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和宇宙教案

合集下载

粒子和宇宙 说课稿 教案

粒子和宇宙 说课稿  教案

又发现质子、
量比核子大。

现代实验还没有发现轻子的内部结构.
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

如:光子、中间玻色子、胶子。

分别传递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
质量、寿命、自旋等物理性质相同而电荷等其他性质相反的粒子:
年提出夸克的设想,认为强子由更基本的成分组成,这种成分叫做夸克
即存在分数电荷:夸克所带夸克不能以自由的状态单个出现,这种性质称为夸克的“禁
默里·盖尔曼美国物理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由三个夸克组成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盖尔曼1929年9月15日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家庭。

童年时就对科学有浓厚兴趣,少年
,只剩下少量夸克,而自由的光子、中微子和电子等轻子大
,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并
等其他轻核生成,成为核合成的时代。

,宇宙由电子、质子和氦核的混合电
,电子和质子复合成为中性的氢原子。

继续冷却,质子、电子、原子等与光子分离而逐步组成恒星和星系。

宇宙的演化:
恒星的演化:
诞生:。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粒子和宇宙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粒子和宇宙

第十九章原子核新課標要求1.內容標準(1)知道原子核的組成。

知道放射性和原子核的衰變。

會用半衰期描述衰變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統計意義。

(2)瞭解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

知道射線的危害和防護。

例1 瞭解放射性在醫學和農業中的應用。

例2 調查房屋裝修材料和首飾材料中具有的放射性,瞭解相關的國家標準。

(3)知道核力的性質。

能簡單解釋輕核與重核內中子數、質子數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

會根據質量數守恆和電荷守恆寫出核反應方程。

(4)認識原子核的結合能。

知道裂變反應和聚變反應。

關注受控聚變反應研究的進展。

(5)知道鏈式反應的發生條件。

瞭解裂變反應堆的工作原理。

瞭解常用裂變反應堆的類型。

知道核電站的工作模式。

(6)通過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

例3 思考核能開發帶來的社會問題。

(7)初步瞭解恒星的演化。

初步瞭解粒子物理學的基礎知識。

例4 瞭解加速器在核子物理、粒子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2.活動建議:(1)通過查閱資料,瞭解常用的射線檢測方法。

(2)觀看有關核能利用的錄影片。

(3)舉辦有關核能利用的科普講座。

新課程學習19.8 粒子和宇宙★新課標要求(一)知識與技能1.瞭解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及粒子物理的發展史2.初步瞭解宇宙的演化過程及宇宙與粒子的和諧統一(二)過程與方法1.感知人類(科學家)探究宇宙奧秘的過程和方法2.能夠突破傳統思維重新認識客觀物質世界(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和諧統一並深知創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性。

2.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瞭解構成物質的粒子和宇宙演化過程★教學難點各種微觀粒子模型的理解★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教學用具:1.Internet網路素材、報刊雜誌、影視媒體等。

2.多媒體教學設備一套:可供實物投影、放像、課件(基於網路環境)播放等。

★課時安排1 課時★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教師:宇宙的起源一直是天文學中困難而又有啟發性的問題。

19.8 粒子和宇宙 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4)

19.8 粒子和宇宙   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4)

8 粒子和宇宙★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粒子物理的发展史2.初步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及宇宙与粒子的和谐统一(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人类(科学家)探究宇宙奥秘的过程和方法2.能够突破传统思维重新认识客观物质世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统一并深知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和宇宙演化过程★教学难点各种微观粒子模型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学用具:1.Internet网络素材、报刊杂志、影视媒体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基于网络环境)播放等。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宇宙的起源一直是天文学中困难而又有启发性的问题。

宇宙学中大爆炸论的基本观点是宇宙正在膨胀,要了解宇宙更早期的情况,我们必须研究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二)进行新课1.“基本”粒子“不” 基本教师: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

继而我们发现了光子,并认为“光子、电子、质子、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粒子,所以把它们叫“基本粒子”。

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还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本”粒子呢?点评:因为学生所能了解的最小粒子只有这些,所以这节课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可以不按教材顺序介绍,接着介绍新粒子的发现)2.发现新粒子教师: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对宇宙线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

