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长小组的活动计划书
小学生学习小组组织计划
小学生学习小组组织计划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们能够拥有更好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而学生们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不少,比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对、学习环境不好等等。
因此,我们决定组织一个小学生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学习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二、项目目标1. 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
三、项目内容1. 招募学习小组成员:我们将通过班级通知和家长群宣传,招募有志于学习的小学生作为学习小组的成员。
希望每个小组有5-8人,年级和学科相近的孩子们组成一个小组。
2. 确定学习小组的具体内容:根据学习小组的成员年龄和学科情况,确定学习小组的具体内容,比如数学小组、语文小组、英语小组等。
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会在每周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小组活动。
3. 制定学习小组的学习计划:学习小组会根据每个成员的学习需求和学科进度,制定学习计划,并在每周进行学习总结和下周学习计划的制定。
4. 开展学习小组活动:学习小组的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讨论、学习游戏、学习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小组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团队,更是一个合作的团队。
学生们在学习小组中会有许多机会和合作伙伴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6. 搭建学习资源平台:学习小组会为成员提供一些学习资料、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同时鼓励学生们彼此之间分享学习资源,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四、组织架构1. 学习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学习小组的日常活动和学习计划的制定。
2. 学习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的活动,相互帮助和共同进步。
3. 家长委员会:负责学生学习小组招募和活动的宣传,同时也是学习小组活动的监督机构。
《携手同行共成长》儿童小组活动计划书
《携手同行共成长》儿童小组活动计划书一、活动背景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培养,同时,小组活动也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我们组织了一次名为《携手同行共成长》的儿童小组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2.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三、活动内容及安排1. 活动时间:本次活动将持续3天,每天2小时,共计6小时。
2. 活动地点:我们将选择一个宽敞明亮的场地,为孩子们搭建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3. 活动内容:(1)第一天:团队合作与沟通- 孩子们将分成小组,并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如拼图、接力赛等,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孩子们将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2)第二天:创意绘画与手工制作- 孩子们将进行创意绘画活动,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孩子们将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利用废物进行创意DIY,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第三天:学习与表演- 孩子们将进行小组学习,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孩子们将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创意,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活动方式1. 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由一名指导老师带领,每个小组成员的角色和任务分工清晰。
2. 游戏和讨论:活动中将设置适量的游戏和讨论环节,既能活跃气氛,又能促进孩子们的互动和思维发展。
3. 自主学习:活动中将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和探索,指导老师将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4. 表演展示:活动最后将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鼓励他们勇敢表达和展示。
儿童小组计划书(范本)
儿童小组计划书儿童小组计划书篇一:儿童小组计划书儿童小组心灵S PA----快乐社交小组一、理念当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善,很多单亲家庭的儿童都处于社交困境中。
一方面父母的离异,使孩子产生了心理障碍,他们自我封闭、孤独压抑、不愿意主动与人沟通、或者由于自我认知的偏差而感到所有的都在看不起自己更加重了他们的防御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单亲父母生活压力更大,忽视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父母缺乏对孩子社交方面的教育及缺乏与孩子的沟通等又加重了孩子在社交方面的困扰。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小组决定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及辅导服务,协助组员消除心理阴霾、改变自我认知,建立其个人的支援系统,并提升服务对象的自信心、自尊感,另服务对象在破除旧有的价值观和行为之余,有能力建立自我的网络以及在社会中有良好的适应。
无论在学校的系统、家庭的系统、个人朋辈的系统上,都可以获得接纳和支持,继而能回馈社会。
二、目标(一)总目标:提升组员表达勇气,拓宽交际面,提升组员的表达技巧、沟通能力,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让组员敞开胸怀,感受社会,走进社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二)具体目标1. 帮助组员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2. 通过组员的自我陈述、组员间的互相评价、小组游戏等小组活动使组员认识到自己社交困难的原因所在。
3. 通过组员之间的互相帮助以及小组培训等方式使组员掌握并运用社交技巧。
4. 小组成员建立自我支援系统,与学校、家庭、友朋等各方面建立良好的网络关系,达致良好的生活适应。
四、时间安排一共五节,每周一节,每节聚会时间1-1.5个小时。
聚会地点在社区的活动中心。
五、小组领导者最初由小组社工担任领袖,社工可以选出一名组员协助自己。
