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首都贫困带现状研究(韩劲)
创新四种机制,消除“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
创新四种机制,消除“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作者:牟永福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5年第21期牟永福“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是京津冀地区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
要解决这种“周边塌陷”顽疾,彻底消除“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现象,就必须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去谋划、以创新的举措去推进、以创新的机制去落实,推动“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地区以更高增幅、更快增速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创新京津冀区域性扶贫协调机制首先,协同制定“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地区发展规划。
要突出比较优势,鼓励分工与合作,以区域为单位建立自己的优势主导产业群,重新构建京津冀都市圈产业格局。
要明确产业分工,实现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北京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为中心,带动现代制造业、都市农业的发展;天津以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业为主导,促进商业和城市服务业的振兴;河北省的唐山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泰皇岛巩固和提高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承德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及装备制造产业等,形成完整的、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都市圈的核心地域,带动外圈的发展。
要加强京津冀区域内次级中心城市的战略规划,加快唐山、石家庄、承德等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发挥他们对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其次,打破行政界限,突出连片跨区域合作。
在市场动力不足的现实情况下,环京津地区与京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离不开政府之间的合作。
“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区域治理应以实现区域协作性公共管理为治理目标,将区域治理模式与政府职能转型和制度创新相结合,建立一种多种利益集团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整合资源,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调控不足的区域治理体系。
再次,针对贫困群体的流动性特征,建立跨区域贫困人口识别机制。
随着城乡二元体制的逐步打破,交通、通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劳务输出政策的不断推进,贫困突破了原有的地域界限,呈现跨区域贫困现象,只不过贫困的形式由农村贫困转变成了城市贫困或其他形式贫困,但受户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其贫困实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环首都贫困带发展现状与致贫原因分析
环首都贫困带发展现状与致贫原因分析作者:李营柯来源:《财讯》2018年第22期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被定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京津冀被外界视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又一重要经济引擎,发展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京津冀地区相较珠三角和长三角发展成效欠缺,其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在此戰略背景下,研究环首都周边贫困地区的发展并采取有效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如何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环首都贫困的地区脱贫并缩小与北京的差距,这也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主要对环首都贫困带的发展现状及致贫原因进行分析。
环首都贫困带发展现状2005年8月17日,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一份调查报告首次提出“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在国际大都市北京和天津周围,环绕着河北的3798个贫困村、32个贫困县,年均收入不足625元的272.6万贫困人口。
直接与北京接壤呈现C型包围圈的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保定三地就有25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这25个贫困县被称为环首都贫困带。
目前,环首都周边25个贫|禾1县,共有235.9万贫困人口,占河北省贫困人口总数的42.1%。
这些地方的发展存在着水平落后、产业层次较低、居民生活水平差、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环首都贫闲带虽然在这些年来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北京市的发展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
其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环首都贫困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政收支和人均收入较低;投资消费水平较低;居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等。
(1)环首都贫困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滞后人均GDP与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内在联系。
亨廷顿分析,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与社会安定、社会和谐成正比。
从环首都贫困地区与河北省、北京的人均GDP的对比来看,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无疑是遥遥领先的。
