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班级氛围。
3、选拔和培养班干部认真选拔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管理能力,共同管理好班级事务。
三、教育教学1、精心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确保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2、关注学生学习课堂上,我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并认真批改和讲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我还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家校合作1、保持密切沟通我会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也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具体表现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具体表现
教育是国之根本,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身体素质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五、促进师生互动与合作
教育工作者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学生发展的基石。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态。
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指导,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自我管理的能力。
总之,全面发展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理念,我们要始终坚持把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努力实现这一崇高目标。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精选】
抓细节,要成效——论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
作为教师,谁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出色,作为班主任,谁都希望自己带出优秀的班级,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但这只是老师的主观愿望。
怎样才能使这些愿望变成现实呢?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怎样做会更好呢?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气氛。
所以教育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
成长中的学生渴望沟通、理解、支持和帮助,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在教学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很重要的。
那么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1、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
班主任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要把学生当做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科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教师对学生有管理和按照教育的目的塑造学生的权利,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
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的见解的人来看待。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允许他们发表意见,还要鼓励他们敢于探索和创新,这样师生关系才能融洽。
如我班的一位同学是去年从别的学校转来到我班的,可能刚来的时候还比较陌生,所以纪律、学习都还可以,科任老师也曾经在我面前表扬过他,家长也说这个小孩在家也挺乖的,可是开学不到两周,问题频繁的出现了,爱上网,在课堂上打瞌睡,欺负女同学、对老师撒谎等等;是个态度极不端正的学生,简直让人难以忍受。
为了让这名学生不成为我班的“害群之马”,我制定出转变他的计划。
首先跟他的家长联系取得共同配合,可是令我失望的是,他的家长为了包庇他,和他一起向我撒谎,我当时很生气也很失望,曾想过放弃不再管他了,可是想想,如果连我这个班主任都不管,他以后不知道会变得怎么样,所以下定决心要转变他,由于家长的不配合,工作进展的很不顺利,刚开始找他聊天他还接受,态度也挺好的。
育人为本,塑造全面发展学生
育人为本,塑造全面发展学生)育人为本,塑造全面发展学生,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理念。
2023年,我们的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教育时代。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更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勇气、有自信的年轻人。
因此,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成为了现阶段教育的共识。
我们需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还需要培养各种能力,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需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学习和培养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达到个性化的发展。
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塑造他们心灵成长的重要环节。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起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情感问题,从而使他们拥有健康的情感状态。
我们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
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体验式学习、社会服务等,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品质。
育人为本,塑造全面发展学生,是当今教育的核心理念。
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将各种教育资源全部用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有思想、有情感、有文化、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引导教师们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我们还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关注教育改革的进程,积极推动教育改革的落实,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不断改革创新的今天,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把育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教育的每一个方面,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贡献我们的力量!。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两“独”一“发”)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两“独”一“发”)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级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启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发展。
(启示:老师应该对学生充满信心)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是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教师指导下的正在成长的人。
(启示:老师应实行容错教育)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应该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启示:反对割裂学生完整性的做法,老师应全面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缺点也要关注学生的优点)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天津中公教育·中公天津教师考试网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它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
(启示:老师应该因材施教)第三,学生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很大差别的。
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启示:老师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耐心倾听)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把学生当成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启示: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知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新课改理论
