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地质灾害勘察、设计、施工新规范培训教材)
2021年有效技术规范、标准目录清单(地质灾害治理类)
有效技术规范、标准目录清单(地质灾害治理类)
技术规范或标准名称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所在部门
备
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
2006/6/5 2006/9/1
2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 0218-2006)
2006/6/5 2006/9/1
( DB33/T
916-
2014/3/20
2014/4/20
19 边坡生态护坡技术规程(DB42/T 1355-2018)
2018/5/18 2018/7/7№: 注第 2 页,共 3 页
R05—02 序号
有效技术规范、标准目录清单(地质灾害治理类)
技术规范或标准名称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所在部门
备
№: 注
第 3 页,共 3 页
2013/6/27 2013/11/1
7 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新技术应用手册
8 地质灾害排查规范(DZ/T 0284-2015)
2015/6/11 2015/10/1
9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
2015/9/6 2015/12/1
10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DGJ 08-2007-2006)
2007/3/1
11 膨胀岩土滑坡防治工程技术规范(DB45/T 1250-2015)
2015/12/30 2016/1/30
12 集镇滑坡崩塌泥石流勘查规范 (DZ/T 0262-2014)
2014/9/22 2014/12/1
13 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 51351-2019)
2019/1/24 2019/9/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最新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0240—200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Landslide Stabilization1 总则1.1 为使滑坡防治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特制定本规范。
1.2为正确有效地加固滑坡体,提高滑坡稳定性,提供防治滑坡灾害地质依据,必须专门对滑坡开展详细勘察。
1.3 滑坡防治工程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滑坡防治工程须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相结合。
(2)滑坡防治工程须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采用先进方法技术,使工程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美观适用。
(3)在一般条件下,防治工程应控制滑坡体变形不超过设计允许范围,不产生危及建筑安全的地质灾害。
(4)在特殊条件下,防治工程应能控制滑坡体的整体稳定,不产生危及生命和财产的重大地质灾害。
1.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标准,一般按50~100年服务期限考虑,特殊工程应进行专门论证。
位于人口密集区的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系数应适当增加。
1.5位于水库区或江河边的滑坡防治工程设计,须考虑库(江)水位及其变化对滑坡的影响。
1.6滑坡防治工程,应根据滑坡类型、规模、稳定性,并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类型及分布情况、施工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选用截排水、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格构锚固、挡土墙、注浆、减载压脚及植物工程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1.7防治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2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2.1 一般规定2.1.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对于规模小、地质条件清楚的滑坡,可简化设计阶段。
2.1.2 可行性方案设计:根据防治目标,在已审定的滑坡防治地质勘察报告基础上进行编制;应对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论证,并作出工程估算;提交可行性方案设计报告及可行性方案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计算和估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估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规范》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规范》1. 总则1.1 为确保滑坡防治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经济和合理性,提高工程质量,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滑坡防治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
1.3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环境因素和工程特点。
2. 施工准备2.1 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明确滑坡的成因、范围、稳定性和潜在危害。
2.2 依据勘察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
2.3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工艺、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3. 施工工艺3.1 排水工程3.1.1 排水工程应根据滑坡的地下水和地形地貌特点进行设计,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降低滑坡体内的水分含量。
3.1.2 排水工程应确保施工质量和排水效果,避免施工过程中对滑坡体的扰动。
3.2 加固工程3.2.1 加固工程应根据滑坡的地质条件、滑带性质和稳定性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如锚杆、抗滑桩、地锚、喷浆等。
3.2.2 加固工程的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3 防护工程3.3.1 防护工程应根据滑坡体的运动方向、速度和潜在危害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如坡面防护、缓冲带、排水沟等。
