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施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皖江学院较早设立的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以来,已经有9个年头。
我们已经培养了600余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其中四分之一以上的同学应届考取全国各地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2012年作为省级特色专业开始建设,现在已经顺利结题。
特色专业建设结束之后,我们怎样继续保持该专业的高效运转,为社会输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需要进一步规划。
9年人才培养的探索加上当下社会发展的现实,我们经过仔细梳理,特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如下:一、专业建设基本目标我们专业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在特色专业建设基础上,将汉语言文学专业打造成以中小学教师教育为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性与语文教育的实用性充分结合,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功底,全面的基础教育语文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同时又具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强,具有高度的就业竞争力的新型本科专业。
二、专业建设基本思路本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可概括为:“打牢基础,学精技能,错位发展,提升品质”。
打牢基础,即打牢汉语言文学的语言与文学基础,为学生未来从事语文教育或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精技能,就是学好写作、语文教学相关的基本技能,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无缝对接;错位发展,是跟十大汉语言文学专业错位发展,他们主要根据一本的生源,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中学语文教师或语言文学研究者,我们主要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与师大错位发展,也更能发挥我们学生实践性强的优势。
但是,我们时刻注意提升人才的品质。
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弘扬并践行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表现。
我们培养的未来基础教育的语文师资当然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我们在人才培养中重复注重学生古文功底的锤炼,开了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等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开设的课程外,我们还专门开设了诗骚专题、唐宋词审美文化、唐诗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戏剧专题、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让学生一直浸润在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化为学生的血肉,“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的品质自然得到提升,自觉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和文学素养,熟知汉语言文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批评方法和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和评价,具备扎实的文献阅读和文献检索能力,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文学研究进行辅助;同时,要培养具有较高的审美情操和人文关怀,具备独立思考、创作和批判的能力,能够从事文学研究、文化传媒、教育出版和相关行业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 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文学的基本理论和鉴赏方法,熟悉汉语言文字学、文学史、诗歌学、小说学等基本学科知识。
2. 掌握较为扎实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能够运用批评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和评价。
3. 具备较强的文献阅读和文献检索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文学研究进行辅助。
4. 具备独立思考、创作和批判的能力,在文学研究、文化传媒、教育出版和相关行业从事创作、策划、编辑等工作。
三、课程设置1. 文学基础课程(1)古代文学古代文学选修一古代文学选修二(2)现代文学现代文学选修一现代文学选修二(3)诗歌学与散文学诗歌学散文学(4)小说学与戏剧学小说学戏剧学2. 文化课程(1)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化选修一(2)中国现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化选修一(3)世界文化世界文学史世界文化选修一3. 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选修一文学理论选修二(2)批评方法批评方法选修一批评方法选修二4. 文学研究与方法论(1)文学研究方法(2)文献阅读与检索(3)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学研究5. 创作与批判(1)文学创作(2)文学批判四、实践教学1.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1)文学研究实践:学生进行一定规模的文学研究项目,通过调研、写作和批判等环节,提升文学研究能力。
(2)创作实践: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等形式,提升创作能力。
(3)实习与社会实践:学生实习于出版社、文化传媒机构等相关行业,进行实践锻炼。
汉语言文学专业新文科项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新文科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新文科项目**一、项目背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文科专业,在新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新的文科发展路径。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化、融合化、国际化发展。
三、项目内容1. 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增加现代文学、文化产业、跨文化交际等新兴领域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方法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实践教学加强: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5. 国际化发展: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学生交换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交流能力。
四、项目预期成果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计可以取得以下成果:1. 培养出具有跨学科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2. 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化、融合化、国际化发展。
3.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项目实施计划本项目计划在[时间范围]内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 项目启动:成立项目组,制定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
2. 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设置,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3. 教学方法创新:组织教师培训,推广多元化教学方法。
4. 实践教学加强:建立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5. 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和考核。
6. 国际化发展: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7. 项目评估与总结: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新文科建设提供参考。
