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代烃1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第一节 卤代烃(学生版)

第三章 第一节 卤代烃(学生版)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节卤代烃[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从卤代烃的官能团及其转化的角度,认识卤代烃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了解有机反应类型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特点之间的关系。

2.了解某些卤代烃对环境和人身健康的影响,基于绿色化学思想,减少卤代烃的使用或寻找卤代烃替代品。

一、卤代烃的概述1.卤代烃的概念和官能团(1)概念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

(2)官能团卤代烃分子中一定存在的官能团是,单卤代烃可简单表示为R—X(X=F、Cl、Br、I)。

饱和单卤代烃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1X(n≥1)。

2.卤代烃的分类3.卤代烃的命名卤代烃的命名一般用系统命名法,与烃类的命名相似。

例如:4.卤代烃的物理性质5.卤代烃的用途与危害(1)用途:可作灭火剂、有机溶剂、清洗剂、制冷剂等。

(2)危害:造成臭氧空洞。

(1)卤代烃是一类特殊的烃()(2)CH2Cl2、CCl2F2、、都属于卤代烃()(3)碳原子数少于4的烃,在常温下为气体,溴乙烷中含2个碳原子,所以其在常温下也是气体()(4)、CCl4、、CH3Cl在常温下均为液态()命名下列有机物:(1)的化学名称:。

(2)的化学名称:。

二、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以溴乙烷为例)1.溴乙烷溴乙烷的分子式为,结构简式为,官能团为。

它是液体,沸点较低,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2.卤代烃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①中溶液;可用于制取醇,如:CH3Cl+NaOH――→水△+NaCl(制一元醇)、+2NaOH――→水△+2NaBr(制二元醇)、+NaOH――→水△+NaBr(制芳香醇)(2)消去反应①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将溴乙烷与强碱(如NaOH或KOH)的乙醇溶液共热,溴乙烷可以从分子中脱去,生成。

②消去反应的概念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中脱去(如H2O、HX等),而生成含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消除反应)。

③反应机理④应用用于制取烯烃、炔烃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卤代烃(1)

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卤代烃(1)

2CH3CH2OH + 2Na CH3I+CH3CH2ONa
H2O △
2CH3CH2ONa + H2↑ CH3CH2OCH3+NaI
溴乙烷在水中能否電離出Br-? 它是否為電解質? 如何設計實驗證明溴乙烷含有溴元素?
鹵代烴中鹵原子的檢驗方法:
R-X
NaOH溶液 HNO3溶液
水解
酸化AgNO3溶液源自能否省?HH由於溴原子吸引電子能力強,C-Br 鍵容易斷裂,使溴原子 易被取代。由於“-Br”的作用,溴乙烷的化學性質比乙烷活潑, 能發生許多化學反應。
【實驗1】取溴乙烷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液,觀察 有無淺黃色沉澱析出。
AgNO3溶液
現象:無明顯變化
溴乙烷
【證明】溴乙烷中不存在溴離子,溴乙烷是非電解質,不能電 離出Br- 。
其他 鹵代烴的水解:
Br

H3C CH CH3 + NaOH △
OH H3C CH CH3 + NaBr
H2C Br + 2 NaOH 水
H2C Br

H2C OH + 2 NaBr H2C OH
鹵代烴在NaOH存在的條件下水解,是一個典型的取代 反應。其實質是帶負電的原子團(例如OH-等陰離子)取代了鹵代 烴中的鹵原子。例如:
光 CH3Cl
+ HCl 鹵代烴
烴分子裏的氫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取代所生
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機化合物。
除烴基外
1、寫出乙烷與溴蒸氣發生一溴取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H3 CH3 + Br2 光照
CH3CH2Br + HBr
2、寫出乙烯與溴化氫發生加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卤代烃化学性质

卤代烃化学性质

卤代烃化学性质
一、定义
卤代烃,即古称的烯烃,是一类具有特定结构、分子中含有至少一个卤族基团的有机物。

它们由另一个卤族基团和一个烃环相连,包括碘代烃、氰代烃和磺代烃,以及它们的衍生物。

其中碘代烃是最为常见的卤代烃。

二、特征
1.物理性质卤代烃大多为无色液体或气体,熔点较低,沸点较高,且有某些卤代烃具有独特的刺激性气味。

2. 化学性质卤代烃整体上具有相对较强的机械稳定性,它们的化学反应性很弱,比如碘代烃因其反应性极弱而受到应用。

然而它们的碱金属离子非常易于缔合,卤族基团中的卤素离子具有极强的碳链脱氢能力。

三、应用
1. 工业应用由于卤代烃在零下温度下仍保持液相,因此它们常被作为冷冻剂使用,如碘代乙烷、碘代丙烷。

卤代烃的广泛应用还包括提取金属、溶剂、增塑剂、抗凝剂以及用于燃料中的成分。

2. 医学应用通常,卤族基团具有抗肿瘤活性,因此一些卤代烃,如吡咯烷、苯氧氯乙烷和氯代苯甲酸甲酯等,经过衍生后能被用作医药中的药物。

【高中化学】卤代烃

【高中化学】卤代烃

【高中化学】卤代烃1.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活性在卤代烃分子中,由于卤素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的电负性,碳原子和卤素原子之间的键电子对偏向卤素原子的一侧,所以C?X键是极性键,在化学反应中容易断裂,因此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非常活跃,可以发生许多化学反应。

