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全套课件1069P)
合集下载
普通动物学课件第三章原生动物门

滋养体
子孢子逸出
裂体生殖 裂殖子
孢子内子孢子
孢
子
生
卵囊内孢子
殖
卵囊内孢子母细胞
裂殖体
小配子母细胞
大配子母细胞
大配子
配 子 生 殖小配子
卵囊
合子 (受精卵)
孢子纲的生活史
第五节 纤毛虫纲
一、代表动物—大草履虫
形态结构:
调节水 分平衡 排泄
与表膜垂直排列 有孔开口于表膜 上,防御作用
大核:多倍体, 负责营养代谢; 小核:遗传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主要特征
七、生殖: 无性生殖: 二分裂:核质均等分裂成两个相等个体 质裂:多核细胞,质裂形成多个个体 复分裂:核多次分裂 ,质裂成多个个体 出芽法:以出芽方式形成新个体 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同配、异配 接合生殖:2个虫体暂时附贴在一起,其细胞质可以 互相沟通,互换小胞核,后分开进行分配裂子。生如殖:草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主要特征
八、包囊: 环境恶化时,细胞能分泌形成厚壳将自身包裹起来, 停止运动和取食; 环境适宜时,包囊破裂,恢复形态
第二节 鞭毛虫纲(Mastigophora)
一、主要特征 1、运动胞器:鞭毛,1-4条 2、营养:光合、渗透、吞噬 3、生殖: 无性:纵二分裂、出芽(夜光虫) 有性:配子生殖或整个个体结合 环境不良:形成包囊
团藻、衣藻、球藻等—浮游生物,鱼天然饵料
植鞭亚纲的常见种类
袋鞭虫
扁眼虫
衣藻
盘藻
唇滴虫
裸甲腰鞭虫
角鞭虫
夜光虫
钟罩虫
合尾滴虫
空球藻
实球藻
第二节 鞭毛虫纲(Mastigophora)
四、动鞭亚纲(zoomastigina) 黑热病 病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媒介昆虫:白蛉子吸血传播 生活史:二分裂 在人或犬巨噬C内--无鞭毛体形式 在白蛉子体内--鞭毛体形式 危害:引起巨噬C的大量破坏和增生,使肝脾肿大,发高烧,贫血,毛
普通动物学II 实验动物学课件

• 封闭群动物一般适用于药物筛选、毒理安全试验和教学使用。
常用小鼠品系
近交系
C57BL/6
BALB/c
DBA
129
C3H
封闭群小鼠
KM
昆明小鼠
NIH
长爪沙鼠(蒙古沙土鼠)
大鼠
• 属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 啮齿目、鼠科、大鼠属。
• 褐色大鼠的变种,分布于欧 洲、亚洲、中国北部。18世 纪开始人工包头,19世纪中 叶用于动物实验。
部分。 • 保护体内柔软的器官。 • 协助、维持体内矿物质的正常代
谢水平。
骨骼系统
• 内骨骼基本构成:(外骨骼为皮肤衍生物) • 中轴骨骼:
• 头骨:(软骨脑颅、膜颅)脑颅+咽颅 • 脊柱:脊椎类型, 颈、胸、腰、荐、尾椎 • 肋骨:单头,双头肋骨,钩状突 • 胸骨:龙骨突
• 四肢骨骼:
• 前肢包括肩带骨和前肢骨, • 后肢包括腰带骨和后肢骨, • 五趾型附肢
小鼠、大鼠皮肤特点
• 小鼠无汗腺 • 大鼠汗腺在爪垫,不发达,尾
巴是散热器官
豚鼠
• 短被毛紧贴皮肤,怕高 温、高湿;
Hartley
地鼠
• 地鼠对皮肤移植的反应 特别,封闭群内个体间 皮肤移植常可存活,并 能长期生存下来,但不 同群体间移植则100% 被排斥。
骨骼系统
基本功能 • 构成身体支架,维持体形。 • 供肌肉附着,构成运动装置的一
2.无胆囊。不会呕吐。
兔消化系统特点
• 在回盲处有特有的圆小囊。囊壁富有淋巴滤泡, 其粘膜不断分泌碱性液体,可以中和盲肠中微生 物分解纤维素所产生的各种有机酸,有利于消化 吸收。
呼吸系统
基本结构: • 水生型:鳃、皮肤呼吸 • 陆生型: • 呼吸器官:肺 • 呼吸道:鼻孔、鼻腔、咽、喉、气管等。
常用小鼠品系
近交系
C57BL/6
BALB/c
DBA
129
C3H
封闭群小鼠
KM
昆明小鼠
NIH
长爪沙鼠(蒙古沙土鼠)
大鼠
• 属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 啮齿目、鼠科、大鼠属。
• 褐色大鼠的变种,分布于欧 洲、亚洲、中国北部。18世 纪开始人工包头,19世纪中 叶用于动物实验。
部分。 • 保护体内柔软的器官。 • 协助、维持体内矿物质的正常代
谢水平。
骨骼系统
• 内骨骼基本构成:(外骨骼为皮肤衍生物) • 中轴骨骼:
• 头骨:(软骨脑颅、膜颅)脑颅+咽颅 • 脊柱:脊椎类型, 颈、胸、腰、荐、尾椎 • 肋骨:单头,双头肋骨,钩状突 • 胸骨:龙骨突
• 四肢骨骼:
• 前肢包括肩带骨和前肢骨, • 后肢包括腰带骨和后肢骨, • 五趾型附肢
小鼠、大鼠皮肤特点
• 小鼠无汗腺 • 大鼠汗腺在爪垫,不发达,尾
巴是散热器官
豚鼠
• 短被毛紧贴皮肤,怕高 温、高湿;
Hartley
地鼠
• 地鼠对皮肤移植的反应 特别,封闭群内个体间 皮肤移植常可存活,并 能长期生存下来,但不 同群体间移植则100% 被排斥。
骨骼系统
基本功能 • 构成身体支架,维持体形。 • 供肌肉附着,构成运动装置的一
2.无胆囊。不会呕吐。
兔消化系统特点
• 在回盲处有特有的圆小囊。囊壁富有淋巴滤泡, 其粘膜不断分泌碱性液体,可以中和盲肠中微生 物分解纤维素所产生的各种有机酸,有利于消化 吸收。
呼吸系统
基本结构: • 水生型:鳃、皮肤呼吸 • 陆生型: • 呼吸器官:肺 • 呼吸道:鼻孔、鼻腔、咽、喉、气管等。
普通动物学PPT学习教案

第9页/共76页
§1.2 动物学研究发展动态
动物学的发展史 中国的动物学发展现状 动物学的发展趋势 动物学工作者的必备条件
第10页/共76页
一、动物学的发展史
描述性动物学阶段; 实验生物学阶段; 分子生物学阶段; 生物学多学科交叉阶段。
第11页/共76页
19世纪前:描述性动物学阶段
第18页/共76页
新中国成立后,动物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迅速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期间,各高校和有关研究机构培养 了大批的动物学人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出国合作研究和深造, 不少人带回学术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
经过多年努力,高校和研究所配备了部分的先进仪 器设备,逐步开展一些动物生物学的基础、前沿以 及学科交叉性的研究。
1876年英国的华莱士( Wallace, A.R. 1823—1913) 的《动物的地理分布》(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nimals)一书是动物地理学发展的 一个标志。
