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诊断和鉴别【健康小知识】
肌张力及评定(1)
(六)客观评定方法
神经生理学评定----肌电图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失去上位中枢控制,导致 节段内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活性改变,以致出现 电生理变化。
临床上常用肌电图检测F波与H反射 ,F波参数取决α 运动神经元兴奋性,H反射取决突触前抑制水平,因 而了解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首选F波。
二、常见的异常肌张力
(一)肌张力增高 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张力增高的状态
有痉挛和僵硬。 1、痉挛 定义----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后,由于脊髓
和脑干反射亢进而出现的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症候 群。 病因----很多中枢系统疾病都可造成肌痉挛,如 脑卒中、多发性硬化,脊髓疾病和脑瘫。 表现----患者的肌肉过度活跃而导致不自主的收 缩反应。
检查法:检查者一手固定上臂,另一手握住前 臂,做肘关节屈伸运动。
⑵三角肌检查 体位:上肢伸直置于髂腰肌检查 体位:仰卧位,下肢伸展 检查法:检查者一手握踝关节,另一手放在膝
关节,做屈髋屈膝运动。 ⑷腓肠肌、胫前肌检查 体位:仰卧位,髋膝稍屈曲 检查法:检查者一手置于踝关节,另一手置于
钟摆试验是一种在肢体自抬高位沿重力方向下落运动 中,观察肢体摆动然后停止的过程,通常用于分析痉 挛妨碍自由摆动的状态进行评定的方法。痉挛越重, 摆动受限越显著。
钟摆试验常用于下肢痉挛评定,尤其是股四头肌和腘 绳肌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于检查床缘屈曲,小腿在 床外下垂,然后将患者膝关节抬高至充分伸展位,当 小腿自膝关节充分伸展位自由落下时,通过电子量角 器(或肌电图)记录小腿钟摆样的摆动情况。
检查时注意事项
测定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 感受,使患者了解测试全过程,消除紧张
肌张力检查方法
肌张力检查方法肌张力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和肌肉的弹性。
肌张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肌肉功能状况,对于一些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肌张力检查方法。
1. 肌张力的触诊检查。
触诊检查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肌张力检查方法。
医生通过手部轻柔地触摸患者的肌肉,来感受肌肉的紧张程度和弹性。
正常情况下,肌肉应该是柔软、有弹性的,而在一些疾病或受损情况下,肌肉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硬度。
触诊检查通常可以用于评估肌张力的大致情况,但并不具有精确度和量化能力。
2. 肌张力的抵抗检查。
抵抗检查是一种通过对患者进行肌肉运动来评估肌张力的方法。
医生会让患者做一系列特定的肌肉运动,然后观察肌肉的抵抗情况。
正常情况下,肌肉应该能够顺畅地完成各种运动,而在一些疾病或受损情况下,肌肉可能会呈现出抵抗不良、无法完成或者过度紧张等情况。
抵抗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肌张力的情况,但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
3. 肌张力的仪器检查。
除了上述的常规检查方法,现代医学还发展出了许多肌张力的仪器检查方法。
例如,肌电图检查可以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肌张力的情况;肌力测试仪可以通过测量肌肉的力量来评估肌张力的情况;肌张力测定仪可以通过测量肌肉的弹性和硬度来评估肌张力的情况。
这些仪器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量化能力,可以帮助医生更科学地评估肌张力的情况。
综上所述,肌张力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对于评估肌肉功能和诊断一些神经肌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希望本文介绍的肌张力检查方法能够对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促进更准确、科学地评估肌张力的情况。
肌张力异常的分类
肌张力异常的分类
肌张力异常通常指的是肌肉过度紧张或不正常的肌肉张力,可能表现为肌肉过度紧张、僵硬或过度松弛。
肌张力异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高肌张力:
•痉挛( Spasticity):(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和紧张。
这种情况常见于中风、脑性瘫痪等病症,导致肌肉僵硬和运动障碍。
•强直( Rigidity):(肌肉呈持续性的过度紧张状态,不像痉挛那样是短暂性的。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神经系统疾病( 如帕金森病)或药物反应引起。
2.低肌张力:
•松弛( Hypotonia):(肌肉过度松弛,缺乏正常的张力和紧张感。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肌肉萎缩或神经肌肉连接异常引起。
