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武帝

合集下载

汉武大帝(议论文)

汉武大帝(议论文)

汉武大帝(议论文)“尊儒兴学,悉延百家,整顿朝纲,统一王权,改革官制,抑制相权,平定叛乱,改革分封,打击割据,亲统兵权,改革军制,严明赏罚,扩军、禁军,军队改制”是汉武帝登位后的经历。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地位呢?武帝生前朝臣对他的举措争论就很激烈。

武帝去世不久,昭帝始元六年(前81)召开的盐铁会议上讨论武帝时盐铁专卖,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的讨论分成了两派,从民间来的贤良文学全面否定了这点。

光禄大夫夏侯胜说:“武帝虽然有攘四夷广土开域之功,然而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侈无度,天下虚耗,百姓游离,物故者半。

又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蓄积至今未能恢复,无德泽于民……”。

元帝时,贾谊曾孙贾捐之又说:“……当此时,寇贼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鄣郭,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遥没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

淮南王盗写虎符,阴聘右士,关东孙勇等诈为使者,是皆廓地泰大,征伐不休之故也。

”这样看来,武帝似乎被否定了,然而,这只是单方面的认识。

汉武帝时期,武帝实行了不少创新之举,有的是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而创设的,有的是根据当时的需要而创设的。

这些创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术政策方面,秦始皇尊法而“焚书坑儒”,而汉武帝深知,治国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尊贤任能。

墨子有言:“尚贤者,政之本也。

”因此在建元元年(前140)冬十月,武帝便诏令丞相,御史等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武帝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国家在太学设儒家王五经博士,提高了儒学地位,同时又“悉延百家”。

形成了尊儒术而又兼用百家。

这一点奠定了中国以后封建社会学术思想格局。

不仅如此,武帝对西域胡乐,魔术的传入说明在文化上也通过开放、发展,壮大自己。

在政治制度方面。

周代重德治,秦始皇“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法。

”汉武帝则是外施仁义,实行德治,同时又重视法治,以严刑峻法治国,二者实用,恩威并举。

《汉书-元帝》记载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土霸王道染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而这种体制汉武帝是主要的创始者与完成者。

论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

论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

已 于 汉初 大不 相 同 , 过 六 、 十 年 的休 养 生 息 , 破 凋 零 的社 经 七 残 其 次 ,独 尊 儒术 ” 加强 君 权 . 止 分 裂割 据 的 需要 中 央 “ 是 制 会 经 济 已经 慢慢 得 到 恢 复 与发 展 . 异 性 诸 侯 王 被消 灭 以后 . 集权 与 分裂 割据 的矛盾 . 汉初 七 十年 问从 未平 息 过 汉 朝建 国 继 由 在
论 汉 武 帝 时 期 的 “ 黜 百 家 , 尊 儒 术 ” 原 因 罢 独 的

崔 文 君
f 西师 范 大 学历 史文 化 与旅 游 学 院 江
江西 南 昌
3 02 3 0 2】
图 1 誊 —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8 9 5 (0 20 一 0 5 0 1 0 — 2 X 2 1 )2 刘 邦 到 汉 景 帝刘 启 . 从 朝廷 忌 防 的重 点 是 异姓 诸 侯 王或 同姓诸 侯 王 。等 到汉 武帝 即位 时 . 西汉 王朝 的形势
民财 。 兼并 土 地 , 而 激化 了阶 级矛 盾 。这 使汉 代 统 治者 意 识 到 从 “ 静无 为 ” 治 已不适 应 封建 统 治的 需要 了 清 政
所 谓 一 个 是 为 了建 立 “ 一 统 ” 国 的需 要 . 个 是 出 于 争 夺 学 大 帝 一 首先 , 独尊 儒术 ” 改善 治 民之 术 的需 要 。汉代 统 治 阶级顺 “ 是 术 地 位 的需 要 , 因此 , 三道 策 问 , 拍 即 合 。其 实 , 一 这一 重 大 历 史 应 历史 发 展 的需 要 . 实行 了与 民休 息 的 “ 无为 之 治 ” 因 之带来 了 并 事 件 的发 生 和 其 他重 大 历 史 事 件 的发 生 一 样 .都有 其 深 刻 的 社 社 会经 济 的繁 荣 发展 。 是这 种治 民之术 . 不能 解决 化 民易 俗 , 但 既 会原 因 。 建立 统 一 的封 建伦 常 观念 的 问题 . 不能 使分 散 的小 农经 济 与政 也 西汉 初所 奉 行 的 黄老 思想 已不 能适 应社 会 的 需要 权 凝 聚为 一 体 . 为有 害 的是 这种 放 任 政策 . 更 听凭 富 贾豪 族 掠 夺

高中议论文作文:汉武帝

高中议论文作文:汉武帝

汉武帝汉武帝刘彻,一位有雄才大略又能善于用人的盛世君主。

他十六岁登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

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

之后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自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

