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喻的大学英语翻译教例分析_雷雪莲

合集下载

浅谈隐喻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应用

浅谈隐喻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General SerialNo.982019No.1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浅谈隐喻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应用邵妍(海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外语教研室,湖北武汉430000)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现象,指的是参照一个知识域(源域)去理解另一个知识域(靶域),起着连接具体域和抽象域的桥梁作用。

隐喻意识的提升对帮助学生加强词汇记忆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探究隐喻作为语言现象、认知方式和文化载体而具备的语块性、普遍性、民族性三大特征,讨论了在外语教学中培养隐喻意识,巩固词汇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关键词:隐喻;源域;靶域1.引言外语教学改革开展多年,尽管学生在单纯语言层面上的流利度有所改观,但实际英语能力还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作为英语学习重难点的词汇学习,除用传统型的阅读、背诵来实现之外,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用一些新的、实用性更强、效率更高的方法来予以补充和提高。

如果将词汇看作一个搭配连续统:处于顶端的是自由搭配,中间是限定性搭配和比喻义习语,最底端的是纯习语,那么,受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观的影响,自由搭配可根据语法规则生成,纯习语由于具有结构的固定性和语义的晦涩性因而是不可教的,只需要机械记忆,根据Danesi 的当代语言学理论,要培养学生获得并稳步提高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流利,就必须具有把目的语的表层结构(如词汇、语法)与其所反映的概念底层结构匹配起来所达到的能力(Danesi,2000:42)。

在十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其他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应用意识,是帮助学生扩展和记忆词汇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技巧和有效方法。

因为这种方法既能适合于广泛的语言意识教学法的运用,更能鼓励语言学习者不仅要使用语言,而且还要思考语言的用途及特点,不失为提升学生英语概念能力乃至输出能力的有效方法。

2.理论分析隐喻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从狭义到广义、从表层到深层的发展过程。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隐喻语篇功能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隐喻语篇功能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隐喻语篇功能隐喻属于修辞范畴,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极为常见。

借助隐喻,可以增添文章生动性,有助于读者全面把握,然而其语义相对复杂,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阅读难度。

以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为例,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隐喻语篇功能展开分析。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隐喻语篇功能一、前言隐喻是一种比喻修辞手法,在书面及口头都十分常见。

大学英语教材中隐喻的应用相当普遍,隐喻对于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借助隐喻还可以增添文章的生动性,激发阅读者的兴趣,进而加深理解和印象。

然而,由于矛盾性、模糊性以及系统性是隐喻的最突出的语义特征,其意义并不是通过查阅词典就可以知晓,单纯从字面上也难以推导。

从这一角度来看,隐喻比较复杂,有时候隐喻会使阅读者感到困惑不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阅读难度。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对隐喻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各种类型的隐喻在词汇、短语、句子以及语篇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识别和理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也相应发展极大转变,从之前的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从而带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相应改变。

阅读理解不再局限于对书本词汇的理解,而是读者从话语信息中开展意义动态构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隐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本文主要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隐喻语篇功能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隐喻语篇功能的理论基础1.语法隐喻与名词化隐喻英语中的隐喻和明喻最大的区别在于隐喻主要是借助隐藏或暗示的方式,不涉及词法as或like,简单地说,就是用此物喻彼物。

基本表达命题是A是B。

最初提出语法隐喻概念的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该学派主张将语言划分为语义、词汇语法以及语音三个层次,可以将隐喻视为变异的意义表达方式,词汇层面以及语法层面均可以出现隐喻现象。

语法隐喻并非词语相互之间进行简单替代,而是一种语法类或结构之间进行相互替代,通常较为常见的有一致式及隐喻式两种类别,二者之间是相互对应存在的,其中隐喻式是经过转义的语言,对一致式定义不确定性进行了回避;一致式中的语法和语义之间具有一种自然关系,对于人类活动或客观事物动作或过程用动词或动词词组进行表达,参与者用名词或对应词组记性表达,人与事物特征用形容词或相应词组进行表达,确保词汇语法层表层意义和话语意义层深层意义保持一致。