请学生看教材(“发现新粒子”)思考下面的问题:(1)从宇宙线中发现了哪些粒子?这些粒子有什么特点?(2)通过科学核物理实验又发现了哪些粒子?(3)什么是反粒子?(4)现在可以将粒子分为哪几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学生回答:(1)1932年发现正电子;1937年发现μ子;1947年发现K 介子与π介子(2)实验中发现了许多反粒子,现在发现的粒子多达400多种。

教学设计5:19.8 粒子和宇宙

教学设计5:19.8 粒子和宇宙

第十九章原子核新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

知道放射性和原子核的衰变。

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

(2)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知道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例1 了解放射性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

例2 调查房屋装修材料和首饰材料中具有的放射性,了解相关的国家标准。

(3)知道核力的性质。

能简单解释轻核与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

会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4)认识原子核的结合能。

知道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

关注受控聚变反应研究的进展。

(5)知道链式反应的发生条件。

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

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

(6)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例3 思考核能开发带来的社会问题。

(7)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

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例4 了解加速器在核物理、粒子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2.活动建议:(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用的射线检测方法。

(2)观看有关核能利用的录像片。

(3)举办有关核能利用的科普讲座。

新课程学习19.8 粒子和宇宙★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粒子物理的发展史2.初步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及宇宙与粒子的和谐统一(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人类(科学家)探究宇宙奥秘的过程和方法2.能够突破传统思维重新认识客观物质世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统一并深知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和宇宙演化过程★教学难点各种微观粒子模型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1.Internet网络素材、报刊杂志、影视媒体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基于网络环境)播放等。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宇宙的起源一直是天文学中困难而又有启发性的问题。

宇宙学中大爆炸论的基本观点是宇宙正在膨胀,要了解宇宙更早期的情况,我们必须研究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八年级物理下册小粒子和大宇宙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小粒子和大宇宙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由哪些基本粒子组成。

2. 让学生理解电子、质子、中子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3. 让学生掌握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了解原子核的组成。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原子结构的基本粒子:电子、质子、中子。

2.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三、教学难点:1.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2. 质子数、中子数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内部结构。

2. 讲解原子结构:介绍电子、质子、中子的概念,讲解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质子数、中子数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放射性现象、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原子结构的基本粒子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原子结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小粒子和大宇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核的组成,知道质子、中子、电子在原子核中的分布。

2. 让学生掌握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3. 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中子。

2. 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3. 元素的概念及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三、教学难点:1. 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2.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的组成。

八年级物理下册小粒子和大宇宙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小粒子和大宇宙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小粒子和大宇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

2. 使学生理解原子核的组成,掌握质子、中子的性质。

3. 让学生了解原子核的放射性,知道放射性的应用。

4. 使学生掌握电子的发现和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

5.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

2.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中子。

3. 放射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4. 电子的发现和原子结构。

三、教学难点1. 原子核内部的组成。

2. 放射性的计算和应用。

3. 电子与原子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

2. 教学内容:(1)分子的概念:讲解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原子的概念:讲解原子的结构,质子、中子的性质。

(3)离子的概念:讲解离子是由于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

3.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判断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

4. 练习: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掌握物质的组成。

六、第六章:原子核的放射性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核放射性的概念。

使学生掌握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过程。

培养学生对放射性应用的兴趣。

2. 教学重点放射性的概念。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过程。

放射性的应用。

3. 教学难点放射性衰变的计算。

放射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通过实验演示,增强学生对放射性的直观理解。

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放射性应用实例,引出放射性的概念。

教学内容:放射性的定义和性质。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过程:α衰变、β衰变、γ射线。

放射性的应用:核电站、放射性同位素、医疗应用等。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放射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教学教案(北师大版)

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教学教案(北师大版)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二、浩瀚的宇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3.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及“宇宙大爆炸”学说。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2.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1.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2.了解宇宙起源,对宇宙空间有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1.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

2.理解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P192~197的内容,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微观世界。

知识点一粒子和宇宙1.自主预习。

学生阅读教材P192~197的内容,思考三个问题。

(1)物质有几种状态,这些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一样吗?(2)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3)原子可不可以再分呢?2.互动:(1)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在这三种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一样吗?教师可通过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三种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而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

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要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教师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物质状态变化导致体积变化的实例。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教师可继续列举分割糖的例子,从而引出原子的概念。