六、形式每节小组活动都有特定的小组讨论、互动及小组游戏。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成长小组计划书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成长小组计划书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儿童和青少年面临着诸多社会问题的困扰,如学业压力、家庭困扰、心理问题等。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我们拟定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成长小组计划。
二、目标和目的:1. 目标:本计划旨在为参与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促进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2. 目的:通过小组中的讨论、培训和实践活动,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提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为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计划内容:1. 定期聚会:每两周,小组成员将一起参加聚会,分享工作经验和问题,共同解决困扰,并从其他成员的反馈中获得进一步的指导。
2. 专业培训:小组将不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涉及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儿童心理学、青少年问题解决技巧等。
培训内容将由专业人士提供,并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个人经验。
3. 实践活动:小组将组织参观社会工作机构和志愿服务活动,以促进成员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巧。
参与者将有机会亲身体验社会工作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反思和讨论,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4. 研究项目:小组成员将共同策划并实施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项目。
他们将研究社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并撰写相关报告和建议,促进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5. 学习资源分享:小组成员将分享学习资源,如相关书籍、文章和研究报告,以相互借鉴和学习。
这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并与其他成员共同探讨和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四、预期成果:通过这个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成长小组计划,我们希望达到以下成果:1.成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儿童和青少年的需求和问题,提供更专业、有效的服务。
2.成员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形成团队合作和互助的氛围。
3.通过专业培训和研究项目,提高成员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4.小组成员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并为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作出贡献。
成长小组计划书
成长小组计划书一、项目背景。
在当今社会,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他们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方面的压力。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我们计划开展一个成长小组项目,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二、项目目标。
1. 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3. 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4. 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项目内容。
1. 主题活动,每周举办一个主题活动,如团队合作挑战赛、成长故事分享会等,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合作、分享和竞争,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2. 成长讲座,定期邀请心理专家、教育专家等为孩子们进行成长讲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
3. 个性发展,针对孩子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个性发展课程,如绘画、音乐、手工等,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树立自信心。
4. 自我管理,通过生活技能培训和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会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任务。
四、项目实施。
1. 招募导师,邀请有教育、心理等专业背景的导师担任成长小组的指导老师,负责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2. 招募成员,面向学校和社区招募符合条件的孩子们加入成长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不超过15人。
3. 定期活动,每周举办一次主题活动,每月举办一次成长讲座,每季度开展一次个性发展课程和自我管理实践活动。
五、项目评估。
1. 定期评估,每个月对成长小组的活动进行评估,了解孩子们的成长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
2. 参与评估,邀请孩子们的家长和老师参与成长小组活动的评估,了解他们对孩子成长情况的观察和反馈,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六、项目预算。
1. 活动经费,包括场地租赁费、导师费用、活动物资费等;2. 宣传费用,包括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宣传材料的制作费用;3. 管理费用,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用品费用等。
成长小组计划书
成长小组计划书一、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成长小组计划。
二、项目目的。
成长小组计划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倾听、合作、沟通,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项目内容。
1. 小组构建,每个小组由5-8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成员的性格和能力应该尽量均衡,以便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力量。