同时攘夷拓土,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

汉武帝的这些壮举,奠定了汉地范围,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

“功莫大于秦皇汉武”,这句话,描写了汉武帝的丰功伟绩: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开疆拓土,奠定版图;设立中朝抑制外朝;通西域;创立太学。

反击匈奴,开拓疆土;出使西域,和亲乌孙;灭朝鲜,收南越。

汉武帝刘彻,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和秦始皇一样,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一个发展高峰。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汉武大帝》的片头是这么评价汉武帝的: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这样高的评价在中国的历史剧中是很少见的,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这时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才能在全国人的面前检讨自己。

征和四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

这就是《轮台罪己诏》。

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汉初对边疆民族问题主要采取安抚和亲政策。

但是汉武帝改变过去的方针,通过战争开拓疆域。

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连续发动了多次反击匈奴的战争,解除了来自匈奴的威胁,保障了黄河流城广大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接着消灭了南越割据政权,统一了今天的两广地区。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与大月氏、乌孙、安息等国联系,开通了内地与西域之间的交往。

他的这一系列文治武功,使西汉王朝发展到鼎盛时期。

汉武帝统治时期,人才辈出,这和他兴办官学、广开仕途、注重奖惩、因材授职的人才政策是分不开的。

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包括:
1. 责令各地设立郡县官府,并设立太守和县令,加强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2. 设置各级官员,包括三公九卿、郡守、县令等,以加强对地方行政和军事的管理。

3. 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政策和制度,强化中央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4. 加强对军队的统一管理,设立卫队和卫尉制度,以确保朝廷的军事力量。

5. 推行招贤纳士政策,选拔人才并使其服从朝廷控制。

这些措施的影响主要包括:
1. 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使得地方藩侯的势力受到限制,稳定了国家政权。

2. 十分有力地推动了行政和军事制度的改革,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治理能力。

3. 增加了中央对地方资源的调配和征税权力,提高了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4. 通过选拔和任用人才,促进了中央政权的稳定和发展。

5. 奠定了后代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何以唯物史观评价汉武帝论证题

如何以唯物史观评价汉武帝论证题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扩张,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如何以唯物史观来评价汉武帝的论证题,则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全面评估。

我们需要从汉武帝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出发,探讨他的改革和扩张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规律。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的,社会形态的演变具有客观规律性。

我们可以从汉武帝推行的中央集权和军事力量强化等改革措施,以及对南越和匈奴等地区的扩张行为,来评价他是否顺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我们还需要从汉武帝执政期间的经济政策和民生改善等方面,来评价他对社会的影响。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我们可以分析汉武帝在位期间实施的货币改革、加强水利建设和推动农业生产等措施,以及对商鞅变法的继续推行,来评价他是否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还需要从文化和思想方面来评价汉武帝的影响。

唯物史观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因此我们可以分析汉武帝推行的儒家思想,并对历史进行编纂和修订等举措,来评价他对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在总结和回顾性方面,我们可以认为,汉武帝在位期间的改革和扩张确实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历史的进步。

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他采取的一些专制和倚重武力的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可以在文章中深入探讨汉武帝的双重影响,以及在唯物史观的框架下对他进行全面评价。

个人观点上,笔者认为汉武帝的改革和扩张确实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在推动社会进步的也对部分社会群体造成了不利影响。

在以唯物史观评价汉武帝时,需要客观全面地看待他的历史作用,不可片面追求功利的观点。

在文章内容撰写时,请根据上述指定主题和要求,全面评估汉武帝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文章应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主题,包含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多次提及汉武帝的相关文字,并包含个人观点和理解。

历史论文-汉武帝刘彻

历史论文-汉武帝刘彻

探讨如何评价汉武帝刘彻分析汉武帝刘彻生平功过关键词:汉武帝刘彻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

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偏见。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

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获得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统一货币、专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

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设计制订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

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屏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

古今之论汉武帝者,惟清人吴裕垂特具卓识。

其论略曰:“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

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

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武帝生平,虽不无过举,而凡所作用,有迥出人意表者。

始尚文学以收士心,继尚武功以开边城,而犹以为未足牢笼一世。

于是用鸡卜于越祠,收金人于休屠,得神马于渥洼,取天马于大宛,以及白麟赤雀,芝房宝鼎之瑞,皆假神道以设教也。

论汉武帝千秋功过

论汉武帝千秋功过

论汉武帝千秋功过汉武帝,何许人也?汉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

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

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族皇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封建社会那么多帝王,说他何妨? 只因他的生平有太多值得人称到与唾弃的地方,虽功过交织一生,但始终开创了一个时代。

汉武帝创立了年号,但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

同时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级,监察地方。

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

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

但是一般认为他利用儒学敦化民风,同时采用法术、刑名巩固政府的权威,即是所谓的“表儒里法”。

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汉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

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在政治方面,首先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

