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课程

合集下载

《土壤肥料学通论》课件

《土壤肥料学通论》课件
土壤肥料学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指导,帮助农民合理选择施肥方法、提高 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农业环境。
结论及展望
通过学习《土壤肥料学通论》,我们掌握了土壤肥料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 用,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大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 实践中,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合理的肥料施用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浪费和污染。学习肥 料施用的原则和方法,能够科学地制定施肥方案。
土壤肥力与土壤肥料改良
土壤肥力是土壤中养分和生物活性的度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了解土壤肥力的评估和改良方法, 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土壤肥料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 用
土壤的组成与特点
土壤是由不同比例的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的复杂体系。了解土 壤的组成和特点,有助于优化土壤管理和增强农作物产量。
肥料的分类与作用
肥料按来源可分为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按养分含量可分为氮肥、磷肥和钾肥等。了解肥料的分类和作用,能 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养分供应。
肥料施用的原则与方法
《土壤肥料学通论》PPT 课件
本PPT课件介绍《土壤肥料学通论》课程,包括主要内容概述、土壤的组成与 特点、肥料的分类与作用、肥料施用的原则与方法、土壤肥力与土壤肥料改 良、土壤肥料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结论及展望。欢迎探索土壤肥料 学的奥秘!
Hale Waihona Puke 课程概述通过本课程,学习者将深入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 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全面的知识基础。

《土壤肥料学》课程(项目)标准中职

《土壤肥料学》课程(项目)标准中职

《土壤肥料学》课程(项目)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土壤肥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技术课。

包括土壤学和肥料学两部分。

土壤学主要讲解土壤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肥料学主要讲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主要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化学肥料的成分和性质、化肥施入土壤后的变化规律及有效施用方法。

另外也介绍有机物料的性质及施用方法。

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土壤的组成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及氮、磷、钾元素的生理功能和氮、磷、钾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知识,了解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的作用,了解主要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与土壤和肥料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实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生产,提高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验准备、操作能力,总结分析能力。

3.素质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土壤的组成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及氮、磷、钾元素的生理功能和氮、磷、钾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知识,了解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的作用,了解主要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同时动手能力增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大大提高。

(三)参考学时本课程72学时(四)课程学分4个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教学法(讲课法)、讨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2.评价方法知识部分:根据平时作业、小测验、课堂提问、理论考试等的正确程度进行评价。

技能部分:根据学生技能训练的态度,平时观察记载情况,科学实验等的熟练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3.教学条件需要多媒体教室进行课程讲解,有配套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还需要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参观实习。

4.教材编选[1]土壤肥料学(农学类专业用全国中等农业学校教材),江苏省淮阴农业学校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8[2]土壤肥料学(北方本下册),河北省昌黎农业学校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10。

《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课程教学体会

《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课程教学体会

《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课程教学体会土壤肥料学是农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农业生产中的土壤养分、土壤肥力、土壤保护和土壤改良等内容。

作为这门课程中的一部分,土壤学是农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特性和作用,为土壤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土壤学的重要性,并对土壤的种类、性质、肥力和保护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土壤是地球表面由风化、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等过程形成的一种具有肥力的自然体系,它在农业生产中承载着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土壤的主要成分有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土壤的肥力和肥沃度。

我还了解到了土壤的分类和性质,比如不同类型的土壤在肥力、透气性和保水性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对于不同的作物种植和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些知识对于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和土壤保护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深入了解了土壤的肥力和肥力评价。

土壤的肥力是指土壤中以对作物生长和发育有利的养分和水分的含量和分布状况,评价土壤肥力就是根据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和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来确定土壤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土壤养分的吸附、交换和供应机制,深刻认识到了土壤的肥力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根据对土壤肥力的评价,我们可以采取土壤肥力调查和土壤养分补充等措施,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环境。

通过学习《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我还了解到了土壤的保护和改良技术。

土壤的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持土壤结构和肥力不被破坏,防止土壤侵蚀、退化和污染等现象发生;土壤的改良是指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矿质肥料和土壤改良剂等手段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物理性状,提高土壤的产能和质量。