将糖连续分割下去,当把糖粒分割到能保持有甜味的最小微粒叫糖分子,如果再继续分割下去,就没有甜味了,这时得到的就是原子了。

粒子和宇宙教案

粒子和宇宙教案

粒子和宇宙★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粒子物理的发展史2.初步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及宇宙与粒子的和谐统一(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人类(科学家)探究宇宙奥秘的过程和方法2.能够突破传统思维重新认识客观物质世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统一并深知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和宇宙演化过程★教学难点各种微观粒子模型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1.Internet网络素材、报刊杂志、影视媒体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基于网络环境)播放等。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宇宙的起源一直是天文学中困难而又有启发性的问题。

宇宙学中大爆炸论的基本观点是宇宙正在膨胀,要了解宇宙更早期的情况,我们必须研究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问题:现在我们所知的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是什么?学生: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为“原子”(不可再分)。

点评:从宇宙的起源角度去引起对物质构的粒子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回答。

教师:其实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不可分的最小微粒。

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电子,并认为原子并不是不可以再分,而且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

问题: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什么结构模型,由什么组成?学生回忆并回答: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核式结构,说明原子可再分,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

点评:引起学生回忆旧知识并巩固知识。

(二)进行新课1.“基本”粒子“不”基本教师: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

继而我们发现了光子,并认为“光子、电子、质子、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粒子,所以把它们叫“基本粒子”。

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还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本”粒子呢?学生思考并惊奇。

点评:因为学生所能了解的最小粒子只有这些,所以这节课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粒子和宇宙教案

粒子和宇宙教案

粒子和宇宙教案教案:粒子和宇宙导语:在物理学中,粒子物理学是研究基本粒子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而宇宙学则关注的是宇宙的起源、演化与结构。

本教案将介绍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并提供相关实验和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学习目标:1. 了解基本粒子的概念和分类;2.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3. 了解粒子物理学与宇宙学的关系;4. 进行实验和活动,加深对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的理解。

教学内容:1. 基本粒子的分类a. 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基本粒子;b. 介绍基本粒子的分类,包括费米子和玻色子;c. 示例:通过配合图表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基本粒子。

2.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a. 简要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b. 解释宇宙中的星系、恒星和行星的形成;c. 示例:观察星系和行星的照片,让学生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

3. 粒子物理学与宇宙学的关系a. 解释宇宙中的粒子如何相互作用;b. 解释黑洞、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c. 示例:展示实验数据和数学模型,说明粒子物理学对宇宙学的重要性。

4. 实验和活动a. 实验:使用阴影摄影板观察放射性衰变,了解粒子衰变的过程;b. 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宇宙模型,展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c. 实践:观察天体、星系的照片,学生亲身体验宇宙的广阔和神秘。

课堂讲解:1. 关键概念的解释和说明;2. 利用示意图、实物模型和实验展示让学生感性认识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

学生实践:1. 学生进行实验和活动,加深对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的理解;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设计宇宙模型,提高对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学习兴趣。

课堂讨论:1. 学生就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关系进行讨论;2. 学生交流实践过程中的观察和体验。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基本粒子的分类、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以及粒子物理学与宇宙学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活动的实践,我们深入体验了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奥妙。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的知识。

8粒子和宇宙-人教版选修3-5教案

8粒子和宇宙-人教版选修3-5教案

粒子和宇宙-人教版选修3-5教案一、知识目标1.掌握粒子的概念及其中的基本粒子的分类。

2.了解宇宙的结构以及宇宙演化的简要历程,了解天文学、宇宙学等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

3.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能够解释宇宙演化中产生物质的原理。

4.了解引力波的产生及探测方式,掌握引力波探测技术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1.宇宙演化的简要历程。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其产生物质的原理。

3.引力波探测技术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1.粒子物理领域的概念及分类。

2.引力波的探测技术及其原理。

四、教学过程1. 粒子的概念及其分类概念:粒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是构成物质的微观单位。

分类:基本粒子分为费米子和玻色子,前者包括夸克、轻子等,后者包括光子、胶子等。

2. 宇宙的结构及其演化宇宙的结构:宇宙由星系、星云、恒星等组成。

宇宙的演化:主要有三个阶段,即宇宙膨胀、胶子湮没和核合成。

3. 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其原理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巨大的爆炸,因此宇宙是不断膨胀的。

