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山水画欣赏
100幅国宝级宋画,真过瘾!
100幅国宝级宋画,真过瘾!宋画之美,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艺术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人物、山川、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绣栊晓镜图》宋王诜团扇绢本设色纵24.2厘米横25厘米山水卷在整个中国绘画传统中,最独特最辉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画。
而宋代艺术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
▲《万壑松风图轴》北宋巨然200.1cm×77.6cm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万壑松风图》以水墨为基调,罩染清淡的黛青,景色葱郁氤氲。
以全景高远式构图,体现出水深林密的意境。
▲《读碑窠石图》北宋李成绢本水墨126.3cm×104.9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此画是李成与人物画家王晓的合作,画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写了几株历尽沧桑的老树和一座古碑。
从这件作品中不难看出,李成艺术的“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无不与他企图展示其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紧密相关。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绢本设色206.3cm×10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在用笔上多采用“雨点皴”,再施以“抢笔”,在刻画北方山水的风骨方面可谓得天独厚。
▲《春山瑞松图》宋米芾轴纸本设色纵35厘米横4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米芾,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
其画擅山水,出自董源,天真烂漫,不求工细,多以水墨横点,人称“米点皴”,而其山水面貌多云烟变灭之景,人称“米家山水”,在中国山水画中别具一格。
▲《早春图》北宋郭熙绢本水墨158.3cm×10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的季节变化。
在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
画上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树绕岩叶溪开冻,楼阁仙居家上层。
不籍柳槐间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万壑松风图》宋李唐绢本双拼188.7cm×139.8cm此画构图满实,有一种威压的力量欲突出画面,用浓墨重色画万松深壑,高岭飞泉,云雾峦嶂,山石作大斧劈皴,气势雄厚之极。
宋元时期的山水画题跋
06
宋元时期山水画题跋的传承与保护
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文物损坏严重
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宋元时期的山水画题跋 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如褪色、残缺等。
缺乏科学保护
由于缺乏科学保护措施,部分山水画题跋出现了 不可逆的损坏,如发霉、虫蛀等。
保护意识淡薄
社会对宋元时期山水画题跋的价值和保护意义认 识不足,缺乏自觉保护意识。
元代
元代的山水画在继承宋代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同时,元代的文人墨客也经 常在画作上题诗赋文,使得山水画题跋在元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山水画题跋的价值与影响
艺术价值
宋元时期的山水画题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们不仅是绘画作品的一部分,更是书法、 文学和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这些题跋不仅使画作更加生动有趣,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 代文化和艺术的宝贵资料。
05
宋元时期山水画题跋对后世的影响
对明清时期山水画题跋的影响
继承与发展
宋元时期的山水画题跋在形式、 内容和艺术特色上为明清时期的 题跋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的山 水画题跋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 上,结合时代特点有所创新和发 展。
丰富绘画理论
宋元时期的山水画题跋蕴含着丰 富的绘画理论,这些理论对明清 时期的绘画创作和理论研究产生 了重要影响。明清画家在实践中 进一步丰富了山水画的绘画理论 ,推动了其发展。
文献价值
宋元时期的山水画题跋还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它们记录了古代文人和画家对于自然、人 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影响深远
宋元时期的山水画题跋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为后世提供了学习 和借鉴的范本,也激发了后人的创作灵感,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持续发展。
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第六讲
而略有发展。另一类则是在继承苏轼、米芾等文人画传统
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占主流地位的水墨花鸟画,大都借梅兰 竹菊之形以寓君子之德。
•
花鸟图
钱选
元
•
墨梅图
王冕
元
•
秀石疏林图
赵孟頫
元
三、道释壁画和人物画
• 元代人物画成就远不如唐宋时期。唯有肖像画成绩比较突 出。同时,宗教壁画和界画受到元代统治者的偏爱,有了 较快的发展。
