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报告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课 程程 性序 质号
课程名称
考核
其中
方式 总
实验
学
考考 试查
分
实践 学分
1
2
建议修读学期 3 45678
1 人体解剖学
√
2.5 0.5 2.5
2 组织学与胚胎学 √
2.5 0.5 2.5
3 生理学
√
3.5 0.5
3.5
4 病理学
√
2.5 0.5
2.5
5 病理生理学
√
2 0.5
2
6 检体诊断学
√
3.5 1
考试
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二级合格证者
获得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
第一名或一等奖
国家级(单项或团体)
第二名或二等奖
竞赛、比赛 获奖(含技 能竞赛类、 省级(团体须前二名) 5 社会实践 类、各类学 科、文化、 市级或校级 体育竞赛)
第三名或三等奖及以下 第一名或一等奖 第二名或二等奖 第三名或三等奖及以下 第一名或一等奖 第二名或二等奖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1001)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具备医 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和系统扎实的检验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掌握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具备医学检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 医学检验技术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科研机构从事临床医 学检验、输血及采供血、病理检验、卫生检验等工作。
135
术方向)、病理技术(病理检验技术方向)等课程的理论和知识,了解医学检验仪器 的基本性能和操作。
3.掌握临床实验诊断项目的检验方法和临床意义,能正确解释和合理应用实验 诊断结果。
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优化
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优化在当前社会中,医学检验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医学检验人才,优化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方案变得迫切而重要。
本文将探讨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一、专业课程设置优化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关键。
在优化培养方案时,应根据医学检验的最新发展和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和更新。
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设置:1. 基础医学课程:加强对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2. 检验诊断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技巧,加强对常见检验方法和检验仪器的教学。
3. 病理学课程:重视病理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疾病病理学的理解和诊断能力。
4. 临床实习课程: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锻炼,提供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医疗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二、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也是不可或缺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实验室实验:加强实验室实验的设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掌握各种医学检验技术,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2. 临床实践:增加学生的临床实习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参与真实的医学检验工作,加强对临床诊断与检验的理解。
3. 学术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项目,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可以选择与医学检验相关的研究课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三、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技巧,建设专业实训基地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实训基地可以与医学院附属医院、疾控中心等相关机构合作,提供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的场所和设备。
此外,建立与实训基地合作的实验室和学术机构也是非常有益的。
四、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培养质量的关键。
学校应加大对医学检验专业的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
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支持和奖励。
泰山医学院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32 32
16
2 公共关系学
Public Relationship
2 32 32
16
3 管理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2 32 32
16
4 经济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2 32 32
16
5 计算机应用技术 Technology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1.5 32 16 16 16
三、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核心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 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 断学、内科学、外科学总论、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卫生统计学、卫 生化学、卫生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 生与职业医学、儿童少年卫生学、毒理学基础、卫生经济学、健康教育学、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
医学史、哲学社会学、文献检索、 公共卫生英语、医学学术英语阅读 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时代的科学 技术革命 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社会医 学、SPSS 软件应用、SAS 统计软 件应用等 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系统解剖 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 物学、医学免疫学、组织学与胚胎 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 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总 论、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 学、卫生统计学、卫生化学、卫生 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 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 与职业医学、儿童少年卫生学、毒 理学基础、卫生经济学、健康教育 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 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 医学微生物、病理生理学、药理 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 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皮肤病 科学、眼科学、精神病学、传染病
福州大学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附件1:福州大学关于制订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按照“立德树人、能力为重、注重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针,坚持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战略,推进大类培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模式,全力构建与创业型东南强校办学目标相适应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二、人才培养总目标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提高素质、突出创新创业能力,致力于培育具有崇高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综合素养较高,人才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多样化高素质人才,为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撑。
