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主讲人:胡艳芬
内容提要
•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 的基本理论。本章从分析思想品德的结构 入手,探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 和规律;在阐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 要素、基本环节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分 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讨论思 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要规律。
• • • • • •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 是由教育者(教育主体)、受教育者(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 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的运动过程。 教育者。即教育主体,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人或群体。 受教育者。即教育客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进行 教育和教育环体施加影响的对象 。 教育介体。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用赖影响受教育者 的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以及把这些思想品德规范传授给受 教育者的各种活动方式和手段。 教育环体。即教育环境。是指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和思 想政治教育过程产生影响的一切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借助教育介体,综合教育环体,对受教 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 的过程。
• • • 它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 它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 它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其他具体矛盾。
• •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 具体矛盾是指不规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也不一定贯穿 事物过程始终的矛盾。主要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 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教 育介体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 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等
• • • • •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步骤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步骤1. 概述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它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增强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本文将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步骤,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制定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是制定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应该具体明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
以下是制定教育目标的几个重要方面: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人文精神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3. 设计教育内容根据教育目标,需要设计合适的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教育内容: - 理论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 - 辩论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或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 文化体验: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等,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赏能力4. 制定教学计划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该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和教学时间,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
以下是一些制定教学计划的注意事项: - 分解教育目标:将教育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育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 - 安排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教学和讨论时间 - 考虑评价方式:制定合适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5. 实施教育教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6. 评估学生学习效果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进行合理的评估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综述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实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
这一过程是实践的、动态的、持续的和发展的。
对这一过程的理论研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范畴,然而到目前为止,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研究在理论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本文试图通过对已有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矛盾、规律等问题研究的不同理论观点的综合比较,将这一过程研究的理论共识和分歧做一个基本的概括。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即:明确界定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坚持整体的和联系的观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从实践的角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以期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综述;结构;矛盾;规律一、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研究1.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的研究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首先要弄清楚这个过程的构成要素,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目前主要的观点有:(1)三要素说三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要求三个要素组成的。
也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教育者、教育内容、受教育者三要素相互作用构成。
[1]而于光远教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是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三个要素。
[2]三要素说的几种观点,其共同点是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要素,不同点在于对除此两要素之外的第三个构成要素的认定。
这些观点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形成初期的观点,已经涵盖当今流行的四要素说的部分内容。
(2)四要素说或三体一要素说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介体)、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环体)。
[3]三体一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三个独立的实体和媒介要素(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组成。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1.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对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品质和人生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1. 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外延: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领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学科。
2. 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原则、方法、载体、环境、管理和评估等方面。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 形成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与融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方法等。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3. 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4. 灌输与疏导:灌输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疏导是指通过引导、启发和沟通,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和内化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