3.3.2 防护工程的施工应确保结构稳定、连接可靠,避免施工过程中对滑坡体的扰动。
4. 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2 施工质量控制应包括材料检验、施工工艺检查、结构验收等方面。
5. 施工安全5.1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5.2 施工安全措施应包括施工现场管理、个人防护装备、应急预案等方面。
6. 环境保护6.1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6.2 环境保护措施应包括废水处理、废渣处理、噪声控制等方面。
7. 施工验收7.1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工程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0240—200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Landslide Stabilization1 总则为使滑坡防治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特制定本规范。
为正确有效地加固滑坡体,提高滑坡稳定性,提供防治滑坡灾害地质依据,必须专门对滑坡开展详细勘察。
滑坡防治工程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滑坡防治工程须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相结合。
(2)滑坡防治工程须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采用先进方法技术,使工程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美观适用。
(3)在一般条件下,防治工程应控制滑坡体变形不超过设计允许范围,不产生危及建筑安全的地质灾害。
(4)在特殊条件下,防治工程应能控制滑坡体的整体稳定,不产生危及生命和财产的重大地质灾害。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标准,一般按50~100年服务期限考虑,特殊工程应进行专门论证。
位于人口密集区的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系数应适当增加。
位于水库区或江河边的滑坡防治工程设计,须考虑库(江)水位及其变化对滑坡的影响。
滑坡防治工程,应根据滑坡类型、规模、稳定性,并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类型及分布情况、施工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选用截排水、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格构锚固、挡土墙、注浆、减载压脚及植物工程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防治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2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一般规定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对于规模小、地质条件清楚的滑坡,可简化设计阶段。
可行性方案设计:根据防治目标,在已审定的滑坡防治地质勘察报告基础上进行编制;应对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论证,并作出工程估算;提交可行性方案设计报告及可行性方案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计算和估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估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人民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0240—200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Specific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Landslide Stabilization1 总则1.1 为使滑坡防治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特制定本规。
1.2为正确有效地加固滑坡体,提高滑坡稳定性,提供防治滑坡灾害地质依据,必须专门对滑坡开展详细勘察。
1.3 滑坡防治工程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滑坡防治工程须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相结合。
(2)滑坡防治工程须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采用先进法技术,使工程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美观适用。
(3)在一般条件下,防治工程应控制滑坡体变形不超过设计允围,不产生危及建筑安全的地质灾害。
(4)在特殊条件下,防治工程应能控制滑坡体的整体稳定,不产生危及生命和财产的重质灾害。
1.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标准,一般按50~100年服务期限考虑,特殊工程应进行专门论证。
位于人口密集区的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系数应适当增加。
1.5位于水库区或江河边的滑坡防治工程设计,须考虑库(江)水位及其变化对滑坡的影响。
1.6滑坡防治工程,应根据滑坡类型、规模、稳定性,并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类型及分布情况、施工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选用截排水、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格构锚固、挡土墙、注浆、减载压脚及植物工程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1.7防治工程,除应符合本规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规和标准的规定。
2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2.1 一般规定2.1.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对于规模小、地质条件清楚的滑坡,可简化设计阶段。
2.1.2 可行性案设计:根据防治目标,在已审定的滑坡防治地质勘察报告基础上进行编制;应对多种设计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论证,并作出工程估算;提交可行性案设计报告及可行性案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计算和估算容可以计算书和估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之欧阳化创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0240—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OfDesignandConstructionforLandslideStabilization1 总则1.1 为使滑坡防治工程平安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特制定本规范。