泼 墨 仙 人 图 梁 楷 宋
•
• (三)城市风俗画
• 张择端,字正道,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
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 、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 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 古代的艺术珍品。
• 清明上河图(局部)
武宗元:武宗元擅画道释人物,曾为开封、洛阳各寺观 作大量壁画。功人物、佛道、鬼神,师吴道子法,行笔如 流水,神采活动,大抵如写草书,笔术精高。
• 朝元仙仗图(局部)
武宗元
宋
•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号龙眠居士。文人士大夫画家,
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
,擅长白描。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等。
(一)宗教绘画和白描人物画 宋代的宗教人物画不及唐代盛行,也不及唐代气势雄伟。但
仍有不少名家参加了寺观壁画的创作与绘制,一定程度上继
承了唐代以来的传统。宋代人物画的表现主题、题材范围比 起唐代、五代的绘画则有明显的变化和拓展,平民市井的乡 村生活,各种社会风俗活动,以及边区少数民族生活,都成 了画家们精心构思和表现的内容。
• 《溪山行旅图》北宋早期山水大家范宽代表作,图画峻伟
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燕文贵二十六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燕文贵二十六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宋朝建立,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1126年靖康之变后,金国军队兵临汴梁,次年灭亡。
北宋建立以后,绘画艺术发展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绘画内容极为突出。
尤其是宋徽宗时期,继承前朝旧制,在宫廷中设立了“翰林图画院”,一批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应运而生,包括帝王宋徽宗在内的诸多画作,更加注意写生和技法的探索,呈现出巨匠辈出,异彩纷呈的繁荣景象,使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比较有名的山水画家较多,杰出代表有齐鲁画派李成,关陕画派范宽。
宋后期的水墨山水画以米芾最为著名。
还有李公麟、郭熙等人,他们擅长用多层烘染和画点点的排列,使积墨、破墨等技法,达到云山蒙笼,烟雾缭绕的效果。
前面我们已经欣赏李成、范宽、米芾、李公麟、郭熙和张择端六位著名画家的作品,下面我们欣赏武宗元、王居正、燕文贵、赵昌、王诜和赵佶等六人绘画作品。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燕文贵绘画作品有:《江山楼观图》《溪山楼观图》《群峰雪霁图》《秋山琳宇图轴》《三仙授简图》《秋山萧寺图》《纳凉观瀑图页》《奇峰万木》《奇峰万木图》《楼阁山水》《秋江晚翠图》《江村图》《烟岚水殿图》《层楼春眺图页》《寒林雪栈图》《江干雪霁图》《江山雪霁图》《梅石瀑泉图》《秋山访道图》《山水》《山水2》《山水3》《武夷叠嶂图》《雪景山水》《雪山行旅图》《雪山图》《岳阳楼图》等。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燕文贵绘画作品燕文贵,浙江吴兴人。
原本是军中仆役,于太宗朝驾舟至京师,受高益举荐,进入翰林图画院,参与相国寺与玉清昭应宫壁画制作,真宗时升任图画院祗候。
擅画山水、屋木、舟车等题材,在宫廷画院中,燕文贵所创立的“燕家景致”与范宽的“巨嶂山水”并列,是继关同、李成之后,北方山水画派的两大主流。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001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345-406),字长康,昆陵人,诗文书画皆能。
画风细劲柔和,笔墨连绵不缀,有“游丝描”之称。
此画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从开头描写平静的水面上出现飘飘若仙、含情脉脉的洛神,似来又去与曹植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之中。
后几段画洛神在云间遨游,或与曹植在一起游赏。
最后画洛神驾六龙云车而去,曹植坐舟追寻。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002 《游春图》隋展子虔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
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此画描绘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
《游春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 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
山石树林有勾无皴, 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构图上, 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 而变为以山水为主, 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 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003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绢本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
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 已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
宋元文人山水画题款
2023-11-08
目 录