隐喻理论下中英诗歌对比研究

隐喻理论下中英诗歌对比研究

多语言学家的重视。
体特点和形态的描述
例 1.“像海鸥,像鲸鱼,咧咧的风像一
参考文献
二、隐喻相似点概念及理论
把锋利的刀。”——《海之恋》
[1] 贾彦德 .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M].
研究隐喻的相似点问题就必须先找到类 比双方,从认知语言学着手,隐喻的相似点 与整合原理完全吻合。概念整合就是指将两 个输入心理空间通过跨空间的部分率先配对, 再将两个输入空间有条件地投射到第三个空
隐喻理论下中英诗歌对比研究
海南医学院 韩桂茹
摘要 :隐喻属于语言学中一种修辞格, 间——得到动态解释的复合空拂 了 一 身 还
《语言百科全书》中提出隐喻是语言(尤其是
语言学理论普遍认为,在得到合理的复 满。”——李煜《清平乐》
诗歌)创作的核心,能把不同的两个概念委 合空间之前,概念整合务必遵守五条优化原
例 2 中, 本 体 是 实 体“ 落 梅 ”, 喻 体
婉地用同一个共性词语联系起来。本文试图 则,即整合——构造——网络——分解—— 是“雪”,相似点是“乱”。“乱”是本体和
在诗歌比喻的喻体及相似点之间做类比,梳 充分理由,每个环节缺一不可。隐喻必须依 喻体都具备的特征。原诗句去掉本体和喻词
理中英诗歌比喻的关系。
托于一个存在的充分条件,喻体部分才会在 “如”,变为“砌下落梅乱”;去掉喻体和喻词
关键词 :诗歌文学 隐喻语言 比较文学 DOI:10.16412/ki.1001-8476.2016.35.057
引言
复合空间中发现,而且本体必定会和其他空 间发生联系并建立关联,在进入复合空间时 才可以呈现作家的构想。隐喻相似点理论拥
修辞学的层面,研究重点亦是在其修辞功能 相似点之间的关系将诗歌中的比喻分为以下 间关系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两国诗人对事物

隐喻在大学英语一词多义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在大学英语一词多义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在大学英语一词多义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隐喻在大学英语一词多义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通过介绍隐喻的概念和特点,探讨了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隐喻在一词多义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教学中的策略和效果评价。

通过对隐喻的理解和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在强调了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隐喻在大学英语一词多义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做出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隐喻、大学英语教学、一词多义、应用案例、策略、效果评价、重要性、研究展望、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隐喻在大学英语一词多义教学中的应用背景介绍:当前,国内外的教育研究正日益关注隐喻在大学英语一词多义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多义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一词多义教学中的作用和实际应用案例,对于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隐喻的概念和特点入手,探讨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分析隐喻在一词多义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总结隐喻在教学中的策略,评价隐喻教学的效果,为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隐喻在大学英语一词多义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隐喻的概念和特点,探讨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策略的探讨,深入探讨隐喻在一词多义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和实效评价。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揭示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未来教学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隐喻在一词多义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坚实的语言基础。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和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1.3 意义和价值在大学英语一词多义教学中,隐喻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隐喻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方式来传递抽象概念,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

应用语言学的隐喻研究——以《红楼梦》的英译为例

应用语言学的隐喻研究——以《红楼梦》的英译为例
求 原语 言文化能够在 目的语 文化中得到另一种方式的再现 。可
以说 ,归化 的翻译过程其实是源语 言文化 与 目的语 言文化 之间 的~次文化等值转移过程 ,读者可 以通过 自己的文化 观去 理解 译文 的内涵 , 从 这个角度来说 , 读者 的接受力是归 化翻译必 须考
虑 的重 要 方 面 。
种特殊 的颜色 , 它代表着喜庆 、 吉祥 、 热烈之意 , 可以代表显赫 的富贵身份 , 也可 以用来表 达女性 的美 , 诸如红妆 、 红颜 、 红粉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此次应用语 言学 的隐喻研究范例为《 红楼梦》 的英译 。 《 红楼
梦》 作为我 国古 典文学 中的一座 丰碑 , 文化魅力 深厚 , 其英译 也
此次对 于《 红楼 梦》 的隐喻英译研究 , 从应 用语 言学的角度
出发 , 对于拓宽研究视野 , 提供新 视角有着很好的积极作用 。以
文化 的内涵与意象 , 但是 对于西方的读者来说 , 在不 了解 中华文
化背景 的情况下 , 根本无法理解书名中的隐喻 , 也无法 实现完全
杨宪益夫妇和英 国学者 大卫 ・ 霍克斯所完成 的译 本 《 红楼梦》 中
的隐喻观出发 , 结合应用语言学特点 , 在 以人类思维认知为基础 的前提下 , 通过对 队中语言 因素 ( 语境 、 文化 、 社会 背景 、 交际目
标等 ) 的研究 , 完成 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 究 , 观察其在 真实语言
翻译中的应用。

