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明朝皇帝世系表
明朝皇帝世系表
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75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穆宗朱载垢(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明代皇帝世系表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图二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文(1377-1402)
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明清帝王世系表
明代帝王世系表庙号姓名年号在位时间谥号1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1368年—1398年高皇帝2 明惠宗朱允炆建文1398年—1402年让皇帝3 明成祖朱棣永樂1402年—1424年文皇帝4 明仁宗朱高熾洪熙1424年—1425年昭皇帝5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1425年—1435年章皇帝6 明英宗朱祁鎮正統1435年—1449年睿皇帝7 明代宗朱祁鈺景泰1449年—1457年景皇帝8 明憲宗朱見深成化1464年—1487年纯皇帝9 明孝宗朱祐樘弘治1487年—1505年敬皇帝10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1505年—1521年毅皇帝11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1521年—1566年肃皇帝12 明穆宗朱載垕隆慶1566年—1572年庄皇帝13 明神宗朱翊鈞萬曆1572年—1620年显皇帝14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1620年贞皇帝15 明熹宗朱由校天啟1620年—1627年悊皇帝16 明思宗朱由檢崇禎1627年—1644年烈皇帝清代帝王世系表庙号姓名年号在位时间谥号1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1616年—1626年初谥武皇帝,后谥高皇帝2清太宗皇太极天聰、崇德1626年—1643年文皇帝3 清世祖福临顺治1643年—1661年章皇帝4 清聖祖玄烨康熙1661年—1722年仁皇帝5 清世宗胤禛雍正1722年—1735年宪皇帝6 清高宗弘历乾隆1735年—1795年纯皇帝7 清仁宗颙琰嘉庆1795年—1820年睿皇帝8 清宣宗旻宁道光1820年—1850年成皇帝9 清文宗奕詝咸丰1850年—1861年显皇帝10清穆宗载淳祺祥同治1861年—1875年毅皇帝11清德宗載湉光緒1875年—1908年景皇帝12无|清恭宗溥仪宣統1908年—1912年无|愍皇帝。
明朝帝王表
朱厚照
正德 1505-1521
明孝宗长子
康陵
睿宗
朱祐杬
(世宗追尊)
明世宗之父
显陵
11
世宗
朱厚熜
嘉靖 1521-1566 明睿宗次子、 明武宗堂弟 永陵
12
穆宗
朱载坖
隆庆 1566-1572
明世宗第三子
昭陵
13
神宗
朱翊钧
万历 1572-1620
明穆宗第三子
定陵
14
光宗
朱常洛
泰昌
1620(29 天)
明神宗长子
明朝帝王表
序号
庙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1
太祖
朱元璋
洪武 1368-1398
人物关系
明成祖之父
帝陵
孝陵
兴宗
朱标
(惠宗追尊,成祖取 消,安宗恢复)
明太祖长子,明惠宗之父
东陵
2
惠宗
朱允炆
建文 1398-1402
明太祖之孙
3
成祖
朱棣
永乐 1402-1424
明太祖第四子
4
仁宗
朱高炽
洪熙 1424-1425
明成祖长子
庆陵
15
熹宗
朱由校
天启 1620-1627
明光宗长子
德陵
16
思宗、毅宗 、威宗
朱由检
崇祯 1627-1644
明光宗第五子
思陵
-
长陵 献陵
5
宣宗
朱瞻基
宣德 1425-1435
明仁宗长子
景陵
正统 1435-1449
6
英宗
朱祁镇
明宣宗长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明朝皇帝顺序关系表
明朝皇帝顺序关系表
明朝从朱元璋称帝开始,到崇祯自缢结束,一共276年,一共有16个皇帝。
元朝末年民不聊生,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了其中一支起义队伍。
最后,朱元璋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名为明朝。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由汉族人建立的王朝,明朝在中国古代王朝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明朝皇帝顺序具体如下:
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
