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论文-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等原因致使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数量存在变动问题。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常常被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之一。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进行分析与阐述,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标签: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逐渐增加。

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大幅改善,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数额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改变等原因致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发生变化。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常常被作为评价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指标,所以非常有必要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一)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存款主要是指居民将可支配收入中除用于消费以外用来存入银行或者用于购买各种证券的一部分剩余收入,由此可见,居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组成部分。

居民的储蓄存款数额会随着居民的收入而发生变化,居民的个人收入越多,相应的储蓄存款数额就会越大。

有数据显示,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其储蓄利率相对较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居民的收入水平制约了人们储蓄能力的提升。

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处于中等的国家,尤其是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储蓄利率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而有所提高,可见居民个人的可收入支配对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有着很大影响。

(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经济市场存在通货膨胀问题,相应的人民币价值就会受到影响,进一步引发物价上涨问题的发生。

通货膨胀率是反映物价上涨水平的具体指标,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又会导致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数量。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储蓄存款对于城乡居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金融手段,能够提供收入保值和财富增值的功能。

然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大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

一、收入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是直接影响其储蓄存款余额的关键因素。

较高的收入水平意味着城乡居民有更多的剩余资金用于储蓄,因此他们的储蓄存款余额更高。

相反,收入水平较低的城乡居民可能更难有资金进行储蓄,导致储蓄存款余额较低。

二、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也会对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地区的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那么城乡居民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收入,从而有更多的资金进行储蓄。

相反,就业机会有限、工资水平较低的地区,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可能相对较低。

三、金融体系发展水平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也会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造成影响。

一个完善、高效的金融体系能够提供便捷的储蓄渠道和高收益的储蓄产品,激励城乡居民增加储蓄存款余额。

而金融体系不完善、渠道有限的地区,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可能较低。

四、利率水平利率水平是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较高的利率意味着更高的收益,因此可以激励城乡居民增加储蓄存款。

相反,如果利率较低,城乡居民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其他投资方式,而非储蓄存款,从而导致储蓄存款余额较低。

五、消费习惯和意识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意识也会影响其储蓄存款余额。

如果城乡居民有稳定的消费习惯、理性的消费观念,他们更倾向于将部分收入储蓄起来。

相反,如果消费习惯较为浪费、消费观念较为冲动,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可能较低。

结论:综上所述,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收入水平、就业和劳动力市场、金融体系发展水平、利率水平以及消费习惯和意识都对储蓄存款余额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通过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创造有利的利率环境,并加强公众教育,鼓励城乡居民增加储蓄存款,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居民储蓄余额主要影响要素及对策析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居民储蓄余额主要影响要素及对策析本科毕业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核中国居民储蓄余额主要影响要素及对策析专业: 11经管会计学号:姓名:时间:2013年12月摘要根据近二十年来国内多项经济指标!运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民用汽车拥有量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检验利用该模型可以对今后的民用汽车拥有量进行理论预测!为发展规划提供有依据的理论指导关键词: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线性回归,相关回归模型,评价AbstactAccording to the domestic economic indicators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to establish the econometric model of civil automobile ownership. And evaluate the model and test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the civil car ownership of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for the future! Provide a basis for development plan of theoretical guidanceKey words:CarownershipLinear,regressionThe,regression modeevaluation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摘要 0Abstact (2)引言 (4)一、中国居民储蓄的关联度双变量分析 (5)(一)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与中国职工平均工资关联度分析 (5)(二)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与中国财政收入关联度分析 (9)二、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主要要素的关联度分析 (13)(一)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中国职工平均工资与中国财政收入的关联度分析 (13)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构稳定性检验 (18)四、模型多重共线性诊断及补救 (27)五、模型自相关诊断 (30)六、模型异方差诊断及补救 (34)七、预测模型选择 (35)八﹑小结与建议 (36)引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发展战略首先应该是推动内需!用内需来带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状况来看!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以国内市场为主这就需要对国内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国内汽车市场发展状况做出科学判断本文试图选取一系列变量!建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以便更准确地反映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浅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