单 纯以《 红楼梦》 这个 书名 为例 , 在 中国古代文化 中, 红色是
红袖等 , 对于 国人来说 , 单单看 到一个红色 , 就 能联想到其 背后
的多种隐喻 , 诸如地位 、 富贵 、 爱情 、 愤怒等 , 但是英 语 中对 于红

译者认知视域下的隐喻翻译策略研究

译者认知视域下的隐喻翻译策略研究

2019年第02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基金项目:1.2018年度黑龙江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隐喻翻译的认知模式研究(编号1353MSYYB067);2.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视角下《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对策研究(编号18-XJ20029);3.2018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基于大数据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1353MSYYB069);4.2018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语篇级阶上的逻辑语法隐喻研究,1353MSYQN050作者简介:苏秀云(1981-),黑龙江牡丹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跨文化、语言学。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19日。

隐喻是人类认识和表达自身的对客观世界情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在汉语和英语的语境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隐喻表达,其常通过言简意赅的语句委婉幽默的表达深刻的寓意。

隐喻是对语言高度浓缩和提炼,在某种程度上,隐喻反映出了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的一定的共性,但在具体使用中,又具备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从译者认知视角出发,可以更好地对隐喻蕴含的深层内涵予以探索,从而形成更为有效的翻译策略,为译者进行隐喻翻译提供新的视角。

1译者认知与隐喻翻译的关系分析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译者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初步认知到深入了解的运力运作机制。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认知获得对翻译文本的深入理解,从而可以确定更为合适的翻译策略,确保可以在目的语中最大可能地还原出源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被目的语的读者所接受。

译者作为跨语言交际的桥梁,是认知的主体,通过基于体验的认知活动,对译文背后的内容、文化、情感等予以把握,综合体验和认知要素从事翻译活动,获得良好的翻译结果。

翻译的过程是译者进行语言之间转换的认知心理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译者自身对翻译文本的认知理解。

而隐喻翻译则是以译者作为主体,结合其自身的认知体验进翻译的过程。

《2024年《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范文

《2024年《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范文

《《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篇一一、引言《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哲学思考,使得这部作品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然而,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其英译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特别是在处理作品中的概念隐喻时,译者需要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保留原作的意境和韵味。

本文旨在探讨《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英译策略和方法,并对其翻译效果进行分析。

二、概念隐喻的界定及在《红楼梦》中的应用概念隐喻是一种通过具体事物或形象来传达抽象概念或情感的语言现象。

在《红楼梦》中,概念隐喻被广泛运用,通过生动的比喻、象征等手法,将人物的情感、心理状态以及社会现象等抽象概念具象化,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三、《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策略在《红楼梦》的英译过程中,针对概念隐喻的翻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1. 直译加注释法:对于那些在英语文化中也能找到相似文化内涵的隐喻,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同时附上注释以解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含义。

这种方法既能保留原作的意境,又能帮助读者理解其深层含义。

2. 意译法:对于那些在英语文化中无法找到完全对应表达的概念隐喻,可以采用意译法,通过解释其含义并重新构建英语表达来传达原作的意思。

这种方法能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意境和韵味。

3. 文化转换法:针对那些在两种文化中存在较大差异的概念隐喻,可以通过文化转换法,将其转化为英语读者更容易理解的文化元素或表达方式。

这种方法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障碍。

四、《红楼梦》概念隐喻英译实例分析以《红楼梦》中的一句经典概念隐喻“如花似玉”为例,这句话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在英译过程中,可以采用意译法并辅以注释的方式进行处理。

翻译为“like a flower and jade”,同时附上注释解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审美意义。

这样既能传达原作的意境,又能帮助英语读者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结论通过对《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处理这类特殊语言现象时,译者需要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茶产品商务英语合同中的语法隐喻现象研究

茶产品商务英语合同中的语法隐喻现象研究

2019年第02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3.1树立品牌意识,建立领导者品牌,完善茶叶产业链,夯实传统产业优势茶叶是中国国粹,是产茶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首先,需要树立品牌意识,建立领导者品牌,不断加强各种茶叶品种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产茶区需要树立原产地品牌保护的意识,建立本地领导者品牌,提高茶叶的品牌的溢价效应。

而茶叶作为农产品,品牌的建设离不开茶叶的质量标准化体系,茶叶标准的开发能为茶叶的品质鉴定提供明确依据,有利于茶叶产业朝着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其次,完善茶叶产业链,提升茶叶深加工的产业比例,培育茶叶制成可在跨境平台销售所需的配套服务的产业,建立种植服务、供销采购、金融服务、仓储物流、税收服务、信息行情、质量溯源一体的线上供应链系统和线下云物流网络系统。