以上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新文科项目的简要介绍,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汉语言教研室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上午9:00-11:30二、活动地点学校第二教学楼505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策略探讨》四、活动参与人员汉语言教研室全体教师五、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活动伊始,教研室主任张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他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性,指出课程体系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希望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共同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2. 主题报告(1)课程体系改革现状分析张教授首先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当前课程体系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随后,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2)教学策略探讨接着,张教授针对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①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在保留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设跨学科课程,如文化研究、影视欣赏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②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
教师应关注汉语言文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前沿知识融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3.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环节,全体教师分为四个小组,围绕以下议题展开讨论:(1)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2)如何更新教学内容,适应时代发展(3)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4)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讨论过程中,各小组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4. 总结发言活动最后,张教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充分肯定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认为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同时,他强调,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
六、活动成果1.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是我校06秋班本学期的课程,由于该班只有13名学员很难组织长期的面授课,所以课程的导学和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实施方案如下:二、课程基本情况介绍(一)课程的性质“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与电大专科阶段的《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相衔接,在利用和巩固以往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让学生通过所选文学专题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折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和文学评论的兴趣。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108课时,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由16个部分组成:1,鲁迅研究四题;2,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3,茅盾研究中的矛盾;4,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5,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6,沈从文与“京派”文学;7,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8,穆旦与九叶诗派;9,现代散文五家;10,赵树理评价问题与农村写作;11,“样板戏”及对它的评价;12,朦胧诗及其叙述;13,汪曾祺与当代小说文体;14,王安忆与女性写作;15,余华与先锋小说的变化;16,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
上述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两大块:其中,前9讲为现代部分,后7讲为当代部分。
学习这门课程要了解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
三、辅导中注意的事项1.教材难度较大,在教学中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注意随时了解学生对专科阶段现当代文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一些外专业或较早毕业的专科学生,要注意补课,特别是要尽快使学生掌握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引发起学习的兴趣,以便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将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典型的文学现象引入课堂,在讨论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汉语言文学(涉外文秘、新闻采编)专业

汉语言文学(涉外文秘、新闻采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汉语言文学和英语语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涉外文秘和新闻采编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中文表达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能在党政机关、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外企、外经贸、涉外机构等部门从事与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二)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了解本学科专业及专业方向领域的理论前沿成果及发展动态。
(三)涉外文秘方向的学生熟悉文秘实务、外事工作、中国文化、现代办公自动化,具有较强的秘书写作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公关能力。
(四)新闻采编方向的学生熟悉新闻采编业务、中外新闻史、新闻传播政策法规、新闻采编系统操作,具有较强的新闻策划、采访、写作、编辑、摄影的能力。
(五)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实践中能运用英语进行较好的沟通与交流。
学生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
(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八)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社会活动的能力,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四、学分与学时注:①本专业总学分154学分。
其中选修课程46学分,占30.0%。
实践教学(含课程实践教学学分)35学分,占24%。
②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含实践教学4个学分,纳入社会实践环节。
总学时及周学时分布表注:①课程学分数包括理论教学学分与实践教学学分。
②表内“实践教学”不统计学时,学时数另计。
汉语言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050101)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在党政机关、文化机构、教育部门、企业社区等相关单位从事办公文秘、宣传策划、中文教育、组织管理等工作的文化应用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学与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哲学、历史、教育、新闻、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外语、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3、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学及文化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语言文学及文化学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军事和卫生等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训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5、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
