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分析与调查处理论文
近期锂电火灾事故分析论文
![近期锂电火灾事故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47bb27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0.png)
近期锂电火灾事故分析论文近年来,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和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成长,锂电池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储能装置,其使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然而,与此同时,锂电池火灾事故也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以近期发生的一起锂电池火灾事故为例,对该事故进行分析,并就锂电池火灾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一、事故概述某市某手机厂家生产的新款手机在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然而,在不久前,该手机突然发生火灾事故。
据调查得知,火灾起因是手机使用的锂电池爆炸引发的。
当时该手机正处于充电状态,突然发生了爆炸,引发了火灾。
虽然火灾及时被扑灭,但是由于火灾引发的烟雾严重,导致了厂房内部的电子设备和仓库存货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造成了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幸运的是,由于事发时正值非工作时间,没有人员在火灾中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1. 锂电池设计缺陷由于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需要具有高能量密度,而高能量密度往往也伴随着高风险。
在一些情况下,锂电池缺乏理想的电池管理系统(BMS)或错误的制造工艺可能导致锂电池内部发生短路或者过热,从而引发火灾。
2. 充电过程问题在这起事故中,手机处于充电状态。
虽然锂电池具有较高的充放电效率,但是过度充电或者充电过程中温度升高都有可能导致锂电池过热、起火甚至爆炸。
3. 厂家监管不到位对于相关生产企业而言,严格控制锂电池的制造工艺和质量检验至关重要,然而,一些小型手机厂家往往在制造和监管上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了锂电池质量参差不齐。
4. 缺乏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事故发生后,对于厂房内部的安全防范措施调查发现,虽然厂房内设置了一部分灭火器材,但是对于高风险的锂电池火灾并没有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例如设置自动报警系统、灭火系统等。
三、应对措施1. 完善锂电池设计和制造工艺在设计和制造锂电池时,厂家应该加强与研发团队的沟通,确保锂电池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
此外,需要建立完善的BMS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锂电池的异常情况。
事故分析报告及反思六篇
![事故分析报告及反思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b89df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4.png)
事故分析报告及反思六篇第一篇: 事故分析报告及反思 xx年7月10:05左右,某钻井公司承钻的某井进行正常钻进时,当班外钳工黄某和张某一同在振动筛处搞卫生。
黄某先将移动式水压清洗机从一号泥浆泵尾部的地面上拉至钻机水柜外的地面处,然后用水枪冲洗振动筛,张某用棉纱擦洗振动筛,并由钻工胡某在双联泵处负责开关电源及监护。
黄某在冲洗设备过程中,为便于冲洗振动筛的各个部位,手握水枪,反复拉动高压水管线以便移动水压清洗机,导至移动式水压清洗机左橡胶轮掉落,胶轮外侧铁夹板正好压住移动式水压清洗机电源线(中型橡套移动电缆)。
在清洗过程中,因移动式水压清洗机在工作运转中不停抖动,致使该滚轮外侧铁夹板外缘与电源线形成抖动切割状态,进而磨破电源线的防护层和绝缘层产生漏电,电源经过铁夹板至移动式水压清洗机至高压水管线金属网传输至水枪,黄某被触电击倒。
监护人胡某见状立即急跑到配电房关闭电源,黄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1、违章操作:使用过程中未停机移动水压清洗机,而用拉动高压水管线来移动水压清洗机。
2、使用移动式水压清洗机前未进行检查,未及时发现并整改移动式水压清洗机左滚轮铁夹板松动这一隐患。
3、清洗机未接地。
4、黄某的安全意识不强,未将移动式水压清洗机电源线整理盘绕在支架上,而散落在移动式水压清洗机周围。
1、加强全员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员工安全生产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训,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采取有力措施使之得到严格执行。
3、设备、设施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存在的隐患。
4、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纠正“三违”行为。
第二篇: 事故分析报告及反思山东五彩龙投资有限公司栖霞市笏山金矿“1·10”重大爆炸事故202-年1月10日13时13分许,山东五彩龙投资有限公司栖霞市笏山金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847.33万元。
发生原因是,笏山金矿井下违规混存炸药、雷管,井口实施罐笼气割作业产生的高温熔渣块掉入回风井,碰撞井筒设施,弹落到一中段马头门内乱堆乱放的炸药包装纸箱上,引起纸箱等可燃物燃烧,导致雷管、导爆索和炸药爆炸。
事故分析报告及反思范文
![事故分析报告及反思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e65e0b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a.png)
事故分析报告及反思范文一、事故概况近期,一起严重事故发生在某工厂,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在工厂的生产车间,当时工人正在进行危险品的操作,突然发生爆炸,造成了巨大的火灾和气体泄漏。
据初步调查,事故起因可能是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引起的,具体原因仍需进一步调查。
二、事故分析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操作不当:工人在操作危险品时,没有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手册进行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缺乏对危险品的正确了解和操作技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2.设备故障:工厂的部分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可能存在隐患,而工厂并没有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导致设备故障发生。
设备故障是事故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3.管理不善:工厂的管理体系存在漏洞,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导致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致使事故发生。
三、事故反思及改进措施针对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和反思:1.加强培训:对工人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包括危险品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培养,确保工人了解和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2.加强设备维护: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3.加强管理监督: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到每个岗位和人员,加强对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4.加强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行动方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结语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任何疏忽和不慎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我们应该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可靠。