三、基本原则(一)科学性与规范化相结合遵循现阶段本科人才培养规律,紧密结合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需求,学习借鉴高水平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先进经验,充分吸收社会用人单位反馈意见以及历次教学评估专家建议,做好专题调研论证工作,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制订应符合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范要求,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各环节的安排,规范课程名称,明确课程之间的先修后续关系,统筹安排各学期课程,确保各学期课程学习量的均衡。
(二)统一性与多样化相结合统一规划通识教育课程,搭建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培养的基本平台,在此基础上,各专业应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实际条件,科学论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合理规划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凸显专业优势与培养特色.深化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多元、分类、立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进各类创新创业实验班改革进程,加大辅修专业(学位)培养力度,为学有所长及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成长通道。
(三)主体性与个性化相结合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强调以生为本,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医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改进建议
医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改进建议医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建议可以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教学内容、实践经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等。
以下是一些建议:1.实践教学强化:增加实际临床实习和实践机会,确保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引入模拟病例和模拟手术,提高学生应对各种医学情境的能力。
2.跨学科合作:加强与其他医学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跨学科合作,培养医学生更全面的视野和综合素养。
引入跨学科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
3.强化实用技能培训:除了理论知识,加强对实用技能的培训,例如基本的临床操作、医疗设备使用等。
引入数字化医疗技术培训,使学生了解和熟练运用现代医学技术。
4.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因为医学往往需要多专业之间的紧密协作。
引入团队项目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领导力。
5.强调患者关怀和沟通:引入患者沟通技能培训,培养学生在与患者和家属的交往中更具同理心和耐心。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提高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6.强化法律伦理教育:在培养计划中加强法律伦理课程,使学生了解医学伦理、法规和患者权益保护。
引入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处理伦理和法律问题的能力。
7.追求国际化:提供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了解国际医学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鼓励学生参与国际性医学研究项目和交流活动。
8.定期更新课程内容:定期评估医学领域的新进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确保学生获得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引入灵活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术兴趣和发展方向。
这些建议旨在使医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在未来医学实践中具备更强大的能力和适应力。
2023年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改革
2023年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改革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预防医学的重要性2.主题明确:2023年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改革二、改革目标1.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预防医学人才2.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3.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改革措施1.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3.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能力4.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四、预期效果1.提高预防医学人才培养质量2.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力3.促进预防医学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五、总结与展望1.总结改革成果2.对未来预防医学本科教育的展望正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预防医学在维护国民健康、预防和控制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预防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我国决定于2023年对预防医学本科教育进行改革。
本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预防医学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改革将着力于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调整课程设置是本次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新课程设置将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本次改革的关键。
通过增设实验课、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改革教学方法也是本次改革的重要内容。
新教学方法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环境。
最后,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本次改革的重要方面。
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引进优秀教育人才等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我们期待这次改革能够取得预期效果,包括提高预防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以及促进预防医学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福州2024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福州2024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福州2024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的例子,它包括了一些关键的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原则
1. 创新性:培养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创新能力。
2. 实用性:培养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综合性:培养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二、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
2. 能力目标:学生应具备本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本专业的相关任务和工作。
3. 素质目标: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置
1. 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
2. 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3. 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环节。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讲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2. 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采用多种实践方式,如实验、课程设计等。
3. 综合教学: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项目式教学、协作式教学等。