第14页/共76页
奥地利的孟德尔(G.Mendel,1822—1884)以豌 豆的杂交试验发现其后代相对性状遵循一定比例, 即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 合规律;
普通动物学
会计学
1
§1 绪 论
§1.1 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 法
§1.2 动物学研究发展动态 §1.3 生物的分界和动物在生物界
的地位
第1页/共76页
§1.4 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1.1 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 法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2页/共76页
由林奈(1735)提出,以生物
两界系统
§1.2 动物学研究发展动态
动物学的发展史 中国的动物学发展现状 动物学的发展趋势 动物学工作者的必备条件
第10页/共76页
一、动物学的发展史
描述性动物学阶段; 实验生物学阶段; 分子生物学阶段; 生物学多学科交叉阶段。
第11页/共76页
19世纪前:描述性动物学阶段
第18页/共76页
新中国成立后,动物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迅速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期间,各高校和有关研究机构培养 了大批的动物学人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出国合作研究和深造, 不少人带回学术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
经过多年努力,高校和研究所配备了部分的先进仪 器设备,逐步开展一些动物生物学的基础、前沿以 及学科交叉性的研究。
1876年英国的华莱士( Wallace, A.R. 1823—1913) 的《动物的地理分布》(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nimals)一书是动物地理学发展的 一个标志。
第14页/共76页
奥地利的孟德尔(G.Mendel,1822—1884)以豌 豆的杂交试验发现其后代相对性状遵循一定比例, 即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 合规律;
普通动物学
会计学
1
§1 绪 论
§1.1 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 法
§1.2 动物学研究发展动态 §1.3 生物的分界和动物在生物界
的地位
第1页/共76页
§1.4 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1.1 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 法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2页/共76页
由林奈(1735)提出,以生物
两界系统
普通高等动物学课件

伪足有运动和摄食的功能(轴伪足)。 体表无表膜,仅有极薄的细胞质膜;细胞质分化为外 质和内质;内质包括凝胶质和溶胶质。 繁殖方式是二分裂;多数形成包囊。
三、重要种类
1. 痢疾内变形虫 Entamoeba histolytica
形态
大滋养体: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
动、摄取养分、生长和繁殖。
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鞭毛纲Mastigophora 第三节 肉足纲Sarcodina 第四节 孢子纲Sporozoa 第五节 纤毛纲Ciliata 第六节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返回
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进化地位
最原始的真核生物。
生物学特征: 单细胞或但细胞群体组成。 生命活动仅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第一节 门的主要特征
一、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群体 细胞膜:质膜、皮膜(表膜)、壳
细胞质
外质 :均质、透明
内质:颗粒
细胞核:大核 营养
小核 生殖
“细胞器organelle”=类器官、拟器官:功能与高等 动物体内的器官相当。
三、纤毛纲常见种类
全毛目:小瓜虫 缘毛目:车轮虫 污水指示生物
第六节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方面:寄生虫
有益方面:形成石油 鱼类饵料 药物提取 理论研究
复习题:
1、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 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不同? 3、 原生动物门有哪几个重要纲?划分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4、 掌握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主要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并 通过它们理解和掌握鞭毛纲、肉足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并 初步了解这些动物在科学和实践上的价值。 5、 掌握疟原虫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生活史、危害和防治原 则,初步了解我国在抗疟方面的主要成就。通过疟原虫掌握孢 子纲的主要特征。 6、通过重要种类初步了解各类群动物与人生的关系。
三、重要种类
1. 痢疾内变形虫 Entamoeba histolytica
形态
大滋养体: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
动、摄取养分、生长和繁殖。
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鞭毛纲Mastigophora 第三节 肉足纲Sarcodina 第四节 孢子纲Sporozoa 第五节 纤毛纲Ciliata 第六节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返回