3.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
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
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
6.明英宗,正统(天顺)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
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
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
8.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
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1487年-1505年在位。
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
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
12.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1567年-1572年在位。
1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27年-1620年在位。
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
15.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16.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
明朝帝王直系子孙表及藩国及封号
明朝帝王直系子孙表及藩国及封号○明熙祖(太祖之祖父)诸子1 明仁祖(朱世珍)2 寿春王○寿春王(仁祖之弟)诸子1 霍丘王子:宝应王2 下蔡王3 安丰王子:六安王、来安王、都梁王、英山王4 蒙城王○明仁祖(朱世珍)诸子1 南昌王子:长阳王、靖江王2 盱眙王子:昭信王3 临淮王4 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年号洪武)诸子1 太子(朱标,早逝,追封明兴宗)2 秦王,建藩国于陕西西安府秦愍王(朱樉)-秦隐王(朱尚炳)-秦僖王(朱志堩)-秦怀王(朱志均)-秦康王(朱志邅)-秦惠王(朱公锡)-秦简王(朱诚泳)-秦昭王(朱秉欆)-秦定王(朱惟焯)-秦宣王(朱怀埢)-秦靖王(朱敬镕)-秦敬王(朱谊旐)-秦王(朱谊漶)-秦王(朱存枢)李自成攻破西安,朱存枢投降被俘。
3 晋王,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晋恭王(朱)-晋定王(朱济熺)-晋王(朱济熿)-晋王(朱美圭)-晋庄王(朱钟铉)-晋端王(朱知烊)-晋简王(朱新典)-晋惠王(朱慎鋷)-晋穆王(朱敏淳)-晋王(朱求桂)李自成攻陷山西,晋王朱求桂与秦王朱存枢均被俘,入北京,不知所终。
4 燕王,建藩国于北平府明成祖(朱棣)燕王朱棣以一隅灭天下,四年“靖难”,攻破南京,夺得帝位,迁都北平,改名北京,传14帝,崇祯17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尽,明朝灭亡。
5 周王,建藩国于河南开封府周定王(朱橚)-周宪王(朱有炖)-周简王(朱有爝)-周靖王(朱子垕)-周懿王(朱子驩)-周惠王(朱同镳)-周恭王(朱睦审)-周庄王(朱朝堈)-周敬王(朱在铤)-周端王(朱肃溱)-周王(朱恭枵)崇祯十四年冬,李自成攻开封,朱恭枵出告示,杀贼一人者,赏黄金50两,贼久攻不克解围散去。
明年四月,李自成再围开封,决河灌城,死者数十万,城破后,朱恭枵及其家眷被明军救出,不久去世,其孙南走,死于广州。
6 楚王,建藩国于湖广武昌府楚昭王(朱桢)-楚庄王(朱孟烷)-楚宪王(朱季堄)-楚康王(朱季埱)-楚靖王(朱均鈋)-楚端王(朱荣氵戒)-楚愍王(朱显榕)-楚恭王(朱英佥)-楚王(朱华奎)张献忠劫掠湖广,兵至武昌,俘虏朱华奎,沉入江中,诸子嗣无幸免者。
明朝皇室族谱一览表(明朝皇帝排列及辈分)
明朝皇室族谱一览表(明朝皇帝排列及辈分)第一代:太祖朱元璋;·第二代惠帝朱允炆,乃朱元璋长孙;·第三代太宗(成祖)朱棣,乃朱元璋四子(庶出),朱允炆之叔;·第四代仁宗朱高炽,乃朱棣长子;·第五代宣宗朱瞻基,乃朱高炽长子;·第六代英宗朱祁镇,乃朱瞻基长子;·第七代代宗朱祁钰,乃朱瞻基次子(庶出),朱祁镇之弟(后英宗复位,代宗被废);·第八代宪宗朱见深,乃朱祁镇长子(庶出),朱祁钰从子;·第九代孝宗朱祐樘,乃朱见深三子(庶出);·第十代武宗朱厚照,乃朱祐樘长子(武宗无嗣,乃由旁支皇室选择朱厚熜入继大统);·第十一代世宗朱厚熜,乃朱见深四子兴献王朱祐杬(庶出)之嫡长子,朱祐樘从子,朱厚照从弟;·第十二代穆宗朱载垕,乃朱厚熜三子(庶出);·第十三代神宗朱翊钧,乃朱载垕三子(庶出);·第十四代光宗朱常洛,乃朱翊钧长子;·第十五代熹宗朱由校,乃朱常洛长子(庶出)(熹宗死后无嗣,乃诏令五弟信王朱由检入继大统);·第十六代毅宗(思宗)朱由检,乃朱常洛五子(庶出)(毅宗死后,明朝覆灭,宗室乃于南方割据)。