2000年,环首都贫困地区的人均GDP与河北省的人均GDP以及北京市的人均GDP分别为3 378.6元,7592元,24122元,北京市的人均GDP是环首都贫困地区的7倍之多,差距较为悬殊;2015年,环首都贫困地区的人均GDP与河北省的人均GDP以及北京市的人均GDP分别为:24108.73元,40255元,106497元,环首都贫困地区与河北省和北京市的人均GDP之间的差距有所减小,但环首都贫困地区的人均GDP仍不到北京市的1/4。
求实、创新与学者良知的结晶
求实、创新与学者良知的结晶韩劲著《走出贫困循环――中国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对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是作者在2004年完成的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贫困山区可挣续发展理论与对策研究》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它是一项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研究成果。
作者从贫困山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准确把握我国农村山区的贫困特征及其“病灶”根源,为贫困山区摆脱贫困怪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形成了以区域组织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农村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政策建议。
(一)作者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在正确的方法论的指导下,作者对中国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求真务实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作者深入贫困山区,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和第一手资料。
在研究阶段,作者用半年多时间住在贫困山区,走村串户,在田间地头访谈,到乡镇政府和县职能部门调研。
作者以亲身所见、所闻、所感为这一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在写作中,作者用事实说话,说实在话,说老百姓看得懂的话。
这种相当难得的求真务实精神,大大增强了该著作的可信度。
以小见大是本书的又一特点。
作者以“中国‘三农’问题的重灾区――贫困山区”为研究客体,但所揭示的问题和所探讨的理论均具有很大的延展性。
本书对可持续发展观内涵的考释,对科学发展观核心观念的阐明,对我国农民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的探索,对如何让农民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力以及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等问题的分析等等,具有创新性和一般的理论意义。
本书对贫困山区走出贫困循环所提出的对策措施(核心为区域联合体管理),也具有创新性,对我国陷入贫困循环、有一定区域独立性的农村地区均有普遍的实用价值。
这部著作说明,贫困山区的问题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是问题的根源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因而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二)创新理论和解决问题是该著作的两大目标。
解决问题是该著作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升华出能够解释现实和预见未来的理论,是做学问的本分,也是解决问题的最高境界。
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困境分析
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困境分析【摘要】环京津贫困带是指环绕北京、天津的地区,贫困情况较为严重。
随着旅游扶贫政策的实施,该地区的旅游业逐渐兴起,但仍面临一些困境,如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品质不高、市场推广力度不够等。
本文从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旅游扶贫现状、发展特点和困境分析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旅游扶贫的可行性,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品品质、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等建议。
通过对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困境的全面剖析,展望未来旅游扶贫的发展前景,并希望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事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关键词】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困境分析、发展特点、可行性探讨、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京津地区的贫困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原因,导致贫困现象比较突出。
为了解决环京津贫困带地区的贫困问题,不少地方开始尝试利用旅游扶贫的方式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
环京津贫困带地区的旅游扶贫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困境和难题,例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旅游资源匮乏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环京津贫困带地区旅游扶贫的进程,也给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可行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环京津贫困带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环京津贫困带的旅游扶贫现状、发展特点和困境,探讨解决贫困地区旅游发展难题的可行性,并提出有效建议,为环京津贫困带的旅游扶贫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挖掘贫困地区旅游资源潜力,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脱贫,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首都贫困带贫困治理路径分析:一个产业融合的视角
环首都贫困带贫困治理路径分析:一个产业融合的视角[摘要]本文通过对环首都贫困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环首都贫困带的存在不仅大大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更不利于区域的均衡发展。