再次,需要解决茶叶跨境零售合规问题。

直接按照传统粗加工对茶叶进行跨境零售可能不符合出口目的国的监管要求。

3.2建立茶叶跨境电商出口人才培育体系,扩大领头羊的标杆示范作用,让草根成为茶叶跨境电商出口发展的主推力茶叶的主产区所在地一般为农村,目前农村空心化、乡村“3861”现象(指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弱妇孺留在当地)仍然严重存在,但也有一批年轻人外出求学务工最终又回到家乡并创业成功,成为农产品发展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从技术到产品的每一个环节基本都是由有经验的店主手把手教授给无经验的后来者,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当生产、销售、技术等环节遇到问题时,茶农网商最能依赖的依旧是亲朋好友。

因此,各省市地区建立当地茶叶跨境电商人才培育体系时,应当从现有的茶农跨境电商店主中寻找行业“领头羊”,挖掘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更好地树立个人示范效应,建立合作、交流、传帮带的跨境电商孵化机制,让这些有创造力、又肯回乡发展的年轻人带动更多的同乡共同助力本地茶叶产业跨境电商化的发展。

3.3引导长远产业规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茶叶作为中国国粹,产业规划应当上升到国家层面,按照茶叶品种、适合产区、生产加工能力等合理安排产区,整合优质资源,合理规划梳理茶产业链条,打造符合各省市发展状况的特色茶种。

基于语法隐喻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语法隐喻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基 于 语 法 隐 喻 理 论 的 大 学 英 语 阅 读 教 学 木
黄素玲
( 惠州学院外语 系 广东惠州 5 ; 1 6 0 0 5 )
摘 要:语法隐喻是影响英语阅读的主要 因素之一。本文基于语法隐喻理论,从词汇 语法范畴间的转移、语气域间的转移和不同级阶之间的转移角度 ,对大学英语阅读语篇中出现 的语法隐喻现象进行举例分析。指出将语法隐喻循序渐进地弓 I 入大学英语阅读教 学中,可以增
E n g l i s h r e a d i n g c o u r s e s t e p b y s t e p i s b e n e i f c i a l f o r c o l l e g e E n g l i s h t e a c h e r s t o c u l t i v a t e s t u d e n t s ’
“ 造 成 外 国学生 在 掌 握 英语 语 法 隐喻 时 比较 困难 的根 本 原 因 是语 法 隐喻 的抽 象 性 和 复 杂 性 。” p J
移。 目的在于将隐喻教学引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以提高 学生的隐喻词汇识别能力和语篇理解能 力 ,并最终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 目的。 2 语法 隐喻 理论
语 法 隐喻 理论 指表 达相 同意 义 的语 法 范畴发 生 了转换 . .用 不 同的能 指表 达相 同 的所 指 。在系 统功 能语 言学 框架 下 ,语法 隐喻 可 以分为 概念语 法 隐 喻 、人际 语法 隐喻 和语 篇语 法 隐喻 。韩礼德 关于 过程 隐喻 化 的观 点主 要说 明及物 性系 统 中一 个 过程 可 以隐 喻化 为另 一个 过程 。语 法 隐喻 的实 现 则 因及物 性 系统 中 的过程 选择 、 功能成 分 的选

《2024年《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范文

《2024年《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范文

《《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篇一一、引言《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文学价值与艺术魅力举世公认。

这部作品不仅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社会内涵吸引着读者,更因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尤其是概念隐喻的运用,而显得尤为独特。

在跨文化传播的背景下,如何准确、生动地翻译《红楼梦》中的概念隐喻,成为了翻译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重大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英译策略及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二、概念隐喻在《红楼梦》中的应用《红楼梦》中的概念隐喻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同时也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艺术色彩。

这些隐喻往往通过具象的事物来象征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事物间的联系来展现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心理。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这些隐喻的内涵,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目标语读者。

三、《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策略1.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在翻译《红楼梦》中的概念隐喻时,应尽可能采用直译的方式,以保留原作的风格和韵味。

同时,结合意译的方式,对隐含的意象进行解释,使目标语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2. 文化背景的解读: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有些概念隐喻在中文中具有特定的含义,而在英文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原文的文化背景进行解读,寻找适当的英文表达方式。

3. 语境的把握: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原文的语境,把握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通过分析语境,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概念隐喻的内涵,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