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进化地位
最原始的真核生物。
生物学特征: 单细胞或但细胞群体组成。 生命活动仅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第一节 门的主要特征
一、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群体 细胞膜:质膜、皮膜(表膜)、壳
细胞质
外质 :均质、透明
内质:颗粒
细胞核:大核 营养
小核 生殖
“细胞器organelle”=类器官、拟器官:功能与高等 动物体内的器官相当。
三、纤毛纲常见种类
全毛目:小瓜虫 缘毛目:车轮虫 污水指示生物
第六节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方面:寄生虫
有益方面:形成石油 鱼类饵料 药物提取 理论研究
复习题:
1、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 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不同? 3、 原生动物门有哪几个重要纲?划分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4、 掌握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主要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并 通过它们理解和掌握鞭毛纲、肉足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并 初步了解这些动物在科学和实践上的价值。 5、 掌握疟原虫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生活史、危害和防治原 则,初步了解我国在抗疟方面的主要成就。通过疟原虫掌握孢 子纲的主要特征。 6、通过重要种类初步了解各类群动物与人生的关系。
普通动物学第七章原腔动物精品PPT课件

➢来源—胚胎期囊胚腔发展形成 ➢特点—不具体腔膜,无脏壁中胚层。 ➢作用—体腔液有类似循环系统的作用,
还起到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
二、发育完善的消化管
有口有肛门 胞外消化 消化能力得到加强
三、体表有一层角质膜 四、具原肾型排泄系统 五、大多雌雄异体,通常雌雄异形
第二节 线虫动物门
一、主要特征—以蛔虫为代表
1、人体寄生虫
(1) 蛔虫 ➢ 寄生于人体小肠 ➢ 蛔虫的流行农村高于城市、儿童多于成人
(2) 蛲虫 ➢ 成虫细小,乳白色 ➢ 寄生于人体盲肠、结肠、直肠 ➢ 儿童感染率高 ➢ 雌虫夜间爬出肛门产卵
(3)钩虫
➢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虫和 美洲板口钩虫两种;
➢在小肠内寄生; ➢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危
第三节 轮虫动物门
约有1500多种;多数生活于淡水中,少 数海洋生活;是构成淡水浮游动物的主 要类群之一
一、身体微小,与原生动物大小相似
二、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
➢头:具有由1-2圈纤毛组成的轮盘,生活 时不断摆动,为运动和摄食器官
➢躯干:具角质膜,又称为兜甲 ➢尾:末端有一对足趾,能分泌粘性物质,
借以附着在其它物体上
三、咽有咀嚼器 其咽部特别膨大,肌肉发达,咽内有几 丁质组成的咀嚼器(运动时不断研磨食 物,并为分类的依据)
四、器官组织均为合胞体,且细胞核数量恒定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还起到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
二、发育完善的消化管
有口有肛门 胞外消化 消化能力得到加强
三、体表有一层角质膜 四、具原肾型排泄系统 五、大多雌雄异体,通常雌雄异形
第二节 线虫动物门
一、主要特征—以蛔虫为代表
1、人体寄生虫
(1) 蛔虫 ➢ 寄生于人体小肠 ➢ 蛔虫的流行农村高于城市、儿童多于成人
(2) 蛲虫 ➢ 成虫细小,乳白色 ➢ 寄生于人体盲肠、结肠、直肠 ➢ 儿童感染率高 ➢ 雌虫夜间爬出肛门产卵
(3)钩虫
➢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虫和 美洲板口钩虫两种;
➢在小肠内寄生; ➢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危
第三节 轮虫动物门
约有1500多种;多数生活于淡水中,少 数海洋生活;是构成淡水浮游动物的主 要类群之一
一、身体微小,与原生动物大小相似
二、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
➢头:具有由1-2圈纤毛组成的轮盘,生活 时不断摆动,为运动和摄食器官
➢躯干:具角质膜,又称为兜甲 ➢尾:末端有一对足趾,能分泌粘性物质,
借以附着在其它物体上
三、咽有咀嚼器 其咽部特别膨大,肌肉发达,咽内有几 丁质组成的咀嚼器(运动时不断研磨食 物,并为分类的依据)
四、器官组织均为合胞体,且细胞核数量恒定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普通动物学课件

和研究问题,确定实验方法 和步骤。
实验实施
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 验数据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
析,得出结论。
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设计合理的实 验方案,包括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操作 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等。
实验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进一步 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动物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动物学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人们开始对动物进行观察和分 类。随着科学的发展,动物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发展和完善。
