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绪论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并掌握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概念、教育学发展历史、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学的概念(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一)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1、它是一门要运用到自然科学知识的社会学科。
2、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阶段(古代社会)(一)主要教育思想简介:1、古代中国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2、古代西方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二)主要特点二、独立和成熟阶段(近代社会)(一)主要教育理论简介1、近代西方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赫尔巴特、第斯多惠2、近代中国代表人物:张之洞、康有为、蔡元培(二)主要特点三、发展与繁荣阶段(现代社会)(一)主要教育理论简介1、现代西方代表人物:杜威、布鲁纳、根·舍因2、前苏联代表人物: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3、现代中国代表人物:杨贤江、陶行知、黄炎培(二)主要特点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一)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二)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三)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及方法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一)有助于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二)有助于正确掌握教育的思想和技能,提高教育工作效率(三)有助于培养教育科研的兴趣与能力,促进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二、学习教育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一)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二)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三)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四)要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第一章教育的本质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教育的基本观点,掌握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熟悉教育与社会诸因素的关系及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一、引言A. 背景介绍B. 目标和目的C. 大纲结构二、教育学概述A. 教育学的定义和范围B.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C.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A. 教育的定义和特征B. 教育目标与价值观C. 教育的理论基础D. 教育的推动因素四、教育学的主要理论A.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B. 发展心理学教育理论C.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D. 社会学派教育理论E. 文化心理学教育理论五、教学设计与教育策略A. 教学设计概述B. 教学目标的设定C. 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D. 教学方法和策略E. 学生评价与反馈六、教师角色与素养A. 教师的角色与职责B. 教师的专业素养C. 教师的发展与成长七、学生发展与学习A.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B. 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策略C. 学生的评价与反馈八、课程与教学评价A. 课程设计与实施B.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工具C. 教学质量的提升九、教育伦理与教育法律A. 教育伦理的原则和价值B. 教育法律的基本法规C. 教育伦理与法律的关系十、教育创新与未来趋势A. 教育创新的意义和价值B. 当前教育改革与挑战C. 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十一、课程实施与质量保障A. 教学实施的计划与组织B. 教学质量的监控与改进结论A. 知识回顾B. 教育学的重要性C. 学习建议参考文献本文介绍了教育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
首先,引言部分介绍了大纲的背景和目的,并概述了整个大纲的结构。
接着,教育学概述部分介绍了教育学的定义、范围和研究方法,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后,详细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包括教育的定义与特征、教育目标与价值观以及教育推动因素等等。
接下来,重点探讨了教学设计与教育策略,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学生评价与反馈等方面的内容。
然后,详细介绍了教师角色与素养,包括教师的角色与职责,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随后,深入探讨了学生发展与学习,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策略,以及学生的评价与反馈等方面的内容。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教学目的与要求1. 课程名称:高等教育学2.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3. 适用对象:高等教育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4.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制度架构、教育管理等方面内容,培养学生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能力,为将来从事高等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二章:教学内容1. 高等教育概论- 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高等教育的历史沿革- 国内外高等教育体系比较2. 高等教育管理- 高等学校组织管理-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 高等教育融合发展3. 高等教育教学与研究- 高等教育教学理论-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探索4. 专业实践- 参观高等学府,了解高等教育实际运作- 撰写高等教育论文,学术研究与交流第三章:教学方式与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高等学府,开展实地调研和访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 论文指导:指导学生独立撰写高等教育学相关论文,培养学术研究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核:开卷考试,主要考察基础理论知识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根据选定主题完成高等教育学论文第五章:教学参考书目1. 陈昌文.高等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2. 王晓东.高等教育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 吴华山.高等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提升学生对高等教育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高等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对待,积极参与,不断提升自我,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优秀人才。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以教育事实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和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掌握教育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提高教育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包括教育的定义、目的、原则等。
2、掌握教育的基本方法,包括讲授、提问、演示等方法。
3、了解教育与社会、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关系,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变革。
4、掌握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术,能够进行科学的教育评估。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提高教育实践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原则等。
2、教育学历史发展: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发展历程、现代教育的特点等。
3、教育与文化: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
4、教育与科技: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的科技应用等。
5、教育学实践:教育实践的基本方法、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提问: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
3、演示:通过实例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教育的实践应用。
4、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5、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评估方式1、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讨论等环节的表现。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期中考试:通过试卷形式,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期末报告:学生提交一份关于教育实践的报告,展示学生对教育理论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安排1、学期时长:本课程为期16周,每周2课时,共计32课时。
2、教学进度: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教育学教学大纲完整版教育学教学大纲完整版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原理的学科,其教学大纲是教育学专业教学的基础和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教育学素养和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作用,并分析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一、教育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教育学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教学目标:明确教育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层面。