四、跨文化传播中的《红楼梦》概念隐喻英译在跨文化传播中,将《红楼梦》中的概念隐喻准确地翻译成英文,对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恰当的翻译,可以使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其次,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把握语境,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情感色彩和艺术风格。

最后,通过有效的翻译策略,可以让《红楼梦》在国际上产生更广泛的影响,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语法隐喻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以英汉翻译教学为例

语法隐喻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以英汉翻译教学为例

语法隐喻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以英汉翻译教学为例贾岩;张林影
【期刊名称】《教育探索》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依据元功能可将其细分为概念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在英汉翻译教学中,充分利用一致式和隐喻式的表达形式的转换,利用名词化隐喻以及语篇语法隐喻中的衔接功能进行语篇分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提高翻译的质量.【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贾岩;张林影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牡丹江157011;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牡丹江157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解读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与语篇分析 [J], 杨方
2.名词化语法隐喻在语篇分析中的运用 [J], 何俊芳
3.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与语篇分析 [J], 王建丽
4.概念隐喻理论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J], 陶志平
5.概念隐喻理论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J], 陶志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隐喻的大学英语翻译教例分析_雷雪莲

基于隐喻的大学英语翻译教例分析_雷雪莲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of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第36卷第4期2015年8月Vol.36,No.4Aug.2015一、隐喻的概念渊源什么是隐喻?隐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etaphora,其中meta 是指“超越”,而phora 的意思则是“传达”[1]。

由此可知,隐喻的概念最初是指某种形式的移动、运动或者是趋向。

这里所指的移动不是简单地将一物搬走(carry ),而是指将此物搬过去(carry across ),即认为这种运动要跨越一定的边界,涉及两种不同的事物。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提到:“隐喻是用一个陌生的名词替换,或者以属代种,或者以种代属,或者以种代种,或者通过类推,即比较。

”[2]隐喻被看作是一种意义转换的形式,至少涉及两个词或事物,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本体”和“喻体”。

其中涉及到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成为隐喻建构和理解机制的核心。

从亚里士多德“不要将过于相异的事物作为比喻的对象,以免使隐喻过于牵强”的忠告,到孔子的“能近取譬”的学说,都体现了传统隐喻学对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的看重。

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3],我们的集体概念系统正是建立在这种思维之上。

语言学家胡壮麟[4]说过,要认识和了解以前未知的事物,必须依赖我们已经知道的概念及语言表达形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时还要发挥惊人的想象力。

隐喻使人们可以将熟悉具体的概念范畴映射到陌生抽象的范畴,从而帮助人们认识并表达陌生或抽象的概念,因此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

二、隐喻与翻译的对等性从某种视角上看,翻译和隐喻的本质是相通的,两者都意味着意义的转换。

在翻译中,原文的意义要由目的语表达出来;而在隐喻中,本体的意义通过喻体表达出来。

在传统的译学理论中,长期以来一直将“对等性”作为比较原文的标准。

从雅各布森(Jacobson )对意义对等的讨论,到奈达(Nida )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的理论,到贝尔(bell )的文体对等和语义对等的分类,“对等”一直是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5]。

融入英汉对比的英语精读课中的写作教学

融入英汉对比的英语精读课中的写作教学

融入英汉对比的英语精读课中的写作教学
雷雪莲
【期刊名称】《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年(卷),期】2014(000)019
【摘要】英汉对比分析是外语教学中极具功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写作环节中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分析,侧重在英汉句法结构及语篇上的差异上实行对比,以期帮助学生加深对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认知,克服汉式英语,强化英语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总页数】2页(P152-152,16)
【作者】雷雪莲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外文系,江西南昌33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65.3
【相关文献】
1.英汉对比修辞融入精读课教学——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J], 赵秀凤
2.英语精读课中英汉翻译教学浅探 [J], 申保才;董基凤
3.大学英语精读课中写作教学之新探 [J], 吴佳美
4.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融入英汉对比分析 [J], 王永龙
5.浅谈英语精读课中的写作教学 [J], 王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语中的情感隐喻解读

英语中的情感隐喻解读

作者: 刘雪莲
作者机构: 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文学教育
页码: 26-2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隐喻 情感
摘要: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它深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人类在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时候,创造了大量的隐喻。

在英语语言文化学习和教学中,熟悉并掌握这方面的丰富表达方法,对于英语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从隐喻修辞的角度把英语中的情感表达法分成七类,并对其进行了解读。