希望通过这次事故的反思和改进,我们能够更好地保障工厂生产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论文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772acf7f1922791688e886.png)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论文论文方向: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分析及处理摘要: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可能是因勘测、设计、构造、制造、安装与使用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而这些因素中。
某些因素引起突发事故。
另一些因素可能导致消耗性逐渐发生的事故,从安全上讲,突发事故是危险的。
所以,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更具有普遍性。
地方性和经验性,对它的分析后得到的经验教训,更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积累的知识财富。
并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地基工程事故事故原因防治方法正文:绪言:在建筑结构的建造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使建筑物墙体和楼盖开裂影响使用的,有碍观瞻并使人有不安全感觉的,更有甚者使建筑物倒塌的事故,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其中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占总事故的确21%。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最难驾驭的并不是上部结构,而是该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工程的问题,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尽管千变万最化,复杂万分,但是在电子计算机得普遍应用,今天,它们基本上都是在设计和施工中可以被预知和掌握。
而对于建筑群所在场地的地下土层分布则不然,一般地说,人们只能在设计前通过几个钻孔的土样的试验得知其少数信息,也只能在施工后,槽底的钎探结果了解其表层信息,至于更深层更全面的情况却不能全面的掌握,往往凭经验加以处理,这就产生误差,甚至错误造成对建筑物建成后的损坏,而且,地基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使用期间出现事故的苗头也不易察觉,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可能是因勘测、设计、构造、制造、安装与使用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而这些因素中。
某些因素引起突发事故。
另一些因素可能导致消耗性逐渐发生的事故,从安全上讲,突发事故是危险的。
所以,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更具有普遍性。
地方性和经验性,对它的分析后得到的经验教训,更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积累的知识财富。
事故调查和报告范文
![事故调查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aeb1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b.png)
事故调查和报告范文一、引言事故调查与报告是为了查明事故的原因、弄清可能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并总结教训,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本次报告针对公司仓库发生的一起工业事故展开调查与分析。
二、事故概况事故发生在公司的仓库中,造成了一名工人重伤。
事故发生在工人正在搬运高度较高的货物时,突然下雨,导致搬运的货物滑落,砸中了工人头部,造成了严重的头部受伤。
三、事故调查及分析1.调查过程通过对现场事故现象的观察、事故相关人员的访谈以及相关记录的调阅,发现以下可能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
2.主要因素首先,现场的安全意识薄弱。
调查发现,仓库内并没有明确的安全警示标志,工人在进行工作时也没有佩戴好头盔。
缺乏安全意识的存在,导致了工人在危险天气到来之前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次,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的隐患。
仓库内的地板存在湿滑的情况,不适宜搬运高度较高的货物。
工人没有及时发现该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导致事故发生。
再次,管理层存在疏忽。
事故发生之前,工作人员并没有接受到安全操作培训,缺乏正确操作的技能和知识。
管理层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疏忽,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员工的安全。
3.教训总结事故调查的结果表明,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安全意识薄弱、工作环境存在隐患以及管理层疏忽所致。
从该事故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教训。
首先,加强安全意识培养。
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通过组织安全培训、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等方式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其次,改善工作环境。
公司应该加强对工作环境的管理,及时修复地面隐患、清理安全通道等,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再次,加强管理职责。
管理层应该履行好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管理,确保员工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四、改进措施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和教训总结,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设立明确的安全警示标志。
在仓库内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工作安全。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论文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5fdf1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78.png)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论文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土木工程是关系到生命安全与生产发展的重要工程。
然而,近年来工程事故屡屡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工程施工的安全和工程本身的使用安全的分析与处理的重视。
下面我通过案例来对工程的安全进行分析。
一、事故实例某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水塔烟囱工程处,于1994年5月承建的某村庄的水塔工程,水塔容量6O吨,高度28米,总造价6 .5万元,8月l 8目竣工。
9月l9日凌晨,水塔瞬间全部倒塌报废,造成直接经挤损失约7万元,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材料问题。
砖欠火候,外观差,强度.低,标号达不到75号,引起砌体抗压强度下降,砂浆强度低,砂浆不试配,不计量。
使用的水泥没有技术检验合格证,砂含土量太。
(二)施工问题。
1.水塔的中心准点没有明显固定标志,塔壁每架完一支架没有检塔身外表面的垂直度和垂直中心线.从而使水塔偏心距变大,整体性变差。
2.组砌方法不当,砖是摆上去的同时砌体灰缝不饱满,垂直灰缝通缝过多,投有采用挤浆和加浆的方法使砂浆饱满。
3.干砖上砖砌筑之前.由于今夏连续高温,施工单位偷工,没有将砖用水润湿,使砖的古水率达不到要求,致使砂浆中的水很快被干砖吸收,从而既影响了砂浆的强度,又影响了砖与砂浆的牯结的砌体强度。
