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2.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 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 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复习整理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复习整理

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宏观经济基本问题:国民收入(总产出)、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紧缩问题)、就业或失业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经济周期问题(经济的波动性)、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开放经济问题、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学中的三部“圣经”之三)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

4、宏观经济学流派:①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②新古典综合派:其主要人物有萨缪尔森,汉森,托宾,索洛等人。

在宏观层面接受凯恩斯的理论,在微观层面采用传统新古典济学理论,力图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寻找合适的微观基础,因而其理论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

③货币主义: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理论假说:通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供给量过多的结果. 主要观点:政府不干预,只需要为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控制货币发行量。

④理性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卢卡斯,普雷斯科特。

主要观点:政府不干预,崇尚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加入理性预期。

⑤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末,蒙代尔、拉弗等。

主要观点:(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由总需求分析转向总供给分析;复活萨伊定律;倡导经济自由主义;偏重政策研究。

⑥新凯恩斯主义学派:20世纪80年代,代表人物:曼昆、斯蒂格利茨。

基本假设:价格和工资黏性(市场的自动调节缓慢);不完全性假设。

强调政府干预的有效。

5、萨缪尔森:本世纪50年代,把以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新古典综合派,或主流学派。

但无法解释70年代出现的滞涨现象。

6、货币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20世纪50-60年代,米尔顿·弗里德曼通过对100多年来的美国货币史进行研究,发现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的货币供应量不当造成的。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 51710。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 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

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 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 2—61615。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培训讲学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培训讲学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名词解释(一)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相对变动与引起该国民收入相对变动的投资相对变动的比。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顺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

基础货币:指的是银行准备金和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Cu表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P625—63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

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繁荣与衰退。

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出总量,即所有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表示。

通货膨胀经济体中大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GNP(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概念,一定时期内一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一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物(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均衡产出/均衡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5.税收乘数(kt ):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6.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 ):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付转移变动的比率。

7.资本边际效率(MEC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8.通货膨胀:指因{HYPERLINK "/view/26698.htm"|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实际需求,也即大于产出供给,也即大于产出供给,也即大于产出供给,导致,导致,导致,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实质是大于社会总供给. 9.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10.流动性偏好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钱都愿意持留在手中,这种现象就做流动性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11.充分就业: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一切生产要素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务)(包括劳务)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12.经济自动稳定器:也叫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制,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的抑制通货膨胀,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的抑制通货膨胀,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的抑制通货膨胀,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史上最全的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史上最全的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史上最全的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济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变化率)=3%—2*失业率变化4、经济周期:指的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7:黄金律稳态:人均稳态产出f(k★)K★:稳态人均资本存量。

&k★:折旧。

当资本存量等于黄金率水平,f(k★)图线的斜率与&k★的斜率相同时,稳态水平的消费达到最大时,整个经济才处于黄金率稳定水平。

条件:MPk=&(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等于折旧率)黄金率水平:索罗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

Kg★。

78页图8、稳态:△k=sf(k)—&k.当资本存量k的变化量△k=0即人均资本存量保持稳定不变。

我们称这个资本存量水平为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

sf(k★)=&k★.74页图9、充分就业:也称作完全就业,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假设,指的是除了正常的暂时不就业(比如工作转换等),所有的人都找到合适的职务,没有浪费现象。

10、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11、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12、周期性失业:劳动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非自愿失业,它表现为实际的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13、古典两分法: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分割开来犹如泾渭分明,互不影响。

1415、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16、总供给: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归纳名词解释★1.①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②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即得到国内生产净值。

③国民收入NI: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应该的感到的报酬的总和。

④个人收入PI:一年内一国个人所得实际收入的总和。

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缴纳的各种税收后所剩下的部分。

*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4.中间产品: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5.中等收入陷阱: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6.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7.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明显持续下跌的过程。

通货紧缩时期抑制消费和投资,失业规模扩大,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并由于企业偿债能力和贷款意愿不强,银行呆坏账增多,加大金融风险。