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论文]汉武帝时代

[论文]汉武帝时代

第九课汉武帝时代汉武帝即位后,一改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锐意进取,积极有为,西汉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

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疆域辽阔,影响远播,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1.知识与技能知道“内朝”与“外朝”、刺史制度、“推恩令”的内容;知道西汉设五经博士和太学;知道赵过的“代田法”以及西汉王朝在周边设立的行政机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掌握其原因和内容。

通过学习“西汉的盛世”,掌握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不同视角分析西汉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国家之一的原因。

通过“探索与争鸣”,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献选读”,理解汉武盛世气势恢弘、成效卓著,是诸种因素的合力作用。

通过学习本课,懂得杰出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汉武帝“儒表法里”的治国方略,懂得灵活的治国策略的重要性。

●从“无为”到“有为”1.从西汉初期的黄老思想和无为而治导入新课,提问:什么叫“有为”?为什么要“有为”?分析清静无为思想反映了汉初社会疲惫、人心思安的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和财富日臻富厚,西汉社会的主导思想发生了变化。

汉武帝即位后,一改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锐意进取,积极有为,使西汉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

进而指出:社会的主导思想是社会实际状况的反映,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2.提问:汉武帝怎样“有为”?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来归纳汉武帝采取的新政策。

结合课文小字,梳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有意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让其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形成了“内朝”或“中朝”;创设刺史制度,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颁布“推恩令”,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

l进而指出:这是汉武帝在政治上的‘‘有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结合“知识链接”,梳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过程,如采用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黄老刑名等百家之学“罢黜”在官学之外;在长安建立太学,教授五经,从中选拔官吏;郡县的学校也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的后备人选。

汉武帝的评价7篇

汉武帝的评价7篇

汉武帝的评价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汉武帝的评价7篇汉武帝在历史中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大家对他的评论褒贬不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本店铺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汉武帝的评价》,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论汉武帝一朝统治政策

论汉武帝一朝统治政策

论汉武帝一朝统治政策众所周知,汉武帝统治的50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封建制度下中华民族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而这样的繁荣则必定与其统治者一系列英明的统治政策密切相关。

那么,汉武帝这样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壮大他的王朝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 政治方面:(1)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

为何说加强中央集权是汉武帝一朝繁荣的重要原因呢?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封建国家里,统一是国家发展的主流,只有国家统一,王权集中,国家机器才能有秩序地运行,国家才能强大起来。

汉武帝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自然希望大大加强自己的权力,于是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现此目的。

这些措施当然不止以下三个方面,笔者仅挑出自认为比较重要的,略作分析。

1.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消除王国威胁汉初,高祖为了获得各方支持,巩固新生的西汉政权,不得不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大肆分封诸侯王,而且规定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且王国内部的结构与朝廷无异。

正如《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绿授,掌治其国。

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

”然而这种政策无疑很有可能造成地方割据,对中央政权造成威胁。

吸取了晁错削藩引起七王之乱的教训,武帝决定采取主父偃的建议,于元朔2年(前127年),实行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推恩令”,即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个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中央政权的侯国。

具体内容是,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不再受王国管辖,而是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

这样,名义上诸侯王并没有被削藩,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而实际上却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

这一措施既迎合了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了引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不动声色地削弱了地方实力,实在是四两拨千斤的高明之举。

我评汉武帝作文 我评汉武帝作文800字-_20141208_125521

我评汉武帝作文 我评汉武帝作文800字-_20141208_125521
汉武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英雄,同时他是个文武双全的人。他善于重用人才,而且非常聪明。并且从小爱读书的他,当上皇帝后也十分重视教育。 下面我就来评价一下吧。汉武帝在位时,汉朝进入了鼎盛时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国家统一,他也一一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在政治方面,他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的问题,加强了中央的权威。而且他还破格录取了有真才实学的人,十分重用人才,并严厉打击地方豪强。在经济方面,将造盐、钱和铸铁的权利归于国家,并统一了五铢钱,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力。同时也打击大商人放高利贷,增强中央财政。在思想方面,他兴办太学,推行儒家教育。 在军事方面,出击匈奴,是他最大胆的决策。他克服各种困难,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由于对战争主动权的牢固把握,这一战争后来又具有了征服匈奴的性质。汉武帝以军事胜利为条件实现了汉帝国的疆域扩张,使得南越归服,朝鲜置郡,夜郎入朝,匈奴北遁。而北边军事形势的改变,使西北地区的开发也进入了新的纪元,打通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往的通路。正如秦汉史专家张维华在《论汉武帝》一书中所指出的,这一举措“不仅对于中国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即对于整个东方的历史,亦具有重大意义”。西北方向的长期作战,使社会承受了沉重的负担,据说一时“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对“武皇开边”的批评,历来音声响亮。唐人有“贰师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一剑长”,“谁知汉武轻中国,闲夺天山草木荒”的诗句。宋人诗作亦谓“汉武爱名马,将军出西征;蹀血几百万,侯者七十人”。但是清代学者赵翼说,“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近世也多有学者肯定这种“缔造中国疆域之伟绩”。 但是汉武帝也有缺点。他好大喜功,连年打仗,耗国库空虚,他同时也相信神仙方术,而且权利欲望极强,迷信自我意志。汉武帝晚年自己也承认,曾下诏检讨:“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怨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可追悔。向者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悉罢诸方士,候神人者。”信方士,求神仙,大兴土木是汉武帝一生中的一大缺点。不过他也是至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向众人承认错误的皇帝,当然我认为只要知错能改,便善莫大焉。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汉武帝,虽然有缺点,但人无完人嘛!不过我特别欣赏他重视教育,重用人才。当然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大公无私,这使他在治理国家方面获得了不少益处。

