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相关知识汇编
疫苗学基础知识题库
疫苗学基础知识题库1. 什么是疫苗?疫苗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诱导人体产生抗体,从而对特定疾病进行免疫防御。
2. 疫苗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疫苗通过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促使其产生特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当人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病原体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并产生抗体,从而阻止疾病的发展。
3. 疫苗的分类有哪些?疫苗可以根据制备方法、疫苗组成以及接种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亡生疫苗、次单位与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等。
4. 疫苗的接种方式有哪些?常见的疫苗接种方式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以及口服给药。
根据不同疫苗和接种对象的需求,接种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5. 疫苗的免疫程序是怎样的?一般而言,疫苗的免疫程序包括初次接种和加强免疫两个阶段。
初次接种可以帮助免疫系统建立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防御,而加强免疫则可以增加免疫效果的持久性。
6. 疫苗的安全性如何评估?疫苗的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临床试验、不良事件报告和监测系统等多种手段。
经过科学、严格和全面的评估后,才能确定疫苗的安全性。
7. 疫苗的副作用有哪些?疫苗接种可能会引起一定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疲劳等。
大多数副作用都是轻微和暂时的,而且比起患上疾病本身带来的威胁要小得多。
8. 疫苗接种遗产记录有何意义?疫苗接种遗产记录是一项重要的健康档案,它能够记录个人的疫苗接种情况,方便医疗保健人员评估个体的免疫状态,并为后续的疫苗接种提供参考。
9. 疫苗接种的时机有何要求?不同的疫苗有着不同的接种时机要求,一般而言,疫苗接种应在儿童早期开始,并根据特定的时间表进行接种。
此外,成年人和老年人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接种相应的疫苗。
10. 疫苗的全球分布情况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疫苗的分布情况存在着差异。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疫苗供应充足,而另一些国家则面临着疫苗供应不足的问题。
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推动疫苗的平等分配。
总结:疫苗学基础知识包含了关于疫苗的定义、作用机制、分类、接种方式、免疫程序、安全性评估、副作用、接种记录、时机要求和全球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疫苗与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疫苗与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疫苗的概念与作用疫苗是指含有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的一种制剂,用于预防特定疾病,通过接种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某些疾病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疫苗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预防疾病:通过接种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提高机体对特定疾病的免疫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 控制传染:接种疫苗不仅可以保护个体免受疾病的侵害,还可以控制和减少疾病的传播,从而保护整个社会的健康。
3. 消灭疾病:通过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消灭一些传染病,为全球卫生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疫苗的类型与制备根据疫苗的制备原理和来源,疫苗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灭活疫苗:即用灭活的病原体制备而成的疫苗,如煮沸灭活、用化学药品灭活、用放射线灭活等。
灭活疫苗具有较强的抗原性,但不会引起疾病,安全性较高。
2. 减毒活疫苗:即将病原体经过减毒处理后制备而成的疫苗,如传染病疫苗。
减毒活疫苗既保留了病原体的抗原性,又减弱了其毒力,安全性相对较高。
3. 亚单位疫苗:即用病原体的部分组分制备而成的疫苗,如表面抗原疫苗。
亚单位疫苗不含有完整的病原体,安全性很高。
4. 基因工程疫苗: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病原体的特定基因插入到其他微生物中,通过表达外源抗原来制备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特异性。
三、疫苗接种的原则和注意事项1. 接种适时:根据疫苗的特性和疾病的传播规律,选择最佳接种时间和途径,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接种效果。
2. 个体差异: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应根据接种者的身体状况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和方式。
3. 复合疫苗:对于同时接种多种疫苗的情况,应根据不同疫苗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免疫机制,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和方式,防止产生免疫干扰或免疫抑制等不良反应。
4. 注意安全:在接种疫苗时,应严格遵守接种操作规范,注射器和针头等器具应采用一次性、无菌的产品,以免造成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高中疫苗知识点总结
高中疫苗知识点总结一、疫苗的历史疫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
1796年,英国卫生官员爱德华·詹纳成功制备了第一种天花疫苗,这被认为是疫苗历史上的重大突破。
自此,疫苗制备技术得到不断改进,种类与数量也不断增加。
传统的疫苗主要是通过对毒力微生物的灭活、减毒、毒素制备等手段制备而成,这些传统疫苗已经成功预防了许多人类传染病。
二、疫苗的种类根据制备原理和疫苗使用目的,疫苗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主要包括:1、灭活疫苗:通过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化学或物理手段灭活,使其失去传染性,但仍能引发人体免疫反应。
灭活疫苗主要包括肠道炎球菌疫苗、白喉疫苗、霍乱疫苗等。
2、减毒疫苗:通过对病原微生物进行体外培养、传代、染色体改造等手段减弱其毒力,使其更安全,但仍能诱导人体免疫反应。
减毒疫苗主要包括麻疹疫苗、风疹疫苗、脑膜炎疫苗等。
3、重组亚单位疫苗: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合成疫苗抗原蛋白,并通过工程手段与适宜的表达系统得到抗原蛋白,从而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应答。