土壤肥料学课程设计

土壤肥料学课程设计

土壤肥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深入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土壤肥料的结构特点、种类与分类、施肥原则、施肥方法、土壤肥力评价和肥料施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土壤肥料学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行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大纲第一章:土壤肥料概述1.1 概述1.2 土壤的组成和类型1.3 肥料的概念和分类1.4 土壤养分的来源和作用第二章:肥料的结构特点2.1 基本构成2.2 常见肥料的物理性质2.3 常见肥料的化学性质2.4 肥料腐解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第三章:土壤肥力评价3.1 土壤养分元素的作用和分类3.2 土壤肥力的诊断方法3.3 土壤肥力的改良方法第四章:肥料的施用方法4.1 施肥原则和方法4.2 肥料的施用量和时间4.3 肥料施用的注意事项第五章:肥料的施用管理5.1 肥料施用技术的现状5.2 肥料施用管理的可持续发展5.3 肥料施用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土壤肥料学的实际掌握和理论水平,注重课堂互动和实际动手操作,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程项目的设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教学评价将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程设计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小组讨论和课程项目设计也将作为重要的教学评价方式,旨在评价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与合作能力。

通过文献阅读、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土壤肥料学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新技术、新模式、新思路的学习了解情况,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学术和实践水平。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土壤肥料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土壤肥力的形成、变化规律及其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旨在培养学生对土壤肥力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合理施肥的方法和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二、课程目标1、掌握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土壤肥力的形成原理和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2、了解作物对土壤肥力的需求及土壤肥力对作物生长的影响;3、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常用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技术;4、能够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生育时期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5、了解土壤污染的概念和防治方法,能够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1.1 土壤肥力的定义和重要性 1.2 土壤肥力的构成因素 1.3 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第二章土壤肥力的形成原理 2.1 土壤的形成过程 2.2 土壤的基本性质及其对肥力的影响 2.3 土壤肥力的动态变化规律第三章作物对土壤肥力的需求及土壤肥力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3.1 作物对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规律 3.2 土壤肥力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3.3 作物对土壤环境的适应性第四章施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1 施肥的概念和重要性 4.2 施肥原理和方法 4.3 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技术第五章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生育时期与施肥方案制定 5.1 不同土壤类型的肥力特点及施肥要求 5.2 不同作物对肥料的需求特点及施肥技术 5.3 作物的生育时期与施肥时机第六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6.1 土壤污染的概念和类型 6.2 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6.3 土壤污染的防治方法和措施四、教学形式1、课堂讲解:重点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2、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3、实验操作: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掌握土壤肥力的测定方法和施肥技术的操作技巧。

4、课堂讨论:针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思维能力。

《土壤与肥料》PPT课件讲课讲稿

《土壤与肥料》PPT课件讲课讲稿

①增施有机肥:
可以改变土粒之间黏着性的大小,还能改善土壤的其他性
质,所以是一项重要的生产措施。
②客土法:
是指在黏土中掺砂或在砂土中掺黏粒以达到改良土壤质地回
的一种方法。但是,费工费时,却效果好,不适宜在生产目
上大规模推广。

第三节
一、 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功能
❖1 .原核微生物
❖细菌
❖蓝细菌
❖粘细菌
❖ 1. 土壤的概念 ❖ 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
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 内涵: “ 陆地表层 ” 是指土壤的位置, “ 疏松 ”
是指其物理状态,以区别于坚硬整块的岩石。

❖ 2. 土壤肥力的概念
❖ 西方土壤学家,传统地将土壤供应养料的能力称为 土壤肥力。
❖ 土壤肥力是土壤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水肥气热等 生活因素的能力。
❖ 土壤质地: 任何一中土壤,均是由粒径不同的各级 土粒所组成的,根据 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称质地。
❖2.土壤质地分类制
❖常用的有三种:国际制、卡庆斯基制、中国制。按照 各粒级土粒含量的不同对土壤质地类型进行划分称为 土壤质地分类。一般将土壤质地分成砂土、壤土和黏 土三个基本等级
回 目 录
四、 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
横轴远大于纵轴呈薄片状 ,老耕地的犁底层中常见 到,此外,在雨后或灌水 后所形成的地表结壳和板 结层,属于片状结构。
特点:片状结构不利于通 气、透水。会影响种子发 芽和幼苗出土,还加大土 壤水分蒸
卧土、平搓土
发,因此生产上要进行雨 后中耕松土,以消除地表 结壳。
5. 团粒结构
是指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团 聚体,其直径约为 0.25-10mm 。 粒径 <0.25mm 以下的 , 称微团 粒。