过去的宇宙越来越小,未来的宇宙越来越大。

宇宙大爆炸产生物质的原理:由于宇宙开始时极度热,宇宙中的物质不断相互碰撞和湮灭,最终产生物质,使宇宙中的物质密度不断增加。

4. 引力波的产生及探测方式引力波是宇宙中产生的重力波,源源不断地从黑洞、中子星等处波动出来,并传播到宇宙各处。

引力波的产生与物体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有关。

引力波的探测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和千里镜引力波天文台。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粒子和宇宙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分类和演化。

2.实验法:通过引力波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引力波的探测过程。

3.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多方面、全面地了解粒子和宇宙的基础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粒子和宇宙的基本知识,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以及探究引力波的探测技术,帮助学生了解到物理学的发展及研究前沿领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综合素质。

八年级物理下册小粒子和大宇宙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小粒子和大宇宙教案

1. 让学生了解小粒子和大宇宙的基本概念,理解物质构成的微观世界和宇宙的宏观世界。

2. 让学生掌握原子、分子、元素、核反应等基本知识,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3. 让学生掌握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等基本知识,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4. 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小粒子:原子、分子、元素2. 物质的微观结构:电子、质子、中子、夸克3. 核反应:核裂变、核聚变4. 大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5. 宇宙的演化:恒星演化、星系演化、宇宙膨胀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原子、分子、元素的概念及物质的微观结构,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的基本知识。

2. 难点:核反应的原理,宇宙的演化和膨胀。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微观世界和宇宙的图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小粒子和大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 第一课时:小粒子——原子、分子、元素2. 第二课时:物质的微观结构——电子、质子、中子、夸克3. 第三课时:核反应——核裂变、核聚变4. 第四课时:大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5. 第五课时:宇宙的演化——恒星演化、星系演化、宇宙膨胀六、教学内容1. 宇宙的密度:宇宙的平均密度,宇宙中物质和暗物质的分布。

2. 宇宙背景辐射: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和意义,宇宙的早期状态。

3. 宇宙的大尺度结构:星系团、超星系团、宇宙的蜘蛛网结构。

4. 暗物质和暗能量:暗物质的性质和探测,暗能量的性质和宇宙加速膨胀。

5. 宇宙的未来:宇宙的命运,宇宙的终结。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宇宙的密度、宇宙背景辐射、宇宙的大尺度结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及其对宇宙的影响。

2. 难点: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和意义,暗物质的性质和探测,暗能量的性质和宇宙加速膨胀。

198 粒子和宇宙 学案.doc

198 粒子和宇宙 学案.doc

19.8粒子和宇宙【知识要点】1.“基本粒子”不基本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1919年卢瑟福发现质子,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于是人们认为“光子、电子、质子、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粒子,所以把它们叫“基本粒子”。

2.发现新粒子20世纪3 0年代以来,人们对宇宙线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

思考下面的问题:(1)从宇宙线中发现了哪些粒子?发现了正电子,u子,k介子,“介子,超子。

(2)什么是反粒子?质量、寿命、自旋等物理性质与过去发现的粒子相同,而电荷等其他性质相反, 这些粒子叫做反粒子。

(3)现在可以将粒子分为哪几类?分为在类:强子、轻子、媒介子。

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强子又分为介子和重子两类。

轻子: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有电子、电子中微子、u子、u子中微子、T子、T子中微子这6种。

媒介子:是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

如光子、中间玻色子、胶子。

3.夸克模型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认为强子由更基本的成分组成,这种成分叫做夸克。

. 夸克有哪几种?有什么特征?C1)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顶夸•克。

2 1(2)夸克带电荷为元电荷的+兰或-丄倍3 34.宇宙的演化、恒星的演化阅读教材并初步了解宇宙演化的发展过程。

上夸克J 下夸克|奇夸克AN 兀-由u 和〃组成 兀-由"和d 组成(强子{质子、 参与强作用中子卜夸克 「电子 粒丿轻子J 电子中微子 子](6种)| u 子和卩子中微子I 丁子和丁子中微子粲夸克底夸克顶夸克【典型例题】例1:已知兀+介子、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 或夸克67)和一个反夸克(反 夸克"或反夸克R )组成的,它们的带电荷量如下.表所示,表中e 为元电荷。

