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名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语文教研活动结题报告(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校于XX年XX月开展了为期XX个月的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评价反馈等教学技能。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针对某一教学单元,教师们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
2.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通过听课、评课,交流教学经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策略。
3. 教学研讨: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如“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等。
4.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如“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实践”、“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等。
5. 教学反思:教师们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查找教学不足,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四、活动过程1. 前期准备:成立语文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
2. 实施阶段:- 集体备课:教师们共同研讨教学方案,形成统一的教学思路。
-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进行观摩,课后进行评课,交流教学心得。
- 教学研讨: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共同探讨解决策略。
-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 教学反思:教师们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3. 总结阶段:对活动进行总结,对优秀成果进行表彰,为今后的教研活动提供借鉴。
五、活动成果1. 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评价反馈等教学技能得到提高。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展开研究,通过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的介绍,揭示了该领域的重要性和现状。
在分析了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相应的策略和改进方法,同时提供了实践案例进行验证。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升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效果,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策略探讨、方法改进、实践案例、研究成果、未来研究方向、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名著的阅读教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名著的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够拓展他们的思维和情感世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名著的教学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有必要对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长。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改进,并通过实践案例来验证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2 研究意义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名著的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语文素养,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思想品德,提高人文素养,提升文化修养。
对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名著阅读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研究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还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学科发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对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高中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语文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受教育者的要求除了掌握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和主动进取的精神。
而我们的学生由于受传统的学习方法的制约,普遍存在着学习方法机械、死板、陈旧,缺乏创造性,学习被动消极,依赖性强的不良现象。
因此,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有极大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及方法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是高中阶段的所有语文教学内容。
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分析(一)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 主动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学生普遍改变了过去那种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之中。
2. 合作学习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已经能自觉地分工合作,共同围绕一个问题探究。
通过合作讨论与交流,学生常常能迸发出各种富有创意的思维火花。
3. 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查找资料,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来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形式,在探究中学会了学习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
高中教科研课题:“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生课题申报\高中生课题申报“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三是受“语言学”影响,中学语文课堂上还流行着“伪科学”的语言分析。
老师过于放大语文的交际工具作用,忽略艺术作品之中浸润的作者独特的生命情感,无视语文的人文内涵,把动态的情感文本看作静态的语言学材料,一味进行语言学的材料分析。
在这种语文教学思想中,学生接受了无数次的所谓科学的语言分析之后,不仅语言水平没有提高,语文能力没有增强,反而对语文永远失去了学习兴趣,语文课堂变成“你说你的,我玩我的”,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因了这三种因素的影响,现代语文教育满目疮痍,步履维艰,永远的高投资低回报,高投入低产出,永远的“少慢差费”,永远的“学与不学一个样”。
这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当代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了现代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终于引发了1997年文化界关于现代语文教育的第二次大讨论。
也正因此,上海教科院1999年正式提出“研究性学习”概念,立即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出台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设”中也明确提出“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针对我国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特别要重视探究学习”。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在语文学科实践的需要。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课的一部分正式实施起来,各学科也积极渗透研究性学习;语文学科就其性质来说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高中语文自然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肥沃土壤。