4.未按构造要求施工。
门窗嗣口未按构造要求加固,从而削弱了截面水柜壁板钢筋与支承环粱钢筋的搭接长度没有达标。
5.施工中脚手架搭设不符台要求,致使砌筑过程中操作不当,使砌体变形。
(三)工程验收资料不全。
施工单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和施工验收规范施工,投有设计、质监等部门参加验收签字的施工记录,没有混凝土、砂浆的试验报告。
(四)无证施工,违章建筑该工程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直接签订台同,没有向当地建筑主管部门报建领取工程建设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也没有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委托监督,就自行开工建设,因而是违章建筑。
三、应该吸取的教训为了杜绝这类事故的再度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各单位都要从中吸取教训。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论文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d727242cc58bd63086bd9a.png)
No.:00000000000004601《施工质量检测与事故处理》课程项目作业工程质量事故分析论文学生姓名于海超学号2013170208班级建筑132班指导教师王忠辉成绩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15年12 月28 日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任务一、设计题目1、论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混凝土工程和钢筋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2、钢结构工程、防水工程、地面工程。
3、地基冻胀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性质鉴别及处理。
4、屋面防水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二、论文内容1.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2.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3.质量事故加固补强和影响因素。
4.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能力。
5.质量事故加固补强和影响因素。
三、设计要求1.A4纸打印,字数不少于3000字,正文宋体小四,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2.中心突出,论据充足,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
3.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原始资料齐全,写作态度认真,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
4.能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体,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
5.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基础理论扎实,运用能力强。
四、考核方法1.能按时完成任务,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具备实践实用性,成绩评为优(90--100)。
2. 能按时完成任务,论点正确,,具备实践实用性,论据基本充分,但论据有缺陷的,成绩评为良(80--89)。
3. 能按时完成任务,论点基本正确,具备实践实用性,论据基本充分,但论据有轻微不合理的,成绩评为中(70--79)。
4. 能按时完成任务,结论有偏差,论据有有轻微不合理成绩评为及格,成绩为及格(60--69)。
5. 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条理混乱,结论不正确,论据不合理成绩评为不及格(59--0)。
6.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成绩不给予评定,作为不及格处理。
五、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邵英秀主编.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余斌主编.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沈克仁主编. 地基与基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混凝土工程和钢筋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摘要】钢筋混凝土工程使用的材料多种多样,施工工序多,工期长,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引起质量事故。
事故调查报告论文
![事故调查报告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45fbe7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1.png)
事故调查报告论文事故调查报告论文近年来,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遏制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事故调查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探讨事故调查报告的重要性、调查过程中的困难以及改进措施。
一、事故调查报告的重要性事故调查报告是对事故发生原因、过程以及责任的全面分析和总结。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故的真相,还可以为预防类似事故提供经验教训。
事故调查报告的编写需要准确、客观、全面地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事故调查报告的公开也能够增加透明度,提高公众对安全问题的认知和警觉性。
二、调查过程中的困难事故调查并非易事,调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
首先,现场的情况可能会被破坏或篡改,这对于事故的还原和分析带来了困难。
其次,相关证据的收集和分析也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而这在某些地区可能存在不足。
此外,事故调查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协调工作也是一大挑战。
三、改进措施为了提高事故调查报告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事故调查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调查工作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其次,加强事故调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调查能力。
此外,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事故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事故调查报告的重要性和调查过程中的困难,我们可以以一起交通事故为例进行分析。
在这起事故中,一辆货车与一辆小轿车相撞,造成多人死伤。
事故调查人员首先到达现场,勘察事故现场并收集相关证据。
经过对现场痕迹的分析,调查人员发现小轿车超速行驶,并违反交通规则,而货车司机则存在疲劳驾驶的嫌疑。
通过调查人员的全面调查和证据分析,最终确定事故的责任主要在于小轿车驾驶员的违规行为和货车司机的疲劳驾驶。
事故调查报告中详细列出了事故的原因、过程以及责任,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公众提供了警示和教育。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论文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b7ef3d915f804d2b16c18e.png)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班级:12建工专《1》姓名:***学号:*********日期:2014年12月27号工程基坑塌方事故分析与处理摘要:随着高层建筑和市政建设的发展,基坑支护不仅成为建筑施工的一个热点、难点,更是安全事故多发环节,以下以一个案例说明基坑支护的重要性。
关键词:工程基坑基坑支护高层建筑正文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1)基坑支护工程是个临时工程,设计的安全储备相对可以小些,但又与地区性有关。