研究现状
现代动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行为、演 化过程等方面。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动物学 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THANKS 感谢观看
动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形态学、生态学 、遗传学等多个标准进行。
动物的进化历程
进化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的 基础,它认为生物在自然选择的
作用下不断进化。
进化证据
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分子生 物学等都是证明动物进化的重要
证据。
进化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生到陆生等都是动物进化的
趋势。
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动物学实验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动物的行为、形 态、生理等方面来研究动物的
特点和规律。
解剖法
通过解剖动物身体来观察其内 部结构和器官的形态、位置及
相互关系。
组织学技术
通过显微镜观察动物的细胞和 组织结构,研究其形态和功能
。
生化技术
实验实施
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 验数据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
析,得出结论。
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设计合理的实 验方案,包括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操作 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等。
实验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进一步 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动物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动物学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人们开始对动物进行观察和分 类。随着科学的发展,动物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发展和完善。
研究现状
现代动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行为、演 化过程等方面。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动物学 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THANKS 感谢观看
动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形态学、生态学 、遗传学等多个标准进行。
动物的进化历程
进化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的 基础,它认为生物在自然选择的
作用下不断进化。
进化证据
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分子生 物学等都是证明动物进化的重要
证据。
进化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生到陆生等都是动物进化的
趋势。
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动物学实验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动物的行为、形 态、生理等方面来研究动物的
特点和规律。
解剖法
通过解剖动物身体来观察其内 部结构和器官的形态、位置及
相互关系。
组织学技术
通过显微镜观察动物的细胞和 组织结构,研究其形态和功能
。
生化技术
普通动物学课件第二章动物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内分泌系统
外皮系统
生殖系统
颈淋巴结 腋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
本章教学要求
• 了解 • 细胞的特征、组成、结构、细胞周期、细胞分裂和分化 • 动物体所涵盖的系统 • 掌握: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 重点难点:四大组织的功能
Assembling & Secreting Proteins
第一节 细 胞
三、动物细胞结构 溶酶体(Lysosomes)
第一节 细 胞
三、动物细胞结构 线粒体(Mitochondria )
第一节 细 胞
三、动物细胞结构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第一节 细 胞
四、细胞周期 间期:G1、S、G2 分裂期:M
第二节 组织、器官和系统
二、器官 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
合起来形成的,具有一 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机 能的结构。
第二节 组织、器官和系统
三、系统 在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
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
第二节 组织、器官和系统
三、系统
免疫系统
消化系统
扁桃体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肌肉系统
神经系统
骨骼系统
第二节 组织、器官和系统
一、组织