★8.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 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动机:①交易动机②预防动机③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持有货币的动机。

预防动机:是人们为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愿意持有货币的动机。

投机动机:是人们为了把握有利的生息资产而愿意持有货币的动机。

宏观经济学超全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超全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一.名词解释:l 国生产总值:即GDP。

是指一个国家围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总价值。

l 国民生产总值:即GNP。

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一定时期在国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l 个人可支配收入:DI=NI-个人所得税+GT。

即国民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才是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

〔课本第27页〕l 一般价格水平:用P表示。

是指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

l 失业率:其被定义为已经失业但是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即:失业率=〔已失业但正在找工作的人数/劳动力总人数〕100%l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l 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注意:l 支出乘数:总支出的任何组成局部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都是一样。

我们把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称为乘数或支出乘数。

用K表示。

〔课本第5 1页〕l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而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持一局部财富而形成的货币持有量。

l 交易性货币需求: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对交易媒介的需求,合称货币的交易需求。

用MD T表示。

l 投机性货币需求:投机动机是人们为财富储藏而持有货币的动机,由此形成的货币需对限制的货币余额的需求,即对资产形式的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

〔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防止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构造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l 灵活偏好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当利率低到*一点时,所有的人都预期利率不会下降而会上升,从而都抛出债券持有货币,此时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到达无限大,货币供给量无论怎样增加也不会使利率下降,货币政策失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本质上是修正主义性质的,集合了保守哲学观念和激进政策设计。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1.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3.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仸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成为IS 曲线。

4. 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5.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加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或者: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6.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7.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8.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9.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投入的生产资源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新增价值支出法:按购买者支出的货币金额汇总而成。

GDP=C+I+G+(X-M)C:个人消费I:私人投资:总投资=净投资+折旧G:政府购买X:出口M:进口收入法要素收入法按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民收入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折旧+误差调整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定时期内本国或本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名义GDP用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付出。

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均衡产出=计划需求=计划付出=计划产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的增长带来消费的增长,但消费增长的幅度总是小于收入的增长的幅度,边际消费倾向不断递减XXX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气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

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长期消费函数为从零点出发的直线。

棘轮效应:由于消费惯,增加消费易,减少消费难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

XXX生命周期理论:消费者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XXX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们的永久收入决定的。

生命周期理论与永久收入理论异同(1)区别,前者偏重于储蓄动机,后者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未来收入(2)相同点①消费不只与现期收入有关,而是以一生或永久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②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消费支出变化很小,永久性收入变化引起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③临时性政府税收政策,消费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均衡国民收入观点:国民收入既不增长也不减少,处于均衡状况的国民收入。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整理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整理

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宏观经济基本问题:国民收入(总产出)、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紧缩问题)、就业或失业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经济周期问题(经济的波动性)、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开放经济问题、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学中的三部“圣经”之三)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

4、宏观经济学流派:①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②新古典综合派:其主要人物有萨缪尔森,汉森,托宾,索洛等人。

在宏观层面接受凯恩斯的理论,在微观层面采用传统新古典济学理论,力图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寻找合适的微观基础,因而其理论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

③货币主义: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理论假说:通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供给量过多的结果. 主要观点:政府不干预,只需要为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控制货币发行量。

④理性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卢卡斯,普雷斯科特。

主要观点:政府不干预,崇尚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加入理性预期。

⑤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末,蒙代尔、拉弗等。

主要观点:(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由总需求分析转向总供给分析;复活萨伊定律;倡导经济自由主义;偏重政策研究。

⑥新凯恩斯主义学派:20世纪80年代,代表人物:曼昆、斯蒂格利茨。

基本假设:价格和工资黏性(市场的自动调节缓慢);不完全性假设。

强调政府干预的有效。

5、萨缪尔森:本世纪50年代,把以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新古典综合派,或主流学派。