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等。
4、多价疫苗:是多种疫苗抗原融合在一起制成的疫苗,能同时预防多种疾病,如脑炎多价疫苗、脊髓灰质疫苗等。
三、疫苗的免疫机制疫苗通过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特异性保护作用。
免疫反应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主要是通过T细胞介导,对寄生在细胞内的病原体进行清除,如细菌,病毒,寄生虫;体液免疫主要是通过B细胞介导,产生抗体对寄生在体液内的病原体进行清除,如毒素,细菌,病毒。
四、疫苗的接种原则根据接种对象的年龄、体力、疾病状态等不同,疫苗接种原则有所不同。
通常包括:1、根据疫情情况和疾病高发季节,进行疫苗接种;2、疫苗接种应符合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接种时间和接种顺序;3、应用疫苗,必须符合国家法规,且操作正确,接种时必须对接种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4、对不同接种群体有不同的接种原则,包括老年人、妊娠妇女、儿童和医务人员等。
国内疫苗分类标准
国内疫苗分类标准
一、预防传染病疫苗
预防传染病疫苗是指用于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疫苗,包括以下几类:
1.细菌性疫苗:包括肺炎链球菌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卡介苗等。
2.病毒性疫苗:包括乙肝疫苗、流感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等。
3.联合疫苗:包括百白破疫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乙型脑
炎灭活疫苗等。
4.新型疫苗:包括重组蛋白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等。
二、疫苗类型
根据生产工艺和接种剂次,预防传染病疫苗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一类疫苗: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按照政府的规定接种的疫苗,
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预防接种范围内的疫苗。
如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等。
2.二类疫苗:指由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如风疹减毒活疫苗、甲
型肝炎病毒活疫苗、水痘疫苗等。
3.多联多价疫苗:指将多种抗原联合制成,或是一种抗原内加入多种抗原,
以提高免疫效果和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如百白破联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等。
4.减毒活疫苗:指采用减毒或无毒株制备,或以免疫原性强的蛋白质抗原与
载体结合制成的疫苗,如卡介苗等。
5.灭活疫苗:指用灭活方法制备的疫苗,如乙型肝炎病毒灭活疫苗等。
6.基因工程疫苗:指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疫苗,如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
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等。
疫苗学知识点
疫苗学知识点序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不断发展,疫苗已成为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
疫苗学作为一门研究疫苗的学科,涉及了疫苗的原理、制备、接种和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为您介绍疫苗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以增进大家对疫苗的了解。
1. 疫苗的定义和分类疫苗是指通过给予人体或动物免疫原,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的一种制剂。
根据免疫原的来源和制备方法,疫苗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灭活疫苗:由病原微生物经过灭活处理制备而成,如灭活狂犬病疫苗、灭活流感疫苗等。
1.2 温活疫苗:由病原微生物培养并杀死后制成,如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
1.3 亚单位疫苗:以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产物或其代表性抗原制备而成,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1.4 构建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抗原基因插入其他生物体表达,如HPV疫苗、SARS-CoV-2疫苗等。
2. 疫苗的原理和作用机制疫苗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模拟感染引起免疫应答,进而产生特异性的免疫保护。
它能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1 细胞免疫:疫苗中的免疫原通过被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引发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激活细胞免疫应答,并诱导生成记忆性T细胞,以实现对感染和肿瘤的清除。
2.2 体液免疫:疫苗中的免疫原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以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复制。
3. 疫苗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疫苗制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从病原体的培养、灭活或减毒、纯化和稳定性测试等多个环节进行。
同时,为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制造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规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和质检。
3.1 疫苗制备:疫苗的制备包括病原体培养、灭活或减毒、抗原提取和纯化等步骤。
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原材料的选择和确保制备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性。
3.2 质量控制:疫苗的质量控制包括种子病毒的检测、活性测定、纯度检验、稳定性评价等环节。
其中,活性测定是疫苗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它可以通过动物免疫试验、细胞培养等方法进行。
常用疫苗使用说明书汇编
常用疫苗使用说明书汇编三、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名称】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英文:Diphtheria, Tetanus and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Adsorbed)【接种对象】3个月~6周岁儿童【用法用量】1、臂部或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
2、自3月龄开始免疫,至12月龄完成3针免疫,每针间隔4~6周,18~24月龄注射第4针。