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的复合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具备初步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能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学生毕业时能够胜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及同卫生检验与检疫相关机构的卫生检验工作以及其他医学技术实验室的工作,能够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卫生检验检疫工作和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
二、培养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检验与检疫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认真学习XX基本原理等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XX思想,愿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具有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医德。
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卫生检验检疫工作,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将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具有极强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公正执法,以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疾病、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己任。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虚心好学,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追求卓越。
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具有强烈的生物安全意识,正确对标本进行处理和保存,避免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二)知识要求1.掌握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与检疫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掌握对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监测和监督的基本知识。
3.掌握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行为心理因素对人权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4.掌握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以及毒理学研究方法。
5.掌握对健康相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评价的知识和方法。
6.掌握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危险因子的检验检疫的理论和技术方法。
卫生监督人才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监督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各级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医疗卫生事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及工矿企业包括职业病防治院(所)职业安全监督及各厂矿企业从事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工作(特别是卫生监督),具备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各级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卫生防疫、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机构等从事预防医学(特别是卫生监督)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预防医学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一)培养措施本专业的学生通过基本素质教育、基础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等各个阶段,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公共卫生监督的程序、各种卫生法规,了解卫生工作和卫生防护措施。
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措施,学生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1)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2)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3)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4)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5)医药卫生法规;(6)公共卫生监督程序与卫生执法程序;(7)卫生监督、法律文书写作技能。
(8)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
(9)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较顺利阅读本专业英文书籍。
.(二)素质、能力、知识结构要求: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自学和实践动手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的能力及准确运用卫生法规,正确处理卫生监督中碰到的问题。
知识结构要求如下:1.基本素质─普通知识教育课平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大学英语、体育、医药计算机应用基础2.基础知识─基础课平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医用生物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医学机能实验学、寄生虫学。
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
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医学人才培养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了适应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必须修订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加贴合社会需求、医学发展趋势和教育教学改革。
一、强调综合能力培养。
学生在医学院培养过程中,不仅仅要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修订后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增加实践环节,包括临床实习、科研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整合医学前沿知识。
随着医学科技不断进步,医学前沿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
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应强调整合最新的医学科研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紧跟医学发展的脚步,具备应对未来医学挑战的能力。
三、注重人文关怀。
医学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培养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
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关怀和尊重,以及对医学伦理的遵守,使学生在成为一名合格医务人员的也具备了人文情怀。
四、加强实践环节。
修订后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提高临床实习的质量和数量。
注重提高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优化师资队伍。
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也要结合优化师资队伍,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医学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是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关键环节。
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需要全面顾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密切结合医学教育的现实需求和医学发展的趋势。
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医学人才,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示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渐凸显,医学人才的培养愈发凸显出其重要性。
在当前新形势下,为了适应医学领域的发展需求,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也亟需进行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毕业学分197学分
