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注意的特征
第四节 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
![第四节 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9ddc9e310b4c2e3f572763cf.png)
第四节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是相对而言的。
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是两种不同观察方式。
我们观察海潮也好,观察湖水也好,观察小小的池塘也好,观察植物中的树木花儿,观察动物中的鸟儿虫儿,观察日出日落的美妙景色,观察一切一切的景象……都应该注意到景物的静态和动态。
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相结合,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趣。
静态观察静态观察,就是观察事物,动物,植物,景观等静止状态情况下的特点。
静态观察是我们初学写作的小朋友应该学会的一种观察方法。
静态观察是我们小朋友认识世界,观察了解事物的一种装药的方法。
运用静态观察法,我们可以观察景物、事物、动物、植物、玩具、工艺品等等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滋味,冷热,结构等等方面的特点。
有一个朋友观察了静态的小池塘,这样描写道:黄昏,我爱坐在塘边静观,火红的太阳落进水里了,平平稳稳地躺着,像个红脸娃,全身发着红光。
四处散开着的绿水,像一张松软平滑的床,轻轻地托住了它。
绿绿的塘水托着红红的太阳,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画啊!在这里,小作者仔细地观察了芦塘的静态景物的特点——“绿绿的塘水托着红红的太阳,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画啊!”静得惹人喜爱,静的使人陶醉,静的令人神往。
动态观察动态,就是事物在运动状态下的特点。
动态观察,就是观察事物在运动状态下的特点。
动态较静态更能显示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比如人睡着时区别不大,而一旦让他们行动起来,比如登台讲话吧、他们的站姿、体形、眼神、手势等就都不一样了。
有的大方,有的拘谨,有的从容,有的窘迫,有的老练,有的幼稚,有的举止得体,有的轻浮委琐,有的热情洋溢,有的不冷不热。
其特点都显现出来了。
抓住动态来观察,在转瞬之间就能准确及时把事物的动态捕捉住,这是观察的基本功。
由于事物在动态中呈现出千姿百态,而且稍纵即逝,所以,动态观察一要反应敏捷,二要善抓重点,三要能透过“形”而抓住“神”。
动态观察,可以从声音、色彩、变化、活动、动作、形态、神态等方面进行,也可以与静态观察交叉进行,在化静为动、化动为静中观物,察景、记事。
普通心理学第5篇 信息加工——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第5篇 信息加工——意识和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0989d9a325c52cc58ad6beba.png)
衰减器理论 ▪ 选择是衰减,与刺激的激活阈限有关 ▪ 选择发生在知觉分析之前
后期选择理论 ▪ 选择依赖于记忆,有很大的主动性 ▪ 选择表现在反应阶段上
多阶段选择理论
▪ 选择在几个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依赖 于当前任务
(2)资源分配理论
2、催眠状态下人的特点
脑电与清醒时一样 在催眠师引导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与受暗示难易程度有关
3、对催眠的易感性 经常做生动的白日梦 想像力丰富 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像中的场景 依赖性强, 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 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
4、催眠诱导 5、催眠术表演 6、对催眠的不同解释
二、注意的分类
根据预先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划分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 取决于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是否运动等因素; ▪ 也包括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和过去经验 等
不随意注意既可以帮助人对新异刺激进行定向,也可能干 扰人正在进行的活动
无法伪装、暴露秘密:二战中的间谍
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观点 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执行与监督功能
三、白日梦与幻觉——意识的自发漂移
白日梦以记忆或想象的内容为基础
第四节 注意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1、定义: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特点:
指向性:意识对某些对象的选择和对其他对象的忽略 集中性:意识在被指向对象上强度和紧张度的维持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密不可分的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
一、什么是意识(consciousness)
1、定义:意识就是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 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教育心理学-注意
![教育心理学-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2734aed8bb4cf7ec4afed021.png)
三、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 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 式。
条件:不需要要太多意志力去从事 的活动
客 观
无意注意
主观
相对强度 新异性 对比性 活动变化
有意注意
1,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 2,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3,培养间接兴趣
有意后注意
类型 无意注 意
目的 性 无
意志 努力 不需要
性质 低级、自 发的
事例 窗外的歌声
有意注 意
有意后 注意
有
需要
高级、自 觉的
最高级、 自觉性程 度很强
学习、听课
有
不需要
电脑打字“盲 打”,打毛衣不 用看
注意规律及其应用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一、注意的广度(范围)
1.含义: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 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 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 ○汉密尔顿(Hamilton)的研究 耶文斯(W.S.Jevons)的实验 成人平均的注意广度: 黑色圆点 8~9个; 外文字母 4~6个; 几何图形 3~4个; 汉字 3~4个
二、注意的稳定性
1.含义: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 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 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 特征。 2.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个图形,你看 到了什么?