三、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四、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概论。
五、学制与学位1、学制:四年。
2、学分:文学学士。
六、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八、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规定与实施细则1、专业素质模块课程中的任选课的选课要求:第三和第四学期学生至少在所开设的任选课中任选两门,第五、第六和第七学期学生至少在所开设的任选课中任选三门。
2、每门课程的实践时数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作适宜安排,并在该课程的教学日历中注明。
3、专业考察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由指导教师带队指导。
专业见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的最后两周进行,由学生自行联系挂靠见习单位。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的第一至第九周进行。
另拟实施细则。
4、学年论文可撰写“经典选读报告”或“专业调查报告”或“专业学术论文”,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另拟实施细则。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例(三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例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素养,掌握深厚的汉语言文字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语言文字学科研能力,具备较强的跨专业学习、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汉语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和汉字文化传播能力,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掌握相关的数理统计和计算机应用知识;了解汉字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掌握对中文语言及周边语言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基本的汉字文化教育与研究工作以及语言文字学领域研究、教学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1.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需具备广泛的人文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文化、现代文学、语言学、修辞学、辞章学等。
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中文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2. 熟悉相关研究方法和技能:学生需要熟悉汉字文化研究和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文字考证、语言分析、文献阅读和研究论文写作等。
3. 具备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在其他相关学科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4. 掌握汉语语言教学能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方法、素材准备、授课技巧等,能够胜任基本的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
5. 熟悉数字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需要熟悉计算机应用软件和数理统计等基本知识,能够运用于实际工作和研究中。
三、专业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汉语音韵学- 汉字文化概论- 修辞学- 文学理论与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化遗产与保护- 汉字文化教育与交流- 汉语教学法- 计算机辅助汉语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2. 选修课程- 中国古代史- 中国现代史- 汉字文化研究方法- 现代修辞学- 语法学- 语义学- 修辞学与写作- 汉字文化创意设计- 汉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汉字文化创意产业开发- 文化管理与市场营销- 数字人文与文化研究四、实践教学环节1. 实习学生将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实习,可以选择参加报纸、杂志、出版社、文化机构等实习,以提高实际工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教师汉字工程实施方案

教师汉字工程实施方案教师汉字工程是指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汉字教学水平,推动学生汉字能力的提升。
在当前汉字教学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实施教师汉字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推动教师汉字工程的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是汉字教学的主体,其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汉字学习效果。
因此,加强师资培训是教师汉字工程实施的关键。
通过举办汉字教学研讨会、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汉字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汉字,掌握汉字教学的最新方法和技巧。
二、建立汉字教学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的汉字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师的汉字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通过定期的汉字教学质量评估,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提高,推动汉字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优化教材资源。
教材是汉字教学的重要依托,优化教材资源是教师汉字工程实施的重要环节。
应通过评估现有教材的优缺点,及时更新和完善汉字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汉字学习的重要场所,加强家校合作对于提升学生汉字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学习汉字,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的合力。
五、开展汉字文化活动。
通过开展汉字书法比赛、汉字文化节、汉字诗歌朗诵等形式多样的汉字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增强对汉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汉字学习,提高学生的汉字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汉字工程实施方案的落实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全方位支持。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推动教师汉字工程的实施,提升学生的汉字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目录1. 内容概要 (3)1.1 文档目的 (4)1.2 文档范围与适用对象 (4)2.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与定位 (5)2.1 专业背景 (6)2.2 专业特色 (7)2.3 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 (8)3. 培养目标 (9)3.1 知识能力结构 (10)3.1.1 专业知识掌握 (11)3.1.2 专业能力提升 (12)3.2 素质教育要求 (13)3.2.1 知识与思维能力 (14)3.2.2 实践与创新能力 (15)3.2.3 人文素养与道德责任感 (16)3.3 专业认证与评估 (17)4.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8)4.1 必修课程 (19)4.1.1 基础课程 (20)4.1.2 专业核心课程 (21)4.2 选修课程 (23)4.2.1 专业方向选修 (23)4.2.2 跨学科选修 (24)4.3 实践教学环节 (25)4.3.1 实验实训 (27)4.3.2 实习实训 (28)4.3.3 毕业设计 (29)4.4 教学手段与方法 (30)5.1 教学团队与师资力量 (32)5.2 教学资源配置 (33)5.3 教学过程管理 (34)5.3.1 课程安排 (35)5.3.2 课堂管理 (36)5.3.3 作业与考试 (37)5.4 质量监控与评估 (38)6. 学生学习指导 (39)6.1 学生自主学习 (40)6.2 学生活动 (41)6.3 学术竞赛 (42)6.4 学术交流 (43)6.5 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44)7. 培养方案的实施与调整 (46)7.2 动态调整机制 (48)7.3 专业发展与课程更新 (49)1. 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明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还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学生将全面掌握汉语言文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汉语言文学计划实施方案