• 引言 • 宋元文人山水画概述 • 宋元文人山水画题款的类型与形式 • 宋元文人山水画题款的文学性与文化内涵 • 宋元文人山水画题款的历史价值与影响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宋元文人山水画题款是指宋元时期文人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品中的题字与款识。
本研究在题款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但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研究不足与展望
由于宋元文人山水画题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全面涵盖所 有题款类型和风格。
对于题款与绘画作品之间的互动关系、题款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讨和研 究。
未来可以对宋元文人山水画题款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对不同类型、不同风格题款 的分类研究,以及对题款与绘画作品之间的互动关系、题款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等方面的探 讨。
宋元文人山水画题款还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 ,将禅宗思想融入画面之中,强调“悟”与 “空”的哲学思考。
题款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互动
01
与书法艺术的互动
宋元文人山水画题款与书法艺术 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 、相互影响。
02
与诗歌文学的互动
03
与园林建筑的互动
宋元文人山水画题款与诗歌文学 的互动,使得画面更加富有诗意 和韵味。
文化交流与传播
宋元文人山水画题款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其他国 家和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现代绘画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艺术创作启示
宋元文人山水画题款对现代绘画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为现代 绘画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美学思想传承
宋元文人山水画题款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对现代绘画的美学追求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为现代绘画的美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第十讲 宋代山水画赏析
窠石平远图》 图17 [宋]郭 熙《窠石平远图》 宋郭
《寒林图》郭熙 北宋 寒林图》
郭熙《早春图》 郭熙《早春图》
同时,与郭熙画风相近的另一位画家王诜( 字晋卿, 同时,与郭熙画风相近的另一位画家王诜(1048-1104年),字晋卿,祖 年),字晋卿 籍太原,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之后,娶英宗之女为妻,封驸马都尉。 籍太原,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之后,娶英宗之女为妻,封驸马都尉。善书 富收藏,常与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文人书画家交往。 画,富收藏,常与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文人书画家交往。其山 水清润明快。水墨、丹青俱佳。流传作品有《渔村小雪图》 水清润明快。水墨、丹青俱佳。流传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 梦游瀛山图》 王诜《渔村小雪图》 图》、《梦游瀛山图》等。王诜《渔村小雪图》局部
范宽《雪山萧寺图》 范宽《雪山萧寺图》
雪景寒林图》 范 宽 《雪景寒林图》
2.北派山水的集大成者――郭熙 .北派山水的集大成者 郭熙
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生卒不详,约活动于英 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生卒不详, 神宗、哲宗三朝( 初为御书院艺学, 宗、神宗、哲宗三朝(1064-1110年)。初为御书院艺学, 年)。初为御书院艺学 后为御画院艺学、待诏直长, 后为御画院艺学、待诏直长,在艺术上与关李范三家相媲 他主要继承李成传统,又吸收其他名家之长。 美。他主要继承李成传统,又吸收其他名家之长。他强调 山水画要有诗意,可望可即可游可居, 山水画要有诗意,可望可即可游可居,“不下堂筵而坐穷 泉壑。 发展了积墨法。在工具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泉壑。”发展了积墨法。在工具方面,进行大胆尝试,用 用墨,笔法都有新的尝试和创造。 笔,用墨,笔法都有新的尝试和创造。他的山水取法李成 而自成一格,开创了北宋山水画的新局面。画树挺劲, 而自成一格,开创了北宋山水画的新局面。画树挺劲,枝 头象鹰爪,画山耸拔盘回,折落有势;格局千态万状, 头象鹰爪,画山耸拔盘回,折落有势;格局千态万状,变 化丰富,故被誉为“独步一时” 化丰富,故被誉为“独步一时”。 今存主要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幽 今存主要作品有《早春图》 关山春雪图》 谷图》 窠石平远图》 谷图》、《窠石平远图》等。此外经其子郭思整理的理论 著述《林泉高致》 概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著述《林泉高致》,概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唐宋山水画的鉴赏300字
唐宋山水画鉴赏1.董源《龙宿郊民图》《龙宿郊民图》是董源重要的传世作品之一,它描绘了居住于江边山麓的民众庆贺节日的情景。
此图以山为主,右侧的两座大山占据了画面的大半,山顶且有矾头。
山下水面空阔,溪流蜿蜒,树木茂密成林。
山下的人家在树头挂起了灯笼,溪边又有两条舟船,上竖彩旗,数十人自岸及舟联臂排列,似正在表演庆贺的歌舞。
山下道路上点缀着一两行人,似在赶路,又似在游览。
这幅图画的用意应该是表现清雅的江南山水中居人生活的舒畅和愉悦。
