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作文提分秘籍12 以小见大立意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小处入手 大处着眼(附:实战升格导写)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小处入手 大处着眼(附:实战升格导写)](https://img.taocdn.com/s3/m/a216c6c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46.png)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小处入手大处着眼(附:实战升格导写)【技法导航】“以小见大”,即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巴尔扎克说,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从小事、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好文章来。
“一滴水里见阳光”说的就是这个理。
以小见大中的“小”,是叙述、描写的焦点,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采用这种技法可以避免学生作文中常见的泛泛而谈、空洞肤浅的毛病。
那么,在写作记叙文时,怎样做到“以小见大”呢?下面,我们以记叙文《晒出我的照片》一文的升格为例,举例略加点拨。
一、围绕主题着眼小材料升格文在取材时,从小处入手,在审准文题的前提下选取小材料。
譬如现实生活中的“一张聚会的照片”“一件自己的作品”“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等,这些也许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某种人生的启示,如果能够这样以小见大,便可从一些生活小事中折射出人生的大道理。
二、立意从小角度切入原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成长”,使得立意过于宏大宽泛,只能泛泛而谈,内容空洞。
修改时,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立意的角度越小,内容挖掘越深,文章就越容易写得明确深刻,内容充实。
因此,升格时将文题中的“成长”更为“照片”,这样,切入角度小而具体,便于立意,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从而让其闪烁异彩。
三、强化细节,传神描写,小中见情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细节便能活化人物形象,揭示或深化主题。
我们不妨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语言、表情、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心理等。
平时留意身边的生活变化,才能如实地多角度展现人们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
如原文中描写“我”的天真无邪、青春浪漫的外貌时,不够细腻传神,修改时还应进一步强化细节描写。
四、由点到面,篇末点题,小中见理从点到面,就是对所写的点滴小事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力求透过具体而微的细节,看到事件所体现的本质,从而给所写的小事一个归属。
高考作文如何做到以“意”取胜?
![高考作文如何做到以“意”取胜?](https://img.taocdn.com/s3/m/97a4140319e8b8f67d1cb90e.png)
高考作文如何做到以“意〞取胜?一、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所谓以小见大 ,就是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这里的“大〞是大的话题、大的道理 ,它可能关系到自然社会、人类命运、天地宇宙等。
好的文章总是在日常事、平常人的描述中挖掘深刻的生活哲理 ,在司空见惯的事体物象中寄予作者深刻的思考 ,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以小见大〞的写法 ,在小说、散文、诗歌和议论文中很常见 ,如就我们在学校里去食堂吃饭时排队的事 ,如果考生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构思 ,首先对这种现象进行拓展和联想。
由食堂的排队 ,联想到其他地方的种种排队 ,简单总结一下它们的一些共同现象 ,比方是否拥挤、是否插队、气氛如何等。
然后在拓展联想的根底上 ,再进行一次思维的延伸。
由这些有形的“排队〞 ,延伸到那些无形的“排队〞。
这两个步骤 ,主要是列举现象、积累材料 ,是重要的过程 ,但不是目的。
考生还需要对它们进行加工 ,总结本质 ,分析利弊 ,推理原因 ,得出观点。
因此 ,考生还需要进行下面的步骤:一是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 ,并选择文章切入的角度。
“排队〞 ,其核心的理念是表达“公平、有序〞 ,而“插队〞就是对“公平〞“秩序〞原那么的挑战 ,表达了一种“特权思想〞。
考生可以从“插队〞的角度切入 ,这样有利于针砭时弊 ,提升文章的力度。
二是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
首先 ,考生可挖掘它的历史根源。
其次 ,可考查它的现实根底。
经过以上的分析 ,考生就可以揭示出事情的真相 ,开掘到现象的根源。
从一个完整的逻辑角度而言 ,考生一般还需要进行最后一步努力 ,从反面的剖析转到正面的总结 ,即在上述分析的根底上 ,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升华 ,得出“我们要追求平等 ,遵守社会正义和秩序〞的主旨。
考生作文中要成功运用“以小见大〞的选材技法 ,还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小题材〞必须典型 ,要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写作只有从本质上把握住小题材与大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深入分析研究 ,才有可能开掘它们所包含的深刻的意蕴。
高中中学精选作文写作指导:以小见大立意
![高中中学精选作文写作指导:以小见大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888dba97240c844768eaee28.png)
高中中学精选作文写作指导:以小见大立意可分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两法,但都是以小见大。
小处落笔,大处着眼,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小现象,但是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这种技法叫做以小见大法。
