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
9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理解
一群人 社会互动 共同的行为模式 角色关系
10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社会群体的类型
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3.内群体与外群体 4.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5.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 趣缘群体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3.初级群体形成的必要条件
活动空间接近 接触时间长 相互交往比较自由、不受过多的拘束 交往各方角色、地位间的社会差异较小
39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4.初级群体的功能
正功能 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 满足着人们的情感需 要 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保持和传递社会文化 负功能 在微观层面,可能限 制成员个人自由和 独立性 在宏观层面,干扰正 式组织关系,破坏 组织结构,影响正 确决策,妨碍组织 效率和组织目标的 实现。
35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1.关于初级群体的研究
自古以来,初级群体一直是人们生活中 最重要的一种群体,社会学很早就重视 对初级群体的研究 滕尼斯的研究 库利的研究
36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研究的意义
初级群体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初级群体可以看作是社会的雏形、缩影。 初级群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 科学地研究初级群体,有助于创造良好 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
4、群体决策
四个明确的阶段: 定向阶段;评价阶段;决定阶段;恢复关系阶段 群体决策往往更容易导致失误 1961年美国出兵古巴 提议和支配决策会议:雄心勃勃却没有任何军 事经验的军官 会议结果:几乎每个人都意见一致 出兵结果:惨败
第07章-群体及群体决策
❖活动的性质与难易程度。有关研究表明,别人在场 时从事简单的、常规性、操作者比较熟练的工作, 个体的操作会更快、更精确;从事复杂的、需要高 度集中注意力的或操作者不熟练的工作,别人的出 现会产生消极影响。启示:在安排工作时,一般简 单性劳动,应在责任制前提下,尽量不让一个人单 独工作;而复杂性工作,则应在进行集体讨论以后, 尽量让其单独思考。在进行培训时,通过集体训练 员工完成某项简单任务,单独培训员工完成某项复 杂任务。
思考:
是不是他人在场旁观或 共同活动总是导致个人活 动效率的提高?
三、群体的行为趋向
❖社会致弱作用——洪川大师的“第一义谛”。即指由于 他人在场或者同时参加活动从而降低个人活动效率的 现象。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 事。
❖社会惰化——这是一种由于他人同时参加而使个人 有意“偷懒”,从而降低个人活动效率的现象。
3.假定你选择3,写下你在见到老板 时打算如何开口。
4.如果你是这个小组的主管,你打 算作出怎样的选择?还有其他选择吗?
一、群体概述
❖(一)定义 P150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更 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 人群集合体。 ❖显著标志:心理上是否有一定的联系;
8 某人欲跳楼自尽,楼下一群市民仰脸,兴致勃勃观看。有人趁机兜售望远镜 和小板凳,更有人狂呼:磨蹭什么?快跳啊,再不跳我就上班去了。反感,痛恨, 悲哀,慨叹国民素质,但不去制止。
9 机场,一旅客抗议航空公司不公。痛恨,同情,同命相怜,但不去声援。 10 汽车与行人争路,司机伸出脑袋,骂行人找死。痛恨,认为人车平等,都 有道路使用权,人是弱势,理应更优先。想把这道理说给司机,话到嘴边,咽回去 了。 11 暑天打的,司机不给冷风,摇下玻璃说,还是自然风舒服。岂有此理!命 其开空调,推说氟利昂不足。不悦,甚至痛恨,却不让司机按开关,验真伪,也不 另换一辆有冷气的坐,就那么气鼓鼓地、汗淋淋地忍受。
社会学概论-第7章--社会组织
7.1 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7.2.1 社会组织的定义
• 社会组织的含义 • 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社会组织实质上是一种建立
在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群体活动的形式。 • 它有广狭两义,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类一切共同活动的群体,
既包括家庭、家族、和邻里等初级社会群体,也包括政府、政 党、企业、学校、医院和宗教团体等次级社会群体。狭义的社 会组织主要是指次级社会群体,即是指人们为实现特定的目标 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具有协作性的群体。 (1) (P100)