3.间歇性肌张力异常:
•肌阵挛( Dystonia):(表现为肌肉痉挛或异常姿势,可能持续性或间歇性出现。
常见的类型包括扭转性肌阵挛、颈部肌阵挛等。
4.其他类型:
•腱反射亢进(Hyperreflexia):(腱反射异常增强,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引起。
•腱反射减退( Hyporeflexia):(腱反射异常减弱,可能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
肌张力异常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脑损伤、遗传因素、药物副作用等。
具体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并根据病因和症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以改善肌张力异常引起的症状和影响。
第七章-肌张力评定技术 (2)全文编辑修改
①腕关节掌屈、背伸; ② 前臂旋前、旋后; ③ 肘 关节屈伸; ④ 肩关节外展; ⑤ 髋、膝关节屈伸; ⑥ 髋关节内收外展; ⑦ 踝关节背屈、跖屈; ⑧ 颈 屈伸、侧屈、旋转
2. 精神因素的影响——紧张和焦虑情绪以及不良的 心理状态都可以使肌张力增高
3. 并发症的影响——有感染、便秘、疼痛、关节挛 缩等并发症时,肌张力可增高
4. 神经状态的影响——中枢抑制系统和中枢易化系 统失衡,可使肌张力发生变化
5. 其他——如局部肢体受压、骨折等外伤或疾病、 烟碱等药物、气温剧烈变化、受试者对运动的主 观控制作用均可导致肌张力发生变化
3. 等速装置评定方法——用于测定肌肉在被动牵 张时所表现的阻力增高。
小结:
1.正常肌张力分类: • 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 2.异常肌张力分类: • 肌张力障碍、肌张力迟缓、肌张力增高(痉挛、 僵硬) 3.痉挛的特征: • 轻度(后1/4)、中度(1/2)、重度(前1/4) 4.僵硬的特征: • 铅管样、齿轮样
6. 可以维持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平衡;
7. 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 变为固定姿势的能力 ;
8. 在需要的情况下,具有可以完成某肌群的协同 动作,也可以完成某块肌肉的独立的运动动能 的能力 ;
9. 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
(二)异常肌张力评定标准 1. 弛缓性肌张力评定标准
重点!
第二节 肌张力评定
一、肌张力检查方法
(一)肌张力弛缓
1. 检查者拉伸病人肌群时几乎感受不到阻力。 2. 病人不能自己抬起肢体,或当肢体运动时可感
肌张力检查的临床意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肌张力检查的临床意义
导语:肌张力的检查对是一种项比较常见的常规检查,目的是检查肌肉紧张度,这对于肢体出现问题的患者来说是很必要的检查,但是肌张力检查还有很多
肌张力的检查对是一种项比较常见的常规检查,目的是检查肌肉紧张度,这对于肢体出现问题的患者来说是很必要的检查,但是肌张力检查还有很多的意义,对很多疑难的疾病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患者一定要配合检查,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肌张力检查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肌张力增高肌肉坚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大,关节运动范围缩小。
可表现为痉挛性或强直性。
①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在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较大,终末时突感减弱,称为折刀(clasp knife)现象,见于锥体束损害。
② 强直性肌张力增高指一组拮抗肌群的张力均增加,作被动运动时,伸肌与屈肌的肌张力同等增强,如同弯曲铅管,故称铅管样强直,见于锥体外系损害。
如在强直性肌张力增强的基础上又伴有震颤,当做被动运动时可出现齿轮顿挫样感觉,称齿轮强直(cogwheel rigidity)。
(2)肌张力减弱肌肉弛缓松软,被动运动时阻力减退或消失,关节运动范围扩大,有时呈过度屈伸现象。
见于周围神经、脊髓前角灰质及小脑病变等。
需要检查的人群:怀疑患有肌张力异常的患者。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肌张力检查的临床意义的介绍了,如果大家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四肢出现僵硬或是活动困难的症状,千万不要忽视,肌张力的检查可以让人尽快的检查确诊,这对疾病的治疗有很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肌张力异常讲课PPT课件
病例三:患者王某,男性,28岁,因“左上肢不自主抖动半年”就诊,诊断为局灶性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异常表现为左上肢屈肌群痉挛。
病例四:患者赵某,女性,52岁,因“颈部不自主扭动3个月”就诊,诊断为痉挛性斜颈,肌张 力异常表现为颈部肌肉持续收缩。
章节副标题
定义与分类
肌张力异常是一 种神经系统疾病, 表现为肌肉紧张 度异常,影响运 动功能。
肌张力异常分为 肌张力增高和肌 张力减低两种类 型,每种类型有 不同的表现和病 因。
肌张力异常可能 是遗传、脑损伤、 药物副作用等多 种因素引起的。