1.2 为正确有效地加固滑坡体,提高滑坡稳定性,提供防治滑坡灾害地质依据,必须专门对滑坡开展详细勘察。
1.3 滑坡防治工程应遵循下列基来源根基则:(1)滑坡防治工程须与社会、经济和环境成长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呵护、土天时用相结合。
(2)滑坡防治工程须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采取先进办法技术,使工程达到平安可靠、经济合理、美观适用。
(3)在一般条件下,防治工程应控制滑坡体变形不超出设计允许规模,不产生危及建筑平安的地质灾害。
(4)在特殊条件下,防治工程应能控制滑坡体的整体稳定,不产生危及生命和财富的重年夜地质灾害。
1.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标准,一般按50~100年办事期限考虑,特殊工程应进行专门论证。
位于人口密集区的滑坡防治工程,平安系数应适当增加。
1.5 位于水库区或江河边的滑坡防治工程设计,须考虑库(江)水位及其变更对滑坡的影响。
1.6 滑坡防治工程,应根据滑坡类型、规模、稳定性,并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类型及散布情况、施工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选用截排水、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格构锚固、挡土墙、注浆、减载压脚及植物工程等多种办法综合治理。
1.7防治工程,除应合适本规范外,还应合适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2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2.1 一般规定2.1.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计划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对规模小、地质条件清楚的滑坡,可简化设计阶段。
2.1.2 可行性计划设计:根据防治目标,在已审定的滑坡防治地质勘察陈述基础上进行编制;应对多种设计计划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论证,并作收工程估算;提交可行性计划设计陈述及可行性计划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滑坡工程地质勘察陈述及有关试验陈述等附件;计算和估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估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1]
滑坡推力零界面及零界高度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1]
零界高度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1]
分界面的应用
有可能为主动土 压面,也有可能 是条块过大,有 新的潜在滑面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1]
崩塌基本类型
• 位于陡斜坡上的块石堆积体或孤石 • 位于陡崖上的危石及危岩体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 石流工程措施
2020/11/11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1]
主要内容
1、滑坡与崩塌 主要工程措施&工程设计
2、泥石流 主要工程措施
3、三阶段设计报告编写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1]
排-主要是修建排导建筑物,防止泥石流对下游居民区、道 路和农田的危害。这是改造和利用堆积扇,发展农业生产的重 要工程措施。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1]
工程设计三阶段及报告编写
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1]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基本程序与措施
地质调查—>防治工程设计->施工 1.开展泥石流区的专门性地质调查研究,查
明泥石流沟固体物源、水源和地形等形成 条件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划分各泥石流沟 的危险程度。 2.对危害性大泥石流沟谷,应进行生物、工 程防治。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1]
(1)收集或测绘泥石流形成区、堆积区内,比例尺为1:1000— 1:5000的地形图,流通区内比例尺为1:200—1:500。 测定各地段斜坡和沟谷坡度。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0240—200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Landslide Stabilization1 总则1.1 为使滑坡防治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特制定本规范。
1.2为正确有效地加固滑坡体,提高滑坡稳定性,提供防治滑坡灾害地质依据,必须专门对滑坡开展详细勘察。
1.3 滑坡防治工程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滑坡防治工程须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相结合。
(2)滑坡防治工程须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采用先进方法技术,使工程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美观适用。
(3)在一般条件下,防治工程应控制滑坡体变形不超过设计允许范围,不产生危及建筑安全的地质灾害。
(4)在特殊条件下,防治工程应能控制滑坡体的整体稳定,不产生危及生命和财产的重大地质灾害。
1.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标准,一般按50~100年服务期限考虑,特殊工程应进行专门论证。
位于人口密集区的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系数应适当增加。
1.5位于水库区或江河边的滑坡防治工程设计,须考虑库(江)水位及其变化对滑坡的影响。
1.6滑坡防治工程,应根据滑坡类型、规模、稳定性,并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类型及分布情况、施工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选用截排水、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格构锚固、挡土墙、注浆、减载压脚及植物工程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1.7防治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2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2.1 一般规定2.1.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对于规模小、地质条件清楚的滑坡,可简化设计阶段。