但无法解释70年代出现的滞涨现象。

6、货币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20世纪50-60年代,米尔顿·弗里德曼通过对100多年来的美国货币史进行研究,发现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的货币供应量不当造成的。

(完整)《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4、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5、存货投资: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6、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7、政府支出的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者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所以转移支付和公债利息不计入GDP)8、政府购买: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计入GDP)9、企业的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

10、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1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2、边际消费倾向: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13、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14、边际储蓄倾向: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15、平均储蓄倾向:任一单位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16、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17、税收乘数: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18、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19、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20、投资: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主要包括厂房、设备的增加。

决定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21、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宏观经济学超全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超全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一.名词解释:l 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是指一个国家范围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总价值。

l 国民生产总值:即GNP。

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l 个人可支配收入:DI=NI-个人所得税+GT。

即国民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才是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

(课本第27页)l 一般价格水平:用P表示。

是指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

l 失业率:其被定义为已经失业但是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即:失业率=(已失业但正在找工作的人数/劳动力总人数)100%l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l 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注意:l 支出乘数:总支出的任何组成部分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都是一样。

我们把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称为乘数或支出乘数。

用K表示。

(课本第51页)l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而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而形成的货币持有量。

l 交易性货币需求: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对交易媒介的需求,合称货币的交易需求。

用MD T表示。

l 投机性货币需求:投机动机是人们为财富储藏而持有货币的动机,由此形成的货币需求是对限制的货币余额的需求,即对资产形式的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

(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l 灵活偏好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当利率低到某一点时,所有的人都预期利率不会下降而会上升,从而都抛出债券持有货币,此时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达到无限大,货币供给量无论怎样增加也不会使利率下降,货币政策失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宏观经济问题和理论争论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

2.宏观经济问题:3.失业:4.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5.通货膨胀:6.国际收支与汇率:7.萨伊定律:8.凯恩斯革命:第二章国民产出与国民收入的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4.总投资:5.折旧:6.净投资:7.存货投资: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8.净出口:9.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指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0.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指以基准年价格计算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可以更好地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总数12.国民生产净值:13.国民收入:指国民总收入中按生产要素报酬核算的部分。

国民收入(NI)=国民生产净值(NNP)- 统计误差14.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即税后的个人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付15.国内生产净值:即为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之后的结果,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本折旧。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归纳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归纳

宏观经济学_重点名词解释归纳宏经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

它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4.一般价格水平: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

5.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6.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一元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部分。

7.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支出乘数:总支出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与支出最初变动量的比值。

8.货币的交易需求:出于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的货币需求。

9.IS曲线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10.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12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13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14.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5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16.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2.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 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 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宏观经济学_重点名词解释归纳

宏观经济学_重点名词解释归纳

宏观经济学_重点名词解释归纳一、概述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旨在揭示整体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探讨经济总量的决定因素及其变动趋势。

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

通过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贸易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工具和框架。

在宏观经济学中,一系列重要的名词和概念构成了其基础理论体系。

这些名词和概念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宏观经济现象,还为我们分析和预测经济走势提供了依据。

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名词进行解释和归纳,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1. 宏观经济学概述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经济总量的增加。

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宏观经济政策: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这些政策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保障就业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涵盖了多个核心议题,包括经济周期、失业与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

这些议题不仅反映了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也影响着每个个体的日常生活。

理解这些议题及其背后的经济原理,对于把握宏观经济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议题涵盖了多个重要的名词和概念,比如经济周期波动中的繁荣与萧条阶段,失业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应对措施等。

这些名词和概念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体系。

2.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对整个国家经济体系的整体研究。

与微观经济学聚焦于个体或家庭层面的决策不同,宏观经济学致力于探索整体经济环境,宏观政策与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和增长的内在联系。

这一分支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国家、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22.通货膨胀:当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量时,所造成的价格持续上升、货币贬值的现象。

23.名义/货币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4.实际GDP :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商品的市场价值。

25.GDP折算指数:也称GDP缩减指数。

它等于一国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

26.产出缺口:衡量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产出与实际产出的差额。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时的产出。