在董源的山水作品中,这似乎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即使是以表现山水为第一目的,他还是情不自禁地要画出居人的生活图景,并将此中透出的生命活力感染给无言的山山水水。
此作技法池以披麻皴和水墨渲染为主,画山形时先勾出轮廓,再用长披麻皴手法,以中锋笔自上而下左右披拂,线条大致平列,但也时时交叠会合。
山上的矾头则作空心点皴,呈现草木葳蕤情状。
在皴染基础上画家又给山石敷以重绛色,同时将山头染为青绿。
这样就将李思训的精于设色和王维的擅用水墨巧妙地结合起来。
后人称赞董源“神品格高,无与比也”。
以《龙宿郊民图》验之,他的画的确不愧为有“品”有“格”的上乘之作。
2.李成《寒林平野》《寒林平野》呈现烟林平远景色,林木薄疏,小丘起伏。
李成注重真实的山水写生,深合透视画理,此画面墨法变化微妙,意韵精致。
另外,用墨不浓,轻淡如在烟雾里,显得缥缈幽清,李成的“惜墨如金”,由此可见。
3.李成《晴峦萧寺图》《晴峦萧寺图》上半部两座高峰重叠,左右山峰低小淡远,当中一座楼阁突出,萧寺下及寺右边三四座小山冈,皆有树生其上,画的最下处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桥架其上,山脚下有亭馆数间,人群来往。
用笔坚实有力,画山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勾勒而形极层迭,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都有李成画的特点。
画原为明末清初梁清标旧藏,一时尚难确定,但属北宋李成画风无疑。
4.李成《读碑窠石图》此图置境幽娄,气象萧瑟,是对荒芜日久之名胜的描绘。
中国宋元时期的山水画
《寒林平野图》
寒林平野图的创造才能,他在宋代 “三家山水”中影响最大。李成对山 水画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擅长表现山 川地势与季节气候的丰富变化,并有 所寄托感喟。他创造的“寒林平远” 的形象已从荆关一派宏伟壮丽的面貌 中脱颖而出。本幅绘长松两株,杂以 枯枝寒树,松树枝作蟹状。
李成的艺术特点
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平远 寒林,画法简练,气象萧疏,好用 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 石如卷动的云,后人称为“卷云 皴”;画寒林创“蟹爪”法。对北 宋的山水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北 宋时期被誉为“古今第一”。他的 作品也以“烟林平远”见长。
中国宋元时期的山水画
制作人:419宿舍 主讲人:杨慧
主要参考书籍
主要介绍作家
1.李成 2.范宽 3.米芾
1.李成——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
五代宋初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先 世系唐宗室,祖父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 故又称李营丘。擅画山水,师承荆浩、关仝, 后师造化,自成一家。存世作品有《读碑窠 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 林远岫图》等。
2.范宽——宋画第一
范宽(950—1032),北宋画家。 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 原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 水,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 李成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 家。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 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用笔 强健有力,皴多雨点、豆瓣、钉头, 山顶好作密林,常于水边置大石巨 岩,屋宇笼染黑色。作雪景亦妙。 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 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他画山石落笔雄健老硬,以短而 有力的笔触,画出岩石的形貌质感。 雄阔壮美,笔力浑厚。注意写生,多 采用全景式高远构图,范宽还善画雪 景,是其一大创造,被誉为“画山画 骨更画魂”。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 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 势,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 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 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 “与山传神”。
宋元山水画欣赏 ppt课件
荆浩的画作
宋元山水第一种基本艺术意境
▪ 不固定视角,远看近看均可,重视具有一定 稳定性的整体境界给人的情绪感染。
▪ 要求通过山水的描绘,表达出整个生活、人 生的环境、理想、情趣和氛围。
▪ 意味深厚,给予人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 不确定。
▪ 可游可居的无我之境
北宋山水名家
▪ 李成 作品失传 ▪ 荆浩、关仝欠成熟 ▪ 董源——写江南平远真景,以浓厚的抒情性
阶段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吴镇《枯木竹石图》
王 蒙 的 画 作
倪 瓒 《
幽 涧 寒 松 图
》
赵孟頫《古木散马图》
元代文人画的特征
▪ 画上题字作诗,以诗文来配合画面,使之成 为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 水墨画压倒青绿山水居于画坛统治地位 ▪ 自然对象山水景物成为发挥主观意绪的手段 ▪ 有我之境——宋元山水画中第三种意境,与
可游可居的无我之境北宋山水名家李成作品失传荆浩关仝欠成熟董源写江南平远真景以浓厚的抒情性的优美成为大家范宽写关峡峻岭以某种戏剧性的壮美成为另一大家李成读碑窠石图关仝的画作董源龙宿郊民图轴范宽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三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无我之境向有我之境的过渡期占据北宋花坛统治地位的宫廷画院把追求细节的逼真写实发展到了顶峰