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活性也与烃基团的结构有关。

例如,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烃基的结构不同,卤素原子的活性也不同。

其中,丙烯卤代烃的活性最高,卤代烷烃次之,乙烯卤代烃的活性最低。

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的活性次序,可以用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加以解释。

所谓诱导效应是指分子中每个基团吸引和排斥电子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大小通常与氢原子相比较。

例如,CH3和其他烷基具有排斥电子的能力。

通常认为烷基排斥电子。

近年来,人们发现了许多事实,这些事实很难通过排斥电子来解释,这在科学界引起了争议。

一般来说,当烷基连接到不饱和碳原子上时,它们表现出排斥电子的特性;当烷基连接到饱和碳原子上时,它们有时表现出电子排斥,有时表现出电子吸收。

,不饱和双键和苯基都有吸引电子的能力。

诱导效应可以在分子碳链上连续传递,但距离越远,诱导效应越弱。

通常,在第三个碳原子之后可以忽略它。

诱导效应不同于共轭效应。

诱导效应完全是静电引力的函数(即由元素的电负性决定),分子不需要具有共面特性。

共轭效应是由于电子从侧面重叠形成π键。

因此,分子必须具有共面特性,否则不会发生共轭效应。

现在我们用诱导效应来解释上述卤代烃的活性次序。

在rch=chch2x分子中,由于R→ch=ch→亚甲基→十、结果电荷在分子上发生了不均匀分布,于是:这样,增加C?X键的极性使得X很容易变成X,然后离开。

类似地,R→ x是一样的。

在R里呢?ch=ch?在X中,主要是因为?ch=ch?X中的π键和X上不参与成键的孤对P电子具有平行的轨道方向,C=C和X在同一平面上。

因此,产生了一种新的共轭效应。

这种共轭体系是由π键电子云和孤对P电子云重叠形成的,因此称为P-π共轭。

卤代烃1

卤代烃1

练习
卤代烃在NaOH存在的条件下水解,是一个典型 的取代反应。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例如OH 等阴离子)取代了卤代烃中的卤原子。例如: C 2 H5 Br + OH C 2 H5 OH + Br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溴乙烷跟NaSH反应:
CH3CH2Br + NaSH
CH3CH2SH + NaBr
比较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并完成 下表,体会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取代反应 反应物 反应条件 生成物 结论 溴乙烷和NaOH 水 加热 消去反应 溴乙烷和NaOH 乙醇 加热
乙醇、NaBr
溶剂中发生不同类型 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例题:以溴乙烷为原料设计合成 乙二醇(HO-CH2-CH2-OH)的方案, 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碘甲烷( CH3I )跟CH3COONa反应: CH3I + CH3COONa CH3COOCH3 + NaI
3、由碘甲烷、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合成甲乙醚: 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CH3CH2ONa + CH3I
CH3CH2OCH3 + NaI
NaBr
你认为哪一套装置更好?它的优点有哪些?
讨论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的反应实验
思考:(1)为什么要在气体 通入KMnO4酸性溶液前加一个 盛有水的试管?起什么作用? (从反应物组成中考虑) (2)除KMnO4酸性溶液外还 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乙烯? 此时还有必要将气体先通入 水中吗?

高锰酸 钾酸性 溶液液

溴乙烷
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的实验 (1)反应的产物是什么?(提示:从结构考虑) (2)如何检验产物呢? (3)怎样检验?加何类物质?什么现象?

卤代烃(1)

卤代烃(1)
X
已知: 已知:R-CH=CH2+HX R-CH=CH2+H2O
一定条件
R-CH-CH3
OH
R-CH-CH3
A
NaOH 水溶液
B E
NaOH 水溶液
C
D
2.卤代烃的分类 卤代烃的分类: 卤代烃的分类
分 类
一卤代烃 按卤原子的多少分 多卤代烃 饱和卤代烃 按烃基种类分 不饱和卤代烃 芳香烃卤代烃 氟代烃 氯代烃
按卤原子种类分
溴代烃 碘代烃
3.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1).饱和一卤代烃的通式 CnH2n+1X(n≥1) 饱和一卤代烃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 饱和一卤代烃的通式 (2).溶解性 卤代烃难溶于 水 易溶于 有机溶剂 溶解性:卤代烃难溶于 易溶于___________ 溶解性 卤代烃难溶于___,易溶于 (3). 一氯代烷烃随碳原子数递增 沸点逐渐递增 一氯代烷烃随碳原子数递增,沸点逐渐 沸点逐渐____ ,密度逐渐 递减 密度逐渐________ 密度逐渐 (4).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的 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的 沸点变化与烷烃相似,支链 把氯看作支链)越多 支链(把氯看作支链 越多, 沸点变化与烷烃相似 支链 把氯看作支链 越多 沸点________. 沸点 越低 (5).含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烷烃均比烷烃的沸 含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烷烃均比烷烃的沸 密度_____。因为氯代烃的极性增加, 点、密度 大 。因为氯代烃的极性增加,相 对分子质量增大,所以沸点、密度增大。 对分子质量增大,所以沸点、密度增大。 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烃、 (6).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烃、一溴代烃、一碘 ) 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烃 一溴代烃、 代烃的沸点逐渐________ 代烃的沸点逐渐 升高

