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报告(发展目标,农业政策)

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报告(发展目标,农业政策)

《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报告(发展目标,农业政策)》xx年xx月xx日•四川省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研究•四川省农业政策研究•乡村振兴案例分析•农业政策案例分析目录01四川省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研究乡村振兴是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重要性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差距较大,农民增收困难,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乡村治理体系不完善,乡村振兴任务十分艰巨。

紧迫性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内部环境分析四川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劳动力流失、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

外部环境分析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同时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川省乡村振兴的内外环境分析到2035年,四川省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战略规划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引领,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发展目标四川省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VS02四川省农业政策研究农业政策定义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农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和规范,是政府干预农业发展的措施和手段。

农业政策目标农业政策的目标是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政策内容农业政策包括土地政策、生产政策、市场政策、科技政策、农村社会发展政策等。

农业政策概述四川省农业政策现状及问题分析农业政策现状四川省历来重视农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米袋子”工程、“菜篮子”工程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4年四川省凉山州高考政治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四川省凉山州高考政治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四川省凉山州高考政治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文科综合思想政治部分第Ⅰ卷(选择题,48分)本卷共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四幅图描述了税率(S)、银行利率(L)、国债(G)财政支出(C)对一国物价总体水平(P)的影响。

通货膨胀时,国家往往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抑制经济过热。

能正确反映这一政策意图的图示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 、2014 年2月,某政协委员在州政协会议上分析了西昌大气污染形成原因,提出了一些治理污染的建议。

下列建议中属于经济手段的是①加大对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宣传力度②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调动群众参与治理工作的积极性③增加财政扶持力度,对企业达标技改和治理进行补贴④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强化对重点大气污染企业的治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抓公平自然要从经济着手。

因此,体现经济收入的就业问题就成了改革首当其冲的“革命”对象。

解决就业问题必须①健全促进就业创业的机制,营造良好就业环境②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③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让人民共享改革红利④规范用人制度,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 、2013年11月25 日,李克强总理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亲自推销中国高铁。

高铁外交是中国的一张名片,通过高铁外交,中国制造高调亮相海外。

这①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客现需要②能发挥外资对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③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④能够确保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 、今年初一上午,解放军两架苏30战机前往东海拦截闯中国防空识别区的外国军机。

日本趁此妙作所谓南海防空识别区,我国外交部回应称: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完全有权根据自身面临的空中安全形势,采取包括划设防空识别区在内的任何措施,维护国家安全,任何人都不能说三道四。

四川农村农业改革实施方案

四川农村农业改革实施方案

四川农村农业改革实施方案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四川省农村农业改革迫在眉睫。

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我们将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我们将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提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和承包制度,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财政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力度,优化农业补贴政策,鼓励农民投入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农村电网等,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七、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对农业的金融支持,提供贷款、保险等金融产品,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难题,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八、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有机化,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我们有信心推动四川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的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

2020届高考人教版本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2020届高考人教版本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4小题)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

1.“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 .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 .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 .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低生育率陷阱是指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总和生育率为1.5,即每个妇女生育1.5个孩子)以下,由于价值观的转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生育率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能逆转。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出生人口和生育率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

2.我国的生育率现状将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 A . 社会抚养压力减轻 B . 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C .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D . 就业压力增大3.下图是“我国某省自1949年以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对图中人口自然增长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Ⅲ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Ⅲ阶段人口数量B . Ⅲ阶段人口数量持续下降C . Ⅲ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口老龄化D . 各阶段均出现劳动力不足现象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回答下列各题。

4.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 . 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C . 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 . 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下列各题。

5.关于外来常住人口的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对城市发展影响不大B . 外来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质大大提升了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C .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实现“健康城市”模式的主要方式D .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报告(发展目标,农业政策)

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报告(发展目标,农业政策)

一、四川省农业发展概况总体概况:四川地处西南内陆,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5.1%,居第五位。

境内东部为盆地,西南为山地,西部为高山峡谷高原,平坝占7.84%,丘陵占10.06%,高原占32.08%,山地占49.44%,水面占0.58%。

2012年末,四川总人口909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85.3万人,辖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4410个乡(镇)。

全年肉猪出栏6579.1万头,比上年下降5.0%;牛出栏267.3万头,下降0.5%;羊出栏1780.4万只,增长1.4%;家禽出栏65259.8万只,下降3.7%。

猪肉产量下降4.5%,牛肉产量增长2.7%,羊肉产量增长1.3%。

禽蛋产量下降2.4%,牛奶产量增长1.5%。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54.6万公顷。