关于汉武帝的客观评价

关于汉武帝的客观评价

关于汉武帝的客观评价汉武帝在历史中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大家对他的评论褒贬不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汉武帝的评价1汉武帝逐渐发觉了巫蛊的虚妄,“吏民以巫蛊相告言者,案验多不实。

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知道了太子当时采取非常行动确实出于不得已,于是“焚苏文于横桥上;及泉鸠里加兵刃于太子者,初为北地太守,后族”把围捕太子的官员全家杀光,算是给太子出了口气。

“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悲剧已经酿成,所谓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不过是一种安慰。

汉武帝必须重新考虑自己身后事宜,最终他选择了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可是刘弗陵很小,必须有心腹大臣辅政,于是想到了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事”。

霍去病死后,这奉车都尉的职务一直是霍家人连任,从霍子侯到霍光,奉车都尉相当于“中央办公厅主任”和中央卫戍部队总司令,丝纶出纳,职居密务,当然得是皇上信任的人!汉武帝决定传位给刘弗陵,但是他也决定处死刘弗陵的亲生母亲钩弋夫人,理由是“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

女住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

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绝不给钩弋夫人仗着太后身份干涉政治的机会!“杀其母而立其子”皇权的绝对权威面前,人的感情再一次一文不值!汉武帝的评价2公元前 87 年,汉武帝病重,做出了身后的人事安排,“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又以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这几位算是辅政大臣,霍光和上官桀的恩怨情仇后面再说,但是这时候还算同心协力,准备辅佐少主!其中,霍光尤其突出,20年小心谨慎,终于得到今日地位,通鉴说“光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为人沈静祥审,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设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

论汉武帝时期开始的全面封建专制制度

论汉武帝时期开始的全面封建专制制度

论汉武帝时期开始的全面封建专制制度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张跃汉武帝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大有作为的帝王。

不仅他的文治武功对汉帝国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在秦王朝开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里,全面推行一系列专制主义的政策和制度,为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在各个领域里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影响极为深远。

一、政治制度——完善郡县制、强化中央集权汉帝国建立之初,“汉承秦制”,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承袭秦王朝的郡县制,但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

汉武帝即位后,着力于推行“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策,打击和排斥分封制,进一步完善郡县制。

在政治领域里强化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的正常运转有赖于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的支撑。

为了网罗人才,汉武帝还采纳董仲舒的“求贤”建议,开创了察举制与考试相结合的选官制度。

察举,即先行考察,再举为官之意。

武帝令各郡国每年举孝廉(孝子和廉吏)各一人。

此外,还有茂才、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明法等。

被察举上来的儒生,送到中央任郎官。

选官的另一种途径是以博士弟子员入补官吏。

公元前124年,丞相公孙弘奏请,让博士弟子员受业一年,经过“射策课试”,能通一经者就可以补文学掌故之缺,课试高第者可以任郎中。

武帝对这样的选官制度还是不放心,又另创中朝预政的政治制度,以保证其惟我独尊的专制统治能够得到充分的贯彻实行。

所谓“中朝”,是指与由宰相为首的正规职官组成的“外朝”相对应的由侍中、常侍、给事中、尚书等皇帝的近臣(中朝官)组成的政治机构。

在中朝出现之前,丞相是政府的行政首脑,参与国家方针大计的决策过程,但是等到中朝一出现,真正得到皇帝信任并和皇帝一起参与决策的是中朝的官员,而不再是以丞相为首的合法的政府系统官员。

原来的合法政府官员被排斥出决策圈之外,成为一个政务执行机构,真正的宰相职权落入了中朝官手中。

论汉武帝功绩及局限

论汉武帝功绩及局限

论汉武帝功绩及局限高心雨历史上的西汉王朝以汉武帝时期最为强盛,史称“汉武盛世”。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是秦始皇一是汉武帝。