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被覆上皮
腺上皮
感觉上皮
由密集的细胞和 少量的间质组成
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非复角层质扁化平上的皮复层扁平上皮(食管, x400)
单层扁平上皮表面观 ( 肠系膜 银染,×400)
单层柱状上皮
第二节 组织、器官和系统
一、组织 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腺上皮的形成por过e th程at opens at skin surface
普通动物学课件四部分

由中胚层形成神经系统在整个动物界中仅见与棘 皮动物。
11 分类 (1)海百合纲(Crinoidea) (2)海星纲(Asteroidea) (3)蛇尾纲(Ophiuroidea) (4)海胆纲(Echinoidea) (5)海参纲(Holothurioildea)
蛇目海参
斑海参 剌参
海百合纲
骨板一般都有向外的突起,突起最外面是一层上皮细胞。突 起形成棘刺和棘钳,使动物皮肤显得十分粗糙,故名棘皮动物。
4. 肌肉层 5. 体腔上皮
(三)体腔
为次生体腔,发达,除围绕内部器官 的围脏腔外,体腔的一部分形成棘皮动物 独有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
3 幼虫和发育
完全辐射卵裂: 最初2次分裂都是经裂,且通过动物 极和植物极,相互垂直交切。分裂成的4个分裂球,按 辐射状排列,以后分裂仍不失此轮廓,结果上下几层细 胞是重叠在一条直线上。辐射卵裂存在于后口动物。内 陷方式形成原肠胚,肠体腔法(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 体腔。
由于营固着生活,中枢神经退化为一个神经节,位于 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的外套膜上。 7、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8发育:受精卵经发育,孵化出蝌蚪状的幼体,后变态 为成体,并形成被囊。
逆行变态:海鞘自由生活幼体变为固着生活成体的过 程中,失去了脊索和背神经管等一些重要的结构,形 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
脊椎动物前中后肾的关系(图)
第十四章 低等的无颌脊椎动物-圆口纲 (Cyclostomata)
1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现存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最原始的一类)
(1)无上下颌 (2)只有奇鳍,没有偶鳍 (3)皮肤裸露无鳞片,具雏形的脊椎骨。 (4)终生保留脊索 (5)躯干部肌肉具有分节现象 (6)舌活塞式运动,引导食物入口 (7)呼吸器官是鳃囊 (8)血液循环途径为单循环 (9)成体中肾排泄 (10)生殖腺分化为原始状态 (11)无脑弯曲,内耳只有1个或2个半规管
11 分类 (1)海百合纲(Crinoidea) (2)海星纲(Asteroidea) (3)蛇尾纲(Ophiuroidea) (4)海胆纲(Echinoidea) (5)海参纲(Holothurioildea)
蛇目海参
斑海参 剌参
海百合纲
骨板一般都有向外的突起,突起最外面是一层上皮细胞。突 起形成棘刺和棘钳,使动物皮肤显得十分粗糙,故名棘皮动物。
4. 肌肉层 5. 体腔上皮
(三)体腔
为次生体腔,发达,除围绕内部器官 的围脏腔外,体腔的一部分形成棘皮动物 独有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
3 幼虫和发育
完全辐射卵裂: 最初2次分裂都是经裂,且通过动物 极和植物极,相互垂直交切。分裂成的4个分裂球,按 辐射状排列,以后分裂仍不失此轮廓,结果上下几层细 胞是重叠在一条直线上。辐射卵裂存在于后口动物。内 陷方式形成原肠胚,肠体腔法(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 体腔。
由于营固着生活,中枢神经退化为一个神经节,位于 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的外套膜上。 7、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8发育:受精卵经发育,孵化出蝌蚪状的幼体,后变态 为成体,并形成被囊。
逆行变态:海鞘自由生活幼体变为固着生活成体的过 程中,失去了脊索和背神经管等一些重要的结构,形 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
脊椎动物前中后肾的关系(图)
第十四章 低等的无颌脊椎动物-圆口纲 (Cyclostomata)
1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现存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最原始的一类)
(1)无上下颌 (2)只有奇鳍,没有偶鳍 (3)皮肤裸露无鳞片,具雏形的脊椎骨。 (4)终生保留脊索 (5)躯干部肌肉具有分节现象 (6)舌活塞式运动,引导食物入口 (7)呼吸器官是鳃囊 (8)血液循环途径为单循环 (9)成体中肾排泄 (10)生殖腺分化为原始状态 (11)无脑弯曲,内耳只有1个或2个半规管
普通动物学动物的基本组织 PPT

脂肪组织
E、软骨组织 特点:由软骨细胞和纤维、基质构成。 分类:依照基质中纤维的性质分为透明、弹性、纤维软骨。 透明软骨:分布最广。基质为透明的凝胶状固体,软骨细胞埋下基质
的胞窝内,基质内有少量胶原纤维。分布:关节,软肋,气管。
弹性软骨:大量弹性纤维交织成网。如外耳廓、会厌等。 纤维软骨:大量胶原纤维束。如椎间盘、关节盂等。
巨噬细胞 :具有活跃的吞噬能力,有保护作用。 纤维:胶原纤维:有韧性,常集合成束,由胶原蛋白组成,于沸水中溶解成 为胶水称动物胶。
弹力纤维:有弹性,较细,由弹性蛋白组成,能耐沸水和弱酸。
基质:是没有形态结构的复杂的物质。主要成分为蛋白多糖,另外, 还含有大量的组织液。
疏松结缔组织
B、致密结缔组织 特点:含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细胞和基质较少。如: 肌腱:含大量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束。 韧带、大动脉管:含大量的弹力纤维束。 皮肤的真皮层:大量胶原纤维交织成网状。
气管
关节
软肋:原指胸腔的肋骨,依靠软 肋扩张能够帮助呼吸。每根肋 骨从后面脊柱发出到前面接到 胸骨上,后面的是肋骨,到前面 变成肋软骨,而第7、8、9、10 对肋软骨依次接到自己上面一 根肋骨上,第11、12对肋骨没 有肋软骨,不接到胸骨或其他 肋骨上,头部是游离的。软肋 就是两侧中部能摸到的部位, 怕攻击。