运用此法便于选取材料,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挖掘,耳闻目睹,琐屑小事,俯拾即是,皆可作为写作的素材,运用此法便于把握材料,较之大题材容易驾驭,不至于顾此失彼,力不从心;运用此法感染力强,题材和主题之间的反差很大,足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用以小见大法立意,要努力挖掘典型材料的典型意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从一定的思想高度来审视材料,但不要脱离材料的实际情况为“大”而“大”,随意拔高主题。
1.大题小做。
大题小做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最终与“小题大做”一样,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
大题小做,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
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
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整体事物的神髓。
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意思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
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取其与此联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
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
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大”。
大题小做的要领(1)宽题窄作。
一般限制的方法是在标题前面加修饰语,也可在后面加中心词,还可前后都加。
如“父辈”可写成艰难的父辈、父辈的辉煌、父辈的遗憾、父辈——执著的一代、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
(2)见微知著。
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八百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一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大题小作法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大题小作法](https://img.taocdn.com/s3/m/8bdb88e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1.png)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大题小作法篇一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如何在高考作文中立意创新的12招,听了之后我受益良多。
下面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其中关于大题小作法的部分。
作文中的大题小作法,就是指在整篇作文中针对一个小点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折射出大问题,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第一步是确定小点。
我们可以运用前瞻性思维,在写作之前对时间和空间范围进行适当压缩,找到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剖析。
第二步是选择详尽的材料。
对于这个小点,要进行详尽的研究和了解,并从中寻找到真正能支撑于小点论述的事例、数据等。
第三步是展示属于自己的思考。
材料只起到了一个辅助的作用,真正的思考要自己完成。
这个思考有时需要将细小的文字与整体架构连接起来,通过层层推进让作文更加有说服力。
例如,“你讨厌的那个人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你的老板。
”这是一个很小的点,但是却能够引申出很多大问题,比如如何与人相处。
通过观察,寻找素材,并加上自身的思考,便能产生出新颖的作文。
写作重点:1.确定小点。
2.选择详尽的材料。
3.展示属于自己的思考。
用词分析:1.运用前瞻性思维进行适当压缩。
2.找到真正能支撑于小点论述的事例、数据等。
3.通过层层推进让作文更加有说服力。
4.观察、寻找素材,产生新颖的作文。
篇二在高考作文中,要想立意创新,大题小作法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
而如何正确运用这个手段,是需要我们好好琢磨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小点。
不要迷失在一些泛泛而谈的话题中,而是要将目光集中到更加小的点上,这样引申出的大问题才会更加有新意。
其次,我们需要收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材料。
这些材料要能够有力地支撑我们对小点的论述,达到一定的说服力。
最后,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将这些材料进行有机的连接,使得作文更加有逻辑性、独特性和思辨性。
大题小作法能够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探讨,并且在探讨的过程中深入思考,避免泛泛而谈。
例如,我们可以以“食品安全”为话题,选择“互联网+”的模式作为小点进行剖析。
以小见大的立意技巧
![以小见大的立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d7a5780fd0a79563c1e72f1.png)
以“小”见“大”的立意技巧郝干伟一篇文章要有好的立意,立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立意高的文章,它能够以尺水见波澜,反映社会生活,能让人感觉到时代发展的步伐。
但在我们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犹如和风,犹如细雨,犹如闲云,犹如轻烟,要用小弦拉出高调是何等困难!实际上,“小”与“大”是对立统一的,“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是大的一部分,大是通过小来反映本质特征的。
因此,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我想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1、联系实际,挖掘材料的闪光点。
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的开掘,就能够挖掘出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无奇见有奇,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如高中课本《人,又少了一个》,写一个女大学生因生活所迫沦为乞丐的故事,作者不是从表面上简单刻画,而是通过对比写出了这个女大学生灵魂的丧失,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人吃人的本质。