浅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

浅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状况、教育水平、金融制度和政策等。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往往伴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使得居民储蓄增加的动力减弱。

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增加,他们更倾向于将闲置资金用于消费,而非储蓄。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会提高人们的信心,使得他们更愿意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项目,而非储蓄。

因此,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对居民储蓄产生一定的抑制效果。

其次,家庭收入状况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储蓄能力。

如果家庭收入较低,人们往往无力进行储蓄,甚至不得不依靠借贷等手段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这使得储蓄水平下降。

相反,如果家庭收入较高,人们更有能力进行储蓄,并有余钱进行投资和理财,从而进一步增加储蓄水平。

另外,教育水平也会对居民储蓄产生影响。

教育水平的提高往往伴随着人们对理财知识的增加和金融风险的认知能力的提高,这使得他们更具备储蓄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会带来更高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进一步推动居民储蓄的增加。

此外,金融制度和政策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居民进行储蓄的渠道和方式。

如果金融制度不健全,缺乏稳定的金融机构和各种金融产品,使得居民无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储蓄方式,这将对居民储蓄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会直接影响居民储蓄的环境。

如果政府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节俭的财政政策,居民往往更有动力进行储蓄,以应对未来可能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状况、教育水平、金融制度和政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居民储蓄的水平和趋势。

为了促进居民储蓄的增加和发展,政府可以通过改善金融环境和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提高居民的理财意识和能力,加强金融教育等手段来引导居民进行储蓄。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

16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王星星作者简介:王星星(1992-),男,汉族,陕西,在读硕士研究生,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摘要:在新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飞跃的趋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经济从原来的中高速发展,转到了现在的平稳健康发展。

从而对于银行储蓄存款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金融领域,国家对相应单位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运用Eviews 软件和回归分析对影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计量模型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一)选题背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收入也有所改善,在近20年的时间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随之也上涨了很大的幅度,不断增加,由1996年的约3.8万亿上涨到了2015年的约52万亿(人民币)。

在这样如此良好的经济环境条件下,银行在金融领域市场中长期处于主体地位。

分析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有利于社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

(二)选题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需要加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银行作为我国金融行业领域的支柱,要更好的发展自身范围内的基础业务来提升自身实力,如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等。

因此,探究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不但可以清楚地了解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目的意图和影响他们存款的因素,而且还能够对症下药促进储蓄,这对提升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积极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增长有着深远的意义[1]。

二、选题变量设计对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素。

内部因素主要有资本率、资产质量、资产规模等,外部因素一般是国家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政策等[2]。

本文以外部因素为主,选取了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作为研究的被解释变量y ,国内生产总值(x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 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 3),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作(x 4),作为本文研究的解释变量,所用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居民储蓄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储蓄水平较低,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储蓄的原因及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有数据显示,居民收入水平与储蓄率之间并不呈正相关关系,部分居民储蓄水平较低。

对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居民收入水平对储蓄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居民储蓄行为背后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的文章。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这些因素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程度,深入了解居民储蓄的现状和特点。

通过研究储蓄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居民增加储蓄意识,提高储蓄率,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值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借助实证分析结果,可以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更科学的理财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财务目标和实现财务自由。

通过本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启示。

1.3 研究意义储蓄是居民金融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经济安全,也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深入分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可以帮助了解居民的消费行为和储蓄倾向,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居民收入水平、通货膨胀率、财务知识水平、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以及税收政策等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引导居民理性消费和合理储蓄。

研究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还可以对金融机构提供指导。

了解不同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可以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设计更合适的储蓄产品,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292百家论坛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李嘉琪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每年都以一定的速度增加。

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因素很多,本文利用Eviews软件的多元回归方法来探讨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因素,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储蓄存款;回归分析;参数检验一、引言居民储蓄是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

居民储蓄与我国各项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对国家经济增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积极开展储蓄存款业务除能为国家积聚大量建设资金外,还能回笼货币,调节市场货币流通,培养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为群众的货币节余保值、增殖和进行货币收付服务。