每1次注射剂量为0.5 ml。
【不良反应】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退,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
【禁忌】1、有癫痫、神经系统疾病及惊厥史者。
2、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
3、有过敏史者。
【注意事项】1、使用时应充分摇匀,如出现摇不散的凝块、有异物、疫苗曾经冻结、疫苗瓶有裂纹或标签不清者,均不得使用。
2、注射后局部可能有硬结,可逐步吸收。
注射第2针时应更换另侧部位。
3、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备偶有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
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休息片刻。
4、注射第1针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不得再注射第2针。
5、严禁冻结。
【贮存】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
【名称】皮内注射用卡介苗(英文:BCG Vaccine for Intradermal Injection)【接种对象】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或用5IUPPD试验阴性的儿童(PPD试验后48~72小时局部硬结在5mm以下者为阴性)。
【用法用量】1、10次人用剂量卡介苗加入1 ml所附稀释剂,5次人用剂量卡介苗加入0.5 ml所附稀释剂,放置约1分钟,摇动使之溶解并充分混匀。
疫苗溶解后必须在半小时内用完。
2、用灭菌的1ml蓝心注射器(25~26号针头)吸取摇匀的疫苗,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0.1 ml。
【不良反应】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紫涂抹,以防感染。
一般8~12周后结痂,如遇局部淋巴结肿大软化形成脓疱,应及时诊治。
预防接种法律法规知识及接种规范
预防接种法律法规知识及接种规范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为了确保接种的安全和质量,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接种工作。
本文将介绍预防接种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及接种的规范。
一、预防接种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中国的一部重要法律,对预防接种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该法规定了公民、医务人员和社会团体的预防接种义务,明确了疫苗接种的范围和程序,并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了处罚规定。
2.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是中国卫生计生委颁布的法规,主要用于规范和管理预防接种工作。
该条例明确了预防接种的目标和原则,规定了疫苗接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要求接种单位和医务人员具备相应的条件和资质。
此外,该条例还包括了对疫苗质量和接种技术的监督和评估要求。
3.国家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是中国卫生计生委确定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防接种计划。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我国实行了一系列免费接种项目,其中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等。
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疫苗接种率,控制疫苗可预防病的发病和死亡。
二、预防接种的规范1.目标群体确定根据不同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疫苗接种的效果,确定接种的目标群体。
通常情况下,疫苗接种主要面向儿童群体,但也包括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
2.接种程序和时间安排接种程序包括预先评估、确定接种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接种和接种后观察等环节。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接种时间要求,需根据具体疫苗说明书来安排接种时间。
3.接种技术规范接种技术的规范对于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接种前应检查疫苗的有效期和免疫程序的完整性,遵循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接种。
接种后要做好对接种部位的观察和记录,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4.疫苗质量监督疫苗质量监督是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疫苗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等方面。
疫苗接种计划及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计划及注意事项疫苗接种计划及注意事项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够帮助个体和社会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在新冠疫情之下,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但是,疫苗的使用和接种需要一系列的计划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从疫苗的类型和接种计划、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常见的疫苗接种误区等方面介绍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疫苗接种。
一、疫苗的类型和接种计划1. 疫苗的类型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某些疾病的生物制剂,主要通过启动机体免疫反应来实现预防疾病的目的。
常见的疫苗类型有以下几种:(1)活体疫苗:这类疫苗是将活体或活化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挑选出来,以较小剂量的形式注射到人体中,以启动机体的免疫反应。
(2)灭活疫苗:这类疫苗是将致病微生物灭活后加工而成,如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等。
(3)亚单位疫苗:这类疫苗主要由致病微生物的部分或者表面抗原组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如乙肝疫苗、水痘疫苗等。
(4)核酸疫苗:这类疫苗是将加工处理的病毒核酸注射到人体内,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反应,如新冠疫苗等。
2. 疫苗的接种计划接种计划是指将疫苗按一定的时间和数量分期分批进行接种的方案,旨在达到安全有效地接种疫苗的目的,同时能够尽量减少接种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目前我国的疫苗接种计划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常规免疫规划疫苗:针对婴幼儿,由政府统一实施。
包括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等几类。
