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诗
诗歌鉴赏八大题材内容ppt课件
![诗歌鉴赏八大题材内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0a8110a1c7aa00b42acb50.png)
意象:天涯、他乡、驿道、驿亭、故园、桑梓、寒山、烟、 暝色、日暮高楼、远客、慈母、家书、双鲤、(客)船、马 、杜鹃、鸿雁(归雁)、宿鸟、寒蝉、梧桐、秋叶(黄叶) 、猿啼、沙鸥、浮萍、飞蓬、杨柳、凄风、苦雨、月亮、斜 阳、高楼、危栏、孤灯、无眠、醉酒、寒砧、捣衣……
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最新版整理ppt
3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思想——
1、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恬淡 闲适的心情。
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3、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黑暗的厌弃,表 达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 格。
4、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 高雅。
最新版整理ppt
13
咏物言志诗
意象:松竹梅(高洁)、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兰花(高洁、君 子之德)、杨柳(离情别恨、摇摆不定、春天的美 好)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蝉(悲凉、高洁 )、杜鹃(哀怨、凄恻、思归)
表现手法: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 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二.对事理的体察
1. 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加以表现。
2. 借助景物来表现。
最新版整理ppt
23
练习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①[无遗力]竭力的意思 ②[躬行]亲自实践 这首诗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练习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托物言志诗ppt课件
![托物言志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513b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c.png)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三、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是
指 未长成的小松 ,后者指长_成_后_的_松树
。
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即作者 借小松言何情,托何志?
志向、情Βιβλιοθήκη 借描写 川河岳、花鸟草虫)的 或其所处的环境) 表达 怀
。
(2)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 。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特点归纳:
•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 妙]
石灰吟 (明)于谦 爆竹(明)黎淳
千锤万凿出深山, 自怜结束小身材, 烈火焚烧若等闲。 一点芳心未肯灰。 粉身碎骨浑不怕, 时节到来寒焰发,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万人头上一声雷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概念理解:
(1)咏物诗:
诗人理想、
客观的“物”(山 特点 (形态、色彩
对菊花的赞美中寄寓作者的什么深意?
还表达了诗人对坚贞品格的追求,是诗人 人格的写照。诗人借咏物以言志,将菊花 的自然特点加以拟人化处理,使之成为诗 人理想人格的象征。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
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 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小松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诗歌鉴赏之题材咏物言志诗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题材咏物言志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61cf8d84254b35eefd34ce.png)
11
12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物言志诗
1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 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与作者所需表 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得相似性。 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 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 气节。
2
常见的类别及相关的主题: ① 单纯咏物。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 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 趣。
21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1)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 形象:鸟声婉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 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2)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 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9
咏物诗常见的主题: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 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 到赏识重用的愿望。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 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 业的豪情壮志。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明确: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 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自喻,表现 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尾联抒怀, 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 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 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荣利的情操趣味。
高考复习咏物言志诗PPT (共52张PPT)
![高考复习咏物言志诗PPT (共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4db6bad83d049649b6658f7.png)
陈毅《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咏物诗常以所咏之物为题,可以从题目看 出所咏之物。 咏青松,题目即为《青松》;咏梅花,题为 《梅花》;咏石灰,题为《石灰吟》…… 二、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即形象分析。 如,写青松的“挺”“直”,这是形态描写; 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写“大 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 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 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对春天的
喜爱之情
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 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 “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 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 己的志向。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传统意象※事物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 温庭筠《更漏子》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徐再思《双调水仙 子· 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对比、衬托: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
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者用其 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白梅》),把梅 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
高考复习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PPT (共23张PPT)
![高考复习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PPT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a87ffe6050876323112125d.png)
千回不厌痴--欣赏咏物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 注 ] 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 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 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 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柳 李商隐
(1)试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 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 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 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 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 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青灯有味似儿时