5. 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内在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为实际行动。
第三章 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章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节概述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指辅导员和班主任等高校学生工作人员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宿舍、党团组织、班级和学生社团为载体,从学习、生活细微入手,对高校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以及其他养成教育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的一种教育手段。
主要任务: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1、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
2、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基本原则:1、教育引导(晓之以理)与行政管理(导之以行)相结合,以教育引导为主。
2、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以隐性教育为主。
3、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以自我教育为主。
4、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以正面教育为主。
关键环节:两个着力点:抓好学籍管理和学生宿舍管理——是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三关:形势与政策关、入学教育关和毕业教育关。
五个环节:奖惩评定过程中、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学生出现困难时、学生有意见和建议时、学生出现思想情绪时。
——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时机。
第二节起点——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是指新生入学后,学校依据培养目标和大学教育的特点,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1、是大学生适应角色变化的需要。
A、校内角色发生变化;B、社会角色发生变化;C、自我角色发生变化。
2、是大学生适应生活变化的需要。
A、生活方式发生变化;B、生活习惯发生变化;C、生活范围发生变化。
3、是大学生适应学习变化的需要。
第 三 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认识和实践的活 动。 1.教学过程是教师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1)教学过程是教师的认识活动。 (2)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实践过程。教师的教学 活动主要是教学的实践活动。
2.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1)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活动。 学生的认识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以认识 间接经验为主。 (2)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活动。 学生的实践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他们 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和围绕教学内容进 行的实践活动。
2.坚持方向性原则的意义 (1)思想政治课性质决定它必须坚持为公民 道德建设总目标服务。 (2)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决定它要坚持方向性 原则。 (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身要求思想政治 课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
(三)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1.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的含义 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思想政 治课教学中,既要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传授给 学生,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是既 要进行智育,又要进行德育,把二者有机地结 合起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有处理好授 业和传道的关系,才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两种 属性,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其实质就 是教学的“德智交织”。
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实现
1. 五 个 环 节
维度
环节
一
二
三
辅导
四
五
教师教的
学生学的 教与学结合的
2. 三 个 阶 段 A.内化阶段 B.外化阶段 C.反馈阶段
备课
预习 预备
讲课
听结
练习
辅导练习 复习检查 总结教学
加强对学生品德和行为训练 传授 接受 教师要晓理,动情,导行 教师要排除影响学生心理障碍和外界干扰,使外化实现。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5、强调引导青年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
(三)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列宁反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才 能使人们懂得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斯大林进一步认为,在社会主义时期,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 教育尤为重要。 3、列宁在创建布尔什维克党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政治教育”这一 概念,并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做了大量的政治教育工作和宣传鼓动工作 ;斯大林在联共“十七大”总结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 ”的概念,并明确规定了政治思想工作的六项具体任务,等等。这些概 念、理论的提出,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对苏联、东欧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借鉴 (一)对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借鉴
1、强调对青年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系统制定共产主义教育计划; 3、利用群众团体,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对东欧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借鉴
1、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2、东欧各国普遍重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东欧各国普遍认识到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在对人民群众进行法 制教育; 4、重视社会实践教育,是东欧各国对青年一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 突出的特点。
2、在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上,坚持以人道主义为基础
西方就开始提倡人的价值和尊严,注意人的需要和利益,强调人的地 位和作用。这种人道主义的原则成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 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在昆体良、卢梭、裴斯塔洛齐等人的德育思想中,认为从小培养和发 展儿童之间的友谊关系、培养他们善良的爱人之心是必须的;要通过 多种教育来激发、唤起儿童的友爱、信任、感激的种子;学校应给学 生那些能促进人类福利的价值观,用服务的精神熏陶每一个人;每个 人从幼年起就要学会关注别人的精神世界,学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第一节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规律一、思想品德及其结构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驱使的、反映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
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道德是社会现象,其发生、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规律;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外,还受个体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
道德是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社会对其成员的道德要求,品德作为个体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个体道德需要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
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2.联系: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个人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和道德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个人的品德及其行为表现体现了社会道德的内容。
思想品德结构•思想品德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心理子系统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
思想子系统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是思想品德的核心。
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和客观内容。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1、内在矛盾转化过程。
•2、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内在矛盾转化过程知,即思想品德认识(先导)。
情,即思想品德情感(催化剂)。
信,即思想品德信念(关键)。
意,即思想品德意志(内在条件)。
行,即思想品德行为(外在表现和综合)。