肌张力异常对患 者的生活质量和 健康状况产生负 面影响,需要及 时诊断和治疗。
肌张力异常的康复与护理
章节副标题
康复训练计划
制定康复训练计 划的目的和意义
康复训练计划的 制定原则和依据
康复训练计划的 实施步骤和方法
康复训练计划的 评估和调整
家庭护理与日常注意事项
家庭护理:对患者进行日常 生活照顾,协助完成日常活 动
日常注意事项:注意患者的 饮食、运动和休息,避免过 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肌张力异常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章节副标题
诊断标准与流程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症状、家族史、用药情况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肌肉、关节、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尿液等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以进一步确诊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要点
肌张力异常的诊断依据 肌张力异常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肌张力异常的鉴别诊断方法 肌张力异常的鉴别诊断标准
物理疗法
肌张力检查方法
肌张力检查方法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止状态下的张力大小,它是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的重要因素。
肌张力异常可能会导致肌肉僵硬、肌肉疼痛等问题,因此对肌张力进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肌张力检查方法。
1. 视觉检查。
首先,通过视觉检查患者的姿势和肌肉状态,观察是否有明显的肌肉萎缩、肌肉肥大或者异常姿势等情况。
这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肌张力是否异常。
2. 肌张力测量仪器。
肌张力测量仪器是一种用于测量肌张力的专用设备,通过测量肌肉的电活动或者机械性质来获取肌张力的数值。
常见的肌张力测量仪器包括肌电图仪、肌张力仪等。
这些仪器可以提供客观的肌张力数据,有助于医生进行科学的评估。
3. 肌张力评估。
通过对患者进行肌张力评估,医生可以通过触摸患者的肌肉来感受肌肉的张力大小。
这种方法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手感来判断肌张力是否正常。
4. 肌张力检查问卷。
肌张力检查问卷是一种常用的肌张力检查方法,通过让患者填写相关的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对自身肌张力感觉的主观描述。
这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信息,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肌张力情况。
5. 影像学检查。
对于一些需要进一步评估的肌张力异常患者,医生可能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来观察肌肉的结构和形态,以及了解可能存在的病变情况。
这对于明确诊断肌张力异常病因非常有帮助。
总结。
肌张力检查是评估肌肉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肌张力情况。
对于肌张力异常的患者,医生应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恢复肌肉的正常功能。
希望本文介绍的肌张力检查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肌张力检查方法
肌张力检查方法肌张力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和肌肉功能。
通过肌张力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肌肉状况,帮助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肌张力检查方法。
1. 肌张力检查的常规方法。
常规的肌张力检查方法包括触诊法、被动活动法和主动活动法。
触诊法是通过手部触摸患者的肌肉,感受肌肉的紧张程度和肌肉的弹性。
被动活动法是让患者放松肌肉,医生 passively 移动患者的肢体,观察肌肉的活动度和肌张力。
主动活动法是让患者自行活动肢体,观察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
2. 肌张力检查的专项方法。
除了常规方法外,还有一些专项的肌张力检查方法,如神经肌肉电图(EMG)、肌电图(MEP)和肌力测试。
神经肌肉电图是通过检测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肌肉的功能和神经传导情况。
肌电图是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和疲劳情况。
肌力测试是通过测量患者的肌肉力量来评估肌肉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3. 肌张力检查的临床意义。
肌张力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肌张力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肌肉状况,帮助诊断肌肉疾病、神经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