在新冠疫情之下,我国还新增了新冠疫苗的接种计划。
(2)出境疫苗:由于我国目前还存在一些病毒性疾病的流行,因此需要持有中国护照或常住户口簿的公民出境前进行一定的疫苗接种,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如黄热病疫苗等。
(3)职业疫苗:针对某些职业人员,因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质,需要接种某些特定的疫苗,以防止感染疾病,如炭疽疫苗、乙肝疫苗等。
二、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1. 接种前的注意事项(1)确保自身身体健康:在疫苗接种前,需要确保自身身体状况良好,特别是需要排除发热、咳嗽、感冒、过敏等症状。
高考生物疫苗知识点
高考生物疫苗知识点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高考生物考试中,疫苗及相关知识点常常是考察的重点之一。
了解疫苗的种类、制作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对于顺利完成生物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生物疫苗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疫苗的定义和作用疫苗是一种通过模拟抗原刺激免疫系统来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品。
它通过引入目标病原体或者其部分成分来刺激免疫系统,使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疫苗的主要作用是激活免疫系统,促使机体形成免疫记忆,当遭遇相同病原体时,能够迅速对抗,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二、疫苗的分类按照疫苗的制作方法和来源,疫苗可以分类为: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重组菌疫苗等。
1. 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使用杀死病原体的方法制作的疫苗。
制作灭活疫苗的方法有化学方法、热方法和辐射方法等。
常见的灭活疫苗有流感疫苗和脊灰疫苗等。
2. 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是使用将病原体“削弱”或“减毒”后制作的疫苗。
减毒的方法包括传代培养、温度敏感突变、重组DNA技术等。
典型的减毒活疫苗有麻疹疫苗、风疹疫苗和脊灰减毒活疫苗等。
3. 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是使用病原体或者其部分成分制作的,主要包括病毒亚单位疫苗和细菌亚单位疫苗。
病毒亚单位疫苗常见的有乙肝疫苗和乙脑疫苗等。
细菌亚单位疫苗常见的有百日咳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等。
4. 重组菌疫苗重组菌疫苗是使用重组技术制作的疫苗。
其方法是将病原体的基因剔除并替换为其他安全的基因,然后利用其他生物体的表达系统生产出该病原体的抗原。
常见的重组菌疫苗有乙肝疫苗和HPV疫苗等。
三、疫苗的副作用及安全性疫苗的安全性是评价一个疫苗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数据,绝大多数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并且疫苗接种常见的副作用多为轻微和短暂的。
常见的疫苗副作用有局部反应(红肿、疼痛等)和全身反应(发热、肌肉痛等)。
虽然极少数人可能存在过敏反应等严重副作用,但相较于疾病本身的风险,接种疫苗仍然是一种值得推行的预防措施。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相关知识
接种现场操作流程
5、接种前“三查七对一验证”。实施接种前,医疗卫生人员要做到“三 查七对一验证”,做到受种者和疫苗等信息相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 接种。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相关 知识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发布,谨供各级卫生健康部 门、疾控机构指导预防接种单位开展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使用。
• 目前,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 用。附条件批准上市的3个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期 中分析结果显示,疫苗保护效力均达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型冠状 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也符合世界卫生 组织《新冠病毒疫苗目标产品特性》推荐的指标要求。临床试验和紧急 使用阶段及前期重点人群较大规模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 据表明,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良好。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 (CHO细胞)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 12、新冠灭活疫苗在14-21天完成2剂接种的,无需补种。 • 13、现阶段暂不推荐加强免疫。新冠灭活疫苗按照免疫程序完成两剂次,不再加强。 • 14、没有上臂人员,可以在大腿前外侧中部,肌内注射。
接种现场操作流程
• 1、开展预约接种。各县(市)需应用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的疫苗接种预 约功能,或使用其他预约接种平台,开展预约接种,做到精准预约和限 量预约。接种单位在接种门诊入口处安排专人负责维持秩序,应引导受 种者按照接种门诊相关规定与要求,自觉排队遵守秩序。进入接种门诊 的受种者均需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方可按照接种程序开展接种,体温异 常的登记后立即引导到发热门诊进行排查。
疫苗种类及免疫程序介绍
疫苗种类及免疫程序介绍疫苗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通过引入病原体或其部分成分,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应的免疫应答。
在免疫程序中,疫苗的种类和接种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疫苗种类和免疫程序。
一、疫苗种类1. 灭活疫苗:灭活疫苗使用经过处理的病原体,使其失去致病能力,同时保留其免疫原性。
例如,脊髓灰质灭活疫苗和百白破疫苗。
这类疫苗安全性高,但免疫效果相对较弱。
2. 温活疫苗:温活疫苗使用活性病原体,但其毒力已经经过削弱处理,例如,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
温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较好,但在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疫苗相关的疾病。
3. 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仅使用病原体的部分成分,如蛋白质或多糖。
这类疫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且免疫效果较好,常见的亚单位疫苗有流感疫苗和脑膜炎球菌疫苗。
4. 基因重组疫苗:基因重组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相关基因导入适宜宿主中,使宿主产生相应的抗原。
乙肝疫苗和乙型流感疫苗就属于这一类别。