本文主要选取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2、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X3和股票市价市值X4作为解释变量,选取了我国居民储蓄总额Y作为被解释变量做了本次研究分析。

二、理论依据及模型设立2.1理论依据一个社会的居民储蓄总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衡量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标,只有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进行储蓄。

利率作为消费的机会成本也会对储蓄产生影响,从理论上说利率水平越高,消费的机会成本就越大,居民就会压缩当前消费,增加储蓄,因此本文采用一年存款利率水平作为指标,用股票市值作为其他投资渠道发达程度地衡量指标。

2.2模型设立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了1996年-2015年居民储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年期定期存款率与股票市价市值等数据,进行分析。

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可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分析,为使数据的线性趋势更明显,减少回归的多重共线性,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预设模型为:LNY=α0+α1LNX1+α2LNX2+α3LNX3+α4LNX4+εi其中:LN都是对数化后的数据,LNY代表我国居民储蓄;LNX1代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LNX2代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LNX3代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LNX4代表股票市价市值。

计量经济学论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我的姓名等信息就省略了啊呵呵)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我国1978年以来的统计数字建立了可以通过各种检验的城镇居民储蓄率的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得出各种主要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数量的影响程度,并针对我国城镇居民存款储蓄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居民储蓄存款实证分析主要因素一、问题的提出1978年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居民储蓄也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这一经济现象引起国内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这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有着有利的一面,但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所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分流储蓄,但是居民储蓄依然持续增加。

由于居民的储蓄存款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影响着货币的供给量,进而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效果,因此,对我国居民存款储蓄问题的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帮助大家认清现状,做出合理的决策。

虽然我们作为本科阶段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和透彻,但对此问题的探索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国情,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文献综述我国有很多学者建立了许多的储蓄模型来分析各因素对居民储蓄的影响程度,但分析结论的差异很大。

整理以前的研究成果,一个社会的储蓄总量受很多因数的影响,根据经典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储蓄水平主要受收入因数、利息率、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等因数的影响:1.收入因数收入是决定储蓄的重要因数,收入的变化会直接决定着储蓄的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方向的变化关系,即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储蓄量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储蓄量减少。

有关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有关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有关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一、研究目的:居民储蓄是指一定时期内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去居民消费的剩余,它表现为各种(实物的和金融的)资产的持有。

中国居民的储蓄形式主要是银行储蓄存款。

1979年以来,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个人收入迅速增长,居民储蓄占社会总储蓄的分额也迅速提高,居民储蓄已经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本文的目的,就是考察影响中国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从文中找出真正的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了解我们居民储蓄的变化趋势,并且为政府部门合理地制定经济政策以及正确运用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理论依据:收入理论(一)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对于)(y f c = y y C APC )(= )(y C MPC '=有(1)1)(0<'<y C ,即C 会随收入的而增长 ,但其增量小于收入增量。

(2)fyy C y C )()(<',即APC MPC <由y cy C APC )(= 可知y yy C cy C y y C y y C dyAPC d )()()()()(2-'=--'=有0)(<dy APC d ,即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绝对收入假说下的消费函数通常采用线性形式by a C +=,100<<>b a 此时yab APC bMPC +==,函数by a c +≠符合假说10<<M P C和APC MPC <(二)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1.由于消费的示范效应,消费支出不仅受消费者自身收入影响,而且受他人消费支出和收入影响。

2.由于消费的棘轮效应,消费支出不仅受消费者当前收入影响,而且受他过去收入和消费支出影响,尤其受具高峰时期收入和消费支出影响。

即0100)(2102><<>++=b b a c b by a y C0c 表示过去最高消费水平,对APC 有0)(0<'=f y y f y C 其中0y 表示过去最高收入水平。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
孙丽
【期刊名称】《市场论坛》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每年都以一定的速度在增加,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因素很多,通过利用EVIEWS软件的多元回归方法来探讨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因素.分析的结果是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名义利率是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最主要因素,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和实际利率对居民的储蓄存款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是很显著.
【总页数】2页(P65-66)
【作者】孙丽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48
【相关文献】
1.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 [J], 张存良;
2.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 [J], 张存良
3.地区与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关系——基于单因素与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研究[J], 于善丽;孙国强
4.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因素的实证分析 [J], 周歌
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 [J], 王星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实证论文