《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课程教学体会

《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课程教学体会

《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课程教学体会《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土壤的形成、组成、性质、分类、肥力、改良和管理等内容,是培养学生对土壤的认识和利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该课程,我深刻领悟到了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也对土壤科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下我对《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课程的教学体会。

通过学习该课程,我对土壤的形成和组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对土壤的认识只停留在它是植物生长的基质上,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这些组成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我也进一步了解了土壤的形成过程,明白了土壤是在植被、气候和地形等多种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

通过学习《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我对土壤的性质和分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土壤性质是指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如土壤的质地、结构、水分、盐碱度、酸碱度、养分含量等。

而土壤的分类则是根据土壤的成因、发育过程、形态特征、土壤肥力等因素进行划分的。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也为我后续的农业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学习《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我对土壤肥力、改良和管理有了更系统的了解。

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是衡量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指标。

而土壤改良和管理则是指通过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土壤改良剂等手段,调整土壤结构、改善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通过学习,我深刻理解了土壤肥力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科学的土壤改良和管理措施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这门课程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我不仅对土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将来从事农业生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加强对土壤科学的学习和探索,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教案

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教案

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教案第一章:土壤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定义、组成和特性。

2. 掌握土壤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3. 了解土壤的分类和分布。

二、教学内容1. 土壤的定义和组成:土壤的概念、土壤的组成要素(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

2. 土壤的特性:土壤的吸附性、保水性、通气性、渗透性和稳定性。

3. 土壤的功能和作用:土壤的支持植物生长、土壤的过滤和净化功能、土壤的微生物作用。

4. 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分类体系、不同类型的土壤及其分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土壤的定义、组成、特性和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土壤实例,加深学生对土壤特性和功能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讨论土壤分类和分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土壤定义、组成和特性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土壤分类和分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土壤形成与发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形成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和影响。

3. 了解土壤发育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 土壤形成的基本原理: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2. 土壤发育的因素:母质、气候、生物、时间和地形。

3. 土壤发育的阶段:原生土壤、次生土壤和成熟土壤。

4. 土壤发育的特点:土壤层次性、土壤质地变异和土壤剖面结构。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土壤形成的基本原理和土壤发育的因素。

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土壤剖面观察,加深对土壤发育阶段和特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讨论土壤发育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土壤形成原理和土壤发育因素的理解。

2. 土壤剖面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对土壤发育阶段和特点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土壤物理性质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其对土壤功能的影响。

2. 掌握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湿度等概念。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刘伟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土壤肥料学》课程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为农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土壤学和肥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以达到对学员的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使学员基本掌握土壤固相物质;土壤酸碱反应;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的水气热;土壤的发生、分布、分类及低产田土壤的改良;植物营养与施肥;氮磷钾肥;钙镁硫肥;微量元素肥料;有机肥料;复合肥料及配方施肥等知识内容。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

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核要求.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分配课内总学时108,6学分,其中电视课27学时。

二、教材1、文字教材主教材为《土壤肥料学》。

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辅助教材《土壤肥料学自学指导及实验》,根据本大纲的要求,阐述每章重点、要点、难点,并附实验指导。

2、音像教材音像教材27学时,为重点讲授型,包括二部分内容:(1)每章的重点和难点;(2)必修实验操作过程及典型错误。

三、教学环节1、电视课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

本课程将突破以往系统讲授的教学模式,采用重点穿插加专题讲座的方式。

2、面授与自学面授课应依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音像教材的内容,进行启发式讲解、讨论。

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

3、考试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考试题目应符合本大纲的要求,覆盖面广,难度适中,题量适度,难度及题量的梯度按照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对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试要求.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一、土壤和肥料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二、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三、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四、土壤肥料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教学要求:1、了解土壤和肥料的重要性。