--我熟悉的咏物诗
掀起你的盖头来
--认识咏物诗
概念:
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 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特点: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 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 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 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知人论世)
病 牛
李纲
此诗是诗人贬谪武昌 后所作,他官居宰相, 反对媾和,力主抗,终 被投降派所排挤,为相 仅70天。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修辞方法:拟人、比喻等 表现手法:烘托、对比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虚实结合等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咏物言志诗》课件
![《咏物言志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447de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a.png)
晚唐李商隐《无题》
总结词
李商隐的《无题》以爱情为主题,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详细描述
《无题》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爱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通过对爱情的描绘,展现了爱情的美丽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
短暂的感慨。
05 咏物言志诗的影响与价值
对后世的启示与影响
传承文化
《咏物言志诗》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咏物言志诗的定义与特点 • 咏物言志诗的创作手法 •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 • 咏物言志诗的代表作品与诗人 • 咏物言志诗的影响与价值
01 咏物言志诗的定义与诗人内 心情感和志向的诗歌。
定义解释
这类诗歌通常以自然界或生活中 的具体事物为对象,通过细致入 微的描绘,展现出诗人的情感世 界和人生追求。
理解诗人情感表达
总结词
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是鉴赏咏物言志诗的关键。
详细描述
咏物言志诗中,诗人常常借助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在鉴赏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其 喜怒哀乐,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主题。
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总结词
体会诗歌的艺术美,是鉴赏咏物言志诗的重要环节。
象征手法
总结词
通过象征性的事物或形象来表达某种意义或情感。
详细描述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在欣赏诗作的同时, 能够领悟到象征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对比手法
总结词
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形象来突出表达 某种意义或情感。
详细描述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相反或相对的 事物或形象进行比较,使得读者在欣 赏诗作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 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诗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诗鉴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20d07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d.png)
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诗歌所 描绘的物象,形成清晰、具体
的视觉形象。
02
填补空白
发挥想象力,填补诗歌中未明 确描绘的部分,使诗歌形象更
加完整、丰满。
03
创造意境
在想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 诗歌主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
人的情感表达。
感悟法
体会情感
01
通过感悟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寄托
。
领悟意旨
02
深入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意旨,把握诗歌的核心思想和精
神内涵。
品味语言
03
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艺术,欣赏诗人运用语言的巧妙和精妙之
处。
03
高考咏物言志诗考点分析
意象与意境
01
02
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人造物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象征意义。在 咏物言志诗中,常见的意象有松、竹、梅、菊等,它们往往代表着坚 韧、高洁、清雅等品质。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 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 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家国的思念。
苏轼《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 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 烛照红妆。”通过对海棠花的细 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和清雅之趣。
02
咏物言志诗鉴赏方法
观察法
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诗人可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态度。同时,运用烘托手法可 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如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来烘托诗人的孤独感。
炼字与音韵
诗人注重炼字,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同时,运用音韵手法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 和节奏感,使读者在朗读时感受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一草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ppt
![一草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ppt](https://img.taocdn.com/s3/m/cfdf6efa76eeaeaad1f3304e.png)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 2分 )
• 颔联描绘了长于山野、色泽清淡、 香气浓郁;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 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清高的 野菊形象。
•三、常见的题型
(一)物象型
问:诗中的物象具有什么特征 (品格)?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形 象?
•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 香如故。
注:陆游生活在宋金交战的时代,他力主抗战,却遭到投 降派的排挤。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
【唐】骆宾王 《咏蝉》
• • • • • • • •
【元】王冕 《墨梅》 【明】于谦 《石灰吟》 【宋】王安石 《梅花》 【清】郑燮《竹石》 【唐】李贺 《马诗》 【唐】贺知章《咏柳》 【唐】骆宾王 《咏鹅》 【唐】杜甫 《严郑公宅同咏祝竹》
•二、题目的特点
• 1.直接以物象为题 • 2.咏(题、赞、惜等)+物象
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 •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 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 •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骤 一)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 “成尘 ”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 强调( 步骤二) ,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 想而献 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步骤三) 。
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https://img.taocdn.com/s3/m/f41d94666137ee06eff918b7.png)
咏物言志诗咏物诗就是“咏物诗”,是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划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
咏物诗可分两类,一类单纯状物,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的《咏柳》;一类则于状物之外,别有寄托,也就是“托物言志”,如于谦《石灰吟》。
咏物诗除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外,还兼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象等修辞,达到亦物亦人、形神兼备的佳境。
咏物诗导源于《诗经》中的咏物描写,但一般认为第一首咏物诗是屈原的《橘颂》。
唐代以前咏物诗以追求形似为主,物态描摹有余,传神造境用力不足。
到了唐代,咏物诗有迅猛的发展,无论题材的开拓,表现手法的运用,抑或托物寓意传情,都超越了前代,杜甫是唐代咏物诗的集大成者。
宋元明清,咏物诗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苏轼、陆游、元好问、龚自珍等都是咏物诗的重要诗人。
【鉴赏指津】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体察物态,形神兼似描摹物态是咏物诗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所处环境,追求贴切逼真,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住了物的哪些特征,更要体察诗人的描摹物态之妙。