7.1 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7.2.1 社会组织的定义
社会组织的形成
村落、社区
原始群、
家庭、氏族、
地
家族
缘
群
血
体
缘
群
体 生产力不发达
熟人社会
业 缘 群 体
政治、经 济、文化 等组织
趣 缘 群 体
基于兴趣、 爱好而结 成的组织
劳动分工复杂、 陌生人社会
7.1 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7.2.1 社会组织的定义
矩阵型
公司总裁
项目小组1
职能1 A11
职能2 A12
职能3 A13
项目小组2
B21
B22
B23
项目小组3
C31
C32
C33
组织结 构形式 直线型
职能型
直线型
矩阵型
事业部 型
主要优点
●管理结构简单 ●指挥命令关系清晰、统一 ●决策迅速 ●管理费用低 ●专业化分工,有利于充分发挥专业人 才的作用 ●管理工作细致、深入
纪律和程序。包括规章、法规、内部细则、命令、奖惩制度和 达成任务的时间表。 • 正式结构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促使组织高效率地达成目标。每 个成员分担不同的任务,与别的成员的关系和互动模式,约束 和奖励手段等等。 • 以正式结构为主的组织就是正式组织。
社会学概论 第七章群体
第七章群体第一节什么是群体一、群体的涵义和特征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它是社会和个人的中介。
群体的特征:(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5)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连续性。
二、群体的类型(一)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是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这是社会学群体研究中最经典的分类之一。
初级群体又称作为首属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
初级群体具有规模较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烈等特性。
次级群体又称作为次属群体,是用来表示与初级群体相对应的各种群体,如学校、职业群体、社团等。
(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正式群体也就是社会组织。
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不同,它不是由上级社会结构组织起来的,而是在成员个人倡议的基础上建立的。
因此,一般说来,非正式群体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无正式组织结构、无正式章程的群体,如朋友群、游伴群等。
非正式群体既存在于这鞥是群体之外,也可以在正式群体内部形成。
(三)内群体和外群体内群体和外群体是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内群体和外群体,又称作我群和他群。
这连个概念由萨姆纳在《民俗轮》一书中最先提出。
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感的,就是内群体;而那些由他人结合而成、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群体,就属于外群体。
(四)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参照群体和成员群体是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成员群体也就是内群体,个人属于该群体的成员,并以本群体的规范作为自己活动的准则,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彼此互相影响。
参照群体是指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试图效法的群体。
参照群体不是人们所属的群体,而是个人心目中想要加入或理想中的群体,它的价值观和规范体系常常是参照这个人的目标或标准。
社会学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分层
• (八)产业工人阶层。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 人、建筑业工人
• (九)农业劳动者阶层。它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林、牧、鱼)业 为唯一或主要的职业,并以农(林、牧、鱼)业为唯一收入来源或主要收入 来源的人员。这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个阶层。
常性投资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以从事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或提供商业性服 务为主要职业的社会群体。 • (四)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指在各种机构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 科学技术工作的 • (五)办事人员阶层。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 人员......