同时,肌张力检查也可以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指导康复训练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4. 肌张力检查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肌张力检查时,医生和患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来确定检查的内容和方式。
其次,要保持患者的合作和放松,避免因焦虑和紧张导致检查结果的误差。
最后,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分析,准确评估肌张力的情况。
5. 结语。
肌张力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对于评估肌肉状况、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在进行肌张力检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注意患者的合作和放松,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分析。
通过肌张力检查,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帮助。
肌张力异常的判断方法
肌张力异常的判断方法1:四角一线(极其重要,判断是否为脑瘫倾向重要标识)四角是:足背屈角、内收肌角、腘窝角、跟耳征一线是:围巾征听起来似乎很专业,但实现起来其实很简单,且听我CathyFather一一道来。
四角1:足背屈角家长扶住婴儿腿伸直(可以直接轻按膝盖),使宝宝的脚背屈向小腿(用手掌紧贴宝宝足底向小腿方向压去),足背和小腿前侧形成的角度就是足背屈角,做的时候注意一下千万别硬压,当遇到宝宝也使劲抵抗你的手掌劲时,立刻停住,这时候的角度是正确的。
角度小于90度是正常的,记住是小于,等于或大于都属于肌张力过高造成的。
同时足背屈角有快慢之分,就是快一些的压脚面形成角度和慢慢推压脚面形成角度。
一般来说快速压脚角度会更小,慢慢的推压更容易受到宝宝的抵抗,快慢压脚的两个角度差绝对不要超过10度,不然也可以说是异常。
足背屈角很重要,是判定下肢肌张力的重要的方法之一,几乎是必备的第一检查要素。
小结:1:双脚都要做;2:不管快慢角度,一定要小于90度;3:快慢角度差一定不要大于10度。
四角2:内收肌角让宝宝仰躺着平卧,腿伸直,轻轻的尽可能的拉开双腿,注意,膝盖不要弯曲,直到拉不动受到较大抵抗时,测量两腿夹角。
1~3月角度是40~80度;4~6月角度是70~110度;7~9月角度是100~140度;10~12月130~150度。
角度过小也说明肌张力过高,也可能会出现角度张开的非常大,远超过按需月份所能打开的角度,那么则说明肌张力可能过低,这时候都需要及时就诊。
四角3:腘窝角平卧,宝宝屁股不要离开床面,膝盖弯曲,固定膝关节在腹部两侧,然后举起小腿,小腿和大腿的夹角为腘窝角,测量腘窝角的角度。
1~3月角度是80~100度;4~6月角度是90~120度;7~9月角度是110~160度;10~12月150~170度。
度数达不到,可能说明肌张力过高,度数超出较大,可能说明肌张力过低。
四角4:跟耳征宝宝平卧,双腿并在一起,尽可能向耳的方向推压,屁股不要离开床面,角度由宝宝下肢和床面形成。
痉挛的临床特征和病理机制
• 前角运动细胞传递给2型运动神经元,a和y运动 神经元支配三至几百条肌纤维,运动单位是指 由单神经纤维和其所支配的骨骼肌纤维的集合。 a运动神经元支配大的骨骼肌,相对较小的y运动 神经元也位于脊髓前角,它们通过A型y纤维(小 的、特别的骨骼肌纤维)传递冲动到肌梭内肌 纤维。
• 在正常情况下,脊髓反射可能由于感受伤害的 本体感受反应而产生。
• 深部腱反射更精确的说是肌伸张反射,射如髌腱反射是最常见的肌伸张 反射。
• 单突触牵张反射对牵张产生快速的反应,是 肌梭突然牵张而引发的,相反,收回的屈肌反 射是多突触反射,是阳性支持性反射。
• 屈肌痉挛代表脱抑制屈肌收回反射。张力 牵张反射的另一表现是折刀现象,是由于屈 肌反射传入神经限制的结果。
• 1924年Sherrington发现牵张反射产生肌肉收 缩,这是产生姿势的基础, Nathan认为痉挛只 是在正常情况下隐伏的牵张反射变得明显 的一种状态。
• Magoun和 rhines则认为痉挛起源于脊神经, 是由脊髓的兴奋和抑制作用失衡所致。
• 目前,关于痉挛的一些机制主要包括肌梭运 动活动过度、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脊神经 节段的异常兴奋,失去脊髓影响(抑制和兴奋) 节段中间神经元的异常兴奋及肌肉本身的 改变等。
• 痉挛性肌张力过高,其反射弧是完整的,因此 反射仍然存在。肌肉过度活动是由于来自 脊髓以上的抑制受损或歪曲。
• 这时可表现为阵挛、巴宾斯基征阳性,或反 射亢进。痉挛性肌张力过高表现各异,在同 一患者中,取决于其他的刺激或活动。
• 脊髓反射,尽管不是痉挛纯定义中的一部分,但 与UMN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关,传入到脊髓的 冲动由于改变或重组而歪曲。
肌张力及评定分析
肌张力及评定分析肌张力评定九月份后半月讲课内容刘亚飞一、肌张力的常见表现肌张力(muscletone)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
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所必需的是保证肢体运动控制能力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要的条件。
临床上所谓的肌张力是指医务人员对被检查者的肢体进行被动运动时所感觉到的阻力。