以下为南明(含四帝一监国)第十七代安宗(质宗)朱由崧,乃朱翊钧三子福恭王朱常洵(庶出)嫡子,朱由校从弟,朱由检从兄(安宗被清军所俘,群臣乃先后拥立鲁王朱以海,韩王朱本铉监国,郑芝龙在福建拥立唐王朱聿键);·第十八代绍宗朱聿键,乃朱元璋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庶出)八世孙,唐端王朱硕熿之长孙,朱由检族叔(绍宗死后,福建群臣拥立朱聿鐭(南明绍武帝),然而一月就被清军灭亡,乃拥立桂王朱由榔);·第十九代昭宗朱由榔,乃朱翊钧七子桂端王朱常瀛(庶出)四子(昭宗死后,明朝再无皇帝,1684年康熙攻占台湾后,最后一个监国投海自尽,明朝遂彻底灭亡)。
明朝世系图
明朝世系图第1代第2代第3代第4代第5代第6代第7代第8代第9代第10代第11代第12代朱元璋┬朱标懿文太子┬朱雄英虞怀王│├朱允炆建文帝│├朱允熥吴悼王│└朱允熞衡愍王├朱樉秦愍王├朱棡晋恭王├朱棣燕王┬朱高炽仁宗┬朱瞻基明宣宗┬朱祁镇┬朱见深明宪宗┬朱祐极悼恭太子│││││├朱祐樘明孝宗┬朱厚照明武宗││││││└朱厚炜│││││├朱祐杬兴献王┬朱厚熙岳怀王││││││└朱厚熜明世宗┬朱载基││││││├朱载壡││││││├朱载垕┬朱翊釴宪怀太子││││││└朱载圳├朱翊铃靖悼王││││││├朱翊钧明神宗││││││└朱翊镠潞简王┬朱常洛┬朱由校明熹宗│││││││├朱由㰒简怀王│││││││├朱由楫齐思王│││││││├朱由模怀惠王│││││││├朱由检明思宗│││││││├朱由栩湘怀王│││││││└朱由橏惠昭王││││││├朱常溆││││││├朱常洵││││││├朱常治││││││├朱常浩││││││├朱常润││││││├朱常瀛││││││└朱常溥│││││├朱祐棆岐惠王│││││├朱祐槟益端王│││││├朱祐楎衡恭王│││││├朱祐枟雍靖王│││││├朱祐榰寿定王│││││├朱祐梈汝安王│││││├朱祐橓泾简王│││││├朱祐枢荣庄王│││││└朱祐楷申懿王││││├朱见泽崇简王││││├朱见潾德庄王││││├朱见湜皇子││││├朱见浚吉简王││││├朱见治忻穆王││││├朱见淳许悼王││││├朱见澍秀怀王││││└朱见沛徽庄王│││└朱祁钰││├朱瞻埈郑靖王││├朱瞻墉越靖王││├朱瞻垠蕲献王││├朱瞻墡襄宪王││├朱瞻堈荆宪王││├朱瞻墺淮靖王││├朱瞻垲滕怀王││├朱瞻垍梁庄王││└朱瞻埏│├朱高煦汉王│├朱高燧赵简王│└朱高爔├朱橚周定王├朱桢楚昭王├朱榑齐恭王├朱梓潭王├朱杞赵王├朱檀鲁荒王├朱椿蜀献王├朱柏湘献王├朱桂代简王├朱楧肃庄王├朱植辽简王├朱栴庆靖王├朱权宁献王├朱楩岷庄王├朱橞谷王├朱松韩宪王├朱模沈简王├朱楹安惠王├朱桱唐定王└朱栋郢靖王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明朝帝王系谱图
明朝帝王世系表大明王朝,1368年—1644年,历时277年,共传12世,16帝。
南明皇帝:
朱由崧,安宗简皇帝,弘光(1644年——1645年),待考
朱聿键,绍宗襄皇帝,隆武(1645年——1646年),隆武陵
朱聿鐭,文宗节皇帝,绍武(1646年),绍武陵
朱由榔,昭宗匡皇帝,永历(1646年——1662年),永历陵
明十六帝传世图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1368-1398)
懿文太子朱标成祖朱棣(永乐,1403-1424)
惠帝朱允炆(建文,1399-1402)仁宗朱高炽(洪熙,1425-1425)
宣宗朱瞻基(宣德,1426-1435)
代宗朱祁钰(景泰,1450-1457)英宗朱祁镇(正统,1436-1449)
(天顺,1457-1464)
宪宗朱见深(成化,1465-1487)
孝宗朱祐樘(弘治,1488-1505)兴献王朱祐杬
武宗朱厚照(正德,1506-1521)世宗朱厚熜(嘉靖,1522-1566)
穆宗朱载垕(隆庆,1567-1572)
神宗朱翊钧(万历,1573-1620)
光宗朱常洛(泰昌,1620-1620)熹宗朱由校(天启,1621-1627)思宗朱由检(崇祯,1628-1644)。
明朝皇帝世系表
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政治腐败。努尔哈赤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成祖朱棣
仁宗
宣宗
英宗
宪宗
孝宗
武宗
世宗
穆宗
神宗
光宗
熹宗
思宗
穆宗朱载垢(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完整版)明朝皇帝世系表
药中毒死,时年 60 岁。
穆宗朱载垢( 1537-1572) 神宗朱翊钧( 1563-1620) 光宗朱常洛( 1582-1620) 熹宗朱由校( 1605-1627) 思宗朱由检( 1610-1644)
年号 “隆庆 ”1566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
年即位,在位 7 年 时年 36 岁。
成祖朱棣 仁宗
宣宗
英宗
宪宗
孝宗
武宗
世宗
穆宗
神宗
光宗
熹宗
思宗
7 年,死于 1572 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 10 岁,由 年号 “万历 ”1572 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