2.1.2 可行性方案设计:根据防治目标,在已审定的滑坡防治地质勘察报告基础上进行编制;应对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论证,并作出工程估算;提交可行性方案设计报告及可行性方案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计算和估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估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人民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0240 —200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Specificati on Of Desig n and Con struct ion for Lan dslide Stabilizati on1.1为使滑坡防治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特制定本规。
1.2为正确有效地加固滑坡体,提高滑坡稳定性,提供防治滑坡灾害地质依据,必须专门对滑坡开展详细勘察。
1.3滑坡防治工程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 滑坡防治工程须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相结合。
(2) 滑坡防治工程须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采用先进法技术,使工程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美观适用。
(3) 在一般条件下,防治工程应控制滑坡体变形不超过设计允围,不产生危及建筑安全的地质灾害。
(4) 在特殊条件下,防治工程应能控制滑坡体的整体稳定,不产生危及生命和财产的重质灾害。
1.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标准,一般按50〜100年服务期限考虑,特殊工程应进行专门论证。
位于人口密集区的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系数应适当增加。
1.5位于水库区或江河边的滑坡防治工程设计,须考虑库(江)水位及其变化对滑坡的影响。
1.6滑坡防治工程,应根据滑坡类型、规模、稳定性,并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类型及分布情况、施工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选用截排水、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格构锚固、挡土墙、注浆、减载压脚及植物工程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1.7 防治工程,除应符合本规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规和标准的规定。
2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2.1 一般规定2.1.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对于规模小、地质条件清楚的滑坡,可简化设计阶段。
2.1.2 可行性案设计:根据防治目标,在已审定的滑坡防治地质勘察报告基础上进行编制;应对多种设计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论证,并作出工程估算;提交可行性案设计报告及可行性案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计算和估算容可以计算书和估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书一、设计依据设计的依据是根据国家的行业标准规范进行:(1)《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T0218-2006);(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8)《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9)《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1)《中国地质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修改单;等。
二、设计标准及参数1、暴雨频率为2、设计工况:自重+持续暴雨(50年一遇)+地震,设计标准:K=1.53、主要设计参数:各物理力学参数主要依据勘察报告,报告中未提及的依据上述各规范建议值:(1)水沟粗糙系数:n =0.025(2)砂岩重度:25.6kN/m 3,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9.03MPa ,弹性模量为21.56Gpa ;砂质泥岩重度:27.0kN/ m 3,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8.08MPa ,弹性模量为13.16Gpa 。
(3)地震力加速度:0.2501三、防治工程结构设计计算(1)支挡位置处的下滑力计算坡体滑动变形主要发生在覆盖层内,为复杂土层圆弧滑动,采用Bishop 条分法分析边坡稳定,剩余下滑力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
简化Bishop 计算公式为:总应力法计算公式:∑∑+=θϕθsin 1)(W m Wtg Cb K K tg m κθθθ⋅+=sin cos 1)有效应力法计算公式∑∑-+-+=)cos(sin 1))((θαθϕθD W m tg U W Cb K 式中:K ——整个滑体剩余下滑力计算的安全系数;b ——单个土条的宽度(m );W ——条块重力(kN ),浸润线以上取重度,以下取饱和重度;θ——条块的重力线与通过此条块底面中点半径之间的夹角(度);C 、φ——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采用总应力法时,取总应力指标,采用有效应力法时,取有效应力指标;U ——条块所受到的浮力(kN );D ——条块所受的渗透力(kN ),据孔隙水压力梯度场积分得出;α——条块的渗透力与水平线的夹角(度);2)剩余下滑推力计算公式选择i i S i i R T K P P 11-•+=-ψ 其中,传递系数 ()()i i i i i a a Sin a a Cos ϕψtan 11•---=--下滑力 i i i i A W T ααcos sin +=抗滑力 i i i i i i L C A W R +-=)sin (cos (ααP i —第i 条块推力(KN/m )P i-1—第i 条块的剩余下滑力(KN/m )W i —第i 条块的重量(KN )C i 、ψi —第i 块的粘聚力(KPa )及内摩擦角(°)L i —第i 条块长度(m )a i —第i 块的滑面倾角(°)A —地震加速度(重力加速度g )Ks —设计安全系数桩前被动土压力根据《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7.2.4节公式(15)计算:)2/45(tan 212211φγ+⨯⨯=h E p 式中: E p ——被动土压力(kN/m );γ1、φ1——分别为桩前岩土体的容重和内摩擦角;h 1——抗滑桩受荷段长度(m )。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0240—200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Landslide Stabilization1 总则1.1 为使滑坡防治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特制定本规范。