①被覆上皮
位置:覆盖在机体内外表面的上皮组织。
类型:
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子宫、胆囊等腔面)
复层上皮
变移上皮(输尿管、膀胱腔面) 复层扁平上皮 角化型(皮肤的表皮)
非角化型(口腔、食道腔面)
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
1)单层上皮:由一层细胞组成。
E、软骨组织 特点:由软骨细胞和纤维、基质构成。 分类:依照基质中纤维的性质分为透明、弹性、纤维软骨。 透明软骨:分布最广。基质为透明的凝胶状固体,软骨细胞埋下基质
的胞窝内,基质内有少量胶原纤维。分布:关节,软肋,气管。
弹性软骨:大量弹性纤维交织成网。如外耳廓、会厌等。 纤维软骨:大量胶原纤维束。如椎间盘、关节盂等。
巨噬细胞 :具有活跃的吞噬能力,有保护作用。 纤维:胶原纤维:有韧性,常集合成束,由胶原蛋白组成,于沸水中溶解成 为胶水称动物胶。
弹力纤维:有弹性,较细,由弹性蛋白组成,能耐沸水和弱酸。
基质:是没有形态结构的复杂的物质。主要成分为蛋白多糖,另外, 还含有大量的组织液。
疏松结缔组织
B、致密结缔组织 特点:含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细胞和基质较少。如: 肌腱:含大量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束。 韧带、大动脉管:含大量的弹力纤维束。 皮肤的真皮层:大量胶原纤维交织成网状。
气管
关节
软肋:原指胸腔的肋骨,依靠软 肋扩张能够帮助呼吸。每根肋 骨从后面脊柱发出到前面接到 胸骨上,后面的是肋骨,到前面 变成肋软骨,而第7、8、9、10 对肋软骨依次接到自己上面一 根肋骨上,第11、12对肋骨没 有肋软骨,不接到胸骨或其他 肋骨上,头部是游离的。软肋 就是两侧中部能摸到的部位, 怕攻击。
①被覆上皮
位置:覆盖在机体内外表面的上皮组织。
类型:
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子宫、胆囊等腔面)
复层上皮
变移上皮(输尿管、膀胱腔面) 复层扁平上皮 角化型(皮肤的表皮)
非角化型(口腔、食道腔面)
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
1)单层上皮:由一层细胞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从分子的水平来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已涉 及生物学科的各个方面,对这方面的研究称为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已成为当前生物生物学中的一个最活跃的领域。
另外,研究动物的构造原理,为其它新的工程技术提 供依据的科学,叫做仿生学。
二、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 务和方法
(一)学习动物生物学的目的
动物学是农业科学和医学的基础,学习动物学的目的 就在于揭露和掌握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为进一步利用、 控制和改造生物提供理论依据。
Eukaryocyte 真核细胞
Multi-cell
Five kingdoms Six
system
kingdoms
system
(二)动物学及其分科
1 动物学的定义 是研究动物的科学,范围非常广,即研究动 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动物学的主要分科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动物学分化为许多不同的分 科,主要有以下几类:
(二)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制约,错综复杂的整体,动 物是生物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学习研究生命科学,首先 要具有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对复杂的生命现象的本质的探 讨, 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做出结论,需要用生物学的观点 善于对科学的事实加以分析和综合。
2.三界系统
1860年霍格(J.Hogg),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 (E.Haeckel)
原生生物界Protista:单细胞动物、细菌、 真菌、多细胞藻类
植物界 动物界
3.四界系统:1938年美国人考帕兰(H.F.Copeland)
原核生物界Monera: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动物形态学 研究动物体内外结构以及它们在个体 发育和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科学。其中解剖 学是研究器官构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细胞与 器官的显微结构的科学,称为细胞学和组织学。用比 较现代动物器官系统的异同来研究进化关系的,称为 比较解剖学。研究个体发育中动物体器官系统形成过 程的,称为胚胎学。此外;研究绝灭动物在地层中的 化石的,称为古动物学。
The third stage
Non-cellular stage to cellular
Prokaryocyte to eukaryocyte
The fourth sulticellular stage
Non-cellular form of life
Prokaryocyte 原核细胞
Developing stages of life and classification of kingdoms
发展阶段 Developing stages
生命形式 Form of life
分界系统 kingdoms
The first stage
Non-cellular stage
The second stage
普通动物学 Ⅱ
绪论
一、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二、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三、 动物学发展简史 四、 动物界的分类及命名