虽然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扶贫机制、制度建设、产业集群等角度对于根治环首都贫困带做出有益探索,但现实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本文试图从产业融合视角拟对这一旧有问题进行新的探索,以期寻找一条有效解决环首都贫困带治理贫困的新路径。
[关键词]环首都贫困带;贫困治理;产业融合[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2-0070-03在首都北京周边存在着这样一个区域,这里既担负着保护首都水源和生态的使命,又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这里既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矿产、水利、林牧业资源的区域,同时又是一个贫困程度较深,贫困人口众多的集中连片贫困区。
这片区域就是学界及政府都称为的环首都贫困带。
环首都贫困带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当地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且也会影响首都地区的生态安全,更不利于京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多年来,不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学界,从各个维度或角度对于这一区域的贫困治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不论是经济理论的推广,还是政策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效,但离彻底根治环首都贫困带的贫困问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产业融合是近些年新出现的产业经济现象,最初发生在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业三大产业的融合中,随后在各个产业中繁盛起来。
所谓产业融合或是指在某类专业技术或通用技术基础上的不同产业间的交叉,或是指因产品、需求的扩展而出现的原本界线分明的不同产业间的相互渗透。
主要包括交叉型融合、延伸型融合和衍生型融合。
这一新兴事物的出现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有关贫困治理问题的新的研究视角。
本文拟从产业融合的减贫传导机制、产业融合路径选择方面对环首都贫困带的贫困治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提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思路。
浅谈“环首都贫困带”的发展
浅谈“环首都贫困带”的发展作者:毕毅琛马雪剑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03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首都贫困带”与北京周边郊县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嫉妒与不满广泛存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弱化政府的作用,破除体制性障碍,以“看不见的手”为基础进行调节,政府再加以行政引导或指导,发展生态经济。
【关键词】环首都贫困带分工市场从国际上看,大多数经济大国在首都周围都有着繁荣的首都圈或经济圈,并且对推动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中国,却形成了“环首都贫困带”,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解决“环首都贫困带”的问题,对经济与社会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我们力图以亚当·斯密的市场理论即“看不见的手”为出发点,探讨解决“环首都贫困带”问题的建议与方案。
环首都贫困带主要指的是河北的承德、张家口、保定等首都周边,存在的一个贫困程度较深且集中连片的区域。
在该贫困带中,目前仍有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5个,贫困村2804个,贫困人口154万人,占河北省贫困人口总数的42%。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与本省和周边北京远郊县区的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
总体上看,贫困带形成的原因是自然条件与政府政策双重影响的结果。
张家口、承德以及保定部分县从西、北两面环抱京津,干旱、高寒、多风、土地瘠薄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京津生态服务功能,给这一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双重抑制,导致大面积的环首都贫困带现象。
此外,为了保证首都的供水和生态环境,国家对这些地区实行限制开发政策。
另一方面,“京津的产业政策求大求全,与周边地市之间相互争资源、争项目、争投资,过度竞争和封闭竞争严重,许多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不必要损失,还造成整个区域资源使用浪费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1]一方面,贫困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另一方面,贫困又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所以,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环首都贫困带的问题的解决都迫在眉睫。
环首都贫困带的脱贫问题
环首都贫困带的脱贫问题作者:李丹来源:《开放导报》2013年第06期[摘要] 环首都贫困带具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生态性贫困。
生态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生态遭到破坏甚至不断恶化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抑制作用。
该地区脱贫致富,需要从生态视角进行研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特色产业,使生态和经济取得双赢。
[关键词] 环首都贫困带生态性贫困生态补偿机制脱贫[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3)06-0069-04[作者简介] 李丹(1981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研究方向:生态经济、区域经济。
一、环首都贫困带现状环首都贫困带是指在承德、张家口、保定等首都周边,存在一个贫困程度较深且集中连片的区域。
其中有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5个,贫困人口达150多万人,占河北省贫困人口总数的42%。
该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不论是GDP水平、地方财政收入,还是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都远远低于北京郊县的水平。