2. 小组活动,小组成员每周定期进行小组活动,包括团队建设、合作游戏、主题讨论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友谊,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3. 小组目标,每个小组设立一个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可以是一学期内完成的团队项目,短期目标可以是每周的小组活动。
通过目标的设立,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任务。
四、项目效果。
1.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有机会担任小组长或者活动策划者,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项目实施。
1. 教师引导,老师可以在小组活动中担任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沟通,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2. 学生参与,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共同制定小组目标和计划。
3. 学校支持,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资源支持,同时也可以对小组活动进行必要的评估和指导。
六、项目总结。
成长小组计划是学校教育的一次创新尝试,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成长小组计划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儿童小组整体计划(成长小组)
小组计划书一.小组名称:完美宝贝计划导师:朱建清工作人员:陈敏段燕妮谢欢张默高芸罗贤田瑞靖徐磊王虎张学彦袁神二.理念:城市家庭调查报告显示,不少儿童来自中产的核心家庭,即只与父母同住,而兄弟姐妹的数目较少。
此外,他们的父母一般都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故他们与父母的相处及沟通时间较少,彼此相对缺乏沟通。
而父母因无暇照顾子女,亦对其宠爱有加,从而形成部分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对自我的认知超出本身的状况,对他人尤其是父母的理解与尊敬相对缺乏。
也由于身处独生子女家庭,儿童集祖父母辈,父母辈的爱于一身,易形成心理依赖。
久而久之,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全面健康发育和独立意识,合作精神的形成。
这个小组先会让儿童形成初步较正确、客观的的自我认识;然后使他们意识或开始留意与他人互动的益处,体会合作的重要性;最后让他们在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活动是了解父母的不易,从而学会理解、尊敬。
此外,使用小组方法介入可帮助面对类似问题或有共同需要的组员,得以建立支援网络,并从组员间的相互支持中,得到更大的信心去改善。
而且组员的互动过程中,大家可以互相监督,更能利用其他组员的回馈作为改善的参考。
三.理论架构这个小组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儿童。
首先,因为皮亚杰认为这个年龄的儿童已踏入具体运思期,能明白具体的道理,所以,可以利用小组形式帮助他们,而工作人员参考一些书籍,提到这个时期的儿童会由母亲是自己的世界中心,变成自己才是世界中心。
此外,他们的感情是十分强烈和矛盾的,他们既会信任和痛惜父母;当他被责备时,又会怨恨父母。
在与他人相处时,既希望融入他人,又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
所以这段时期的儿童最易受情绪支配,故一些能帮助他们控制情绪和表达情绪的小组,对他们十分有帮助。
在小组内,工作人员会较多用正面增强和模仿。
在正面增强方面,在提供沟通技巧训练后,若组员能在组中适当地运用,工作员便会当众给予该组员口头上的称赞,来加强这种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
儿童成长项目计划书
儿童成长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儿童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如贫困、教育资源不均衡、心理健康问题等。
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成长,我们制定了这个儿童成长项目计划书。
二、项目目标1、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和营养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2、提升儿童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4、促进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各类团队活动和社区服务,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项目内容1、健康成长计划(1)开展体育课程:邀请专业的体育老师为儿童开设每周至少两次的体育课程,包括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多种运动项目,让儿童在运动中锻炼身体,提高协调能力。
(2)营养教育:邀请营养师为儿童和家长举办讲座,普及营养知识,指导儿童合理饮食,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3)定期体检:联系医疗机构,为儿童提供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
2、教育提升计划(1)设立学习中心:在社区或学校内设立学习中心,提供图书、电脑等学习资源,为儿童提供课后学习和辅导的场所。
(2)兴趣小组: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组织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兴趣小组,培养儿童的特长和创造力。
(3)课外拓展活动:定期组织儿童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拓宽儿童的视野和知识面。
3、心理健康关怀计划(1)心理咨询服务: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儿童提供定期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问题。
(2)心理健康讲座: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向儿童和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和认知水平。
(3)心理辅导活动:组织各种心理辅导活动,如团队建设游戏、拓展训练等,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心理调适能力。
成长小组工作计划书(共6篇)
篇一:成长小组计划书成长小组计划书一、小组名称:职来职往二、导师:高梅书三、口号:职来职往前途宽广四、组员:五、理念(背景)随着我国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我国已步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一方面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为国家建设储备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会显著增加,接踵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成了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
介于这种就业现状我们“职来职往”成长小组意识到了就业的危机感,我们本着社工的专业价值和工作理念,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和收集的资料,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与组员进行由浅入深的交流,并向他们灌输一些面试技巧、礼仪等方面的内容,让他们从中掌握一些技巧从而在求职过程中更好的展现自我。