不同区域地质条件其特点也不相同。
基坑支护工程又是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以及施工技术互相交叉的学科,是多种复杂因素交互影响的系统工程,是理论上尚待发展的综合技术学科。
(2)由于基坑支护工程造价高,开工数量多,是各施工单位争夺的重点,又由于技术复杂,涉及范围广,变化因素多,事故频繁,是建筑工程中最具有挑战性的技术上的难点,同时也是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的重点。
(3)基坑支护工程正向大深度、大面积方向发展,有的长度和宽度均超过百余米,深度超过20余米。
工程规模日益增大。
(4)岩土性质千变万化,地质埋藏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不均匀性,往往造成勘察所得的数据离散性很大,难以代表土层的总体情况,并且精确度较低,给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增加了难度。
(5)在软土、高地下水位及其他复杂场地条件下开挖基坑,很容易产生土体滑移、基坑失稳、桩体变位、坑底隆起、支挡结构严重漏水、流土以致破损等病害,对周边建筑物、地下构筑物及管线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6)工程实践证明,要做好基坑支护工程,必须包括整个开挖支护的全过程,它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工作等整个系列,因而强调要精心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
(7)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各城市的主要高层、超高层建筑大都集中在建筑密度大、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狭小场地中,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条件均很差。
邻近常有必须保护的永久性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不能放坡开挖,对基坑稳定和位移控制的要求很严。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结课论文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4a3b63561252d380eb6ea8.png)
摘要:介绍某工程事故案例,分析了施工中产生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引起地下连续墙拼缝水上流失,周边地而下沉,房屋倾斜甚至坍塌的原因。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事故1工程简介某工程基坑开挖深度18.5 m左右,采用800 mm厚地下连续墙加四道内支撑(第一道为钢筋混凝上,其余三道均为中600钢管)支护结构,场地处于剥蚀残丘地貌,座落在小山坡脚下,各上层及其参数见图1和表1。
该基坑①轴(北端)地下连续墙处岩层埋藏最深,墙底部尚未到全风化花岗岩(其它部位墙体均进入了全风化或强、中风化花岗岩层)。
在施工中当开挖至约8m深时(即第二道钢管角撑安装过程中)北端地下连续墙(中部)接缝出现水上流失,至第四天才封堵成功。
当开挖至约12m深时(亦即是在安装第三道角撑过程中),北端墙(中部)拼缝再次出现更严重的水上流失,从而导致①轴墙北侧地而严重下沉,邻近的建(构)筑物倾斜,开裂而进入抢险状态,造成工程事故。
经过一天时间才将连续墙的接缝封堵住,北侧的危房随之陆续拆除或临时加固。
2事故原因分析(1)型钢角撑和型钢腰梁与地下连续墙的锚连不可靠是造成工程事故的第一主因。
事故现场能清楚地看到第三道角撑与钢腰梁虽有连接,但钢腰梁不但未连续闭合,目‘尚未与地下连续墙有效地锚连好,仅仅.书挂在地下连续墙上,显然未能有效地承受角撑传来的水平剪力。
因而造成①轴地下连续墙中部的弯曲变形超过了30 mm(基坑还有近7m深未开挖)。
同时在现场未找到角撑与腰梁,腰梁与地下连续墙的锚连yI点大样。
不过查阅过此类标准大样都存在共同的特点:连接繁复,不易看清,可操作性差(即不容易实施),现场操作难度大,施工质景难保证,检查监控难度更大。
因而令以上两处连接质景成为可靠性难以保证的薄弱环yI,角撑(钢)的水平剪力如不能有效地传递到挡上墙上,则垂直压力(墙体的法向压力)也不能传递到挡上墙上,这就失去了(或降低了)控制墙体变形的作用。
(2)角撑安装时间过长,令①轴墙体变形逐渐增大是造成工程事故的第二个主因。
工程施工事故调查论文
![工程施工事故调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9259c4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f.png)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施工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工程施工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揭示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发展提供借鉴。
一、引言工程施工事故是指因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近年来,我国工程施工事故频发,不仅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也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工程施工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事故调查分析1. 事故原因(1)安全意识淡薄:部分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不了解,导致违规操作现象普遍存在。
(2)技术管理水平低:部分施工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3)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现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
(4)设备设施老化:部分施工企业设备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导致事故发生。
2. 事故特点(1)事故类型多样化: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火灾、触电等。
(2)事故发生时间集中:多发生在节假日、雨季等特殊时段。
(3)事故发生地点集中:多发生在施工现场、工地周边等区域。
三、预防措施1.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的宣传培训,提高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 加强技术管理:完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3. 规范施工现场管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提高现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质量。
4. 定期检查设备设施:及时更换老化设备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5. 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6. 强化责任追究: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四、结论工程施工事故调查分析及预防措施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事故分析与处理毕业论文.doc
![事故分析与处理毕业论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203540ad0722192e4536f6a8.png)