中国故事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大学生叙事翻译能力培养研究

中国故事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大学生叙事翻译能力培养研究

中国故事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大学生叙事翻译能力培养研究雷雪莲
【期刊名称】《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3)1
【摘要】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了认知偏差,甚至无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针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失衡及大学生文化失语等问题,将中国故事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以内容教学法为依托,以叙事翻译为手段,深度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在价值,探究培养大学生的叙事翻译能力的有效策略,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本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旨在加深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认同与增强其文化自信,发展更多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学生叙事主体,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传承。

【总页数】5页(P108-112)
【作者】雷雪莲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42
【相关文献】
1.WebQuest模式下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研究--以大学英语课堂辩论为例
2.论大学生汉英翻译能力的培养——基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学习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3.\"双创\"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大学生创业叙事获取创业资源能
力培养模式研究4.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路径研究5.通过翻译英文原著培养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路径研究——以翻译《The Zero Marginal CostSociety》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英语翻译中的语境分析

大学英语翻译中的语境分析

大学英语翻译中的语境分析
李楚梅
【期刊名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术版》
【年(卷),期】2011(027)002
【摘要】语境就是语言环境。

语境直接影响着翻译者理解原文的本意。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了解语境,才能准确无误地对原文进行翻译,体会到原文的精髓。

【总页数】2页(P110-111)
【作者】李楚梅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中诗英译中的语境与语境分析(英文) [J], 廖玲;;;;
2.中诗英译中的语境与语境分析 [J], 廖玲
3.《反美阴谋》中\"社会意识形态矩阵\"建构及其社会文化语境分析 [J], 严宁;岳铁艳;马骏;吴永红
4.口译中的语境分析 [J], 钱宏叶;陆敏
5.网购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语境分析 [J], 黄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习者隐喻能力的课程设计

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习者隐喻能力的课程设计

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习者隐喻能力的课程设计
戈小玲
【期刊名称】《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29)020
【摘要】隐喻能力在日常生活和书面表达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在英语教学中这一能力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强调隐喻能力在阅读中的重要地位和解释中国学习者培养隐喻能力的困难进而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隐喻能力的课程设计.
【总页数】2页(P140-141)
【作者】戈小玲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江西南昌 33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英语阅读中培养学习者隐喻能力的探讨 [J], 吴恩梅
2.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基于隐喻能力的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J], 张录文
3.ESP 教学中隐喻能力与批判思维的培养--基于Hutchinson & Waters课程设计模型的思考 [J], 刘佳丽
4.浅论英语阅读教学中对高职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 [J], 陈泓宇
5.刍议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策略 [J], 蒲春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文报刊中隐喻词语的翻译

英文报刊中隐喻词语的翻译

英文报刊中隐喻词语的翻译
林丽霞
【期刊名称】《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社会文化不尽相同,英汉两种语言隐喻的喻体有同有异.本文拟就英文报刊中隐喻现象同汉语中的隐喻现象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翻译的途径.
【总页数】5页(P71-75)
【作者】林丽霞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福建福清,350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谈英汉动物隐喻词语翻译 [J], 孙蕊
2.英汉差异视域下哲学作品中词语隐喻的翻译 [J], 游越
3.英汉差异视域下哲学作品中词语隐喻的翻译 [J], 游越;
4.从认知角度谈英汉动物隐喻词语的翻译策略 [J], 任俊莲
5.英汉色彩词语的概念隐喻意义及其翻译 [J], 莫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of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第36卷第4期2015年8月Vol.36,No.4Aug.2015一、隐喻的概念渊源什么是隐喻?隐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etaphora,其中meta 是指“超越”,而phora 的意思则是“传达”[1]。

由此可知,隐喻的概念最初是指某种形式的移动、运动或者是趋向。

这里所指的移动不是简单地将一物搬走(carry ),而是指将此物搬过去(carry across ),即认为这种运动要跨越一定的边界,涉及两种不同的事物。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提到:“隐喻是用一个陌生的名词替换,或者以属代种,或者以种代属,或者以种代种,或者通过类推,即比较。

”[2]隐喻被看作是一种意义转换的形式,至少涉及两个词或事物,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本体”和“喻体”。

其中涉及到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成为隐喻建构和理解机制的核心。

从亚里士多德“不要将过于相异的事物作为比喻的对象,以免使隐喻过于牵强”的忠告,到孔子的“能近取譬”的学说,都体现了传统隐喻学对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的看重。

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3],我们的集体概念系统正是建立在这种思维之上。

语言学家胡壮麟[4]说过,要认识和了解以前未知的事物,必须依赖我们已经知道的概念及语言表达形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时还要发挥惊人的想象力。