知识层面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力层面包括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教育实践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等;素养层面包括教育情怀、教育伦理和教育责任感等。
2. 课程设置:明确教育学课程的内容和学时安排。
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课程设置应包括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置选修课程。
3. 教学方法: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育学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教学评价:明确教育学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教育学的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评价,可以采用考试、论文、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
二、教育学教学大纲的作用教育学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具有以下作用:1. 指导教学:教育学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指导,明确了教育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框架和思路。
2. 促进学习:教育学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纲要和目标,有助于学生理清学习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能力:教育学教学大纲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4. 提高教育素质:教育学教学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和教育伦理,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的锻炼,提高学生的教育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教育学教学大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教育学教学大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育学教学大纲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教育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研究教育中的某一个方面的专门问题,而是教育中最一般问题,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要求有比较严密的计划,选择合适的内容,确定科学的教育方法,这就引起了人们对教育、教学经验的重视并不断进行总结和研究,从而出现了教育学。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教育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教育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间的相互必然性的联系。
第一节教育的一般概述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产生关于教育的产生,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学说,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二)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要求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技术设备、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和作用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来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3、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在社会发展中教育和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教育还具有自身的特点、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教育学课程是培养教育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大纲旨在为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和规划,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详细、深入地探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教育学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提高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1.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3.提高教育实践的能力。
4.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教育的定义和目标2.教育的历史与发展3.教育的理论体系4.教育的相关概念和范畴3.2 教育学的核心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形成主义理论–习得论理论–操纵论理论2.认知理论–信息处理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社会文化理论3.人本主义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存在主义理论–全人教育理论3.3 教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1.定性研究方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分析法2.定量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3.教育研究的伦理与可信性3.4 教育实践与创新1.教育实践的基本要素2.教育实践的方法与策略3.教育实践的评估与改进4.教育创新的意义与方式3.5 教育学的热点问题1.教育公平与社会不平等2.教育与科技的关系3.教育改革与发展4.教育管理与领导四、教学方法1.面授讲授2.小组讨论3.课堂案例分析4.学生报告与展示5.实践观摩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平时表现(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小组合作等)2.作业与论文3.期中考试4.期末考试5.课程项目成果六、参考书目1.张维中. 教育学导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2.王铸梅. 教育学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3.陈毅等. 教育学.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4.Smith, M.K. (2016). What is education? A definition and discussion.The encyclopedia of informal education. [Online]. Available:七、课程附则1.本大纲内容如有变动,以教师课堂公告为准。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原理的学科,通过对教育度量、教育评估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为培养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将全面介绍教育学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旨在为学生提供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
2. 掌握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 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教育领域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1. 教育学的定义和发展1.1 教育学的含义和特点1.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2.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2.1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2.2 发展心理学教育理论2.3 联系主义教育理论2.4 思维导图教育理论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1 问卷调查法3.2 访谈法3.3 实验法3.4 文献研究法4. 教育改革与教育政策4.1 教育改革的动机和目标4.2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4.3 教育改革的评估与调整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教授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展示教育学的应用。
3. 课堂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促进思考和理解。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占40%: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小组报告等。
2. 期中考试占30%:主要考察对教育学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论文占30%:要求学生针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六、参考教材1. 《教育学导论》(第四版),李晓明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2. 《教育学原理》(第八版),李凤岐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七、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能会进行适当调整。
学生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及时与教师沟通。
教育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目标,即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哪些教育学基础知识,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2.课程内容:简要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
二、教学内容
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教育、教育学、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等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教育学的内涵和外延。
2.教育学的基本原理:阐述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如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目的论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育学的本质和规律。