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内涵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
二、学生观:以人为本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具有自身独特性,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要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循序渐进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不平衡性,适时而教,把握关键期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三、教师观:教师劳动特点:复杂性和创造性(教育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主体性和示范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教师角色观: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促进者教师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展教师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生和反思的实践者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教师教师行为观: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勤于反思,成为反思实践者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观: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甘为人梯,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新时代的教师,新时期的目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核心理念。
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表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贯穿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其内涵深远,一是要求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惠及所有学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每一个人具有健全人格、良好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二是要求教育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人才,增强教育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是要求教育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顺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率先实现现代化。
然而在21世纪里,中国人能不能将民族复兴的辉煌写进世纪的史册,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足够人才,基础教育在这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使我们的学生能勇敢地面对这瞬息万变的世界,并具备应付的能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怎样才能为孩子们积蓄成才的力量呢?学会学习,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师的教学时间、内容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发展是无限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创造让学生自己学习的环境和氛围,逐步引导他们会学、爱学、主动学、创造性地学。
持续发展地学,使学生在学校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的品质、能力,从而为他们终身学习、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找准课堂教学突破口。
按照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僵决不能因此而放松对基础知识的要求。
因为掌握知识是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个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如果连正在学习的基础的知识都不能掌握,又怎能更好发展呢?关键是我们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递文化知识时,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发问和实践,将新的知识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才能真正理解新知识。
接受不是机械记忆,它必须经过思考、发问引起顿悟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内化必须使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求异、求新并进;直觉、逻辑互补;发散、收敛并重才能使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小学五年级学期总结(实用7篇)
小学五年级学期总结(实用7篇)1.小学五年级学期总结第1篇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五(3)班的班主任,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我在这学期中做了如下几项工作: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班级工作的重点。
首先我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教育他们从热爱自己的班级和学校开始,热爱自己的祖国,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我坚持按照德育的方法和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二、重视班委班风建设。
(1)选拔培养班干部在班干部的产生过程中,我认为教师的包办代替,必定会使班干部失去群众基础,给日后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是不可取的,因此,在本学期中,我继续采用班干部竞争上岗制度,被竞选上的班干部在工作中要接受全体同学的监督,定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述职,让学生进行民主评议,考核其所做的工作是否符合他对自身的要求和对同学所做的承诺。
从中择优录取,来提高班干部的素质。
实践证明,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班干部们工作能力和责任心都很强,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集体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大集体如此,小集体也一样,为了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我在本学期组织了四人小组的互帮互学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通过“比一比,哪一组摘的苹果多”的活动,方法是只要一组中平均每人摘得20个小苹果,每人就可获得一枚奖章。
这就带动了那些原本不太容易得奖章的孩子们,因为有了同学的帮助,他的机会就多了,因此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在活动中,学习上好生带差生,纪律上互相提醒,劳动生活上互相帮助。
通过活动,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结意识,在班级中形成了团结友爱的风气,使班级成为学生喜爱的大家庭。
三、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常常利用班会课和午间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让学生有明确有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提高学习的成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身边的感动”师德小故事集锦今年是建党90周年,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开展了“身边的感动”主题活动,征集到师德感人故事200余篇,并于第27个教师节到来前夕结集出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上海教育系统100个师德故事集锦》一书。
今天,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从中选取部分,编辑成专版,从中可以看到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拳拳爱心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感人“小”故事诠释师德“大”道理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书记李宣海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
师德的关键在于爱生和敬业。