年即位,在位 48 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
年
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 1620 年,
时年 58 岁。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 年号 “泰昌 ”1620
年号 “成化 ”1464
宪宗,英宗长子, 宪宗好方术, 溺于女色,
年即位,在位 24 致使宦官 “奸欺国政 ”。1487 年,宪宗死, 时年 41
年
岁。
年号 “弘治 ”1487 年即位,在位 19
孝宗,宪宗三子。 孝宗 “更新庶政, 言路大开 ”,
年
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
为“中兴之令主 ”。死于 1505 年,时年 36 岁。
年即位,在位 11 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 “仁宣之治 ”,宣宗时
年
君臣关系融洽, 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 1435
年,时年 38 岁。
年号 “正统 ” “天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 9 岁,被宦
明朝皇帝顺序表格模板(1368年——1644年)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位。
16
明思宗
朱由检
崇祯
1627——1644年
1635年,皇太极改民族名:女真族改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改国家名:后金改为清。
1643年,闯王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
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城,崇祯自缢,明朝灭亡。
1644年,吴三桂投降清朝,清军进入山海关,迁都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为提高皇帝的权威,采用“廷杖”惩处大臣。
2
明惠宗
朱允炆
建文
1398——1402年
朱元璋之孙
3
明太宗
明成祖
朱棣
永乐
1402——1424年
朱元璋四子
明成祖成立特务机构——东厂。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1405年第一次下西洋。
1406——1420年,明成祖历时15年大规模营建北京城。
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
4
5
明宣宗
朱瞻基
宣德
1425——1435年
1433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6
7
8
9
10
明武宗
朱厚照
正德
1505——1521年
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来自11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
1521——1566年
1561年,民族英雄戚继光领导“戚家军”在浙江台州抗倭九战九捷。
明朝皇帝顺序表(1368年——1644年)
代
庙号
姓名
年号
统治时间
人物关系
备注
1
明太祖
朱元璋
洪武
1368——1398年
明朝皇帝顺序表及关系
明朝皇帝顺序表及关系明朝第一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帝位由皇太孙朱允炆继承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惠宗-朱允炆朱允炆(生于1377年12月5日- 享年不详),出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朱元璋的孙子,太子朱标次子;父亲朱标病逝后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逝世后承继帝位,在位四年(1398-1402),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因改革实行削藩,引发“靖难之役”被叔叔朱棣攻入南京登基称帝,其后朱允炆下落不明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朱棣(生1360年5月2日—终1424年8月12日),出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建文四年(1402年)登基帝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享年六十四岁。
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