本文选取环首都贫困带中的10个贫困县作为案例,和北京郊县的经济指标加以对比,其差异之大显而易见(见表1)。
2011年,北京密云县和昌平区的GDP分别为1620000万元和4477000万元,而河北省内环首都贫困带的涞源县和崇礼县仅为335301万元和305256万元,不足密云县的1/5,甚至连昌平区1/10都不到。
除滦平县之外,其余各县的人均GDP都低于密云县和昌平区,密云县的人均GDP是最低的顺平县的2.9倍。
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来看,密云县和昌平区分别是最低的顺平县的15.5倍和35.9倍,差距惊人;而财政支出方面,密云县和昌平区也是远远高于河北各县,都是崇礼县的10倍以上。
密云县和昌平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3000元左右,而选取的10个贫困县中,只有最高的涿鹿县超过了5000元,10个县的平均值为3973元,不足密云县和昌平区的1/4。
首都经济圈的贫困带成因与消除贫困的建议
首都经济圈的贫困带成因与消除贫困的建议一般学者将承德、张家口两市的全部县区(21 个)及保定的易县、涞水和涞源共计24 个县定义为“环京津贫困带”,首都经济圈贫困带的贫困现状表现在多个方面,它不仅表现在整体经济发展缓慢、个人经济收入水平低,还表现在交通、饮水、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差和农民生计途径单一。
首都经济圈贫困带作为一种特殊的贫困现象,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使贫困状况进一步恶化,最终也必将通过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利用直接威胁北京的可持续发展。
一、首都经济圈贫困带的贫困成因分析(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敏感的区位地带首都经济圈贫困带为京津冀平原地区的生态屏障,是北京水源地和风沙源的重点治理区。
脆弱的自然环境使得该贫困带成为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同时,农业是农民生计的主要来源,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得农业本身的发展具有极大的脆弱性。
由于贫困带本身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北方少雨多旱的天气,使得占全国人口1%的首都都市圈平均只拥有全国1%的水资源总量,而其中北京81%的用水、天津93%的用水都来自河北。
作为京津的水源地,河北为了给京津提供充足、清洁的水资源,不断提高水源保护标准,加大对这一地区资源开发和工农业生产的限制,因而不可避免地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正是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的缺乏,再加上多发的自然灾害,使得首都经济圈贫困带虽然处于中国东部的区位,却只有中国中部的发展水平。
(二)复杂的历史变迁从历史上来讲,首都经济圈贫困带处于沙化严重的坝上高原、石漠化严重的燕山和太行山区、盐碱遍地的黑龙港流域,几百年来一直就是穷困之地,这一地区的持续贫困和生态破坏与历史上多次的重大决策失误有直接关系。
明朝时期的大规模毁林建城、清朝时期的大规模移民、民国时期的大规模屯兵和解放后“以粮为纲”等都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使得当地在历史上要么河流泛滥,要么干旱少雨,要么就是战争连绵,造成了今日的贫困格局和贫困带的形成。
环首都贫困带贫困治理路径分析:一个产业融合的视角
到环 首都绿 色经 济 圈 ,再 到环 首都 贫 闲带 ,河 北努 力尝 试 各 种途 径 向北京 靠拢 ,以期 获得 北 京经 济发展 的 荫泽 。但 时至今 日,这一 切 的努 力 仿 佛 只是 河 北 的 “ 一厢 情 愿 ” ,
城 市规划与管理
中国市场 2 0 1 3 年第 1 2期 ( 总第 7 2 7期)
环 首 都 贫 困 带 贫 困治 理 路 径 分 析 : 个 产 业 融 合 的 视 角
一
郭晓杰
( 河 北 省 社 会 科 学 院经 济 研 究所 , 河北 石 家 庄
[ 摘
0 5 0 0 5 1 )
传 统扶 贫思 路 ,因此 该研究 认 为 ,从 产业 集群 角度 出发 的
产 业 园区建设 不 失为 一 条有 效 的摆 脱贫 困的 发 展路 径 。 赵 玉从 项 目寻找 、引进 高新 技术 、发 展旅游 经济 、借 力 北
京 等 几方面 探讨 如何 破解 环首都 贫 困县 财政 困境 的有效 方
周边 贫 困县 的农 民人 均 纯 收入 、人 均 G D P和人 均 地方 财
政收入 连 北 京周 边 县 ( 区 )1 / 3 、1 / 4和 1 / 1 0一 都 不
到 。对于 这样 一个 存 在 于繁 荣 大都 市 周 边 的极 贫 地 带 , 不论 是 各级 政府 还是 学术界 都在 努力 探索 一 条有效 的治 理 其 贫 困的有效 路径 。 王 晓海 等通过 对 环首 都 贫 困带 贫 困 根 源 的分 析 指 出 , 制度 贫 困是其 贫 困的 真正根 源 ,并提 出加速 环首 都贫 困 地 区发展 的相 关 制 度 创 新 … 。河 北 省 委 党 校 课 题 组 同 绕 环
浅析“环首都贫困带”
到家庭 , 大 到国家 , 我 们都认 为一 个好 的领导 班子 、 领 头
人非常重要 。而河北 的领导班子在规划发展 战略 时导 向 不明确 。自 1 9 8 6年河北提 出“ 环京 津” 战略至今 , 一 时间 提服务北京 , 做 北京的后花园 , 一 时间又提立足本 省走 自
如地处 北京西部的赤城县 , 为北京水源上 游地带 , 为保 障
( 一) 对“ 环 首都 贫 困带” 要“ 输血 ” , 但 更 需要 “ 造
血 ”
使给予补贴 , 标准相对 较低 、 补贴规模 相对较小 。
( 三) 历 史 因 素
“ 落后地 区长期得 不到 有效发 展的根 本原 因在 于面 对发达地 区通过极化效应 积累起来 的先发优势却 无能为
2 0 1 5 年 第1 期・ 总 第 2 4 7 期
元 i 1
一 河北 一侧环首 都县 ( 市 ) 地 区人 均纯 收入 收入平 均值 ・ 北京 一侧县 区 ( 市 均 纯收入平 均值
对外分 圣
发 展 造 成 了消 极 的 影 响 。 自 1 9 4 9年 以来 , 出于 城 市 发 展
坏导致 的生 态环 境退化 , 目前适 合开 发利 用 的土地 不足 总面积 的 3 0 %,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 用程度 已高达 9 5 % 以
上, 即使 是丰年也 无河 水入海 。脆弱 的 自然环 境使 得该
贫 困带成 为 自然 灾 害的 多发 区。同时 , 农 业是农 民生计 的主要来源 , 灾害 的频 发使得 农业 本 身极其 脆弱 。尤其 是水资源 的缺乏 , 再加上频 发的 自然灾害 , 使得环 首都贫 困带虽然处 于中国东部 的区位 , 却 只有 中 国中部 的发展 水平 。
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区域整合管理模式
是世界著名风光景观名胜荟萃区 ;同时 ,山地也是 全 球 变化 的敏感 区 ,是生 态脆 弱 区 ,更 是经 济欠发
达地 区和实现全 面小康 社会 的难 点 区 ( 宜珍 , 陈 2o ) 04 。贫 困是 人 的贫 困 ,反 贫 困则 需 要 区域对 策 。
山区依 然贫 困 ,就没 有整 个社 会 的和谐 ;没有 山 区
马 列主 义、毛 泽 东思想和 邓 小平理 论 为方 法论基 础和指 导 思想 ,从 山 区生 态地 位和 经 济社会 发展 现状 出发 ,提 出贫 困山 区的 整合 管理模 式 ;进 而在 小农 经济基础 上 构建 由区域 联合 体领 导 的 、既