1.2为正确有效地加固滑坡体,提高滑坡稳定性,提供防治滑坡灾害地质依据,必须专门对滑坡开展详细勘察。
1.3 滑坡防治工程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滑坡防治工程须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相结合。
(2)滑坡防治工程须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采用先进方法技术,使工程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美观适用。
(3)在一般条件下,防治工程应控制滑坡体变形不超过设计允许范围,不产生危及建筑安全的地质灾害。
(4)在特殊条件下,防治工程应能控制滑坡体的整体稳定,不产生危及生命和财产的重大地质灾害。
1.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标准,一般按50~100年服务期限考虑,特殊工程应进行专门论证。
位于人口密集区的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系数应适当增加。
1.5位于水库区或江河边的滑坡防治工程设计,须考虑库(江)水位及其变化对滑坡的影响。
1.6滑坡防治工程,应根据滑坡类型、规模、稳定性,并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类型及分布情况、施工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选用截排水、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格构锚固、挡土墙、注浆、减载压脚及植物工程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1.7防治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2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2.1 一般规定2.1.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对于规模小、地质条件清楚的滑坡,可简化设计阶段。
2.1.2 可行性方案设计:根据防治目标,在已审定的滑坡防治地质勘察报告基础上进行编制;应对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论证,并作出工程估算;提交可行性方案设计报告及可行性方案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计算和估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估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0240—200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Landslide Stabilization1 总则为使滑坡防治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特制定本规范。
为正确有效地加固滑坡体,提高滑坡稳定性,提供防治滑坡灾害地质依据,必须专门对滑坡开展详细勘察。
滑坡防治工程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滑坡防治工程须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相结合。
(2)滑坡防治工程须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采用先进方法技术,使工程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美观适用。
(3)在一般条件下,防治工程应控制滑坡体变形不超过设计允许范围,不产生危及建筑安全的地质灾害。
(4)在特殊条件下,防治工程应能控制滑坡体的整体稳定,不产生危及生命和财产的重大地质灾害。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标准,一般按50~100年服务期限考虑,特殊工程应进行专门论证。
位于人口密集区的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系数应适当增加。
位于水库区或江河边的滑坡防治工程设计,须考虑库(江)水位及其变化对滑坡的影响。
滑坡防治工程,应根据滑坡类型、规模、稳定性,并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类型及分布情况、施工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选用截排水、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格构锚固、挡土墙、注浆、减载压脚及植物工程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防治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2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一般规定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对于规模小、地质条件清楚的滑坡,可简化设计阶段。
可行性方案设计:根据防治目标,在已审定的滑坡防治地质勘察报告基础上进行编制;应对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论证,并作出工程估算;提交可行性方案设计报告及可行性方案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计算和估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估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
人民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0240—200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SpecificationOfDesignandConstructionforLandslideStabilization1 总那么1.1 为使滑坡防治工程平安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到达减灾防灾的目的,特制定本规。
1.2为正确有效地加固滑坡体,提高滑坡稳定性,提供防治滑坡灾害地质依据,必须专门对滑坡开展详细勘察。
1.3 滑坡防治工程应遵循以下根本原那么:(1)滑坡防治工程须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开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相结合。
(2)滑坡防治工程须进展技术经济论证,采用先进法技术,使工程到达平安可靠、经济合理、美观适用。
(3)在一般条件下,防治工程应控制滑坡体变形不超过设计允围,不产生危及建筑平安的地质灾害。
(4)在特殊条件下,防治工程应能控制滑坡体的整体稳定,不产生危及生命和财产的重质灾害。
1.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标准,一般按50~100年效劳期限考虑,特殊工程应进展专门论证。