3.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主体的精神状态 (3)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15分钟 7~10岁的儿童可达20分钟 10~12岁的儿童可达25分钟 高中生一般能坚持30~45分钟
2.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 下三个方面 (1)注意对象的特点
-第四章-注意
![-第四章-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57b9e26852ea551811a6870b.png)
• 4、注意的起伏是一种正常现象,能防止 疲劳。( )
• 5、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做小动作, 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 )
名词解释:
• .注意 • 有意注意 • 无意注意 • 有意后注意
简答:
• 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 教学中怎样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 教学中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 3、注意是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 ( )
• A 心理过程
B个性心理学
• C组织特性
D认识过程
• 4、学生上课时边听边记笔记主要运用了 注意的哪种品质?
•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判断:
• 1、“一目十行”“一览无余”等说明人 的注意力的范围很大。( )
• 2、当注意力不集中时,人们对当前感知 的事物很难有清晰的认识,因此,注意 是很重要的认识过程。( )
(二)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2.人的主观因素
• 人的需要、兴趣 • 情绪和精神状态 • 知识经验与期待
二、有意注意
(一)什么是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 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 2、注意的基本品质有:注意的广度、 、 和、。
• 3、注意的特征包括(
)和(
)
• 4、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
是
;二是
。
单项选择题
• 1、有的学生听课时做小动作,这是注意 的( )
• A转移
B分配
• C分心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8df57f4964bcf84b8d57b7a.png)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四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注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第三节各年龄阶段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第四节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第一节注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清醒状态时,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只是有选择地倾注于某些事物,而同时离开其他的事物。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把心理活动贯注于某一事物。
一、注意有助于儿童选择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只有当儿童有选择地对某些特定刺激做出反应时.他们才能真正从环境中捕获到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促进其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
注意能使儿童发觉周边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对这些变化做出反应,调节自身的活动,为应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准备,以此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注意有助于研究和促进儿童感知首先,注意是研究幼小婴儿感知发展的指标。
其次,凡是注意所指向和集中的对象,人们对该对象的知觉就最突出、最清晰、最完全。
三、注意有助于儿童长时记忆的发展儿童对其所熟悉的或与注意指向相关联的事物也能够进行感知觉分析。
注意力发展不良的儿童,往往记忆发展水平也较低。
四、注意能有效维持儿童的活动坚持性注意与儿童行为和活动的坚持性紧密相关。
要维持儿童的各种活动和行为,注意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节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一)定向性注意最初的定向性注意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的特点引起的,是无意识注意的初级形势。
定向性注意是一种本能,到成人阶段也不会消失。
(二)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指的是在同一情境下,儿童对某类刺激或信息表现出集中的注意,而忽略其他刺激或信息的现象。
选择性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选择性注意的性质变化和对象变化两个方面。
1.选择性注意的性质变化儿童的选择性注意最初主要是由刺激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比如刺激物的声音强度、色彩明亮度、气味的特殊程度等。
普通心理学第3章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第3章意识和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402e8d8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0.png)
因
活动是否具有组织性
素
(4)对个性的依从性:
主体的意志力
• (三)随意后注意
– 也叫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 意志努力的注意。
–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特殊形式,它兼具不随 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形式。
第四节 注意的基本特征
• 一、注意的范围
– 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 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少的注意特征。本 质上,注意的广度也就是知觉的广度。
– 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 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 注意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加 强或减弱,称为注意的起伏。
– 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是注意的分散,又称 为分心。分心是指注意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 活动任务而被无关事物所吸引的注意状态, 也就是说注意没有完全保持在当前所应该指 向和集中的事物上。
– 注意的分配能力主要是后天学习和训练的结 果。
– 实现注意分配的两个条件:
• 在两种或者多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了 (半)自动化的程度。
•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内在关 系。