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帝位由长子朱高炽继承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生1378年8月16日—终1425年5月29日),出生于凤阳府(今凤阳县城),朱棣长子。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王世子,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继帝位,年号洪熙;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病逝终年48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帝位由长子朱瞻基继承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生1399年3月16日—终1435年1月31日)出生于北平燕王府(今北京市)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明仁宗朱高炽长子。
明代皇帝世系表
明代庙号谥号姓名在世时间年号在位时间帝陵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洪武1368年-398年孝陵兴宗和天敬道宪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朱标1355年-1392年孝东陵惠宗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1399年-1402年无陵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朱棣1360年-1424年永乐1403年-1424年长陵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朱高炽1378年-1425年洪熙1425年献陵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朱瞻基1398年-1435年宣德1426年-1435年景陵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朱祁镇1427年-1464年正统天顺1436年-1449年1457年-1464年裕陵代宗(郕王)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朱祁钰1428年-1457年景泰1450年-1457年景泰陵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朱见深1447年-1487年成化1465年-1487年茂陵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朱佑樘1470年-1505年弘治1488年-1505年泰陵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朱厚燳1491年-1521年正德1506年-1521年康陵睿宗(兴献王)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朱祐杬1476年-1519年显陵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朱厚熜1507年-1566年嘉靖1522年-1566年永陵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朱载垕1537年-1572年隆庆1567年-1572年昭陵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朱翊钧1563年-1620年万历1573年-1620年定陵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朱常洛1582年-1620年泰昌1620年庆陵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朱由校1605年-1627年天启1621年-1627年德陵思宗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朱由检1610年-1644年崇祯1628年-1644年昭陵安宗(福王)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朱由崧1607年-1645年弘光1644年-1645年无绍宗(唐王)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朱聿键1602年-1646年隆武1645年-1646年隆武陵文宗(唐王)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皇帝朱聿鐭1605年-1647年绍武1646年-1647年绍武陵昭宗(桂王)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朱由榔1623年-1661年永历1646年-1661年永历陵。
明朝宗室世系表
