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左思潮与顾留馨的太极拳研究(下)】48式太极拳慢动作演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左思潮与顾留馨的太极拳研究(下)】48式太极拳慢动
作演练
顾留馨让我明白了许多我是跟赵斌老师学的杨式太极拳,但在太极拳史研究上,倒是顾留馨让我明白了许多。1984年,我的第一篇关于太极拳的文章《杨式太极拳及其西北传授人赵斌》在《武林》第5期发表。由于对太极拳史研究不深,引用了杨季子“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氏传”的诗句。太原工业大学孟乃昌教授(1933~1992,太极拳研究专家,曾任山西杨式太极拳协会副会长)来信,称赞我的文章写的好,其中关于杨、赵、傅三家关系以及杨家某些轶事,多为世人所不知。但他又说,在太极拳源流上,还是要尊张三丰。
孟先生的话,使我感到愧疚。我就在继续研读杨式传人著作的同时,仔细阅读顾留馨先生的《太极拳研究》和《太极拳术》。如果说杨家关于张三丰创拳之说是“祖传”的话,正是顾留馨本人的著作,才使我从另一方面找到了这种说法的“依据”。
我首先发现,被作为太极拳祖型的陈式太极拳,是陈发科“1928年10月应邀从陈家沟去北京传拳,陈式太极拳的本来面目,始为外间所认识。”(见顾留馨《太极拳术》370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第1版。以下引用该书只注页码)这就是说,从清朝中叶到1928年之间,社会上流传的太极拳(不分流派),都是杨式太极拳及其分支。陈王廷创太极拳之说,也不是陈家祖传,是唐豪在1931年给陈家沟制作的皇冠。
我同时发现,被斥为荒诞、谎言、附会的张三丰创拳说,早在清朝初年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以及《宁波府志》中已有记载。(见393页)
然而,顾留馨在《太极拳术》中说:“张三丰创太极拳一说,是辛亥革命(1911年)后的一种附会而已。”(见350页)在“附录”中又说:“太极拳创始于张三丰的谎言,出现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太极拳在北京享有盛誉之时。”(见442页)
但是,在《太极拳研究》133页(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第3版)和《太极拳术》386页中,都引用了李亦畲1867年抄给马印书的《太极拳小序》“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1867年,杨禄禅、武禹襄都健在,这显然和“辛亥革命后”或“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才出现张三丰创拳的“附会”、“谎言”之说前后矛盾。
顾留馨引用马印书抄本的目的,是因为后来的“太极拳小序”抄本都把“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改为”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他由此证明李亦畲“已自纠其前说之无据”(见386页)。对此,笔者问过李亦畲的曾孙李光藩先生,他肯定地说,这是李亦畲认为太极拳的创始比张三丰更早,而不是更迟,并非“纠其前说之无据”。
仅仅从张三丰创拳说的“谎言”出现的时间,在同一本书中就有两种叙述,又和自己引用的史料产生很大差距,这种信口开河的“考证”,只能令人得出与其相反的结论。
更重要的是,我从顾留馨的著作中,发现了陈王廷创拳说的论据的不可靠性。
感谢顾留馨,在《太极拳术》中把《陈氏家谱》的全部“旁注”都公布出来。他的目的,是要证实陈王廷创拳和陈家世传太极。唐豪考证的一个重要论据,就是《陈氏家谱》中陈王廷的“旁注”:“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并把它作为“乾隆十九年最可信的史料”。