二、免疫程序1. 新生儿免疫新生儿免疫是指为了防止成因不同的传染病而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即进行的免疫接种。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常见的新生儿免疫接种包括卡介苗(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灭活疫苗(预防小儿麻痹症)、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和百日咳疫苗(预防百日咳)。
2. 儿童免疫儿童免疫是一系列接种计划,旨在保护儿童免受严重传染病的威胁。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接种包括五联疫苗和六联疫苗(预防百日咳、破伤风、白喉、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甲肝疫苗(预防甲型肝炎)、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
3. 成人免疫成人免疫是指为了增强免疫力和防止感染疾病而进行的免疫接种。
常见的成人免疫接种包括乙型肝炎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脊髓灰质疫苗(针对于未接种过该疫苗的人)等。
4. 旅行免疫旅行免疫是指前往疫情发生地区的人士在出行前进行的免疫接种。
根据不同目的地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常见的旅行免疫接种包括乙型脑炎疫苗、霍乱疫苗、黄热病疫苗等。
疫苗的种类与预防措施
疫苗的种类与预防措施一、疫苗的种类疫苗作为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在人类健康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不同的传染病,科学家们开发出了许多种类的疫苗。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疫苗:1. 灭活疫苗:这种类型的疫苗使用经过灭活处理(死亡)的致病微生物。
由于灭活处理,它们不具有致病能力,但仍然能够引起免疫系统产生应答。
例如脊髓灰质炎、流感和肝炎等。
2. 温和活化剂:这种类型的疫苗使用对人体无害或低毒性的微生物株,通过温和地使其活化。
这些弱毒性菌株激活了免疫系统,诱导身体产生对该细菌或毒素的免疫反应。
主要例子包括卡介苗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
3. 亚单位型预防接种:这种类型的疫苗是由大分子复合物构成,其中包含一个或多个能产生免疫反应的蛋白质。
这些疫苗不包含细菌或病毒本身,因此无法引起感染。
乙脑、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和百日咳等都是采用亚单位型预防接种的典型例子。
4. 基因工程疫苗:这种类型的疫苗使用基因工程技术来产生适当的抗原并激活免疫系统。
它们通过将特定基因插入另一个有助于激活免疫反应的载体中,使其得以表达和诱导免疫反应。
很多现代流行性感冒、艾滋病和肥大细胞增生等都是通过基因工程得到的。
5. 病毒载体型预防装置:这种类型的疫苗利用无害变异株将抗原编码于非致命性噬菌体或其他可传播携带者中,从而诱导人体产生有效免疫应答。
丙型肝炎、水泡性口腔黏膜和流行性巨细胞双球菌感染都是采用病毒载体型预防装置的典型案例。
二、疫苗的预防措施作为一种用于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疫苗接种对个人和社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疫苗接种预防措施:1. 遵循疫苗接种日程表:医学界根据科学实验结果制定了正式的疫苗接种日程表,建议所有人按计划完成所有需要接种的疫苗。
这通常包括婴幼儿和儿童时期需要接种的基础免疫接种以及成年人可能需要的补充或加强剂次。
2. 接受定期补助针:某些疫苗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注射才能达到最有效的保护水平。
母婴百天咳、乙肝和流感等都是需要定期补助针以维持免疫力的例子。
疫苗接种知识宣教
疫苗接种知识宣教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个体和群体的健康。
以下是一些疫苗接种的知识宣教内容:
1.疫苗接种的意义:疫苗接种可以增强个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
产生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2.疫苗接种的种类:疫苗接种分为计划内疫苗接种和计划外疫苗
接种。
计划内疫苗接种是根据国家规定的疫苗种类和接种计划进行的,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等;计划外疫苗接种是根据个人需求进行的,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3.疫苗接种的程序:不同的疫苗接种有不同的程序和时间安排,
需要按照医生或专业人员的建议进行接种。
一般来说,疫苗接种分为初种和加强接种两种,初种接种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剂次的接种,加强接种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补充接种,以增强免疫效果。
4.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疫苗接种前,需要了解接种者的
身体状况,如是否有过敏史、疾病史等;接种后需要留观一定时间,以观察身体反应;同时需要注意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等。
5.疫苗接种的禁忌症:有些人群不适合进行疫苗接种,如孕妇、
哺乳期妇女、免疫缺陷者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进行疫苗接种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方法,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进行接种,同时需要注意接种前的身体状况和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生物高考疫苗知识点
生物高考疫苗知识点疫苗作为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在高考生物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针对生物高考疫苗知识点展开论述,帮助考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
一、疫苗的定义和作用疫苗是由弱毒病原体、死病原体或病原体分离出的抗原制备而成,用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以防止或减轻相应的疾病。
疫苗通过在机体内引起一定的免疫反应,使免疫系统记住抗原的性质,使得当接触到相同或相似的病原体时,机体能够迅速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从而提供保护作用。
二、疫苗的分类1. 预防性疫苗:预防性疫苗广泛应用于预防感染性疾病。
例如,乙肝疫苗、百日咳疫苗、风疹疫苗等。
2. 治疗性疫苗:治疗性疫苗主要用于治疗某些特定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例如,艾滋病疫苗、结核病疫苗等。
3. 自我治愈性疫苗:自我治愈性疫苗是指患者自身经过感染后,通过产生免疫应答而治愈的疫苗。
例如,水痘疫苗。
三、疫苗的生产和应用疫苗的生产过程通常需要经过病原体的培养、灭活或减毒、杀灭制备、纯化、稀释和保存等步骤。
生产出的疫苗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安全有效后方可投入使用。
在应用方面,疫苗通常通过注射的方式给予人体。
按照疫苗接种的程序和时间规定,人们在儿童期接种不同类型的疫苗,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四、疫苗的免疫机制疫苗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目的。
