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研究

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沈阳市第一 OO中学

田静

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其实质是一个尽可能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分层次地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分层教学就新课程而言就是一句话,就是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即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获得发展。

一、分层教学准备

首先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这种师生关系才会让学生相信你,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老师的爱,懂得老师是在帮自己,不是在歧视自己,这样学生才敢于提出异议,从而及时捕捉教学中的反馈信息。然后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情况,正视自己的缺点,制定学习目标,包括自身学习基础、能力及学习习惯等。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1、分组: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学习情况之后报组,教师作出微调,就高不高低,要做到学生没意见,不伤害学生自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自由更改学习组。分组时一般分为A、B、C三组,C层次学生是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B层次是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弱的学生,A层次是学习习惯差,基础薄弱的学生。并根据学生性格,性别,成绩,能力的差异对ABC

三组优化组合,形成C帮B,B帮A的学习帮扶互动。

2、分层备课:

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精心设计,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筛选不同的训练内容,设置分层练习作业,设计分层反馈检测题,让尖子生冒得出,让大部分学生迈大步,后进生不落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教学,让每个学生多获得在数学上的发展,达到课堂效果最优化。

3、分层教学

新课学习中,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的度,A、B、C组分别掌握到什么程度在教师心中要有数,如提问时,要求学生掌握到哪个层次,就提问哪个层次的学生。另外,C组学生也可适当自学,这样C组学生在课堂中可通过教师讲解复习巩固本课内容,查漏补缺。知识巩固中,分组练习,分层讲解。如同时出现A、B、以三组的练习,A组学生只完成A组练习,可适当关注B组练习,依次类推。讲解过程中,B,A组练习详讲并板书,但在C组中只需点拔思路,此时B、A组同学完成本组相应作业。

4、分层作业:

B、A组学生在作业中减少作业数量,降低作业难度,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提高质量,C组学生提高要求,注重数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尖子生。并可适当安排C组学生检查B,A组学生作业,这样达到ABC三组共同进步。

5、分层评价

(1)无论哪个层次,只要取得进步,教师给予充分的鼓励,提高学习兴趣。

(2)考试时采用A、B两套甚至A、B、C三套试卷,让B、A 组学生只考基础,注重书本,让他们从分数上获得学习成就感。

(3)每次评价后,让学生总结进段时间学习情况,同时制定下阶段学习目标,做到教学与学习有的放矢。

6、分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长期,反复的“失败”后,往往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信心,在这关键时刻最需教师的诱导。师生融洽的情感,学生的成就感体验能促进教学的和谐统一,调动学生,特别是差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追求进步,勤奋学习。

三、分层教学中的困惑

1、分层分组中,需兼顾所有学生,但介于A、B或B、C组之间的学生,A组跟上难,B组伤自尊,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需我们教师认真思考。

2、在教学中,教师备课、讲解、作业量特大无疑是无形中增加教师工作量,在现状下,如此大的工作量容易造成一些内容无法高质量完成甚至会落于形式,如何找到切入点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教师对开展分层教学的更多反思

1.教师投入的精力较多,但很值得。分层教学要求数学教师利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各个层次的学生特点和他们的需要,考虑针对不同的学生需采用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经历都是老师自己精

心设计的,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老师不需要在学生已经懂得了的问题上花时间,不需要在大多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上花时间,也不需要在毫无意义的偏难问题上花时间,这确实提高了教学效率。

2.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减少,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因为不同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就不同练习进行提问,也可以离开练习提问,对于练习中的问题教师一般都能做出肯定答复,而对于学生随机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跨学科的问题,教师往往不能立刻做出回答,甚至以后还不一定能做出回答,但有些学生可能做出回答,因而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互动增强。

3.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增强。教学工作本身就比较复杂,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负担,对数学老师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都需要数学教师利用建立在研究或有效实践基础上的各种资源来充实,因而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应对分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挑战,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的适应能力。

五、教师分层要达到的目的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就是让学生想学、乐学。尊重自己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学习从应依赖走向独立。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认为学生的“独立性”有这么四层意思:第一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识。第二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的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第三是: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第四是: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了解学生的独特性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塑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