• 五、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 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 特征。
社会历史的制约
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产生的。随着社会历 史的发展,人类意识的内容逐渐变得丰富和深 刻。意识和语言密不可分。
(2)从个体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来看,意识也 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 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 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
(1)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能动性的体 现,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教材精讲-注 意】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教材精讲-注 意】](https://img.taocdn.com/s3/m/ad874c15680203d8ce2f24f8.png)
第四章注意主要内容:第一节注意概述第二节注意的种类第三节注意的特征第四节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一节注意概述一、注意的含义1.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2.注意的基本特征方向——指向性: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强度——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3.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所指向和集中的客体的性质,可以把注意区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外部注意——指人对周围事物的注意。
它经常与知觉同时进行,也称知觉注意,它在探究外部世界中起着重要作用。
内部注意——是指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注意。
通过它,人可以洞察自己的心理活动,发展自我意识,规划未来的活动和深思熟虑地办事。
内部注意在发展人的个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注意的基本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选择5.波斯纳和彼德森(Posner & Peterson)提出注意至少包括三个相对分离的过程:(1)从一个刺激脱离出来;(2)从一个刺激转向另一个刺激;(3)与一个新的刺激结合起来。
脑损伤的病人,对分离有严重缺陷,他们很难从一个注意的物体中解脱出来。
6.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即指向一定对象的特性。
注意总是和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着,如注意看、注意听等。
讨论:“注意黑板”7.注意和意识的关系(1)注意不等同于意识。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状态,而意识是心理内容或体验。
(2)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
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水平较高,意识内容比较清晰。
注意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的活动中心。
注意可能是有意识的过程,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过程。
二、注意的意义和功能1.注意的意义注意对人类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心理活动起着积极的维持和组织作用,使人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改造世界。
基础心理学第3章 意识和注意
![基础心理学第3章 意识和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b6756bf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b.png)
➢ 这位心理学家开始出题: “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 这时下来87人,又上去65人;在下一站下去49人,上来112人;在 下一站下去37人,上来96人;在再下一站下去74人,上来69人; 在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23人;在再下一站下去55人,仅仅上来7 人;在再下一站下去43人,又上来79人。”
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2、人本身的状态 ① 需要与兴趣 饥饿者对食物的注意 ② 情绪情感状态 女孩对漂亮衣服的关注 ③ 人的知识经验 不同的人对报纸上不同信息的关注
(二)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如阅读时,自觉将注意力指向文章的内容。当 遇到困难时,人们通过意志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 所要集中和指向的内容上。 随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只有 人才具有随意注意。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 第二节 意识状态 第三节 注意 第四节 注意品质
第一节 意识
一.意识概述 二.意识的特征 三.自我意识
一、意识概述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指在给定的任何时 间里,个体所能觉察到的以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想象 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是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 变化的觉知。
第四节 注意品质
一、注意广度 二、注意稳定性 三、注意分配 四、注意转移
7±2
(1) 注意的广度
在一瞬间内,人能清楚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的数量。 如,一目十行。
心理学家耶文斯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黑布上放 置了一个白盘子,然后在上面撒黑豆,让被试迅速判断 内黑豆的数量。
实验表明,当黑豆数量在3粒以内时,正确判断率为 100%;当盘子内有5粒黑豆时,开始发生估计上的错误; 当不超过8-9粒时,估计还比较准确,错误次数在50%以 下;但超过8-9粒时,错误明显上升,大于50%。
普通心理学注意
![普通心理学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5156eb5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5.png)
02
意识选择性的表现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选择,这种选择是人的意识行动的一个组
成部分,是心理活动以何种事物为对象而进行的有选择性的取舍。
03
心理活动清晰度的表现
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清晰的意识状态,而无关的事物则处在模模
糊糊的知觉背景之中。
注意的特性
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们在任何时 刻都必须有某些心理活动处于激 活状态,即心理活动所选择的对
提升创造力
在创造性的工作中,注意可以帮助人们从不同的 角度思考问题,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注意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改善情绪调节
在心理治疗中,注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识别和调节情绪,从而 改善情绪状态。