再如莫怀成的《散步》,作者从与母亲孩子一同散步这一极为普通的题材,说明我们不但要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要善待衰老的生命,“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年人责无旁贷”。
这两篇文章的题材都比较平淡,而主题都比较深刻,成功之处在于深入挖掘。
2、认真筛选,去粗取精。
社会生活是纷繁芜杂的,任何事物都是良莠并存的,而作文也不是事无巨细,优劣好坏一律都写,而是要认真提炼,取其精华,“吹尽黄沙始到金”,这样才能从看似平凡的事情中,提炼出一篇佳作来。
在一次命题作文《意外》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爸爸有个坏习惯——喜欢赌博,妈妈为此和他吵过许多次。
不久前,爸爸发誓今后再也不参与赌博了,全家都很高兴。
可是有一天,妈妈发现家里少了三百元钱,就责问爸爸,爸爸犹豫了半天也不肯说,妈妈很伤心,以为爸爸恶习难改。
这时叔叔来了,真相才大白,原来是叔叔骑着没有牌照的摩托车上街,结果被罚了款,钱是被叔叔借去了。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避实就虚法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避实就虚法](https://img.taocdn.com/s3/m/5205bfb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0.png)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避实就虚法第一篇范文: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近年来,高考作文中立意创新已成为很多考生关注的焦点。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下面,我将分享几种立意创新的方法。
一、以个人经历入手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经历和思考方式,可以从自己的经历或身边的人的经历入手,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主题。
例如,可以从“守护”这个主题入手,讲述自己如何守护家人和朋友,或者讲述在某个时刻如何被别人守护。
二、运用比喻手法比喻手法是一种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或问题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可以将“友谊”比喻成花草,讲述需要用心去呵护友谊,才能让它茁壮成长。
三、以反转结尾反转是指将一个事物的本来面目完全颠覆,让读者意想不到的结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例如,可以以“成功”这个主题讲述一个人经历的困难和挫折,最后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成功”,让读者在思考之余,也产生一定的共鸣和反思。
四、运用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一种描绘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法,可以深入揭示主题的内涵。
例如,可以以“自由”这个主题讲述一个囚犯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自由的珍贵和重要性。
以上是几种立意创新的方法,当然还有其他多种方式可以体现思考深度和文学感染力。
希望大家在高考作文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写出精彩的文章。
重点分析:本文主要对高考作文中的立意创新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个人经历入手、运用比喻手法、以反转结尾、运用心理描写等。
用词分析:1. 地道的口语化用语,例如“眼前一亮”、“灵活运用”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2. 长短句的运用,灵活把握句子结构,让文章在节奏上更加优美。
3. 合理地使用成语、诗句等,既能提高文章的文学感染力,又能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第二篇范文:高考作文中避实就虚法高考作文是考生展示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避实就虚法”则是提高作文文学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https://img.taocdn.com/s3/m/203620ed998fcc22bcd10d1e.png)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立意高远分自高所谓‚高屋建瓴法‛,就是指作文要‚大气‛,有高远的立意,也就是要有才识。
有了才识,就具备了发展创新的意识和气量,就从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与选择目标的能力;有了才识,就能形成独立之见,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气概和胆略;有了才识,就有了创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对机遇和挑战,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
才识是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
一些同学立意不远的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
那么文章怎样才能写得立意深远而有才识呢?一、不断超越,抛弃小我为大家。
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自我‛无缘的,所以,必须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
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到作文中,不要就事论事,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
在超越中,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
如‚习惯‛,多数考生就习惯写习惯,或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或性格习惯等,自甘平庸,流于一般。
若能从宗教谈到哲学,从理性高度对习惯加以思考,从科学谈到政治,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习惯进行反思,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习惯发出挑战,这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习惯了。
这种习惯自然超越了一般,显示了非凡的才识。
二、运用发散思维,古今中外纵横。
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寻求答案,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