“名著导读”教学方法探讨课题研究总报告
“名著导读”教学方法探讨——课题研究总报告课题主持人:《高中语文课本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研究》这个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由课题负责人—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张雅俊老师根据日常教学的实际情况首先提出,在王瑞春、王敏荣、王斌、杨淑玲、黎昕、杨森、刘勇刚、洪蓉、武婷、高文婷等老师的共同参与下,经过认真讨论、分析论证、展开问卷调查、分工协作、组织实施、结果得出等过程,已经初步完成由课题申请、开题报告、中期汇报到成果总结等几个阶段。
现在申请结题,下面是本课题整个研究过程的回顾总结:一、课题概述(一)研究现状:本课题研究之初,通过了解名著对学生的重要影响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我们获取了这样一些信息:名著是人类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学阶段是人思想、思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阅读名著对学好语文,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郑重在《浅谈“名著导读”的重要性》一文中归纳了名著阅读的三大重要性:首先,广泛的名著阅读是学生们学好自己的母语,培养他们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次,阅读名著可以锻炼学生的自读能力,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再次,名著阅读是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好范本。
苏州大学顾建英研究发现,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的历次《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对名著阅读都有着明确的要求。
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课程标准在这一方面的要求提得更明确,更具体。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高中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
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高中三年自读文学名著以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而“名著导读”是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并列,而成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目前社会心理浮躁,学生的阅读还只仅仅处于快餐式,碎片化的状态,加之应试教学还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在名著导读教学上还不够重视,学生名著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高中语文名著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语文名著研究课题研究报告高中语文名著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前言语文教育在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课程之一。
其中,名著阅读是培养学生文化修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本次研究报告旨在探讨高中语文名著的教学价值、教学方法以及推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策略。
二、概述名著是具有较高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的经典文学作品,对于高中生而言,是他们认识文化传统、提升思辨能力的理想选择。
名著作品融众多文学元素于一身,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名著教学的价值1. 丰富文化修养名著作为经典文学作品,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人们的思想和面临的问题。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能够了解历史变迁、人文精神和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
2. 提升思辨能力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事件情节都与社会现象紧密相连。
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品味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锻炼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审美能力名著作品的文学性很高,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修辞技巧、艺术表达和审美追求。
学生通过阅读名著,可以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名著教学的方法1. 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在处理名著课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主动阅读名著,并通过引导和辅导,使他们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2. 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教师在讲解名著内容时,要将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贯穿于整个过程中。
通过讲解名著的背景、人物、情节以及思想内涵,引导学生逐渐理解名著的意义和价值。
3. 配套其他教学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吸收能力,可以配套一些其他教学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读书心得与感悟、戏剧表演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五、推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策略1. 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推荐学校应加强名著和经典文学作品的推荐,提供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材料,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和兴趣。
名著教学策略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名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本报告旨在总结近年来我国名著教学中的有效策略,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以期提高名著教学质量。
二、名著教学策略概述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引入故事背景:通过讲述名著作者、时代背景、故事梗概等内容,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好奇心。
-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名著中的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
2. 注重文本解读-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精读,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略读,培养快速阅读能力。
- 多元解读: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
- 比较阅读:将名著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拓展学生的视野。
3. 强化实践应用- 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根据名著内容进行写作,如写读后感、续写故事等。
- 表演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名著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 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名著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开展志愿者服务等。
4.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因材施教。