品德的心理结构间的关系•道德认识在道德行为中起定向作用,道德感是道德行为的推动力之一,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感结合在一起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就成了道德动机。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概略地加以分析,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是由基本矛盾及其制约下的诸多具体矛盾所构成的。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可以具体表述为: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说它是基本矛盾呢?首先,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
为什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呢?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实际的思想品德表现总是同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有距离,不那么协调。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逐步缩小这一距离,使两者协调起来。
没有这一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就不需要存在了。
其次,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
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分析这个矛盾,弄清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哪些方面不符合社会要求,不符合的程度,然后才能确定内容,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与社会品德要求由不适应到基本适应,这可以看作是一次教育过程的完结。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会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人的思想也会产生一些新特点,两者又会出现新的不平衡,这时思想政治教育又开始新的过程,发展到新阶段。
正是这一矛盾运动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最后,这个矛盾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其他具体矛盾。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矛盾,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介体的矛盾、教育介体与受教育者的矛盾等。
这些矛盾可以看作是上述特殊矛盾的具体表现,它们的解决都服务于基本矛盾的解决,都是为了使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意识和实践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
这些具体矛盾主要有:1、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不一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规范要求一般是通过教育者传达给受教育者的。
第四讲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第四讲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
Company Logo
内化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就是个人真正接受社会
发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并将其纳 入自己的态度体系,变为自己意识体系的有 机组成部分,成为支配、控制自己思想、情
感、行为的内在力量的过程。
Logo
感受
分析
选择
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外在因素
第一,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
生活条件、政治制度及其社会的政治状 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动。
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外在因素
第二,社区环境,包括社区的自然
条件、人文环境、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特 点等。
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外在因素
第三,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第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学校。 第五,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
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外在因素
第六,各种非正式的交往环境。
第七,现代大众传播媒体。
第七
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
一是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念、政治观点、 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意识;
二是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意识外化为相应
的行为和行为习惯。
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
内化机制
外化机制
内化机制 ‚道德是一个命令的 体系,而个人良心只不过是
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不限于学习等教育组织中的教 师及其他教育者;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 人民团体,工厂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组织、家庭等都 具有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其中的很多人在一 定条件下、在一定的场合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第三章复习资料
第三章思政教育方法的继承与改革第一节坚持继承与改革的统一一、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发展①思政教育方法是人类思政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总结②党的思政教育方法,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③思政教育的继承要防止客服两种倾向:一是借口历史条件的变化,借口思政教育任务和内容的变化,贬低、否定传统思政教育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意义和作用;二是无视历史条件的变化,拒绝研究新情况、创造新方法。
二、坚持在改革的过程中赋予传统方法新功能①改革是思政教育方法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改革是对传统思政教育方法的扬弃。
第二节继承党的思政教育方法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过程(1)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初步形成(20世纪二三十年代,标志:毛泽东的《古田会议决议》和《反对本本主义》)(2)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成熟(延安整风期间,标志: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和《整顿党的作风》)(3)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二、继承党的思政教育的正确方针、原则和方法①继承党的思政教育的正确方针(坚持说服教育、积极疏导的方针)②继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③继承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④继承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⑤坚持依靠群众,齐抓共管(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第三节新时期思政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一、进程二、改革创新的成果①群众性自我教育方法得到新发展。
②思政教育方法人本特色明显③思政教育载体日益丰富④方法创新促进机制建设⑤理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三、改革创新的特点①坚持在继承、改进传统方法的过程中创新②坚持在借鉴、转化域外教育方法的过程中创新③坚持理论武装通过理论创新推进方法创新④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探索中进行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1)转变教育者的思维方式(2)深化原有的方法,使其具有现代功能(3)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4)注意综合方法的适用和对其他学科方法的借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不同民族之间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交汇、交锋增加,从而带来文化观念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碰撞与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更加自觉地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全民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和个体发展给予正确的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阶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阶段及影响因素分析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黎志远112012332221978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指导思想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规律,在环境的影响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所经过的程序。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用图示分析如下:大脑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和反馈阶段,阐释如下:第一阶段(内化阶段)即教育者将社会的指导思想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则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其它因素的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教育者传授的思想,内化为自己个人的思想。