人才培养方案毕业学分197学分
(实用版)
目录
1.人才培养方案概述
2.毕业学分要求
3.197 学分的具体分配
正文
【人才培养方案概述】
人才培养方案是我国教育部为了规范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而制定的
一项教育政策。
它旨在明确高校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培养模式,以确保高校能够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毕业学分要求】
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的学制为四年,学生需要在四年内完成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其中,毕业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部分。
必修学分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学分,而选修学分则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分。
【197 学分的具体分配】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本科阶段的毕业学分一般为 197 学分,具体分配如下:
1.公共必修课:通常占总学分的 30% 左右,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体育课、外语课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2.专业必修课:通常占总学分的 40% 左右,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公共选修课:通常占总学分的 10% 左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
趣和需求选择课程。
4.专业选修课:通常占总学分的 20% 左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
业方向和兴趣选择课程。
总的来说,197 学分的分配旨在确保学生既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00401K专业名称:预防医学专业方向: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疾病预防控制、疾病防治、健康促进等公共卫生相关领域的工作,从事公共卫生实践、预防与控制疾病的流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人群健康的专业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疾病控制和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具有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实施卫生监督监测、改进环境卫生、开展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开展疾病控制的基本能力;2.掌握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具有从事群体和个体预防保健及卫生防病工作的能力;4.掌握开展人群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疾病监测、疾病筛查的基本技能;5.了解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我国与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6.具备与公众、媒体及其他人员进行关于健康相关信息的有效沟通的基本技能;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9.了解预防医学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学术鉴别力;10.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主干学科: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五、核心课程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健康教育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事业管理学、毒理学基础、儿童少年卫生学、妇女保健学。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在短学期Ι安排军训(2周)、短学期Ⅲ安排临床实习(4周),短学期Ⅳ安排专业实习A(4周),第九学期安排专业实习B(4周),第十学期安排毕业实习(15周)。
临床医学专(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Clinical Medicine(5-year’s schooling)一、培养目标Ⅰ. Educational Objectives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初级医师,这种素质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医生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保证他们有适当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
This program aims at cultivating elementary doctors of high quality that guarantees that they can engage in medical practice with effectiveness and security after gradu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senior doctors, and that they have proper foundation to go on study through their lives and make advanced study in a certain discipline field of the medical science.二、基本规格要求II.Basic standard required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从事医疗实践工作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态度、知识和技能:Students of this specialty should master basic theory,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of medicine needed for medical practice and possess good thought and morals and job attitude so as to lay a firm foundation for the continued education after graduation.Graduates should acquire the following morals, knowledge and abilities:态度要求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预防医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专业人才,能够从事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培养目标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1.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预防医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掌握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等技能和方法,在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3.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课程:包括预防医学导论、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微生物学等基础课程。
2.专业课程:包括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法规、环境卫生学等专业课程。
3.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实习课、论文等实践性课程。
三、教学模式
本专业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和论文指导等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知识和
技能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四、培养方案评估
为了确保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对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以及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评估等。
评估结果将用于指导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改进和发展。
2023大学_福建医科大学专业排名
2023福建医科大学专业排名福建医科大学专业介绍:福建医科大学是一所医药类普通本科院校,拥有共4个最好专业(特色专业)。