六、理论框架我们小组的对象是大一的学生,我们认为他们尚未意识到外面社会上的就业形势,没有正确的自我定位,对自己以后的发展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我们对他们的择业观、求职技巧等方面进行互相交流和指导。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按照社工的原则和方法。
在小组的沟通技巧训练中,采用行为治疗法。
通过细致的观察他们对于环境和外界刺激的反应,了解他们的心理并予以适当的帮助。
行为治疗法认为,如果一种行为出现后能导致一种满足的后果,那种行为在日后继续出现的可能性便会很高。
因此,工作员会较多用正增强,给予正面影响,倡导积极心理,若组员能在活动中有较为积极的反应,会给予口头上的称赞,来增强这种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
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即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强调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提供示范、观察和模仿获得的。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四个阶段:注意阶段、保持阶段、再现阶段和动机确定阶段。
我们通过播放《职来职往》的视频以及进行模拟面试让他们从中注意和领会学习理论的四个阶段,为他们在以后的求职做好铺垫。
儿童小组活动计划范文
儿童小组活动计划范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让孩子参加各种小组活动,这样能够让孩子学会独立和合作,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因此,本文将从小组活动的目的、活动策划、活动实施和活动总结等几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期能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进行小组活动计划。
一、小组活动的目的1.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小组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孩子们学会合作、协作,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集体中。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小组活动能够让孩子充分发扬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孩子们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
3.促进孩子的社交能力小组活动能够让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感受到与别人的交流是一种快乐和乐趣。
1.确定主题选择小组活动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主题应该与孩子们的年龄、兴趣、安全等方面有关,同时也需要考虑与孩子们的学习内容相符合。
2.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确定小组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是必要的,活动时间要选择在孩子们休息时间和课余时间,地点要选择在安全、宽敞、舒适的场所。
3.确定活动内容根据活动主题,制定活动内容,包括游戏、手工、演讲、表演等,需要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增强孩子们的兴趣。
4.活动材料准备准备必要的材料,包括各种游戏道具、手工工具、活动用品等。
5.组织教育活动根据活动内容,组织教育活动,为孩子们进行一定的讲解和指导,以便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理解。
1.注意安全安全是小组活动的首要任务,必须要确保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的安全,同时也要有专门的老师或者家长负责孩子的安全。
2.培养团队精神在活动中,家长和老师要积极参与,发扬团队精神,配合孩子的需要,鼓励孩子们互相帮助,促进团队成长。
3.引导孩子学习孩子们需要老师或者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们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共4篇)
篇一:儿童小组计划书儿童小组心灵spa----快乐社交小组一、理念当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善,很多单亲家庭的儿童都处于社交困境中。
一方面父母的离异,使孩子产生了心理障碍,他们自我封闭、孤独压抑、不愿意主动与人沟通、或者由于自我认知的偏差而感到所有的都在看不起自己更加重了他们的防御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单亲父母生活压力更大,忽视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父母缺乏对孩子社交方面的教育及缺乏与孩子的沟通等又加重了孩子在社交方面的困扰。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小组决定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及辅导服务,协助组员消除心理阴霾、改变自我认知,建立其个人的支援系统,并提升服务对象的自信心、自尊感,另服务对象在破除旧有的价值观和行为之余,有能力建立自我的网络以及在社会中有良好的适应。
无论在学校的系统、家庭的系统、个人朋辈的系统上,都可以获得接纳和支持,继而能回馈社会。
二、目标(一)总目标:提升组员表达勇气,拓宽交际面,提升组员的表达技巧、沟通能力,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让组员敞开胸怀,感受社会,走进社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二)具体目标1. 帮助组员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2. 通过组员的自我陈述、组员间的互相评价、小组游戏等小组活动使组员认识到自己社交困难的原因所在。
3. 通过组员之间的互相帮助以及小组培训等方式使组员掌握并运用社交技巧。
4. 小组成员建立自我支援系统,与学校、家庭、友朋等各方面建立良好的网络关系,达致良好的生活适应。
四、时间安排一共五节,每周一节,每节聚会时间1-1.5个小时。
聚会地点在社区的活动中心。
五、小组领导者最初由小组社工担任领袖,社工可以选出一名组员协助自己。
六、形式每节小组活动都有特定的小组讨论、互动及小组游戏。
组员可以一对一的形式互动,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时间结束后,组员进行反馈,并由社工或者领导者进行总结。
七、活动安排第一次活动——相识目的:让组员及工作人员互相认识;让组员之间有初步认识;深化组员对小组的认识;激发组员热情,附:“同心圆”游戏规则:让小组成员分成两组(一个组人多,一个组人相对少),然后在工作者的指导下围成两个圈(大圈在外,小圈在内),通过外圈转动,面对面互相夸赞。
儿童兴趣小组计划书