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1769.9万公顷。

年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64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9个。

年末森林覆盖率38.03%,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22.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水产品产量154.4万吨,增长6.2%。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1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87.6万公顷。

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7万公顷,累计945.7万公顷。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530万千瓦,新增80万千瓦。

全年农村用电量189.4亿千瓦小时,增长3.4%。

二、四川省农业政策政策制定在我国国家政策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时制宜的农业政策对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家政策在我国的实施有一个目标,针对大的方针各个省市自治区因自身条件而异,制定合理的政策。

从自身出发,结合中央总体规划以及中央指导指示意见,建立各个层面的完善政策发展总规原则坚持农民主体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引导传统农户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紧密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基本状况统计与分析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基本状况统计与分析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基本状况统计与分析李洁;曹燕;全津莹;郎伯涛;陈虹;雷波【摘要】为了了解“中国农业核心期刊”的基本状况,对《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期刊概览2014》上所列的中国农业核心期刊的类别、年份、地区、主办单位、联合办刊和刊期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13类189种核心期刊中综合性农业类期刊占比最高,占12.17%,1980年-1989年期间创办的农业核心期刊最多,占41.80%.189种核心期刊中,有63种核心期刊主办单位位于北京市,主办单位是研究院所、各类学会和高等学校的核心期刊最多,另外,50.26%的农业核心期刊是双月刊,35.98%是月刊.【期刊名称】《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年(卷),期】2016(028)002【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农业核心期刊;主办单位;刊期【作者】李洁;曹燕;全津莹;郎伯涛;陈虹;雷波【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与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情报分会、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联合成立“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课题组”,于2014年再次开展全国农业类科技期刊评价,对参评期刊的分类、指标的选取、权重的确定、结果的分析等问题进行了集中研究与讨论,最终确定了“2014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名单,遴选出13个专业类别189种核心期刊[1]。

对2014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了解并掌握中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基本状况及引导其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

该调查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2014》。

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四川省农业概况

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四川省农业概况

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四川省农业概况
一、中国重要的粮油基地
四川的粮食产量历来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左右。

2021年,四川全年粮食总产量3409.2万吨,列全国第3位,西部第1位,占全国的6.6,西部的23.9;油料产量232.3
万吨,列全国第5位,西部第1位。

二、全国畜牧业生产大省
养猪业是四川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生猪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出栏数、猪肉产量及省
际猪肉贸易量,均占全国10%左右。

2021年生猪出栏8764.3万头,猪肉产量652.4万吨,列全国第1位,西部第1位。

猪牛羊肉产量739.7万吨,列全国第2位,西部第1位。

三、经济作物和中药材之乡
四川经济作物油菜籽、甘蔗、茶叶、柑橘、蚕丝产量居全国前列;银耳、生漆、毛竹
等产品享誉各国;林副产品油桐、生漆产量分居全国第一、二位;还盛产白蜡、棕片、竹类、木耳、黄花、花椒等。

四川又就是“中药材之乡”,中药材驰名中外,中药材产量占到全国的1/100大宗药
材存有贝母、虫草、天麻、黄连、川芎、麝香等40种以上。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测试题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近年来,无论是流行歌曲唱响后,还是动画片和电视剧走红后,各大网站都会竞相推出以流行歌曲或电视主题曲为内容的铃音下载。

歌迷和影视迷花上几元钱,就可获得一首喜爱的铃声。

这里下载的铃声是()A.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B.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C.商品,因为它既有使用价值,又提供给别人使用 D.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2.“以价格打开市场,以质量扩大份额。

”这一企业经营战略主要体现了()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B.质量是企业的生命C.商品的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D.价格低就可以打开市场3.“货币没有臭味,无论从哪里来,一方面它代表已经卖掉的商品;另一方面又代表可以买到的商品。

”材料中说明货币的“两个方面代表”的内涵是指()A.货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B.货币的本质与产生C.金属货币与纸币 D.货币的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职能4、央行将于2016年1月16日发行2016年猴年贺岁普通纪念币一枚。

此次发行依旧采取预约方式,首批每人限兑5枚。

对这里的纪念币认识正确的是()①能收藏,但不能在市场流通②可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能收藏,也能在市场流通④其本身有价值A.①②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④5、2015年春季,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专项行动,打击假冒伪劣农资,防止农民因买到假冒伪劣农资而贻误生产和利益受损,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这说明()A.市场上的农资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B.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C.没有合格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具有价值D.假冒伪劣商品耗费劳动少不能成为商品6.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下列关于纸币说法正确的是()①在一定时期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②纸币的面值是由国家决定的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你认为在正常条件下,下列各图的关系表述得正确的个数有________个。