美学标准 ▪ 讲究含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
芙宋
蓉徽
锦 鸡
宗 院 体
图画
》Leabharlann 宋徽宗花鸟画画院考试题目
▪ 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 蝴蝶梦中家万里 ▪ 踏花归去马蹄香 ▪ 野渡无人舟自横 ▪ 竹锁桥边卖酒家
宋代绘画中第二种艺术意境
▪ 处在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过渡行程中,是 厚重的院体画而非意气的文人画,基本仍应 属于无我之境
五代宋元山水画及技法
THANKS
感谢观看
五代山水画的笔墨技法
笔法多样
五代山水画的笔法多样,包括勾、皴、点、 染等多种技法,通过不同的笔法来表现山水 的形态和质感。
墨色变化
五代山水画注重墨色的变化,通过墨色的深浅、浓 淡、干湿等变化来表现山水的层次和气势。
笔墨融合
五代山水画追求笔墨的融合,通过笔法和墨 色的相互配合,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变化 。
03
画家们深入自然,观察自然,以画笔描绘山水之美,表达对 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五代宋元山水画的特点与风格
01
五代宋元山水画以表现自然景色为主,注重笔墨运用
和意境营造。
02
技法上,五代宋元山水画以勾勒、皴擦、点染等为主
,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流派。
03
风格上,五代宋元山水画既有工笔细致的描绘,也有
写意豪放的表达,展现了山水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印章
在画幅的适当位置加盖作者的名章和闲章,既作为作者身份的标识,也起到点缀画面的 作用。
五代宋元山水画技法比较与
05
传承
五代宋元山水画技法的异同点
五代时期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致刻画,强调笔墨的运用和色彩的搭配,画面构图严谨, 层次感强。
宋代
宋代山水画技法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强调笔墨的挥洒和气韵的生动,画面构图简洁,意境深远。
致。
强调情感表达
宋代山水画注重情感表达, 通过画面的构图和笔墨运用 ,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
融合诗书画印
宋代山水画注重诗书画印的 融合,将文学、书法、绘画 和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相互 渗透,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
04
元代山水画技法
元代山水画的构图技法
五代宋元山水画及技法
北派----关仝
关仝(约890-960后)是荆浩弟子,陕西长安人。然关仝在“刻 意力学”的基础上,青出于蓝,后人将他们称为“荆关”。其山 水多画黄河中游地区的巍峰林峦,时而也描绘村居野渡、渔市山 驿等生活场景,别具情趣。皴法严实而劲健,力现山崖与林木的 坚实形质;画树则有枝无干,观后如临绝壁荒林,唯独不见人物, 据说他不擅人物。在北宋水墨山水中也算独特一家。其绘画特点 是“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其代表作为《关山行旅图轴》、 《秋山晚翠图轴 》等。
其作品风格峰峦浑厚,笔墨雄奇。喜用状如雨点、豆瓣、钉头的 皴笔画山,皴笔布列山石之正面,山顶多植密林,水边置大石, 屋宇笼染黑色,表现出秦陇间峰峦浑厚峻拔之景象。亦擅画雪景。 评者以为“得山之骨”。与关仝、李成并为五代、北宋间北方山 水画的主要流派代表,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有《溪山行旅 图》等。
《匡庐图》
《匡庐图》是荆浩的代表作之一,描绘的是庐山 的自然景色。此作画境宏阔博大,气势雄伟峭拔, 反映出以荆浩为代表的北方画派的基本艺术特征。 为了便于吸纳万象,写成“全景山水”,作者采 用立轴构图,以纵向布局为主。
2009年
北派----荆浩《匡庐图》
此图集中体现了荆浩的笔法特点,勾、皴、染三 法并举,既突出了造型的结构、形态的立体感和 厚重感,又显示了水墨技法的特殊韵致。在画面 的营造上,作者将“高远”、“平远”二法结合 起来,交替使用,峻峭耸立的巍巍峰峦与开阔平 旷的山野幽谷自然出现在图中,毫无相抵不合之 处;而古松巨石与层叠的峰峦相映相发,更是将 全画幽深缥缈的境界清楚地表现出来。
2009年
王希孟
王希孟,1096年生,北宋画家。徽宗时画院 学生,擅画山水。政和三年(1113)18岁时 画成《千里江山图》,不久死去。在画院得 到众多画师的指导,有大量画迹临摹,加上 本人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是使这位青年画 家创作出这件著名作品的主要原因。
南宋院体山水画之夏圭、马远
•
宋 马远 绢本淡设色 纵191.8厘米 横11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雪滩双鹭
• 雪崖枯枝,芦竹寒汀,滩旁四只 白鹭,均做瑟缩之状,寒天的景 致 ,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浓淡墨色画出的树石、远山和 芦草,对比于留白的积雪处,和 几不见墨痕的白鹭,在黑白之间 充分表现出清冷的意趣,达到了 画雪得其清的境界。从岩壁上伸 出的枝干,曲折延伸,势如蛟龙 升腾游动,这种笔势往下拖垂, 形成长而斜向伸出的画枝方法, 正是典型的“拖枝”风貌。
• 马远(约1140-约1225年后),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原 籍河中(今山西永济),侨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
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 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 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 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 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图》 《水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等。