汉语言文学计划实施方案一、目标通过汉语言文学计划,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二、实施内容1. 组织文学阅读活动:邀请著名作家、学者和诗人开展讲座,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和当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举办写作比赛:组织各种形式的写作比赛,如散文、诗歌和小说等,鼓励学生参与并展示自己的创作才能。
3. 文学演讲比赛:举办学生演讲比赛,以汉语言文学为主题,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和文学知识储备。
4. 诵读经典: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古文等经典作品的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5. 文学展览: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作品展览,展示学生的文学作品和相关创作成果。
6. 组织讨论活动:邀请专门的汉语言文学学者组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深度分析和研讨。
三、实施步骤1. 制定实施计划:确定活动的时间安排、具体内容以及参与人员,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2. 宣传推广:通过校内海报、宣传栏、班级通知等方式向学生宣传汉语言文学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开展文学阅读活动:邀请相关作家和学者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和讨论。
4. 举办写作比赛和文学演讲比赛:制定比赛规则,邀请专业评委进行评选,并组织颁奖仪式。
5. 开展诵读经典活动:选定经典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并安排相关比赛或展示活动。
6. 组织文学展览和讨论活动:确定展览形式和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准备和搭建展览,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和评审。
四、评估与奖励1. 对于积极参与汉语言文学计划的学生进行奖励,可以给予荣誉证书、奖状或奖金等。
2. 协调相关部门和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记录,以便今后能够更好地跟进和提升计划效果。
五、预期效果1.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文化传承与传播。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安徽广播电视大学二0一一年八月目录第一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环节实施方案………………….一、毕业论文写作目的..................................二、毕业论文基本要求……………………………………………三、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四、指导教师的资格与职责………………………………………五、毕业论文的答辩……………………………………………….六、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七、毕业论文工作流程表…………………………………………第二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导……………………一、选题原则………………………………………………………二、选题方向………………………………………………………三、参考选题………………………………………………………第三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一、论文写作过程………………………………………………….二、论文写作经验介绍…………………………………………….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示范毕业论文………………………………第四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工作规范……………一、答辩流程……………………………………………………….二、注意事项………………………………………………………第一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环节实施方案为落实“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保证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央电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望各教学单位遵照执行。
一、毕业论文写作目的毕业论文为5学分。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旨在系统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文一、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熟悉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经典作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够在教育、出版、研究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周期及学分要求本专业学制为四年制本科教育,学生须修满总学分200学分才能完成学业。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中国古代文学概论: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及经典作品。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论:主要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及代表作品。
通过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当代社会的反思和理解能力。
(3)文学批评:通过学习文学批评理论,培养学生的文学评论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文学创作导论:通过学习文学创作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文学与社会:主要介绍文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2. 专业课程(1)古代文学: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古代文学研究和阅读能力。
(2)现当代文学:主要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和阅读能力。
(3)文学理论:主要介绍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流派,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论研究和分析能力。
(4)文化研究:主要介绍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研究能力和跨学科研究能力。
(5)古代汉语:主要介绍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培养学生的古代文献阅读能力和古代汉语研究能力。
(6)现代汉语:主要介绍现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
(7)汉字学:主要介绍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汉字研究能力和文字编辑能力。
(8)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要介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能力。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文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文一、专业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的高级文化素质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1. 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学发展的历程,熟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作品的鉴赏方法和研究思路;2. 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表达能力强,具备较高的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3. 具备汉语教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汉语教学和教研工作;4. 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进行文化交流和翻译工作;5.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文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6. 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保持学科知识的更新和提高。