发散思考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展开多角度思维。
‚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
它由过去、现时、未来三部分组成。
‚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
由‚水‛想到长江、黄河、黑龙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国的江河湖海,都属横向思考,它能使认识向四周延伸拓展。
正如每一条大道总有许多岔路,每个人在一生总会遇见不少抉择的关口。
高考语文作文怎么才能提分(学霸经验)
![高考语文作文怎么才能提分(学霸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8b73933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7.png)
高考语文作文怎么才能提分(学霸经验)高考语文作文怎么才能提分1.审题角度准确一点牢记一个基本原则:绝不相信第一感觉。
审题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的成败。
考生必须清楚:考场作文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要求考生在划定的范围内,按照限制条件进行写作。
凡超出规定的范围和限制,都视为跑题。
所谓“审清题意”,就是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做到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划定的范围和限制进行写作。
如果哪一项理解错了或过了,都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局。
因此需要认真阅读,深入思考。
需提醒两点:一是不懂材料,胡乱引申。
就是不能很好地审视材料,在没有完全读懂的情况下,匆忙写作,结果造成跑题。
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就是在审题时,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写作方向,看到其中一点就下笔写作,结果造成命题失误。
2.立意高远深刻一点“意”是*的灵魂,“意犹帅也”。
这个“意”立得如何,决定看*的质量。
古人云“意在笔先”。
写考场作文,要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想一下*让写什么,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考虑别人会写什么,准备写些什么,从而描写一个什么道理或使人受到什么教育、感染和启发。
言他人之所未言,写他人之所未写,能使人耳目一新。
也就是说立意要高远深刻一点。
立意的几个盲点:一是一直书写,没有意旨。
只求把心中的想法写出来,却不知道写*的目的。
盲目写作,信马由缰,全篇没有一个主题来统帅。
二是牵强附会,胡乱上纲。
不管写什么*,到最后都是几句口号性语言。
三是颠三倒四,忽东忽西。
有的学生一篇*中有多个中心,说理不统一。
3.选择材料精心一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写作没有材料不成,但是认为“捡到篮子都是菜”也不行。
选材要精心一点。
首先是真实性。
即所列举的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必须是真实的,即使虚构的材料也不能脱离真实的基础;其次是准确性。
就是要有客观依据,不能张冠李戴,胡编乱造;三是典型性。
即所列材料要精当,能以一当十,是有普遍意义,能提示及物的本质规律,给人以教育、启示或使人得到美的体验;四是新颖性。
小学、初中、高中“高分作文秘籍”——立意篇
![小学、初中、高中“高分作文秘籍”——立意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22b41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9.png)
如何提高作文成绩——立意篇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在《姜斋诗话》中说过这么一句话:“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意思就是,不管是诗歌还是任何其他体裁的文章,都以立意为主脑。
立意就好比是一支军队的将帅,没有将帅的军队,那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王夫之的这个说法毫不夸张,立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有趣有意义的文章的灵魂是万里挑一的。
好的立意,往往能四两拨千斤,牢牢地抓住读者的眼球的心。
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灵魂呢?一、画龙点睛所谓“画龙点睛”,即在文章关键处,或一针见血地抵达事物内核,或言简意赅地点明写作要旨。
从行文结构来看,它往往起到了紧扣文题或话题的作用,从表达效果来看,一篇文章常常“画龙点睛”的句子多是议论性的,体现了作会因几个意蕴深刻的句子而流光溢彩,摇曳生辉。
作者的见识和学养,凝聚着作者的个性化感悟和人生智慧,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考力,增加了文章的厚度,提升了文章的品质。
二、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化为平凡的、琐细的小事情和小事件,为大题、宽题和虚题找到一个精巧的突破口,从而做到一叶知秋,尺水兴澜。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将“小我”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与社会风云和时代精神连接起来,使难度较大或主题宏阔的写作内容简单化同时也为真实的、个性化的情感表达找到一个适宜的方式和路径。
“以小见大”常常是以实写虚从小角度写大境界。
三、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即在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认识的基础上,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
运用逆向思维,常能出奇制胜,是写出创新作文的一条有效途径。
“逆向思维”大致包括三种情况 :(1)独辟蹊径。
挑战传统观念和常规思维,大设想,从原观点的反方向思索,从而提出有独到见解的新观点。
(2)旧意翻新。
从原意中提出不同的观点,不一定与原观点对立,可以是原观点的深化,也可以是原观点的另一角度的阐述,即古人所谓“翻案法”(3)一事多解。
作文怎么以小见大高分作文的写作攻略
![作文怎么以小见大高分作文的写作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fdb2699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9.png)
作文怎么以小见大高分作文的写作攻略技巧一:围绕主题着眼小材料以小见大先要着眼于小材料,在审准题的前提下选取小材料。
哪些是小材料呢?小材料是指符合写作主题的,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情景下发生的,没有大范围的影响力,但又能进行具体描述的小事件、小场景、小角度、小动作等写作素材。