《土壤肥料学》课程笔记

《土壤肥料学》课程笔记

《土壤肥料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与土壤的物质组成一、土壤肥料学绪论1. 土壤肥料学的定义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与植物营养、土壤肥力、肥料及其作用机理和施用技术的学科。

它涉及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肥料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2. 土壤肥料学的研究内容(1)土壤的组成、性质和分类;(2)土壤肥力的形成、评价和提升;(3)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吸收、运输和利用;(4)肥料的种类、特性、效果和施用技术;(5)土壤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土壤肥料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室分析:化学分析、物理测量、微生物学检测等;(2)田间试验:肥料试验、土壤改良试验、作物栽培试验等;(3)模型模拟:土壤过程模拟、作物生长模拟等。

4. 土壤肥料学的重要性(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2)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产品品质;(3)保护土壤环境,防止土壤退化;(4)指导合理施肥,减少环境污染。

二、土壤矿物质-上1. 土壤矿物质的来源土壤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母岩的风化产物,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2. 原生矿物(1)定义:未经化学变化的母岩矿物;(2)种类: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等;(3)特性:稳定性高,化学成分变化小。

3. 次生矿物(1)定义: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形成的矿物;(2)种类: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3)特性:稳定性较低,化学成分和结构多样。

三、土壤矿物质-下1. 土壤矿物质的粒径分布(1)砂粒:粒径大于0.05mm,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性;(2)粉粒:粒径介于0.002mm至0.05mm,对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3)粘粒:粒径小于0.002mm,对土壤的保水和养分保持能力至关重要。

2.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成分(1)硅酸盐矿物:最常见的土壤矿物,含有SiO2、Al2O3、Fe2O3等;(2)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影响土壤的pH值和肥力;(3)氧化物矿物:如氧化铁、氧化铝,影响土壤的颜色和性质。

土壤肥料学完整课件

土壤肥料学完整课件

计划产量养分需求总量
计划产量指标 100
×
形成100kg经济产 量所需养分数量
土壤供肥量
无肥料区作物产量 100
×
形成100kg经济产 量所需养分量
指植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的 养分占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 率。
有两种测定方法:
示踪法和差值法
计划施 肥用量
=
计划产量所 需养分总量
肥料的养 分含量
第一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3学时) 第二章 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3学时) 第三章 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及化学磷肥(2学时) 第四章 土壤与植物钾素营养及化学钾肥(1学时) 第五章 土壤与植物的中、微量元素营养与 微量元素肥料(1学时) 第六章 复混肥料(1学时) 第七章 有机肥料(1学时)
最小养分律(木桶理论):
植物产量受土壤中某一相对 含量最小的有效性因子制约的规 律。
报酬递减律:
在其它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单位肥料的作物增 产量却呈递减的趋势。
施肥技术包 括三个环节
施肥量确定 施肥时间 施肥方法
施肥量确 定依据:
植物计划产量的养分需求总量 土壤供肥量 肥料利用率
63.8
穗粒数
0.14 2.3 17.1
籽粒数/g.m2
0.03 1.0 14.0
1.溶液的组成
不同溶液组成叶片吸收速度不同 KCl>KNO3 >KH2PO4 尿素>其它N肥
2.溶液浓度及pH
在不引起伤害的前提下养分进入叶 片的速度和数量随浓度升高而升高
大量元素 0.2~2%
微量元素 0.01~0.2%
微 量 元 素 的 有 效 性
5
6

《土壤与肥料》32学时-课程标准

《土壤与肥料》32学时-课程标准

《土壤与肥料》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50454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学分:计划学时:适用专业:园艺技术1.前言1.1课程定位《土壤肥料》是园艺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必修课,《土壤肥料》课程是在高职学生完成了职业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其同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植物与植物生理》、《农业气象》等,后续课程有《果树生产技术》、《花卉栽培技术》、《蔬菜生产技术》等。