增强自我意识
通过注意,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自我意识, 促进自我成长。
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注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提高抗压能力 。
注意的影响因素
04刺激的特征刺激 Nhomakorabea强度一般来说,刺激的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例 如,巨大的噪音或强烈的光线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
刺激的新异性
新奇、不寻常的刺激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 突然出现的闪光或声音变化可能会立即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
刺激的对比度
当一个刺激与其他背景形成明显对比时,它更容易被注意 到。例如,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放置一个红色的物体,这 个红色的物体往往会成为注意的焦点。
象。
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 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表 现为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投入程 度。
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心理活动在一定 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对象或某种活动 上的程度。
幼儿心理学——注意的概念和分类》教学设计
![幼儿心理学——注意的概念和分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f5794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b.png)
幼儿心理学——注意的概念和分类一、简介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注意”是幼儿心理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也是认知功能的基础。
本文将从注意的概念入手,介绍幼儿注意的特点、发展过程以及分类,为幼儿心理学教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注意的概念1. 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个体有意识地选择并集中精神能量对某一对象进行深入思考或分析的心理过程。
2. 注意的特点•有选择性:选择性是注意的一个重要表现,即个体能够根据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对象上。
•集中性:集中性是指在某一时刻,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对象上,排除其他干扰。
•分配性:注意可以自主分配,个体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分配注意力,使得多个任务能够同时进行。
•持久性:持久性是指个体保持注意力的时间长短,不同任务对持久性的要求也不同。
三、幼儿注意的发展1. 幼儿注意的特点•注意力的不稳定性:幼儿注意力往往难以持续聚焦,容易被外界刺激干扰。
•注意力的易分散性: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缺乏维持长时间注意的能力。
2. 幼儿注意力的发展过程在幼儿期,注意力逐渐从简单的自发性注意向主动控制的有目的性注意发展。
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游戏、学习等活动,逐步提高注意力的持久性、选择性和分配性。
四、注意的分类1. 按注意力的内容分•持续注意:指持续关注某一对象或任务。
•分散注意:同时关注多个对象或任务。
2. 按注意力的方向分•外向注意:关注外界环境,接收外界信息。
•内向注意:关注内在世界,思考、回忆等。
3. 按注意力的稳定性分•稳定注意:持续关注某一对象或任务,不易受干扰。
•不稳定注意:注意力容易被外部刺激干扰,难以集中。
五、教学设计基于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教学设计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 创设富有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 设置任务简单明了,符合幼儿认知水平。
-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活动有声有色,丰富幼儿体验。
- 给予积极的反馈,增强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与投入。
中学生发展心理复习要点
![中学生发展心理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8f1674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6.png)
• 2、人格的特征:
– (1)独特性: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 – (2)稳定性:跨时间的持续性、跨情境的一致性; –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
体; – (4)功能性:性格决定命运。
• 3、人格结构
– (1)气质与性格
• A、气质: – 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 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稳定性
情绪不稳定、无耐心
情绪稳定、有耐心
E
好强性
温顺、随和
支配、好斗、有己见
F
兴奋性
严肃、谨慎、安静
轻松、热情、活泼、幽
G
有恒性
权宜、敷衍、轻视规则 有恒、负责默、遵守规则
H
敢为性
畏怯退缩
冒险敢为
I
敏感性
粗心、迟钝
细心、敏感
L
怀疑性
信任、接纳
怀疑、警觉
M
幻想性
实际、合乎常规
幻想、不实际
N
世故性
直率、天真
• 5、刺激情境、生理变化、情绪经验三因素 的关系
– 代表人物:沙赫特、辛格 – 观点:
• 情绪的发生与变化涉及三个因素:刺激情境、生理变 化、情绪经验
• 认知的参与以及认知对环境和生理唤醒的评价过程是 情绪产生的机制。
三、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 1、忧郁:
– 表现:情绪低落、心情悲观、郁郁寡欢、闷闷 不乐、思维迟缓;
•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 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 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4、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a30595a3c1ec5da50e27043.png)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意识的基本问题一、意识的概念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
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客体的觉知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相区分的觉知。
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重要的作用:①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输入的刺激能量;②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③使我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做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正是通过意识,我们分析因果关系,想像现在不存在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用我们预期的目标来指引行为。