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专业可以说是福建医科大学最好最有特色的专业了,这些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福建医科大学特色专业: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热爱医疗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疾病的诊疗工作、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临床医师。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卫生法学、卫生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急诊医学、神经病学、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授予学位:医学学士、临床医学硕士就业方向:主要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学科研单位及医学院校从事医学科研、教学、管理、临床医疗等工作。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系统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知识,有科学的临床思维、诊疗策略等应用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具有全科医学知识和理念,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卫生学、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外科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全科医学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就业方向:主要在各级医疗、科研机构及医学院校从事医学科研、教学、管理、临床医疗等工作。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11.03•【字号】闽政办〔2023〕33号•【施行日期】2023.1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23〕3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福建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1月3日福建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强化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推动医疗卫生发展方式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服务模式转向更加注重系统连续、管理手段转向更加注重科学化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到2025年,全省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分别达到8.1人、6.1张,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均衡,防病治病、康复护理和健康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到2035年,全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高质量供给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能力现代化、体系整合化、服务优质化、管理精细化、治理科学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一)实施“人才强卫”工程1.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深化医教协同,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提升卫生健康人才能力。
推进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医药类“双一流”主干学科建设,推动厦门大学等建设一流医学院,依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强临床教学基地。
新形势下提升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探索
式”特 点 ,学生 在整 个 实验 操作 过 程 当被 动 的按 照 教 师 的 指点 和实验指 导进行 ,大多按 部就班地进 行操 作 ,学生 的创 新能力 和实践 能力并不能 得到很好 的锻炼 。为适 应新 时期
门预 防医学基本 技能训 练课程 。通 过参考公 共卫 生 的实际 工作需 要 ,精 心设计 实验课程项 目,将 需要掌 握 的基本技 能 有机地融 入实验 课 程项 目中。在 教学 过程 中 ,注重 不 同课
中国高等 医学教育 2018年 第 7期
·7 ·
新 形 势 下 提 升 预 防 医学 专 业 实践 技 能 培 养 的探 索
李昱辰 ,刘 宝英 ,吴传 城 ,汪 靖 ,任 南,张文 昌
(福 建 医科大 学公共卫 生学院,福建 福 州 350122)
[摘要 ] 新 形势 下如何提 升预 防 医学专 业 实践 技 能是 公共 卫 生教 育领域 的核 心 问题 。我校 通过 构
生教育领 域的核 心 问题 。 目前 ,从 国 内外对 公共 卫 生人 才 但 目前 大多数 医学院校对 预防 医学 专业学生 的培养 仍然 主
的核心 能力要求 的来 看 ,公共 卫 生领 域 的人 才越 来 越 注重 要面 向疾 病预 防控 制 、卫 生监督 等传统性 公共 卫生 机构 ,无
展方 向 ,肩 负着 向社 会输送合格 公共卫 生人才 的光 荣使命 。 务在 公共卫生 领域 中的作 用 日益 受到 重 视 ,社 区卫 生服 务
如何 培养适应新 形势 发展 需要 的合格 人 才 ,已成为 公 共卫 机构也将 成为 预防医 学专 业毕 业 生就 业 的主 要单 位 之一 。
其 分析 和解决实 际问题 的能力 …。美 国公共 卫生 基金会 曾 论在教学 形式 、教学 内容 、技 能培养等 方面相 对社 区卫生 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报告公共卫生学院2012年5月20日一、预防医学专业办学基本情况1950年,卫生部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并在部分高等医学院校中开办了公共卫生专业。
1954年8月,卫生部召开了第十届全国高等医学教育会议,确定预防医学专业学制为5年,从1955年起执行,并在医学院、医科大学、医学院、第一医学院、医学院、医学院等学校进行招生;20世纪90年代改称为预防医学专业,至2003年已有52所医学院校开设此专业;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数据库,目前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学校为95所。
我校于1959年首次招收预防医学专业,学制5年,1964年首届毕业生毕业。
2007年学校根据办学实际,扩大了预防医学招生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2个专业方向(妇幼保健方向和卫生检验检疫方向);2009年以后根据教育部的精神,我校不再设置专业方向,从2009年起,我校只设置预防医学专业,每年招生数约180人。
二、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根据教育部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对预防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即预防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涉及三个层次: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卫生检测技术,能在卫生防疫、环境卫生或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卫生检测技术、疾病控制的基本训练,具有卫生防疫、控制传染病与职业病、改进人群环境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防疫工作的基本能力;(2)掌握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检测和监督的基本能力;(3)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能力;(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5)熟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熟悉健康教育工作;(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目前,国不少大学以教育部的要求作为本校预防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但在2006年《公共卫生教育基本要求》发布之后,部分院校开始修订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立足于《公共卫生教育基本要求》、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和特色逐渐体现出来,如重点大学注重培养的是研究型公共卫生人才,如大学的培养定位是培养“富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华中科技大学则是“并为毕业后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则是“培养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高层次预防医学科学专门人才”;而地方院校则注重培养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如南华大学培养“高素质公共卫生医师”、中南大学则是培养“能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卫生事业管理等工作的初级公共卫生医师或卫生管理人员”、医学院培养“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专门人才”。
美国依据公共卫生人员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ies for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体系,该体系对核心能力的界定是:为了充分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Essential Public Health Service)所必需的一系列个人技能。
各类人员需要通过学习来提高各种能力以达到熟练水平。
学习容将随个人背景和工作任务而有所区别。
该体系分为8个领域共计68种核心能力,8个领域分别是信息获取与分析性评价的技能、政策制定/项目计划的技能、交流与沟通的技能、文化胜任的技能、社会动员与社区实践的技能、应用基本公共卫生学科知识的技能、财政规划和经费管理的技能以及领导和系统思维的技能。