退耕还林背景下农户收入的社会网络效应分析——以四川南江县白滩村为例

退耕还林背景下农户收入的社会网络效应分析——以四川南江县白滩村为例

退耕还林背景下农户收入的社会网络效应分析——以四川南江县白滩村为例蓝菁;盛君;余奕宁;刘震【摘要】研究目的:探讨退耕农户在生产力安排和收入结构方面是否存在同群效应或者互补效应,以及劳动力流动、退耕还林政策因素对农户收入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考虑农村社会网络内部农户间互动对其决策的影响,利用空间权重矩阵精确且全面地捕捉和定位社会网络复杂关系,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1)在白滩村社会网络体系中,农户的农业收入比增长1%,其亲戚邻居的家庭农业收入比降低6.7%,这一情况反映了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而产生的社会网络"互补效应";(2)白滩村退耕程度越高的农户,其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就越高,退耕程度每增加1%,农业收入比将提高5.2%;(3)家庭总劳动力越多的,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越低,其中家庭农业劳动力每流出1%,农业收入比减少3.2%.研究结论:(1)将白滩村社会网络的互补效应应用于其农村信息共享平台建设;(2)通过鼓励种植收入较高的经济林提高农民退耕还林积极性;(3)以就业为核心促进白滩村剩余劳动力转移.%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ind out the influential mechanism of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on farmers' revenue structure in Baitan village, Nanjiang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to explore if there exists peer effect or complementary effect in farmer's production arrangement, and then to put forward policy advice for the second round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that considering the impacts from the households'interaction within rural social network on their decision, spatial econometric approach is applied to locate social network complex relationship accurately and comprehens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insocial network system of Baitan village, when household agriculture income ratio increase 1%, their relatives'and neighbors'agriculture income ratio will decrease 6.7%. 2)For a rural household, the more farmland is converted to forest, the higher ratio of agricultural income takes up the family total income. When the ratio of Grain for Green degree increases 1%, the agricultural income ratio will increase 5.2%. 3)The more household labor exists, the lower ratio of agricultural income takes up family total income. When household agricultural labor flows out 1%, the agricultural income ratio will decrease 3.2%. The phenomenon reflects social network"complementary effect"in labor flow. It's concluded that: 1)the complementary effect of social network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in Baitan village. 2)In order to enhance farmers'enthusiasm for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it's necessary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used forests with higher income. 3)The rural remainder labor should be promoted to flow into cities to earn a living in Grain for Green areas.【期刊名称】《中国土地科学》【年(卷),期】2017(031)003【总页数】8页(P36-43)【关键词】土地经济;农户收入;空间计量;社会网络效应;退耕还林【作者】蓝菁;盛君;余奕宁;刘震【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中国的退耕还林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补偿政策(PES)之一,通过有条件补偿调动了农户参与生态保护工程的积极性,取得了生态改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综合效益[1]。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4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川办发[2014]16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4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川办发[2014]16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4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4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川办发〔2014〕1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省2014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要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4月9日四川省2014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要点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要求,加快我省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现提出2014年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要点。

一、全面推进“五个统筹”(一)统筹城乡规划。

1.开展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推进以县为单位全域规划试点。

(住房城乡建设厅)2.编制完成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在成都市温江区和蒲江县率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试点。

(环境保护厅)3.编制全省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

(林业厅)4.支持个别市(州)编制市域城乡统筹总体规划。

(省发展改革委)5.启动第二批“百镇建设行动”,加快编制试点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住房城乡建设厅)(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继续加强城市地下管网、供水供气、排水防涝、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住房城乡建设厅)2.加大城市电网建设力度。

(省发展改革委)3.启动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

(住房城乡建设厅)4.加强城乡防洪体系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43亿立方米,解决400万农村居民和50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水利厅)5.加快甘孜州、凉山州通乡油路建设、“三州”通村通达公路建设和内地通村通畅公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启动实施“溜索改桥”规划。

“十二五”提灌站规划

“十二五”提灌站规划

四川省农村机电提灌工程建设项目“十二五”规划(2011年--2015年)四川省农业厅机电提灌处农村机电提灌设施是我省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之一。

机电提灌设施建设是关系四川农业与农民根本利益的重要公益性事业和重大民生问题;是提高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程。