二、意识研究的重要性在心理学发展的早期,意识曾经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心理的结构、构成心理和意识内容的元素,以及把各元素组合为意识内容的基本规则。
20世纪初,行为主义兴起。
行为主义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以人们外部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把意识完全排除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之外。
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心理学家重新将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恢复了对意识的研究。
除认知心理学本身对意识的研究之外,很多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推动了意识研究的发展。
1929年,汉斯·伯格(Hans Berger)发明了脑电图仪,为心理学家研究意识提供了新的手段。
人们可以通过纪录脑部生理电流的变化,来探讨人脑的内部过程。
60年代,斯佩里(Sperry)关于裂脑人的研究也大大促进了对意识的研究和思考。
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在吸毒、催眠方面作了大量研究。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后,充分肯定了个体的潜能和价值,个体被视为是独一无二的,可以通过意识执行其意志和愿望,意识经验因而受到特别重视。
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将人的认知过程、神经机制以及病理学的临床发现结合起来,从而提供了一种综合的视角,对推动意识研究的进展有重要意义。
近30年来,对意识的研究吸引了众多心理学家的兴趣,并作了大量的实证性研究。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六章 注意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六章 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d3d279d8d15abe23482f4d57.png)
第六章注意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习题〖导学提示〗我们的感官随时都在接收着难以计量的庞杂的信息。
但我们只对其中最有意义的极少的一部分加以反映。
这种认知性的心理倾向就是注意。
本章着重介绍各种注意的特点和衡量注意品质的若干特征,以及如何从理论上解释注意的心理机制。
第一节概述Top一、什么是注意注意和编码是人脑信息加工的第一步。
没有它们,外部刺激就不能进入人脑进行信息加工。
所谓编码就是人脑把外部刺激转变成内部表征的过程。
编码过程包含着大量的认知活动。
注意与编码密切联系着。
注意总是集中于当前正在编码的信息。
当然,注意并不限于对外部刺激进行编码,从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加工也需要注意。
不管注意指向于个体自己还是外部世界,它都具有两种基本的特性:选择性和集中性。
因此,我们把注意定义为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对象既可以是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也可以是我们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
人在任何特定的时刻都可以得到围续着我们的无数刺激。
但是,人并不是对所有的刺激都加以反应的。
他只对某些刺激发生反应而对其他所有刺激不发生反应。
这就是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心理活动的选择性表现为人脑信息加工时对刺激的随意的(有意的)选择和不随意的(无意的)选择两种形式。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形式,在特定的时间内,人对刺激进行有意识反应的能力总是有限的。
在注意状态时,心理活动不仅选择、指向于一定的刺激而且还集中于一定的刺激。
心理活动的集中性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共同集中于一定的刺激。
通常我们说“聚精会神”,“专心一致”就是指人的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都共同地指向并集中于同一的刺激。
二是就同一种心理活动而言,它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对象,而且维持这种指向使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
通常我们说的“注视”和“倾听”等等,就是指人的某种有关的心理活动不仅指向而且持续地、深入地集中于一定的刺激。
因此,与集中性相联系的是注意的强度或紧张度。
讲课第三章__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讲课第三章__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533d424915f804d2b16c1fb.png)
三、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 (一)含义:是指注意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 中所能持续的时间。持续的时间越长,注意的稳定 性就越高,反之,就低。它是一种重要的注意品质, 是幼儿游戏、学习等活动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 (二)影响幼儿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及幼儿自身状态都有 关系。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的兴趣, 注意的稳定性就小;反之,对象新颖生动,活动方 式适宜、有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大。 (三)幼儿注意的稳定性的特点:随年龄增长而增 强。但从总的来说,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高,特别 是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水平较低,容易受外界无关刺 激的于扰。
(二)注意的选择性的变化发展过程 研究指出,头3个月的婴儿对简单几何形体的 注意,有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1、从注意局部轮廓→注意较全面的轮廓 2、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 (三)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 3个月以后的婴儿,生理成熟对他的注意的制 约作用已不那么重要,经验开始对婴儿的注 意起作用。6个月以后,婴儿对熟悉的事物更 加注意。这在社会性方面更为突出,比如, 婴儿对母亲特别注意和依恋。
(二)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发展 1、含义: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 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2、发生:在新生儿时。即在儿童最初的定向性注意 之后就已出现。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选择性注意性质的变化 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注意的选择性最初决定于刺激 物的物理特点,以后逐渐转变为主要决定于刺激物 对儿童的意义,即满足儿童需要的程度。 (2)选择性注意对象的变化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注意 的事物日益增加;二是选择性注意对象的复杂化, 即从更多注意简单事物发展到更多注意较复杂的事 物。