隐喻使人们可以将熟悉具体的概念范畴映射到陌生抽象的范畴,从而帮助人们认识并表达陌生或抽象的概念,因此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

二、隐喻与翻译的对等性从某种视角上看,翻译和隐喻的本质是相通的,两者都意味着意义的转换。

在翻译中,原文的意义要由目的语表达出来;而在隐喻中,本体的意义通过喻体表达出来。

在传统的译学理论中,长期以来一直将“对等性”作为比较原文的标准。

从雅各布森(Jacobson )对意义对等的讨论,到奈达(Nida )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的理论,到贝尔(bell )的文体对等和语义对等的分类,“对等”一直是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5]。

就像隐喻中的“相似性”指的是“不相似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the similarity in dissimilarities ),翻译中的“对等”概念也意味着“差异中的对等”(equivalence indifference )[6]。

承认了差异的绝对性,对等应该被看作一个相对的概念,只能在某个层面上,或是从某种程度上来探讨。

译文在哪一方面需要和原文对文章编号:2095-3046(2015)04-0058-04DOI :10.13265/j.cnki.jxlgdxxb.2015.04.014基于隐喻的大学英语翻译教例分析雷雪莲(南昌师范学院外文系,南昌310032)摘要:隐喻作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与人类的认知、思维关系密切。

隐喻研究被认为是人们认知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同时为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通过检索近五十年与隐喻相关的文献,参照翻译教学法的动态史料,将隐喻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采用英汉对比分析与对等翻译及偏移翻译法,并结合具体的教例,研究相关的大学英语教材中的隐喻现象。

研究层面涉及隐喻词条释义、隐喻例句分析、以及隐喻映射等。

研究结果表明:以语言教学中的隐喻现象为切入点,研究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并提高其英语水平。

关键词:隐喻;教学法;大学英语;翻译教例中图分类号:G642;H319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5-03-30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3YY19);2015年南昌师范学院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创新团队项目(编号:NSTD20143003)作者简介:雷雪莲(1978-),女,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E-mail :thundersnow@.雷雪莲:基于隐喻的大学英语翻译教例分析等,是形式,是意义,是功能,还是读者反应,都是传统议论所关心的问题[7]。

三、翻译教学法的利弊(一)以语法和技巧为切入点的传统教学法尽管翻译和隐喻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共通性,但是近几十年来,我国传统的翻译教学一直沿用以“语法和技巧”为切入点的教学方法。

这种传统的语法和技巧为主线的教学法以单句为单位,不能解决翻译中的很多问题,因为语言中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单句中,翻译中的问题也不只存在于单句内,在语篇的更高层级上,如句子之间,段落之间,都有需要关照的地方,有些问题甚至与语篇外的社会文化因素有关。

单纯地将视角局限于句子内往往无法把握原文想传达的完整信息,也无法在翻译中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二)新思维翻译教学法1.功能分类翻译教学法本世纪七十年代,赖斯[8]提出以语言功能为基础展开翻译研究的理论,认为翻译中的对等不应该建立在词或句子上,而应该建立在文本语篇上。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法可以克服不少传统法无法克服的障碍,如在是否应该转换词性、切分句子,以及增词减字等方面提供了把握的准则。

所以功能法克服了传统翻译教学法只在字词句内打圈的弊病,后来被普遍应用于翻译教学中。

2.侧重翻译目的教学法虽然功能翻译观与传统翻译法相比是一大进步,因为它扩大了译者的视野,使译者能超脱单句的局限,并将整个语篇的功能纳入了翻译决策的考虑之中,但是功能翻译观毕竟只是以文本为基础的,而对翻译决策造成影响的翻译的目的往往重视不够。

在功能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又有人提出新的翻译观念。

如霍尔茨门泰里[8]提出的“翻译行动模式”就借助传播理论中的概念,强调翻译目的的重要性,认为翻译活动绝不仅是翻译书面的词句,任何翻译行动都有目的,而译者在决定如何译时就应该考虑到翻译的目的。

又如弗美尔等提出的“目的理论”也强调翻译的目的。

3.注重语域、语用的翻译教学法伴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韩礼德[9]将语言视为社会符号系统的语言观兴盛,翻译界也将韩氏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研究,重视翻译文本外的因素,将语言看作社会符号,并将较具体的语言选择与文本语篇的交流功能及相应的社会文化因素相关连,较注重语域、语用,强调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强调文本的互文关系等。