肌张力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情况。
一旦这种支配情况发生改变就可以导致肌张力过强、过低或肌张力障碍等功能问题。
因此肌张力异常是CNS损伤或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体征。
(一)正常肌张力分类⑴静止性肌张力:如正常情况下的坐、站时能维持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可在肢体静息状态下通过观察肌肉外观触摸肌肉硬度被动牵伸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其阻力来判断。
⑵姿势性肌张力:可在患者变换各种姿势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肌肉的阻力和肌肉的调整状态来判断。
如正常情况下能协调地完成翻身、从坐到站等动作。
⑶运动性肌张力:可在患者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中通过检查相应关节的被动运动阻力来判断。
如做上肢前臂的被动屈曲伸展运动正常情况下感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二)正常肌张力的特征.关节近端的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步运动。
.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力。
.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换为固定姿势的能力。
.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肌肉单独运动的能力。
.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三)影响肌张力的因素、体位的影响不良的姿势和肢体位置可使肌张力增高。
如在痉挛期的中风患者仰卧位时患侧下肢伸肌肌张力可增高。
、精神因素的影响紧张和焦虑情绪以及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可使肌张力增高、并发症的影响有尿路结石、感染、膀胱充盈、便秘、压疮、静脉血栓、疼痛、关节挛缩等都可使肌张力增高、神经状态的影响中枢抑制系统和中枢易化系统的失衡可使肌张力发生变化、局部压力改变的影响局部肢体受压可使肌张力增高如穿紧而挤的衣服和鞋子、疾病的影响如骨折、脱位、异位骨化等外伤或疾病可使肌张力增高、药物的影响如烟碱能明显增加脊髓损伤患者的痉挛程度巴氯芬能抑制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的发生、外界环境的影响当气温发生剧烈变化时肌张力可增高、主观因素的影响患者对运动的主观控制作用肌张力可变化二、常见的异常肌张力(一)肌张力增高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肌张力病变鉴别
肌张力简单地说就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得力量。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得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就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得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得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与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得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就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得重要因素。
肌张力muscle tension主要症状下肢伸直,内收交叉,呈剪刀状主要病因中枢神经系统构造异常,脑代谢与构造异常多发群体儿童,新生儿1基本概述肌张力得产生与维持就是一种复杂得反射活动,其反射弧叫做“r—袢“,包括r-袢得传入部分(肌张力反射得感受器就是神经肌梭与神经腱梭)与r—袢得传出部分(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性神经核内得a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r运动神经元发出Ar纤维到达并支配梭内肌)。
其反射弧任何部位得病变均可引起肌张力改变。
2分级被动活动(PROM)肌张力分级标准Ⅰ轻度在PROM得后1/4时候,即肌肉处于最长位置时出现阻力。
Ⅱ中度在PROM得1/2就是出现阻力。
Ⅲ重度在PROM得前1/4,即肌肉处于最短位置时出现阻力.改良得Ashworth分级标准0级正常肌张力、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得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与突然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得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3病因与机理各种肌病、重症肌无力、末梢神经病、神经根炎或小脑损害等出现肌张力减低,脊髓传导本体感受得神经纤维阻断时也可使肌张力下降。
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
