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及解读
2024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全解析
2024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全解析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其中,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思维和综合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024 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的出台,为广大考生和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下面,我们就来对 2024 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进行一次全面的解析。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2024 年高考历史大纲明确了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历史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并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和分析现实问题。
在知识方面,考生需要掌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方面的重要史实、概念和理论。
同时,还要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学术动态。
在能力方面,大纲强调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考生要能够读懂各种历史文献和资料,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以清晰、准确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二、考试内容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部分依然是高考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夏商周的更替到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考生需要掌握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以及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等。
2、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涵盖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
重点包括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成就等。
考生要理解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3、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主要涉及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等文明的发展历程。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文化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历史试题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历史试题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0年7月10日8:00-9:30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升交回。
一、选择题1.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
《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
冰鉴缶的使用A. 体现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B. 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成熟C. 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D. 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2. “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
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
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
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A. 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B. 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C. 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D. 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3. 六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机构。
以下对于六部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各自分署,直接对皇帝负责②隶属于中书省③隶属于尚书省④增设外务部等机构,六部之名渐废A. ③②①④B. ①③②④C. ②③①④D. ④②③①4. 如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
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A. 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B. 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C. 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D. 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5. 宋代自然灾害频发。
王安石认为“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他希望培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
2022年新高考北京卷历史真题含答案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
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
8.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④“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
A 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D.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提出要求日本归还窃取于中国的领土,这是《开罗宣言》内容,时间1943年;②中彼得格勒戍军与劳动社会己推翻克伦斯基政府指的是十月革命时间是在1917年;③中美关系缓和的时间是在1972年;④中“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指的是慕尼黑协定之后,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地区,时间是在1938年。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排序是②④①③,B项正确;A、C、D排序有误,排除。故选B项。
15.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北京高考历史考纲要点提纲知识点
【说明】蓝色字体是考纲原文,黑色字体是咱们已经复习到的要点。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北京卷考试说明(历史)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中国古代的政治(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1)建立:前1046年武王建西周,与其弟周公旦(辅政成王)先后两次分封。
(2)目的:拱卫王室,建立有效统治。
(3)受封对象:王族、功臣、先朝贵族。
(4)等级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号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6)诸侯权利:获得封地和人口,封地内世袭统治。
(7)积极作用:有效巩固周王室统治,拓展疆域;分封宗法制明确统治秩序。
(8)后期影响:部分诸侯实力强大,威胁天子权威。
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关系上的矛盾。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3)特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决定国家政治等级、隶属关系。
(4)作用: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
(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重要依据,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和保障,二者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统治。
(2)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Δ【复习要点】(1)背景①生产力: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增加,井田制瓦解。
②生产关系: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新兴地主经济政治势力日益壮大。
(2)目的:前356年始,秦孝公任用商鞅两次变法,力图改变秦国落后面貌。
(3)措施及作用:①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发展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提高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统一度量衡,推动经济交流,加强中央控制。
②政治: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建立户籍制度(“什伍”),实行连坐,强化对人民控制,保障赋税和兵役徭役;推行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③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专制,从思想上强化统一。