主要的免疫机制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1. 主动免疫主动免疫是指机体通过接种疫苗后,自己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
疫苗中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性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相同或相似的病原体时,能够快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迅速清除病原体,防止疾病发生。
2. 被动免疫被动免疫是指通过给予机体外源的抗体或细胞制剂来提供免疫保护。
例如,通过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提供免疫保护。
五、疫苗的副作用与风险疫苗接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与风险,但总体来说,疫苗的获益远大于风险。
(完整版)疫苗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疫苗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名词解释:疫苗:它是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和治疗用的试剂,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用于人或动物体的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
(或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免疫原性:指疫苗接种进入机体后引起抗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影响免疫原性强弱的因素包括机体的因素和疫苗的因素。
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可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是指能使接种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要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on dose,ID50 ): 是指能使感染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后,在灭活疫苗:是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接种于动物、鸡胚、组织或细胞培养物中生长繁殖后、经灭活处理使其失去致病力,但仍保留完整的生物结构和免疫原性。
疫苗中含有的菌体或病毒颗粒是“死”的,因此又称作死疫苗。
弱(减)毒活疫苗: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手段,使病原体的毒力即致病性减弱或丧失后获得的一种由完整的微生物组成的疫苗制品。
因其中的微生物体是活的,因此也叫活苗。
亚单位(组分)疫苗(组分疫苗):指的是除去病原体中无免疫保护作用的有害成分,保留其有效的免疫原成分制成疫苗。
免疫佐剂(immunoadjuvant ):又称佐剂或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其本身不具有抗原性,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 能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或者改变抗原诱导的免疫反应类型。
冻干保护剂:又称稳定剂,指在冻干过程中及冻干后使得生物制品的生物制品免受损害的一类物质。
如冻干疫苗中常用的乳糖、明胶、山梨醇等。
判断题或填空题多价疫苗: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能够使免疫者获得完全的保护。
疫苗基础知识
半抗原: 只有抗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蛋白质——完全抗原 载体: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抗原的分类
2、来源与机体亲缘关系:
共同抗原:两种来源不同的抗原,除各有其主要的特 异性抗原决定簇外,相互之间也存在部分相同的抗原决 定簇,这种共有的抗原决定簇称为共同抗原。 类属抗原:亲缘关系很近的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 异嗜性抗原:无种属关系的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 一种共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与其他含有共 同抗原的物质发生结合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① 获得性:是机体接触“非我”抗原物质,在B细胞或者T细胞 的参与下获得的,存在个体差异。 ② 针对性:即机体受到某一种病原微生物或者抗原刺激后 产生的免疫能力,只能对该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或抗原起 作用,而对其他病原体或抗原不起作用。 ③ 可变性:当机体在接触同一抗原时,该免疫反应明显加 强,当机体长期不再接触同一抗原时,所产生的免疫力 可能减少或者消失。
缺点
产生免疫效果维持时间短,通常不产生细胞免疫 需多次注射才能产生比较巩固的免疫力
灭活疫苗分类
灭活疫苗主要分为两类: I. 全细胞疫苗(全菌体或病毒疫苗) II. 组分疫苗:这种疫苗只是病原体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包括:类毒素、肺炎链球菌、HIB、流脑疫苗(多糖或结 合)、裂解疫苗、亚单位等。 如:流脑疫苗就是使用脑膜炎奈瑟菌的荚膜多糖是细菌 的免疫原性部分,提取并纯化制备A群多糖疫苗,但是多糖 疫苗仅仅是诱导短期免疫。并不产生记忆免疫,对婴幼儿无 免疫原性。
减毒活疫苗
抗原机 制 用减毒或无毒的细菌或病毒作为疫苗 接种后需要在机体内进行复制增殖,类 似自然感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不需要佐剂
新冠疫苗接种知识培训
新冠肺炎接种基本知识一、什么是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
经国务院批准,2020 年 1 月 20 日,该疾病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对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60~140nm。
具有 5 个必需基因,分别针对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4 种结构蛋白及 RNA 依赖性的 RNA 聚合酶(RdRp)。
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 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二、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哪些?(一)传染源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发病前 1-2 天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
(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三、新冠肺炎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新冠肺炎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