中国城市的十大阶层
• (六)个体工商户阶层。它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包括不动产)并投入生 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而且以此谋生的人。
• 所以要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刺激(财富、权力和声望)来留住这 些占据社会最关键职位的能人;
• 先赋性或继承性因素也影响职位的分配,所以社会分层具有反 功能,它并不能给人们提供完全平等地获得扮演重要社会角色 的机会。
第二节 社会分层
• 2、冲突论:认为社会地位较高的人越有可能获得巨大的 财富、声望和权力,暗示因为他们获得了对这些稀缺资 源的垄断并竭力防止其扩散。
地位的移动。 • (如科举制度让农民、商人走向仕途,改变原来的社会身份。) • 思考:你所能想到的反应社会分层的例子
第二节 社会分层
• 三、社会分层的理论 陆148 • 1、功能论:认为社会分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必要的,分
层在维持社会方面起到某种有意的作用。
• 如,工程师、核物理学家、医生、警察。。。
中国城市的十大阶层
第七章-学生的社会学分析
(1)从“身”存群体的角度:从一种社会场所进入角色 结构有所差异的另一种社会场所。
(2)从文化认同与文化调适的角度:从一种“社会环境” 融入文化结构有所差异的另一种“社会环境”
第二节 学生的同辈群体
一、同辈群体定义:社会学(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 人组成的小群体)教育社会学(指称儿童及青少年的 非正式的小群体)
第一节 学生的社会位置
一、学生的三重社会
1、学生面临的三重社会: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2、三种社会群体对学生影响的特点:
家庭对学生影响的特征:(1)先主性影响;(2)生活
化了的影响;(3)聚合性的影响;(4)经济化了的 影响
学校对学生影响的特征:(1)系统性的影响;(2)可
控性的影响;(3)社会界定性
三、同辈文化的类型
1、科尔曼对玩乐型文化的研究 2、克拉克:中学生同辈文化(玩乐型、学术型、违规型)大学生同辈文化
(玩乐型、学术型、 职业型、非顺应型)
3、苏加曼(一种是来源于中产阶级成人文化,着眼未来前程,控制现时欲 望,承认并服从成人权威;另一种是注重满足现时欲望,强调快乐主义, 拒绝服从成人权威)
第四节 学生的重要他人
3、我国80年代以来学生的偶像性他人的转 型性变化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偶像性他人的构成渐趋多样化。 (2)学生的偶像性他人的构成日趋“偏离”
学校教育长期宣传倡导的“榜样人物。 (3)无偶像重要他人者日趋增多。
选择=结果
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社会属性有关。 (3)往往有层面之分。
第四节 学生的重要他人
五、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
1、定义:是因为受到学生的特别喜爱、崇拜或敬佩而被 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
社会学概论课件自考群体和组织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之比较
初级群体
包含了每个参与者的多种 角色和利益
每个参与者的全部人格投 入
包含大量自由的交往 充满个性特征与情感 别人不容易替代
次级群体
一般只包括每个参与者的 一种角色与利益
参与者只投入了与情景具 体相关的那些方面的人格
与特殊关系主体的局部交 往
相对无个性 无情感交流 参与者可以互相替换
初级社会群体概述
库利: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是指成员间有 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的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 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这种群体反映着 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 活的基本单位
在我国的社会学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主要是 指家庭 相邻家庭组成的地域性群体——邻里 以及儿童游戏群体
组织决策:四个阶段 组织沟通:形式 组织控制:预先控制 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 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 2. 确定的目标; 3. 规范性的章程; 4. 权威的领导体系; 5. 物质基础 包括资金 设备 活动场所等
社会组织的特征
组织目标的特定性和明确性 组织成员的契约性关系 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组织结构的复杂性
社会组织的结构
概念:指社会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 相对稳定的关系形式
分类: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
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所 设置的;并由组织规章正式规定的各层次 各职 能部门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一般表现为结 构图
非正式结构;如中国组织中的私人关系 派系 关 系网等
山东某 铝业 结构图
7 3什么是组织
广义: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 群体形式;包括氏族 家庭 政府 军队 学校等;
内群体外群体所属群体参照群体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正式群体
第四节 初级社会群体之一
初级社会群体内涵及研究意义
初级社会群体,又叫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 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库利曾指出,初级群体是亲密的、面对面接触和合作的 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研究意义
1.初级社会群体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研究 社会群体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把握社会; 2.初级社会群体可以看作社会的雏形,通过对它 的研究,有助于增经对社会的认识; 3.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社会心理和 行为科学的研究
第四节 初级社会群体之二
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点: 1. 成员有限; 2.成员之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 动; 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社会角色; 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5.成员难以替代; 6.群体的整合程度高等特点。
第四节
初级社会群体之三
初级群体形成的条件 1.活动空间接近(远亲不如近邻); 2接触时间长(路遥知马力,日久见 人心); 3.相互交往比较自由,不受过多的 约束; 4.交往各方角色、地位间的社会差 异较小。
第七章
主要参考文献
1.[美]戴维.波谱诺:《社会学》,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 店,1985。 3.[美]西奥多.米尔斯:《小群体社会 学》,云南人民出版社。 Homans, G. The Human Group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50.