爱能通神,是“转识成智”的酵母,只有爱学生,才能找到教好学生的办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尽了教师的天职。
”敬是正心诚意,是入德之门,只有敬业了,才能在学问上日日有所长进。
朱熹曾对“敬”字有过一番见解:“一方无事时,敬于自持;及应事时,敬于应事;读书时,敬于读书,便自然该贯动静,心无时不存。
”我们平时说要把工作当作研究来做,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做,其实也是在强调一个“敬”字。
如果对事业多一份敬重,我们在知行合一的境界上就能更上一层楼。
一个敬畏生命、敬畏学问、敬畏事业的人,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师德建设上,要克服一种倾向,即认为能力比师德更重要,其实“尊德性”与“道问学”二者密不可分。
道德有不同的层次,教师除了依法从教,还要有更高层次的道德追求,因为它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可以为个人的发展与理想的实现提供不竭的动力。
如于漪老师,正是做到了“尊德性”与“道问学”的统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敬畏的统一,才既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又道出了“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传世箴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找出学困生的成因,并制定转化学困生可以从以情感人,抓住“学困生”的优点、闪光点入手进行教育,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转化。
同时还说明关心学困生不仅是教师的事,是全社会的事,这需要社会都来关心“学困生”,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永远从学困生的行列中走出来。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对策
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间,他们的基础往往不尽相同,能力水平也
参差不齐,使得每个班级里存在着少数的“学困生”,这是一个不能忽视也无法逃避的问题。
因此,教师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只有采取恰当的方法,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什么是“学困生”
学困生是指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停滞的学生。
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自身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身心发展、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
因而,在教育过程中,自然就会遇到优、良、中、差各类现象的学生群体。
二、如何转化“学困生”
1.了解“学困生”的成因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
要达到转化学困生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班上每一个学困生的情况,做到全面细致地掌握各方面的材料,分析形成“差”的成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病”源,从源头挖起,“病”才可能除根。
发现这类学生,教师应像朋友般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爱护。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接触后,要细致深入地触摸其内心深处,感知学生的灵魂。
这段时间中可允许学生犯适量的错误或滞步不前,犯了错误不应一味地指责批评,而应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沟通,多站在未成年人的学生的角度想一想,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犯错误和学习提高不快原因和动机。
同时,想办法接触学生的同学和交往的朋友,从侧面了解其活动(包括生活、学习、交往等)的环境和背景。
还可直接同家长联系,采用通家访、电话、信访等形式,更深层次地了解其小学、初中时的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变化过程、成长经历等等。
2.以情感人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我们知道,情感的健康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而“学困生”的情感最为脆弱,他们的心灵更需慰藉,这时情感更是他们求知奋进的催化剂。
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更应该挽救这些“失宠者”,更应该给他们一份真情。
(1)要转化“学困生”,首先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
教师要与他们平起平坐,要做他们学习的引导着和合作者,让他们体会到人的
尊严的伟大,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关怀,同学的友情。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
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2)要在生活上予以帮助。
特别是一些贫困生,应更给予关怀与照顾,处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转化学生的内在因素,使学生自觉地沿着教师指出的正确方向前进,从而使学困生由顺从到认同的内化,培养起自我教育的能力。
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成功。
3.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是转化学困生的契机和重要方法
在学习上,学困生往往把成绩不好归因于自己不聪明、没能力等原因,越学越没劲。
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使他们认识到之所以学习不好,是因为自己上课注意力分散,努力不够,学习兴趣不浓,并不是智商低,不聪明,以提高他们的耐心和自信。
就算是对表现出来显得非常笨的同学,也应该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某方面不行并不代表所有都不行,过去不好并不代表现在不好,更不代表未来不好;正常人的脑细胞约140亿~150亿个,但只不足10%被开发利用,其余大部分在休眠状态,即使像爱因斯坦这些科学精英的大脑的开发程度也只达到13%左右。
因此,你不是不聪明,而是智力发育较迟缓,大脑尚未得到很好开发。
努力学习,发掘你大脑的潜力吧!你会变得跟优生一样棒的!
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得好:“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
成才。
”
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要求,多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及时抓住契机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
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进步。
4.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学困生”
学生所处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学困生都产生极大的影响。
(1)当前社会存在的风气不良、道德水平低以及网络影视和报刊书籍的不良导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道德。
毕业就业问题得不到公平、公正解决,造成失望心理。
(2)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特征、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不善于向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3)是有些教师的失望情绪,直接影响并进而导致学困生自我悲观;教师教导方法简单粗暴、急于求成或歧视冷漠而导致师生感情破裂,对立情绪加剧。
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学困生是“害群之马”不可救药;个别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赏罚不明,撒手不管或姑息迁就。
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要把家庭、社会、学校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转化氛围。
要以家庭、社会作为巩固学校转化效果的重要环节。
教师作为转化“学困生”的主力军,要协调好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困生
的转化得到更好的帮助。
总之,要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必须经过一段漫长的历程,亦非靠某个人单枪匹马所能成功的,而要靠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地配合。
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积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那么,“学困生”就会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去追求、去拼搏,永远从学困生的行列中走出来。
参考文献:
[1]柏利华.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j].中国教育现代
化.2004(2).
[2]寿玉琴.有针对性地做好后进学生思想转化工作[j].教学艺术.2004(2).
作者单位:贺州市平桂区沙田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