(将外在教育思想根据个体需要进行内化)第二阶段(外化阶段)即受教育者将自己在内化变为动机,去支配或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行为习惯。
(通过个体内化,形成自身的教育思想,并通过认识指导实践)第三阶段(反馈阶段)即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将个体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效果通过评估和反馈,去丰富社会和个人的思想。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三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一阶段:内化阶段。
强调受教育者根据个体需要将外在教育思想进行内化的一个过程。
这一阶段的影响因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社会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内化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指导思想总是属于统治阶级,带有鲜明政治性和阶级性,是由政治体制、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等要素构成,是教育者开展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要遵循的行动指南,又是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说社会指导思想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只有在社会指导思想科学性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激起教育对象认识和感情上的共鸣,使受教育对象从内心认同并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时代的变化和环境的改变,新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在不断产生,社会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
中教法-第三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26
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不单单是要求学生掌握理论 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理论上的知识去解决 实际中碰到的问题。
思想政治课就是教学生如何去完善自我,如何去为
人处事的。 让学生掌握理论上的知识,就是为了让学生认可它, 用学到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去客观公正的看 待、分析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各类事件。
(学校内部的环境)
和软环境(如校风、班风、教学氛围、课外 生活等)。
10
(四)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核心 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 体现在教学目标上,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性,使学生愿意学并且学得好。 • 学习方式(包括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我们课程改 革的显著特征。
来充实丰富教学内容。
32
四、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
1985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
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中指出:“改 革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键是坚决 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方针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整 个教学过程,决定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向和 目标。
4
教师在教学中的活动首先是教学实践活动(如教学 准备活动),而后是教学认识活动(如教学总结); 而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首先是教学认识活动,而 后是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两者不是孤立进 行的,而是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在教师 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统一在他们的认识和实践活 动之中。
19
学习动机 学习情趣
2.要素构成 学习毅力 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PPT课件
思想政治课 属于智育课
思想政治课属 于德智统一课
.
思想政治课 属于德育课
历史论德 育性 质
具有鲜明 的阶级性
德育性质 的阐 述
内容论德 育性 质
特点论德 育性 质
具有理论 的教育性
具有德育 的主导性
具有强烈 的时代性
.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地位
1.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
二、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的基本要求
(一)教师要根据教材组织教学活动 1. 要根据教材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 2. 要根据教材掌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3. 要根据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4. 要根据教材确定联系实际的内容
.
(二)教师要灵活的使用教材 1. 要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补充教材内容 2. 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做适当地
.
第六节 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和特征
(二)素质教育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 的呼唤
1.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 变革的社会现实与现行教材之间存在 着矛盾 ※ 思想政治课的正面教育与学生所受的 负面影响力的矛盾 ※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础性与社会用人 现实性相矛盾.
2.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中表现出勇敢、活泼、顽强、刻苦、 不怕牺牲等。 5. 理想具有模仿性、形象性
.
思想方面:
1. 接受能力强,辨别能力弱 2. 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3. 求知欲强,目标模糊 4. 兴趣广泛,转移很快 5. 理想具有模仿性、形象性
.
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 生理方面: 1. 身体增长速度减慢,整个身体发育基本成熟 2. 生理机能逐渐趋于成熟,脑重量已和成人相 等 3. 神经系统发育基本成熟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二、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
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要摆脱传统体制下过 分强调集中统一,强调命令与服从的旧观念的束缚, 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人们从心底里强烈要求人格和地 位平等,希望自己作为个体成员存在的价值能够得 到尊重。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应摆事实,讲道理, 启发觉悟,以理服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确有“听 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进而引起人们思想 上的强烈共鸣。这就要求教育者可亲,有热情。受 教育者认为教育者可尊、可信、可亲,就会乐于接 受教育,提高觉悟,修正自己,并以之为快事。反 之,则会产生教育的反效果。
抄袭门事件
原西南交大副校长黄庆在2000年12月1日 发表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国有企业集 团研究与铁路企业集团实证分析》。学术委 员会认定,黄庆的博士论文第四章,抄袭了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的著作《经济学原 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月 版)。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所著博士论 文,在2006年出版成《中国竞技体育 制度创新》一书,5月30日被网友举报 存在严重抄袭。 安徽一高校副校长涉嫌抄袭论文被免 职
二、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
教与受教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十分突出,特别 是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人格形象和智力水平的评价, 会产生信任度的差异,从而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强烈 的影响。 教育者应掌握充足的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政治理 论主要是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 是要着重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文化知识则要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和现代知识,其 可以涵盖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历史学、美学 等多学科。厚实的理论功底和渊博的文化知识是成 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这可以使得 教育者受尊重、有权威;
名人眼中的教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子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步骤
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步骤1. 确定教育目标•明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教育阶段的学生,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例如,中小学阶段的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高等教育阶段的目标则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视野。
•考虑学生需求:考虑学生的年龄、发展阶段、特点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其能够真正受益于思想政治教育。