汉王朝创生于农民起义,其创业君主刘邦是一个出身草莽的人物,由于一种政治和阶级的包容性,他的集团具有较为宽泛的社会基础,乘动乱纷争之际,终于取得全国政权。

但这个新皇朝几乎不具有法理和意识形态的任何正统性。

因此这个帝国在开创之初就陷入了极端不稳定之中。

自高帝、吕后至文景的五十年间,内部变乱不断。

外部则匈奴交侵,社会深隐危机之中。

直到汉武帝的降生,这位班固称之为“雄才大略”的人物,才为这个皇朝开辟了崭新的局面。

汉武帝塑造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规划制度,招揽人才,改革内政,建立币制与财政,决战匈奴,拓展外交,不仅重新奠定了汉帝国的制度基础,而且其宏谋远虑为此后直到清皇朝两千年间的中国君主法宪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当稳定而成熟的模型和范式。

历史上,汉武帝的确做出了许多令人睹目的业绩。

第一,汉武帝实施了一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和发展。

他首先打击了外戚丞相田,然后加强了他身边收转文书的尚书、中书的地位,使丞相成为有名无实的职位。

自此,中书和尚书成了中央发号施令的机构。

在政治上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彻底解决藩国问题,首先他颁行"推恩令",命令藩王们不能把封地仅仅传给继承王位的长子,还必须划出一部分来分封给其他几个儿子,并且互不统属。

这样一来,藩国的土地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弱,后来就无法与中央对抗了。

这是汉武帝的聪明之举。

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设置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汉武帝还加强了原有的监察制度,并建立了一套选用官吏的新制度。

他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命令各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并用“公车上书”的办法,使官吏及人民都可以上奏章给皇帝建议国事,意见合乎治国要求的,就根据上书人的特长授给官职。

而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将冶铁、煮盐收归宫营,禁止郡国铸钱,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浅论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浅论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浅论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汉武帝以孺家思想作为西汉王朝的统治思想,并在儒家碗的指导下,实施一系列旨在维护皇权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帝国的举措,由此带来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的出现和迅速由盛而衰。

这是历史的必然。

二关键词]汉武膏时期:统冶思想;转变汉武雄才大略,为巩固王朝统治,他亲自策问贤良,采纳了董仲舒“罢黝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得因秦祸而废的儒家思想得以彰显,并取代汉初黄老思想成为西汉中期以后的统治思想进而成为维护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000多年的精神支柱。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分离动荡的局面,无疑是百家嚣杂议论的温床。

社会各阶层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中国社会应如何发展,统治者也选取于己有利的学说对内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外支持各自的兼并战争。

百家经过兼并战争的洗礼,其统治日益分化。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尊崇法家,旨在全面确立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但是,法家思想不善于处理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过分强调严刑峻法,致使秦二世而亡。

西汉之初,由于经过长期战乱,社会经济残破不堪,“自天子不能具钧驯,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lj(卷30,平准书第八),统治基础薄弱。

要使社会经济恢复,必须与民休息。

“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因而,西汉前期的统治者认为“其治要用黄老术”。

所谓黄老学说是从老子学说中演化出来的。

它还着重吸收了法家的思想,并部分吸收了儒家的思想。

西汉前期的统治者以黄老思想作为其政治指导思想,推行文武并行,刑德并用,约法省禁,严狱缓刑的措施,强调赋役有度,节约民力。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黄老思想有其进步作用。

当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的任务完成后,黄老思想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至此,其政治弊端日益凸现,最典型的即在于君主无为而治,不利于中央集权;地方势力增长,渐成尾大之势。

武帝继位时,皇权已大大削弱:割据势力存在;相权增长;社会经济恢复后农民所受剥削日益加重,与地主的矛盾已渐增长。

高一汉武帝论文1000字

高一汉武帝论文1000字

高一汉武帝论文1000字在两汉长达400年的统治中,汉武帝算得上是一颗耀眼的星星,甚至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中,他也是一位颇伟大的君王。

自景帝后三年(前141年)16岁即位至后元二年(前87年)71岁时去世,在位54年使西汉王朝发展鼎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得到空前发展,这与汉武帝的文治武功、雄韬伟略是分不开的。

一、政治制度的变革汉初,由于政局尚未稳定,中央力量尚不强大,汉高祖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刑白马而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攻击之。

于是分封同姓子侄为王,众建诸侯,希望以“磐石之宗”来加固刘氏天下。

高祖之后,随着诸侯王实力的加强,已对中央构成威胁,在景帝时爆发了“八王之乱”,虽经平息,但还是对中央的势力有所影响,这就加强了汉武帝对诸侯王的防备之心。

于是,武帝在看了主父偃的上书: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域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逸,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以德施人,实分其国,不屑而稍弱矣《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后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颁行推恩令,召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土地邑者,令条个上。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武帝还于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颁布左官律、附益法进一步限制诸侯王在地方上的政治活动,同时,严禁诸侯王招纳宾客,结党营私。