社会群体结构及作用过程
一、群体凝聚力 二、群体规范 三、群体内部关系 四、群体领导与决策
群体凝聚力
一、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吸引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 体的力量。 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人际吸引;第二是成员对规范的遵从; 第三是成员把群体的目标自觉地堪称自己的目标。 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自身是否对其成员具有吸引力和成员个人是否感受到这种 吸引力; 2.个人与群体的利益关系是否保持一致,影响群体的凝聚力; 3.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是否遵循一致性原则和互补性原则, 影响群体凝聚力; 4.群体成员是否了解和信任其领导的才能,以及领导资格的取得 是否具有合法性;甚至领导个人是否具有魅力,影响群体凝聚力; 5.如果群体内部不存在分裂性的因素,当其面临环境的巨大压力 和威胁时,其凝聚力也会大大增强。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群体与组织(自考版)
• 三、初级群体 • 涵义:由面对面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 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 • 初级群体特征 • ①规模小 • ②是有长期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 ③是成员的人格特征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表现 • ④成员之间的角色位置难以替代 • ⑤习惯、伦理道德和感情在维系群体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 初级群体类型: ①家庭 ②邻里 ③伙伴群体 • 初级群体的变化趋势 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初级群体出现 了衰退和外移的趋势。
第二节
组织和组织理论
• 一、组织的概念: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 而有计划的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的结构的 制度化的群体。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 社会。组织的普遍存在提高了人民的社会活动 效率,延伸和扩展人类自身的能力。
• 二、组织过程 • (一)组织决策 • 概念:是指组织成员从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中 进行选择决断,以期最优化地达到组织目标的 过程。 • 过程: 四个阶段①情报阶段②设计阶段③抉择阶段 ④审查阶段
• (三)科层制优点和弊端 优点:相比其它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行政 管理效率高 弊端: 1、形式方义 2、繁文缛节 3、用人困• 科层制强调严格照章办事,过度的照章办事会产生形式主 义的弊端,即组织成员将把照章办事本身视为首要的甚至 唯一的行动准则,而真正的组织目标反而不被人重视。 • (2)繁文缛节。 • 科层制强调组织各部门和成员之间的各种交涉应具有正式 性,通常要求以公文的形式或特定的仪式来进行,由此会 产生繁文缛节的弊端。过多的公文往来和举行仪式将大大 降低组织的工作效率,妨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 (3)用人困境。 • 科层制规定按规章给予晋升的机会,会产生源于“彼得原 理”的用人困境问题。指个人的晋升往往依据其在当前职 位上的表现,而非依据此人是否具有所将晋升的那个职位 的能力。由此会造成能力不充分的人不恰当地占据了较高 的职位,从而降低了组织的行动能力。
社会群体 PPT课件
群体内部关系是指成员之间彼此交流与作用的 状态和过程,是群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群体规模 2.社网图 (1)提问 (2)绘图 (3)分析
3.群体内部信息沟通方式 四、群体领导与决策 1.领导形式 (1)工具性领导 (2)表意性领导 2.领导作风 (1)权威型 (2)民主型 (3)放任型 3.群体决策 (1)搜集信息 (2)评估 (3)决定
3.群体的类型 社会学界通常划分为五种:
(1)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主要是根据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 程度来划分。这是五种里面最重要的, 也是我们在下面要详细阐述的。 A 初级群体 指的是其成员之间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
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例:家庭、邻里、朋友、战友群、哥们儿 B 次级群体 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初级群体的研究
杜尔凯姆、齐美尔
库利提出初级群体
莫里诺提出:社网图
初级群体研究的进展:
第一、个体、群体和社会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正 在逐渐得到认识。