(4)评价:①积极:废除旧制度,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转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推动秦国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繁荣,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北京高考历史考纲要点提纲知识点
北京高考历史考纲要点提纲知识点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北京高考历史考纲要点,以下是一个涵盖了历史知识点的提纲,供你参考。
第一部分:古代史1.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1.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和社会进化2.原始社会的特点和形成过程3.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和演变2.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1.秦朝的建立与统一2.秦始皇统一后的政治制度与3.汉朝兴起与西汉的繁荣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乱与分裂1.三国鼎立与晋朝的征战2.北朝时期的政治混乱与民族迁徙第二部分:近代史4.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1.唐朝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变革2.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科技发展5.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1.明朝的政治制度与海外扩张2.清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6.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2.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第三部分:现代史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抗日战争1.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组织2.抗日战争的经过与影响2.开放与中国的经济发展9.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发展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现代化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第四部分:世界史10.近现代科技革命与工业化1.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的进步2.近现代世界的工业化与城市化1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与影响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与全球影响12.联合国的成立与国际组织1.联合国的目标与原则2.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这个提纲涵盖了北京高考历史考纲中的重要知识点,其中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和世界史都有涉及。
你可以根据这个提纲进行学习和复习,以便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
记住,在备考历史时,重要的不仅仅是记住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思考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当时和未来的影响。
2024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高考大纲
2024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高考大纲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大纲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其中,2024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高考大纲的发布,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和考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考试内容和形式新大纲明确了高中历史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考试范围包括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其中必修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考试形式上,新大纲强调了试题的灵活性和综合性,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考试要求和难度新大纲对高中历史考试的难度和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考试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运用。
了解是指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同时,新大纲还对试题的难度进行了分级,包括容易、中等和困难三个等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考试重点和趋势新大纲对高中历史考试的重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从历年高考历史试题来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同时,新大纲也强调了对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此外,新大纲还提到了全球化、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等时代主题,这些主题在未来的高考中可能会成为考查的重点。
四、备考建议针对新大纲的要求和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备考建议:1. 全面掌握基本历史知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 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实践和应用;3. 加强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的培养;4. 关注时代主题,了解国内外时事政治,拓宽知识面;5.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总之,2024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高考大纲的发布,为高中历史教学和考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考生应该根据大纲的要求和特点,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和策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024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详解
2024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详解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每年都备受关注。
而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4 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的出台,为广大考生和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解读这份大纲。
首先,从考试目标和要求来看,2024 年高考历史大纲强调了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这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
唯物史观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时空观念则需要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分析和理解。
史料实证强调学生能够对历史资料进行搜集、整理、辨析和运用,以得出合理的历史结论。
历史解释要求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客观、准确的解释和评价。
家国情怀则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考试内容方面,大纲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等多个领域。
中国古代史部分,重点考查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演变。
例如,先秦时期的分封制、井田制,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等。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突出了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和阶段。
世界史部分,包括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扩张、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等。
对于知识点的考查,大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和概念,更注重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因果关系和影响的理解。
例如,在考查工业革命时,不仅要了解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影响,还要分析其对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的深远改变。
同时,大纲也强调了对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宏观历史视野。
题型方面,2024 年高考历史大纲依然包括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等。
高考历史试题说明
高考历史试题说明
高考历史试题旨在测试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历史思维的能力。
这些试题通常会涵盖各个时期和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历史试题的设计通常会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
1. 准确性:试题应该准确地反映历史知识的内容,不出现错误或误导性的信息。
2. 全面性:试题应该涵盖各个时期和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以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全面掌握程度。