3.在构图形式上尤擅长布置铺排长卷构图,他现存的好几件名作都是长卷形式。
4.在题材上,多画长江、钱塘江等江南水乡以及西湖景色,又喜欢画雪景及风雨气象。
作品赏析
• 溪山清远图(局部)
山冈巨石,危岩壁立,丛林茂树,山寺楼观,远山朦胧,江水辽阔图作无尽江山之景。画卷构图 虚实相间、开合有致,全无拖沓拼凑之感。山石用粗劲的大斧劈皴,以劲利方硬之笔勾括,间以水墨 渲染,块面分明,折落有势。栖阁层宇,不假界尺,信笔画就。图中点景人物虽用笔寥寥,但各种动 态的相互呼应关系跃然纸上。整体画风清劲健爽。全图洋洋洒洒近九米之长,堪称南宋传世作品中的 鸿篇巨制。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这类硬派山水都绘于绢上,而此图为纸本,颇为少见。拖尾有陈川等 跋,卷中钤有[黔宁]、[公馀]两半印及清宋权、宋荦、清内府等鉴藏印,《盛京故宫书画录》著录。
溯源︱两宋山水画之艺术成就
溯源︱两宋山水画之艺术成就公元960 年, 赵匡胤夺取政权, 建立了宋朝。
自宋太宗赵匡胤起, 几乎各朝皇帝都有书画的爱好, 特别是宋徽宗赵佶艺术才华卓越。
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好尚, 直接促成了宫廷绘画和士大夫绘画的活跃与发展, 社会进步, 经济繁荣, 带动了文化科学的繁荣, 因此宋代绘画到了开宗立派的时代, 并开创和丰富了中国绘画艺术语言和审美规范, 对后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宋·李唐万壑松风图绢本墨色187.5×13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画家分为三大类: 宫廷画家、士大夫文人画家和民间职业画家。
宫廷画家在皇帝和贵族的倡导下创建的, 宫廷画又称“院体画”一般指宫廷画家崇尚写实, 风格富丽工细的绘画形式。
“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 画家重视文学修养, 强调人品、学问、才能和思想等方面, 绘画多为寄情山水树石及梅兰竹菊, 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 风格清新空灵自然, 朴实平淡。
宋代经济的发展, 民间职业画家的数量也随之增多, 曾出现书画夜市和画家的行会组织。
山水画在唐代以前作为人物画背景出现, 当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画种。
隋朝时期, 独幅山水画出现了如展子虔的《游春图》。
独幅山水画, 由于是山水画发展初期, 构图简单, 用笔单调, 有线无墨, 后经唐五代画家不断探索, 使山水画技法逐步完善, 发展到宋代已达高峰。
宋代山水画的丰富和它的深刻性, 主要在于画家“外师造化”, 对山川自然的观察, 对大好山河一草一木的赞美, 用绘画表达审美情操。
宋代山水画发展到成熟时期, 用笔、用墨、用色上出现了如“淡墨清岚”, “米点落茄”, “青绿巧整”, “水墨苍劲”以及“熔金碧于水墨于一体”等等多种画法。
北宋·郭熙早春图绢本墨色158.3×108.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之前, “界画”是山水画题材日益扩大而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画料, 作品描绘的大多是殿阁楼台, 舟船车舆, 桥梁闸口等, 场面细节刻划精妙, 用笔准确工整。
中国宋元明清古山水画
• 马远与李唐、刘松年、夏圭联系在一起,称为 “南宋四大家”。马远的绘画,在继承前人成就 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山水中的诗情与感人力量, 着意形象的加工提炼,注重章法剪裁和经营,使 得作品更加简洁完整,主题更为明确突出。其山 水画一般是远山奇峭,近石方硬,远景简练,近 景凝重。“其小幅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 直下而不见其角,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 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
•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纵51.5厘米,横 1191.5厘米,气势辽阔超凡。全卷画面上层峦叠嶂、逶迤 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 人物布局井然有序。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
• 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 叠翠。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全图既 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18岁时作品,也是唯一传世的作 品。
国的象征手法。在这种背景下,文人画开始全面兴起,更多的业余画家出现,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在不同的场合为不同的人画画,中
国画也自然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
元代的文人画,更加强调以画“寄兴”,画画是为了修生养性,而不是
为了出售。他们认为绘画的精神来自画家的天分和感受,而不是后天技法造
就,所谓的"观画知人",就是在强调画与人修为的关系。因此,画家主要花
四季山水图卷—刘松年
春
夏
秋
冬
四季山水图卷简介
《四景山水图》分四幅绘春、夏、秋、冬四景,描 绘了幽居于山湖楼阁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全卷书 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 劲健。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破。 画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精心构建 庭院台榭等建筑,工整精巧,或富丽,或古朴。山 石以小斧劈皴法出之,苍逸劲健,行笔设色严谨而 注重法度,画中人物虽小而形神完备。整幅作品面 貌古朴,笔法精严,极富南宋画院作品的特色。
中国唐宋元明清古山水画PPT素材
夏圭是钱
塘(今杭州)人。南宋宁宗朝画院
待诏,赐金带。他善用秃笔带水作
大斧劈皴,称为“拖泥带水皴”。
夏圭的画与马远风格基本相似,文
征明评为夏画“趣胜”马画“意
深”,但他们都是水墨苍劲一路,
画史上并称为“马、夏”。
元代绘画:业余画家的文人复古潮
?