四、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一)无意注意占优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强烈的、鲜明的、生动的、突然出现的刺激物或事物发生了 显著的变化,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2、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 注意的原因 3-6岁幼儿的生活经验比以前丰富了,对于一些事物有了自己 的兴趣和爱好,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 注意。幼儿期出现了渴望参加成人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新 需要,成人的许多活动如开汽车,练兵,维持交通秩序,医 生看病,护士打针,售货员售货等等活动,都常常成为幼儿 无意注意的对象。符合幼儿的经验水平的教学内容,以游戏 形式出现的教学方式,也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
(幼儿学前教育) 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
![(幼儿学前教育) 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d22792d24b35eefdc9d333e8.png)
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开展第四节注意的规律与儿童的活动——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教学目标掌握注意四个方面的特性和规律;能够利用注意的规律和幼儿注意开展的特征来指导教学。
教学重点注意的规律的内涵;注意规律对幼儿开展和幼儿教学的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将注意规律运用于幼儿教学。
教学时数: 4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 0 学时。
作业:详见“学生作业〞局部教学反思本节教学内容围绕注意的四个规律展开,掌握注意规律,对指导幼儿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假设能将这些规律内化并运用于幼儿教学当中,将对幼儿的成长开展具有极大的关心,尤其是注意力的集中、注意力的维持等重要品质。
教学设计本节内容方案用4学时完成。
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1学时,注意的范围与幼儿的活动1学时,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1学时,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1学时。
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分配是指幼儿在同一时刻内,将注意指向于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
【举例】:一边弹钢琴一边唱歌【考虑】:在生活中当中,你有哪些分配注意的经历?你吃饭时和别人讲话,不能把食物送进你的鼻孔吧?你刚学会骑自行车时,敢如此的挥手打招呼吗?补充说明:在第三个提问当中,事实上差不多隐含了注意分配的条件之一,现在能够引导学生开始总结分配的条件。
1.注意分配的条件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中,至少有一种专门熟练,甚至到达自动化的程度;一般情况下,注意分配到两项技能活动中或是一项技能活动和一项智力活动中是能够的,但同时分配到两项智力活动中那么比困难。
【试一试】:一半同学用纸不停的叠飞机,同时背诵出下面的文字。
一半同学做2×2×2×2〔无限乘〕,同时背诵出下面的文字。
在查找幸福的道路上,经常弄得自己狼狈不堪,便有了放弃的方法,却在最后的关头,属于我的幸福飘然而至——幸福确实是父母的关爱,朋友的祝福,老师的提醒。
也许一开始它就在我周围,一直默默的陪伴着我,静静的守护着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的广度
含义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实色圆点或4-6个彼此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3-4个几何图形。
影响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当知觉任务相同时,知觉对象的特点不同,注意的广度会有所变化。知觉的对象越集中,排列的越有规律,越能称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注意的分配
含义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条件
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
2、同时进行的集中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注意的转移
含义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与注意分散的区别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任务的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转换注意对象,为的是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而注意的分散是由于外部刺激或主体内部因素的干扰作用引起的,是消极被动的。
注意的稳定性
含义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所持续的时间,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衡量注意的稳定性除了时间长短还有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
狭义的稳定性
狭义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注意的周期性不随意跳跃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
注意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它具有防止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的作用
2、主体的精神状态
3、主体的意志力水平:注意的稳定性实际上就是保持良好的有意注意,因此也需要有效地抗拒各种干扰。
注意的分散
同注意的稳定相反的状态时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指向和集中于其他无关的对象上。注意的分散式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的长期作用引起的。
广义的稳定性
指注意保持在某项活动上的时间。在广义的稳定性中,注意的具体对象可以不断变化,但注意指向的活动的总方向始终不变。
影响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提高刺激的强度和延长刺激的作用时间有助于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内容丰富的对象比单调的对象、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刺激对作用物来说是适中的更容易稳定注意,过强或过弱都容易导致超限抑制从而抑制兴奋
2、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与性质:对同样的知觉对象,由于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的不同,注意的范围也会有一定的变化。如果知觉活动的任务多,注意范围就小;知觉活动的任务少,注意范围就大。
3、个体的知识经验:一般来说,知识经验丰富,注意范围就大,知识经验贫乏,注意范围就小。
时间上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除了有同时广度外,还有继时广度,即一个人把握在实践上连续出现的刺激物的数量。一般来说,刺激数量越多,呈现速度越快,判断的错误越多,而且越趋向于低估,这种倾向对于视觉刺激来说更为明显。视觉不如听觉对刺激的反应快。注意在时间上的广度也受知觉对象的特点和主体状态的影响。
良好的注意转移表现在两种活动之间的转换时间短、活动效率高上。
影响因素
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3、明确的信号提示
4、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