- 鼓励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 开展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具体教学策略1. 情境导入法- 情境创设: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与名著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 案例: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2. 问题引导法- 提出问题:针对名著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 案例:在教学《水浒传》时,可以提问:“宋江为何会成为梁山好汉的领袖?”3. 讨论分析法-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名著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
- 案例:在教学《西游记》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孙悟空为何要拜唐僧为师?”4. 拓展延伸法-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名著导读_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名著导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为了更好地开展名著导读教学,我校于XX年XX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名著导读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对名著导读教学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名著导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 深入挖掘名著内涵,丰富教学内容。
3. 探索有效的名著导读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名著导读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组织教师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名著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 教学观摩:安排优秀教师进行名著导读示范课,其他教师观摩学习,并进行课后研讨,交流教学心得。
3. 专题讲座:邀请知名专家进行名著导读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名著内涵,提升教学水平。
4. 案例分析:组织教师对名著导读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5. 经验交流:鼓励教师分享自己在名著导读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
四、活动过程1. 准备阶段:学校成立名著导读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和时间安排。
2. 实施阶段:- 集体备课:教师们对名著进行深入研读,讨论教学设计,形成初步的教学方案。
- 教学观摩:组织观摩课,课后进行集体评课,教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 专题讲座:专家讲座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视角和方法。
-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教师们学会了如何处理名著导读中的难点问题。
- 经验交流:教师们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3. 总结阶段: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为今后的名著导读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五、活动成果1. 教师对名著导读教学的认识得到提升,教学理念得到更新。
2. 名著导读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得到体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名著导读”教学方法探讨课题研究总报告
“名著导读”教学方法探讨——课题研究总报告课题主持人:《高中语文课本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研究》这个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由课题负责人—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张雅俊老师根据日常教学的实际情况首先提出,在王瑞春、王敏荣、王斌、杨淑玲、黎昕、杨森、刘勇刚、洪蓉、武婷、高文婷等老师的共同参与下,经过认真讨论、分析论证、展开问卷调查、分工协作、组织实施、结果得出等过程,已经初步完成由课题申请、开题报告、中期汇报到成果总结等几个阶段。
现在申请结题,下面是本课题整个研究过程的回顾总结:一、课题概述(一)研究现状:本课题研究之初,通过了解名著对学生的重要影响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我们获取了这样一些信息:名著是人类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学阶段是人思想、思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阅读名著对学好语文,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郑重在《浅谈“名著导读”的重要性》一文中归纳了名著阅读的三大重要性:首先,广泛的名著阅读是学生们学好自己的母语,培养他们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次,阅读名著可以锻炼学生的自读能力,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再次,名著阅读是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好范本。
苏州大学顾建英研究发现,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的历次《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对名著阅读都有着明确的要求。
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课程标准在这一方面的要求提得更明确,更具体。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高中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
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高中三年自读文学名著以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而“名著导读”是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并列,而成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目前社会心理浮躁,学生的阅读还只仅仅处于快餐式,碎片化的状态,加之应试教学还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在名著导读教学上还不够重视,学生名著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名著导读教研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推动名著阅读教学,我校于近期组织开展了名著导读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对名著教学的理解和实施能力,促进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名著教学的认识,明确名著教学的重要性。
2. 通过集体备课,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名著教学方案。
3. 通过课堂教学观摩,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 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研讨,确定本次名著导读的主题和内容。
- 分析名著的文学价值、教育意义以及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2. 课堂教学观摩- 选定几名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内容涵盖不同年级和不同名著。
- 观摩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和点评,找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
3. 研讨交流- 教师们围绕名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如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处理教学中的重难点等。
- 分享各自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策略。