周围神经或肌肉离断手术 丘脑或苍白球毁损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缺冈鲤畜措程涝纱酿论娶柬疗避嵌毛珠愉训瓮香箍恨答氯葫休仲仪储斜剪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
DBS
全身性肌张力障碍 51-58% 改善 持续 >3 yrs Vidailhet et al 2005,2007 颈肌张力障碍 > 50% 改善 残疾评分 疼痛 严重度评估 Kiss et al 2007
二、病因治疗
Wilson病: D-青霉胺和/或硫酸锌促进铜盐排泄 DRD:左旋多巴 PKD: 卡马西平 精神抑制剂所致急性肌张力障碍:抗胆碱能制剂 TD:停药并应用拮抗剂 Sandifer syndrome:胃部手术及抑酸治疗 ……
键獭厌桔宫鬃糯狡休械禾铆影腐胰以综笛纠绎撒警伊畅城态梦礼秘催虏项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
敏穗毗麻畴擦曲邢抗朱谗燕祸活拭谋萌流衅啄咬蘑摈北眠容漂甲雹蜜誊淬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
肌张力障碍的病理生理
皮层感觉运动整合功能受损 皮层内抑制减弱 可塑性(plasticity)增强 皮层代表区域的扩大、变形 (可塑性:即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神经元对神经活动及环境改变所作出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应答反应)
2、症状性或继发性肌张力障碍 约占25% 与脑局灶病损相关 与周围性损伤相关 神经系统变性病表现 代谢病中的肌张力障碍 物理化学因素引起 3、精神心理因素引起 4、器质性假性肌张力障碍
碟扫脑茅糜最峙楔赖囱状榷忱询遗氦妮阔讹凋霄峪继欣杰角抒镍狡庄汤公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
绊盗赢赠置寨位骸稼菩铆贰嫂慑傻柬依铅佐顶井坡埠匿拯镑窿扼森天谋荤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评定肌张力评定一.定义:是指肌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状态,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其表现形式为: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及运动型肌张力。
二.评价方法:望、触、被动运动三种。
三.肌张力异常:(一)肌张力增高:是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肌较僵硬,被动运动时关节活动范围缩小、阻力感增加的状态。
1.痉挛性机张力增高:多由锥体系损伤引起,是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特点:上肢易累及屈肌群,下肢易累及伸肌群。
2.强直性肌张力增高:多由锥体外系(纹状体、黑质)损伤所致,呈铅管或齿轮样强直,多见于脑炎恢复期或不随意型脑性瘫痪。
(二)肌张力低下:是指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弛缓柔软,被动运动时关节活动范围增大、阻力感消失的状态。
1.神经源性肌张力低下:1)周围神经损伤。
2)小脑损伤。
3)脊髓后根(本体感觉纤维)、后索损伤。
4)中枢神经损伤:脊髓休克期。
2.肌源性肌张力低下3.神经-肌接头病变四.脑瘫患儿常见的痉挛肌肉及运动力学1.小腿三头肌:1)比目鱼肌,只经过踝关节,可屈膝牵拉;腓肠肌,经过膝、踝关节,尖足或屈膝,牵拉时要伸直膝关节,力度大。
2)小腿三头肌痉挛时,踝关节跖屈位,步行支撑相时,如全掌着地,则必然胫骨后倾,此时必然带来膝关节的过伸,此时膝关节的过伸是继发的。
2.腘绳肌:1)半腱半膜肌,屈膝时内旋小腿;股二头肌屈膝时外旋小腿,分析内外旋时有用。
2)经过髋膝两关节,牵拉时要屈髋伸膝更有效。
3.髂腰肌痉挛屈髋。
4.股直肌痉挛屈髋伸膝。
脑瘫患儿痉挛的评估比较复杂,肌张力的评价有一定的主观性,以上肌肉均有相应的检查体位和方法,临床中一定要反复评价、体会,做出较正确的痉挛评估,训练牵拉时有目的,应用正确的牵拉方法降低肌张力。
同时要注意训练痉挛肌的拮抗肌,提高拮抗肌肌力,对抗主动肌的痉挛,改善姿势。
肌张力过高诊断详述
肌张力过高诊断详述
*导读:肌张力过高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做正常体检时医生说肌张力过高,主要是俯卧抬头时双手不能支撑,向后划,有时候抱起时头背往后仰。
主要分痉挛性呈强直性两种。
痉挛性的肌张力增高伴发于锥本束损害,脊髓反射受到易化。
被动运动患者关节时,在肌张力增高情况下出现阻抗感,这种阻抗感与被运动的速度有关。
快速地牵伸在缩短状态中的肌肉时立即引起收缩,感到痉挛状态,牵伸到一定幅度时,阻力又突然消失,即所谓摺刀样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
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见于某些锥体外系病变中的特殊张力变化,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
被动运动患者肢体时所遇到的阻力一般比痉挛性者小,但和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
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同等的阻力。
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
一般肌张力过高与大脑受损有影响,但程度不一。
确诊是肌张力有问题,必须立刻进行医治,尽量在最佳时间进行医治。
可以做头部CT,以确认受损程度。