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Zeda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事故分析与处理考查课专业论文学生姓名:孟宜学号: 140101209学院:泽达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班级:建筑工程1402班专业课程:事故分析与处理任课教师:刘丽泽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2016年6月12日目录前言 (2)砌体结构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 (2)2.1 对房屋的设计和构造处理不当而引起了裂缝 (2)2.2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了裂缝 (2)2.3 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了裂缝 (3)2.3.1 屋盖系统温度变化时使墙体产生的裂缝 (3)2.3.2 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砌体产生不均匀收缩产生的裂缝 (3)2.3.3 由于钢筋混凝土圈梁与砖墙伸缩量不同产生的裂缝 (3)2.4 施工质量不合格,建筑材料使用不当引起了裂缝 (4)3 砌体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实例 (4)3.1 工程概况 (4)3.2 事故处理方案 (5)4 结束语 (5)1 前言虽然现在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由于其成本高,施工工艺复杂,大型设备较多,在现阶段的城市发展中,不可能在中小城市及县城中大规模发展,而砌体结构的材料来源广泛,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较简单,可以不用大型机械,能较好地连续施工,还可以大量地节约木材、水泥和钢材,相对造价低廉,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砌体的抗拉、抗弯、抗剪性能较差,并且由于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原因引发的砌体结构的质量事故也较多,其中砌体出现裂缝是非常普遍的质量事故之一。
砌体中出现的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而且还造成房屋渗漏,甚至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也会给房屋使用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在很多情况下,裂缝的发生与发展还是大事故的先兆,对此必须认真分析,妥善处理。
2 砌体结构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大体上有设计上对房屋的构造处理不当,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收缩和温度的变化,施工质量不合格、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合格等。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论文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2aa8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5.png)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论文标题: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摘要:工程事故不仅对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造成巨大影响,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工程事故的分析与处理进行了探讨,重点介绍了事故分析的方法和处理措施。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研究,总结了预防事故的关键措施,为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工程事故,分析,处理,预防一、引言工程事故是指在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发生的与预期目标和计划相悖的事件和情况。
工程事故不仅对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对工程事故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工程事故分析方法1.事件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事故分析方法。
它通过构建事件树,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定量描述,以便在事故发生前就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事故分析方法。
它从事故结果出发,逆向分析导致事故的故障和事件,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事件序列分析法事件序列分析法是基于事件链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对事件间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链条,提供预防事故的控制措施。
三、工程事故处理措施1.事故现场处理在工程事故发生后,首先需要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处理。
包括救护伤员、疏散人员、控制事故扩大范围等。
同时要保护现场证据,为事故分析提供依据。
2.事故调查分析事故调查分析是事故处理的关键环节。
要全面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对事故的过程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和责任人,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事故责任追究对于导致严重后果的工程事故,应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同时,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促使其他相关人员更加重视工程安全管理。
四、预防工程事故的关键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程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
事故调查与分析范文
![事故调查与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84b4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e.png)
事故调查与分析范文事故调查与分析是指对发生的事故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分析,目的是为了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下面本文将介绍事故调查与分析的重要性、方法以及相关案例。
首先,事故调查与分析可以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
通过调查和分析,可以确定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潜在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为后续的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其次,事故调查与分析能够改进和提高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
通过对事故的深入分析,可以总结出失误、疏忽和管理不善等方面的教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最后,事故调查与分析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对事故调查与分析的开展,可以强化组织成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
首先,可以采用事故树分析法。
事故树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事故树,将事故的发展过程细分为各个事件,推导出事故发生的概率,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其次,可以采用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主要包括鱼骨图、因果关系图等方法,通过寻找事故发生的各个环节,找出可能的不合规行为、不良习惯等原因,进一步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还可以采用调查问卷法。
调查问卷法是一种收集大量信息的有效方式,通过向事故当事人、目击者和相关人员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事故原因的观点和看法,综合分析各方意见,找出事故的原因。
以工厂一次事故为例,工厂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爆炸事故。
经过对事故调查与分析,找出了以下原因。
首先,现场管理不到位。
工厂现场存在爆炸物品暴露、火源管理不严、设备维护不及时等问题,为事故发生提供了条件。
其次,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操作人员对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的执行情况不够,导致操作错误和失误操作引发了事故。
最后,设备故障和维护不善。