‚十二五‛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四川省农村机电提灌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应对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新机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十二‛期间发展战略部署,指导全省机电提灌科学发展。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中共四川省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决定》、《四川省农村机电提灌管理条例》、《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结合我省机电提灌建设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我省农村机电提灌工程建设基本现状(一)基本情况1.机电提灌工程成为四川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省农村机电提灌总动力达56万台,424万千瓦。

其中,固定提灌站5万多处,装机11万台,163万千瓦,灌溉面积1200万亩。

在固定提灌站中,93%装机容量在11至55千瓦之间。

一级提水的固定提灌站有4.695万处,占总处数93.9%,装机145万千瓦;二级提水的固定提灌站3000多处,占总处数6%,装机15万千瓦;三级以上(含三级)提水的固定提灌站不到100处,占总处数0.1%,装机2.25万千瓦。

此外,全省建成了一批公共抗旱救灾服务队和一批效益显著的机械化节水灌溉工程。

2014年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德阳市统计局2015年3月26日产品名称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天然气亿立方米4.7 6.0磷矿石万吨393.8 19.3精制食用植物油万吨38.3 7.9大米万吨97.8 25.9饲料万吨201.9 24.2白酒万千升17.2 -0.6啤酒万千升17.3 4.2软饮料万吨492.9 8.9卷烟亿支344.0 -1.3化肥万吨119.1 -2.9聚氯乙烯树脂万吨31.4 3.6水泥万吨805.5 -29.1电站用汽轮机万千瓦2889.3 7.5发电设备万千瓦3449.3 -0.8光缆万芯千米50.5 2.6德阳市统计局2015年3月26日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工作基调,深入实施全省“三大发展战略”和全市“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合人口。

年末总户数158.2万户,户籍总人口392.5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3.4万人,死亡人口2.8万人。

年末常住人口351.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6.0万人,城镇化率47.3%。

国民经济。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1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04.9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411.4亿元,增长8.7%。

三次产业结构为13.2:59.7:27.1。

非公有制经济。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96.5亿元,增长10.3%。

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59.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7%。

工业品购进价格下降1.5%。

财政。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71.1亿元,比上年下降2.8%。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四川农业农村年鉴》(2020)编纂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四川农业农村年鉴》(2020)编纂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四川农业农村年鉴》(2020)编纂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0.10.12•【字号】川农函〔2020〕821号•【施行日期】2020.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四川农业农村年鉴》(2020)编纂工作的通知川农函〔2020〕821号各市(州)、县(市、区)农业(农牧)农村局,厅机关各处(室、局),厅属各单位,有关单位:为做好《四川农业农村年鉴》(2020)(以下简称《年鉴》)编纂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领导《年鉴》是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主管主办,厅办公室牵头承办,厅史志年鉴办公室(四川农业农村年鉴编辑部)承编的反映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年度文献资料。

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农业农村厅组建了厅主要领导担任编委会主任的四川农业农村年鉴编纂委员会,负责领导和组织《年鉴》编纂出版工作。

请各单位高度重视,明确分管领导、确定撰稿人员,做好年鉴资料收集、整理、编纂等工作,确保《年鉴》顺利编纂出版。

二、组稿范围《年鉴》主要反映2019年度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请各单位按照《四川农业农村年鉴》(2020)编纂方案和大纲要求(附件1),认真组织收集有关图文资料。

三、工作要求(一)为加快推进《年鉴》编纂工作,请各单位将办公室负责同志、具体撰稿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于10月15日前报送厅史志年鉴办公室(附件2),并积极做好有关工作。

(二)各单位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严把稿件政治关、文字关、事实关、保密关,严格按照编纂大纲组稿安排和规定时限报送,报送资料须经本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签字(市、州局加盖单位公章),确保文稿质量。

联系人:李建军雷映宏联系电话:028-******** 85578373电子邮箱:****************通讯地址:成都市武侯祠大街4号(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内省农广校305室)附件:1.《四川农业农村年鉴》(2020)编纂方案和大纲2.《四川农业农村年鉴》(2020)分管负责同志及撰稿人联系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10月12日附件1《四川农业农村年鉴》(2020)编纂方案和大纲一、指导思想《四川农业农村年鉴》(2020)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全面、客观、真实反映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及重大事项,凸现四川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总结发展经验,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科学谋划、决策、部署、指导和开展工作提供丰富资料,为社会各界了解、研究、宣传、支持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信息资源,为编史修志积累资料。

