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青铜器名称
各种青铜器名称

各种青铜器名称鼎: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
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鬲(li,音历):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
甗(yan,音演):相当于现在的蒸锅。
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
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箄。
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角:饮酒器。
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
有的有盖。
斝(jia,音甲):温酒器。
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鋬。
觚(gu,音姑):饮酒器。
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
觯(zhi,音志):饮酒器。
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兕觥(sigong,音四公):盛酒或饮酒器。
椭圆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
尊:盛酒器。
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卣(you,音有):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
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鴞形或虎食人形。
盉(he,音和):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
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方彝:盛酒器。
高方身,有盖,盖形似屋顶,且有钮。
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
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
勺:取酒器。
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
罍:盛酒或盛水器。
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
方形罍宽肩、两耳, 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
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
壶:盛酒或盛水器。
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上说:“簟食壶浆”。
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盘:盛水或承接水。
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
匜(yi,音仪):《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
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盂:盛水或盛饭的器皿。
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簋(gui,音轨):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
青铜器大全

【蟠龙纹盘】商高16.3公分,口径43公分,腹深7.5公分,足高8.2公分,重5240公克盘面蜷伏一龙,龙首正居盘心,突起于盘面,为晚商典型的兽面;盘面边缘则环绕以夔纹、鸟纹、鱼纹,整体风格庄重古雅。
在铸造痕迹的遗存方面,圈足内部与器底相接处有六条加强筋,以加固强圈足与器底的接合。
圈足上有三个方孔,正与范线位置相应。
根据研究,足孔是因为在块范铸造的过程中,为了固定上下两块芯土的位置而产生,商早期的圈足器普遍有足孔,直到商晚期晚段以后才解决悬浮芯土的问题。
盘是青铜时代重要的水器,考古资料显示,商代墓葬中以盘、盂等大型水器陪葬并不普遍,尤其此器盘面又装饰着庄严的龙纹,应该是等级较高的贵族才享有的陪葬品。
【钩连乳丁纹羊首罍】商中晚期高37.3公分,口径31.3公分肩饰高浮雕羊首,与江西新淦所出铜罍形近;肩上夔纹之突点、扁平立鸟肩饰、及腹部钩状棱脊,与湖南华容所出尊装饰手法相近,故此罍实具商代南方作风。
【亚丑方簋】商晚期高20.7公分,径11.9*17.6公分,重4945公克亚丑铸器多次出土于山东益都苏埠屯,学者或以为即《左传》之薄姑氏,晚商时极盛,至西周早期为成王所灭。
存世具铭之亚丑铸器,约四成为方形器,与妇好墓所出方尊、方彝、方罍、方缶、方壶、方斝及方鼎,共同建构起晚商铜器造型之绚烂异彩。
本器时代属殷代晚期,因有铭文「亚丑」二字,故名曰「亚丑方簋」,器身装饰鸟纹、夔龙纹、兽面纹,由六道上下三段的高耸棱脊均匀分割,最特别的是两耳作立雕鸟兽形:侧视如冠羽长卷之立鸟伸展、俯视则如一大口侈张的兽面将鸟头啖入嘴中,极其生动憾人。
【亚丑方尊】商晚期高39.1公分,口径29.9公分亚丑铸器多次出土于山东益都苏埠屯,学者或以为即《左传》之薄姑氏,晚商时极盛,至西周早期为成王所灭。
存世具铭之亚丑铸器,约四成为方形器,与妇好墓所出方尊、方彝、方罍、方缶、方壶、方斝及方鼎,共同建构起晚商铜器造型之绚烂异彩。
【嵌绿松石兽面纹钺】商晚期长20公分,刃宽13.5公分钺的内部镶嵌精致的绿松石,显示持有者的尊贵。
中国历史十大青铜器国宝青铜时代的国宝级文物

中国历史十大青铜器国宝青铜时代的国宝级文物司母戊鼎青铜器诞生于青铜时代,我国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期都是青铜器的发展时期,创造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铜文物。
那么被称为十大著名青铜器国宝的有哪些呢?1.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代古墓中,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国家一级文物,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它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司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2.四羊方尊商代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3.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人神像三星堆出土商代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5000年,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这两件器物是三星堆青铜其中非常著名且有代表性的器物。
青铜大立人像,高180、通高260.8厘米,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
重约180公斤,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
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