技巧二:立意从小角度切入有的同学写作时立意过于宏大宽泛,只能泛泛而谈,内容空洞。
以小见大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立意的角度越小,内容挖掘越深,文章就越容易写得明确深刻,内容充实。
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所选材料中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从而让其闪烁异彩。
技巧三:强化细节,传神描写,小中见情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细节便能活化人物形象,揭示或深化主题。
我们不妨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语言、表情、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职业、性格、心理等。
平时留意身边的生活变化,考场上才能采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如实地多角度展现人们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
技巧四:由点到面,篇末点题,小中见理从点到面,就是对所写的点滴小事,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力求透过具体而微的细节,看到事件所体现的本质,从而给所写的小事一个归属。
比如从路人乱扔垃圾想到“陋习难改,环保之路漫长”,从餐桌上的浪费想到资源枯竭、改变消费观念,从登山的经历想到成功离不开坚毅、不怕慢就怕站的哲理等等。
技巧五:运用对比,挖掘深意,小中见德感动,有时并不需要豪言壮语,也不需要舍生忘死,也许一个普普通通、从从容容的生活画面就够了。
以小见大,就是要用小事展现生活中的美好、善良与美德,并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邻里之间、亲友之间互相帮助、彼此牵挂的美德不就是由芝麻大的小事和画面来连缀的吗?。
高分考场作文的写作秘籍方法
![高分考场作文的写作秘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126461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b.png)
高分考场作文的写作秘籍方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分考场作文的写作秘籍方法高分考场作文的写作秘籍方法分享因为作文占了语文的很大的分值,所以我们要把作文写好才有可能让语文这一门考试得高分。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大题小作法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大题小作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ba117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b.png)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大题小作法范文一:《如何写出高效的大题小作法作文》最近,我通过对高考作文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关于大题小作法相关的写作技巧,希望可以对同学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立意创新是写作的关键。
为了避免老套、陈旧的立意,我们可以通过创新口径找到新思路。
比如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多角度揣摩问题。
以我最近写的一篇作文为例,立意是阐述“关注班级荣誉感的重要性”,但想要与众不同就不能简单做说明性作文,而需要找出变化点,如思考“团结的班级才能取得荣誉”。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多角度,多场景等手法展开。
其次,切忌空话连篇。
我们需要避免千篇一律,空洞无物的语言,而是需多从细节入手,讲述个人的观点、想法和经历。
比如,在上述的“团结”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描述一些自己在班级中看到的例子,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另外,灵活运用“小小的技巧”也是提高写作效率的窍门。
例如,实战过程中,我发现扫描阅卷人眼中的“项目思维”也是创新立意的方法,这种将论述分解成多个部分讨论的思路常被提出为“点拨”类作文的写作手法,而这种方法可以使用作文中的小标题来反映,能够有助于整篇文章的清晰性、条理性。
最后,写作完成后一定要确定机械使用多种语言。
我们可以运用丰富的语言材料,打破“套语”、“死语”的困局,进而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此外,注意语言简练,尽量避免语言“臃肿”现象。
综上所述,创新立意、讲细节、采用小手法、注意用语等都是提高大题小作法作文效率而不可或缺的作文技巧,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提升自己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能从创作中得到乐趣。
本文重点:立意创新、讲细节、用小手法、重视语言。
用词分析:本文用词广泛,意境相较生动,且较为明确易懂,比如灵活,机械,针对特殊立意,等等。
范文二:《大题小作法相关作文,如何阐迷你的主题》在高考中,大题小作法相关作文,虽然不属于语文一般考点,但却是很多学生在写作比赛中想进行突破的一道难关。
本文将介绍几种基本的想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阐述主题。
高考_高中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小题大作法作文3000字
![高考_高中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小题大作法作文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256c80258fafab069dc02b1.png)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小题大作法有的话题作文,角度狭窄,涉及范围较小,要想使作文变得内蕴丰富、思想深刻,就要借助联想,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的深度。
小题大作,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生活中有些材料看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前面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果。
“大”和“小”是对立统一的。
“小”是“大”的一部分,“大”必须通过无数的“小”才能体现其本质特征。
当然,写作选材时,也并非随意捡来一件小事便可以表明一个大道理。
这里还有一个深入开掘和精心加工的问题,即要从本质上把握住“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内在联系。