第二、重点从群体对其成员和环境的影响转到了 小群体自身的分析。
第三、小群体研究成功地运用了试验方法。
第四、研究者通过创造自我分析群体,变外部观 察为内部参与。
A 所属群体 指的是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它规定着
成员的身份及其日常活动。
B 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一般是与所属群体同类的群体,
是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
例:a班级与b班级,a中的成员可能拿b 来作为检验自己班的一个参照。
(5)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与业缘群体
主要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 及其性质来划分。
社会学概论第7章
本章序号及名称第七章社会群体本章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群体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社会群体的类型以及社会群体的结构与功能;同时对初级群体的概念做详尽的介绍,加深有关初级群体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及作用的探讨,使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现实意义有充分的理解与认识。
本章重点难点1.社会群体的特征;2.群体内部关系;3.初级群体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群体概述一、人类的群体生活结群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
社会中的任何个体都离不开群体,都从属于一定的群体。
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不在社会生存的人,不是禽兽就是神明。
”那么,人类为什么选择结群的方式进行生活呢?其主要原因还是基于人类自身的需要首先,是劳动的需要。
劳动需要合作,这就决定了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从一开始就具有社会性。
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人们进行生产的合作性就愈来愈成为必然。
有分工就必然有合作,否则就无法完成生产活动。
其次,是安全的需要。
人类结群不仅仅在于生产,同时也是为了自身的安全。
只有联合起来结成一定的群体,才会有大于个人的强大力量。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孤立的个体在逍到危险时有恐惧的感觉,感到自身不安全,当个体和他人在一起结合成群体时,就减少或避免恐惧感,产生安全的感觉。
第三,精神上的需要。
离开了群体生活,人思想、感情非但不能产生,也没有了表达和交流的对象。
由此可见,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就成为人类选择结群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社会群体的含义和要素社会学所讲群体概念的最主要视角是将群体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作为组成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而理解。
1、定义: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
群体是由一定数量的人结合而成的,但并不是任何一群人都可以称之为群体。
一般来讲,只有具备下列几个要素的人才能构成为群体:2、群体的特征或要素(1)有一定数量的成员和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2)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社会群体的关系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体对群体的隶属关系;另一方面是群体内的成员关系。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群体与组织
七章、组织与群体1、群体的类型:(1)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提出者:美国社会学家库利;(2)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3)以成员对群体的心里归属为标准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提出者:萨姆纳《民俗论》;(4)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分为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参照群体的提出者:美国社会学家海曼;(5)以群体的规模为标准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