3. 灵活性:试题应该能够检验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能力。
4. 公平性:试题应该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不出现歧视或偏见的情况。
5. 实用性:试题应该与现实生活和实际应用相关,以检验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和编制历史试题时,命题者通常会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等因素,以确保试题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同时,他们也会不断地对试题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其质量和准确性。
精品解析:2024年北京高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2.西汉官员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啬夫,为政“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所部吏民爱敬焉”,后“举贤良为大司农丞……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上述材料可以印证西汉时期()
①社会基层组织开始建立②中正官负责官员的考核
③政府通过察举选拔人才④官吏为政注重优抚老弱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
A.隆礼重法的精神B.无为而治的理想
C.修身明德的追求D.选贤任能的理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用玉的温润、坚硬、有棱角而不伤人、下垂等特质来比喻理想人格中的仁、智、义、礼等品质。这反映了孔子希望人们通过自我修养,培养和具备这些美好的品德,以达到高尚的人格境界,C项正确;“隆礼重法”是荀子观点,且材料也未涉及“法”,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观点,与儒家孔子思想不符,排除B项; 材料并未涉及选拔人才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3.“判”是古时官员断决狱讼的文本,也是唐代铨选官吏的考试科目之一。唐代的《龙筋凤髓判》是我国完整传世的一部判例集,通过模拟判例的形式陈述案例缘由,给出判决意见,并进行解释,为应试者提供了“判”的写作程式和方法。这说明唐代()
北京教育考试院高考考试说明
北京教育考试院高考考试说明
北京教育考试院负责北京市各类教育考试的组织与管理,其中包括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相关工作。
对于高考考试说明,北京教育考试院每年会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及本地区教学实际,发布当年的《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和《考试说明》,为考生提供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具体信息。
例如,2024年的高考考试说明可能会包括以下内容:
1. 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或其他语种)、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部分学生还可能涉及选考科目。
2. 考试形式与时间安排:每科考试时长、考试日期及具体时段安排。
3. 考试内容与要求:各科目的知识体系、考核目标、重点内容范围,以及对考生能力层次的要求。
4. 试卷结构:各个科目的试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分值分布以及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
5. 样题解析:针对各科目的题型,提供典型例题并进行解析,帮助考生了解答题思路和评分标准。
6. 考试纪律与注意事项:提醒考生遵守考场规则、诚信应考,明确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北京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发布的最新消息,并结合当年的考试说明进行针对性复习。
由于教育政策和考试内容可能会逐年调整,请务必关注最新的官方文件。
2023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
2023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
2023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考试科目与内容:2023年北京高考统考科目仍旧保持“3+3”组合方式。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为必考科目,每门满分为150分;另外3门
为选考科目,每门满分为100分。
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一天,考生需要从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考试。
2. 考试时间: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考试时间为两天。
具体日期待定。
3. 成绩计算:高考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和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其中
英语听说考试满分50分,其他外语满分非英语为30分),学业水平等级
性考试科目成绩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中等级性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方式的通知》(京教计〔2018〕21号)要求进行折算,每科目满分100分。
4. 录取分数线:本科批次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以及学考等级考共六门科目总分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专科批次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总分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以上是2023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的主要内容,具体细节和要求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考生需要密切关注官方通知和政策,做好备考工作。
最新!2023新高考历史考试题型是怎么样的
最新!2023新高考历史考试题型是怎么样的新高考历史考试题型一、题型设置新高考历史选考试卷题型依然沿用传统模式,即“选择题+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暂未有消息出现新题型(填空、绘图等)。
(1)选择题从目前已确定的消息来看,新高考历史选考选择题共设置15道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设置4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即全部为单选题。
(2)非选择题根据目前已知的消息,新高考历史的非选择题依然以材料分析题为主,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每道非选择题的分值在10-12分左右,一般会有两道题是论述题(史论结合)。
非选择题的总分为55分。
选择题与非选择题构成整套试卷,共100分!二、考察内容新高考历史选考在202 1年仍然考察新人教版三本必修内容,必修一、二、三均有所涉及。
选修方面,改革、20世纪的战争和人物评价是考察重点,一般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请各位考生注意!高考历史怎么备考1.精编练习,适量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在一本书开始复习之前,对每节的习题精选工作(使用的参考资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在精选专题练习上,我坚持抓基本、抓重点、抓难点、抓热点、抓易错点的原则,精选一些思维含量较高,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又能反馈基本知识的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包括近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自己重组题,进行适量定时的训练(章节训练、单元训练、月考),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
2.及时讲评,启发提高。
我坚持每做必交、每交必改、每改必评的原则,对每次书面训练和检测性习题考试都及时进行评讲分析,针对学生在审题、解题中存在的思路或方法上的缺陷加以指正,使学生在讲评中受到启发,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建议一、阐释教材,着重加强揭示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教学。
为适应高考历史以考查历史思维能力为主的要求,第一轮复习应从微观入手,基本按章节顺序把教材划分成若干单元进行教学,在注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知识的同时,着重应帮助学生认识和揭示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构建知识的有序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历史知识体系。
2024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
2024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2024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主要基于新的高考改革政策,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同时倡导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具体的考试说明:一、考试内容与要求北京高考考试内容涵盖语文、数学、外语以及学生自选的三门选考科目。
考试要求学生在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北京高考采用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
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时长为150分钟,选考科目考试时长为75分钟。
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采用机器阅卷,非选择题采用人工阅卷或网上阅卷。
三、考试时间与安排北京高考通常在每年的6月进行,具体考试时间以教育部和北京教育考试院的通知为准。
考试地点由各区县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安排,考生需按照准考证上的要求到指定地点参加考试。
四、成绩评定与录取北京高考成绩评定采用原始分计分方式,即考生各科目的原始分数直接相加得到总成绩。
录取时,高校根据考生的总成绩和所报志愿进行择优录取。
同时,高校还可以参考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包括学业水平、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表现。