这就要求在写作中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虽然处处描写“小”,却要时时表现“大”。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中选小,小中见大”,按照这条原则去做,我们的作文就可取得一斑而窥全豹,见一叶而知秋的效果。
那么,小题怎样大作?首先要判定哪些题目是小题。
一般而言,小题的取材多局限在狭小的天地,依题撰文,难以写出份量和厚度。
如《“七?一”记事》、《劝君莫酗酒》等便是。
单记“七?一”这天的活动和事件,容易停在一个平面上,有嫌单薄;单议酗酒对人体的危害,似乎囿于个人的圈子,缺少些社会性。
其次,要善于扩大。
遇到这类题目,要尽可能开发“材源”,串起那些相关内容,丰富文章的容量。
例如,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题。
《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文意是够小的,但却可以切入“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的大问题;再如还可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风格、精神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文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同时,还可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使文章跃动时代脉博,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
当然,小题大作应有个限度,不能任意拔高和扩大,这也应注意。
例文1小时候,我家的门常被人敲错,因为对面住着一位处长伯伯,爸爸为了避免开门时的尴尬,便在门上安了个猫眼,而不懂事的我却总爱搬个凳子在门边,只要听见脚步声和说话声,都要站在上面瞧一瞧。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层层剥笋法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层层剥笋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88dd5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0.png)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层层剥笋法作文1:高考作文写作需要立意创新,如何做到立意创新呢?下面给大家分享12招,以帮助大家在高考作文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层层剥笋法"。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写作时可以先写出大段的话题内容,再把这些内容展开细节来写。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要写一个关于文化差异的作文。
我们可以先写出一个大纲:文化差异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文化差异,文化差异的影响等等。
然后,我们可以把每一部分的内容展开写,比如为什么会出现文化差异,可以从历史、地理、民族等多个方面来分析。
这样写作的文章,不仅思路更清晰,而且内容更丰富,更易于被评委认可。
在写作过程中,还要注意写作重点,关注用词分析。
写作重点是指我们在写作时要突出的关键点。
简而言之,就是突出重点,避免过于平淡。
在用词分析方面,我们要注意单词的用法和搭配,力求准确地表达出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作文2:今天,我们要分享12招立意创新的技巧,其中之一就是"层层剥笋法"。
这种方法用来写作既简单又有效。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先写出一个大纲来,再把大纲上的每个内容点逐一展开来写,从而写出一篇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的文章。
在实际写作中,我们还要注意关键的写作重点。
写作重点是指我们在写作中要强调的关键点。
通过强调重点,我们可以使文章更加突出,更能吸引读者的关注。
此外,用词分析也非常重要。
我们要注意单词的正确用法和搭配,力求完美地表达出我们的意思,使文章更加准确、精练、生动。
在高考作文中,立意创新是塑造一个好文章不可或缺的因素。
希望大家能够利用以上技巧,写出好的文章,为自己的高考成绩增添亮色。
常用写作技巧助你高考作文夺高分
![常用写作技巧助你高考作文夺高分](https://img.taocdn.com/s3/m/9a1a35920029bd64783e2cfd.png)
常用写作技巧助你高考作文夺高分
2018-10-02一、一线串珠内涵: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无论采取何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这是高考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之一。
二、以小见大内涵: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
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
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所以以小见大也是高考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记叙文主题思想。
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
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文萃之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大题小作法
![文萃之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大题小作法](https://img.taocdn.com/s3/m/bb792389dd3383c4bb4cd246.png)
度米作文汇编之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大题小作法所谓大,指的是题目可写范围比较广,时间跨度比较长,空间距离也比较大,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很多。
一方面,这类题目为考生提供了张扬个性、驰骋笔墨的广阔天地。
另一方面,这类题也使考生难于把握,落笔时不易集中,好比脱缰的野马,失去方向,无法驾驭。
大题小作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
大题小作,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
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
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整体事物的神髓。