单肌张力高的只能进行康复治疗,
就是按摩,水疗的.如果有脑损伤最好打点神经苷脂,脑活素之类的。
如果是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就要加强功能恢复锻炼。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肌张力过高的诊断,肌张力过高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肌张力过高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肌张力障碍诊疗规范2023版
肌张力障碍诊疗规范2023版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种以持续性或间歇性肌肉收缩导致重复运动、姿势异常或二者兼有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病。
肌张力障碍性运动通常具有模式化、有扭转动作的特征,可伴有震颤,经常由主动运动启动或加重。
【病因与发病机制】肌张力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其中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由基因突变所致。
自1991年OZeIiUS等在9号染色体发现了第f致病基因(z»m)以来,至少已有28个致病基因被定位。
【临床分类】肌张力障碍有许多分类方法,目前最新的由国际专家共识委员会修订的分类方法(2013)从两条主线(临床特征和病因学)进行了阐述,参见表23-6-4-1。
表23-6∙4-1肌张力障碍的分类按临床特征分类按病因学分类1.按肌张力隙碍本身的临床 1.按神经病理学改变分特征分(1)有神经系统退行性变(1)按起病年龄分的证据1)婴儿型:出生至2岁(2)有结构性病变的证据2)儿童型:3~12岁(3)无神经系统退行性3)少年型:13~20岁变/结构性病变的4)成人早期型:21~40岁证据5)成人晚期型:>40岁 2.按遗传性或获得性分(2)按肌张力障碍范围分(1)遗传性1)局灶性肌张力隙碍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节段性肌张力障碍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多灶性肌张力隙碍3)X-性连锁隐性遗传4)偏身肌张力障碍4)线粒体遗传5)全身性肌张力隙碍(2)获得性(3)按病程分1)围产期脑损伤1)稳定型2)感染性疾病2)进展型3)药源性(4)按变异性分4)中毒性1)持续性5)血管性2)活动特异性6)肿瘤性3)日发性(白天)7)脑外伤4)发作性8)精神心理性2.按肌张力障碍相关的特(3)原发性征分1)散发性(1)肌张力障碍伴/或不伴其他运动2)家族性障碍1)单纯肌张力障碍2)联合性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联合其他运动障碍)(2)肌张力障碍合并其他神经系统或系统性疾病的表现【病理】原发性扭转痉挛可见非特异性的病理改变,包括壳核、丘脑及尾状核的小神经元变性消失,基底节的脂质及脂色素增多等。
肌张力病变鉴别
肌张力简单地说就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得力量。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得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就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得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得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与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得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就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得重要因素。
肌张力muscletension主要症状下肢伸直,内收交叉,呈剪刀状主要病因中枢神经系统构造异常,脑代谢与构造异常多发群体儿童,新生儿1基本概述肌张力得产生与维持就是一种复杂得反射活动,其反射弧叫做“r—袢“,包括r—袢得传入部分(肌张力反射得感受器就是神经肌梭与神经腱梭)与r—袢得传出部分(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性神经核内得a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r运动神经元发出Ar纤维到达并支配梭内肌)。
其反射弧任何部位得病变均可引起肌张力改变.2分级被动活动(PROM)肌张力分级标准Ⅰ轻度在PROM得后1/4时候,即肌肉处于最长位置时出现阻力、Ⅱ中度在PROM得1/2就是出现阻力、Ⅲ重度在PROM得前1/4,即肌肉处于最短位置时出现阻力、改良得Ashworth分级标准0级正常肌张力、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得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与突然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得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3病因与机理各种肌病、重症肌无力、末梢神经病、神经根炎或小脑损害等出现肌张力减低,脊髓传导本体感受得神经纤维阻断时也可使肌张力下降。
肌张力高的表现
肌张力高的表现肌张力高,也被称为肌肉过度紧张或高度肌张力,是指肌肉在休息状态下过度收缩和紧张的情况。