德祖玄皇帝懿祖恒皇帝熙祖裕皇帝(祖陵安徽泗县)-2子儿子:长子朱世珍-4子次子(寿春王)-4子长子(霍丘王)-1子长子(宝应王)次子(下蔡王)三子(安丰王)-4子长子(六安王)次子(来安王)三子(都梁王)四子(英山王)四子(蒙城王)朱世珍仁祖淳皇帝(皇陵安徽凤阳)-4子儿子:长子(南昌王)-2子长子(山阳王)次子朱文正子朱守谦(靖江王)子朱赞仪(悼僖王)子朱佐敬(庄简王)子朱相承子朱规裕(昭和王)子朱约麒(端懿王)子朱经扶(安肃王)子朱邦苎子朱任昌子朱履焘子朱任晟子朱履祜子朱佐敏次子(盱眙王)-1子长子(昭信王)三子(临淮王)四子朱元璋(太祖)-26子朱元璋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孝陵江苏南京)-26子生于1328年,父为仁祖淳皇帝朱世珍,母为陈氏。
于1368年称帝,年41岁,年号洪武。
卒于1398年,享年71岁,在位31年。
皇后: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孝陵江苏南京)皇子:长子朱标(懿文太子)-5子长子朱雄英(虞怀王)次子朱允炆(惠帝)-2子三子朱允熥(广泽王)四子朱允熞(怀恩王)五子朱允熙(敷惠王)次子朱樉(秦愍王)子朱尚炳(秦隐王)子朱志堩(秦僖王)子朱志均(秦怀王)子朱志邅(秦康王)子朱公锡(秦惠王)子朱诚泳(秦简王)子朱诚澯(临潼王)子朱秉欆(秦昭王)子朱惟焯(秦定王)从子朱怀埢(秦宣王)子朱敬镕(秦靖王)子朱谊澡(秦敬王)子朱谊漶(秦王)子朱存枢(秦王)三子朱棢(晋恭王)子朱济熺(晋定王)曾孙朱奇溯(西河王)子朱表相(西河王)子朱济熿(晋王)子朱美圭(晋献王)子朱钟铉(晋庄王)子朱奇源(晋王)子朱表荣(晋王)子朱知烊(晋端王)子朱表槏(新化王)子朱知节(新化王)长子朱新典(晋简王)子朱新墧子朱慎镜(晋王)子朱慎鋷(晋王)子朱敏淳(晋王)子朱求桂(晋王)子朱表檈(荥泽王)四子朱济炫(庆成庄惠王)孙朱钟镒(庆成王)子朱奇浈(庆成王)子朱表栾(庆成王)子朱奇添四子朱棣(成祖)-4子五子朱橚(周定王)子朱有墩(周宪王)子朱有动子朱有爝(周简王)子朱子垕(周靖王)子朱子驩(周懿王)子朱同镳(周惠王)子朱安横(周悼王)子朱睦审(周恭王)子朱勤熄子朱朝堈(周庄王)子朱在铤(周敬王)子朱肃溱(周端王)子朱恭枵(周王)子朱睦楧(南陵王)子朱安泛(平乐王)子朱安涘(义宁王)子朱安戍子朱有爌六子朱桢(楚昭王)子朱孟烷(楚庄王)子朱季堄(楚宪王)子朱季埱(楚康王)从子朱均鈋(楚靖王)子朱荣戒(楚端王)子朱显榕(楚愍王)子朱英耀子朱英佥(楚恭王)子朱华奎(楚王)子朱华壁(宣化王)子朱英炊(通山王)子朱显槐(武冈王)子朱显休(崇阳王)七子朱榑(齐王)子朱贤爀八子朱梓(潭王)九子朱杞(赵王)十子朱檀(鲁荒王)子朱肇煇(鲁靖王)子朱泰堪(鲁惠王)子朱阳铸(鲁庄王)子朱当漎子朱健杙子朱观定(鲁端王)子朱颐坦(鲁恭王)子朱寿爵子朱寿鏳(鲁敬王)子朱寿鋐(鲁宪王)子朱寿镛(鲁肃王)子朱以派(鲁王)子朱当沍(归善王)十一子朱椿(蜀献王)子朱悦熑子朱友堉(蜀靖王)子朱友党(蜀僖王)子朱悦爠(华阳王)子朱悦菼(蜀和王)子朱友垓(蜀定王)子朱申鈘(蜀怀王)子朱申凿(蜀惠王)子朱宾瀚(蜀昭王)子朱让栩(蜀成王)子朱承龠(蜀康王)子朱宣圻(蜀端王)子朱奉铨(蜀恭王)子朱至澍(蜀王)十二子朱柏(湘献王)十三子朱桂(代简王)子朱逊耑子朱仕廛(代隐王)子朱成炼(代惠王)子朱聪沫(武邑王)子朱俊杖(代懿王)子朱充耀(代昭王)子朱廷埼(代恭王)子朱鼐铉(代定王)子朱鼐钧(代王)子朱鼎渭(定康王)孙朱传齐(代王)子朱逊燂(襄垣王)子朱逊烇(灵丘王)子朱仕塝(灵丘王)子朱成鈠(灵丘王)子朱聪滆(灵丘王)子朱俊格孙朱廷址子朱鼐镰十四子朱楧(肃庄王)子朱瞻焰(肃康王)子朱禄埤(肃简王)子朱贡錝(肃恭王)子朱真淤子朱弼桓子朱弼桄(肃定王)子朱缙炯子朱绅堵(肃怀王)子朱弼柿子朱缙贵(肃懿王)子朱绅尧(肃宪王)子朱识鋐(肃王)十五子朱植(辽简王)子朱贵烚(辽王)子朱贵受(辽肃王)子朱豪墭(辽靖王)子朱恩稽(辽惠王)子朱宠涭(辽恭王)子朱致格(辽庄王)子朱宪节(辽王)子朱宠寰(光泽王)子朱贵燮(远安王)子朱贵煊(巴东王)十六子朱旃(庆靖王)子朱秩煃(庆康王)子朱邃欻(庆怀王)子朱邃塀(庆庄王)子朱寘錖(庆恭王)子朱台浤(庆定王)子朱鼒櫍子朱鼒枋(庆惠王)子朱倪贵(庆端王)子朱伸域(庆宪王)子朱帅锌(庆王)子朱倬纮(庆王)子朱寘銂(巩昌王)子朱秩炅(安塞王)子朱秩炵子朱邃墁子朱寘鐇(安化王)孙朱鼒材十七子朱权(宁献王)子朱盘烒(宁惠王)子朱奠培(宁靖王)子朱觐钧(宁康王)子朱宸濠(宁王)子朱奠壏(戈阳王)五世孙朱多煌子朱谋堚子朱奠堵(石城王)子朱觐镐子朱宸浮子朱宸浦子朱宸潣子朱拱梃子朱宸澅子朱宸浫子朱拱概子朱多量子朱谋韦十八子朱楩(岷庄王)子朱徽焲子朱徽煣(岷恭王)子朱音瀼(岷顺王)子朱膺丕(岷简王)子朱彦汰(岷靖王)子朱誉荣(岷康王)子朱定耀(岷定王)孙朱企崟(岷王)子朱彦泥(南安王)子朱膺铺(安昌王)子朱徽煠十九子朱橞(谷王)二十子朱松(韩宪王)子朱冲或(韩恭王)子朱范圯(韩怀王)子朱范仰(韩靖王)子朱征钋(韩惠王)子朱偕充(韩悼王)子朱偕灊(韩康王)子朱旭櫏(韩昭王)子朱融燧(韩定王)子朱谟典子朱朗锜(韩端王)曾孙朱亶脊子朱旭肴(建宁王)子朱冲秌(襄陵王)子朱范址子朱冲烌(乐平王)二十一子朱模(沈简王)子朱佶焞(沈康王)子朱幼学(沈庄王)子朱诠钲(沈恭王)孙朱允桤孙朱允栘(沈宪王)子朱恬烄(沈宣王)子朱珵尧(沈定王)子朱效庸(沈王)子朱幼予(清源王)从子朱允杉从子朱允柠从子朱允析二十二子朱楹(安惠王)二十三子朱桱(唐定王)子朱琼烃(唐靖王)子朱琼炟(唐宪王)子朱芝址(唐庄王)子朱弥鍗(唐成王)子朱弥钳子朱宇温(唐敬王)子朱宙栐(唐顺王)子朱硕熿(唐端王)子朱聿键(唐王)子朱聿镆(唐王)子朱芝垝(三城王)子朱芝瓦(荡阴王)子朱芝垠(承休王)子朱弥鋠二十四子朱栋(郢靖王)二十五子朱彝(伊历王)子朱颙炴(伊简王)世孙朱諟钒(伊悼王)世孙朱諟锊(伊定王)子朱訏渊(伊庄王)子朱訏淳(伊敬王)子朱典楧(伊王)子朱褒节二十六子朱楠朱允炆恭闵惠皇帝-2子生于1377年,父为懿文太子朱标,母为懿文太子妃吕氏。