2、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提出者:马克思.韦伯;韦伯把历史上出现过的合法统治归纳为超凡魅力型(也称克里斯玛型)、传统型(最典型的形式是家长制、世袭制和封建制)和法理型(典型形式就是科层制)三种纯粹类型。
3、组织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代表:美国泰罗和法国法约尔。
(2)人际关系理论:代表:梅约、罗伊斯里斯伯格(霍桑实验);基本观点:①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人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多方面的需求;②在生产组织中,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原因并不主要是物理因素和生理因素,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以及在工作中形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理论反对泰罗等科学管理论家把人看作为“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仅仅受金钱的驱使,而认为人是“社会人”。
(3)组织行为理论:代表:巴纳德和麦克雷戈(巴纳德提出“组织平衡论”;麦克雷戈提出“X”理论和“Y”理论)(4)权变理论:代表:约翰.摩尔斯和杰伊.洛斯奇(超“Y”理论);基本观点:组织管理不只是和组织本身有关,而且设计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组织的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具体情况,灵活地决定组织的决策形式、领导方式和行动方式。
4、集体行为的传统解释:(1)勒庞的乌合之众理论:《乌合之众》从心理学角度解释集体行为。
(2)斯梅尔瑟的价值累加理论:斯梅尔瑟提出,只有当六个因素不断累加影响下,才会导致集体行为的发生:①结构性助因②结构性紧张③一般化信念④促发性因素⑤行动动员⑥社会控制5、集体行动的理性选择理论:(1)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集体行为的逻辑》)(2)社会运动的资源动员理论:代表:麦卡锡和扎尔德。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有学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社会分为六个阶级:
(1)资本家阶级(1%) (2)上中层阶级(14%) (3)中层阶级 (4)工人阶级(3与4合计占60%) (5)劳动贫穷阶级 (6)下层阶级:(5与6合计占25%)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阶级
一. 社会分化 二.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三. 当代社会中的阶级划分 四. 等级、身份与种族
对上层社会网络的进入;社会关系,社团和 俱乐部,会员资格
声望;“好名声”;声誉;尊重和诋毁;种 族和宗教的优越性
财产,契约,选举的权利,议员资格;结社 和言论自由
技能;专长…经验;正规教育;知识
韦伯;达伦多夫 布迪厄 沃纳 希尔斯 马歇尔 斯瓦拉斯托加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阶级 第二节 社会分层
• 社会分化具有功能分化和地位多样化的重要特征。
社会分化的类型
水平分化 垂直分化
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 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
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具有不同生物特征 的人给予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他们就有了社会差别。
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是指社会对某些具有社会 特征的人给予评价,从而使他们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
资产类别 1.经济类Fra bibliotek举例对土地、农田、工厂…流动资产、人(奴 隶)、劳动力(农奴)的所有权
相关学者 马克思;赖特
2.政治类 3.文化类 4.社会类 5.荣誉类 6.公民类 7.个人类
家庭权威(家长);工作权威(经理);政党 和社会权威(议员);宗教领袖
上层社会的消费行为;“优雅的举止”;特 权化的生活方式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阶级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社会群体与组织
S o c i o l o g y o f H U S T第七章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是人们进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又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还是实现社会目标的功能单位,它们在社会系统的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章将介绍社会群体的定义、分类、主要结构和特性,以及作为社会群体基本类型的初级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群体一、社会群体的定义人类是一种社会动物,任何个人都不得不依靠他人来满足其物质和心理上的需要。