元鼎五年(前112),汉武帝以列侯所献的“酎金”成色不好、斤两不足为借口,削夺列侯的爵位和封地。

通过一系列举措,武帝基本解决了诸侯王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武帝时期,疆域辽阔,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武帝下令在全国设立13个州郡,每个州郡设刺史一名,刺史于每年八月由京城出发,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

征和四年(前89年),武帝又设司隶校尉,率官徒,捕巫蛊。

为打击地方豪强,武帝除继续把他们迁移关中外,还利用酷吏如:张汤、杜周、王温舒等到地方诛杀“犯禁者”。

论汉武帝的全面改革

论汉武帝的全面改革

论汉武帝的全面改革汉武帝,即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有雄心壮志的君主之一。

他横跨三个世纪,在位五十四年,被称为“太宗中兴之帝”,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作为汉武帝内心最强烈的渴望,是拯救传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振兴朝廷和社会,使其重新获得中国伟大帝国的地位。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全面改革,这些改革最终为中国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实行新政作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倡导者,汉武帝非常注重管理制度。

他扩大中央行政区域,强化中央行政,加强县级监察,实现集中管理。

他实施了多项政策积极扶持和奖励人才,使得人才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同时,他还推行赋役法以统一度量衡,改革财政制度,增加税收等,为社会和政府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军事力量汉武帝扩大了士兵和军队,他对军事领域进行的改革是为了加强王朝统治,并提高政府的军事实力。

他扩大了士兵和军队,并建立了许多战争学校,这些战争学校教授战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军队的素质。

再加上他实行均田制,使得士兵不必再自费购置装备,即使是最贫穷的士兵也有良好的装备。

这些改革使得军队更加强大,并且为充当军人的平民提供了奋斗和发展的机会。

三、提高文化和教育汉武帝推进了对文化和教育的改革,使得文化和教育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不仅受到汉族民众的欢迎,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了更广泛的影响力。

汉武帝深感与神仙之间的关系,他支持儒家学说的发展,并且不断让儒家教育成为各级官员提升学术水平和个人才能的关键之一。

这种改革在王朝统治的过程中提供了许多优势,激励了奋斗的青年,增加了政府精英。

四、开放各种制度汉武帝推进了对经济文化的开放,这可以决定王朝面临的未来挑战的本质原因。

他积极邀请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并通过贸易触发的人口流动,为社会更加含蓄创造了活力。

他还大力支持文化演出,体育活动和手工艺,这有助于促进了文化艺术,娱乐事业、小企业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总之,汉武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雄心和勇气的皇帝之一,正是由于他的全面改革,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枢得到了恢复,走向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和荣耀。

名人对汉武帝的一些评价

名人对汉武帝的一些评价

名人对汉武帝的一些评价关于汉武帝有人说他暴君的代言,也有人说他是个战争分子,那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汉武帝的评价1汉武帝塑像从“攘夷辟境”方面讲,汉武帝不仅制止了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威胁,平定了南越、东越、西南夷,臣服了西城三十六国,而且打败了从商代起就威胁着北方的匈奴,导致宣元时期匈奴臣服于汉,开拓的疆土当然是历史上任何帝王都无法与他相比。

从“崇演礼学方面讲,汉武帝制礼作乐,像以前一切帝王一样祭天、祭祖宗、名山大川;他之前秦始皇到泰山封禅去过一次,他却封禅六次,以告成功于天;又在甘泉祭三一,在汾阴祭后土;他之前郊祀不用乐舞,他用了乐舞等等,都表明“崇演礼学”超过了以往的帝王。

从“制度文章”方面看,汉武帝尊儒术而悉延百端;发展乐府歌诗,订立采诗夜诵收集民歌的制度;为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改革选举制度、监察制度、设立内朝、改革军制、设置官营农业、盐铁官营等等;他在实行德治的同时,又重视法治;他重视知识分子,在哲学、文学、史学以至天文历法诸方面的成就都闻名后世。

这说明在“制度文章”方面也超越了以前的帝王。

总之,汉武帝是位既吸收了以前帝王的长处,又超越以前帝王的皇帝。

他文治、武功俱佳,是位在事业上超越以前帝王功绩卓著的皇帝。

应劭说他“冠于百王”就反映了他应具有的崇高的历史地位。

同时,这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评价。

汉武帝的评价2从应劭称赞汉武帝“冠于百王”之后,后来称汉武帝对整个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不断出现。

如曹植赞汉武帝说:“世宗光,文武是攘,威震百蛮,恢拓土疆,简定律历,辨修旧章,封天禅土,功越百王。

”从赞扬武帝“功越百王”来看,其意与应劭类似。

到了明代,李资评价武帝说: 孝武绍(继)黄帝以增廓,皆千古大圣,不可轻议。

孝武乃大有为之圣人也。

当其时拓地几二万余里,视汉高所遣不啻倍之。

……有为之功业已大矣。

《中国古代史》中说:“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

汉武帝对历史的影响是什么

汉武帝对历史的影响是什么

汉武帝对历史的影响是什么汉武帝既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又是一个评论褒贬不一的皇帝,但无论是功是过,有一点不可否认,汉武帝对整个中国的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汉武帝的评价1从法治的角度来看,利用严刑峻法来管理整个社会,其实延续了秦始皇时期的统治特征。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比改朝换代要慢得多。