一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一)生物的分界
非生物: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
物质 世界
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 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非生物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按照研究的动物对象而分为原生动物学、昆虫学、寄生 虫学、鱼类学、鸟类学和哺乳动物学等等。
由于生物学与物理和化学的互相渗透,形成了生物物 理学、生物化学等边缘学科。
生物化学的迅速发展,对包括动物学各分科在内的生 物科学,影响特别显著。如对基因物质DNA的深入研究,使 定向改变生物的特性,甚至创造目前世界上所没有的生物 种,已成为可能。这方面的研究,被称为遗传工程。再如 有人对人、黑猩猩、猴、鸡等生物细胞色素B的结构进行比 较研究、完善了生物进化树,为分类学和进化论据供了进 一步的科学依据。
动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动物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 害动物的防治都有重要意义。如消灭寄生虫,保护人畜健 康,驯化和饲养野生动物,防治农业害虫等,动物学的发 展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动物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它综合了许多生物学的分科 内容,扼要地介绍了动物界的一般现象的规律,为进一步 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自养
五 界 系 统
腐生
异养
真核多C阶 段
真核单C阶 段
初级C阶段
动物在生物界的种类比例
动物界现存种类约占生物界的78%
5.六界系统 1979年,我国生物学家陈世骧
六界系统 I.非细胞生物
1 病毒界
II.原核生物
2 细菌界 3 蓝藻界
III.真核生物
4 植物界 5 真菌界 6 动物界
生命进化历史经历的4个阶段
原始有核界Protoctista:包括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藻类、简单的多细胞 藻类、真菌等
植物界
动物界
4.五界系统:1969年美国学者惠特克(Whitaker)
原核生物界Monera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真菌界Fungi 植物界Plantae 动物界Animalia
最大的蓝鲸:有20-30m长,重达100多吨
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 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
对这么宠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 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两界系统 (1735年,林奈)
植物界Plantae 动物界Animalia
动物分类学 研究动物类群之间彼此相似或相异的程 度,并分门别类,列成系统;阐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进化过 程和发展规律。
动物生理学 研究动物体的生活机能(如消化、循环、 呼吸、排泄、生殖、刺激反应性等)、各种机能的变化、发 展情况以及在环境条件影响下所起的反应等。
动物生态学 根据有机体与环境条件的辩证统一,研究 动物的生活规律及其与环境中非生物与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 类繁多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
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 (nanometer,纳米) , 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 核苷酸的单一DNA 链 的二十面体,没有蛋 白膜。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研究室 发现的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 Mosaic Virus),简称 CWMV(100nm)。
另外,研究动物的构造原理,为其它新的工程技术提 供依据的科学,叫做仿生学。
二、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 务和方法
(一)学习动物生物学的目的
动物学是农业科学和医学的基础,学习动物学的目的 就在于揭露和掌握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为进一步利用、 控制和改造生物提供理论依据。
Eukaryocyte 真核细胞
Multi-cell
Five kingdoms Six
system
kingdoms
system
(二)动物学及其分科
1 动物学的定义 是研究动物的科学,范围非常广,即研究动 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动物学的主要分科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动物学分化为许多不同的分 科,主要有以下几类:
(二)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制约,错综复杂的整体,动 物是生物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学习研究生命科学,首先 要具有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对复杂的生命现象的本质的探 讨, 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做出结论,需要用生物学的观点 善于对科学的事实加以分析和综合。
2.三界系统
1860年霍格(J.Hogg),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 (E.Haeckel)
原生生物界Protista:单细胞动物、细菌、 真菌、多细胞藻类