工厂设备存在老化、磨损和故障等问题,未进行及时维护和更换,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论文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8dce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3.png)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论文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论文引言: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的事件。
这些事故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因此,对这些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其中的原因和教训,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
本论文将对一起生产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期通过引起人们的重视,加强生产安全管理,预防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一、事故概述: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某化工厂,事故日期为XXXX年XX 月XX日,造成X人死亡,X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X万元。
经过初步调查,事故发生时,XXX车间正在生产XXX产品。
具体事故经过如下:事故发生时,由于操作人员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导致XXX设备发生故障,产生大量的XXX气体泄漏。
由于XXX 气体具有毒性和易燃性,瞬间蔓延至周围区域,并引发爆炸。
造成上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事故原因分析:1. 人为因素:(1)操作人员不熟悉操作程序,未按要求进行操作。
(2)操作人员未按规定佩戴防护设备。
(3)操作人员没有接受充分的安全培训。
2. 设备故障:(1)设备维护不及时,导致故障发生。
(2)设备安全保护装置不完善,未能及时发现和控制危险。
三、事故教训和改进措施:1. 加强人员培训:(1)加强新员工的操作培训,确保其在岗位上熟练掌握操作程序。
(2)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完善设备管理:(1)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加强对设备安全保护装置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有效运行。
3. 强化安全管理:(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
(2)落实防护设备的佩戴要求,强化安全意识。
(3)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四、结论: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生产安全事故往往是由于人为因素和设备故障导致的。
事故分析与调查处理论文
![事故分析与调查处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6dbc8c360cba1aa811da73.png)
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不断涌现,火灾、爆炸、交通事故、飞机失事、船舶相撞及各种工伤事故更是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个人和国家的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事故发生后,进行事故调查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选取了几起瓦斯爆炸事故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事故树和事件树分析、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对这些事故进行了分析,由此介绍了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
2事故致因分析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折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2.1肖家湾煤矿瓦斯爆炸事故2012年8月29日中班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正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肖家湾煤矿各采煤队分别召开班前会后,153名工人于15时至17时30分陆续入井,到非法违法区域作业。
至事故发生时,早班有16人未升井,中班有4人提前出井,井下共有165人。
应带班的安全副矿长阳益友未按规定下井带班。
10号煤层提升下山处于无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17时38分,作业人员在操作提升绞车信号装置时,因失爆产生火花,发生瓦斯爆炸,2名工人当场死亡。
爆炸冲击波导致+1220米平巷下部8号和9号煤层部分采掘作业点积聚的高浓度瓦斯发生爆炸。
爆炸波及到10号煤层提升下山及上口附近、12号煤层下山、+1220米平巷、8号和9号煤层一平巷至五平巷及附近采掘作业点、5号和6号煤层采掘作业点。
爆炸造成48人死亡、5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80万元。
利用博德因果连锁理论进行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包括个人因素及与工作有关的因素。
根本原因是管理的缺陷,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是导致间接原因存在的原因,间接原因的存在又导致直接原因存在,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有五个因素:(1)管理缺陷。
事故调查论文
![事故调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09e3e85ef7ba0d4a733ba4.png)
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题目:煤矿安全事故内因分析预防措施学院:矿业学院专业:采矿工程班级:采矿093班学号:0908010199学生姓名:伍豪元指导教师:张义平2012年6月27日煤矿安全事故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伍豪元(贵州大学矿业学院采矿工程093班,学号:0908010199)摘要:煤炭生产相对于其它行业而言, 其危险性和事故发生率较高,由于生产环境的特殊性,条件多变性和不可预知性,发生事故的机率较高,是高危行业。
地质条件复杂,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通过分析煤矿事故的内因,主要结合煤矿事故内因作出分析,剖析煤矿安全事故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减少和预防煤矿事故的具体措施。
更重要的是要冷静地分析和研究事故发生的共性特征, 从中找出规律性的诱因, 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以期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发生。
关键词:煤炭;生产环境;高危行业;事故;煤矿事故;预防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关注安全,珍惜生命,追求企业的本质安全已成为广大职工的迫切愿望。
煤矿作为一个高危行业,由于生产环境的特殊性、条件多变性和不可知性,发生事故的机率较高,安全工作历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我煤矿灾害事故的消极影响远远超过了经济范畴,每发生一起事故,都会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使煤矿企业形象受到巨大损害,企业市场亲和力受到削弱,严重的影响了煤炭企业后续发展的动力。
煤矿安全事故根源的探究,就是要系统地,全面地分析和研究煤矿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从中寻找出关键的问题,以便给煤矿企业,政府机构等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从而减少和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遏制矿难频发,已经广泛收到煤矿、政府、社会的关注。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之中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在不断的增加矿山安全的压力也不断加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对人权和生命的价值认识逐步提高矿山安全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煤矿安全事故的内因所谓事故就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同时发生。