以上从功能、文本、语域、符号等切入的翻译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法视野宽广,对翻译教学的帮助也很大,但是新思维法也存在自身的问题,如其关注较大的语言单位,甚或是语言外因素,同时将读者注意的焦点从比较具体的语言单位上转移。

尽管翻译学习确实需要人们给予较大的单位更多的关注,但中国的外语学习者仍然需要继续关注较小的语言单位。

而这种关注必须从新的角度关注功能、符号、交流、文化等较为宏观的问题,同时也应关注语言的微观结构。

(三)以隐喻为切入点的翻译教学法在新思维翻译法的铺垫之下,美国学者叶子南[10]提出以隐喻作为更为新颖切入点来探讨翻译教学,以期为目前的翻译教学注入新的生机。

叶子南认为传统的隐喻只局限于文学内,所涉及的方面并不广,而他认为隐喻比比皆是。

文中也追随叶子南关注语言中隐喻的视角,继续挖掘隐喻的源头,引自莱可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关于概念隐喻的说法,认为隐喻无所不在,其目的不是为了修饰,而是为了表达人类对世界的看法。

隐喻不单存在于语言中更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

关于隐喻的翻译方法,奈达[11]指出:“通常情况下,译者总是尽力把原语隐喻译成译语隐喻,以便在译文中保留原语比喻的表达力。

不过,当隐喻直译引起误读时,译者最好采取意译。

”纽马克[12]认为隐喻翻译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在目标语中重塑原语同一形象法;2)用标准目标语形象代替原语中的形象法;3)用明喻替代原语中的隐喻并保留原语形象法;4)隐喻的明喻加意译翻译法;5)意译法;6)删除法;7)相同隐喻加意译法。

谭震华[13]认为隐喻翻译的常用方法是:l)直译法;2)意译法; 3)换喻法;4)明喻法;5)加注法。

四、以隐喻为切入点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隐喻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也随处可见,以隐喻为切入点的教学翻译方法,可以帮助理解原文,也可以帮助表达原文。

文章结合隐喻翻译的文献研究及个人的教学经验,具体展示如下两大类隐喻的翻译方法及译例:(一)隐喻的对等翻译(即共性翻译)隐喻翻译中的对等翻译被一些翻译家认为是最为理想的翻译方法,它是指直接投射源语篇章的第36卷第4期59源域和目标域到目的语篇中同样对应的源域和目标域,完成从源语篇章到目的语篇译章的翻译,是一种对应的关系。

这种翻译方法和传统的直译方法很类似,和直译的差别在于对等翻译是从认知的角度提出的专门针对隐喻的翻译方法,而直译是针对包括隐喻在内的普遍语言现象的翻译。

英汉两种语言中很多隐喻具有相似的喻义,这种情况要采用直译这一类隐喻,译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对等翻译的实效翻译。

例如:black horse(黑马),cold war(冷战),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An argument is war[14](争论是战争)虽然谈到“argument”这个目标域的时候,学习者会不自觉地用“war”这个源概念域来理解它,但却很难理解或表达“argument”这一相当抽象的概念,可见隐喻已经成为人们思维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

同样,请看下面几个大学英语教材中出现的含有隐喻的课文标题。

(1)Women,Half the Sky.(妇女半边天)[15]该隐喻采用明喻加意译法可译为:“女人撑起半边天”,以源概念域半边天对应其目标概念域,即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平等权利。

(2)I am Going to Buy the Brooklyn Bridge.(我要买下布鲁克林桥)[15]布鲁克林桥源概念域指位于美国纽约东部河流之上的用语连接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两地的一座大桥,这里用来映射任何常人无法承受的巨大的业务买卖。

(3)True Height(真正的高度)[15]结合具体的语境,该隐喻主要涉及盲人迈克尔在一次撑杆跳高中的表现及心理活动等内容:迈克尔虽从小就失明,但一直有着飞翔的梦想,并坚持不懈地进行撑杆跳高的严格训练。

在少年奥林匹克竞赛中,他克服了种种障碍,最后取得了该赛的冠军并刷新了记录。

题目《真正的高度》即可以理解并直译为迈克尔一个又一个新的撑杆跳高的高度(源概念域),也可以通过意译,映射为迈克尔逾越了巨大的障碍而到达他人生目标的新的高度(目标概念域)。

(4)Fourteen steps(十四级台阶)[15]Fourteen steps,通过进行有效对等翻译的加注,该隐喻特指肢体残疾的主人公每天出门或入家门必须爬经的十四级台阶,映射为主人公人生中必须经历的重重困难和障碍。

(二)隐喻的偏移翻译(即个性翻译)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而且是文化的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