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意思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
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取其与此联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
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
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大”。
大题小作的要领如下:一、先应判定哪种题目是大题。
所谓大题多为统率的内容,头绪多,不便归类,或概念抽象,题目是一个词,或不好驾驭,难以将众多而庞杂的内容统一在一篇文章之中。
如《父辈》、《面向大海》等。
二、限制定向,宽题窄作。
一般限制的方法是在标题前面加修饰语,也可在后面加中心词,还可前后都加。
如“父辈”可写成艰难的父辈、父辈的辉煌、父辈的遗憾、父辈——执著的一代、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
三、大胆取舍,见微知著。
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八百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一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
如檐大笔,不一定篇篇都是妙文华章,倒是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
例文1这世界什么最美?有人说是花,因为娇嫩;有人说是树,因为挺拔;有人说是藤,因为坚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提分秘籍12.以小见大立意可分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两法,但都是以小见大。
小处落笔,大处着眼,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小现象,但是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这种技法叫做以小见大法。
运用此法便于选取材料,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挖掘,耳闻目睹,琐屑小事,俯拾即是,皆可作为写作的素材,运用此法便于把握材料,较之大题材容易驾驭,不至于顾此失彼,力不从心;运用此法感染力强,题材和主题之间的反差很大,足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用以小见大法立意,要努力挖掘典型材料的典型意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从一定的思想高度来审视材料,但不要脱离材料的实际情况为“大”而“大”,随意拔高主题。
1.大题小做。
大题小做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最终与“小题大做”一样,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
大题小做,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
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
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整体事物的神髓。
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意思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
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取其与此联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
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
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大”。
大题小做的要领如下:(1)宽题窄作。
一般限制的方法是在标题前面加修饰语,也可在后面加中心词,还可前后都加。
如“父辈”可写成艰难的父辈、父辈的辉煌、父辈的遗憾、父辈——执著的一代、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
(2)见微知著。
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八百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一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
如椽大笔,不一定篇篇都是庞文华章,倒是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
(3)不嫌琐细。
所谓因小见大,不是夸夸其谈,无限上纲,故作惊人之笔,而是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立意,从而发掘出最本质的一点,触类旁通,引申扩展,收到立片言以居要,以一目能传神的效果。
选取最尖锐、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那一点,“见人之所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来。
【例文借鉴】品味人生这世界什么最美?有人说是花,因为娇嫩;有人说是树,因为挺拔;有人说是藤,因为坚韧。
答案当然是丰富多彩的。
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答案是不同的。
让我们品味出不同的人生。
一束鲜花,娇艳欲滴。
悲伤的人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说“花儿对我笑”;忧郁的人说“林花谢了春红”;欣喜的人说“人面桃花相映红”。
有人说花有情:“落红不是无情物”;有人说花无情:“浪荡桃花逐水游”。
花没有变,变的是人的心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看一束花可以看一个人。
看他的脾气、品位、性格,看他的心情与气质。
大千世界,人们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他们也答出了自己的心灵。
苹果为什么落地?有人捧着苹果乐滋滋地啃上一口,回答——等我来吃,而牛顿却回答出了万有引力;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有人回答太阳绕着地球转,而哥白尼却回答太阳中心说;盲人可以看见什么?有人疑惑地摇了摇头,而海伦·凯勒却答出了流传于世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们无意苛求答案的完美,但正是对这些问题的品味、探讨,使我们人类的生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然而,面对人生的问卷,我们的回答也许艰难得多。