第六章 卤代烃1

第六章    卤代烃1

RCHO + R′ X Mg
无水乙醚
OMgX R CH R′

HO R CH R′
H+ H 2O
R Mg X
+
CO2
低温
RCO2 MgX
RCO2 H
由于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有广泛的应用,故 有 “ 有 机 合 成 中 的 万 能 试 剂 ” 的 美 称 。 Victor Grignard 因此获得1912 Nobel化学奖。
2-甲基-1-丁烯 29%
主要是从含H较少的b-C上脱氢。此称为Saytzeff规则。
三、与金属反应
卤代烃可以与金属(Li、Na、K、Mg、Al、 Cd ....)反应生成金属有机化合物
R X
+
Mg
无水乙醚
RMgX
烃基卤化镁 Grignard reagent (格氏试剂)
-C-Mg-X
δ -δ +
第三节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官能团卤 原子以及受卤原子影响而比较活泼的-氢原 子上:
R
CH H
CH2 X
取代反应 消除反应
+
一、亲核取代反应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Nu+ C
底物
X
Nu
C
产物
+
X离去基团
亲核试剂
常见亲核试剂:H2O , NH3 , OH-, RO-, CN-等。 亲核取代反应:由亲核试剂进攻而引起的取代反应。
聚四氟乙烯具有独特的耐腐蚀性和耐老化性, 其化学稳定性优于各种合成聚合物以及玻璃、陶 瓷、不锈钢、特种合金、贵金属等材料,甚至连 能溶解金、铂的“王水”(一体积浓硝酸与三体积 盐酸混合而成的无色液体)也难以腐蚀它,用它做 的制品放在室外,任凭日晒雨淋,二三十年都毫 无损伤,因而被美誉为“塑料王”。

卤代烃的化学方程式总结

卤代烃的化学方程式总结

卤代烃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卤代烃是一类含有卤素(氟、氯、溴、碘)取代烷烃中的氢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在许多化学和工业应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卤代烃及其化学方程式:氯代烃氯代烃是通过将氯原子取代烷烃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而形成的。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氯代烃及其化学方程式:•氯甲烷(CH3Cl)的化学方程式:CH4 + Cl2→ CH3Cl + HCl•1,2-二氯乙烷(C2H4Cl2)的化学方程式:C2H4 + Cl2→ C2H4Cl2•三氯甲烷(CHCl3)的化学方程式:CH4 + 3Cl2→ CHCl3 + 3HCl溴代烃溴代烃是通过将溴原子取代烷烃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而形成的。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溴代烃及其化学方程式:•溴乙烷(C2H5Br)的化学方程式:C2H4 + Br2→ C2H5Br•1,2-二溴乙烷(C2H4Br2)的化学方程式:C2H4 + Br2→ C2H4Br2•2-溴丁烷(C4H9Br)的化学方程式:C4H10 + Br2→ C4H9Br + HBr碘代烃碘代烃是通过将碘原子取代烷烃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而形成的。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碘代烃及其化学方程式:•碘甲烷(CH3I)的化学方程式:CH4 + I2→ CH3I + HI•1,2-二碘乙烷(C2H4I2)的化学方程式:C2H4 + I2→ C2H4I2•三碘甲烷(CHI3)的化学方程式:CH4 + 3I2→ CHI3 + 3HI氟代烃氟代烃是通过将氟原子取代烷烃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而形成的。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氟代烃及其化学方程式:•氟甲烷(CH3F)的化学方程式:CH4 + F2→ CH3F + HF•1,2-二氟乙烷(C2H4F2)的化学方程式:C2H4 + F2→ C2H4F2•三氟甲烷(CHF3)的化学方程式:CH4 + 3F2→ CHF3 + 3HF希望上述内容对您了解卤代烃的化学方程式有所帮助!。

卤代烃 (1)