对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实证论文

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储蓄率是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的高低会对经济增长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呈不断上升趋势。

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当前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途径,并让我们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文以1979-2002年的城镇居民的数据为样本,引入居民收入,一年期储蓄利率,通货膨胀率,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等4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各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储蓄;回归;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1一﹑问题提出背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储蓄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

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有着有利的一面,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高储蓄率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也为我国从容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保障。

然而高储蓄率也抑制了我国消费,导致内需不足,从而进一步抑制了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

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当前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途径,并让我们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数据及模型建立本文选取了1979-2002年的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y= 0+ 1x1+ 2x2+ 3x3+ 4x4+u三﹑模型数据分析利用eviews6.0软件对表1数据进行最小二乘估计结果如下:y=-0.3265+0.2527x1+0.0320x2+0.4719x3+1.3292x4+ur2=0.902429,修正 r2=0.881888,拟合优度较好,系数的符号也基本上符合经济意义。

(一)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中x1的p值=0.1309>0.05,x3的p值=0.0612>0.05都通不过t检验,在拟合优度较高情况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储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居民储蓄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了解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对于制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居民储蓄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

一、收入水平和储蓄率的关系收入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在储蓄方面可能会更加充裕,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率越高的概率就会越大。

在实际情况中,并非所有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都能够保持高的储蓄率。

在我国,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储蓄率的提高并不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有些家庭收入水平较高,但是储蓄率并不高,这可能和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观念有关。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以便更好地探讨收入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家庭结构对储蓄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家庭结构多样化,不同的家庭结构可能会对储蓄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家庭结构越稳定,储蓄率越高的概率也会越大。

有稳定工作的夫妻双方,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高;而单身人士或者离异家庭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低。

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探讨家庭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

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一般来说,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对于未来的规划能力更强,对于储蓄也更加重视。

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更加高。

而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低。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储蓄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探讨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四、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和储蓄率的关系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也是影响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同,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水平也不同,这可能会对储蓄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发布时间:2021-01-22T02:16:23.93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期作者:侯萌[导读] 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是衡量城乡居民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对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

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确定影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量的因素,将其作为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居民储蓄存款则作为回归模型的被解释变量。

构建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确定能够显著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因素,从而使政府能够制定相应的能够降低居民储蓄率和调整居民消费的政策。

侯萌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是衡量城乡居民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对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

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确定影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量的因素,将其作为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居民储蓄存款则作为回归模型的被解释变量。

构建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确定能够显著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因素,从而使政府能够制定相应的能够降低居民储蓄率和调整居民消费的政策。

关键词:储蓄存款;多元回归;计量经济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经济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国民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居民手里面的钱也越来越多,所以居民储蓄率也随之持续快速增长。

中国城乡居民选择储蓄主要是为应对医疗、教育、购房以及养老这四大难题。

首先,我国养老制度虽然随着国家的发展逐渐完善,但制度仍然不够健全。

其次,我国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现存的医疗保险制度并没有使城乡居民的利益完全受到保障,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增长缓慢。

医疗制度的不完善加重了城乡居民的负担并且加剧贫富差距。

最后,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恪守着勤俭节约这一教诲,不论怎样都会根据自己偏好的比例,在取得的收入中抽取部分进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二、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一)影响因素结合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以及考虑我国的宏观环境实际情况,可以得出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和虚拟变量社会保障制度等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因素。

居民储蓄存款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居民储蓄存款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居民储蓄存款变化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报告:居民储蓄存款变化影响因素分析一、调整利率对居民储蓄存款影响的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变革,调整银行利率已成为经济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表面上看,提高居民储蓄利率似乎能够增加居民的储蓄存款,但是,实际上调整银行利率并不能确定储蓄存款的增长或减少。