+ 兀 兀_ U d U d带 电量 +e2 + — e3 1 —e 3 2 --- e 3 + le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兀+由"和d 组成解析:根据各种粒子带电情况,“的带应为u 和 d (“ + ”或“・”) 所以选“AD”例I 2、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由被称为u 夸克和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 夸克带 电量为2e/3, d 夸克带电量为-e/3, e 为元电荷,则下列论断可能的是()A.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B. 质子由2个P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P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中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A.B. C. D. 7、 A. B. C. D. 8、 粒子的符号是( )A. :HeB. ;HeC. j HeD. ;HeC. 质子由1个p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p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D.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P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答案:匚|【巩固练习】1、 19 世纪末,人们认为光子、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是 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粒子,20世纪后半期,科学家发现组成原子核的 和 ___________ 等也有着自己的复杂结构,于是基本粒子不再"基本"。

小粒子与大宇宙教案

小粒子与大宇宙教案

小粒子与大宇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宇宙的奥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观察、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宇宙的奥秘。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科学方法在探究宇宙奥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宇宙的奥秘。

(2)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播放宇宙星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宇宙的神秘和壮丽。

(2)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小粒子与大宇宙,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
(1)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包括宇宙大爆炸、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等。

(2)讲解科学方法在探究宇宙奥秘中的应用,如观测、实验、理论分析等。

3. 教学活动:
(1)讲解:教师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科学方法在探究宇宙奥秘中的应用。

(2)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天文观测活动,如观察星星、月亮等天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规律。

(3)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如模拟太阳系的运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宇宙的奥秘。

(4)讨论:分组讨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科学方法在探究宇宙奥秘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想法。

第16章粒子和宇宙教案(北师大九全册)

第16章粒子和宇宙教案(北师大九全册)

第16章粒子和宇宙教案(北师大九全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粒子物理学的知识;2.了解粒子对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影响;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探索宇宙中的奥秘。

二、教学内容1. 粒子物理学的发展1.粒子物理学的起源;2.粒子物理学的研究方法;3.现代粒子物理学的发展。

2. 基本粒子1.基本粒子的分类;2.费米子和玻色子的区别;3.基本粒子的发现和研究。

3. 宇宙演化和粒子物理学1.宇宙大爆炸理论;2.宇宙微波背景辐射;3.暗物质和暗能量;4.宇宙射线和宇宙线粒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粒子物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2.基本粒子的分类和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1.宇宙演化和粒子物理学的关系;2.了解粒子对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学时安排教学方法1.讲解法:介绍粒子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宇宙演化的原理;2.演示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3.实践法:设计实验小组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时安排本章课程安排为6学时:教学环节学时数知识讲授 3实验操作 2总结归纳、拓展探究 1五、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标准教学资源1.实验用具和材料;2.电子教案和PPT。

教学评价标准1.参加课堂讨论,积极回答问题,表现优秀者评为优秀;2.小组实验成果评分,合格及以上者得分。

六、教学流程设计课堂环节Step 1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预习本章课文内容,并做好功课准备。

Step 2 知识讲授1.粒子物理学的发展;2.基本粒子的分类;3.宇宙演化和粒子物理学。

Step 3 实验操作小组实践环节。

请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操作。

实验步骤详见课本。

Step 4 总结归纳、拓展探究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和拓展探究,梳理知识脉络。

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重点部分讲解。

课后环节1.打开课本,进行重点部分复习;2.同步完成作业,提高知识质量。

七、教学反思本章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分别是粒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宇宙演化的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粒子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16章 粒子和宇宙 学案-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

16章 粒子和宇宙 学案-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

16章粒子和宇宙学案-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一、学习目标1.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2.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和宇宙背景辐射的概念和特点。

3.了解粒子的性质和分类。

4.了解加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学习重点1.宇宙大爆炸理论和宇宙背景辐射的概念和特点。

2.粒子的性质和分类。

三、学习难点1.加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四、学习内容1.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1.1 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描述宇宙起源和演化的一种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宇宙起源于一次巨大的爆炸,即宇宙大爆炸,随后不断膨胀并冷却。

这个理论解释了宇宙背景辐射的存在以及宇宙的演化过程。

1.2 宇宙背景辐射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中存在的微弱辐射,是宇宙大爆炸后剩余的辐射能量。