通过《土壤肥料》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园艺植物需肥特点、对土壤的要求、肥料的选用等技术要点,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1.2.1设计的总体思路本课程在内容确定上依照理论知识讲授与技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课时。

课堂讲授教材中的基本内容时采用多媒体课件,现场实习等教学手段,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

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牢固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熟练地应用有关设备和技术(如土壤肥料速测仪、烘干箱、酸度计、凯氏定氮仪等),掌握土壤的性质及园艺植物需肥规律,并根据其特点合理、科学选择肥料,学会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等实践技能,指导农业生产。

1.2.2课程设置的依据根据园艺技术专业岗位要求,明确课程的任务在调查研究和分析河北省以及国内园艺产业行业对人才需求,以及听取学生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园艺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适应农业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实用技术应用型人才,《土壤肥料》的任务是通过学习土壤、肥料的基本知识,学会根据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特性选择适宜的土壤和肥料,并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到节约肥料、减少生产成本的目标。

《土壤肥料》课程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主要环节。

1.2.3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通过对园艺植物生产工作过程进行剖析,筛选出对于完成生产任务和课程任务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技术,作为课程学习领域。

园艺植物生产终年进行;园艺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模式多种多样:有陆地栽培、设施栽培、无土栽培等,对土壤、肥料的要求差异较大,因此,科学根据园艺植物特点,根据栽培特点制定适宜的施肥措施是本课程的基础和关键。

土壤肥料课程设计

土壤肥料课程设计

土壤肥料课程设计1. 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土壤肥料的相关知识,包括土壤的性质、肥料的种类、施肥技巧、肥料的有害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土壤肥料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掌握正确的肥料施用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课程内容2.1 土壤基础知识1.土壤的定义、组成和分类;2.土壤中的水分、气体、有机质和无机质等成分;3.土壤的性质及其相关指标。

2.2 肥料概论1.肥料的定义、种类及其特点;2.肥料中必需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义和作用;3.肥料中无机肥与有机肥的区别及其施用方法;4.肥料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2.3 施肥技巧1.完全肥料和复合肥料的分别;2.施肥的时间、量和方式;3.避免施肥过量的方法;4.配合喷灌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施肥的方法。

2.4 肥料的影响及其措施1.肥料施用过量或者不当的危害;2.垄列施肥和膜下施肥的特点和应用;3.肥料的管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如排放和污染;4.农田水质监测技术和相关法律法规。

3. 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2.课堂讨论;3.解析案例;4.实地考察;5.项目设计。