卤代烃 (1)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与硝酸银醇溶液混合时最先产生沉淀的是?[2分]A.3-溴丙烯B.1-溴丙烯C.2-溴丙烷D.环丙基溴参考答案:A2.下列化合物在NaOH的醇溶液中脱HCl最容易的是?[2分]A.正丁基氯B.异丁基氯C.仲丁基氯 D .叔丁基氯参考答案:D3.下列卤代烃中沸点最高的是?[2分]A.一氯甲烷B.氯乙烷C.溴乙烷D.碘乙烷参考答案:D4.下列卤代烃沸点最低的是?[2分]A.正丁基氯B.异丁基氯C.叔丁基氯D.仲丁基氯参考答案:C5.下列发生的反应属于消除反应的是?[2分]A.丙烯和溴化氢B.乙烯和溴水C.1-氯丁烷和氢氧化钠水溶液D.1-氯丁烷和氢氧化钠醇溶液参考答案:D7.下列卤代烃与硝酸银醇溶液反应时,产生沉淀最快的是?[2分]A.正丁基溴B.异丁基溴C.仲丁基溴D.叔丁基溴参考答案:D8.卤代烷中的C-X键最易断裂的是?[2分]A.R-ClB.R-BrC.R-ID.R-F参考答案:C9.下列试剂中能将溴苯和甲苯鉴别开的是?[2分]A.高锰酸钾B.溴水C.氯化亚铜氨溶液D.硝酸银醇溶液参考答案:A10.下列试剂中能将3-氯环已烯和环已烯鉴别开的是?[2分]A.高锰酸钾B.溴水C.氯化亚铜氨溶液D.硝酸银醇溶液参考答案:D二、判断题13.氯仿的化学名称是三氯甲烷,它在光照条件下,能逐渐被氧化生成剧毒的光气,故氯仿通常应存放于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2分]14.2-氯丁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生成2-丁醇。

[2分]15.仲、叔卤代烃进行消除反应时都遵循马氏规则。

[2分]16.凡分子中含有卤素原子的有机化合物都称为卤代烃。

[2分]17.伯、仲、叔卤代烃与硝酸银醇溶液反应的速率不同,但都生成白色沉淀。

[2分]18.卤代烃命名时,一般选含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时卤原子可作为普通取代基对待。

[2分]19.卤代烃的沸点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和卤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升高。

[2分]20.在卤代烃的分类中,根据卤原子所连碳原子的种类可以分为伯、仲、叔卤代烃。

5-第五章-卤代烃1

5-第五章-卤代烃1

Y= -OH -COOH -CHO
=
-OR
-X
-NH2
OH X
R-Mg-X + CO2
O H2O R-C-MgX R-COOH + Mg
2)
R-X + NaCN

R-CN
H3O
+
R-COOH
2、与Na[武慈(Wurtz)反应]
2R-X + 2Na R-R + 2NaX
在合成中非常重要,但一般用在相同的卤代
烃间的结合,不同的卤代烃结合的产物不纯,生
成含偶数碳原子,结构对称的烷烃!--增碳反
应。
HOH R OH
RMgX +
R COOH HX R C=CH
第三节
一、分类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1、乙烯基型和芳基型卤代烃
CH2=CH X CH3 CH=CH X X
2、烯丙基型和芳甲基型卤代烃
CH2=CH CH2 X CH3 CH=CH CH2 X CH2 X
本章学习要求:
第五章 卤 代 烃
掌握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卤代烃
的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生成
Grignard试剂的反应以及Grignard试剂
在合成上的应用等;了解各种类型的卤 代烃、卤代芳烃在化学活性上的差异。
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
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总称卤代烃。 卤素原子是卤代烃的官能团,
实例
CH2=CHCH2Cl + NaOH
H2O
CH2=CHCH2OH
CH2=CHCl + NaOH
H2O
CH2=CHCH2Br + RMgX
无水乙醚
无水乙醚

卤代烃--1-溴丙烷(精简)

卤代烃--1-溴丙烷(精简)
欲制备较纯净的氯乙烷时,是采用乙烯 的加成反应,还是采用乙烷的取代反应?欲 将溴乙烷转化为1,2-二溴乙烷,写出有关的化 学方程式。
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如何利用溴乙烷制备 CH2—CH2 ?
— —
方法:逆推法。
OH OH
H3C CH2 Br
消去
NaOH 醇 △
H2C CH2
Br2 水
加成
H2C CH2 OH OH
CH3 3H2
CH3 加成
2、下列物质与NaOH醇溶液共热可制得烯烃的是(BC)
A.C6H5CH2Cl C.CH3CHBrCH3
B.(CH3)3CBr D.CH3Cl
3、已知: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变
Cl H3C CH2 CH2
Cl H3C CH CH3
消去 NaOH 醇

H3C CH CH2
HCl
对消去反应的理解 ——抓住2点
(1)脱去小分子(HBr、H2O等)
概念延伸
Br
CH3CH2Br 、CH3Cl 、 能否都发生消去反应?
CH3CHCHBrCH3
CH3

Cl
实验室如何制乙烯的呢?
H OH
H2C CH2
浓H2SO4 170℃
CH2= CH2↑ + H2O
对比上述两个方程式,有何共同特点?
该RX可以跟稀碱发生水解反应生成ROH(能跟水互溶)和HX。为
了测定RX的相对分子质量,拟定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确量取该卤代烷 b mL,放入锥形瓶中。
②在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稀NaOH溶液,塞上带有长玻璃管的
塞子,加热,发生反应。
③反应完成后,冷却溶液,加稀HNO3酸化,滴加过量 AgNO3溶液,得白色沉淀。

氯代烃的化学性质(1)

氯代烃的化学性质(1)