大家起来造反,秦朝灭亡了,皇帝改姓了,但秦朝留下的那些社会制度、基本的社会状况,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思维习惯和日常生活中,不会那么快就彻底改变。

所以汉武帝任用酷吏,施行严刑峻法这个特点,其实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而起用儒家学者这一点,恰恰相反,代表了历史的变革性。

这是秦始皇时期没有的、汉朝建立以后逐步发展出来的一个历史新特点。

司马迁对当时的这些现象观察得很深刻,但他看不到历史的后续发展。

班固恰恰是受这些后续发展的影响,重新来评估汉武帝的这些措施。

好比司马迁看不见自己背后的东西,班固站在司马迁身后,司马迁看不见的东西班固看到了。

而展现在司马迁眼皮底下的那些东西,站在后面的班固又不如司马迁看得真切。

所以,这还是一个角度问题。

关于汉武帝内政建设上的成绩,除了前面这些内容之外,其实“晚年改辙”这个板块,也可以算在里面。

只不过这段历史比较特殊,可以独立成为一个话题。

汉武帝的评价2关于“外服四夷”,司马迁说汉武帝西伐大宛的时候,正好碰上“关东蝗大起,蜚西至敦煌。

”(《史记·大宛列传》)从东到西,到处都是蝗灾、虫灾,但老百姓还要负担沉重的战争压力。

司马迁用很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这么一个事实,读来令人心酸,当时的老百姓苦啊!作为目击者,司马迁对汉武帝的积极开拓,持批判态度,因为他目睹了当时百姓的惨况。

但司马迁的问题仍旧是看不到汉武帝这些行动对以后历史的影响。

站在我们今天的立场来看这个问题,应该有更高的认识:正是因为当时人们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才使得汉朝文明和西域文明有了充分交流。

论汉武帝的悼亡之作

论汉武帝的悼亡之作

论汉武帝的悼亡之作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为国家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但他也有着一段悲惨的经历。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的母亲卫子夫去世了,这次丧失让汉武帝十分悲痛。

为了纪念母亲,汉武帝亲自撰写了一篇悼亡之作,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汉武帝的悼亡之作总共有七篇,包括《巴丘行》、《发丧颂》、《山川赋》、《纪功赋》、《三都赋》、《颂故太监梁光者》、《悲母颂》。

其中,《悲母颂》是汉武帝在母亲去世后写下的最后一篇悼亡之作。

《悲母颂》的开头,汉武帝首先回忆起了母亲的过往,描绘了母亲对他的教导和关爱。

他称赞母亲是“窃听神明,慧度阴阳”的女性,因为她对自然天文的了解非常深刻。

同时汉武帝也回忆起母亲在政治上的作用,她帮助汉武帝处理国家政务,调解内部矛盾。

汉武帝还用“忠诚数至,信大如天”的话表达了母亲为国家和家族所做的贡献。

接下来,汉武帝写下了自己的思绪和悲痛之情。

他感慨自己的母亲已经离开他,他再也不能听到母亲的声音和见到母亲的面容。

汉武帝甚至表示,如果天堂真的存在,他也不愿意刘强和卫子夫夫妻两人再度相见,因为他怕这样会令母亲更加伤心。

汉武帝写下了他对母亲的追念之情,称赞母亲是“我之极爱,念之所系”的人。

最后,汉武帝在《悲母颂》中表达了他自己所遭受的痛苦和悲哀。

他的母亲去世后,汉武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震惊和不知所措。

他称赞母亲是“未旋踵而及后者,妙度闵式,以我为贼”的人。

他形容自己成了孤儿,失去了父母亲,感到很孤独和寂寞。

总体来说,汉武帝的悼亡之作是他在面对母亲去世后对自己和家族情感的表述。

在这篇文章中,汉武帝回忆了母亲的过去,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遗憾,同时也展现出他自己的感受。

这些悼亡文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们表达了伟大皇帝的悲痛之情,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人们对亲人去世时的纪念和悼念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汉武帝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是秦始皇,一是汉武帝。