4. 评估方法1.平时成绩、考勤、作业;2.课程论文或报告;3.上机实验及操作表现;4.最终考试。

5. 参考资料1.《土壤肥料学》(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材);2.《农业肥料》(中国农业出版社);3.《现代农业与肥料科技》(中国农业出版社);4.《现代农业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5.《农业节水与灌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6. 总结土壤肥料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提升产量和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土壤肥料的相关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二)内容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以06作 06作 物生产技术高职土壤肥料为例) 物生产技术高职土壤肥料为例) 土壤肥料是研究和了解如何培肥管理土壤的学 土壤肥料学的教学分为理论讲授 42学时 理论讲授( 学时) 科,土壤肥料学的教学分为理论讲授(42学时) 和实验教学(18学时 两部分, 学时) 和实验教学(18学时)两部分,其中理论讲授 分为八个模块。 分为八个模块。 共计60课时,其中理论4 课时, 60课时。
11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 老教师能够毫无保留地帮助青年教师, 老教师能够毫无保留地帮助青年教师,并根据 课程需要辅导青年教师。形成一支由副教授、 课程需要辅导青年教师。形成一支由副教授、 讲师、助讲组成的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 讲师、助讲组成的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抓青 年教师培养,为青年教师指定指导教师, 年教师培养,为青年教师指定指导教师,严格 试讲制度,过好教学关; 试讲制度,过好教学关;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 合理,现在都能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 合理,现在都能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
16
单元一 土壤肥料概述 知识点:1.土壤和肥力的概念 2.土壤肥料与植物生产 土壤和肥力的概念; 土壤肥料与植物生产。 知识点:1.土壤和肥力的概念;2.土壤肥料与植物生产。 课时分配:理论4 课时分配:理论4 单元二 土壤的基本组成 知识点:1.土壤矿物质与土壤质地 2.土壤有机质 3.土壤水 土壤矿物质与土壤质地; 土壤有机质; 知识点:1.土壤矿物质与土壤质地;2.土壤有机质;3.土壤水 4.土壤空气 土壤热量状况。 土壤空气、 分;4.土壤空气、土壤热量状况。 课时分配:理论8 实训4 课时分配:理论8;实训4 单元三 土壤的基本性质 知识点:1.土壤空隙性 2.土壤结构性 3.土壤物理机械性与 土壤空隙性; 土壤结构性; 知识点:1.土壤空隙性;2.土壤结构性;3.土壤物理机械性与 耕性;4.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 5.土壤的酸碱性和缓冲性 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 土壤的酸碱性和缓冲性; 耕性;4.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5.土壤的酸碱性和缓冲性; 课时分配:理论6 课时分配:理论6
13
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对象、 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对象、不同的培养目标和 教学要求,1996年将土壤肥料的教学内容由以 教学要求,1996 年将土壤肥料的教学内容由以 前四个学期讲授计划为三个学期讲授, 每周4 前四个学期讲授计划为三个学期讲授 , 每周 4 学时。 后来两个学期讲授, 每周6 学时。 学时 。 后来两个学期讲授 , 每周 6 学时 。 1997 年两个学期讲授, 每周4 学时。 2004- 2005年 年两个学期讲授 , 每周 4 学时 。 2004 - 2005 年 一个学期讲授, 每周5 学时。 2006年一个学期 一个学期讲授 , 每周 5 学时 。 2006 年一个学期 讲授, 每周4 学时。 一直沿用至今。 讲授 , 每周 4 学时 。 一直沿用至今 。 土壤肥料 分为二个层次,即经典内容和拓展内容, 分为二个层次,即经典内容和拓展内容,大幅 度地减少了重复内容。 度地减少了重复内容。
14
该课程在我院的覆盖面很广,受益面广。 该课程在我院的覆盖面很广,受益面广。目前 已成为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 已成为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园林工程技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必修课程, 术、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必修课程,每年修 读该课程的人数最高高达320多人, 320多人 读该课程的人数最高高达320多人,平均每年有 150余名学生学习该课 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余名学生学习该课。 150余名学生学习该课。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本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着眼点高,对培养适应21 本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着眼点高,对培养适应21 世纪需求的农学和非农学类不同类型人才的培 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对整个高职高专、 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对整个高职高专、 自考本科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起了有力的推动 作用。 作用。
本项精品课程建设适应21世纪作物生产技术、 本项精品课程建设适应21世纪作物生产技术、 21世纪作物生产技术 园艺技术、园林工程技术、 园艺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专 业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培养“厚基础、 业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培养“厚基础、 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 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新型复 合人才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体系、 合人才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 考试制度、 系、考试制度、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研究和探索, 研究和探索,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紧密 结合,基础理论与前沿动态紧密结合。 结合,基础理论与前沿动态紧密结合。以教学 改革为动力,以注重内涵建设、 改革为动力,以注重内涵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为保障,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 为保障, 型高职人才。 型高职人才。 4