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材料制作的器物,主要流行于中国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青铜器的种类非常丰富,主要包括:
1.礼器:如鼎、觚、爵、盂、盘等,用于祭祀和宴飨等场合。
2.兵器:如戈、矛、钺、戟等,用于战争和防御。
3.乐器:如编钟、编磬、编瑟等,用于音乐演奏。
4.生活用具:如盘、碗、瓢、盆、壶等,用于日常生活。
5.车马器:如车軎、马衔、车軎等,用于车马的装饰和实用。
青铜器的用途非常广泛,除了上述用途外,还包括:
1.权力象征:青铜器是古代贵族和王室权力的象征,具有极高的政治和宗教意义。
2.工艺艺术:青铜器制作需要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工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经济价值:青铜器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4.文化传承: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30个古代青铜器的名称你能认几个?

30个古代青铜器的名称你能认⼏个?古代青铜器的名称,由于很多物品现在都不再使⽤了,所以伴随着这些青铜器的名字也就成了⽣僻字。
1、銎[qióng](⾳穷),指古代兵器或⼯具上安装柄把的孔,段⽟裁《说⽂解字注》上解释为“⽄斧之孔所以受柄者”。
2、盉[hé](⾳和),盛酒器和盛⽔器,⼤腹敛⼝﹑前有长流,后有鋬[pàn],有盖,下多为三⾜。
盛⾏于殷代及西周初期。
3、镞[zú](⾳族),箭头,秦⽆亡⽮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矣。
4、簋[guǐ] (⾳⿁),古代盛⾷物的器具,⾃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
5、甗[yǎn](⾳演),是蒸⾷器,分上下两部分甑[zèng]和⿀[lì],有的是连体,有的是分开的。
6、敦[duì](⾳对),古代⽤来盛放⿉[shǔ]、稷[jì]、粱、稻等饭⾷的器⽫,是由⿍、簋的形制结合发展⽽成。
7、轙[yǐ](⾳移),古代马车构件。
马车的车衡两侧各装⼀件铜轙,马嘴上的缰绳分别从四个轙孔中穿过到达驾车者⼿中,可避免缰绳缠绕在⼀起。
8、罍[léi](⾳雷),⼤型盛酒器和礼器。
9、⿀[lì],古代煮饭⽤的炊器。
商代前期的⿀多⽆⽿,后期⼝沿上⼀般两个直⽿。
西周前期的⿀多为⾼领,短⾜,常有附⽿。
10、軎[wèi](⾳未),古代车上的零件,青铜制,形如圆筒,套在车轴的两端。
11、甑[zèng](⾳赠),古代炊具,多为陶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孔,可以放在⿀上蒸煮。
12、箅[bì](⾳必)。
所以蔽甑底者也。
从⽵,畀声。
13、匜[yí](⾳仪),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
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前有流,后有鋬。
为了防⽌置放时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铸有三⾜、四⾜,底部平缓⼀些的⽆⾜。
14、⼔[bǐ](⾳⽐),古代的⼀种取⾷器具,形状像汤勺。
中国古代青铜器称谓大全:水器、乐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称谓⼤全:⽔器、乐器中国古代青铜器称谓⼤全(2)⽔器、乐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繁多,称谓怪癖。
其定名许多来⾃宋代的《考古图》、《博古图》,⽽这两部书的定名原则是“名从主⼈”,即看器物上的⾃名。
王国维说:“皆古器⾃载其名⽽宋⼈因此名之者也。
”因此,许多⽂字都是2000年以前的铭⽂。
⽬前,对古代青铜器⼀般按⽤途划分为⾷器、酒器、⽔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农具与⼯具、货币、玺印、度量衡器、铜镜、杂器等12⼤类。
下⾯介绍常见的其中2类。
⽔器
西周青铜盘
盘:盛⽔或承接⽔⽤器具。
春秋青铜匜
匜(⾳yí):盥洗时浇⽔⽤具。
商青铜盂
盂:盛⽔器具。
春秋吴王夫差鉴
鉴:盛⽔器具,像巨形的浴盆。
战国卵⽸
⽸(⾳否)、(⾳灵)、瓿(⾳剖):都是供盛⽔或盛酒⽤的。
乐器
商晚期 / 西周早期青铜⼤铙
铙(⾳挠):形似铃,有中空短柄,可安⽊把,使⽤时⼝朝上,以槌敲击。
西周青铜钟
钟:祭祀或宴饮时⽤的乐器,有甬钟、钮钟、镈钟等形式。
东周青铜龙纹钲
钲(⾳争):⾏军乐器,以槌敲击。
战国外卒铎
铎(⾳夺):⼤铃,有柄有⾆,振⾆发声。
春秋姑冯句鑃
句鑃(⾳勾吊):祭祀或宴饮时⽤的乐器,形似铎,⽤时⼝朝上,以槌敲击。
春秋青铜铃
铃:常挂在车上、旗上或⽝马⾝上,形似钟⽽⼩,平⼝或凹⼝,上有环钮。
宋青铜⿎
⿎:⽤于指挥战争或宴会、乐舞中,有横放的两⾯⿎,也有筒状⿎。
战国虎钮錞于
錞于:军中乐器,形似上⼤下⼩的圆筒。
中国古代青铜器各种器型以及名称大全