关于“四川省‘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实施效果

关于“四川省‘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实施效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实践教学调研成果关于“四川省‘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实施效果在2011年1月24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这是政府对我省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为了评估在该规划下我省发展情况,现对该发展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调研,调研成果如下:一、调研的基本情况此次调研主要通过网上信息搜索、查阅相关文献,并查阅了四川等多省的官方公布数据,将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比对过去年度各个规划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比对周边省市得出调研结论。

我认为,在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从容面对各种大型自然灾害,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经济发展、交通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推动了我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头三年的预期目标。

二、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的主要指标及比较(一)地区生产总值尽管遭遇了“4·20”芦山强烈地震和特大洪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2013年我省经济最终以10%的较快增速平稳收官,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1月21日,全省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发布数据:2013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260.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

对比十一五末,2010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2013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56.69亿元,同比增长12.3%,,较全国水平高4.6个百分点。

(二)城镇化率到2013年末,四川常住人口8107万人,城镇化率为44.90%,较2012年提高1.37个百分点,增幅比全国高0.21个百分点,列全国第3位。

对比十一五末,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四川城镇人口达3231.2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0.18%。

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典型案例与发展路径研究——以四川省崇州市五星村为例

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典型案例与发展路径研究——以四川省崇州市五星村为例

77区域治理DETECTION作者简介:唐琪艳,生于1997年,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典型案例与发展路径研究——以四川省崇州市五星村为例西南大学 唐琪艳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四川省崇州市五星村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中取得的成果,总结出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经验:土地综合整治、产业振兴、发展成果共享、带头人引领。

同时,全国各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农民就地就业率低、品牌意识薄弱、农闲存在生产空档期等问题。

基于此,提出相应建议,将五星村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成都市及西南广大地区,对全国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五星村;路径研究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8-0077-0003一、引言(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十三五”之后,我国开启“十四五”的新征程,改革开放又迈入新的历史时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壮大集体经济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具体要求,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落脚点,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的必经路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方式之一。

中国许多学者已经对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对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研究并不多。

五星村作为崇州市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与之相关的文献也不多,因此对五星村新型集体经济的研究具有前瞻性。

(二)文献综述王宏波(2017)等从农村市场化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地区的积极意义,基于陕西省耀州区董家河镇王家砭村论证分析了多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模式[1]。

方志权(2014)立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在改革过程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治理机构有待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或社区的关系有待梳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较少[2]。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农村的发展史论文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农村的发展史论文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农村的发展史论文经过70年建设与发展,伴随着新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辉煌历程,地处内陆的四川省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方式正由传统农业朝着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业已进入了决战决胜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

本文梳理了建国70年来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重要经验,解析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的突出挑战,并对新时期四川农业农村的发展愿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四川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提供理论思考与历史借鉴。

一、70年来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一)农业综合产能快速提升,主要农产品供给量充足。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即1949—1978年,四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增速为4.16%,全省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年增速仅1.7%和1.2%。

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一系列顺应时代的改革政策出台落地,四川率先在全国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

21世纪以来,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相继出台,四川农业经济总量呈现阶梯式增长。

从粮食生产角度,2018年四川粮食总产量3493.7万吨,相比1949年增加2402.9万吨,粮食单产水平从1949年的1617.0千克/公顷增至2018年的5575.5千克/公顷,确保了全省粮食安全供给。

从特色农产品生产来看,蔬菜、油料、水果、茶叶、生猪等农产品全面蓬勃发展。

2018年,四川蔬菜、油料、水果、茶叶产量等特色经济作物总产量分别为4438万吨、362.5万吨、1080.7万吨、30.1万吨,相比1949年,年增速为4.4%、4.0%、8.3%和6.1%;与此同时,畜禽及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2018年四川肉类总产量664.7万吨,相比1949年增加661.2万吨,年增速7.9%;2018年全省猪肉产量481.2万吨,相比1978年增长451.39%,年增速4.36%;同期,牛羊肉产量年增速为1.34%;水产品产量年增速达9.2%;牛奶产量年增速超过了6%,市场农产品供应充足且品类不断丰富。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编纂《四川农业农村年鉴》(2018)有关事宜的通知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编纂《四川农业农村年鉴》(2018)有关事宜的通知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编纂《四川农业农村年鉴》(2018)有关事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19.08.02•【字号】•【施行日期】2019.08.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编纂《四川农业农村年鉴》(2018)有关事宜的通知各市(州)农业(农牧)农村局,厅机关各处(室、局)、厅属各单位、有关单位:年鉴是记载历史、反映发展进步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重要载体。

经过机构改革以后,农业农村厅职能职责不断增加,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活力日益增强。