十三世纪晚期,蒙古人推翻了南宋政权,元朝成立。在政局变革,社会动
? 李成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山水画家 之一,很多评论家认为,中国山水 画之所以能取得卓越成就,和李成 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从范宽 到郭熙,他们都认为李成是自己的 老师。
? 和范宽的“高远”不同,李成的作 品属于中国画中的“平远”。这幅 相传是李成作品的《晴峦萧寺》, 也体现了宋初山水的另一种北方风 貌:山峦静穆,枯树凸立在稀岚里。 黑树干清晰地矗立在前景,向后退 去时,则浅充分体现了山水实景与 画家内心秩序再现之间的关系。淡 成影而消失,成就了一种新的庄严 气氛。
境。
? 这幅画中,我们能看到五代名家董源的影子,事实上,赵孟頫正是依照着古风进行着画面构图。对于这幅画,旅美 学者李铸晋特地写了一本书,详细介绍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
?
在书中,他这样写道:“为要强调这种统一调和的气氛,井然有序的排列、分段的间隔、景物的形状大小不一
等等,全是画者企图把自然现像凑合到心中景象的种种方法。就这方面看,最明显的地方就在他处理景物的比例。
荡的局面下,画家的身份也发生了很多改变。比如在宋朝,几乎所有的画家
都是职业画家,为宫廷服务,或者卖画为生,但到了元代,汉人难有当官的
机会,而且很多知识分子不愿意接受蒙古人召举,忍着生活贫困,和朋友吟
诗赋词,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精神圈子,不少绘画中都可以见到他们隐喻故
宋元时期的水墨山水画
宋元时期,儒释道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这些思想流派对于山水画的创作有着 深远的影响,使得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的表现和情感的传达。
02
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的特点与 风格
特点
01
02
03
04
注重意境
宋元时期的水墨山水画追求的 是一种意境,通过画面表达出
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强调笔墨
这个时期的水墨山水画强调笔 墨的运用,注重表现山水的形
气势磅礴
宋元时期的画家们也喜欢通过 画面表现出大自然的壮观和气 势磅礴的感觉。
文化内涵深厚
宋元时期的画家们都是深受中 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文人,他们 的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
涵。
03
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的代表画 家与作品
代表画家
郭熙 米芾 马远 李唐
他的作品以山水为主,风格豪放,强调“可行、可望、可游、 可居”的特点。代表作品包括《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等
在传承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精 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 寻求现代艺术语言与传统文化 元素的完美结合,推动水墨山 水画的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 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 艺术成果,丰富水墨山水画的 表现形式和内涵,推动其走向 世界舞台。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传承方式
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徒相传和画 谱传承。师徒相传是通过画家之间的师徒关系,将绘 画技艺和心得口传身教给下一代;画谱传承则是通过 绘制和出版画谱,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和欣赏水墨山 水画。
传承意义
宋元时期水墨山水画的传承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 有文化价值。这种传承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这种传承也为我们今天创作水墨山水画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和启示。
五代宋初北派山水画与元四家山水画的比较
五代宋初北派山水画与元四家山水画的比较2023-11-10•五代宋初北派山水画的起源与特点•元四家山水画的起源与特点•五代宋初北派山水画与元四家山水画的比较分析•五代宋初北派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元四家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结论五代宋初北派山水画的起源与特点五代宋初北派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北方的地理环境和古代文化传统,受到唐代南派山水画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早期五代宋初北派山水画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强调对山川、河流、树木、房屋等自然元素的写实表现。
写实风格五代宋初北派山水画以写实风格为主要特点,注重对自然景观的细节描绘和表现,力求再现自然的美景。
壮丽风格五代宋初北派山水画也具有壮丽风格的特点,通过描绘高山大川、崇山峻岭等壮观景象,展现出北方山水的雄浑壮美。