中国古代青铜器各种器型以及名称大全【1】饪食器:敦三角云纹敦敦(dui 音对)古代食器,用来盛黍、稷、稻、梁等。
形状较多,一般为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有的盖也能翻转过来使用。
圈足的敦,盖上多有捉手。
敦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2】饪食器:豆古代食器,是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
器浅如盘,下有把,圈足,大多数有盖。
铜豆在商代少见。
西周的豆浅腹,束腰,多无盖,无耳。
春秋以后,豆增多,侧有两环,下具高足。
到战国时期,器腹变深,有的豆把特别细长,如铸客豆。
有盖的豆,盖上有捉手,可以仰置。
西周卫始豆通高17.4cm,宽18.5cm,重2.3kg此豆敛口圜底,浅盘高足,隆盖圈握。
盖顶饰瓦纹,盖沿与器腹均饰重环纹,足饰粗弦纹一周。
盖与器同铭,均2行6字:卫始作霝簋。
记卫始自做灵簋(此豆自铭为簋)【3】饪食器:簠西周宋公簠簠(fu 音甫)即文献里的“胡”或“瑚”。
古代食器,用来盛黍、稷、稻、梁等。
长形口,口外侈,有四短足,有盖。
盖与器的形状、大小相同,合上成为一器,打开则成为相同的两上器皿。
簠在西周时期出现,流行到战国末年,早期的簠足短,口向外侈。
春秋战国的簠足变高,口不外侈,器变深。
【4】饪食器:盨伯多父盨盨(xu 音须)古代食器,用来盛黍、稷、稻、梁等。
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盖上一般有四个矩形纽,仰置时成为带四足的食器。
盨在西周中期出现,到春秋后期便消失了。
【5】盛水器:鉴古时盛水器具,所见皆大型器。
上古之鉴为陶质,春秋中期始有青铜鉴,流行于春秋战国之际。
形制如大盆状,或有圈足,偶见方形器。
齐侯匜【6】盛水器:匜匜(yi音移)盥洗器,用以盛净水。
用时由侍者持匜浇水,尊者沐手,下承以盘,受污水。
器形多椭圆,前长流,后有鋬。
具圈足、四足或三足。
西周中期始见,至战国末期渐无。
【7】盛酒器:壶《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可见壶是古人盛酒用的,但也用于盛水。
壶在商代已有,春秋战国尤其盛行。
商代的壶多扁圆,贯耳(耳象筒子),圈足。
青铜器名称图例