美国公共卫生教育也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革,从以教研室为基础的传统课程设置转变为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心的专业课程设置,这主要包括五大学科领域:其一,卫生保健组织与管理(Health Car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包括机构管理、保健服务信息管理和卫生保健服务系统的评价等;其二,公共管理和社区卫生( Public Management and Community Health):主要涉及社区流行病学、卫生服务需求评估、经费预算与管理、卫生方法和社区保健服务系统的建立与实施;其三,环境与职业卫生(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Health):包括毒理学、流行病学、工业卫生与安全、职业和环境法、卫生标准的制订与规划、暴露评价、监测与危险物的管理等;其四,计量科学方法(Quantitative Methods):包括高水平的流行病学、生命统计学、决策科学、人口统计学、预测需求评估等技能;其五,国际卫生(International Health):致力于对发展中国家卫生人员管理技能的培养,包括社区健康促进与卫生保健服务、初级卫生保健、有限资源的优先利用、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使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战略、国家和地区的卫生系统发展、国际卫生政策等。
三、修订预防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必须适应适应医学模式的改变、适应新世纪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适应医学模式的改变的需要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等多维、综合模式,21世纪的医学教育着重强调医师的职业价值、群体保健和预防观念、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统一、防与治的统一等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发展,厚基础、宽人文、宽专业、高能力已成为衡量预防医学适宜性人才的重要标准。
预防医学人才培养必须考虑拓展其知识领域,不仅包括医学科学知识,还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在的人文科学、社区服务和健康管理、全球健康,以及政策法律和伦理学等知识,还应具备较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新闻报道能力等,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2、适应公共卫生面临新挑战的需要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以及全球化进程的背景下,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双重疾病负担、伤害与职业危害、国民营养与食品安全、生态保护和环境卫生、卫生公平性等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艾滋病的蔓延、SARS 的暴发、禽流感、含毒食品等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不断涌现,公共卫生事业面临巨大挑战,已成为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国家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卫生服务的涵不断丰富和外延不断扩展,越来越重视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越来越重视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因此预防医学教育必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革教学容与课程体系,但是这种调整不是以教研室为基础的课程改进,而是以社会急需解决的卫生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改革,适应公共卫生面临的新挑战。
公共卫生学不同于其他专业,不仅仅要求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也是同等重要的。
因此要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和素质(Attrite)的全面培养,要实现这样全面培养,公共卫生实践是必需的。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践环节。
3、适应海西建设的需要我校地处海峡西岸,应培养符合海西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满足海西公共卫生要求的特色专业人才。
当前,我省每万人口公共卫生执业医师为0.61人,公共卫生医师仅占全省卫生技术人员的1.7%,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0.95人,2.2%);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公共卫生执业医师仅占25.8%,远远低于西医临床的46.3%;我省2007-2010年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从2007年的356.17/10万上升到2010年的559.18/10万,与此同时,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死因的构成从2005年的71.75%上升到76.26%,省面临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疾病的双重负担较为严重,因此培养一批数量足、质量高,知识能力结构符合省疾病分布特征的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保障。
四、预防医学本科课程体系的现状调查17所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学分最多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为286.5学分,最低的为大学156学分,平均为206学分。
五、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我校预防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自办学以来,进行不断的调整以适应各种变化,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2009年以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国家和社会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日益重视,对公共卫生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总体上看,我校目前的培养方案基本适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培养方案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还不够突出;2、学生自主学习氛围不浓厚,兴趣驱动型教学较为单薄;3、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开设的比例不足,学科交叉的教学环节尚有待提高;4、实践教学环节有待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与公共卫生实际的结合力度还可以进一步增强,“三性实验”的比例还可以再增加;5、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还有待进一步落实;6、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教育较为薄弱,公共卫生现场调查、检测与处置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修订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1、人才的培养方案符合我校的办学实际和办学定位2、必须达到《公共卫生教育基本要求》,并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3、围绕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调整的基本思路:(1)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将原来三段式的课程体系,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变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互相渗透和融合的课程体系。
(2)增加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容,注重公共卫生现场综合能力训练。
(3)优化临床教学环节,立足于公共卫生实际能力的要求。
(4)适当减少与高中知识相关、与其他学科相关的基础课程。
(5)符合海西公共卫生实际,增加早期接触预防和具有海西特色的课程。
七、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说明1、学时总数略有降低,必修课从原来的3003降低到2846,减少157学时;2、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5门,包括医学心理学、公共关系与人际交流、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学时总数是150学时;3、优化临床课程:适当减少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的学时,取消外科学、妇产科学的临床实习,临床实习时间不变,保证科学、儿科学和传染病学的实习;4、增加实践教学:增加74学时实践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从32%增加到36.5%;增加公共卫生现场综合训练课程,注重公共卫生调查分析能力、卫生应急能力等训练;增加海西公共卫生热点,该课程以讲座的形式在1-4学期由公共卫生学院的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和实习基地教师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