由于利率的调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通货膨胀、就业市场、市场竞争、企业和政府借贷需求变化等,因此,通过分析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利率调整对储蓄存款的影响,以及居民储蓄行为背后的原因。

二、经济收入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收入是居民储蓄存款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会变得更加富有和经济稳定,因此,他们会更愿意进行储蓄存款。

然而,由于某些因素,收入可能不足以激励居民储蓄行为的增加。

例如,家庭开支的增加、房价上涨、就业不稳定等可能导致居民储蓄意愿的下降。

因此,了解经济收入对于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影响方式和原因,对于制定适当的政策来促进增加储蓄存款非常重要。

三、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人口结构也是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的年龄增长,老年人为了在退休后有足够的财富来维持生活,而进行了更多的储蓄存款。

然而,随着年轻人口增加,他们通常需要贷款或消费,以资助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储蓄存款可能会减少。

此外,教育水平也是储蓄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愿意进行储蓄行为,而低教育水平的人则更愿意进行消费行为。

因此,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居民储蓄行为也可能会有所变化。

四、金融创新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提高,金融创新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

稳定发展的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是繁荣经济的关键。

然而,各种金融创新可能会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和投资方式的改变。

例如,货币市场中可负担的利率和投资收益的提高可能会加速居民储蓄,并减少储蓄金额。

因此,对于检测金融创新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是我们更好地了解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必要一步。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被视为宏观经济稳定和个人家庭财务健康的重要指标。

储蓄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个人家庭的经济状况。

研究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旨在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宏观因素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1.政策因素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国居民储蓄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过去几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行“稳增长”政策,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居民储蓄以支持国家的投资和建设。

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调整金融政策,例如适时地提高或降低存款利率,调整货币供应量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2.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和储蓄意愿也相应增强。

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更愿意将多余的资金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经济发展水平对居民储蓄率有着直接的积极影响。

3.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居民储蓄率。

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通过个人储蓄来解决养老、医疗等问题。

而一旦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完善,人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应下降。

二、微观因素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1.收入水平个人家庭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主要微观因素之一。

收入越高的家庭,其储蓄率往往也越高,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剩余资金可以储蓄。

相反,收入较低的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生活压力,不能够有足够的余钱进行储蓄,因此其储蓄率相对较低。

2.消费观念个人家庭的消费观念也会直接影响其储蓄率。

在传统的理念下,人们更倾向于实现“节约致富”,把更多的钱财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而在现代社会,消费观念逐渐转变,人们更倾向于享受当下的生活,愿意通过消费来提高生活水平。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会直接导致个人家庭的储蓄率的变化。

3.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对储蓄率也有较大影响。

计量经济学-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南京审计学院2021 级金融院题目: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学生姓名__学号专业班级___ _ __2021年12 月12 日摘要: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变化之一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迅速提高。

自1949年以来,中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呈不断上升趋势,因而高储蓄率也被认为是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虽然高储蓄率总是会导致更高的收入及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并非储蓄率越高越好,必然会存在一个最优的储蓄率。

这使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于经济开展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探讨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规律,找出主要决定因素,并在此根底上对储蓄的变化趋势做初步预测,成为确定本论文研究题目的宗旨之一。

关键字:居民储蓄CPI GDP 存款利率股票市值物价指数一,文献综述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开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缺乏。

所以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据统计,我国近年来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9%左右,而资本的净边际产量即MPK-δ,约为0.9%。

我国的资本收益MPK-δ=每年0.9%,大大低于经济的平均增长率〔n+g=9%〕。

可见,我国的资本存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黄金律水平。

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水平已经偏高,而消费率那么偏低。

所以我们应该降低储蓄率,减少投资,把收入的更大份额用于消费,这样就会立即提高消费水平,并最终到达更高消费水平的稳定状态。

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的影响,而储蓄率的变化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实际利率的变化,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收益及渠道的变化。