鬲(li ,音“历”):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也有四空足的。
甗(yan ,音“演”):相当于现在的蒸锅。
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
角(jiao,音“较”):饮酒器。
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
有的有盖。
斝(jia ,音甲):温酒器。
形状像爵,有三足个别四足,两柱,一鋬。
爵(jiu, 音决):饮酒器。
相当于后世的酒杯。
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上有柱,旁有鋬(把手)觚(gu ,音姑):饮酒器。
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觯(zhi ,音志):饮酒器。
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觥(gong,音公)或称 兕觥(sigong ,音四公):盛酒或饮酒器。
椭圆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尊(zun):盛酒器。
形状多种多样,一般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还有很多其他的象形类型的也称为尊卣(you,音有):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
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鴞形或虎食人形盉(he,音和):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
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彝(yi,音仪)或称方彝:盛酒器。
高方身,有盖,盖形似屋顶,且有钮。
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
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
罍(lei,音磊):盛酒或盛水器。
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
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
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
壶(hu,音胡):盛酒或盛水器。
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上说:“簟食壶浆”。
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盘(pan,音磐):盛水或承接水。
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
匜(yi,音仪):《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
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盂(yv,音鱼):盛水或盛饭的器皿。
中国古代青铜器之器类、器名、用途及图片

器类器名读音主要用途图片器类器名读音
爵Jue2斟酒器、另一说
为饮酒器
鼎ding4
角Jue2斟酒器、另一说
为饮酒器
鬲li4
斝Jia3灌酒器,盛酒行
灌礼(洒酒于地
祭祀祖先神灵)
甗yan3
觚gu1饮酒器
簋gui3
觯zhi4饮酒器。
类似杯
盨xu3
尊zun1大、中型盛酒器
簠fu3
壶hu2盛酒器
敦dui4
卣you3专用于盛放秬鬯
(ju chang香酒)
的盛酒器
豆dou4
方彝fang1 yi2盛酒器盂yu2
觥gong1盛酒器,多作鸟
兽形
铺pu1
罍
lei2中、大型盛酒器
盆pen2
酒器
食器
醽
ling2盛酒器,从罍演
化而来
鉴jian4
盉
he2调酒器,盛水调
和酒的浓淡
盘pan2
瓿
bu2一种小瓮,盛酒
或水
匜yi2
水器
主要用途图片肉食器,炊煮或
盛放肉食
肉食器,另一说
炊粥或盛粥
蒸食器,上部放
食物,下部盛水
蒸煮
饭食器。
盛放煮熟的黍、
稷、稻、梁
羹食器、专备盛放腌菜和肉酱等和味品
大型盛饭器,兼可盛水盛冰
盛食器
盛饭兼可盛水
大型水器,盛水亦可盛冰
盥洗器,配套洗手,一人捧匜浇水,一人捧盘盛水。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名称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名称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名称000拾贝2010-10-16 21:34:57阅读4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space.php?uid=3212&do=blog& id=81030 犁铧锄镰镢铲斧锛锥削凿刻镂刀锯锉钻钓钩鼎鬲甗簋簠盨敦豆匕爵角斝觗觯兕觥尊卣盉方彝勺罍酒樽壶盘匜盂鉴缶瓿盆斗铙钟钲铎句鑃錞于铃鼓戈钺矛戟剑刀镞弩机胄軎衔轭銮当卢马冠尺量权贝币刀币布币圜钱蚊鼻钱符俎禁博山炉灯鐎斗熨斗洗耳杯炉镜带钩犁铧:耕地用犁头。
中原地区战国以前的青铜犁铧很少见。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长13.7厘米,宽17.3厘米,形似近代木犁上的铁铧,大约属战国时期。
近年在山东、陕西发现铜犁;云南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还有尖叶形铜犁出土。
锄:除草疏苗用农具。
古代也称为耨。
形似铲而较宽,有銎可安曲柄。
青铜锄流传到后世的多属于战国和汉代,数量较少。
见于着录的有名的“宜”字锄,属汉代。
镰:收割用农具。
《说文解字》:“铚,获禾短镰也。
”把短镰(镰)称为铚。
商周时代的镰多蚌制或石制。
青铜镰一般作弯月形,盛行于春秋战国,1960年在浙江绍兴发现的青铜镰,刃部还带有锯齿。
镢:亦称“鐯”。
起土用农具。
《尔雅??释器》:“斫谓之鐯”。
镢体较长大,有单斜面或双斜面刃,顶端有长方銎,銎中安方木,方木上装柄,柄与镢体成直角。
最早见于商代,春秋战国时较多。
铲:铲土除草用农具。
在《诗经?周颁?臣工》和《庄子?物外》另有钱、镈、铫等名称。
大致相当于今之锹。
商代的青铜铲形较长。
1953年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出土一件商代铲,全长 22.45 厘米,上端有方銎可以安柄,下端刃部宽 8.5 厘米。
西周铲状近似商代铲,但较小。
战国时代的铲向方形演变,汉代流行的已是形短而刃宽的铁铲。
斧:砍伐工具。
青铜斧流行于商周,形状主要有:一、体较长,刃平或略呈直弧形,圆銎;二、宽身,弧刃,圆銎近似兵器中的钺;三、两侧近刃部较长或成弧形,圆銎或长方形直銎,平刃或弧刃(多见于春秋战国至汉代),近似现代的斧。
青铜器的种类用途