但是,从公布的史料可见,《陈氏家谱》的“旁注”,一直注到陈鑫(1849~1929)兄弟三人。在一个家谱的人名“旁”作“注”,并且注到了二十世纪,这些“旁注”是何时写的,不就昭然若揭了吗?顾留馨先生也如实记录了家谱“末有‘我高曾祖父皆文兼拳最优。森批。’字样”(见360页)。这就很清楚地看出,“旁注”的编写者,正是给唐豪提供《陈氏家谱》的陈森(1846~1935)。家谱本无“注”,故而陈森只能作“旁”注。难道乾隆十九年的人,
能给二十世纪的人作注吗?(详见拙著《陈氏家谱“旁注”考》)
唐豪的另一条论据,就是陈王廷“闷来时造拳”的诗句,这是在陈鑫写的《陈氏家乘》中首次出现,显然有陈鑫编造之疑。除了这两条之外,再也没有更多论据了。
因为陈王廷的“旁注”和《陈氏家乘》中的陈王廷诗句,都没有“太极拳”字样,唐豪说,“陈沟村至今还是一个封建的农业社会,所以村人的保守性特别的强,陈沟村人至今只肯学习其祖先传下来的十三势――太极拳的一套,不肯学习外来的拳法。就这个证据而论,足以证明家谱所注王廷创造的陈氏拳手,和遗诗中王廷闷来时所造的拳,即为太极拳。”(见唐豪《太极拳之根源》,1935年)
但是,唐豪又说陈王廷创造的太极拳吸取了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中的二十九势。这和他说陈沟人“不肯学习外来的拳法”就有矛盾,而顾留馨在《太极拳术》中,对唐豪的看法有所发展,他列出四条推测理由,认为陈氏拳还与少林寺拳法有渊源关系,如陈氏拳架中有传习于少林寺的“红拳”,“罗盘棒诀”有“要知此棒出何处?罗盘流传在邵陵(少林)”等(见443~444页)。这些理由,不正是徐致一“以陈式为少林拳”的合理根据吗。
人们还可认为,既然戚继光的拳经32势中有29势都被纳入陈氏太极拳,那么,戚继光的拳经32势,不就是陈氏太极拳的祖型吗?
顾留馨在《陈式太极拳》和《太极拳研究》中,还把辽东巡按御史陈王庭,说成陈家沟的陈王廷,造成了大笑话。1964年就有人在《新体育》指出其错误,直到1980年,他才在《体育报》予以更正。
唐豪顾留馨为了自圆其说,对于和陈氏创拳说有矛盾的史料,一律采取不承认的态度,或者进行荒谬的解释甚至编造,比如说杨禄禅不通文墨,把陈氏太极拳的“懒扎衣”误听成“拦雀尾”等等,在此不一一分析了。
从以上情况可知,顾留馨所谓“我们根据大量史料,实事求是地提出太极拳起源于陈式,
为各式太极拳的祖型,从而根本否定了荒诞的仙传之说”,到底是咋回事,有多大可靠性。
如果说唐豪是在疑古思潮影响下,按照胡适“先疑而后考”的方法,盲目地“疑”而“破”,草率地“考”而“立”,顾留馨则是在极左思潮的气氛下,进而挥舞“神仙造拳”、“唯心主义”、“别有用心”这些政治棍棒,把唐豪的结论固化起来,造成太极拳源流的研究禁区。
然而,陈氏以外的各派太极拳传人,是不可能被压服的,他们只是在那个时代保持沉默而已。厉王弥谤,难于长久。随着改革开放盛世的到来,被封锁的禁区终于打开。《中国大百科全书》把张三丰否定了,但《王征南墓志铭》和《宁波府志》依然存在,太极拳前辈的著作依然存在。1915年初版、多次再版修订的《辞源》,仍然把张三丰称为“宋代技击家”。著名英国科学家、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曾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自然科学部首任主任的李约瑟博士,也在其34分册的世界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到:“张三丰的名字,现今一般与中国拳法的一个派别太极拳联系在一起。”
理论研究的舛误
顾留馨先生对于太极拳理论的研究,确实下了不少功夫,特别是对陈氏太极拳的理论梳理,具有独到贡献。然而由于他长期立足于陈式,对于其他流派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从而出现一些自以为是的舛误。下面略据数例,以就正读者。
首先,在太极拳动作与呼吸的关系上,顾留馨画蛇添足,在《太极拳术》中把杨式太极拳每动的“呼”、“吸”都明确写出,强调“练太极拳时,自始至终每个动作都要与呼吸有节奏地、自然地结合……从而使内脏受到适宜的刺激,加速气血流转,旺盛机能”(见82页)。杨澄甫先师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说:“习练运行时,周身骨节,均须松开自然。其一,口腹不可闭气;其二,四肢腰腿,不可起强劲。此二句,学内家拳者,类能道之,但一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