工程事故分析及处理 论文
![工程事故分析及处理 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8badcc0066f5335b812133.png)
第一章绪论1.1前言:工程事故定义得知,工程事故研究工作包括了土木水利建筑领域所有地上地上、水底工程的事故研究,包括了从岩土工程、土木结构、砖石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薄膜结构等各种不同结构类型事故类型的研究。
所涉及的不仅有力学和结构的经典理论,而且有许多新的理论与技术。
对事故形成的原因与事故造成的后果进行研究,是事故研究的主要方面,范围很广。
它包括对设计方法和设计图样的研究,施工工艺和施工档案的研究,使用情况和事故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以及事故后果对经济政治方面造成的影响的研究。
有时甚至要涉及到对国家标准规范合理性的研究。
工程事故分析工作的目的既然是要对已出现的事故做出结论,那么就要涉及到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追究。
因此,工程事故分析工作的性质很类似法医的工作。
法医的工作指示对受害者死伤的原因作出结论,其影响而且是有限的。
而对于工程事故,尤其是对于重大工程事故的分析,他的结论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技术含量更高,责任更大。
1.2工程事故分析课题的研究目的1.查明事故原因对于工程事故要进行认真严肃的分析与研究,最现实且明确的目标是要查清楚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
2.提出处理对策对于工程事故进行分析研究的目的是在于处理事故的对策,提出具体的技术上可行的,经济上合理的加固处理方案。
对于工程事故的处理时意向不能掉以轻心、马虎对付的技术工作。
3.提高防范意识防范意识就是要把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最重要手段,采取正确的措施和方法进行安全控制,从而减少甚至消除事故隐患,尽量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安全控制最重要的思想。
1.3工程事故分析研究工作流程1.围绕工程事故分析工作这个主题按步骤分阶段开展研究;2.通过现场考察和检测弄清事故真相,包括结构裂损现状和可能发展趋势的初步估计等;3.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找出工程损伤和事故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不断涌现,火灾、爆炸、交通事故、飞机失事、船舶相撞及各种工伤事故更是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个人和国家的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事故发生后,进行事故调查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选取了几起瓦斯爆炸事故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事故树和事件树分析、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对这些事故进行了分析,由此介绍了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
2事故致因分析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折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2.1肖家湾煤矿瓦斯爆炸事故2012年8月29日中班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正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肖家湾煤矿各采煤队分别召开班前会后,153名工人于15时至17时30分陆续入井,到非法违法区域作业。
至事故发生时,早班有16人未升井,中班有4人提前出井,井下共有165人。
应带班的安全副矿长阳益友未按规定下井带班。
10号煤层提升下山处于无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17时38分,作业人员在操作提升绞车信号装置时,因失爆产生火花,发生瓦斯爆炸,2名工人当场死亡。
爆炸冲击波导致+1220米平巷下部8号和9号煤层部分采掘作业点积聚的高浓度瓦斯发生爆炸。
爆炸波及到10号煤层提升下山及上口附近、12号煤层下山、+1220米平巷、8号和9号煤层一平巷至五平巷及附近采掘作业点、5号和6号煤层采掘作业点。
爆炸造成48人死亡、5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80万元。
利用博德因果连锁理论进行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包括个人因素及与工作有关的因素。
根本原因是管理的缺陷,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是导致间接原因存在的原因,间接原因的存在又导致直接原因存在,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有五个因素:(1)管理缺陷。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完全依靠工程技术措施预防事故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只能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工作,经过较大的努力,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
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只要生产没有实现本质安全化,就有发生事故及伤害的可能性,因此,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
在本案例中,管理原因有:①非法违法区域通风管理混乱。
没有形成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采用局部通风机供风,经常发生停电停风现象,并存在一台风机向多头面供风的问题;采掘作业点之间形成大串联,存在循环风,还与周边矿井联通,造成风量不足,部分采掘作业点无风微风作业;没有安装瓦斯监控传感器,在瓦斯超限时不能报警、断电,且瓦斯检查制度不落实。
②技术管理缺失。
该矿技术资料缺乏,+1277米标高以下非法违法区域无开采设计、无作业规程、无安全技术措施,且没有与实际开采情况相符的图纸。
③现场管理混乱。
矿井提升绞车信号装置没有使用信号综合保护;机电设备检修不及时,且使用明令禁止的淘汰设备;未使用完的火工品乱扔乱放;入井人员不携带自救器;不严格执行出入井登记管理制度,发生事故后难以核清井下实际人数;不执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事故当班没有矿领导入井带班。
安全管理系统要随着生产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完善,十全十美的管理系统不可能存在。
由于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致使能够造成事故的其他原因出现。
(2)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原因。
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管理缺陷造成的。
个人原因包括缺乏安全知识或技能,行为动机不正确,生理或心理有问题等;工作条件原因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设备、材料不合适,以及存在温度、湿度、粉尘、气体、噪声、照明、工作场地状况(如打滑的地面、障碍物、不可靠支撑物)等有害作业环境因素。
只有找出并控制这些原因,才能有效地防止后续原因的发生,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本案例中,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原因有:①超能力、超定员、超强度生产。
该矿在非法违法区域布置多煤层、多头面同时作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而2011年实际产量为14.17万吨,2012年3-7月为8.4万吨;矿井设计定员为274人,而事故发生时共有职工753人,其中从事采掘作业的职工共计661人。
②非法违法组织生产,超层越界非法采矿。
该矿在批复区域外组织4个采煤队乱采滥挖、超层越界非法采矿,非法采煤量达21.14万吨,且采用突击临时封闭巷道的办法,隐瞒非法开采区域的真相,逃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管。