青铜器的种类用途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物,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
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非常广泛,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1. 鼎:鼎是一种大型的青铜器,通常用于宗庙、宫廷和贵族家庭的祭祀活动。
鼎分为三足鼎、四足鼎、五足鼎等,形状以圆润庄重为主,制作精美。
2. 罐:罐是一种容器,用于储存各种物品,如食品、酒水等。
罐也分为不同的种类,如尊、觚、瓶等,形状各异,造型古雅,具有浓郁的古代文化气息。
3. 壶:壶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烹饪、烧水和饮食。
壶的种类也很多,如鸟形壶、兽形壶、龙形壶等,形态优美,寓意深刻。
4. 镜: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青铜器,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是一种文化载体。
镜的种类很多,有圆形、方形、六角形等,还有各种花纹和图案,代表着古代文化的高度发展。
5. 钟:钟是一种古老的乐器,也是一种重要的计时工具。
钟的种类也很多,如大钟、小钟、竹钟等,造型美观,音色悦耳,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青铜器的主要种类和用途,青铜器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 1 -。
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称及造型

匜
朕匜,铸于西周中期,藏于陕 西省岐山县博物馆
• 匜(读音:yí)是中国先秦的礼器 出现在西周中后期,盛于东周。用 于“沃盥之礼”,沃的意思是浇水, 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中国古代在 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周朝时 期,沃盥之礼所用水器由盘、盉组 合变为盘、匜组合。
• 匜形椭长,前有流,后有鋬,多有 四足。早期匜为青铜制,汉代以后 出现匜金银器、匜漆器、匜玉器。 匜是商周时期用青铜铸造的一种洗 漱器皿,相当于现代的瓢或舀水器, 有的有盖,有的体高,有的全身布 满花纹,造型不一。
钟
曾侯乙编钟,铸于战国早期,藏于 湖北省博物馆
• 钟(读音:zhōng)盛行于青铜时代。钟在 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 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 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
• 《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对钟的形制有详 细的描述:钟身像两爿瓦片对合的形状, 两侧形成的锐角名为“栾”,亦名“铣”; 两铣之间,下缘名为“于”;于上名为 “鼓”,鼓的中部用来打击之处名为 “隧”;鼓上名“钲”,钲由钟带纵三横 四分为十二格,每格有三个钟乳突起,名 为“枚”或“景”,钟带名为“篆”;钲 上是椭圆的钟顶,名叫“舞”;舞上是悬 挂钟的柄,名“甬”;甬端平正,谓之 “衡”。甬近下部有半环固定件,称为 “斡”,或铸成兽状,称为“旋虫”。半 环中贯一正环,用来悬在钟架(“虡” jù ) 上,称为“旋"。
• 盨(读音:xǔ)是中国周朝时 期所特有的礼器和炊具,在祭 祀和宴会时用于盛放做熟的谷 物。
• 盨形制与簠很接近,但盨为圆 弧形。椭圆口,有盖,两耳, 圈足或四足。盖和器皿对称, 翻开可用来盛放盛黍、稷、稻、 梁等食物。盨出现于西周早期, 在战国晚期以后消失。说文解 字记载:“盨,负戴器也。从 皿须声。”
中国青铜器图片及介绍