《第2课时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1.认识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的本质特征,掌握两种反应能的条件2.认识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应用三、卤代烃的性质1、物理性质(1)状态:常温下,卤代烃中除CH3Cl、CH3CH2Cl、CH2=CHCl等少数为气态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

(2)沸点:高于相应的烃。

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它们的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多而。

(3)密度:大于相应的烃。

一氯代烃相对密度均小于1,溴代烃、碘代烃的相对密度均大于1。

卤代烃的密度随分子中碳原子数增多而,随分子中卤素原子数的增多而。

(4)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醚、苯、环己烷等有机溶剂。

某些卤代烃是很好的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等。

2化学性质与强碱(KOH、NaOH)水溶液中的反应(卤代烃的)(1)水解反应:一般情况下,若烃基为苯环,则该水解反应较难进行。

例.反应本质:CH3CH2Br + H-OH →CH3CH2OH + HBr (水解反应、取代反应)+)HBr + KOH =H2O + KBr (中和反应)(1)反应本质:R-X +H-OH →R-OH +H-X (水解反应)+)HX +KOH =H2O +KBr (中和反应)R-X +KOH R-OH +KBr(2)反应条件:(3)所有的卤代烃都可以发生水解,但产物不一定是醇。

例1.写出下列卤代烃与NaOH水溶液共热的反应方程式:(1)CH3Cl(2)(3)(4)3.强碱醇溶液中的反应例.反应本质:→CH2=CH2 + HBr (消去反应)+)HBr + KOH =H2O + KBr (中和反应)(1)消去反应:P63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生成化合物(含键或键)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

(2)反应本质:卤素原子与“卤素原子所连碳相邻碳上的氢,即β-H”以HX的形式脱去。

(3)反应条件:,卤代烃有β-H。

【阅读教材】P66“拓展视野”【练习与实践】P651.恰当的方法是: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2-氯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2)1-溴丙烷与氢氧化钾的醇溶液共热:4.分别写出下列卤代烃消去卤化氢所得各种产物的结构简式。

卤代烃的定义

卤代烃的定义

卤代烃的定义卤代烃指的是一类以卤素替代了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较强的亲电子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有机合成、药物化学、高分子材料、农药、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卤代烃都是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下面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卤代烃的定义和相关知识:1. 定义卤代烃指的是一类由卤素(如氯、溴、碘、氟等)取代了有机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的化合物。

可以根据卤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将卤代烃分为单卤代烃、双卤代烃、三卤代烃等不同的类别。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和用途与其所取代的烃分子密切相关。

2. 特性(1)高化学惰性:卤代烃分子中的卤素原子吸引力强,使其与其他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难以发生。

在大部分化学条件下,卤代烃通常很难被氧化、水解或加成等,因此多在有机合成反应中起稳定剂的作用。

(2)高沸点、高熔点:卤代烃的化学键强,使其通常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

这使得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其危险性。

(3)亲电性强:由于卤素原子的电负性较高,导致卤代烃分子中的碳原子带有一定的正电荷。

这种正电荷使卤代烃具有较强的亲电性质,在一些特定反应中可以作为亲电体与亲核试剂发生反应。

3. 应用(1)有机合成:卤代烃在有机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一些化合物,如氯代甲烷、氯甲烷等,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卤代烃通过发生取代反应或消除反应等不同的反应方式,可以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如醇、醚、酸酐等。

(2)高分子材料:卤代烃也是生产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

例如,聚氯乙烯、光气聚乙烯、氟聚合物等多种高分子材料都是由卤代烃衍生而来的。

(3)医药领域:一些卤代烃化合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例如,一些卤代苯胺类化合物可以用于合成药物、催化剂、生物活性分子等。

总之,卤代烃是一类高化学稳定性和高亲电性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医药、农药等领域中都有着不同的应用。

有机化学 第七章卤代烃1

有机化学 第七章卤代烃1

底物
(substrate)
负离子型 亲核试剂
R
X
+
H-Nu
R
Nu
+
H
X
分子型 亲核试剂
亲核试剂: 至少含有一对未 共用电子对
二、卤代烃的性质

与负离子型亲核试剂的反应
R X + Nu R Nu
OH OR' SH SR' O O C R'
R R R R R
OH OR' SH SR' O O C R'
> 2o > 1o > CH3
四、碳正离子中间体
键离解能 电离能
补充:苄基和烯丙基碳正离子的相对稳定性:
3o > PhCH2 , 2o ,
CH2=CHCH2
1071
> 1o
1130
> CH3
1316
H (KJ/mol)
970
1000
1040
五、卤代烃亲核取代活性
II
[RX]
消旋化

三、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构型转换型反应
C6H13 H H3C + Br NaOH HO C6H13 H CH3 + NaBr
仲卤代烷 与 SN2 机理吻合 C6H13 OH H H3C Br H CH3

构型发生转换
C6H13 C

C6H13 HO H CH3 + Br
HO
R Nu
X
Nu
R 过渡态
X
R
Nu +
X


R X
势 能
Nu

有机化学第六章卤代烃

有机化学第六章卤代烃

第六章卤代烃卤代烃是一种简单的烃的衍生物,它是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原子(F, CL, Br, I)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一般可以用R-X表示,X代表卤原子。