儿童兴趣小组计划书English Answer.Executive Summary.This program plan outlines the creation of an interest-based extracurricular program for children aged 6-12. The program aims to foster children's curiosity, creativ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y providing a range of activities and experiences tailored to their individual interests.Program Goals.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children to explore and cultivate their interests in a supportive and engaging environment.To enhance children's cognitive skills,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and critical thinking.To promote teamwork,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through group activities.To contribute to children's overall well-being and positive self-image.Target Population.The program is designed for children between the ages of 6 and 12 who are interested in developing their extracurricular interests. Participants will be divided into age-appropriate groups to ensure a fun and engaging experience for all.Program Structure.The program will be held weekly for two hours per session. Each session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Introduction (15 minutes): Introduce the topic of the day and engage children in a brief activity related to the topic.Hands-on Activity (75 minutes): Provide children with hands-on activities, experiments, or projects related to the topic.Reflection and Discussion (15 minutes): Discuss the activity with children, summarize key learnings, and encourage them to share their thoughts and experiences.Topics and Activities.The program will offer a wide range of topics and activities, including:Science: Experiments, hands-on projects, and explorations in various scientific fields.Art: Drawing, painting, sculpting, and other creative activities.Literature: Reading aloud, storytelling, and creative writing.Music: Singing, playing instruments, and music appreciation.Technology: Robotics, coding, and other technology-based activities.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The program's progress will be assessed through a variety of methods, including:Observations: Regularly observing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engagement, and progress.Feedback from Participants: Gathering feedback from children through surveys or informal conversations.Portfolio of Work: Collecting samples of children's work to track their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Budget.The estimated budget for the program includes expenses for materials, supplies, equipment, and staff. The totalcost of the program will vary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activities and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Conclusion.This interest-based extracurricular program aims to provide children with a rich and engaging learning experience that will foster their curiosity, creativity,and social development. By tailoring activities tochildren's individual interests, the program will help them thrive and reach their full potential.中文回答。
成长活动方案
成长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在现代社会,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我们提出了以下成长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的通过系列成长活动,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责任感和领导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活动内容1. 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区清洁、探访养老院等活动,让孩子更加懂得关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的品德。
2. 体育竞技活动组织足球、篮球比赛等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提高身体素质。
3. 创意手工活动开展手工制作比赛、DIY工坊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领导力培训通过担任班级干部、组织小队活动等形式,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
5. 情感沟通活动开展情感课程、心理辅导活动,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感,培养情商。
四、活动流程安排第一阶段:策划阶段•确定活动内容和形式•拟定活动方案•宣传活动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体育竞技活动•进行创意手工活动•开展领导力培训和情感沟通活动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总结活动效果•提出改进建议•结束活动并进行总结会议五、活动评估通过参与者反馈、成长情况观察等方式进行活动评估,以便不断完善和改进活动方案。