明代君主世系表
明明朝君主与年号 肖像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世时间 年号 在位时间明德祖玄皇帝朱百六 — — — 明懿祖[1] 恒皇帝 朱四九 — — — 明熙祖[1] 裕皇帝 朱初一 —— —明仁祖[1]淳皇帝朱世珍1283年-1344年— —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洪武1368年-1398年明兴宗 孝康皇帝朱标1355年-1392年— —明惠宗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朱允炆 1377年-1402年建文1398年-1402年明神宗 孝愍皇帝 — 恭闵惠皇帝明成祖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 1360年-1424年永乐1402年-1424年明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明仁宗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朱高炽1378年-1425年洪熙1424年-1425年明宣宗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朱瞻基1398年-1435年宣德1425年-1435年明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朱祁镇1427年-1464年 正统1435年-1449年 天顺1457年-1464年 —恭仁康定景皇帝朱祁钰 1428年-1457年 景泰1449年-1457年明代宗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明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朱见深1447年成1464年-1487年年明孝宗达天明道纯识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朱祐樘1470年-1505年弘治1487年-1505年明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朱厚照1491年-1521年正德1505年-1521年——朱宸濠?-1520年顺德1519年明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朱祐杬1476年-1519年———兴献帝—本生父兴献帝—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明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朱厚熜1507年-1566年嘉靖1521年-1566年明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朱载垕1537年-1572年隆庆1566年-1572年明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朱翊钧1563年-1620年万历1572年-1620年明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朱常洛1582年-1620年泰昌1620年明熹宗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朱由校1605年天1620年-1627年科尔沁达尔汗亲王(世袭表)纳穆塞↙↓ ↘次子:明安,后旗始祖↓三子:洪果尔,左翼前旗始祖长子:莾古斯(清廷追封福亲王)↓子宰桑(清廷追封忠亲王)↙↓↘↘长子:乌克善次子:察罕三子:索纳穆四子:满珠习礼(卓日克图亲王(科尔沁贝勒)(科尔沁台吉)(第一代达尔汗亲王1659年被革职)崇德元年封1636-1665)↓儿子:奇塔特(多罗郡王,被召驸马)↓↓和塔(满珠习礼长子)六世孙:拉锡噶勒(第二代达尔汗王,康熙四年封1665-1669)(随皇帝出巡有功,被封“温都尔王”)↓↓班弟(和塔长子)九代温都尔王:济格默特郎布(第三代达尔汗王,康熙七年封1671-1710)被偿“亲王”衔↓↓第四代达尔汗王,罗布藏衮布(班弟长子)末代温都尔王:阳仓加布1920年(康熙49年封11710-1752)哲盟盟长太太是北京红罗厂车大公爷妹妹,↙↓满州八旗人,巴音塔拉王府火灾后,↓ (第五代达尔汗王色布腾巴拉珠尔)(罗布藏衮布三子)1923年重建,1941年腊月25,太太↓乾隆八年封辅国公,哲盟副盟长从北京回娘家回新京,打算回府看看,↓ 乾隆17-20年袭达王爵1752-1755,下人烧炕过多,王府再次失火烧毁。
明朝十六帝关系表,明朝16帝的年号排序是什么?