由于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卤原子决定,因而X是卤代烃的官能团。

根据卤代烃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以将卤代烃分为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卤代炔烃和卤代芳烃等。

第一节卤代烷烃一. 卤代烷烃的分类和命名(一) 卤代烷烃的分类1. 根据卤代烷烃分子中所含卤原子的种类,卤代烷烃分为:氟代烷:如CH3-F氯代烷:如:CH3-CL溴代烷:如:CH3-Br碘代烷:如:CH3-I2. 根据卤代烷烃分子中所好卤原子的数目的多少,卤代烷烃分为:一卤代烷:如:CH3CL, CH3-CH2-Br二卤代烷:如:CH2CL2,多卤代烷:CHCL33. 根据卤代烷烃分子中与卤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类型的不同,卤代烷烃可以分为:伯卤代烷(一级卤代烷)R-CH2-Br仲卤代烷(二级卤代烷)叔卤代烷(三级卤代烷)(二)卤代烷烃的命名1. 普通命名使用范围:结构比较简单的卤代烷常采用普通命名法命名:原则:根据卤原子的种类和与卤原子直接相连的烷基命名为“某烷”,或按照烷烃的取代物命名为“卤某烷”。

如:CH 3CL甲基氯(氯甲烷)CH 3CH2Br乙基溴(溴乙烷)CH 3CH2CH 2CH2I正丁基碘(正碘丁烷)CH 3BrCH 3I1H 3 C -------- CH -------- CH CL1H 3 C -------- CH --------- CH 2CH 3H3C-—C------------- CL11CH 3异丁基氯仲丁基溴叔丁基氯(异氯丁烷)(仲溴丁烷)(叔氯丁烷)2.系统命名法范围:复杂的卤代烷烃一般采用系统命名法原则:将卤原子作为取代基,按照烷烃的命名原则来R进行命名。

方法:1) 选择连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并根据主链 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命名为“某烷”作为母体;2)将支链和卤原子均作为取代基;3) 对于主链不带支链的卤代烷烃,主链编号从距离 卤原子最近的一端开始;4) 对于主链带支链的卤代烷烃,主链的编号应遵循 “最低系列规则”;5)把取代基和卤原子的名称按“次序规则”依次写 在“某烷”之前(次序按先后顺序写),即得该卤代烷 烃的名称。

重要的卤代烃

重要的卤代烃

重要的卤代烃1一、重要的卤代烃1、三氯甲烷Ø三氯甲烷俗称氯仿。

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沸点61. 2℃。

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苯及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工业上用甲烷氯代或四氯化碳还原制得:FeCCl4+ 3H2CHCl3+ 3HClØ氯仿是优良的有机溶剂,能溶解油脂、蜡、有机玻璃和橡胶等。

氯仿还具有麻醉性,在医学上曾被用作全身麻醉剂,因其对肝脏有严重伤害,并有致癌作用,现已很少使用。

一、重要的卤代烃Ø三氯甲烷又叫氯仿,是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味甜。

相对密度1.4840。

Ø三氯甲烷易挥发。

能与乙醇、苯、乙醚、石油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和油类等混溶,25℃时1ml 溶于200ml 水。

Ø低毒,有麻醉性。

有致癌可能性。

1、三氯甲烷一、重要的卤代烃Ø三氯甲烷在光照下容易被氧化成光气(碳酰氯):1、三氯甲烷Ø光气毒性很大,吸人肺中会引起肺水肿。

若每升空气中含有0.5mg 光气,人吸入10min 后即可致死。

所以氯仿应保存在密封的棕色瓶中。

若加入1%的乙醇,可以增加其稳定性。

CHCl 3 + O2日光 C O ClCl + 2HCl22一、重要的卤代烃Ø四氯化碳是无色液体,沸点76. 8℃;Ø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和乙醚。

Ø工业上由甲烷氯代或由二硫化碳与氯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取四氯化碳。

Ø四氯化碳不能燃烧,蒸气比空气重,能隔绝燃烧物与空气的接触,所以常用作灭火剂。

2、四氯化碳一、重要的卤代烃Ø四氯化碳在高温下遇水能产生剧毒的光气(碳酰氯) ,所以用四氯化碳灭火时,要注意空气流通,以防止中毒。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这种灭火剂。