如骆宾王七岁就写了著名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人通过白描的手法将鹅的形态、动作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四种颜色搭配起来,画面鲜艳明丽: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诗人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也表现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咏物诗在思想内容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所以描摹物态不能仅止于“形似”,更要追求“神似”。
如林逋《山园小梅》诗中二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横斜”写临水梅花之姿态,紧扣梅花稀疏的特点和姿态,状其影入水中,美妙至极;“暗香浮动”写月下梅花之神韵,写尽梅花的清幽淡雅,沁人心脾。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咏物抒怀诗》专题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咏物抒怀诗》专题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4d6360aeaad1f347933f29.png)
古诗词题材 分类鉴赏
咏物言志诗 边塞征战诗 羁旅思乡诗 怀古咏史诗 山水田园诗 送别抒怀诗 闺情宫怨诗 即事抒怀诗
题 材
鉴赏
分 内容
类
概念内涵 形式标志 思想情感 常用手法
咏物言志诗
咏物诗是指内 容上以某一物为 描写对象,抓住 其某些特征着意 描摹,借以抒发 思想感情的诗歌。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 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 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 想情操。
借松写人, 托物讽喻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衬托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 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沁人心脾 的“暗香”。表达了作者仍倔强地 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思想品格。
衬托手法, 象征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
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 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 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 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 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 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喻和 设问, 由总到 分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 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 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 想。
拟人,
托物言 志
墨梅(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咏物诗鉴赏》---(共64张)PPT课件
![《咏物诗鉴赏》---(共64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f53777284ac850ac02420d.png)
.
4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 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形式标志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 梅》、《赏牡丹》
.
5
猜猜下面诗歌的所咏何物。
(一)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鹉
(二)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注解等。
.
19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花开不并百花丛,
待到秋来九月八,
独立疏篱趣未穷。
我花开后百花杀。
宁可枝头抱香死,
冲天香阵透长安,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 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 不中。
【注】①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 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1、形象特点: 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
2、所言之志: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3、手法: 托物言志 象征
借蝉声远传无需借秋风的特点,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洁的 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和对才华的高度自信。
.
17
物的 由小到大,不被人注意,但 特点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2句)
《小松》
以小松喻人,出 情与 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
自小刺头深草里,志 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咏物言志诗鉴赏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咏物言志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d5e9aef5172ded630b1cb649.png)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咏物言志诗鉴赏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一、基本特点1、标题:直接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2、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3、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4、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诗歌诗人往往满怀喜悦之情对事物的形、神、意进行描摹,字里行间往往洋溢着诗人的喜爱。
(2)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3)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
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4)以物喻人类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5)托物言理类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4、写作技巧(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2)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3)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比喻、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二、鉴赏方法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一)注意“三读”1、读标题咏物诗以动植物名称作为标题,如《蝉》(李商隐)、林逋《山园小梅》、《鹧鸪》(郑谷)、《金钱花》(罗隐)、《石灰吟》(于谦)、《小松》(杜荀鹤)。
从标题中我们明确了作者所描述的对象,理解作者所选取的事物的特性和寓意。
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教师)
![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教师)](https://img.taocdn.com/s3/m/7f1225d74028915f804dc23b.png)
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诗一、概述诗歌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即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一般分三类:一是人物形象造的人物形象(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也可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
二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三是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大自然中的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的描绘或欣赏,来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的诗歌。
这类诗有的以物喻人,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如曹邺的《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也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用大老鼠来比喻、讽刺剥削者。
有的托物言志、咏物抒怀,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用象征、比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的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
如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表达了作者追求清廉正直,不为浊世之风污染的高尚情操。
有的描摹情态,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中海棠就是诗人本人,其爱花、惜花之情极为深切,可感触到诗人豁达洒脱的胸襟。
(二)咏物诗常见物象:1.蝉:悲凉或品行的高洁。
2.梅花:代表高洁人格。
3.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4.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为隐者所爱,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
5.菊花:傲霜之花,隐逸、高洁、脱俗。
6.莲花:代表高洁、雅致、宁静等。
7.东风:旷达、欢愉、希望。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 与志。(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
合点 )
遭嫉妒而依旧吐香的 梅花
契合点
受排挤而矢志不渝的 诗人
诗人以梅花自况,表现自己虽遭不幸、前 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 即使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 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 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 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 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