适应 市场 经济条件 又符合社 会 主 义原 则 的 区域 联 合 体 制 度机 制 ,为 山 区可持 续发展 提 供 制度 基
有 关方 面 问题 的措施 —— 建立 山区可持 续发展 国际
我 国是 个多 山 国家 ,山 区占 国土面积 的三 分之
二 以上 。山区 ,作 为 自然 区域 ,与平 原 、湖泊 等相
对 应 ,其 显 著 特 征 是 “ 多 平 地 少 ,可 耕 地 少 ” 山 ;
作 为社会 单 元 ,主要蕴 含于农 村 集合 ,除 矿 区和旅 游 区 以外 ,山 区在农 村 是 “ 形 上 的隆起 ,经济 上 地
的低地 ” ( 陈国 阶 ,பைடு நூலகம்0 ) 山地 是 平 原和 城 市 的重 04 。
伙伴关系 ;进而形成 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政策框 架 。20 年 , 05 联合 国大会设 专门议程讨论 “ 可持续
发 展 : 区可持续 发 展 : 山 向山 区穷 国提供援 助 以克服
收 稿 日期 :20 3—0 09—0 6 基 金 项 目 :河 北 省 软科 学 项 目 (5 527 4 ;河 北 省 社 科 基 金 项 目 (05 13 ) 0470 D一 ) 20006 。
基于生态功能的京津冀山区一体化治理研究
基于生态功能的京津冀山区一体化治理研究作者:韩劲来源:《当代经济管理》 2015年第5期韩劲(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眼摘要演面对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环境与水资源诉求,为了实现京津冀区域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主张将京津冀区域中面积最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山区,作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验田和突破口,提出对山脉自然延伸区域实施专门的整合的公共管理,即以网络信息化为引领,以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的有机结合为手段,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核心机制的山区整合治理方案。
关键词京津冀;生态屏障;互联网一体化;贫困山区;区域治理[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5)05-0055-05收稿日期: 2015-01-13网络出版网址: /kcms/detail/13.1356.f.20150120.1403.001.html 网络出版时间: 2015-1-20 14:03:54作者简介:韩劲(1965-),女,河北滦县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石家庄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一、区域治理中的山区治理管理(Management) 是社会组织中,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治理( Governance,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Put in order),一般是为着某种社会、政治、经济或生态目标而实行的行政化管理。
与治理概念相对应的是狭义的管理,即企业管理( Manage,Run),是为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实行的市场化管理,其管理主体是企业,而治理的主体则是政府或集体。
为便于比较概念,列表1 如下。
所谓区域治理(Regional Governance),根据百度百科,是指政府、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公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为实现最大化区域公共利益,通过谈判、协商、伙伴关系等方式,对区域公共事务进行集体行动的过程。
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国家治理能力研究
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国家治理能力研究作者:李金龙杨洁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05期摘要: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促进精准扶贫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
国家治理能力在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实践中展示了丰富内涵。
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的精神实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国家治理能力主要包括精准扶贫政策思想引领过程中的统领能力、精准识别机制分析中的认证能力、精准施策机制分析中的规管能力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机制中的整合能力。
统领能力存在理想型决策与非理性运作失衡、认证能力较低引致贫困户错评等国家治理能力偏低现象,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强化政治社会化机制、重塑乡村治理规则以及理顺政社职能关系等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国家治理能力;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深度贫困地区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68(2018)05-0069-0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1]。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尽快补上扶贫短板。
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决心坚定,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已然进入最后冲刺的决定性阶段。
随着精准扶贫从政策文件向基层县、乡、村具体实践的铺开,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展现了丰富的实践样态,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家治理现象。
毋庸置疑,近些年的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减贫脱贫的形势依旧严峻,尤其是在深度贫困地区。
2018年3月,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地区。
如何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无疑是脱贫攻坚决胜阶段的关键所在。
一、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内涵国家治理的核心是国家治理能力建设问题。
环首都贫困带调查完整文档