- 针对名著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四、活动成果1.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名著教学方案,为教师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得到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3.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名著阅读成为了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
4.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五、活动反思1. 名著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名著教学中的问题,共同提高。
4. 注重教学评价,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六、未来展望1. 继续深化名著教学研究,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摘要】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一直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研究,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目前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探讨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然后,对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评价标准进行了讨论。
接着,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
通过案例分析具体分析了不同教学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这些研究,最终总结出了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些重要结论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旨在促进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现状分析、方法探讨、评价、创新、案例分析、总结。
1. 引言1.1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概述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是对高中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名著是文学的经典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名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拓宽视野,培养情感和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时,首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名著进行精准选择,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全面理解名著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还要注重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通过对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的深入探讨和实践,可以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和支持,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是当前语文教育领域的热点,将继续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
2. 正文2.1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分析高中语文名著阅读在当前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生对传统名著的阅读兴趣不高,普遍出现阅读疲劳和难以理解的情况。
这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摘要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研究了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为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中、名著阅读、教学改进前言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中教育的普及,高中语文教育逐渐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名著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课程标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启发学生思考的一种有效途径。
然而,目前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将从教学实践出发,对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进行研究,探索合理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
现状分析在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中,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方式陈旧,注重记忆性,忽视思考发散性。
2. 课堂效果较差,学生兴趣不高,缺乏真正的阅读体验。
3. 部分学生只注重故事情节,而忽视文学内涵。
4. 学生文学修养不足,阅读名著时难以领会作者的意图。
以上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综合素养的培养,也不利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
解决方案针对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改变教学方式,从记忆性到思考性,从死记硬背到思考发散,从“教”到“导”,从“知识渊博”到“知识”与“文学内涵”的融汇。
2.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率,赋予名著阅读更多的现代内涵,增强学生学习的真实感和体验感。
3. 强调文学直觉与文学经验的培养,让学生在真正领悟名著故事情节的同时,更能理解名著代表的文学思想。
4. 通过强化语文课外阅读和课内拓展,增强学生文学修养和阅读能力,提高名著阅读质量和阅读速度。
结论本文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并对这些方案的可行性,及其在实践中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因此,本文完全可以为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导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一门学科。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时期,名著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究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第一部分:名著阅读教学的意义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人物形象,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名著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人物和社会问题,为他们的成长和价值观形成提供重要支持。
1.阅读内容陈旧。
一些高中课堂上使用的名著已经过时,与当代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关系不大,学生无法产生共鸣,对文学兴趣浅薄。
2.教师讲解过于简单和直接。
一些教师对名著的讲解过于简单,重点放在情节的简单叙述,而忽略了作品中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3.缺乏交流和思考环节。
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经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进行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导致他们对名著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未能提高。
1.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素材。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名著进行阅读。
也应不断更新阅读素材,引入当代文学作品,使学生更易感受到文字的生命力。
2.多维度讲解名著。
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分析名著,如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意象象征等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作品,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作品中的深层次的问题。