然。
5.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 ?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分析物象 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抓 物与志的“契合点” 。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 感情。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 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词的上阕着力描写梅花开放的环境特点—断桥
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以侧面烘托梅独
自绽放的落寞凄清和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下
阕以梅自喻,托物言志:表现出陆游性格,不
与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傲岸的形象和坚贞不屈
的傲骨。
• ②对比
• 例: 画眉鸟 宋·欧阳修
•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 (2)以物比兴(比喻)。或寄寓高尚的节操,
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 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 例:
蝉 唐·虞世南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诗表面上写蝉饮清露,居疏桐,不借外力而 蝉声远传。实是采用比兴手法,以蝉自况
(自喻),通过蝉的高洁形象,比喻人(自 己)品格的高尚。
•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 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 鸟声婉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荫浓密, 可以自由地飞翔。全诗运用对比手法,将笼 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 的歌颂和追求。
• ③象征
• 例: 白云泉 唐·白居易
•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消遥自 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 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 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 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 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 (3)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 或社会道理。哲理诗
• (4)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 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 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 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 诗经·硕鼠
3.咏物言志诗的思想感情 ?
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
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 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 心宽。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拟人、反衬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 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 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 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5、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
• 咏物言志诗所言之“志”在不同主旨的咏物诗中常常 有不同的说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 (1)托物言志。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 壮志。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 例:
题菊花 唐·黄巢 王仙芝农民起义
•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想象他年我若为青帝司掌管春之神,报令与桃花一处
开。
• 诗人感叹菊花开不逢时,决心改变它的处境。寄托了 诗人欲改变命运,施惠人间的理想与抱负,感情豪壮。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案:①一语双关,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 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 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 比喻贴切。
三、作业:
寒菊 宋·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隐 居吴下,终身不仕,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主要运用 了何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 句进行分析。
1.什么是咏物言志诗 ?
咏物言志诗是借对自然界中万物的 细致描摹,寄托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 其所咏之物可以是花鸟虫鱼、飞禽走兽、 山川日月、风雨雷电、器物玩好,等等。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 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 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2.咏物言志诗的形式标志 ?
• 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例如虞世南
• 又如:
小松 唐·杜荀鹤
•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பைடு நூலகம்
• 诗表面写松树的特性以及它在不被关注的环境
中渐渐成长。联系杜荀鹤一生才华横溢,却仕
途坎坷终未酬志可看出,作者以小松自喻,表
达对自己虽有凌云志,却无人赏识的哀叹。
• (3)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 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 例:
官仓鼠 晚唐·曹邺
•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 健儿将士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 此诗以官仓鼠比喻那些只知道吸吮人民血汗的
贪官污吏。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大老鼠”为
何会有恃无恐呢?诗人故意一问,矛头指向了
最高统治者。
4.咏物言志诗的艺术手法 ?
• 咏物诗不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诗 人们更注重对所咏之物的神韵、品格进行发掘, 即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诗
2020.02.24
诗歌的分类 形式:格律诗 时间: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
题材内容分类 送别诗 怀古诗 边塞诗 思乡诗 闺怨诗 借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山水田园诗 生活哲理诗
一、咏物言志诗的基本知识: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生长环境:墙角 凌寒:不畏严寒 坚贞不屈 独开:清高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香:君子之德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 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
小结:
咏物诗的鉴赏思路: 咏物诗鉴赏步骤:
物的特点 艺术手法 寄托的情与志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声色形味、 活动心理、品 质特点、所处环境等)。
2。体悟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志(由物及人,知人论 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比喻、象征、拟人、对比、衬托等)。
的《蝉》、罗隐的《蜂》《雪》,齐己的《早梅》 等。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 目形式,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黄巢的《题 菊花》、于谦的《石灰吟》等。
• 从表达上看,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
行刻画,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 吟咏。
3.咏物言志诗的基本内容 ?
• (1)单纯咏物。仅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 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色彩,最多表达诗人健康 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 轻盈姿态,暗含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咏物言志诗示例赏析: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 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 香如故。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 境等)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依旧芳香如故。
• (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 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 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 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 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 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