肌张力高可能是由神经系统或肌肉本身的异常引起的,它会导致肌肉持续收缩,使得身体部位僵硬、运动受限。
肌张力高的表现可以在不同部位体现出来。
下面将从头部、颈部、肩部、手臂和腿部等五个方面着重介绍肌张力高的具体表现。
头部:肌张力高可导致头部僵硬和固定在一个位置。
患者可能会感到头部沉重、难以转动或转动受限。
此外,有些人还可能因为头部肌肉过于紧张而出现头痛、颅内压增加的症状。
颈部:颈部肌张力高是肌张力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它可以导致颈部僵硬、肌肉疼痛和颈椎功能障碍。
患者可能会感到颈部疼痛、僵硬,头部转动有困难,甚至可能出现头部偏斜的情况。
肩部:肌张力高也会引起肩部肌肉的过度紧张。
患者可能会感到肩膀感觉紧绷、僵硬,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肩颈部位患者还可能出现肌肉酸痛、肩颈部位乏力等症状。
手臂:肌张力高可导致手臂肌肉过度紧张,出现手指僵硬、握力减弱的情况,也可能影响到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
患者可能会感到手臂疼痛、手指活动受限,甚至可能出现手指的屈曲畸形。
腿部:肌张力高在腿部表现为股肌、胫前肌和小腿肌群的过度收缩和紧张。
患者可能会感到腿部僵硬、肌肉疼痛,行走时步态异常,步伐不稳定。
有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曲畸形。
肌张力高的表现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上述仅为一般常见的症状。
除了身体部位表现外,肌张力高还可能伴随一些其他症状,如疲劳、困倦、睡眠障碍等。
肌张力高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有一些因素被认为与其相关,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脑性瘫痪等)、肌肉损伤或炎症、遗传因素等。
肌张力高的治疗主要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手段进行。
总结起来,肌张力高是一种肌肉过度紧张和收缩的情况,通常会导致身体各部位的僵硬和运动受限。
早期识别和治疗肌张力高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如有怀疑肌张力高的症状出现,建议及早就医,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案。
痉挛与肌张力评定
肌电信号——靠近体 表肌群的肌电信号分 析
33
生物力学评定方法
钟摆试验
在肢体自抬高位沿重力方 向下落运动中,观察肢体 摆动然后停止的过程,通 过分析痉挛妨碍自由摆动 的状态来进行评定
痉挛越重,摆动受限越显 著
常用于下肢痉挛评定,尤 其是股四头肌和腘绳肌
主要方法: 表面电极肌电图 H反射 F波反应 紧张性振动反射 屈肌反射反应 腰骶激发电位 中枢传导
35
痉挛量化评定时的注意事项
由于痉挛的神经性因 评定信度还受到患者
素,所以临床上同一
努力的程度、情感、
痉挛患者每天的严重
环境温度、评定同时
程度是高变异的
并存的感觉刺激的改
痉挛又是速度依赖的, 所以涉及牵张反射的 痉挛评定方法会因为 被动运动的速度问题
药物
环境温度
23
二、痉挛的评定
肌张力异常的临床评定 手法评定方法 生物力学评定方法 电生理评定方法
24
肌张力异常的临床评定
1、病史采集 痉挛发生的频度 受累的肌肉及数目 痉挛的利弊情况 引发痉挛的原因 现在痉挛发作或严重程度与以往的比较 痉挛频度或程度的增加可能是膀胱感染、
7
肌张力异常
根据患者肌张力与正常静息肌张力水平的 比较,肌张力异常分为 肌张力过强(hypertonia)——
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肌张力过低(hypotonia)——
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 肌张力障碍(dystonia)——
肌张力损害或障碍
8
临床常见的肌张力异常
痉 挛 僵 硬 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弛缓
等速装置评定方法
等速摆动试验:为一种在 等速装置上模拟摆动试验 的评定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诊断和鉴别
文章导读
肌无力如果是锥体系病变引起的,则一般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
患者在行动间,表现出动作幅度不能正常打开,肌肉坚硬、抖动等。
临床上,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诊断有可能和先天性肌强直症、手足搐搦症等疾病混淆,应谨慎鉴别。
各种原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都可引起痉挛性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的肌张力增高伴发于锥本束损害,脊髓反射受到易化。
锥体系病变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运动患者关节开始时阻力较大,终了时变小即所谓摺刀样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
痉挛性的肌张力增高诊断
肌张力测定:年龄小的患儿常做以下检查:
①硬度:肌张力增高时肌肉硬度增加,被动活动是有发紧发硬的感觉。
肌张力低下时触之肌肉松软,被动活动时无抵抗感觉。
②摆动度:固定肢体近位端,使远端关节及肢体摆动,观察摆动幅度,肌张力增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