为真实准确记录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为下一轮修志辑存史料,按照《四川省地方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要求,省厅决定从2019年8月启动《四川农业农村年鉴》(2018)[以下简称《年鉴》]编纂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领导《年鉴》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主管主办、厅办公室牵头承办。

为把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省厅组建四川农业农村年鉴编纂委员会,并成立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史志年鉴办公室。

厅主要领导任编委会主任,其他厅领导任编委会副主任,厅机关各处(室、局),厅属各单位、各市(州)局负责人任编委委员,领导并组织《年鉴》编纂工作。

二、组稿范围《年鉴》向厅各处(室、局)、厅属各单位、各市(州)县(市、区)局和各有关名优企事业单位组织图文资料,重点反映2018年度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详见《四川农业农村年鉴》(2018)编纂方案和大纲(附件1)。

三、工作要求(一)全省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年鉴》编纂工作,明确分管领导,确定撰稿人员,原则上确定各级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为特约编辑,并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有关工作,厅各处(室、局)、厅属各单位也要明确工作人员具体承担《年鉴》资料的整理和编纂工作。

(二)为加快推进《年鉴》编纂工作,请各有关单位将分管领导、办公室主任(撰稿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于2019年8月20日前报送厅史志年鉴办公室(附件2),按照编纂大纲组稿安排和规定时限报送本单位有关资料,并协助有关工作。

四川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四川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四川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廖桂蓉黄王旬吕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依赖于大量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由劳动者数量的增多转化为素质的提高。

当前,四川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左右,因此,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任务就变成在广大农村寻找一条适合当地人力资源开发的新途径,化人力资源优势为人力资本优势,这是四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一、四川农村人力资源现状1.人力资源总量庞大。

国际上通常将15~64岁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

按照该标准,2003年四川劳动年龄人口为6112.9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4209.4万人,占全省总劳动力的68.86%。

据目前生育水平预测,2010年、2015年农村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的比重将还会略有上升。

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来看,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主要依靠人,即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庞大的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固然是四川发展经济的潜在优势,但潜在的优势并不等于现实的优势。

只有当人力资源通过开发,在经过数量基础上的质量提升后,与其它生产要素相结合创造出价值,才能转化为人力资本,才能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根本动力。

另外,人是物质资源的创造者,又是物质资源的消费者,创造物质资源是有条件的,而消费物质资源是无条件的,庞大的人口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源,会减少整个社会用于积累的资本量,从而恶化人力资源投资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四川庞大的农村人力资源供给量与农村耕地等自然资源不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使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十分尖锐。

2.人力资源素质较低。

近年来,四川农村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劳动者受教育的规模、水平和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但从农村经济的集约型增长对人力资源的客观要求来看,四川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仍处于比较低的状态。

据统计,2003年,四川省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就有688.9万人,占14.67%。

2003年,在四川农村6岁及6岁以上的人口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有281.7万人,占5.04%;而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有727.5万人,占13.02%;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650万人,占47.41%;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930.4万人,占34.53%。

农田水利建设宣传标语

农田水利建设宣传标语
[1]张学.论小型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地位及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14(2):134.
[2]王海星.互助县农田水利事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6):265,267.
[3]吴治蓉.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4(8):103.
[4]王冠军,陈献,柳长顺,等.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水利,2014(5):10-14.
2、有机质提升:发放绿肥种子(箭舌豌豆)85吨,推广面积25000亩,覆盖15个乡镇110个村;秸杆还田120140亩,还田量86180吨。完成项目专项投资50万元。
二、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严格目标考核。成立县、乡镇项目领导小组,实行主官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把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作为农业强基固本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长抓不懈,每年年初结合大春生产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做出具体分工,落实具体措施。
(四)严格质量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质量严格实行验收制和保证金抵押制度,项目资金实行专项管理,按工程进度审查拔款,加强资金的追踪检查与审计。严格实行项目公示制度,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实施到位。
(五)宣传培训。根据我县“以移民工作为中心”的实情,采用以耕地质量现状、承载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优患意识进行宣传,提高对中低产田土改造和耕地质量建设重要性的理解支持与参与意识。全年共培训镇村农技人员、村社干部和示范农户7650人次,召开全县耕地质量建设专题会4次,乡镇、村级耕地质量建设培训会2次。在县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30分准时播放耕地质量建设宣传标语,
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其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1农田水利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

辖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183个县(市、区),2463个乡,1927个镇,47399个村。

全省常住人口8140.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371.3万人,城镇人口3768.9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46.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据公安厅统计,全省户籍人口9159.08人,其中农业户籍总户数2071.9万户,农业户籍人口6465.12人,占户籍人口的70.6%。