笔墨技法五代宋初北派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较为丰富,注重笔墨的运用和变化,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轻重等表现自然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010203元四家山水画的起源与特点元四家山水画起源于元代(1271-1368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由蒙古族人建立。
在这个时期,汉族知识分子由于受到异族统治的影响,很多都选择了隐逸生活,其中一部分人则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山水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起源特点强调笔墨:元四家注重笔墨的运用,通过熟练的笔法表现山水的形态和质感。
注重意境:元四家的山水画作品不仅表现自然的美,更注重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
诗书画印结合:元四家的作品常常配有诗文和印章,诗书画印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构图巧妙:元四家的山水画构图多变,画面层次丰富,空间感强。
元四家山水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五代宋初北派山水画与元四家山水画的比较分析笔法五代宋初北派山水画多用刚劲有力的笔法,注重山石的轮廓和树木的枝干的表现;元四家则更注重用笔的细节和变化,以柔韧的笔法表现山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山水名家
李成 作品失传 荆浩、关仝欠成熟 董源——写江南平远真景,以浓厚的抒情性 的优美成为大家 范宽——写关峡峻岭,以某种戏剧性的壮美 成为另一大家
李 成 《 读 碑 窠 石 图 》
关 仝 的 画 作
董源《龙宿郊民图轴》
范 宽 《 溪 山 行 旅 图 》
雪 景 寒 林 图
三、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无我之境向有我之境的过渡期 占据北宋花坛统治地位的宫廷画院把追求细 节的逼真写实发展到了顶峰。 代表作:柔细纤纤的工笔花鸟 对诗意的极力提倡日益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 美学标准 讲究含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 芙宋 蓉徽 宗 锦院 鸡体 画 图 》
宋徽宗花鸟画
画院考试题目
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蝴蝶梦中家万里 踏花归去马蹄香 野渡无人舟自横 竹锁桥边卖酒家
宋代绘画中第二种艺术意境
处在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过渡行程中,是 厚重的院体画而非意气的文人画,基本仍应 属于无我之境 重要的开拓,从内容到形式都丰富发展了中 国的美学传统 诗意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重 虚实相生,无画处均成妙境。 ——笪重光《画筌》
三重境界
诗境深厚宽大,词境精工细巧,曲境酣畅明 达,直率痛快 诗多为无我之境,词多有我之境,曲大都是 非常突出的有我之境 诗境厚重,词境尖新,曲境畅达,各有其美Fra bibliotek 诗词曲三境对比
诗:夜阑更秉烛,相对 如梦寐 词:今宵剩把银釭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 诗: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词:杏花疏影里,吹笛 到天明 曲:觉来红日上窗纱, 听街头卖杏花
宋元山水画欣 赏
一、缘起
山水画的由来
六朝:画论 宗炳《画山水序》 隋唐:发展期 吴道子 、李思训 中唐:独立期 落后于仕女、牛马图 宋代:高峰期
吴道子画作
李 思 训 画 作
中 唐 韩 滉 《 伎 乐 图 》
审美情趣的变化
历史的变迁 隐逸的意义由狭而广的拓展 艺术趣味与审美观念的改变 人与自然愉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基本 音调 以禅宗为代表的哲学思潮的影响
四、有我之境
元代审美趣味的变异 文人画确立,代表元四家:倪云林(倪瓒)、 黄公望、王蒙、吴镇 形似与写实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 的是主管的意兴心绪 突出强调笔墨,中国的线的艺术推上了最高 阶段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吴镇《枯木竹石图》
王 蒙 的 画 作
倪 瓒 《 幽 涧 寒 松 图 》
诗词曲三境对比
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词: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
结 语
赵孟頫《古木散马图》
元代文人画的特征
画上题字作诗,以诗文来配合画面,使之成 为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墨画压倒青绿山水居于画坛统治地位 自然对象山水景物成为发挥主观意绪的手段 有我之境——宋元山水画中第三种意境,与 北宋、南宋三分鼎足,各擅胜场
美学理论的发展轨迹
宋代:师造化、理、法、传神、因性之自然,究物 之微妙 元代:法心源,趣、兴、写意,画者当以意写之。 高人胜士寄兴写意者,慎不可以形似求之 宋画:先观其气象,后及其去就,次根其意,终求 其理 元画:先观天真,次观笔意,相对忘笔墨之迹,方 为得趣
二、“无我之境”——北宋
山水画的三个里程、三种意境 北宋:李成、关仝、范宽——具有地域特色 学习五代画家荆浩,讲究气韵生动 构图细致严谨,要求精细准确观察描绘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 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郭熙《林泉高致》
荆浩的画作
宋元山水第一种基本艺术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