3.非计划存货投资:即非意愿投资。

是产出超出需求的部分。

4.消费函数:描述消费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

C=C(y)5.边际消费倾向MPC: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MPC=dc/dy,0<MPC<APC<16.平均消费倾向:任意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APC=c/y7.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8.棘轮效应:即上去容易下去难。

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9.示范效应:消费者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平的影响。

8.永久性收入:消费者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是若干年收入的加权平均,距此刻越近权数越大。

9.乘数:当自主性支出变化一单位时,所引起的产出变化大于一单位。

这个引起的产出变化量的值就是乘数值。

10.投资/政府购买支出/税收/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的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政府购买支出/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10.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其值为1。

11.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生产者进行生产的目的(除了自己使用的部分外),是为了拿自己的产品和其他生产者相交换,以便得到他自己需要的东西。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自主投资:当利率r为零时也能有的投资量,即投资中不受利率影响的部分。

2.自主性支出:不受其他变量影响的支出部分。

即放影响支出的变量为零时仍然存在的支出。

3.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4.投资的边际效率MEI:当利率下降时,投资会增加,但如果每个投资者都增加投资会导致资本品价格的上升,这使投资者的回报率比原来缩小,这个缩小了的利率就是投资的边际效率MEI。

5.加速原理:如果企业认为投资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在未来会增加,就会增加投资,假设一定的产出量要求一定的资本设备量来提供,则预期市场需求增加多少,就会相应要求增加多晒投资,产出增加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可称加速数,说明产出变动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

6.投资税抵免政策:政府规定,投资的厂商可从他们的所得税单中扣除其投资总值的一定百分比。

.7.托宾的“q”说: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企业重置成本,q<1时,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企业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当q>1时说明新建企业比买旧的企业便宜,就会有新的投资。

这表明了股票价格对投资的影响。

8.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r与收入y之间关系的曲线。

曲线上任何一点代表的利率—收入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相等,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9.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0.货币的需求: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有3大动机。

11.交易动机:指个人或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量越大。

12.谨慎动机:也称预防性动机。

指为预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已不分货币的动机。

14.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会再降低了,有价证券的价格也不会再上升了只能下降,因此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流动性偏好趋于无限大,这时即时增加货币供给利率也不会再下降了。

15.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所有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16.狭义的货币供给(M1):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17.广义的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

18.M3:M2+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19.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L=M/P)的收入与利率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就是LM曲线,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LM:r=k/h*y+(M/P)/h20.凯恩斯区域:当投机需求曲线为水平时,LM也会出现一段水平区域。

此时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有效。

21.古典区域:当利率很高时,投机需求为零,LM会出现竖直区域,此时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22.中间区域:LM正斜率的区域。

23.IS—LM模型:把商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和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商品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模型,即IS-LM 模型。

是描述产品和货币市场间联系得理论模型。

24.商品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指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降低的效果。

(书523页)4.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映,而是对由货币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的现象。

5.凯恩斯极端:当LM曲线水平、IS曲线垂直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失效的情况。

6.古典主义极端:当IS曲线水平、LM曲线垂直时,财政政策完全失效,货币政策十分有效的情况。

7.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当政府使用一种政策时,同时以另一种政策相搭配,以稳定经济。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经济政策: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2.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3.失业率: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

失业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4.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数/人口数。

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5.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等所引起的失业。

6.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造成的失业。

7.非自愿失业: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

8.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即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失业。

特点:即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9.周期性失业:因经济萧条或衰退时,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10.自然失业率:无货币因素干扰,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它包括:自愿失业、摩擦失业、结构失业。

他与国民收入无关,与制度有关。

4%-6%为正常范围。

11.奥肯法则:GDP变化与失业率变化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GDP每增长2%,失业率下降1%。

或若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会导致GDP低于潜在GDP2%。

奥肯法则是根据美国的数据得到。

12.价格稳定: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13.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14.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15.政府购买: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