我们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吃饭、休息,到单位上和同事们一起工作、学习,闲暇时间和朋友们一同聊天、游戏……总之,人们的大量活动是在群体中完成,大量的时光是在群体中度过的。
正是因为社会群体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不可缺少的,所以它就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
不过,并不是任何人群体都可叫做社会群体,社会学里的社会群体概念有着更加严格的定义。
所谓社会群体(social group ),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所结成的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稳定集体。
它既是个人生活的基本单位(任何个人脱离群体就难以生存),又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实体。
社会群体不等于其组成成员的简单相加,它会形成一种完全属于自身的特性,区别于每个成员的个性、信仰和价值观。
社会群体具有如下区别于一般群体的基本特征。
(一)持续的互动。
社会群体的成员之间存在着持续的社会互动,他们的交往不是一次就终结了,其相互关系必然维持较长的一段时期,如家庭、邻里、朋友圈、机关、学校、公司等都是如此。
那些偶然碰在一起、暂时发生联系的人群,例如在书店、商店购书、购物的顾客,同乘一架飞机、一辆公共汽车的乘客,因交通事故而围观的人群等等,由于这些群体中的人们相互间不存在持久的交往,因而并不构成社会群体,它们只是简单的人群聚合体(social aggregate )。
此外,统计上按某种共同特征归类的人群体一般也不叫社会群体,如男人或女人、老年人或青年人、工人或农民等等。
犯罪心理学课件第七章 群体和过失犯罪心理
➢ 行为感染源于紧急规范理论。即个人在压力的集体情 境中感到不能不行动时,但是又缺乏指导行为的规范, 他人的行为就成为其他人的规范。
➢ 群众以消极性支持少数积极分子的行动,参与者认知 到他行为的正确,符合某种规范,即参与者认知到在 紧急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并用共同知觉代替了感情的 扩散。
感染的两种类型:
1、情绪感染:是把一群人的情感统一起来,使 个人放弃平常抑制其行为的社会准则。个体的 行为被其情绪发动。 如,宗教领袖
情绪感染的重要手段——循环反应 即一个由别人的情绪在自己身上引起同样的
情绪的过程,又反过来加剧了别人的情绪。 成员之间的情绪相互作用并加强,直到狂热。
感染的两种类型:
及群体的界限(群体意识) 要有共同的价值和规范,群体成员有共同的动
机和指名群体前进方向的目标(群体规范和群 体凝聚力)
西游记成员就是一个群体
二、群体的分类
(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那些得到社会承认的,有 着正式群体组织结构,其成员有固定的 编制,占着所规定的地位,扮演着安排 好了的角色的群体。如政府机构、学校 等
1、事先纠合,多次实施同一类犯罪活动。 2、临时起意,只为实施某一特定的行为而
共同犯罪,当特定的犯罪完成之后,这 种犯罪形式也就自动停止了。
事先纠合,多次犯罪的共同犯罪
如2人犯罪团伙,A对B实施抢劫,在抢劫的过程中, 属於B的钱包被抛出,这时C经过,A便叫C捡起钱包。 事后两人对财物进行瓜分。
2007年10月22日,黄珍和周阳、黄捌(均另案处理) 3人来到平果县马头菜市场伺机扒窃作案。11时许, 见前来菜市的隆某别着一个鼓囊囊的腰包,认定有 “货”,便商议下手。于是,黄珍和黄捌在旁“望 风”,周阳下手作案,窃取了隆某腰包中的5200元, 随后3人迅速逃离现场。他们逃到一偏僻处后,周阳 分给黄珍300元、黄捌600元,其余赃款归自己所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社会群体的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一、群体的凝聚力
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正好为一 体的力量。群体凝聚力的发展表现为三个层次: (1)人际吸引。 (2)群体规范的遵从。 (3)成员把群体目标自觉看成自己的目标。
二、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指在某一特定群体活动中,被认为是合适的成员 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群体所确立的一种标准化的观念。群体 规范受模仿、暗示、从众、服从等因素的影响。 如,谢里夫群体压力(知觉判断:光点是否运动以及线段 的长短)试验
讨论:人为什么要群居?
二、群体存在的基础
(1)从社会成员个体方面来看,个体有群居的本能,并 希望在群体中满足其各个方面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爱 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
讨论:马斯诺及其需求层次理论?为什么 五个层次需求的满足必需以群体存在为基 础?
讨论:社会交换理论与群体存在的基础
讨论:人能不能离群索居?离群所居的后果 是什么?
第七章 社会群体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讨论:什么是群体?
思考:以下哪些群体最具社会群体特征?