环首都贫困带调查完整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文档,欢迎下载)看到一篇报道(不是调查报告——主要是因为没有前言和结束语),是记者调查得来的,推荐给大家,从中可体会调查的含义:环首都贫困带:没人相信这里和北京仅一路之隔2011年08月26日 06:52来源: x李钧德晏国政刘旸辉“走泥路”“住旧房”“没新娘”没人相信,这里和北京仅一路之隔□记者李钧德晏国政刘旸辉石家庄报道一条近十公里长的山沟旁散落着村民的房屋,有的是石头砌成,也有的是土坯房,好多房屋一眼就能看出是几十年前的旧屋。
盛夏时节,当《经济参考报》记者沿着坑坑洼洼的沙石路,行进了快半小时,终于来到当年平西抗日根据地腹地的河北省涞水县三坡镇义合庄村前,眼前的破旧村庄不由让记者心中一酸。
谁能相信,这里和首都北京接壤,当年曾是平西抗日革命根据地(属晋察冀军区)的政治中心。
而今,在这片环绕首都北京,包括河北涞水、赤城、涞源等地,曾经为民族存亡作出重大贡献和牺牲的红色土地上,至今仍存在着近200个贫困村、一五4万贫困人口。
在这一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部分老百姓的生活还停留在“走泥路”、“住旧房”、“没新娘”的极端贫困状态。
义合庄村属深山村,四个自然村二百多口人散居其中。
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王占香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她们这里的山是石山,土质差,虽然面积不小,但都是山坡地,只能种或土豆,每年不是风刮了,就是水冲了,产量很低,有时连全家人的口粮都不够。
孩子打工挣点钱,都买口粮吃了。
因为经济困难,没钱集资,村里至今还没有修通柏油路,村民去镇里买米面和日用品,得首先步行七、八公里到沟口等班车。
义合庄村不但行路难,吃水也相当困难。
站在一个一米见方的小水窖前,村民刘佃满告诉记者,他今年61岁,挑水吃差不多挑了50年。
从家到最近的水窖,来回一公里山路,每天要挑三趟。
特别是过去人口多的时候,早晨起床后什么事都不能干,先得去挑一担水回来,一家人才有水吃。
有时去晚了,还要等很长时间。
浅析“环首都贫困带”
2015年第1期·总第247期【区域经济】浅析“环首都贫困带”冯 茜(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摘 要]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被提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历史形成的“环首都贫困带”引发各方关注。
阐述“环首都贫困带”的内涵、现状,总结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体制因素、历史因素、人口素质因素、缺少“领头人”和明确的发展战略。
提出对“环首都贫困带”要“输血”,但更需要“造血”,打破体制约束,形成扶贫合力,摈弃“等、靠、要”思想,以解“环首都贫困带”困局。
[关键词]“环首都贫困带”;原因;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1-0102-03 [作者简介]冯茜(1989-),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与投资。
京津冀地区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又一核心区域。
2014年2月26日,习总书记召开座谈会时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京津冀一体化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但历史形成的“环首都贫困带”问题也越发凸显,亟待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从“环首都贫困带”的内涵、现状、形成原因、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环首都贫困带”的内涵2005年8月17日,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一份调查报告首次指出“环首都贫困带”的概念:在北京和天津周围,围绕着河北的3798个贫困村、32个贫困县,年均收入不足625元的272 6万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带(见图1),有人把这片环形区域比喻成围在北京周围的一圈“破围脖”。
图1 “环首都贫困带”的地理位置二、“环首都贫困带”现状参考韩劲教授的调查结果,以北京一侧的共10个县市:大兴、房山、门头沟、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平谷、顺义和通州;河北一侧的共14个县市:涿州、涞水、涿鹿、怀来、赤城、丰宁、滦平、兴隆、三河、大厂、香河、广阳、安次和固安(由于广阳、安次没有独立数据,本文分析时作剔除处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县区2004—2010年人均GDP、地区财政收入总量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量进行分析,对“环首都贫困带”的现状有个整体了解。
_环首都_地区的发展困境与_环首都城市带_的发展_孟祥林
30“环首都”地区的发展困境与“环首都城市带”的发展*孟祥林(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河北保定,071003)【摘要】“环首都贫困带”是由围绕在首都周边的24个县组成的环状区域,在北京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个环状区域出现了相对贫困问题,这种状况是由首都和环首都区域之间不对称发展所造成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都与环首都地区必须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在首都与环首都地区之间构建“软区划”,将“环首都贫困带”变成“环首都城市带”,让首都与环首都地区进行融合发展。
在这个前提下,环首都区域与北京这个大都市之间就可以平等对话,环首都地区逐渐培育起自身的经济增长点,环首都地区的“壕沟”也就会逐渐消失。
【关键词】环首都贫困带;环首都城市带;发展问题;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环首都贫困带”是学术界用来描述首都周边地区与首都之间经济发展存在较大落差的专用术语。
这个概念的最初表述方式是“环京津贫困带”,最早出现于2005年。
在京津两个城市中,北京发挥着较大的作用,所以近年来人们经常用“环首都贫困带”或者“河北塌陷”[1]来表示“环京津贫困带”,虽然表述方法有异,但研究主题是相同的。
很多学者认为“环京津贫困带”与京津两市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有很大联系[2],可以通过对“环京津贫困带”进行补偿[3]或者强化环境保护[4]等方法使问题得到缓解,有的学者也从退耕方面进行了研究[5]。
目标在于找到首都地区与环首都地区的协同发展方法。
环首都贫困带包括24个县,分属张家口(全部)和承德(全部)以及保定(易县、涞水和涞源3个县)(图1),涉及贫困人口184万人,占河北省总贫困人口的36%。
仅仅一个行政区划界限,在两个近邻的区域间就形成了巨大的经济发展落差,专家学者从区域经济学、地缘政治学等各个方面,探索“软区划”运行机制下以建设“大北京”为前提的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机制。
1首都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区域联系状况述评1.1“环首都贫困带”是首都的生态屏障“环首都贫困带”虽然在经济上处于贫困状态,图1环首都贫困带的24县但是对于首都的生态环境却发挥着重要作用。
“环首都贫困带”调查
“环首都贫困带”调查