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四、哪些人是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指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 2 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 2 天开始,未采取有效防护与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具体情形包括:1.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苗相关知识汇编前言10多年计划免疫的开展,使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继20世纪80年代成功消灭天花后,2000年10月29日中国的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也得到证实。
实践证明,免疫预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的手段。
而疫苗是免疫预防工作的最重要的工具。
因此,我们对常见疫苗相关知识进行汇编,供基层防疫人员查阅。
目录1、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2、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diptheriatoxoid-pertussis-vaccine-tetanus toxoid,dpt)3、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疫苗(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m-m-r)4、流行性腮腺炎疫苗(mumps vaccine)5、风疹疫苗(rubella vaccine)6、甲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7、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japanese b encephalitis vaccine)8、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疫苗(haemophilus influenza b polysaccharidevaccine, hib)9、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纽莫法23)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10、口服痢疾活疫苗(oral dysentery vaccine)11、狂犬病疫苗(rabies vaccine)12、流行性感冒疫苗(influenza vaccine)13、轮状病毒疫苗(rotavirus vaccine)14、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vaccine)15、伤寒vi多糖疫苗(typhoid vi polysaccharide vaccine)16、炭疽活疫苗(anthrax vaccine)17、流行性出血热疫苗(hern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vaccine)乙型肝炎疫苗 (hepatitis b vaccine)一、疾病简介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为主要病变并可累及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乙肝分布十分广泛,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流行。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人群中有60%的人被乙肝病毒感染,10%的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
我省乙肝感染率更是高达75.3%。
乙肝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是我国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流行型。
乙肝病程迁延,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被who列为要加强控制并最终消灭的传染病。
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乙肝病毒属dna病毒科,有三种外壳的基因编码。
乙肝病毒具有五种抗原抗体系统:即表面抗原抗体(hbsag与抗-hbs)、e抗原抗体(hbeag与抗-hbe)、核心抗原抗体(hbcag与抗-hbc)、x抗原抗体(hbxag与抗-hbx)和hbv-dna。
有临床意义的主要有hbsag与抗-hbs、hbeag与抗-hbe和抗-hbc,简称"两对半"。
临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黄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
目前我国生产的乙肝疫苗为基因重组乙肝疫苗。
血源乙肝疫苗现已停止生产使用。
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又分为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疫苗和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二、基因重组乙肝疫苗(一)乙肝基因工程(cho)疫苗本疫苗系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片段重组到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内,通过对细胞培养增殖,增殖分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于培养液中,经纯化加佐剂氢氧化铝后制成。
疫苗外观有轻微乳白色沉淀。
1.接种对象(1)乙肝易感者(表面抗原阴性,转氨酶正常)。
⑵用于阻断母婴传播。
给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婴儿接种更为重要,最好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2.使用方法(1)一般易感者使用10ug/支,免疫程序为0、1、6。
每次注射1支,1个月及6个月时注射第2,3针。
(2)全程注射3次。
新生儿使用20μg/支,第1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其余两针与一般易感者相同。
(3)高危人群,如血液透析病人及职业性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者,亦可用20ug/支。
(4)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内。
3.免疫效果乙肝基因工程疫苗自1992年获得生产文号投入大量生产以来,免疫接种后安全可靠。
血清学效果优于血源乙肝疫苗。
两种疫苗可以互相使用。
对以前曾经用过血源疫苗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再用乙肝基因工程疫苗补充全程或加强免疫,同样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4.接种反应及禁忌症①接种反应本疫苗很少有不良反应。
个别人亦有中、低度发热,或注射局部微痛,24小时内消失。
②禁忌症凡发热及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及有过敏史者禁止使用。
5.注意事项(1)安瓿破裂、疫苗变质或有摇不散的块状物,不得使用。
(2)疫苗注射前要充分摇匀。
(3)接种疫苗时认明10ug/支及20μg/支两种规格。
6.贮运条件和有效期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应于2-8℃条件下贮运,严防冻结。
疫苗有效期为2年。