位于人口密集区的滑坡防治工程,平安系数应适当增加。
1.5位于水库区或江河边的滑坡防治工程设计,须考虑库(江)水位及其变化对滑坡的影响。
1.6滑坡防治工程,应根据滑坡类型、规模、稳定性,并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类型及分布情况、施工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选用截排水、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格构锚固、挡土墙、注浆、减载压脚及植物工程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1.7防治工程,除应符合本规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规和标准的规定。
2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根本规定2.1 一般规定2.1.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对于规模小、地质条件清楚的滑坡,可简化设计阶段。
2.1.2可行性案设计:根据防治目标,在已审定的滑坡防治地质勘察报告根底上进展编制;应对多种设计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进展论证,并作出工程估算;提交可行性案设计报告及可行性案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试验报告等;计算和估算容可以计算书和估算书的形式作为提交。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
滑带土参数反演
反演公式推荐为:
稳定系数可根据下列情况确定: 滑坡处于整体暂时稳定~变形状态:F=1.05~1.00; 滑坡处于整体变形~滑动状态:F=1.00~0.95 通过灵敏度分析给定粘聚力C 或内摩擦角φ,反求另一值。
滑坡稳定性评价
勘察报告提供的滑坡稳定系数仅供设计参考, 不作为设计依据。 滑坡稳定性评价应根据滑坡滑动面类型和物质 成分选用恰当的方法,并可参考有限元法、有 限差分法、离散元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考虑。 滑坡稳定性分析除应考虑沿已查明的滑面滑动 外,还应分析沿其它可能的滑面滑动,应分析 从新的剪出口剪出的可能性。
原位测试工作布置
大重度试验:中型规模以上的滑坡宜进行滑坡体各岩土层的大重 度试验。 大剪切试验:当滑带土中粗颗粒含量较高时,其抗剪强度指标宜 以现场大剪试验测试值为主,并参考室内试验值确定。危害程度 一级的中型规模以上的滑坡应对其滑动面(带)进行不少于2 组的 原位大型抗剪强度试验。 水文地质试验:危害等级为一级且中型规模以上的滑坡应进行滑 坡体的注(抽)水试验。按水文地质注水及抽水试验规程进行2 孔 分段或全孔注(抽) 水试验,以获得滑坡体渗透系数。注(抽) 水 试验一般不得少于2 组。 拟设工程部位的原位测试,物探 现场拉拔试验 现场注浆试验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须对滑坡防治工程涉及的 各工程单元进行施工图设计,并编制相应的施工图设 计说明书。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基本思 路、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施工顺序、进 度计划、施工管理等。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须提交相应的设计图册, 一般为A3 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Al、A0 或更大幅面。 滑坡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 公式、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并以计算书的形式单独 提交。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必须详细说明预算的编制 办法、费率标准、实际工程量及定额依据等,并以预 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1000
1:2500 ~1:500 1:2500 ~1:500
2.6 勘查工作的验收
• 野外勘查工作结束后必须进行实地验收。 • 验收的内容:钻孔岩心、槽探、井探位置 • 勘探剖面线、原始记录、钻探编录、调查 范围 • 所有资料必须真实、完整、准确 • 提出初步分析结果
6 滑坡与崩塌分类及危害分级
基本概念 滑坡
斜坡上岩、土体以各种方式顺坡向下的运动,统 称为滑坡;滑坡是地表起伏不平的地形形成过程中经 常发生的一种地质作用。 由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表地形的改造已经超 过了自然营力,人为活动引起的滑坡的数量已大大超 过自然产生的滑坡(大约70%的滑坡是人为因素引起 的)。
滑坡灾害
滑坡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建设事 业造成的危害被称为滑坡灾害,前者为致灾作 用,后者为受灾对象。
• 1.1 滑坡防治工程针对性较强,应充分调查 研究、利用已有资料、掌握滑坡危险区的 地质环境条件,工作内容、工程量、工作 阶段应依据工程建设需要来确定。 • 1.2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应采用安全、可靠的 技术手段进行。
2 基本规定
• 2.1 对应于防治工程的立项、可行性论证、设计、施工等阶段,滑坡、 崩塌勘查也对应的有调查、可行性论证勘查、设计阶段勘查和施工图 阶段勘查。 • 2.2 地质条件简单的崩塌体,在满足治理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可依据 实际情况合并勘查阶段。应急治理是滑坡防治的特殊阶段,选择高效、 快速的手段 进行勘查。 • 2.3 在勘察开展之前,应搜集、分析勘查区的地质资料,开展野外踏 勘,了解勘查区的工作条件。 • 2.4 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应根据工作区的范围、地形、工程地质条 件、地下水的埋藏分布状况和滑坡形态来确定,除沿主滑方向布设勘 探线外,在其两侧也应布设勘探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地震荷载按50年到10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 震加速度计; c) 库水位按坝前高程计,并根据不同地段作调整 。
1.3.6 荷载与强度标准
3、滑坡防治工程暴雨和地震荷载强度标准取值参见
下表4。
1.4.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
1.4.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
一般滑坡防治工程分级表
1.3.6 荷载与强度标准
1、设计中考虑的荷载
(1) 滑坡体自重;
(2) 滑坡体上的建构筑物等产生的附加荷载;
(3) 地下水产生的荷载,静水压力和渗透压力等
(4) 地震荷载;
(5) 动荷载,如汽车荷载等;
(6) 江(库)水位及其变动荷载
1.3.6 荷载与强度标准
2、荷载强度标准