中国青铜器图片及介绍青铜器(Bronze Ware)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下面店铺分享了中国青铜器图片及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种类1、容器(1)食器:鼎、鬲、簋、敦、豆等。
(2)酒器:爵、角、尊、觥、方彝、卣、瓿、壶、瓶、缶。
(3)水器:盘、鉴、盂、盆、匜。
(4)度量衡器:釜、升、量、衡、尺、权。
2、乐器:铙、钲、錞于、钟、铎、铃、鼓。
3、兵器:戈、矛、铍、戟、钺、刀、剑、弩、镞、盔。
4、工具:斧、锛、凿、削、铲、镰、镢。
5、车马器:辖、轭、轴饰、舆饰、毂饰、衡饰、銮。
中国比较有名的古代青铜图片1、司母戊大方鼎2、四羊方尊3、长信宫灯4、十五连盏树形灯5、青铜奔马关于邢侯簋的介绍1、邢侯簋的作用:中国古代食器和祭器的一种,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用来盛黍、稷稻、粱等。
2、邢侯簋的形制特征:簋为四兽垂耳,侈口鼓腹,高约20厘米,器身纹饰精美,具有西周早期特征的器物。
3、邢侯簋的纹饰:腹身饰两两对应的象纹,四垂耳上装饰着精美的兽纹。
4、邢侯簋的铭文:有铭文68字曰:“隹三月,王令荣内史曰井侯服,易臣三品,州人、重人、庸人。
拜稽首,鲁天子厥濒福,克奔走上下,帝无冬令于右周,追考。
对不敢,邵朕福盟,朕臣天子,用册王命,乍周公彝。
”5、邢侯簋的历史:1921年间盗墓者在邢台的邢侯墓中盗得,卖到河南洛阳文物市场后,被当时英国籍的希腊巨富尤莫伐拉斯购得,由于对我国历史的不了解,他都不知道自己得到的竟是中国青铜器的稀世珍宝,回到英国后他便把邢侯簋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
并一直在该博物馆保存至今。
介绍完了那么多的古代青铜器。
我们来说下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饰吧。
中国古代青铜器鉴赏之纹饰:饰是青铜器皿上的装饰纹样,雕或浮雕铸成,题材广泛,各类纹饰的发展演变情况也提供了重要依据。
按纹饰的种类可分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建筑纹五大类。
青铜器的名称及种类

青铜器的名称及种类鼎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
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鬲(li,音历)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
甗(yan,音演)相当于现在的蒸锅。
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
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箄。
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角饮酒器。
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
有的有盖。
斝(jia,音甲)温酒器。
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鋬。
觚(gu,音姑)饮酒器。
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
觯(zhi,音志)饮酒器。
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兕觥(sigong,音四公)盛酒或饮酒器。
椭圆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
尊盛酒器。
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卣(you,音有)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
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鴞形或虎食人形。
盉(he,音和)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
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方彝盛酒器。
高方身,有盖,盖形似屋顶,且有钮。
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
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
勺取酒器。
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
罍盛酒或盛水器。
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
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
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
壶盛酒或盛水器。
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上说:“簟食壶浆”。
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盘盛水或承接水。
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
匜(yi,音仪)《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
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盂盛水或盛饭的器皿。
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簋(gui,音轨)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
青铜器种类和名称大全

青铜器种类和名称大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在古代起到了实用的作用,还承载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长河中,青铜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风格,成为了古代艺术的瑰宝。
青铜器种类繁多,每一种器型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和用途。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青铜器的种类和名称大全。
1. 鼎。
鼎是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重要器型,它通常用于烹饪和祭祀。
鼎的形状多为圆形,有三足或四足支撑,是古代贵族社会的象征之一。
在古代,鼎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因此在古代的社会仪式和礼仪中,鼎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觚。
觚是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酒器,它通常用于盛放酒水。
觚的形状多为圆形,有短颈和宽口,其造型简洁大方。
在古代的宴会和祭祀活动中,觚常常被用来盛放美酒,象征着丰富和祥和。
3. 罍。
罍是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盛酒器,它通常用于盛放美酒。
罍的形状多为圆形,有长颈和宽口,其造型优雅大气。
在古代的宴会和祭祀活动中,罍也常常被用来盛放美酒,象征着欢乐和祥和。
4. 爵。
爵是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酒器,它通常用于盛放酒水。
爵的形状多为长方形,有两个耳和一把手,其造型稳重大方。
在古代的宴会和祭祀活动中,爵也常常被用来盛放美酒,象征着丰富和祥和。
5. 卣。
卣是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盛酒器,它通常用于盛放美酒。
卣的形状多为长方形,有一个耳和一把手,其造型简洁大方。
在古代的宴会和祭祀活动中,卣也常常被用来盛放美酒,象征着欢乐和祥和。
6. 觯。
觯是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盛酒器,它通常用于盛放美酒。
觯的形状多为长方形,有一个耳和一把手,其造型稳重大方。
在古代的宴会和祭祀活动中,觯也常常被用来盛放美酒,象征着丰富和祥和。
7. 壶。
壶是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盛酒器,它通常用于盛放美酒。
壶的形状多为圆形,有一个耳和一把手,其造型简洁大方。
在古代的宴会和祭祀活动中,壶也常常被用来盛放美酒,象征着欢乐和祥和。
8. 斝。
斝是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盛酒器,它通常用于盛放美酒。
浅谈青铜器的名称、用途及形制