3.教育学的方法论:介绍教育学的方法论,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帮助学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4.教育学的历史发展:简要介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近代、现代等不同时期的教育学思想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历史演变。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教育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引入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评价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践,如观摩课堂教学、参与教育活动等,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四、教学评价
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2.期末考试:通过试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3.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相应的等级或分数。
以上是教育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的内容。
教育学教学大纲
>
教学目的
1.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其中包括基本概念,主要原理和规律;
2.理解和掌握教学工作,德育工作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能;
3.形成运用教育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导论
本章教学目的
一、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1.人的发展同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
2.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所造成的
3.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4.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
5.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我国普通中学的任务和培养目标
(一)普通中学的任务
(二)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
第三节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的必然走向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二)素质教育提出的历史背景
1.素质教育是改革“应试教育“的必然出路
2.素质教育的提出顺应了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
(三)教育活动个性化
(四)教育手段现代化
第二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学习教育学,对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教育学,对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习教育学,对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对文化的能动作用
(一)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二)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三)净化提升的功能
(四)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课程类型: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授课方式:理论授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学生报告教材:《教育学原理》(第三版)杨黑马、李晓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参考书:《教育学概论》刘京生、陈秀兰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培养学生的教育意识和教育素养,使其具备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定义与特征-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方法2.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目的与价值观-教育任务与内容-教育过程与方法3.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4.教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法律与政策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授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介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就教育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学生报告: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在课堂上做报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考核方式1.期末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2.小组讨论成绩:根据小组讨论的质量、参与度以及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给予评分。
3.个人报告成绩:根据学生的报告内容、表达方式以及研究深度给予评分。
六、成绩评定1.期末考试占60%;2.小组讨论成绩占20%;3.个人报告成绩占20%。
1.杨黑马、李晓峰.《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2.刘京生、陈秀兰.《教育学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专科院校师范专科学历教育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2、课程的任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教育科学原理, 对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揭示中小学教育的客观规律,以指导中小学教育的实践和改革。
二、课程的目的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培养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 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建议1、明确《教育学》教学的目的要求, 包括总的目的要求和各章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章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 并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启发式教学。
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采取多种形式,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如指导学生自学、组织课堂讨论、参观、见习、教育调查, 邀请优秀教育工作者介绍实践经验、分析教育形势等。
要求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写总结报告、体会等,并将其作为本课程考核的内容之一。
4、结合各章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以开阔视野, 提高教学质量。
四、本大纲的结构本大纲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第一部分“大纲说明”、第二部分“教材说明、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第三部分“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教材说明、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一、教材说明除绪论外, 共14章, 大体上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 绪论,第1章 ): 重点阐述教育、教育学概念,教育、教育学产生、发展过程,学习研究教育学意义,以及阐明教育的基本理论, 包括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在人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教育学二、课程性质:《教育学》是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必需的教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培养热爱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的:1、了解教育的构成要素,认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及各历史阶段教育的特点。
2、掌握关于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
3、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课程论、教学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要求。
4、掌握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学制和教育改革的任务、目标、趋势。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一)课程教学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教育学的基本指导原则,必须坚持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2、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原则,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理论,自觉地坚持教育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处理古今中外的关系。
3、正确处理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原则,当代科技的发展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使得教育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好这些课程有助于全面、深刻地掌握教育学理论,也有助于公共必修课教育学作用的发挥。
(二)课程教学方法1、讲授应侧重于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讲清思路与方法。
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注意培养学员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2、辅之以谈话法、讨论法等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知识去获得新知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安排好教学实践环节,可适时组织学员开展自讲、教育实习和教育考察活动,撰写教育实习报告、交流教案、观摩评论教育实习效果。