我国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是缓慢下降的,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越大,储蓄存款增加越多;反之也成立。

我国城乡储蓄存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乡储蓄存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上接第 147 页)
一般情况下,资本市场的效率提高,企业股票价格反映企 业经营情况的信息就越充分,而企业发行股票就容易,企 业融资的效率就越高。因此,首先应建立多层次的主板市 场、二板市场、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同时需要加强相 应的规范和监管。诸如股票上市交易和信息披露的标准和 准则;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交易规则等。其次要积极 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从国外情况看,发达 国家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通的资金中,债权融资比重远远 高于股权融资的比重。因此,随着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方面改 革的进行,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的外部条件正 趋于成熟。通过健全完善的资本市场来为中小企业提供全 方位的融资服务,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三、模型的初步建立 本文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口数、股票市 场活跃程度、预防性动机等变量,从而尽可能等的分析影 响储蓄存款的因素,所以本文的储蓄存款模型可表示为: S=(f PI,R,GP,D01,D02,GDP,REN,u) 式中 S 表示居民储蓄储蓄余额,PI 表示人均可支配收 入,R 表示利率水平,GP 表示消费价格指数,虚拟变量 D01 表示股票市场的活跃程度,虚拟变量 D02 表示预防性动机 (代表有无预期支出和预期收入),GDP 表示国内生产总 值,REN 人口总数,u 为随机扰动项。 模型假设: 第一,城乡居民储蓄存仅包括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农 民个人储蓄存款 第二,假设本文涉及的利率都是名义利率。 第三,对于虚拟变量 D01,在 1990 年前,D01 取 0;1990 年以后,D02 取 1。
2.模型分析。 农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居民储蓄存款有着显著的影 响,储蓄存款对人均纯收入的弹性为 2.8779,人均纯收入每 变动 1 个百分点,储蓄存款将同方向的变动 2.8779 个百分 点;农村人口总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对农村储蓄存款有一定 的影响,但是不是很大。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对储蓄存 款的影响也不是很大,股票市场对农村储蓄存款也有影 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均纯收入、通货膨胀率以及国 内生产总值方面。此处需要指出的是:虚拟变量储蓄的预 防性动机对农村储蓄存款没有影响,这并不表示农村居民 没有预防性支出和预防性收入,相反,农村居民由于享受 的保障少,收入低,其预防动机不会比城镇居民少。虚拟 变量不显著只是说明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动机在制度变革 前后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说明在城镇中影响很大的住房、 医疗、教育等等改革和其带来的连带影响对农村居民没有 太大的影响。事实上,农民在制度改革前后享受的待遇基 本是一样的。

我国城乡储蓄存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乡储蓄存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NAND 收稿日期:2014-09-10作者简介:王瑛龙(1989-),男,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吴安兵(1988-),男,江西景德镇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

我国城乡储蓄存款的影响因素分析王瑛龙,吴安兵(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成都610059)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每年都以一定的速度在增加,本文利用1978年至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利用Eviews 软件的多元回归方法来分析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的因素,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利率、通货膨胀率、预防性动机、股票市场的活跃程度、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等因素。

关键词: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多元回归模型;虚拟变量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4)11-0148-02一、引言居民储蓄额的高低对一国的投资、经济增长以及居民的生活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从1978年的210.6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近40万亿元。

急剧增长的居民储蓄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有着有利的一面,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要考虑到我国储蓄量急剧变动变动对我国产出和就业水平的影响,进而又需在宏观调控时考虑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我国学者之前对于储蓄的研究,没有单独分析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农村居民储蓄存款,因为城镇储蓄存款和农村储蓄存款的影响因素不同,即使同种影响因素对城镇和农村储蓄存款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所得出的结论有着很大的不同。

本文欲建立更完善的居民储蓄存款模型,分析导致城镇与农村储蓄存款差异的根本原因,从而进一步提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等问题的办法。