宇宙背景辐射具有均匀分布和黑体辐射的特点,它的存在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证据之一。

2. 粒子的性质和分类2.1 粒子的性质粒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电荷等性质。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粒子还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可以表现为粒子的点状结构,也可以表现为波动的波动性结构。

2.2 粒子的分类粒子可以分为两类:基本粒子和复合粒子。

基本粒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包括了电子、质子、中子等。

而复合粒子是由多个基本粒子组成的粒子,例如原子核和介子等。

3. 加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1 加速器的基本原理加速器是一种设备,用于将粒子加速到高速。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场或磁场对粒子进行加速。

最常见的加速器是带电粒子加速器,通过不断改变电场或磁场的方向和强度,使粒子受到加速和聚焦的力。

3.2 加速器的应用加速器在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方面,加速器可以用于粒子物理学研究,探索物质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粒子的性质。

在应用领域,加速器可以用于医学放射治疗、材料科学研究等。

五、学习方法与建议1.认真阅读教材相关章节,理解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结合实例和图表,加深对宇宙背景辐射和粒子分类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粒子和宇宙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5
粒子和宇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粒子物理的发展史
2.初步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及宇宙与粒子的和谐统一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人类(科学家)探究宇宙奥秘的过程和方法
2.能够突破传统思维重新认识客观物质世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统一并深知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和宇宙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各种微观粒子模型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1.Internet网络素材、报刊杂志、影视媒体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基于网络环境)播放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宇宙的起源一直是天文学中困难而又有启发性的问题。

宇宙学中大爆炸论的基本观点是宇宙正在膨胀,要了解宇宙更早期的情况,我们必须研究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问题:现在我们所知的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为“原子”(不可再分)。

点评:从宇宙的起源角度去引起对物质构的粒子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回答。

教师:其实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不可分的最小微粒。

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电子,并认为原子并不是不可以再分,而且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

问题: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什么结构模型,由什么组成?
学生回忆并回答: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核式结构,说明原子可再分,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

点评:引起学生回忆旧知识并巩固知识。

(二)进行新课
1.“基本”粒子“不” 基本
教师: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

继而我们发现了光子,并认为“光子、电子、质子、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粒子,所以把它们叫“基本粒子”。

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还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本”粒子呢?学生思考并惊奇。

点评:因为学生所能了解的最小粒子只有这些,所以这节课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可以不按教材顺序介绍,接着介绍新粒子的发现)
2.发现新粒子
教师: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对宇宙线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

请学生看教材(103页“发现新粒子”)
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从宇宙线中发现了哪些粒子?这些粒子有什么特点?
(2)通过科学核物理实验又发现了哪些粒子?
(3)什么是反粒子?
(4)现在可以将粒子分为哪几类?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学生回答:
(1)1932年发现正电子;1937年发现μ子;1947年发现K介子与π介子
(2)实验中发现了许多反粒子,现在发现的粒子多达400多种。

(3)许多粒子都存在着质量与它相同而电荷及其他一些物理性质相反的粒子,叫做反粒子。

(4)按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分为三大类:强子、轻子和媒介子。

教师(讲授评析):
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强子又分为介子和重子)
轻子: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

学生举例:
强子:质子、中子?
轻子:电子、电子中微子
媒介子:光子、胶子?
点评:激发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更进一步了解这个世界。

比较三类粒子,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知道三类粒子的主要作用。

3.夸克模型
问:上述粒子是不是最小单位,有没有内部结构呢?
请学生看教材(第104页“夸克模型”)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教师: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认为强子由更基本的成分组成,这种成分叫做夸克(quark)。

夸克模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被多数物理学家接受。

那么,现代科学认为夸克有哪几种?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1)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顶夸克。

(2)夸克带电荷为元电荷的21?3或3倍
点评:提示学生现代科学不仅发现6种夸克而且发现了反夸克存在的证据。

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的探究是无止境的。

教师(提示):科学家们还未捕捉到自由的夸克。

夸克不能以自由的状态单个出现,这种性质称为夸克的“禁闭”。

能否解放被禁闭的夸克,是物理学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夸克模型的提出是物理学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指出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元,即存在分数电荷。

而另一方面也说明科学正由于一个一个的突破才使得科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