1.3.3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阶段,应编制相应的报告及图件, 进行工程概算;提交初步设计报告及设计附图 册(一般为A3 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A1、 A0或更大幅面),并提交有关试验报告等附 件; •计算和概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概算书的形式 作为附件提交。计算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公 式、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概算应详细说明概 算的编制办法、费率标准、实际工程量及定额 依据等。
1.3一般规定
1.3.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 • • 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
对于规模小、地质条件清楚的滑坡,可简化 设计阶段。
1.3.2可行性方案设计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是滑坡防治工程设计 的重要阶段。可行性方案的编制应根据防治目标, 在已审定的滑坡防治地质勘查报告基础上进行(选 定岩土体参数等); •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应对滑坡的危害性和实施防治 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应统计核实滑 坡发生时可能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并从经济上对比论证工程实施与搬迁避让监测预警等 方案的可行性。
1.3.4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滑坡防治工程初步 设计中涉及的各工程单元进行细部设计,并 编制相应的施工图设计说明书,详细说明设 计的基本思路,提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 安全措施要求,并满足工程施工和工程招投 标要求;
1.3.4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编制并提交相应的设 计图册(一般为A3 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 用A1、A0或更大幅面)施工图说明书及预 算书等;
地 质 灾 害 勘 察、设 计、施 工 新 规 范 培 训 班
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 0219-2006)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一. 滑坡治理工程概述 二. 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三. 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写内容格式
四. 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一.
概述
1.1本规范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滑坡 分类及防治工程勘查、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 安全系数、排水工程、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格 构锚固、重力挡墙、注浆加固、刷方减载、回填 压脚、植物防护、滑坡防治监测、施工组织、质 量检验及工程验收等内容。
1.3.2可行性方案设计
•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应根据所在地域,明确 气温、降雨、库水位、地震、附加荷载等基本设计参 数,确定荷载来源及其组合;根据任务书要求,明确 设计技术依据和定额标准;根据防治工程目标和级别 确定设计标准。 •根据滑坡防治工程的级别,选定设计安全系数标准, 考虑有关工况,并结合拟布置的工程位置,专门对滑 坡推力进行计算,为以后的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计算书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公式、计算 步骤和计算结果,单独提交。预算书应详细 说明预算的编制办法、费率标准、实际工程 量及定额依据等,并单独提交。
1.3.5应急治理工程设计
•应急治理工程设计是滑坡灾害防治工程设 计中的特殊内容,可简化上述设计阶段。但 应急治理应与后续的正常治理相适应,并为 正常治理提供基础。
1.4.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
1.4 滑坡稳定性评价与推力计算
•1.4.2 滑坡稳定性评价应根据滑坡滑动面类型和物质成 分选用恰当的方法,并可参考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 离散元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考虑。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推 力计算公式如下。 • 1.4.3 堆积层(包括土质)滑坡
1.3.2可行性方案设计
•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应根据任务书要求,从技术 可行、经济合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对防治工 程进行两个以上方案的分析论证,进行投资估算, 确定优化方案。可行性方案的比较,均应达到论证 深度要求,具备技术经济可比性,为初步设计阶段 提供依据 •同时应对滑坡防治工程进行效益评估,包括工程实 施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城镇 规划,编制防治工程的保护和灾害风险管理措施。
1.3.2可行性方案设计
•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应提交的内容 可行性方案设计报告及可行性方案设计附图 册,(一般为A3 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A1、 A0 或更大幅面)并提交滑坡工程地质勘查报 告及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 计算和估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估算书的形式 作为附件提交。
1.3.3初步设计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应在已审定的防治 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的基础上编制;根据推荐 方案,补充必要的设计参数(对推荐方案所依 据参数进行充分论证,并进行现场专项试验和 室内模拟分析),提出具体工程实现步骤,进 行结构设计(各工程单元充分计算) 。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滑坡防治工程设计。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119-2003 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50290-1998 土木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SL18-1991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DJ34-1989 溢洪道设计规范 JGJ94-19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