明朝十六帝关系表,明朝16帝的年号排序是什么?明朝16帝的年号排序是什么?明朝16帝年号:1、洪武,1368年—1398年。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2、建文,1399年—1402年。
明惠宗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
3、永乐、1402年—1424年。
明成祖朱棣,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后人称其为永乐大帝。
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4、洪熙,1424年—1425年。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
5、宣德,1425年—1435年。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
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6、正统,1436—1449年。
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
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
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7、景泰,1450年—1457年。
明代宗朱祁钰,明朝第七位皇帝。
朱祁钰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启用于谦等正直之人,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
8、天顺,1457年—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八任皇帝。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
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
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9、成化,1465—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
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 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
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
但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
明朝皇帝世系表.doc
明代皇帝世系表年号“洪武”1368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 1368 年建立明太祖朱元璋( 1328-1398)图二年称帝,在位 31朝,定都南京,死于 1398 年,时年71 岁。
年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年号“建文”1398 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 20 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惠帝朱允文( 1377-1402)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年即位,在位 5 年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 1402 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年号“永乐”1402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 1420 年推成祖朱棣( 1360-1424)年即位,在位 23 翻明惠帝自立, 1421 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年《永乐大典》。
死于 1424 年,时年65 岁。
年号“洪熙”1424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仁宗朱高炽( 1378-1425)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在位 1 年,死于年即位,在位 1 年1425 年,时年 48 岁。
年号“宣德”1425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宣宗朱瞻基( 1398-1435)年即位,在位 11 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年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 38 岁。
年号“正统” “天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 岁,被宦官王振专权, 1449 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顺”(1435-1449 ;英宗朱祁镇( 1427-1464)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 年,1457-1464)在位,被放回,直到 1457 年,才又即位。
死于 1464 年,在位 23 年时年 38 岁。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年号“景泰”1449 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景帝朱祁钰( 1428-1457)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年即位,在位 9 年其软禁,直到 1475 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
明朝宗室世系表
七子 朱榑(齐王) 子 朱贤爀
八子 朱梓(潭王) 九子 朱杞(赵王) 十子 朱檀(鲁荒王)
子 朱肇煇(鲁靖王) 子 朱泰堪(鲁惠王) 子 朱阳铸(鲁庄王) 子 朱当漎 子 朱健杙 子 朱观定(鲁端王) 子 朱颐坦(鲁恭王) 子 朱寿爵 子 朱寿鏳(鲁敬王) 子 朱寿鋐(鲁宪王) 子 朱寿镛(鲁肃王) 子 朱以派(鲁王) 子 朱当沍(归善王)
子 朱表檈(荥泽王) 四子 朱济炫(庆成庄惠王)
孙 朱钟镒(庆成王) 子 朱奇浈 (庆成王) 子 朱表栾(庆成王) 子 朱奇添
四子 朱棣(成祖)-4子 五子 朱橚(周定王)
子 朱有墩(周宪王) 子 朱有动 子 朱有爝(周简王)
子 朱子垕(周靖王) 子 朱子驩(周懿王)
子 朱同镳(周惠王) 子 朱安横(周悼王) 子 朱睦审(周恭王) 子 朱勤熄 子 朱朝堈(周庄王) 子 朱在铤(周敬王) 子 朱肃溱(周端王) 子 朱恭枵(周王) 子 朱睦楧(南陵王) 子 朱安泛(平乐王) 子 朱安涘(义宁王) 子 朱安戍
十一子 朱椿(蜀献王) 子 朱悦熑 子 朱友堉(蜀靖王) 子 朱友党(蜀僖王) 子 朱悦爠(华阳王) 子 朱悦菼(蜀和王) 子 朱友垓(蜀定王) 子 朱申鈘(蜀怀王)
子 朱申凿(蜀惠王) 子 朱宾瀚(蜀昭王) 子 朱让栩(蜀成王) 子 朱承龠(蜀康王) 子 朱宣圻(蜀端王) 子 朱奉铨(蜀恭王) 子 朱至澍(蜀王)
长子 朱雄英(虞怀王) 次子 朱允炆(惠帝)-2子 三子 朱允熥(广泽王) 四子 朱允熞(怀恩王) 五子 朱允熙(敷惠王) 次子 朱樉(秦愍王) 子 朱尚炳(秦隐王)
子 朱志堩(秦僖王) 子 朱志均(秦怀王) 子 朱志邅(秦康王)
子 朱公锡(秦惠王) 子 朱诚泳(秦简王) 子 朱诚澯(临潼王) 子 朱秉欆(秦昭王) 子 朱惟焯(秦定王) 从子 朱怀埢(秦宣王) 子 朱敬镕(秦靖王) 子 朱谊澡(秦敬王) 子 朱谊漶(秦王) 子 朱存枢(秦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年号“正统” “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
仁宗
宣宗
英宗
宪宗
孝宗
武宗
世宗
穆宗
神宗
光宗
熹宗
思宗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75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明代皇帝世系表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图二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文(1377-1402)
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思宗朱由检(1610-1644)
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成பைடு நூலகம்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政治腐败。努尔哈赤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穆宗朱载垢(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