二、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因素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因素非常的多,但是本文认为最重要的是可支配收入、利率、消费价格水平、预防性动机、股票市场活跃程度等。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基于我国1990年至2007年的统计数字建立起城镇居民储蓄的模型,运用相关计量经济学理论及回归分析知识建模并进行统计以及经济意义上的检验,文章研究了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并得出了最终确定的各因素对城镇居民存款的影响程度,并针对模型所反映出的城镇居民储蓄状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意见。

关键词: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主要影响因素利率通货膨胀率1 提出问题1979年之后,我国的经济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储蓄也随之快速增长。

进入90年代后,我国居民储蓄额的增长上升到一个新的阶层,保持着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这一现象引起国内各经济学家及政府的广泛关注。

这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有着有利的一面,但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凡事都有两面,尤其是出现好的迹象时,政府就更应该关注到其中隐藏的弊端。

所以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控制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态势,虽说这些政策都起到一些刺激消费,增加居民投资的作用,但是居民存款额依然居高不下。

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存款额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存款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

虽然我在这方面算不上研究的很深入及透彻,但是我将我所学的所有知识运用到这次建模当中,并且用心的进行每一个研究阶段——从数据的收集到分析再到检验以及最后的结论得出。

最后得到的收益不仅仅是最终的最佳模型以及结论,还有通过建模自身感触到的:任何一个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实际操作与理论的结合、严谨的思考。