我们挣扎于利益的驱使与良心的鞭策,困扰于对自己心灵的审判。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有人随浪花沉浮,他们必将消逝,而老人桑地亚哥却为了心中不死的信念与巨鲸搏斗,如天地间的巨人精神常留。
面对车上歹徒持枪抢劫,有人畏惧不前,或悄悄躲开,但更有人大吼一声挺身向前。
面对西藏高原上微薄的空气,有人心安理得地享受都市里凉爽的空调,而孔繁森却选择将生命深植于阿里深处……从这些回答,这些用实际行动作出的无声的回答之中,我们深深地品味出了不同的人生,我们深深地品味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
不同的答卷诠释不同的人生,更启迪着我们深深的思考。
作为要选择的是守护心中那盏不灭的灯,向着光明的彼岸前行。
我们有权利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正如我们有权利对众多的问题作出见仁见智的回答,但是我们要记住,这样的人生,有我们自己的品味,有道德的品味,有祖国人民的品味,有历史在久久的品味。
本文成功之处在于能“大题小作”。
文章题目很大,“人生”的视角很宽,但作者用许多具体事物和现象来表现其不同人生的丰富内容。
开篇对美的不同回答,点题立论,内容具体,接着写因不同的心绪,而对同一束鲜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内容真实具体。
这样写不仅内容充实,而且令人信服。
2.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有的话题作文,角度狭窄,涉及范围较小,要想作文内蕴丰富、思想深刻,就要借助联想,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的深度。
生活中有些材料看似很平常,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中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窥一斑而见全豹”“一叶落而知秋,一芽绿而示春”的艺术效果。
小题大做,要领如下:(1)有独到眼光。
这类小题在竞赛题目中常见,如第八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看一个民工喝水》《苦瓜研究》。
如《“七·一”记事》、《劝君莫酗酒》也是。
单记“七·一”这天的活动和事件,容易停在一个平面上,有嫌单薄;单议酗酒对人体的危害,似乎囿于个人的圈子,缺少些社会性。
小题的取材,依题撰文,难以写出份量和厚度。
因此要求学会细腻观察,察已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
(2)能小中见大。
也并非随意捡来一件小事便可以表明一个大道理。
这里还有一个深入开掘和精心加工的问题,即要从本质上把握住“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内在联系。
这就要求在构思中要审度小处,着眼大处。
虽然笔下处处是“小”,眼中时时是“大”。
比如《压岁钱》这个作文题目,可以展开这样的联想:身为大款的表叔给压岁钱时的神态,人们对他恭敬的态度,自己的感受;贫困的外婆给压岁钱时真诚而窘迫的神态,人们对她鄙薄的态度,自己的感受。
最后结论是:真情是金钱不能替代的。
这样联想构筑全篇,便由围绕“压岁钱”叙写一些小事而见出了一个大的“本质”。
(3)善引申开拓。
要有开阔的思维,丰富的联想。
一滴露珠,能想象出黎明的清新;一颗寒星,能想象出夜空的宁静;一朵浪花,能想象出大海的浩渺。
能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能够一粒沙里见世界,一句话中见真情。
要尽可能开发“材源”,串起那些相关内容,丰富文章的容量。
例如,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题,《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文题是够小的,但却可以切入“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的大问题;再如还可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风格、精神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文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的普遍感情和抽象道理。
同时,还可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使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
当然,小题大做应有个限度,不能任意拔高和扩大。
【例文借鉴】举手投足之间生命的车轮缓缓向前推进,人类也已从年幼懵懂的种群成长为拥有高度文明与智慧的生物。
知识与责任让我们渐渐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我们越来越多地考虑善待自然。
而我想说,善待自然,就请从举手投足之间做起。
这个世界有很多环保主义者。
他们可以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来抗议日本人对鲸的残酷杀戮,他们也可以建造奇特而坚固的木屋过树上生活来反对商人们对森林的砍伐。
有时候,我们不由觉得那样的勇气与壮举离我们太遥远。
没有错。
但爱与善待并不总是要用惊天动地的牺牲来表达。
在举手投足之间,我们就可以表现出对自然的善待。
弯身绕过低垂的树枝,轻轻扶起被吹偏的花朵,爱怜地送走不慎落到你书本上的年幼的蜘蛛,殷情地款待无家可归饥肠辘辘的流浪狗……生物之间平等的爱与尊重遂自举手投足之间显现出来。
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因为自然辉映在每一个弱小的生命里,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都是对自然的珍惜与保护。
我们需要规模组织都很庞大的环保运动,但更需要涓滴成海的微小和细致。
动画片《西游记》里有一幕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唐僧正在打坐念经,忽然一只蚂蚁掉落在他的手上。
唐僧并没有粗鲁地甩动手掌或是直接将这只小虫碾死,他只是轻轻地将蚂蚁所在的那只手放在地上,让惊慌失措的蚂蚁安全离开。
记得小时候我每看到这一段,总会嘲笑唐僧的迂腐和虚伪,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明白,正是举手投足间的善,才成就了一个慈悲为怀的圣僧,才显现出佛的博爱与睿智。
同样,当我们于举手投足间,积累对自然的善待,谁又能说我们不是真正的环保主义者呢?是谁说过,人类要用博爱的宇宙观来看待自己,看待地球。
宇宙观,是告诉我们要学会平等地对待自然,将人类自身看作地球上普通的一员。
而涉及到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我则认为,要用最微观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去看待自己的行为。
因为正是举手投足间的小小善举,才折射出一个灵魂的光芒,才体现出一颗满盛爱与美好的真心。
点评:文章立意很成功。
该文以识见为高,“小中见大”的立意集中深刻,强调了要在举手投足之间善待自然,这切合了命题要求,敏锐切中社会热点,把举手投足这样的微观小事,和保护自然的宏观命题有效结合。
当然,把动画片中的细节写进来,让文章有了具体可感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