五、注意事项1.考生需认真阅读并遵守《考生须知》中的各项规定,按照要求参加考试。
2.考生需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入考场,遵守考场纪律和规定。
3.考生需保持卷面整洁,不得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或涂改。
4.考生需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试卷的答题和交卷工作。
以上是2024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的简要介绍,具体内容和要求以教育部和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正式文件为准。
考生需认真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和录取结果。
2024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主要基于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即“3+3”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不再区分文理科,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特长。
一、内容分析:1.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是高考的必考科目,每门科目的满分为150分,这三门科目的总分为450分。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北京卷)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北京卷)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北京卷)历史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
《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侧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A. 重视选贤任能B. 尊重个性自由C. 强调多元互鉴D. 注重仁义道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图片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
根据材料“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徽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可知,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音阶,其中“恻隐而爱人”体现的是“仁”,“方正而好义”体现的是“义”,“乐善而好施”体现的是“德”,“温舒而广大”体现的是“道”,“整齐而好礼”体现的是“礼”,综上可知,材料中的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仁义道德,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政治主张,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华文化体现的做人原则,没有描述个性自由,排除B项;多元互鉴指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故选D 项。
2. “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
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
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
这一发现说明,汉朝()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
高中历史全国卷考试说明
高中历史全国卷考试说明
高中历史全国卷考试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考试目标与要求:全国卷历史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概念和理论,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比较、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 考试内容:全国卷历史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等部分。
具体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内容。
3.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全国卷历史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
和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论述题等,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考试难度:全国卷历史考试的难度根据每年的命题难度和考生的答题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难度适中,既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够检验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 评分标准:全国卷历史考试的评分标准根据每年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选择题的评分标准为每题1分或2分,非选择题的评分标准为按点给分,根据学生的答案要点给出相应的分数。
总的来说,高中历史全国卷考试说明旨在全面考查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历史思维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在考试中能够认真审题、准确答题、表达清晰、逻辑严密。
2024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
一、北京高考考试概况2024年北京高考考试将于6月7日至11日举行,全市共设考点210个,考场1200个,预计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约为16万人。
本次高考考试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旨在选拔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进入本科教育阶段。
二、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本次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和政治7个科目的考试。
考试时间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时段,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天上午:语文2.第一天下午:数学3.第二天上午:外语4.第二天下午:物理5.第三天上午:化学6.第三天下午:生物7.第四天上午:政治三、考试安全和防范措施为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和安全,考试期间将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考点周边将设置安全防护区,确保考点的安全环境。
其次,在考点的出入口设置安全检查处,对所有进出考点的人员进行身份核验和安全检查。
再次,考点内部将设立监控摄像头,对考场内的考生进行监督和录像,并建立考试违规举报渠道,鼓励考生和监考人员积极举报。
最后,教育考试机构将进行全程监考,确保考试的公正性。
四、考试规则和要求1.考试时间:每个科目的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语文和数学科目设置文理分科,考生需按照自己所报考的科目进行答题。
2.考试形式:采用笔试形式,考生需携带2B铅笔、黑色签字笔和橡皮擦等考试用品,禁止携带任何与考试科目无关的物品进入考场。
3.答题方式:考生需按照试卷上的规定,正确填涂或书写答案。
试卷上出现涂改、修改或乱涂答案的情况将被认定为作弊行为。
4.考试违规:任何试图作弊、抄袭、传递答案或干扰考试秩序的行为,都将被认定为考试违规行为。
一经发现,将取消该科目成绩,并可能影响考生的总成绩。
五、成绩公布和查分方式六、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和录取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兴趣,自主选择填报志愿。
填报志愿的时间为成绩公布后的短暂时期,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志愿的填报工作。
填报志愿后,将根据考生的成绩、志愿和招生计划进行录取工作。
录取结果将于7月下旬公布。
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有关高考“历史”的考试大纲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是针对历史学科的高考要求和考试内容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主要涉及考试的性质、目标、内容、题型和难度等方面。
有关高考“历史”的考试大纲如下:
1.考试性质: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是针对历史学科的高考要求和考试内容而制定的指导性
文件,旨在检测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方面的理解、分析、评价和应用能力。
2.考试目标: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考试目标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能力和历史
素养等方面。
具体包括:对历史事实、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了解和掌握;对历史事件的推导和分析能力,对历史进程的概括和评价能力;对历史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对历史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尊重,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理解和认识等。
3.考试内容: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史、世界史等部分,涉及古
代、中世纪、近现代等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方面。
具体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社会变革等方面。
4.题型和难度: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难
度根据不同年份和地区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高考历史考试的难度适中,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2024年北京高考历史试卷
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是唐朝时期的重要制度创新?