六、活动效果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预计能够有效帮助孩子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各方面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七、结语本成长活动方案旨在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希望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能够让孩子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成长和收获,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3篇)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3篇)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3篇)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篇1 一、背景通过在社区调查了解,名海社区共有小学生人数1690人。
大部分都是随父母一起居住的深圳户籍。
社工了解到有许多社区儿童有社交、网瘾、厌学等成长方面的不良习惯,在小学四五年级年龄段的普遍问题是成长中有许多的不良行为,各种压力和烦恼缺乏合理的舒缓渠道。
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家庭原因,还包括来自社会舆论导向的原因。
大部分家长想方设法把那些能出人头地的一技之长融合到孩子的个性中去,却忘记了孩子的心理教育,很多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值加上沟通方式有问题,孩子心中积压的东西越来越多,转而接触社会上的新奇事物,缺乏自控力,形成许多不良行为,一发不可收拾,给健康成长带来巨大隐患。
正因为此,本小组希望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通过分享、支持、鼓励,使小组成员加深自我认识,澄清角色和改善与家庭与社会支持网络的关系,加强与同学、玩伴、老师、亲朋好友等的交流,减轻成长中的烦恼和压力,从而拥有积极美好的青少年生活。
二、理念1、相信人的潜能,包括生理、心理的、情感的、社会的、美感的等方面。
2、尊重原则,社会工作者尊重每个组员的个体差异。
3、个别化原则,每个人都应当有权利和机会发展个性。
4、保密原则,社会工作者保护每个小组成员的隐私。
5、不批判原则三、理论架构1、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层次可以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即满足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作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包括与别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避免恐惧和焦虑;归属和爱的需要是希望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或被群体接纳;尊重的需要除自我尊重外还包括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
有成长问题的孩子他们的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不能被满足,这往往会导致案主在今后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社交困难、厌学、青少年犯罪等等。
儿童成长小组策划书
儿童成长小组活动计划书一、活动名称:“爱在舜世,情暖童心”——舜世社区儿童成长小组二、活动主题:成长小组、文化价值、观念引导三、活动对象:舜世社区6——12岁儿童四、活动背景:据了解,舜世社区多为高档公寓,居民经济条件较好,能够提供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课业辅导、教育资源方面有很大的需求性。
孩子们常参加诸如英语角的公益课程,但是实际个人娱乐生活缺乏多样性与参与性。
针对儿童爱玩天性与现实升学受教育压力的矛盾,我们将在有趣的社工专业小组活动中融合针对儿童成长教育新理念,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五、活动目的:利用成长小组,为儿童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参与到趣味性的游戏中,学习到与课堂不一样的知识。
让孩子们学会表达、学会讨论、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培养社区儿童自信自立的人格魅力。
六、活动理念:1、小组动力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应用于小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①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形式。
②民主型是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导形态。
③共同活动为中介增进小组的凝聚力。
2、社会学习理论:应用于小组工作中,体现出下列特征:①它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就可获得改变,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②小组可以提供丰富的替代强化资源。
③从认知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中可以肯定人的尊严和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3、镜中自我理论:应用于小组工作中,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发展的有机体。
②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以及自我评价。
③重视首属小组的作用。
七、活动意义:1、帮助每个组员认识和了解自我的成长现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2、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分享和奉献,培养和激发学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3、让小组成员在小组中获得快乐,并为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基础八、小组特征:1、次数:5次2、时间:10月15日——11月12日每周六晚英语角课后3、地点:舜世社区居委会二楼会议室4、人数:10人5、招募方法:在社区群里下通知提前宣传九、活动计划:第一次:10月15日活动主题:建立关系活动时间:50分钟第二次:10月22日活动主题:沟通交流活动时间:50分钟第三次:10月29日活动主题:沟通协作活动时间:50分钟第四次:11月5日活动主题:感恩活动时间:50分钟第五次:11月12日活动主题:弥补不足,挑战未来活动时间:50分钟十、预计困难与应变措施预计困难1、招募不到足够的组员;2、组员热情不高,参与性不强;3、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组员涣散;4、组员太调皮。
社工儿童成长小组活动方案
社工儿童成长小组活动方案社工儿童成长小组活动方案「篇一」一、活动背景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
他们缺乏父母应有的关爱,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方面,他们都有着一种心灵缺憾。
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对于他们,整个社会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爱护。
而我们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决定申请开展“走进社区,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活动。
二、活动时间20xx年8月1日—20xx年x月x日。