有56个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藏族聚居人口仅次于西藏。

民族自治地区面积达3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7%。

一、农业地理和资源(一)农业地理分布四川省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北连青海、甘肃、陕西。

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

其中,平原占5.3%,丘陵占12.9%,山地占77%,高原占4.7%;水域占18.5%。

平原以成都平原为主;丘陵以东中部最广,海拔在250~750米之间,由岷江等河流冲积物堆积而成,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山地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边缘及川西地区,大部分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高原以川西北地区最集中,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

(二)农业气候条件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雨量多,日照少,年均气温17.0℃,无霜期250~340天;年降雨量1079.7毫米,年日照时数968.6小时,为全国最低值区之一。

川西南山地冬暖夏凉,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明显,垂直变化大,年均气温16.0℃,无霜期200~300天;年降雨量1000.5毫米;年日照时数2046.2小时。

其中攀枝花一带被称为长江上游的“金三角”、“聚宝盆”,年平均气温20.9℃,可满足一年三熟,与南亚热带水平接近;盛产粮、蔗和亚热带水果,是全国的芒果、石榴、葡萄生产最适宜地区。

西部高山峡谷高原冬寒夏凉,水热不足,但日照充足,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年均气温9.1℃,无霜期20~100天;年平均降水量1674多亿立方米,年降雨量704.1毫米;年日照时数1935.0小时,超出盆地966.4小时。

(三)农业土地资源全省辖区总面积72917.45万亩(48.6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5.06%,位居全国第5位。

全省有耕地面积5988.8万亩,占辖区总面积的8.2%(国土资源厅数据为:全省耕地面积10102.60万亩,占辖区面积的13.85%)。

全省宜农未利用地23.09万公顷(346.35万亩),可开发为耕地的15.69万公顷(235.35万亩)。

其他草地1896.85万亩,裸地3006.34万亩,沙地13.31万亩,沼泽地1012.09万亩。

复种指数242%。

难利用地有6943.13万亩。

主要特点:一是人地矛盾突出。

全省户籍人口人均耕地0.66亩,常住人口人均耕地0.74亩,农业户籍人口人均耕地0.92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482.9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4.8%(按国土资源厅耕地数据计算)。

二是林地、草地面积大。

林地和草地占总土地面积的62.3%,并集中于西部高山高原地区。

三是山地面积大。

丘陵山地占89.9%,平原占5.3%。

四是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宜农未利用地仅有346.35万亩,可开发为耕地的仅有235.35万亩。

五是水土流失严重。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占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5%,占全省辖区面积的25%,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四)主要农作物主要粮食作物有禾谷类、豆类、薯类三大类。

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甘蔗、蚕桑、水果、茶叶、蔬菜、烟叶、麻类、花卉、药材和经济林木等。

(五)林业及植被四川省是全国五大林区之一。

高等植物有1万余种,约占全国1/3,居第二位;脊椎动物1180余种,占全国的40%以上,是我国乃至世界极其珍贵的生物基因库。

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61种,占全国保护植物总数21.8%。

各类野生经济植物5500种以上,其中:药用植物4600余种,居全国第二位;油脂植物300余种;芳香油植物200种以上,占全国总数的81.5%,居全国第一位。

现有林地面积3.6亿亩,其中森林面积2.61亿亩。

年末森林覆盖率35.8%,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

活立木蓄积17.9亿立方米(2013年底),森林蓄积17.13亿立方米。

退耕地还林面积1336.4万亩。

经济林面积3806万亩,竹林面积1719万亩。

现有林业自然保护区123个,其中国家级23个、省级51个(2014年新建国家级1个)。

森林公园123个,其中国家级33个、省级58个(2014年新建国家级3个、省级3个)。

湿地公园33个,其中国家级(含试点)20个(2014年新建6个)。

国家森林城市6个,省级森林城市8个(2014年分别新建1个、4个)。

全国绿化模范县15个,省级绿化模范县56个(2014年新建省级8个)。

(六)畜禽资源四川省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全省有畜禽地方品种57个,其中进入省级保护名录38个;天然草场3.13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2.65 亿亩,主要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

盆地以饲养猪、牛、小家畜家禽为主,高原高山地区以饲养牦牛、绵羊为主。

(七)渔业资源四川省水面可养殖面积352万亩,已养殖面积299万亩。

有湖泊、水库等宜渔水面154 万亩;宜渔稻田975 万亩。

集约化养鱼技术在全国内陆省份属领先水平,稻田养鱼、水库养鱼单产居全国第一。

(八)水资源及水利设施四川省水资源总量2616亿立方米,其中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资源占全省的72%。