3.设置互动和思考环节。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提供更多的互动和思考机会,如提问、小组讨论、写作、表演等,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深刻的理解和启示。
4.增加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名著的创作、改编、朗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更深入地理解名著中的情感和意义。
结语: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使名著阅读教学更富有活力和意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引导。
高中语文名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高中语文名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材料实用文档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结题报告一、该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学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电视、手机、网络等充斥着学生的眼耳,且越来越受到他们的青睐。
因为这些符合当代中学生独特、好奇而又个性的心理。
但对于经典名著,学生表现较为陌生。
为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甚感担忧。
(1)缺乏阅读名著的动力。
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而教学质量的显性体现在学生的成绩。
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和老师、学生家长、学生大多认为阅读名著费时费力,对语文成绩影响甚微,对个人素养提升作用不大。
因此,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多花时间讲名著;学生也懒得去动那些“没用”的名著了。
学生不会向图书馆借名著,更不会自己买名著。
借了或买了的也会束之高阁。
(2)缺乏名著阅读的指导。
部分学生是喜欢阅读的,也喜欢阅读一些名著,可是随意性较大。
或选取自己喜欢的情节细读,或只为消遣(与老师上课玩捉迷藏),或学生喜欢阅读名著但家长反对,或不知道怎么阅读名著……名著导读课名存实无。
实用文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各个民族文化智慧。
”而各种文学文化名著既是语文的重要内容来源而且也是先进文明的载体,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宝库。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同时要放眼世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情怀的跨世纪新人。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随着高中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名著阅读教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名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育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中语文名著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具挑战性和难度的任务之一。
过去,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述为主,缺少互动和思辨。
由于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学生们往往没有兴趣去深入思考,更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许多名著难以完整地进行阅读学习,往往容易在表面内容上流于教学,而对书中的深层次思想和文化底蕴鲜有涉及。
随着学习理念的升级和教学方法的改变,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也经历了一定的变革。
现在的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逐渐从单向的讲授,转变成师生互动、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意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名著中的文化内涵。
二、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方法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传统教学方法,还要加入新颖的教育手段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深层次的文学知识,注重文化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法。
探究式学习法强调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了解到名著中隐含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这种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教师可以利用名著中的一些关键字、场景等,让学生进行猜测、推想等思维活动,激发他们对名著的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教师要主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他们理解名著中的文化内涵,促进思想交流和学习进程。
2、漫画化教学法。
漫画化教学法是利用图片和漫画等多媒体手段来进行阅读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效果。
学生可以根据漫画和图片更好地理解名著情节和文化内涵,从新颖的角度认识名著中的人物、故事以及历史背景等。
《高中生名著课内阅读策略》课题下半年工作总结报告
《高中生名著课内阅读策略》课题下半年工作总结报告一、立项申报书内容摘录1.课题准备阶段完成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对参与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进行培训等工作。
(1)确定承担实验研究任务的教师。
(2)对承担实验研究任务的教师进行培训。
(3)完成实验班的前期调研工作。
(4)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5)对阅读材料进行编辑、校对。
二、工作进程汇报(1)完成了确定承担实验研究任务的教师(2)完成了对承担实验研究任务的教师的培训。
(3)完成了实验班的前期调研工作。
(4)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5) 确定了以世界名著《简爱》为课内阅读材料,并进行了编辑、校对,编制了同步阅读练习。
三、学生课堂自主阅读名著《简爱》实施方案(一)、基本目标1.现代文扩展阅读训练。
2.现代文阅读训练。
完成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模块第一轮复习任务。
3.写作基础训练。
完成写作模块第一轮复习任务。
1.阅读时间:2.阅读内容:学生课堂自主完成名著《简爱》1章—15章的阅读和相关写作任务。
3.课堂运行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4.课程安排:(三)、保障措施设责任教师、课堂主持人、课堂纪律监督小组;聘请专家顾问,签订课堂公约,签订目标责任书。
1. 方案设计人及责任教师:2.课堂主持人:“话题沙龙”由许子涵主持,其余内容全由语文课代表保钰主持。
4.聘请专家顾问:。
5.高三(3)班自主阅读名著《简.爱》课堂公约在自主阅读名著《简.爱》的所有课堂上,我愿意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听从课堂主持人的统一指令,认真完成规定的阅读、写作任务。
课堂上不说闲话,不玩手机,不打瞌睡,不看其他书籍,不做其他作业。
立约:课堂纪律监督小组守约人:年月日自主阅读名著《简.爱》期间,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深度过脑子,阅读要入脑入心,用心阅读,用心思考,用心完成作业。
练笔要力求写出有激情、有温度、有文采的文字。
如出现同步作业不合乎要求,思考不深入,表述无文彩,简单应付,书写潦草等现象的;作业有雷同现象的;有查找相关资料,作业参考了相关资料甚至抄袭了相关资料的,同步作业一律重做。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在我们将介绍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相关研究现状,并阐明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我们将探讨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特点,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以及评价方法,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加深理解。