A. 行省制
B. 三省六部制(正确答案)
C. 军机处
D. 内阁制
明清时期,北京城的设计体现了哪种思想?
A. 天人合一
B. 皇权至上(正确答案)
C. 民主平等
D. 商业繁荣
下列哪一场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转折点?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百团大战
D. 湘西会战(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哪一项政策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的完成(正确答案)
C. 改革开放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曾七次下西洋?
A. 戚继光
B. 郑和(正确答案)
C. 郑成功
D. 鉴真
清朝时期,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农学的巅峰之作?
A. 《天工开物》
B. 《农政全书》(正确答案)
C. 《本草纲目》
D. 《徐霞客游记》
新中国成立初期,哪一项外交政策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立场?
A. 一边倒
B. 另起炉灶(正确答案)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下列哪一项不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展开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C. 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D. 计划经济体制得到强化(正确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历史)及解读 I. 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题包括两部分: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试题以科目内知识综合为主,科目间综合试题所占比例较小,一般设置一道或两道科目间综合试题,回答科目间综合试题需要同时运用政治、历史和地理中的2个或3个科目的相关知识。
二、分值比例
文科综合满分为300分,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选择题共140分,选择题共140分,非选择题共160分。
三、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
试题按照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科目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II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查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政治、历史、地理各科目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反映各科目之间的综合联系,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说明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查目标与要求:其中“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
二、考试范围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考试内容。
(二)历史
第一部分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
(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分封制
宗法制
(2)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
郡县制
秦始皇
(3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
唐太宗
王安石变法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丞相制度的废除
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康熙帝
2.
(1)古代中国的农业
生产工具的改进与耕作技术的发展
水利设施的完善
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土地制度的演变(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金属冶炼、制瓷和纺织
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
(3)古代中国的商业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繁荣
(4)“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
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
韩非子与法家思想
(2)汉代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宋明理学
“三教合一”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的“异端”思想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数学
天文学
农学
医学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2)书画与戏曲艺术
汉字与书法
中国画
京剧
(3)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与汉赋
唐诗、宋词与元曲
明清小说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智者学派
(2)苏格拉底
(3)柏拉图
(4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
(2
(3)启蒙运动
2.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3)两次工业革命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
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2)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独立战争
(2012年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华盛顿
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两党制
(3)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2)(2012年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拿破仑
19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012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统一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读:1.此部分增加了“德意志统一”内容,对德国内容有所偏重(与德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处重要地位有关;与中德关系重要有关)应重点关注。
2. 《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等法律文件较2012年都单列,予以凸显,应重点关注此专题,涉及以上法律文件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分析应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
4.近代埃及、俄国与日本的改革
(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较2012年新增部分。
与埃及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地位有关;与中非关系有关。
只有此部分涉及非洲历史,应重点关注。
)
(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3
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
(删除了2012年的“英国宪章运动”部分。
但此内容仍可在英国民主政治部分出现,其重要性下降) (1
(2)
(3
(4)巴黎公社
6.
(1)牛顿与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4)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政治
(1)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2)太平天国运动
(3)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较2012年新增“清末新政”。
涉及近代宪政变革及经济影响(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
(4)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较2012年删除“反专制斗争”)
(5)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删除2012
关注“抗日战争”部分)
解放战争
2.近代中国的经济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及初步发展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从“师夷长技”、体用之争到维新思想
(删除2012年“民主思想的引入与宣传”部分)
(2)孙中山与三民主义(较年此节内容位置提升,重点关注)
(3
(4
第三部分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列宁
(2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4)“斯大林模式”
(5)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亚洲觉醒”的先驱
(1)甘地
(2)凯末尔
4.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瓦解
冷战的兴起与发展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冷战后的和平与动荡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6.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2)量子论
(3)现代信息技术
(4)20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6)新中国的外交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改革开放后的重要外交活动
2.现代中国的经济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
(1)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2)邓小平与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与科技文教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4)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6)教育事业的发展
(7)詹天佑与李四光
说明:带部分为选修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