(二)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经此重组质粒转化的酵母能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经破碎酵母菌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释放经纯化、灭活加佐剂氢氧化铝后制成乙肝疫苗。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为adw亚型,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的感染。
1.接种对象(1)乙肝易感者(表面抗原阴性,转氨酶正常)。
⑵用于阻断母婴传播。
给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婴儿接种更为重要,最好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2.使用方法(1)一般易感者使用5μg/支,每次注射0.5ml,1个月及6个月时注射第2,3针,全过程注射3次。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新生儿注射剂量同样为5ug/支,但第1针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然后于1个月及6个月时注射第2、3针。
我国有些地方,为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也有第1次用10u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两支5ug疫苗合用)同时肌肉注射的。
可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
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内。
3.免疫效果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与血源乙肝疫苗具有相同的血清学效果。
在阻断母婴传播方面,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明显优于血源乙肝疫苗,3剂5μg只支可阻断母婴传播率95%以上。
这两种疫苗可以互相使用,即用血源乙肝疫苗接种第1针、第2针免疫接种的人,可以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完成第2或第3针免疫接种,反之亦然。
4.接种反应及禁忌症①接种反应接种后偶见注射部位红肿或疼痛、发热和头痛。
一般不需处理。
②禁忌症患有肝炎、急性感染、其他严重疾病及对酵母或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5.注意事项疫苗规格为0.5ml,内含5μ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安瓿破裂、有摇不散的块状物,不得使用。
使用时应充分摇匀。
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以便过敏反应抢救时使用。
6.贮运条件和有效期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于2-8℃条件下贮运,严防冻结。
有效期为2年。
三、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是经乙型肝炎免疫健康人后采集的高效价血浆或血清经低温乙醇法分离提取,结合低ph孵化病毒灭活处理的免疫球蛋白制剂。
液体制剂为接近无色,可带乳光或淡黄色澄明液体,含硫柳汞防腐剂。
丙种球蛋白占总蛋白质90%以上,每瓶含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效价不低于100iu。
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预防。
属被动免疫制剂。
1.接种对象(1)密切接触乙型肝炎患者的易感者。
(2)新生儿。
特别是乙肝病人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
2.使用方法⑴乙型肝炎预防儿童一次注射100~200iu,成人为200~400iu,必要时可间隔3~4周再注射一次。
(2)母婴阻断。
患乙型肝炎、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100~200iu。
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4周再接种乙肝疫苗。
(3)本品为液体制剂,注射部位一般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或臀大肌外上1/4处。
皮肤用75%的乙醇消毒后肌肉注射。
3.免疫效果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使用,注射后乙肝表面抗体阳转率可达95%以上;对患乙型肝炎、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保护率达85%以上。
4.接种反应及禁忌症①接种反应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属同种异体蛋白,故注射后反应很小。
注射局部有轻微疼痛,但不久即消失。
全身反应可有低热和不适,不久即退。
②禁忌症一般无禁忌症,使用时亦不必作过敏试验。
5.注意事项(1)如安瓿破裂、瓶签不清楚、过期,不得使用。
(2)液体制剂应为澄明或可带乳光液体。
如有摇不散的沉淀物或异物,不可使用。
液体制剂久存可能出现微量沉淀,但一经摇动应可立即消散。
(3)瓶子打开后,制品应一次注射完毕,不得分次使用。
(4)本疫苗在注射前要充分摇匀。
6.贮运条件和有效期本品于2~8℃条件下贮运。
自效价测定合格之日起,液体制品有效期为3年。
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top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 (diptheriatoxoid-pertussis-vaccine-tetanus toxoid,dpt)一、疾病简介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气沫传播,传染性极强,主要感染婴儿。
百日咳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持续性阵发性咳嗽,带有吸气性尾声或呕吐,易合并肺炎和脑炎,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表现为咽、喉等处充血、肿胀,并有灰色假膜形成以及由白喉外毒素引起的中毒症状。
破伤风是一种创伤感染性疾病。
在皮肤创伤后,存在于土壤、锈铁等处的破伤风芽胞进入伤口;破伤风芽胞在坏死组织内由于氧气的消耗,转变成破伤风杆菌并产生破伤风毒素,侵犯中枢神经,以致肌肉痉挛,运动失调,造成破伤风特有的肌肉强直和阵发性痉挛症状;最后可因窒息性心力衰竭而死亡。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接生者手不清洁(不洗或洗不干净),断脐用的器械(如剪刀等)和结扎用的敷料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或消毒后过期失效,使新生儿脐部感染破伤风杆菌而发病。
因为一般在出生后7天发病,故俗称"七日风"。
由于推广新法接生和育龄妇女的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已经大幅下降,但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孕妇常因违原计划生育政策或经济原因而到地下诊所或在家用旧法接生,成为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人群。
二、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它是由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按适量比例配制而成,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
目前使用的有吸附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疫苗(吸附百白破)和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类混合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