(3)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这种原因是安全管理中必须重点加以追究的原因。
但是,直接原因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深层次原因的表征。
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停留在这种表面现象上,而要追究其背后隐藏的管理上的缺陷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本案例中,直接原因是:肖家湾煤矿非法违法开采区域的10号煤层提升下山采掘作业点和+1220米平巷下部8号、9号煤层部分采掘作业点无风微风作业,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10号煤层提升下山采掘作业点提升绞车信号装置失爆,操作时产生电火花、引爆瓦斯;在爆炸冲击波高温作用下,+1220米平巷下部8号和9号煤层部分采掘作业点积聚的瓦斯发生二次爆炸,造成事故扩大。
(4)事故。
这里的事故被看做是人体或物体与超过其承受阈值的能量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的接触。
因此,防止事故就是防止接触。
可以通过对装置、材料、工艺等的改进来防止能量的释放,或者操作者提高识别和回避危险的能力,佩带个人防护用具等来防止接触。
本案例中,事故因素是:瓦斯积聚,因失爆产生火花,发生瓦斯爆炸,产生强大爆炸冲击波。
(5)损失。
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统称为损失。
人员伤害包括工伤、职业病、精神创伤等。
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采取恰当的措施使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小。
例如,对受伤人员进行迅速正确地抢救,对设备进行抢修以及平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应急训练等。
本案例中,损失是:本次事故造成48人死亡、5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80万元。
2.2桃子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5月11日14时15分许,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桃子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事故造成28人死亡,8人重伤,10人轻伤。
利用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模型理论进行分析,查伤亡事故原因发现,大多数伤亡事故都是因为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引起的,并且这种过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
美国矿山局的札别塔基斯(Michael Zabetakis)依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建立了新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
(1)直接原因。
能量意外释放或危险物质的释放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可以通过改进装置、材料及设施,防止能量的意外释放。
通过训练,提高工人识别危险的能力,采取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等措施,防止逸出的能量转移到人体。
本案例的直接原因是:桃子沟煤矿违法违规组织生产的3111采煤工作面6支巷采煤作业点区域处于无风微风状态,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放炮后,残药燃烧,引爆积聚瓦斯。
(2)间接原因。
这里将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作为事故的间接原因。
它们是管理缺欠,控制不当,缺乏知识,对现存危险的错误估价,或其他个人因素等基本原因的征兆。
本案例的间接原因是:桃子沟煤矿非法组织生产,蓄意逃避监管;非法违法区域通风管理混乱;现场管理混乱,违规爆破;职工培训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
泸州市和泸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履行煤矿日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和泸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履行煤炭行业管理职责不力;泸县国土资源部门未正确履行矿产资源监督管理职能,“打非治违”工作不力;泸县福集镇党委和镇政府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不力;泸县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到位,组织“打非治违”工作不深入;泸州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到位,对泸县人民政府及市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督促指导不到位。
2.3八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2013年3月29日21时56分,吉林省吉煤集团通化矿业集团公司八宝煤业公司(以下简称八宝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6人遇难(企业瞒报遇难人数7人,经群众举报后核实)、1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708.9万元。
利用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模型理论进行分析:直接原因:八宝煤矿忽视防灭火管理工作,措施严重不落实,-4164东水采工作面上区段采空区漏风,煤炭自燃发火,引起采空区瓦斯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伤亡。
间接原因:(1)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严重违章指挥、违规作业。
①八宝煤矿对井下采空区的防灭火措施不落实,管理不得力。
一是采空区相通。
该矿-416采区急倾斜煤层的区段煤柱预留不合理,开采后即垮落,不能起到有效隔离采空区的作用,导致上下区段采空区相通,向上部的老采空区漏风。
二是密闭漏风。
由于巷道压力大,造成-250石门密闭出现裂隙,导致漏风。
三是防灭火措施不落实。
没有采取灌浆措施,仅在封闭采空区后注过一次氮气,没有根据采空区内气体变化情况再及时补充注氮,导致注氮效果无法满足防火要求。
四是未设置防火门。
该矿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没有在-416采区预先设置防火门。
②八宝煤矿及通化矿业公司在连续3次发生瓦斯爆炸的情况下,违规施工密闭。
一是违反规程规定进行应急处置。
第一次瓦斯爆炸后,该矿在安全隐患未消除的情况下仍冒险组织生产作业;第二次瓦斯爆炸后,该矿才向通化矿业公司报告。
二是处置方案错误,违规施工密闭。
通化矿业公司未制定科学安全的封闭方案,而是以少影响生产为前提,尽量缩小封闭区域,在危险区域内施工密闭,且在没有充分准备施工材料的情况下,安排大量人员同时施工5处密闭,延长了作业时间,致使人员长时间滞留危险区。
三是施工组织混乱。
该矿施工组织混乱无序,未向作业人员告知作业场所的危险性。
四是强令工人冒险作业。
第三次瓦斯爆炸后,部分工人已经逃离危险区,但现场指挥人员不仅没有采取措施撤人,而且强令工人返回危险区域继续作业,并从地面再次调人入井参加作业。
③通化矿业公司违抗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严禁一切人员下井作业的指令,擅自决定并组织人员下井冒险作业,再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④吉煤集团对通化矿业公司的安全管理不力。
未认真检查通化矿业公司和八宝煤矿的“一通三防”工作,对该矿未严格执行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措施的安全隐患失察,不认真落实防灭火措施,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违规申请提高八宝煤矿的生产能力。
(2)地方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不落实,相关部门未认真履行对八宝煤矿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
①白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落实省属煤矿安全监管工作不得力,对八宝煤矿未严格执行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措施等安全隐患失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