刘子倩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上半月》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如果从夜晚的天空俯瞰首都,北京城像一个光芒四射的舞台,但舞台四周有一个寂静、灰暗的“项圈”。
它在学界有一个专用名词:“环首都贫困带”。
7年时间过去后,2012年3月,“环首都贫困带”不仅未能缩小与北京周边郊县的贫富差距,反而愈加落后。
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甚至将其形容为“地界相连两重天,欧洲非洲各一边”。
【总页数】1页(P28-28)
【作者】刘子倩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7
【相关文献】
1.“环首都贫困带”调查
2.环首都贫困带农村贫困家庭识别及其特征
3.环首都贫困带的脱贫问题--基于生态性贫困视角
4.环首都贫困带农村贫困治理路径分析:一个农民组织化的视角
5.“环首都贫困带”与“环首都城市带”:“三Q+三C”模式的区域发展对策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首都坝上贫困区:科学发展须走生态经济路
环首都坝上贫困区:科学发展须走生态经济路
籍献平
【期刊名称】《农村工作通讯》
【年(卷),期】2007(000)011
【摘要】尚义县地处河北省西北边陲,距北京280公里,属于环首都坝上贫困县区。
以区域经济理论和方法来思考,从尚义县实际出发,笔者认为,坝上地区必须合力共建以生态经济为主的大经济区域,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籍献平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尚义县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2
【相关文献】
1.树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路--武汉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探索武汉科学发展之路"理论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 [J], 戴久乐
2.保定市城乡收入差距与区域贫困治理--从环首都贫困带到燕山-太行山连片贫困
区 [J], 韩红莲;李瑞
3.环首都生态经济区发展构想 [J], 张云
4.河北省连片贫困区成因与消除贫困的建议及发展构想--从环首都贫困带到《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J], 张红菊;王克柱;王会娟
5.环首都贫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驱动因素分析——以河北涞水县为例 [J], 赵丽;张蓬涛;周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环首都贫困带现状研究
韩劲 王文浩﹡
内容摘要:“环首都贫困带”是长期以来横亘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道路上的“壕沟”。本 文以 2004 年为基期考察京冀之间尤其是京冀相邻边界两侧的县(市、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在“十一五”时期的变化情况。总体而言,尽管京冀两省市之间的绝对收入差距依然呈拉大 趋势,但京冀之间的相对收入差距有收缩趋势,但由于河北农民增收力度渐弱,京冀之间农 村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也呈拉大趋势。就京冀边界两侧对比,2004 年三项收入指标的边界 京冀比均在 2 倍以上,地区财政收入京冀比高达 9 倍以上;五年内,边界两侧各项收入差距 扩大势头依然迅猛,差距拉大的速度超过了河北一侧的增长速度;边界两侧农村居民的生存 状态正在由不平等走向更大的不平等。 关键词:河北省;环首都贫困带;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区域一体化
(一)京津冀晋蒙收入总量对比 ........................................................................................... 3 (二)大口径京冀总体经济差距及其变化 ........................................................................... 4 三、小口径环首都经济圈............................................................................................................... 6 (一)京冀边界两侧各县(市、区)各项收入总量变化直观比较 ...................................7 (二)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各项收入平均数对比 ...................................................8 (三)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各项收入京冀差变化趋势 .........................................10 (四)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各项收入京冀比变化趋势 .........................................12 (五)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农村发展与民生状态 .................................................13 四、结论 ........................................................................................................................................14
本文考察河北省“环首都贫困带”,原因有三:首先,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首 都经济圈”,——这个新提法突出强调首都在该经济圈中的核心地位,北京在区域中作为唯
﹡韩劲,石家庄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院出站博士后,澳大利亚 James Cook 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模式。 王文浩,石家庄经济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在读硕士。
4
2009 年 7.40%)。 图 5 2005-2009 年人均 GDP 京冀差异变化
图 6 2005-2009 年地区财政收入京冀差异变化
5
图 7 2005-2009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京冀差异变化
图 8 2005-2009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京冀差异变化
表 1 2005-2009 年各项收入指标京冀比变化
“环首都”分两个口径:一是大口径,包括津冀晋蒙;一是小口径,即与北京交界的河 北省的 14 个县(市、区),包括涿州、涞水、涿鹿、怀来、赤城、丰宁、滦平、兴隆、三河、 大厂、香河、广阳、安次和固安,即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范围,以及天津的蓟县和武 清 2 个县(区)。