三、活动主题“走进社区,关爱留守儿童。
”四、活动地点车子镇xx社区五、活动参与人员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2班党支部志愿者及团支部志愿者服务队六、活动内容1、活动前的一周里先与社区负责人联系,征求同意后,确定好活动地点和内容以及注意事项。
2、在征求院方的同意后,我班党支部志愿者及团支部志愿者服务队开始召开会议,商讨活动内容,制定详细的活动流程。
3、以组队形式和分散活动相结合的`形式,由小组长负责该组的节目安排,包括节目所需道具、服装等。
除助兴节目外,我们志愿者团队将结合本专业所学,分别给孩子们进行一系列的讲课、辅导等学习帮助和生活百科知识的宣传。
也可以联系本专业的特色,对个别留守进行心理疏导。
4、与院校各有志愿参与我们的同学联系,通过大家的努力,向全校征集捐赠书籍或作业本等。
并与相关的企业联系,通过他们的赞助,给孩子们带去一些小礼物。
5、在挑选节目和排练节目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迎合留守儿童的口味,要求节目的参与人员要定期进行节目的排练,力求将每一个节目都能表现的非常好,达到较好的效果。
并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热烈喜欢,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6、到达社区以后,要先为社区服务,可以帮助他们打扫卫生,然后整理活动场地。
7、在整理好活动场地后,组织孩子们到我们的活动地点结合,并相互之间有个初步的接触了解,由每组人员负责对孩子们进行分组。
童心相伴,快乐共享”儿童成长小组活动
童心相伴,快乐共享”儿童成长小组活动“童心相伴,快乐共享”儿童成长小组活动是一个旨在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的活动。
这个活动通常由专业的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进行,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流程:
1. 开场白:活动开始时,主持人会向孩子们介绍小组活动的目的和规则,并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
2. 自我介绍:孩子们轮流自我介绍,包括他们的名字、年龄和兴趣爱好等。
这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彼此,并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3. 破冰游戏:进行一些有趣的破冰游戏,例如“你叫什么名字”、“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等,以进一步加深孩子们之间的了解和互动。
4. 主题活动: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兴趣,组织各种主题活动,例如绘画、手工制作、角色扮演、游戏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分享和交流:在每个主题活动结束后,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的作品和想法,并相互评价和提出建议。
这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
6. 休息和放松:在活动中间,安排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或舞蹈,以帮助孩子们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7. 总结和结束:在活动结束时,主持人会总结小组活动的收获和感受,并鼓励孩子们继续积极参与类似的活动。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发展新技能、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成长小组的活动计划书
小组名称:
指导老师:
工作员:
理念
让孩子们学会表达、学会讨论、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评价。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上学回来就是看电视、玩游戏,生活比较单调、比较乏味,和小区的其他小朋友接触比较少。
通过这个成长小组,把小朋友聚到一起,给他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他们可以在小组中,交到很多好朋友,学到一些他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
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分别是:需要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镜中自我理论、交流分析理论。
需要理论应用于小组工作中,就表现为可以帮助小组工作员:1把握小组方向;2明确小组目标;3更好的理解组员的互动关系。
小组动力学理论应用于小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
1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形式。
2民主型是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导形态。
3共同活动为中介增进小组的凝聚力。
社会学习理论应用于小组工作中,体现出下列特征:
1它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就可获得改变,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2小组可以提供丰富的替代强化资源。
3从认知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中可以肯定人的尊严和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镜中自我理论应用于小组工作中,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发展的有机体。
2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以及自我评价。
3重视首属小组的作用。
交流分析理论应用于小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
1交流分析理论解释和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因此非常适用于小组工作,尤其是治疗模式和发展模式的小组工作。
2交流分析理论对人格的描述,尤其是强调个人的三种自我状态的自然出现,可以帮助我们在小组过程中分析和另外自己的人格结构,学习顺畅地与他人沟通。
3小组可以帮助当事人把焦点放在个人的早年生活,帮助组员了解自我的生活态度、沟通形态以及个人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与个人早年束缚的关系。
4小组可以提沟一个互动的情境,是成员可以尝试和练习新的沟通方式,增加他们的自我察觉,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最终开始新的生活。
小组的目标
1、帮助每个组员认识和了解自我的成长现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
2、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分享和奉献,培养和激发学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3、让小组成员在小组中获得快乐,并为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基础服务对象
2、特点:希望在小组中获得快乐、获得成长
招募方法
1、于宣传栏张贴招募海报
2、于社工实验室设立报名点,准时接纳报名人员
3、若人数不足,可致函邀请并加大宣传;人员过剩,则经过小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