土壤肥料研究土壤基础知识与改良措施, 土壤肥料研究土壤基础知识与改良措施,植物 研究土壤基础知识与改良措施 营养的基本原理,各种肥料的性质、 营养的基本原理,各种肥料的性质、特点与施 用技术、肥料施用与人类健康, 用技术、肥料施用与人类健康,养分资源综合 管理等。通过理论教学, 管理等。通过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 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 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今 后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植物生产工作实践奠定 基础。 基础。
17
单元四 土壤资源与管理 知识点:1.土壤形成与分布 2.土壤培肥 3.土壤资源的保护 土壤形成与分布; 土壤培肥; 土壤资源的保护。 知识点:1.土壤形成与分布;2.土壤培肥;3.土壤资源的保护。 课时分配:理论4;实训4 课时分配:理论4 实训4 单元五 合理施肥原理 知识点:1.植物的营养特性 2.土壤养分 3.合理施肥的基本原 植物的营养特性; 土壤养分; 知识点:1.植物的营养特性;2.土壤养分;3.合理施肥的基本原 4.合理施肥的方式方法 合理施肥的方式方法。 理;4.合理施肥的方式方法。 课时分配:理论6 实训4 课时分配:理论6;实训4 单元六 化学肥料的合理施用 知识点:1.氮肥的合理施用 2.磷肥的合理施用 3.钾肥的合理 氮肥的合理施用; 磷肥的合理施用; 知识点:1.氮肥的合理施用;2.磷肥的合理施用;3.钾肥的合理 施用;4.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施用 5.复 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施用; 合肥料。 施用;4.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施用;5.复(混)合肥料。 课时分配:理论8 实训2 课时分配:理论8;实训2 18
10
教学改革与技术服务/ 教学改革与技术服务/培训 积极开展教研课题研究。承担的农学专业重点 积极开展教研课题研究。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 , 对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工作重新设 并将其付诸实施, 计 , 并将其付诸实施 , 形成我院特色的专业教 学模式。通过创建专业情境,实行目标教学。 学模式 。 通过创建专业情境 , 实行目标教学 。 对于人才培养规格的多元化方向确定; 对于人才培养规格的多元化方向确定 ; 专业课 程体系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 程体系的教学模式改革, 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思想活跃。 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教学思想活跃 。 教学研 究成效显著,发表了高质量的科研论文30余篇。 30余篇 究成效显著 , 发表了高质量的科研论文 30 余篇 。
6
三是体系创新,本精品课采用单元模块体例, 三是体系创新,本精品课采用单元模块体例, 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理论理解、 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理论理解、基本技能训 练融为一体,使内容的结构体系新颖, 练融为一体,使内容的结构体系新颖,具有发 展观;四是突出技能, 展观;四是突出技能,本精品课强调基础知识 的巩固,注意基本理论的应用性, 的巩固,注意基本理论的应用性,突出职业技 能训练,在完成基本实验实训项目基础上, 能训练,在完成基本实验实训项目基础上,又 增加实地参观、访问调查等实训内容, 增加实地参观、访问调查等实训内容,具有较 强的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强的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一、土壤肥料课程简介 二、教师队伍情况 三、课程描述 四、自我评价 五、课程建设规划 六、考核办法 七、精品课展示
一、土壤肥料课程简介
土壤肥料课程是为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开设的一 门重要的兼有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的必修课程 高职农林院校作物生产技术 作物生产技术、 ;是高职农林院校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 果树、蔬菜、花卉) 园林工程技术、 (果树、蔬菜、花卉) 、园林工程技术、种子 生产与经营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生产与经营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内容突出了该课程的“三基” 教学内容突出了该课程的“三基”(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 、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这是教学的核 随着学科的发展, 核心” 心,随着学科的发展,“核心”必须赋予新的 内容,应该与学科的最新进展、 内容,应该与学科的最新进展、农业生产实际 和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可能遇到的土壤肥料 问题紧密结合。 问题紧密结合。为植物生产类专业课程的学习 打下坚实的基础 。
7
8
二、教师队伍情况 教师队伍情况
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承担本门课的10名教师学历均为本科以上, 10名教师学历均为本科以上 承担本门课的10名教师学历均为本科以上,教师梯队 充满朝气,结构合理, 充满朝气,结构合理,主讲教师全部是硕士或硕士在 双师型教师。(其中硕士5 。(其中硕士 读,双师型教师。(其中硕士5人;在职攻读硕士学 位3人)。年度考核均为优秀,良好或合格。主讲教师 )。年度考核均为优秀,良好或合格。 年度考核均为优秀 年龄结构:45岁1人;40——30岁7人。30岁以下2人。 年龄结构:45岁 40 30岁 30岁以下2 30 岁以下 这是一支年龄、职称、 这是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和学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 的教学队伍,。 ,。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 的教学队伍,。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 经验,从教10年以上,讲授过多门专业课程。 10年以上 经验,从教10年以上,讲授过多门专业课程。课程负 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 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