浅谈青铜器的名称、⽤途及形制堂堂导语古代青铜器的⽤途⼗分⼴泛,⼏乎包括了当时社会⽣活的各个⽅⾯,主要有礼器、祭器、⾷器、⽔器、酒器、乐器、量器、兵器、识器等。
古代青铜器的名称及形制⼗分丰富,常见的有⿍、盘、尊、彝、钟、壶、盂、簋、盉、敦、⿀、觥、觚、觯、樽、爵、鉴、甗、镜、洗等。
2018.05.25 青铜器来⾃三求堂 00:00 04:59请点击⼆维码收听完整版▼⿍,烹煮⾁⾷、实牲祭祀和宴飨的⾷器。
⿍是奴⾪主贵族⽤以“别上下,明贵贱”的重要青铜礼器,史载西周天⼦九⿍,诸侯七⿍,卿⼤夫五⿍,⼠三⿍或⼀⿍。
⿍的纹饰⼀般装饰在⼝沿下,腹部和⾜部。
铭⽂多铸在器体内。
著名者如西周的《⼤盂⿍》、《⽑公⿍》、《⼤克⿍》、《颂⿍》、《禹⿍》等。
▼▼▼钟,打击乐器,⽤于祭祀和宴飨。
春秋战国编钟增多,最多者⼗⼏件为⼀编。
著名者如西周的《克钟》,春秋的《秦武公钟》和战国的《曾侯⼄编钟》等。
▼▼▼盘,承⽔器。
商周时期宴飨⾏沃盥之礼所⽤。
⼀般为圆形,敞⼝,圈⾜,⽆⽿。
著名者如西周的《墙盘》、《散⽒盘》和《虢季⼦⽩盘》等。
▼▼▼簋,盛放煮熟的⿉、稷、稻、粱等⾷物的器具。
商、周时期,簋为重要的礼器之⼀,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相配。
簋最早出现在商代后期,器形为圆体,⼝外侈,⿎腹,圜底,短圈⾜,⽆⽿。
西周时期,圈⾜逐渐加⾼,腹部出现两⽿、三⽿,甚⾄四⽿。
有的圈⾜下另加三⾜或四⾜。
西周中后期⽅座簋⼗分流⾏。
著名者如商代的《三⽿簋》,西周的《天亡簋》、《利簋》、《师虎簋》、《颂簋》等。
▼▼▼盂,⼤型盛饭器,亦可盛⽔或冰。
出现于商代,流⾏于西周。
著名者如《永盂》、《伯盂》等。
▼▼▼⿀,炊⾷器。
西周⾄战国时期,青铜⿀⼜作为重要的礼器之⼀,多以偶数组合,起陪⿍作⽤。
著名者如西周的《孟⾟⽗⿀》、《仲枏⽗⿀》等。
▼▼▼盉,调和酒味器。
出现在商代前期,兴盛于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
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
著名者有西周的《卫盉》、《太保盉》等。
▼▼▼鉴,⼤型盛⽔或盛冰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称谓大全(3)