植物界 动物界
3.四界系统:1938年美国人考帕兰(H.F.Copeland)
原核生物界Monera: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动物形态学 研究动物体内外结构以及它们在个体 发育和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科学。其中解剖 学是研究器官构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细胞与 器官的显微结构的科学,称为细胞学和组织学。用比 较现代动物器官系统的异同来研究进化关系的,称为 比较解剖学。研究个体发育中动物体器官系统形成过 程的,称为胚胎学。此外;研究绝灭动物在地层中的 化石的,称为古动物学。
The third stage
Non-cellular stage to cellular
Prokaryocyte to eukaryocyte
The fourth sulticellular stage
Non-cellular form of life
Prokaryocyte 原核细胞
Developing stages of life and classification of kingdoms
发展阶段 Developing stages
生命形式 Form of life
分界系统 kingdoms
The first stage
Non-cellular stage
The second stage
普通动物学 Ⅱ
绪论
一、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二、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三、 动物学发展简史 四、 动物界的分类及命名
一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一)生物的分界
非生物: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
物质 世界
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 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非生物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按照研究的动物对象而分为原生动物学、昆虫学、寄生 虫学、鱼类学、鸟类学和哺乳动物学等等。
由于生物学与物理和化学的互相渗透,形成了生物物 理学、生物化学等边缘学科。
生物化学的迅速发展,对包括动物学各分科在内的生 物科学,影响特别显著。如对基因物质DNA的深入研究,使 定向改变生物的特性,甚至创造目前世界上所没有的生物 种,已成为可能。这方面的研究,被称为遗传工程。再如 有人对人、黑猩猩、猴、鸡等生物细胞色素B的结构进行比 较研究、完善了生物进化树,为分类学和进化论据供了进 一步的科学依据。
动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动物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 害动物的防治都有重要意义。如消灭寄生虫,保护人畜健 康,驯化和饲养野生动物,防治农业害虫等,动物学的发 展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动物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它综合了许多生物学的分科 内容,扼要地介绍了动物界的一般现象的规律,为进一步 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自养
五 界 系 统
腐生
异养
真核多C阶 段
真核单C阶 段
初级C阶段
动物在生物界的种类比例
动物界现存种类约占生物界的78%
5.六界系统 1979年,我国生物学家陈世骧
六界系统 I.非细胞生物
1 病毒界
II.原核生物
2 细菌界 3 蓝藻界
III.真核生物
4 植物界 5 真菌界 6 动物界
生命进化历史经历的4个阶段
原始有核界Protoctista:包括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藻类、简单的多细胞 藻类、真菌等
植物界
动物界
4.五界系统:1969年美国学者惠特克(Whitaker)
原核生物界Monera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真菌界Fungi 植物界Plantae 动物界Animalia
最大的蓝鲸:有20-30m长,重达100多吨
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 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
对这么宠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 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两界系统 (1735年,林奈)
植物界Plantae 动物界Animalia
动物分类学 研究动物类群之间彼此相似或相异的程 度,并分门别类,列成系统;阐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进化过 程和发展规律。
动物生理学 研究动物体的生活机能(如消化、循环、 呼吸、排泄、生殖、刺激反应性等)、各种机能的变化、发 展情况以及在环境条件影响下所起的反应等。
动物生态学 根据有机体与环境条件的辩证统一,研究 动物的生活规律及其与环境中非生物与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 类繁多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
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 (nanometer,纳米) , 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 核苷酸的单一DNA 链 的二十面体,没有蛋 白膜。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研究室 发现的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 Mosaic Virus),简称 CWMV(100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