秦始皇结束了周代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帝国。

但是这个帝国缺乏统治经验。

虽然秦始皇是一位纵横捭阉叱咤风云的人物,开创了中华第一帝国。

但这个帝国的寿命却过于短暂,只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

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中的第二帝国。

这个帝国创生于农民起义。

其创业君主刘邦是一个出身草莽行迹近乎无赖与游侠(黑社会领袖)之间的边缘人物。

由于一种政治和阶级的包容性,他的集团具有较为宽泛的社会基础,乘动乱纷争之际,终于取得全国政权。

但这个新皇朝几乎不具有法理和意识形态的任何正统性。

因此这个帝国在开创之初就陷入了极端不稳定之中。

自高帝、吕后至文景的五十年间,内部变乱不断。

外部则匈奴交侵,社会深隐危机之中。

直到汉武帝的降生,这位班固称之为“雄才大略”的人物,才为这个皇朝开辟了崭新的局面。

汉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中国历史上对其评价很高,在其执政风格以武为主,刘彻于7岁到16岁间,朝政由虞太后主掌,小小年纪已不霄人羽翼,与自已的祖母暗斗十数年,最后虞太后知其高皇血脉并非平庸之辈,安然隐退,由此满腔报复的刘彻着手亲政。

在汉武帝的治国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历学家们统一并没有异议的看法,可是在刘彻执政44年间,汉武帝却是彻底的法家治国思想,在历朝历代来看,儒家思想是符合封建君王治理国家的,甚至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从不同程度上起到了愚民的作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对百姓以儒家思想布恩施,宣儒道以示政府怀柔,以儒家教化天下的同时也用法治法则甚至重典来约束官吏,儒学与法学的有效结合,可以说,刘彻是以儒学为辅却是以法家思想治理的汉王朝,使国力日盛,吏治相对清明,并为汉王朝的军事顶盛扫清了后顾之忧。

汉武帝是一位极具魄力的皇帝,甚至称之为霸道也不为过,在其年轻时期汉王朝崇武治军的思想贯彻军中,在其持剑主朝就可以看出,他主持的汉王朝是一个充满男性阳刚的朝代,处处透露着舍我其谁的霸气,在其前任的数位帝皇对西域匈奴采取的和亲以换边境安宁的做法极为不齿,从登基依始就为洗刷这一在他看来国民一大耻辱的境况努力着,尤其是面对伊稚斜单于和亲后尚滋扰边境,滥
杀屠城深深刺痛,“寇可往,我亦可往!”拉开了汉王朝对外政策反守为攻的序幕。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虽然首战失利但这也开始了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李广、卫青、霍去病征伐,论及汉武帝一朝的军事战役,人们往往言必称卫青、霍去病、李广,没有人注意到璀璨四射的将星、帅才背后,那位文治武功才能均凌驾于后世西方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相的最高统帅--汉武帝。

当年,汉武帝决意改变祖制、对匈开战,韩安国、汲黯等前朝老臣,公孙弘、主父偃等当朝新锐,纷纷高唱反调。

群臣应者寥寥,首战无功而返,年轻的汉武帝力排众议。

此后,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漠北之战,对匈奴作战的三大重要战役,都由汉武帝亲自决策部署,选将调兵。

至于具体的用兵时间、出兵地点、兵力部署、攻击方向,汉武帝都事无巨细,总揽无遗。

一举扫平匈奴这个心腹危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将匈奴并入了汉王朝版图,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与此同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商贸发扬了汉朝文化,以文广施布恩强化了与西域诸国的联系。

除了对匈奴的战争在汉王朝版图东北部,他兴兵绞灭卫氏朝鲜,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使汉帝国版图至此完成。

同时使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权归附汉朝,在西南先后设立了七个郡,至秦后重归汉版图。

终汉武大帝一生,亲朝政,尊儒术,立中朝,建年号,平匈奴,通西域,拓疆域,不可谓誉满天下,也榜满天下,总之其武功大于文治,汉朝是一个男人的朝代,至今还让我们津津乐道,军队无论为用兵滔略还是单兵素质,作战装备都是古往今来首屈一指,也有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

可以说自汉代以后尤其是西汉以后,中国的历朝历代也不再有汉武的雄风,有人说是儒家误了汉民族,但汉武帝为什么会在平衡点上常握得如此到位,后世之君并非没有一等一的君王而是他们只看到了儒学式的文治教化更方便于统治黎民,而疏忽了法治才是治国强军之道,所以汉武大帝的一句开篇语说的好:他
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

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

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

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

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

他的诞生据说伴随着母亲梦见红日人怀,他的曾祖父刘邦托梦为他命名为“彘”(野猪)——而他的父亲则解释此字谐音于“智”,为他改名为“彻”,透彻,并赐号日“通”;而他也的确是一位智圆行方、通彻无比的传奇男子。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真正的太阳之皇、圣武大帝。

他的政策在他的时代导致了巨大的变革,因而也引起巨大的冲突,巨大的争论,使他成为一位备受争议以至误解的人物。

而他生平中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他不幸地阉割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最天才也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而这个人原来是最能理解他同时崇爱他的。

结果此人由于恨用笔来惩罚他;使他身处的这一伟大时代和他的生平成为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时代。

而他汉武帝则从此成为最被误解的一位谜一般的君王。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
/
/
/u/5925165099?is_hot=1 /
/
kz7XcA05w1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