中国古代青铜器称谓大全(3)中国古代青铜器称谓大全(3)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目繁多,称谓怪癖。
其定名许多来自宋代的《考古图》、《博古图》,而这两部书的定名原则是“名从主人”,即看器物上的自名。
王国维说:“皆古器自载其名而宋人因此名之者也。
”因此,许多文字都是2000年以前的铭文。
目前,对古代青铜器一般按用途划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农具与工具、货币、玺印、度量衡器、铜镜、杂器等12大类。
下面介绍常见的其中2类。
兵器商亚醜钺钺:一种古代的兵器,虽具备杀伤力,但是更多的是一些仪卫所用,和使用武器不同。
在西方权力象征物是权杖,中国是钺。
在原始社会时期,钺为成年男子的象征。
钺确切来说是大斧,本来是刑具(用于斩首或者腰斩),而不是兵器。
战国青铜戈戈:是勾兵器,由戈头、木或竹柲、柲昌和铜鐏四部分组成。
吴王夫差青铜矛矛:刺兵器,矛头由身、骹两部分组成。
战国青铜戟戟:戈矛合体的兵器,兼钩刺之用。
商代青铜镞镞:即箭头,有双翼、三棱等形。
西汉铜弩机弩机:弩是古代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弩机就是装置在弩的木臂后部的机械。
商代兽面纹青铜胄胄:作战时戴的头盔。
剑:是短兵器,可手持或佩带。
战国青铜刀刀:是一种形制多样、用途广泛的兵器。
车马器春秋车軎,辖 (一副)軎(音卫)和辖:是车上的部件。
軎呈长筒形,套在车轴的两侧,軎上和轴端有一横穿的孔,插入略呈条状的辖,以固定軎在轴端。
战国铜马衔衔:即马嚼子。
战国铜车毂毂(音古):安装在车辆两侧轴上的部件。
西周铜车轭轭:一头两脚,作“人”字形。
轭头系在车衡上,轭脚架在马颈上。
銮铃:安装在轭头或车衡上方的饰物。
海昏侯青铜当卢当卢:马的头部饰物。
西周青铜马冠马冠:马额上的饰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青铜器名称
鼎: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
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鬲(li,音历):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
甗(yan,音演):相当于现在的蒸锅。
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
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箄。
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角:饮酒器。
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
有的有盖。
斝(jia,音甲):温酒器。
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鋬。
觚(gu,音姑):饮酒器。
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
觯(zhi,音志):饮酒器。
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兕觥(sigong,音四公):盛酒或饮酒器。
椭圆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
尊:盛酒器。
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卣(you,音有):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
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鴞形或虎食人形。
盉(he,音和):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
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方彝:盛酒器。
高方身,有盖,盖形似屋顶,且有钮。
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
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
勺:取酒器。
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
罍:盛酒或盛水器。
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
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
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
壶:盛酒或盛水器。
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上说:“簟食壶浆”。
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盘:盛水或承接水。
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
匜(yi,音仪):《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
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盂:盛水或盛饭的器皿。
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簋(gui,音轨):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
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簠(fu, 音甫):古书里写作“胡”或“瑚”。
盛食物用。
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
盨(xu, 音须):盛黍,稷,稻,粱用。
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敦(dui,音对):盛黍、稷、稻、粱用。
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
也有球形的敦。
豆: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
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多有盖。
爵(jiu, 音决):饮酒器。
相当于后世的酒杯。
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
一言九鼎:九鼎是西周传国之宝,九鼎代表九州,在周礼制中,只有天子宴享时才能用,因而一言九鼎指天子之言,不可改变。
鱼肉百姓:西周的列鼎制里,天子用九鼎,第一鼎是牛肉,以下是羊、猪、鱼等,诸候就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随着身份下降,使用鼎数和肉类都递减,到了百姓时,就只能吃鱼肉了,故称为“鱼肉百姓”。
五音不全:西周钟为五件,产生五音:宫、商、角、徵、羽,直到今天,陕西的秦腔里仍是这五个音,后人的五音不全就来自这里。
加官进爵:西周时,青铜器是身份和等级的象征,在周礼中,上级给下级赐酒用觯,而下级给上级敬酒用爵,所以升官就叫进爵。
问鼎中原:楚庄王在讨伐浑戎的征途中,故意陈兵在洛邑附近,进行检阅,以便显示自己的力量,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庄王问鼎,其实是对周王室有非份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