二、课程设置为了达到以上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1. 公共必修课程《大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化》、《现代汉语》、《现代文学欣赏》、《写作与修辞》、《古代文学选读》、《现代文学选读》等。
2. 专业必修课程《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中国古代散文鉴赏》、《中国古代小说鉴赏》、《现代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化与社会》、《汉字学》、《文学研究方法》等。
3.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可以选择以下选修课程:《中国古代戏剧鉴赏》、《中国现代戏剧鉴赏》、《中国古代典籍导读》、《现代汉语方言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导论》等。
4. 实践课程《汉语写作实践》、《汉语口语实践》、《文学研究实践》、《汉语教学实践》等。
三、实践教学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将开设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以下内容:1. 实习实践:学生需要参加为期一学期的实习,到文化机构、出版社等单位进行实践工作;2. 社会调研:学生需要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了解社会现象和文化变迁;3. 学术研究:学生需要进行文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参加学术会议和报告。
四、质量评价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质量评价主要采用综合评价和学业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非师范专业培养方案

文学院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类一、培养目标为了培养学科基础知识宽厚、专业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实施“宽口径、厚基础、大平台”的专业教育,我院实行分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设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类,包括汉语言、编辑出版、汉语言文学(中英文秘书方向)三个本科专业。
1.汉语言本专业培养思想好、素质高、会应用、能创新的汉语言文字方面的专门人才。
能在有关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字的教学与研究,能够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中学语文教学、信息处理、媒体播音、文秘公关、文字编辑、古籍整理、广告策划、语言文字管理及其它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实际工作。
2.编辑出版学本专业培养编辑出版方面的专门人才。
使学生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和传播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敏锐的经营策划意识,适应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需要,具有在编辑出版部门、大众文化传播机构和相关行业从事编辑加工、发行实务及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工作能力。
3.汉语言文学(中英文秘书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中文与英文应用能力、能从事文秘工作的人才。
使本专业毕业生能够适应外资企业、外贸部门以及涉外企事业单位的英文或中文秘书工作,也能够适应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秘书、公共关系和行政管理工作。
二、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学生入学后,前两个学期按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类学习,修读部分学校平台课程和学院大类基础课程,第三学期按规定的专业分流原则和流程,在汉语言、编辑出版学、汉语言文学(中英文秘书方向)三个本科专业中选择一个专业进行专业学习。
达到毕业与学位要求者,按所选专业授予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1.学制:四年2.最低毕业学分:161学分3.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三、课程结构比例表(一)汉语言课程类型 学分 比例公共必修课 44 27%公共选修课 8 5%大类基础课 21 13%专业必修课 52 32%专业选修课 36 22%毕业总学分 161 100%(二)编辑出版学课程类型学分比例公共必修课44 27%公共选修课8 5%大类基础课21 13%专业必修课50 31%专业选修课38 24%毕业总学分 161 100%(三)汉语言文学(中英文秘书方向)课程类型学分比例公共必修课44 27%公共选修课8 5%大类基础课21 13%专业必修课50 31%专业选修课38 24%毕业总学分 161 100%四、大类培养阶段课程方案学生在第一学年不分专业按大类修读课程,必须修读完大类培养阶段要求的课程,才能进入本学院所属大类的专业中进行专业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社会实践实施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社会实践实施方案
为落实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保证社会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教学实习为3学分,不得免修。
二、教学实习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集中实践环节之一。
三、教学实习必须在修完汉语言文学专业80%的主干专业课程之后进行。
四、教学实习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教育实践的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具备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以及运用汉语言文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并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五、教学实习的内容可分为文学、教育、秘书三种类型。
各分校应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结合毕业论文的选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指导。
六、教学实习可采取“文学(文字)专题讨论”、“模拟教学”(师范方向)、“秘书实习”,或“社会调查”等形式。
各分校应根据条件建立模拟课堂、模拟办公室或采取其他方式建立固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的教学实习提供条件。
七、教学实习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书面材料为依据,书面材料的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八、教学实习的成绩评定标准为:合格、不合格。
九、教学实习书面考核材料经审核合格后给予相应的学分。
没有参加教学实习、未交书面考核材料者或成绩不合格者,不计学分。
十、参加教学实习的学生应当填写教学实习鉴定表,写明有关参加教学实习时的基本情况,由教学实习活动的组织单位或接受单位签署意见。
十一、教学实习书面考核材料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试点电大负责审核。
十二、教学实习成绩初评不合格者,允许补做一次。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范本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范本一、培养目标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目标如下:1. 掌握系统、全面、深入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文学素养,能够流利、准确地使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2. 掌握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能够进行文学创作、批评与研究,并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3. 具备优秀的思维逻辑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一定的教育、文化、传媒等相关领域的工作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5.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6. 具备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二、专业课程设置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教学设置如下:1. 必修课程(1) 语言文学基础课程:汉字学、现代汉语、文化与传媒、文学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民间文学、外国文学;(2) 创作与批评课程:文学批评与鉴赏、文学创作、文化创意写作;(3) 选修课程:古代文学选读、现当代文学选读、红色经典选读、中国诗词、修辞学、戏剧与电影、文学研究方法、比较文学、儿童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女性主义文学、文学翻译等。