五、课程总学时: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总教学时数72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1、建议学时分配2、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教育的构成要素。
2、了解教育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各历史阶段的特点。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Pedagogy适用专业:全校师范教育专业课程学时:51课程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教育学》课程是师范院校所有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教育学课程共51个学时,3个学分。
《教育学》是一门系统讲授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课程。
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等。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本大纲除绪论外,共14章,大体上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6章):着重阐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及教师与学生等问题。
第二部分(第770章):着重阐明教学的有关理论问题,包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的中小学课程现状与改革、教学意义任务、教学过程规律、教学原则要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教学艺术和模式等。
第三部分(1172章):着重探讨有关德育的问题,包括德育意义、内容、任务、过程和规律、德育原则、途径、方法。
第四部分(第13—14章):论述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等问题。
绪论教学内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四、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方法基本要求:掌握教育学的概念;了解教育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联系实际分析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章教育的概述教学内容:一、教育的基本概念二、教育活动的特点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基本要求:识记教育的^念(广义与狭义);理解教育活动的特点;教育形态与现代教育形态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渊源流长的学科,它具有悠 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它的产生和发展,大 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十七世 纪之前)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 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代的 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 育经营,都混杂在他们的哲学著作或者政治著 作、语言记录之中。
中国古代: 孔子:《论语》 思孟学派:《学记》(1229字):“教学相长”、“因 材施教”、“不凌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长善而救失”。 韩愈:《师说》 西方古代: 苏格拉底: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19世纪末)
斯宾塞:《论教育》、《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1903年)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
凯洛夫:《教育学》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二十世纪 后半叶)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 展,智力的开发和运用成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发 展的主要因素,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新的教育改革, 促进了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逐渐与其它学科相互 渗透,在理论上逐步深化,但内容方面更加丰富。
教育学
教学大纲
绪论
一、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教学目标
1.学科性质 教育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发展的综合性学
科,它综合了哲学、社会学、生理学、 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教育学是师范大学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
2.教育学的教学目标:
•知识:掌握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树立 正确的教育观; •方法和能力:掌握教育的规律和科学的 教育方法,提高工作的自觉性; •情感态度:增强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提 高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培养一代 新人做出贡献;
二、教育的概念
我们可以把教育分为: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的增进入的知识技能,
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 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 的,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社
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 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 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 冶思想品德,发展 智力和体力,将其培养成为既适应社会需要, 又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出版社 5、《现代教育学》,扈中平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二、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 (一)遗传素质 遗传是指子代从亲代那里继承生物特征的现象
四、未来的教育形态 学校消亡论:伊万·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 学校形态的变革:学习化社会与学习化网络的建立
参考书目: 1、《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人民教育出
社出版。 2、《教育学》,睢文龙 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3、《新编教育学》,董操等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4、《教育学――情景与原理》,傅道春编著,教育科
全面形成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3.教学要求
•态度严肃,认真作笔记; •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思考; •注重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分析。二、教育学的 Nhomakorabea究对象和概念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 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它与教 育方针、教育政策有所不同,也不等 同于教育经验的汇编。
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了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总结教 育方面的经验,写出了一些教育著作,出现了体系比较完 整的教育学,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 卢梭:《爱弥儿》( <Emile>)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20世纪前半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法学、 人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逐渐兴起,对教育学的发 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教育学不仅从这些学科中吸取 了有关的研究成果,而且也逐渐地利用社会学所常用 的实证方法和心理学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 题,使教育不再仅仅是根据一定的理想和规范去考察 教育,而是从教育事实出发,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与 研究,从而使教育学向着是实证的社会科学转换,在 科学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
第二节 教育的形态
一、原始的教育形态 人类社会从原始群到氏族公社的漫长历史时
期,其教育十分的落后。 特点:1.教育活动和生产生活紧密结合;
2.教育内容具体简单; 3.教育具有公平性。 二、古代学校教育形态 (一)奴隶社会的教育 特点:1.教育活动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活动; 2.教育具有阶级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 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受教 育者是教育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3.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媒介或者 载体。 4.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 途径、方式、手段、措施和策略。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鲁纳:《教育过程》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第一章 教育概述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一)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二) 教育产生的条件:人的大脑、经验、语言。 (三) 关于教育起源的各种理论: 生物起源说 利托尔喏 心理起源说 孟禄 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 东西方对“教育”概念的理解:外塑与内发
(二)封建社会的教育 特点:1.学校在规模上扩大,类型上增多;
2.学校有鲜明的等级性; 3.教育内容上不断丰富。 三、现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特点:1.教育为社会生产服务,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 2.教育权为资产阶级掌握,教育不平等; 3.形成了完整的现代教育制度; 4.学校普遍采用现代课程体系。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特点:1.教育领导权为人民所享有; 2.教育的公平性收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