2、四氯化碳CCl 4 + H 2O 500℃ C O ClCl + 2HCl一、重要的卤代烃Ø氯乙烯为无色气体,沸点-13. 8℃;Ø不溶水,易溶于乙醇及丙酮等有机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卤烷一般易发生SN2反应,但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亦会发生SN1反应。例如,伯卤烷在银或汞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这些离子能促使碳卤键的分解,形成碳正离子从而发生SN1反应。
在有机分析鉴定中,用硝酸银的乙醇溶液与伯卤烷作用就易于SN1反应。
一般情况下,叔卤烷易于发生SN1反应,但如果叔氯烷与碘化钠的丙酮溶液反应,因为碘离子很容易与和氯相连的α—C原子形成过渡态,使叔氯烷发生SN2反应。
二、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SN2反应特点:反应过程中,亲核试剂总是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碳原子,碳-溴键的断裂和碳-氧键的形成同时进行;反应一步完成;反应速度不仅与底物溴甲烷的浓度成正比,而且也与亲核试剂碱的浓度成正比;SN2反应得到的产物通常发生构形反转(称为瓦尔登转化)。
不同烷基的卤烷发生SN2反应的相对速度:
如果碳正离子所连的三个基团不同,则产物外消旋化。
从能量变化来看,决定整个反应速度的是叔丁基溴的分解步骤,反应速度仅与叔丁基溴的浓度有关,而与试剂的浓度无关,是单分子反应历程。
产物外消旋化
在SN1反应的立体化学中,从第一步产生的叔碳正离子来看,碳原子由正四面体结构转变为三角形平面结构的碳正离子,带正电的碳正离子上有一个空的P轨道(该P轨道垂直于三角形平面结构),亲核试剂从平面两边进攻的机会均等。如果碳正离子所连的三个基团不同时,得到的产物外消旋化:
在SN2历程中,亲核试剂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碳原子,烷基的结构如果对亲核试剂的接近起阻碍作用,反应速度就会相应减慢。α—C上的取代基能阻碍亲核试剂的接近,亲核试剂的进攻必将提高过渡态的活化能,使反应速度因活化能的提高而降低。从立体效应来说,随α—C上烃基的增加,SN2反应速度将依次下降。
3.特殊条件下的反应历程
一元卤烃:CH3Cl、CH2=CHCl、H2C=CHBr等
多元卤烃:分子中含有多个卤原子,如:
CH2Cl2、CHCl3、Cl2C=CHCl等。
3.按照与卤原子相连碳原子(α-C)的不同,卤代烃可分为伯卤烃、仲卤烃和叔卤烃、甲基型卤代烃。
(1○)
(2○)
(3○)
甲基型卤代烃:CH3Cl
6.2卤代烷的命名
卤烷与水的作用,可水解生成醇:
因反应是可逆的,故一般情况下水解进行得很慢,强碱性条件可加速水解反应并使反应进行完全。反应时常将卤烷与NaOH或KOH水溶液共热,强碱的作用是:
①OH—是比水更强的亲核试剂,有利于反应加速;
②反应中产生的HX可被碱中和,从而加速反应并提高醇的产率。
2.卤烷与NaCN的作用
一元卤烷的相对密度大于同碳数的相应烷烃。一氯代烷的相对密度小于1,其余一卤代烷及多卤代烷的相对密度大于1。当烃基相同时,卤烷的相对密度随卤元素原子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卤素相同,则其相对密度随烃基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减少。
卤烷不溶于水,溶于醇、醚、酮、烃等有机溶剂。
卤烷在铜丝上燃烧时能产生绿色火焰,这可用于鉴定卤素的存在。
卤代甲烷>伯卤代烷>仲卤代烷>叔卤代烷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历程
以溴甲烷在NaOH水溶液中反应,生成取代产物甲醇为例,描述SN2反应过程。
反应速度不仅与溴甲烷的浓度有关,也与碱的浓度成正比:
反应过程中,亲核试剂总是从溴的背面进攻碳原子,碳-溴键的断裂和碳-氧键的形成同时进行,反应一步完成:
产物发生瓦尔登反转,瓦尔登反转是SN2反应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亲核试剂进攻而引起的取代反应称为亲核取代反应(NucleophilicSubstitutionReaction),以SN表示,反应通式为:
亲核试剂反应物(底物)离去基团
卤烷的取代反应主要有:
1与H2O作用(水解)
2与NaCN作用(氰解)
3与NH3作用(氨解)
4与RONa作用
5与硝酸银作用
1.卤烷的水解
6.4卤烷的化学性质
卤烷的化学性质因其官能团卤素的存在而引起。在卤烷分子中,C—X键是极性共价键,该共价键的极性随卤素电负性的增大而增大。
卤烷的反应主要有: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与金属作用。
一、取代反应
因卤烷分子中的C—X键是极性共价键,碳原子上带有部分正电荷,卤素带有部分负电荷,所以在取代反应中,α—C易被亲核试剂进攻,卤素中加热回流反应,卤原子被氰基(—CN)取代生成腈:
此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常作为增长碳链的方法之一,因为反应的结果是分子中增加了一个碳原子(—CN),氰基可再转变为其它官能团,如羧基(—COOH)、酰胺基(—CONH2)。如:
RC≡N→RCOOH
3.卤烷与氨的作用
氨具有比醇或水更强的亲核性,卤烷与过量的氨的作用可制得伯胺:
不同结构的卤烷反应快慢次序是:
叔卤烷>仲卤烷>伯卤烷
相同结构中,不同卤素作为离去基团的反应性是:
R—I > RBr > RCl > RF
6.4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亲核取代反应是卤烷的一个重要反应,通过这类反应,卤素官能团可转变为其它多种官能团,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应用。对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亲核取代的过程,而且有助于利用此反应进行一系列有机合成。