本文重点关注的小口径环首都经济圈,与 2005 年提出的河北省“环京津贫困带”所采 用的分析口径(以县为单位)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当时的“环京津”是指环绕包括天津在 内的京津区域中心的外围 32 个连片贫困县。以往对环京津贫困带范围的界定重点考虑的是 把河北省环绕京津的连片的贫困地区都包含进来,强调这个环京津贫困带的广度和贫困程 度。这里考察的“环首都贫困带”与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相吻合,重点是以直接环绕首 都的河北与北京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反映京冀之间尤其是京冀相邻边界两侧的县(市、 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在“十一五”时期的变化情况。当然,以“环首都贫困带”接替“环京 津贫困带”,虽考察县(市、区)个数减少或范围缩小,但口径不变,因而不妨碍对“环京 津贫困带”现象的连续观察。
一、引言 2005 年 8 月 17 日,亚洲开发银行与河北省政府公布《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首次提出“环京津贫困带”概念,并立即引起了京津冀三方的高度关注。但是,三方的合作 之路却颇多坎坷。截至 2011 年初,“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和建设“首都经济圈”被列入国家 “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历史形成的“环京津贫困带”问题依然存在。这 个问题不解决,“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和建设“首都经济圈”就是空谈。
图 1 2005-2009 京津冀晋蒙人均 GDP
图 2 2005-2009 年京津冀晋蒙地方财政收入
3
图 3 2005-2009 年京津冀晋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图 4 2005-2009 年京津冀晋蒙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二)大口径京冀总体经济差距及其变化
由图 5、6、7、8 和表 1 可见河北与北京两个省市之间的总体经济差距,即各项收入指 标的京冀差和京冀比在 2005-2009 五年内的变化情况:①各项收入指标的京冀差基本呈扩大 趋势,唯地方财政收入指标在个别年份有所跌宕。②各项收入指标的京冀比在 1.5-3 之间, 其中人均 GDP 的京冀比最大(2.91),其次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7)。③人均 GDP、地 区财政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三项指标的京冀比在近年均呈下降趋势,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的京冀比呈上升趋势。④农村居民收入指标的京冀差距呈加速扩大趋势,原因主要在于河北 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在 2007 年以后呈下降趋势(2007 年 12.91%,2008 年 11.69%,
图 9、10、11 分别表示京冀边界两侧各县(市、区)人均 GDP、地区财政收入和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在 2004-2009 年的变化情况。
图 9 2004-2009 年京冀交界各县(市、区)人均 GDP 总量
图 10 2004-2009 年京冀交界各县(市、区)地区财政收入总量
7
图 11 2004-2009 年京冀交界各县(市、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量 由图 9、10、11 可见,①京冀边界两侧各县(市、区)三个收入指标的总量差距显著, 河北一侧(左半边)各项收入总量均显著低于北京一侧(右半边),其中京冀边界两侧的地 区财政收入差距最大,其次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②各县(市、区)的三个收入指标 在近年均呈递增趋势; ③河北一侧的个别县市(如京东的三河、大厂和香河)的有些收入 指标值高于北京一侧的个别县(如延庆、密云和平谷),尽管总体上的京冀边界两侧收入差 距显著。 (二)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各项收入平均数对比 图 12、13、14 显示京冀边界两侧各县(市、区)人均 GDP、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指标的平均值(边界一侧各县收入总数/县个数):京冀边界两侧各项收入落差一 目了然:各项收入差距均在 2 倍以上,其中地区财政收入差距最大(9 倍)。
1
一核心的区域统筹责任更大了,长期以来努力追求的三方合作可能会被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 京冀、京津和津冀双边合作所替代。因此,依托“首都经济圈”国家战略考察“环首都贫困 带”就比考察“环京津贫困带”显得更为切中要害。其次,天津与河北同样受到北京的首都 政治地位压抑,所谓京津冀区域的京、津双核是不平等的,传统的港城互动关系在这里由于 政治上的不平等而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京津经济相互掣肘进而使双核带动能力以及区域 一体化发展遭到削弱,天津作为历史悠久的天然良港的经济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消弭 (据国欧城市竞争力 2004 排名,天津作为沿海城市的竞争力排名落后于上海、深圳和广州)。 因此,这里将剔除区域内的双核关系而单独考虑河北与北京之间的“环首都贫困带”问题。 其三,大多数经济大国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庞大的首都经济圈和都市圈,如伦敦、巴黎、 东京、首尔等,只有中国的首都周边形成了庞大的贫困带。“环首都贫困带”是长期以来横 亘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道路上的“壕沟”,自 2005 年该现象被公之于众之后又经历了“十 一五”计划周期,贫困带是否依然贫困,期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文即是以 2004 年为基 期考察“环首都贫困带”的演变和现状。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五年平均
人均 GDP
3.07 2.98 2.93 2.71 2.87 2.91
地区财政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95 1.94 23 1.88 2.23
1.25 1.84 2.24
1.33 1.82 2.33
本文以收入指标衡量北京与河北的经济差距。选择的指标主要有三个:人均 GDP 表示地 区国民收入总量;地区财政收入代表政府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代表民间收入(因京冀 边缘地区以农村为主,则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能更准确地代表大多数人的民间收入)。使用 的方法总体上是动态比较方法,主要包括总量观察法、平均数对比法和差异趋势法等。本文 所采用的数据基本来自于《北京统计年鉴》和《河北统计年鉴》。 二、大口径环首都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