在我们将提出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改进建议,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促进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发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重要性、现状分析、研究目的、意义、特点、存在问题、挑战、教学策略、评价方法、实践案例分析、改进建议、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的重要性高中语文名著是我国文化传统的精髓,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名著的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经典文学作品,了解历史文化背景,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名著阅读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当今社会,信息量爆炸、快节奏的生活节奏下,许多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缺乏兴趣和动力,认为这些古老的作品与现代生活脱节。
对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名著阅读教学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对名著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名著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的重要性在于不仅涉及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关乎到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深入探讨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分析当前对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内外学者对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通过名著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中学语文名著导读设计研究》调查分析与总结
《中学语文名著导读设计研究》调查分析与总结课题负责人:贺利萍(陕西省高陵县第一中学)小序:我们的学校属于小县城的最高学府,通过口头调查得知,一些学生的阅读经历几乎是空白,家庭很困难,学校又没有开设过阅读课程,他们能够阅读的就只有各种教材及教辅资料;家境好一些的买几本杂志看看已经不错;当然,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情况较好一些,可以阅读三四部名著,其余同学因为学校、老师没有要求,阅读完的很少。
只有3名学生读完初中推荐的14本名著。
调查3名学生得知,无不和家长有关,一位学生说“我妈妈是学校图书管理员,她让我读的”,另一位学生说“我爸是搞文秘工作的,他说读完名著有好处”,还有一位说“我妈是一位语文老师,她逼我读的”。
名著在学校就没有地位了吗?看看我们的调查。
一、调查题目设计的背景2014年,桂花飘香的季节,选定了《中学语文名著导读设计研究》这个课题,我们拟定的研究目标是力争在“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如何导?导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模式、思路、方法等方面尝试进行研究,最终让学生在兴趣激励下,能够自主完成名著阅读,接触人类精神高端,享受高峰体验,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文化品位上的积淀;同时让我们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些许的提升。
但是,“名著导读”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误区。
误区一:一线教师在心理上并没有把“名著导读”和“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3个部分同等看待,课时全部让给了其他3个部分的内容。
误区二:“名著导读”往往被忽视,教师们听任学生盲目阅读不加指导;或导不得法,以讲代读,错把课外自读当作讲读;或不切实际,贪多求广,费时较多而招致抱怨。
更有甚者,将“名著导读”混同于必修课本的学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能力的训练。
这使语文新教材的“名著导读”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思考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初衷大打折扣。
二、调查题目设计的意图因为研究目标和高中实际教学的误区,我们设计了9道题目调查,其中8到选择题,1到简答题,是为了了解初中阶段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老师指导情况及初中名著课程开设情况,以明确高中阶段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结题报告一、该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学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电视、手机、网络等充斥着学生的眼耳,且越来越受到他们的青睐。
因为这些符合当代中学生独特、好奇而又个性的心理。
但对于经典名著,学生表现较为陌生。
为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甚感担忧。
(1)缺乏阅读名著的动力。
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而教学质量的显性体现在学生的成绩。
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和老师、学生家长、学生大多认为阅读名著费时费力,对语文成绩影响甚微,对个人素养提升作用不大。
因此,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多花时间讲名著;学生也懒得去动那些“没用”的名著了。
学生不会向图书馆借名著,更不会自己买名著。
借了或买了的也会束之高阁。
(2)缺乏名著阅读的指导。
部分学生是喜欢阅读的,也喜欢阅读一些名著,可是随意性较大。
或选取自己喜欢的情节细读,或只为消遣(与老师上课玩捉迷藏),或学生喜欢阅读名著但家长反对,或不知道怎么阅读名著……名著导读课名存实无。
实用文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各个民族文化智慧。
”而各种文学文化名著既是语文的重要内容来源而且也是先进文明的载体,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宝库。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同时要放眼世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情怀的跨世纪新人。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指出:“学生须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要想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开展课外阅读,特别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确实是非常必要的。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强调阅读主体运用分解、剥离手段,对阅读对象的信息进行识别区分、判定、筛选、组合,达到正确感悟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实用文档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
阅读就中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
”可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究竟如何搞好阅读呢?阅读,读什么,怎么读。
谈到阅读,往往会有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以为只有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
课外阅读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
因此,我们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也应该放开视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文,让他们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貌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
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现代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欠佳。