2. 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拓宽知识面和提升专业能力。
选修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中外古代文化交流、经典阅读与解读、写作实践、出版与传媒、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创意广告与公关策划等。
三、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本专业将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1. 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模块,开设写作实践课程、文化创意写作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文学创作技巧、文化创意思维培养等,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和创新能力。
汉语言工作方案

汉语言工作方案汉语言工作方案鄂旗中学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汉字工作方案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旗汉语委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市语言文字委员会的规定,贯彻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使语言文字的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为推进鄂托克旗“两个文明”的建设服务。
具体措施和要求:为了切实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形成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使之与精神文明建设、学生素质教育和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特制定本计划,具体措施和要求如下:(一)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
1.继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教育活动。
组织全校师生进一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和巩固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使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取得长久效果。
2.加强校园语言文字工作宣传力度。
利用学校宣传栏开辟语言文字工作专栏,在各班级举办以“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加大语言文字工作宣传力度,实现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指导和应用研究的常态化。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进行广泛的宣传。
第1页共5页4.加强环境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语言文字工作的良好氛围。
学校有良好的长期性的宣传环境,校园中、走廊上随处可见永久性的宣传标语、口号,让学生、家长、教师认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5.认真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在旗汉语委的统一部署下,围绕争创语言文字示范校目标,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扎实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二)加强管理,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工作规范性。
1.加强组织建设,形成合力抓重点。
学校各部门及全体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做到分工合作,齐抓共管,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施方案2004年11月13日lbc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实施方案为落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切实搞好本科阶段(专科起点)各项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能胜任文化、宣传、教学、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能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原理,能较扎实地掌握汉语和文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和检索古典文献,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招生对象本专业招收具有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者。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媒体(一)教学模式1.设计原则: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的需要,充分发挥各种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的功能,实现由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2.模式构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包括VCD)、CAI课件(包括网络版)等教学媒体和学习资源,开展个体化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面授辅导、函授辅导、网络教学、网上讨论板、电子信箱(E一MAIL)、VB1、电话和双向视频系统、电视直播课堂等教学手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二)教学媒体1.教学媒体的类型、功能及其内容(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是各门课程教学媒体的核心,在整个教学媒体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传递教学信息及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基本依据。
文字教材全面提供课程教学与学生自学所需要的各种基本信息。
不仅明确课程的教学要求,系统阐明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为学生提示学习方法,介绍和提供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
文字教材既有“合一式”,也有“分立式”。
“合一式”文字教材将教学基本内容与自学指导内容以及参考资料有机地编制在一起,进行模块化设计;“分立式”文字教材则将主教材与辅助教材分别编制,内容上有机衔接,相互配合。
(2)音像教材(含VCD光盘)音像教材(含VCD光盘,下同)是对文字教材内容的进一步阐释与必要补充。
起到加强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作用。
它与文字教材内容密切关联,但不是简单重复。
主要用于解决学生自学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归纳、概括、提示或者解释的问题。
音像教材一般采取重点讲授或者重点辅导方式组织教学内容。
音像教材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确定。
适于利用画面形象的内容,使用录像方式;通过录音方式即可达到教学目的的,即使用录音方式。
(3)CAI课件(含网络版)CAI课件即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对文字教材内容的分解与细化,起到帮助学生自学,加强学生自我练习与检测的作用。
CAI课件的内容与文字教材内容紧密配合。
它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多角度分解与细化,为学生提供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开展个体化、交互式学习的途径,方便学生自主调整学习节奏,强化学生的自我练习与检测。
CAI课件的形式有光盘版(CD一ROM),也有网络版课件。
2.学习支持服务(1)面授辅导面授辅导一般由各试点单位组织实施,中央电大予以相应的指导。
必要时中央电大组织对必修课程的巡回辅导。