2. 制定教育计划•设定时间框架:根据教育目标和学年计划,制定每学期或每学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
明确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和重点。
•选择教材和教具: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具,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确定教学方法:综合考虑教育目标、学生特点和教材情况,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
3.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根据教学计划,组织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活动。
通过讲授、讨论、互动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开展实践活动:安排参观、实地调研、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举办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与思想政治相关的专题讲座、研讨会、演讲比赛等,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开展团队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评估教育效果•制定评估标准: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能力要求,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标准。
可以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思想政治意识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
•开展评估活动:通过考试、问卷调查、讨论小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的评估。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政治态度,并针对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反馈和总结: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同时,进行教育工作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概念及要素
思想政治 教育过程
重要外因/重要保证
思想品德形成
过程 围观表现/体现
三、影响因素
对思想品德的诸多影响因素,可分为教育影响因素和环境 影响因素两大类。 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区别自觉的教育影响和自发的环 境影响的根本标志。 弄清这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 治教育过程的概念,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控环境因素的 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与 环节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概念
1.概念 2.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3.影响因素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
1.教育主体 2.教育客体 3.教育介体
一、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要求 和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 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 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教育介体
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指在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用来影响受 教育者的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 范以及教育活动的各种方式与手段。
教育介体是联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的纽带,因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 一个基本要素。
案例:9岁学生上课讲话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
2001年12月19日下午,某小学三(1)班学生 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 音乐老师丁某弹
谢 谢
互相制约 互相依赖
教育方法)
整个教育过程就是不断解决这三个要素之间矛盾的 无限循环过程。
教育者
教育主体,是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个 人或群体。
1、个体
领导者、宣传工作者、思想工作者、教师、家长等
2、群体
正式群体:政党组织、工会、妇联、共青团、行业协会等 非正式群体: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工厂、农村和街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
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这一概念的理解,应包含如下三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活动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运行、发展的流程。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过程。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关系实际上是教育活动和素质发展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的影响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过程,属于教育活动的范畴;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过程则是指人们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行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属于人的发展的范畴;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就是在这众多因素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下、在主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
1、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
2、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3、积极的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
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机制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机制是指在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内外影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调节形式。
(一)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外在因素第一,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
制度及其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
动。
第二,社区环境,包括社区的自然条件、人
文环境、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特点等。
第三,受教
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第四,受教育者接受教
育的学校。
第五,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
第六,各种非正式的交往环境,包括邻居、朋
友、熟人等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
第七,现代
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
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制品、网络等。
一个孩子如果被父母唾弃,这个家庭就是他的地狱;一个孩子如果被老师唾弃,这个学校就是他的地狱;一个孩子如果被父母和老师同时唾弃,这个世界就是他的地狱。
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
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
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胆小。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
你的孩子生活在什么之中呢?——多萝茜•洛•诺尔特
(二)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
1、内化机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对内化过程三个
阶段的描述,对我们研究人的思想政治素
质的内化机制有重要的启示。
他所描述的
三个阶段是:第一,服从。
第二,同化。
第三,内化。
2、外化机制
一般把外化看作是从内部思维动作向外部物质动作的转化。
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中的外化是指受教育者把已经内化了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自主地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政治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第一,明确思想政治问题,在一定思想动机的驱使下指向思想政治活动对象,这是思想政治素质外化活动的开始。
第二,在思想动机的制约下,选择行为途径和形式。
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是思想政治素质外化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第三,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动机外化为行为,并在行为的多次反复强化中变成习惯。
习惯的养成,可以看作是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标志。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制订方案、实施、评估三个阶段。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准备(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果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