(1)自然界中的群体:如蜂群、蚁群
(2)羊群、牛群
(3)车站的旅客群、剧场的观众
(4)班级群体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又称社会团体。所谓社会群体就是处在社会 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合成体。这个群体,一般说来,不仅群 体中的个人自己能够意识到,而且也是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 意识到。 广义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 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狭义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 同利益的人群。社会群体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由明确的成员关系 (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3)有一定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5)有一致的行动能力
三、群体的类型
(一)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 的是其成员关系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 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如家庭、邻里、朋友、亲属等。 次级群体,又叫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 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 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在这类去群体中,成员间的感情 联系很少,面对面的接触有限,主要是依据既定的角色联 系在一起。如军营、政府部门、工厂等。
三、群体内部关系
可以从三个方面对群体内部关系进行考察: (1)群体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群体成员间的关系的数 量和形式。2人群体的潜在关系是2,3人群体潜在关系 是6,4人群体潜在关系是12。 (2)利用“社网图”分析群体成员关系的状态级该群体 结构紧凑程度。见教材155页。 (3)我们可以通过群体内部信息沟通方式,来分析群体 成员的地位结构类型和凝聚力状况见教材155页。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高,其成员间的互动采用制度化、 规范化的方式。如军队。 非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用随意 的、常规的方式,尤其是没有成文的规定。如邻居、同学。
(三)内群体与外群体 内群体与外群体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在1960年 提出来的。他试图通过这两个概念来描述群体成员对自己或 别人群体的感情。 内群体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外 群体泛指群体成员之外的其他任何“别人”的结合。 (四)所属群体于参照群体 略 (五)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和趣缘群体
社
会 网 络 图
群体信息沟通方式1
群体信息沟通方式2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 1909年,库利在其《社会组织》一书中正式提出“初级 群体”概念。他认为,初级群体是亲密的、面对面接触和合 作的群体。这些群体包括家庭、儿童伙伴群体等。后来人们 逐渐把这一概念扩展应用到一切类似于家庭、伙伴的,具有 亲密关系的群体。 20世纪20年代,托马斯和兹纳涅斯基所做的的题为“在 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的研究、施拉舍所做的“帮伙”的 研究,都属于初级群体研究,并标志着这类研究逐渐从理论 分析转向实地观察和实验,从关注群体对个人的影响转向群 体内部结构和工作效率的分析。
三、初级群体的功能 (一)正功能 (1)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例如,家庭在人生早期阶段, 几乎是个体的全部。 (2)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初级群体在满足感情需要、减 轻心理压力、防止人性异化等反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初级群体通过其规范和内聚力 的作用,有效地控制着群体成员的行为。 (二)负功能 (1)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 个人积极性的发展,限制个人社会发展。在初级群体中,个 体意识容易消退,个体盲目遵从群体意识和规范。 (2)从宏观结构角度来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 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和组 织目标的实现。例如,裙带关系,帮派集团等。
二、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1)成员有限。初级群体一般是指2到30人的小群体。 (2)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面对面互动。在人数较少的初级 群体中,人们可以直接地、面对面的交往,不需要什么中间环节。 (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人们之间 有一种角色关系转变为多重角色关系,正式初级群体形成的一个 标志。从单纯“同事”转变为亲密的朋友就是如此。父母既是长 辈,又充当了孩子的教师和朋友。 (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情感。 (5)成员难以替代。在一般单位,某一职位空缺,可以按程序 找人顶替。在初级群体中,特定成员不能随意代替。例如,夫妻 离异、亲人病故会带来阴影。 (6)群体整合程度高。在维护和争取群体利益和荣誉方面,所 有成员行动上往往高度一致。 (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例如,习惯、风俗、伦理道德 等。
讨论:安全阀理论——(科塞)
(1)群体内部存在一个类似于安全阀的制度,它通 过运用潜在的社会冲突来维持群体的团结。安全阀 使猛烈的敌对情绪不断排除出去,不至于破坏整个 群体结构。
(2)冲突有利于建立和维护群体的身份和边界 (3)群体发生冲突使,可以促进内部的团结。
(4)虚构的冲突对群体也具有聚合功能。
以下是人类离群索居的例子。 (1)狼孩 (2)鲁滨逊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花源
(2)从社会化自身来看,群体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产
物。群体生活是社会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总和。群体一旦形成,便有其自我维持的倾向。群体持续 存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群体必须能够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二,成员的利益必须受到保护,成员能为实现自己 的目标从事活动,但不妨碍群体目标的实现。 第三,群体赋予其成员以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谋 求成员间的统一。 第四,群体能够满足其成员的各种欲求并提高其能动性。 这些条件如果得不到满足,群体即使形成,也难以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