这一方面表现在词汇的比较贫乏,另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组织缺乏严密逻辑思路,语言材料显得零乱不堪。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雨。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只有世界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既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通过阅读研究思考其他民族的经典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走进人类文明殿堂,初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世界情怀的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农村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不容乐观实用文档1、学生缺乏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大凡称得上经典的中外文学名著,多出自某个时代的语言和思想非常成熟的“大家”之手,这些名著主要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代表的是那个作家的思想观念。
由于受时代的间隔、阅历的限制,学生会对名著缺乏认识和了解。
他们不喜欢太沉重、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名著。
许多名著由于包含的信息量太大、篇幅太长、内容太难,确实很难读懂,而且阅读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多数学生觉得阅读名著是一件苦差事。
笔者曾对本校学生的阅读状况作过调查:从图书馆学生借书的记录了解到,全校3800多名学生,有借书记录的只有1589人次。
从学生所借的书的类别看,小说类、杂志类占46%,作文选类占44%,其它占10%,借名著的学生相对较少。
又对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作了调查,看完中国四大名著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2%,看过鲁迅等大文学家作品的学生占8%,而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学生仅占6%。
中外文学名著倍受冷落,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要求形成了多大的反差啊!2、受各种时尚新鲜读物的影响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可以选择的读物很多:有的喜欢读“金大侠”的武打小说;有的喜欢读歌星影星秘闻;有的喜欢看轻松幽默漫画;有的喜欢名人自传;有的喜欢读那些大案要案揭秘;有的喜欢读世界各地奇闻异趣…轻松化、兴趣化、情绪化成为青少年的阅读心理;通俗小说、漫画卡通等迎合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成了校园流行的主打。
中学生年龄的特点,使他们喜欢充满青春活力的读物。
他们实用文档最喜欢读的杂志是《男生女生》、《黄金时代》等充满时代气息的杂志,最喜欢阅读的书是郭敬明、韩寒等所写的书。
这些读物贴近他们的生活,更能引起他们思想和情感的共鸣。
学业负担的沉重,使他们喜欢上轻松化的读物。
他们借助阅读这类书籍来缓解、释放、调节和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
文化的多元,使他们更多地选择了网络、电视等轻松的方式作为业余休闲。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视、电脑、MP3、MP4、游戏机等现代娱乐和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全方位地占领学生的生活空间,许多学生往往热衷的是那些简单刺激的“文化快餐”,而不是像对单一枯燥的文学名著。
3、应试教育、升学的压力上级早已提出了“减负”的口号,但是要达到这一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有45.2%的学生认为“考试、功课压力大,没有时间”是影响这些推荐名著阅读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说教材经多次改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最终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
学生从进了学校的大门就开始挣扎于考试的泥淖中,教师还是把测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依旧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
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下,学生也难以摆脱“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不学或少学”的藩篱,所以有18.6%的学生直接选择“对我考试帮助不大”作为自己少读的原因之一。
由此而看,所谓的素质教育是“风声大,雨点小”。
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大量的“题海战术”充塞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
4、家庭教育,阅读的盲区实用文档农村中学生虽然在学校接受教育,但同时又是家庭的一员,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其影响可以说是社会影响的一个缩影。
根据调查,家长“批评制止”学生阅读这些名著的占26.2%,而持“表扬、鼓励”的态度占24.2%,“不提倡,不反对”的占49.6%。
农村中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较低,大多数家长的工作比较辛苦,收入也不是很多,但是他们大多很关心子女的学习问题,让子女考上大学成为他们唯一的愿望。
有的农民家长强调学习的经济意义,即学习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经济生活;有的农民家长强调学习的社会效应,即给自己的脸面争光。
农民家长把受教育和学习看作读书,因此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视,担忧课外阅读名著会影响孩子的考分和前途。
在调查中,父母不支持不指导名著阅读的主要原因中,76.7%的学生家长认为是因“影响功课和升学”,7.3%的家长认为因为“耽误帮忙做家活”,16%的认为是“家里条件不富裕,没必要浪费钱买书”。
家长们这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心态和急功近利的期望值,最终也破坏了学生名著阅读的心理环境和家庭环境,影响了阅读的“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课题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世界上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和人类的情感。
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的基础上积极从世界文明宝库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人类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实用文档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功尽弃,扬弃人类文化传统,成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教会学生认识和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名著和文学名著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3、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以“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高中语文教师在是教与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学有效推进的策划者和推动者。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及时有效的发现、调整、修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有效提高课外名著阅读的教学效果。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1、个性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促使学生搞好课外阅读的关键。
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种寻找美和欣赏美的实用文档旅程。
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兴起,新的文化氛围的逐步形成,人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已发生转移。
时尚阅读作为一种阅读形式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有很多读者正是从时尚阅读开始,慢慢走向成熟的。
没有对琼瑶小说的痴迷,很可能就没有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推崇。
再者说,也的确存在一些所谓“时尚的经典”或者说“流行的经典”,比如说曾经风靡一时的《围城》、《文化苦旅》等都是集经典与流行为一身的好书。
所以,在倡导阅读文学名著的之前,要适当关注社会文化热点,合理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
苏轼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
如愿学者,每次做一意求之。
”(出自苏轼《东坡文集事略》)这里还有一个泛读和精读的关系。
泛读要博,精读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