水域总面积896万亩,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68条。

可养殖面积358万亩。

全省现有各类水利工程123万处,其中水库7706座(大型9座,中型120座,小型7577座),蓄引提水能力332亿立方米(其中水库总库容160亿立方米)。

有效灌溉农田面积累计达到4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40%(按国土资源厅耕地数据计算)(????去年数据:有效灌溉农田面积累计达到4217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47%)。

年实际供水量达到199亿立方米(未含发电供水量)。

地方电力装机容量1055万千瓦,年发电量428亿千瓦时。

二、农村经济2014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安排部署,始终坚持“两个重中之重”的工作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扎实开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力打响扶贫开发攻坚战,保持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好势头。

全省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5888.1亿元,比上年4.0%。

农林牧渔增加值3594.2亿元,比上年3.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3%。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长2014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03 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减少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2.5个百分点。

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3571元,增长7.5%;工资性收入4016元,增长13.4%;转移性收入964元,增长16.3%;财产性收入252元,增长24.7%。

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排位保持在第21位。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2%。

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7:1。

(二)农业生产稳步增产增收1.农业生产。

2014年,全省农业产值3078.6亿元,比上年3.9%。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9701.1万亩,产量3374.9万吨(675亿斤),比上年减少0.4%,单产696斤/亩。

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987.7万亩,产量1526.5万吨、比上年减少1.5%,单产1022斤/亩;小麦播种面积1756万亩,产量423.2万吨、比上年增长0.5 %,单产482斤/亩;玉米播种面积2071.8万亩,产量751.9万吨、比上年减少1.4%,单产726斤/亩;红薯播种面积710.5 万亩,产量202.5万吨,比上年增长1.91 %,单产570 斤/亩;洋芋播种面积1183.8万亩,产量292万吨,比上年增长3.91 %,单产493.4斤/亩。

油料播种面积1927.9万亩,比上年增长1.6%,产量300.8万吨,比上年增加10.3万吨、增长3.6%,其中油菜播种面积1525万亩,产量233.1万吨,比上年增长4.1%。

蔬菜播种面积1973.2万亩,增长3.1%,产量4069.3万吨,比上年增长4.1%;茶叶产量23.4万吨,比上年增长6.3 %;水果产量759.7万吨,比上年增长5.7%;烟叶产量22.5 万吨,比上年减少10.5 %;棉花产量1.2万吨,比上年减少4.8%;麻类产量22.5万吨,比上年减少10.5%;甘蔗产量55.7万吨,比上年减少2.3%;药材播种面积162.1万亩,比上年增长3.8%,产量42.3万吨,比上年增长4.7%。

2. 畜牧业养殖。

2014年,畜牧业产值23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9%。

全省肉类(猪、牛、羊、禽)总产量683.3 万吨,比上年增长3.2 %,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为77.2%。

生猪出栏7445万头,比上年增长1.8%;生猪存栏、出栏和猪肉外销量均居全国第1位。

全省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羊、禽肉产量分别为33.4万吨、25.3万吨、97.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3% 、3.3% 、1.9%。

牛出栏278.7 万头,增长5.3 %;羊出栏1632.7万只,增长3.1 %,家禽出栏64667.6 万只,增长1.4%。

禽蛋产量145.3万吨,比上年增长0.1%;牛奶产量70.8万吨,比上年增长0.3 %;(???)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面达到65%。

3.林业和水产业。

全年林业产值2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033元,比上年增长18.7%。

其中,林业生态旅游产值59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

渔业经济总产值323.8亿元,比上年7.8 %。

渔业产值192.4亿元,比上年5.4%。

水产养殖面积299万亩,比上年增长1.34%;水产品产量132.6万吨,比上年增长5.2%。

4.农产品加工业。

全省368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822.08亿元,同比增长8.3%。

完成销售产值9507.86亿元,同比增长7.96%,产销率为96.8%。

全省2117家规模以上饮料食品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621.18亿元,同比增长8.4%。

实现销售产值6376.4亿元,同比增长8.03%,产销率为96.3%。

从重点监测的产品产量上来看,全年增长幅度较大的有大米615.6万吨,累计增长18.9%;膨化食品2.8万吨,累计增长28.3%;糖果11.2万吨,累计增长24.4%;速冻食品9.7万吨,累计增长24.4%;味精(谷氨酸钠)3.5万吨,累计增长3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