一、习惯命名法:
对于简单的卤烷,可以把卤烷看作是烷基和卤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而命名,称为某烷基卤或卤某烷,例如:
CH3CH2CH2CH2Cl正丁基氯/氯丁烷
(CH3)2CHCH2Cl异丁基氯
(CH3)3C—Br叔丁基溴
(CH3)3CCH2I新戊基碘
二、系统命名法
a选择含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把卤素和支链看作取代基,按照主链中所含碳原子数目称做“某烷”;
卤离子或其它离去基团离去能力大小次序与其共轭酸的强弱次序相同。即强酸的负离子是好的离去基团,易离去;弱酸的负离子是差的离去基团,难离去。
大量研究表明,有些卤烷的水解反应速度仅与卤烷本身浓度有关,而另一些卤烷的水解速度不仅与卤烷的浓度有关,还和试剂的浓度有关。
卤烷水解可能按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和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
一个卤烷的亲核取代反应究竟是SN1历程还是SN2历程,取决于卤烷分子的结构,亲核基团和离去基团的性质,以及溶剂等影响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的因素而定。
卤代烃的分类:
1.按分子中母体烃的类别卤代烃主要分为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及卤代芳烃等。
卤代烷烃:CH3Cl、CH2Cl2、CHCl3
卤代烯烃:H2C=CH—Cl(乙烯型)、
H2C=CH—CH2Cl(烯丙型)
卤代炔烃:
HC C—CH2ClCl—C C—Cl
卤代芳烃:
2.根据分子中卤原子的数目,可把卤代烃分为一元卤烃、二元卤烃、三元卤烃等。
卤代烃
1掌握卤代烃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
2重点掌握亲核取代反应中SN1和SN2历程、
卤代烃结构与反应历程的关系
3了解消除反应历程及其与亲核取代反应的关系
4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与应用
6.1定义与分类
卤代烃的定义:烃类分子中的H被X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叫做卤代烃(R-X)。
在卤代烃分子中,虽然卤素包括氟、氯、溴和碘四种元素,但一般所说的卤代烃只是指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而不包括氟代烃,因氟代烃的制法和性质都比较特殊。
一、烷基结构对SN的影响
1.烷基结构对SN1反应的影响
SN1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反应的速度是决定整个反应速度的关键。第一步反应所生成的碳正离子越稳定,越有利于该碳正离子的生成,使整个反应速度越快,即不同烷基卤烷进行SN1反应的相对速度次序与相应的碳正离子稳定性次序相一致。
碳正离子稳定性:
相应几种溴烷在极性溶剂(甲酸水溶液)中水解,按SN1历程的相对速度
b主链上碳原子的编号从靠近支链的一端开始(最低系列法);
c主链上的支链和卤原子根据立体化学次序规则的顺序,以“较优或较大”基团列在后的原则排列,由于卤素优于烷基,所以命名时把烷基,卤原子的位置和名称依次写在烷烃名称之前。例如:
6.3卤烷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常压下,除氯甲烷、氯乙烷和溴甲烷为气体外,其它一元卤烷为液体,C在15以上的卤烷为固体。当卤原子相同时,一元卤烷的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同一烃基的卤烷,以碘烷的沸点最高,溴烷、氯烷依次降低。
胺铵
4.卤烷与醇钠作用
卤烷与醇钠作用得到醚:
这是威廉森合成法(Williamson synthesis)制备混醚的方法。本反应中所用的卤烷一般为伯卤烷,如果用叔卤烷与醇钠作用,则主产物往往为烯烃。
5.卤烷与硝酸银作用
卤烷与硝酸银的乙醇溶液作用可得到硝酸酯和卤化银沉淀。
此反应可用于不同结构的卤烷的分析鉴定。
总的来说,卤烷分子中的烷基结构对反应按照何种历程进行有很大的影响。叔卤烷易于失去卤离子而形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所以它主要按SN1历程进行亲核取代反应;而伯卤烷则相反,主要按SN历程进行;仲卤烷则处在两者之间,反应可同时按SN1和SN2两种历程进行。但要指出的是,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可使反应按不同的反应历程进行。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历程
以叔丁基溴在NaOH水溶液中反应,生成取代产物叔丁醇为例,描述SN1反应过程。
反应速度只与叔丁基溴的浓度有关,而与亲核试剂的浓度无关:
反应分两步进行:
(1)叔丁基溴分解为叔丁基碳正离子和溴负离子,在反应过程中存在一个C-Br键即将断开而能量较高的过渡态:
(2)平面结构的叔丁基碳正离子立即与试剂或水作用生成水解产物叔丁醇:
二、卤素对SN反应的影响
在亲核取代反应中,卤烷中的卤素是一个离去基团,其离去倾向越大,取代反应就越容易进行,反应速度也越快。
C-I > C-Br > C-Cl > C-F
C-X键的键长越长越易离去,所以卤烷反应速度次序是:
RI > RBr > RCl > RF
一般来说,离去基团容易离去,使反应中易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有利于按SN1历程进行;反之,按SN2历程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