各门专业课程安排的面授辅导,主要是由教师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并对此组织专题讨论。
通过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教学与交流,达到启迪思维、理解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面授辅导时间不宜过长,每学期每门课程一般可掌握在20学时左右,各试点单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面授辅导的教师应当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详见后文)。
面授辅导的方式及时间由各试点单位自行确定。
(2)函授辅导函授辅导由中央电大和试点单位共同组织实施。
函授辅导形式为报刊、信件。
函授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方法指导,课程重点、难点、疑点阐释,练习与自测,学科发展动态介绍以及期末复习指导、问题解答等。
必修课程及限选课程的期末复习指导意见由中央电大统一编制下发。
(3)VBI利用VBI接收技术,将广播电视与计算机连接起来,使没有上网条件的地方电大(站),利用CETV一1电视频道接收数据广播信息外,此外,还可接收大量不断更新的电大教育、教学信息,并能随时下载信息。
VBI信息内容由中央电大制作提供,地方电大负责资源的收集与使用。
VBI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信息、课程辅导、自测练习、期末复习。
有关教学内容每学期每门课至少保证2~3篇辅导性文章。
(4)电话和双向视频系统中央电大与试点单位设立教学热线电话,及时进行教学信息反馈。
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教学热线电话:66412233转1218或1219。
中央电大与试点单位开通双向视频系统,可以进行师资培训和疑难问题的实时讨论。
(5)电视直播教学中央电大每学期组织两次以上电视直播教学,试点单位须组织收看。
电视直播教学节目由中央电大负责制作,主要内容有教学信息、疑难问题解答及专题讲座。
电视直播教学与双向视频系统相互融合、互为补充。
(6)网络教学(包括网上讨论、电子信箱等)为配合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改革,我们确定以中央电大为中心,以地方电大为依托,在已有硬件的基础上,借助电大在线的教学平台,建立虚拟校园。
利用各校的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以因特网为媒介,以各种网上课件和教学信息网页为主要教学媒体,并通过网上讨论,E—mail等网络信息传输手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单向传播和师生交互不足的局限,为学生、教师提供一个在线自主学习与个别化教育的环境。
逐步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可以交互反馈,具有丰富教学资源与较为完善的网络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网上教学模式。
该模式由网络教学环境系统、学生在线学习系统、教师在线辅导系统等模块组成。
其功能将通过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加以实现。
主要版块内容分述如下:·注册登录:通过注册、登录进入个性化学习网页。
·动态信息:传递有关文件、通知、教学活动信息、《中国远程教育》及《中央电大时讯》查阅、网上征求意见等。
·教务、考务管理:登载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教材规划、考核说明、考试时间安排等。
·学习辅导:含专业介绍、课程设置、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教师介绍、教学辅导、学习方法建议、教材介绍、大作业、练习、复习、课程评估、直播课堂、IP 课件等内容。
在文字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多媒体资源,开发并配备网络版CAI课件,对文字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
加强自检自测,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网上讨论:利用网上讨论系统,向教师、学生提供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学习机会,学生、教师可就学习中的问题随时进行提问或解答,以此强化教与学的交互性。
并定期组织网上讨论会。
·E—mail:每位主持课程教师配有专门信箱,用于收集学生问题,适时答疑。
·教师园地:专为全国各地教师开辟的网上教学交流空间,教师们可以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
·教学资料:建立网上图书馆,提供相关链接,为教师、学生开辟网上学习资源信息通道,同时提供教学资源信息,为学生购买有关资料提供方便。
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需要,通过电大在线教学平台,了解教学内容,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自主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确定学习内容,独立练习、完成作业。
通过网上讨论园地和电子信箱向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也可以参加网上讨论会。
通过复习和自我测试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并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从而完成学习过程。
教师通过网络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利用网上讨论系统或电子信箱对学生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辅导、答疑,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建议,通过网络开展师资培训。
教师还应参与课件的设计等工作。
电大在线将紧跟教学进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资源。
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形式上力求生动,简约、实用。
为体现开放教育试点的特色,充分发挥电大系统与网络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要求在各试点单位配备必需的计算机等硬件设备。
中央电大和试点单位要利用电大在线平台各施其职,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搞好电大网络教学工作。
各自职责如下:中央电大:·负责对教学网页进行设计、制作与维护,并随时更新。
·负责专业设置,设计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要求,负责提供统设课、限选课的教学资源以及学习支持服务。
·负责组织CAI(含网络版)课件的开发、制作。
·负责对地方电大主持教师的教学培训、辅导。
·收集试点单位教师反馈的学生学习情况,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安排。
·承担有关课程的教学辅导任务。
试点单位:·负责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学习,参与中央电大组织的网上讨论活动。
·与中央电大共同开发,制作CAI课件,并承担课程的网上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教学工作。
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网络教学的分段目标是:首先,依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网络教学模式的原则,建立一个合理的、有新意的、实用的网上学习园地;第二,将教学内容随教学计划的安排逐步上网,逐步进行试题库的建设,计划三年基本完成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全部统设课、限选课的教学辅导内容的上网工作。
第三,根据课程的性质与教学需要,有重点地逐步开发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最终建成一个既能与其它教学媒体配合,又能相对独立,较为完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网络教学体系。
四、关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一)教师队伍的配备各试点单位均应建立健全教师队伍,负责本地区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
每门专业课程均应配备符合下列条件的专职主持教师和专兼职主讲教师(教材主编)、辅导教师:1.主持教师具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于副教授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开展网上教学工作的能力;熟悉电大教学特点。
2.主讲教师(教材主编)具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担任主讲教师者应当普通话流畅,语音清晰。
3.辅导教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水平;在电大或者普通高校、专业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二)教学媒体的编制与使用(1)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的教学媒体由中央电大负责组织编制,选修课的教学媒体由试点省级电大负责组织编制,或选用中央电大所提供的统设服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