2 变量选择分析其实之前有很多学者就这一问题建立过模型,并且分析了各因素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但是分析的差异很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确实在当今社会,经济这一方面涉及的概念广,任何一个理论,任何一个模型都可以引起很多不同的看法及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090.94 43522.20 38329.13 42457.72 37055.57 32430.28 89403.89 327141.00 121366.43 243939.12 256423.00 214758.10
5 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回归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0/13 Time: 08:37 Sample: 1994 2011 Included observations: 18
的股市是20世纪90年代初才刚刚起步,上海证券交易所是1990年成立,深圳证券
交易所是1991年成立,成立初期的股票市值未必能够真实反映实际的情况,因而
选取1994年以后的数据。
年份 居民储蓄
国内生产总 值
一年期定 期存款利 率 Rate
零售价格 消费物价指 股票市价总
指数 RPI 数 CPI
市值
1994 21518.80 48197.86 10.98
X3
-743.3196 337.7354 -2.200893 0.0481
X4
-156.1074 65.00809 -2.401354 0.0334
X5
-0.088520 0.030271 -2.924291 0.0127
R-squared Adjusted R-squared S.E. of regression Sum squared resid Log likelihood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 1 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中国储蓄率受 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经济学家的关注。高储蓄率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充裕资金来 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 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与此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前 所未有的挑战,因为,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不足。所以对影响 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 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利用我国1992年以来的统计数字建 立了可以通过各种检验的城镇居民储蓄率的模型。探讨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规 律,找出主要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储蓄的变化趋势做初步预测,成为 确定本论文研究题目的宗旨之一。
3 经济理论陈述 3.1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的不可获得 性,本文将国内生产总值(GDP) 作 为 衡 量 居 民 收 入 水 平 的 指 标 。 只 有 收 入 达 到 一 定 水 平 之 后 才 能 进 行 储 蓄 , 而 且 根 据凯恩斯的理论,边 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收入水平越高,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消费越少,储蓄 越多。
0.996283 Mean dependent var 0.994735 S.D. dependent var 6134.816 Akaike info criterion 4.52E+08 Schwarz criterion -178.8829 Hannan-Quinn criter.
109415.8 84546.17 20.54255 20.83934 20.58347
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的影响,而储蓄率的变化 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实际利率的变化,居 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收益及渠道的变化。我国居民的平均边 际消费倾向是缓慢下降的,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越大,储蓄存款增加越多; 反之也成立。实际利率。我国居民存款对名义利率下调的利率弹性小,而对 名义利率上调的弹性大;而样本期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我国名义利率是下 降 的 且 在 调 整 以 前 名 义 利 率 是 不 变 的 , 所 以 从 实 际 情 况 来 看 , 我 国居民存款 变化受到名义利率变化的影响很小,主要受到通货膨胀引起的实际利率变化的影
1998 53407.47 84402.28 2.52
97.40 438.40 19521.81
1999 59621.83 89677.05 2.39
97.00 432.20 26167.18
3
2000 64332.38 99214.55 2.25 2001 73762.43 109655.17 1.98 2002 86910.65 120332.69 1.98 2003 103617.65 135822.76 2.25 2004 119555.39 159878.34 2.25 2005 141050.99 184937.37 2.25 2006 161587.30 216314.43 4.59 2007 172534.19 265810.31 5.67 2008 217885.35 314045.43 8.33 2009 260771.66 340902.81 9.00 2010 303302.49 401512.80 2.50 2011 343635.89 473104.05 3.50
X1
X2
X3
0.777284
882.403
X4
X5
R2
0.991575
(41.79740) (1.31197)
1
响。居民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对储蓄存款的影响比较微妙:当居民的收 入不变时,消费支出增加了,可以用来储蓄的资金自然会减少;另一方面, 居民消费支出也受到收入的影响,所以,把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同时 引进回归方程时,会引起复共线性;最后,居民消费支出还受到通货膨胀及 其预期的影响。总而言之,把居民消费支出引进方程时,要十分谨慎。鉴于 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示居民消费支出。关于金融投 资渠道及收益,一方面,我国居民的金融投资意识越来越强;另一方面,随 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可供居民选择的投资渠道越来越多,如股票、国债 以及多种多样的基金等金融资产不断进入居民的资产组合之中。本文选取相 应期间股票指数来反映金融投资对储蓄存款的影响。居民储蓄存款总额是我 国评价经济运行情况的一个重要总量指标,它与许多宏观经济指标之间都存在 着密切联系。为了解释居民储蓄变动的原因,有必要引进居民储蓄函数,从 数量上分析相关变量对居民储蓄变动的影响。
5.4 多重共线性检验
5.4.1 计算个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矩阵:
X1
X2
X3
X4
X5
X1
1.000000
0.133362
-0.274705
0.835329
0.859121
X2
0.133362
1.000000
0.608336
-0.269387
0.206727
X3
-0.274705
0.608336
121.70 339.00 3690.62
1995 29622.30 60793.03 2.63
114.80 396.90 3474.28
1996 38520.80 71176.59 3.22
106.10 429.90 9842.39
1997 46279.80 78973.03 3.47
100.80 441.90 17529.24
2
物价水平也可以影响储蓄和消费,物价水平越高,相同消费水平所支出的 货币就越多,在货币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能供储蓄的货币就越少。同时,物 价水平决定了实际利率,既定的名义利率下,物价水平与实际利率负相关。 3.4通 货 膨 胀 率
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 程度;而价格指数则是反映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在实际中,一般不直接、 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而是通过价 格 指 数 的 增 长 率 来 间 接 表 示 。 由 于 消 费 者 价 格 是 反 映 商 品 经 过 流 通 各 环 节 形 成 的 最 终 价 格 ,它 最 全 面 地 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因此,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最能充分、全面反 映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目前,世 界 各 国 基 本 上 均 用 消 费 者 价 格 指 数 (我 国 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即 CPI 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4 模型设定
4.1 模型方程:Y= C+C1X1+C2X2+C3X3+C4X4+C5X5+U 其中, Y 为居民储蓄总额, X1为国内生产总值, X2为一年期存款利率,X3为
零售物价指数,X4为消费物价指数,X5为各期股市市值, 。
4.2 数据的收集
本文采用的是1995年-2011年的数据,所有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介于中国
4
F-statistic Prob(F-statistic)
643.3489 Durbin-Watson stat 0.000000
2.289440
5.1 相关性检验
R2=0.996283,调整的 R2=0.994735 表明方程拟和度很高,F 统计量也明显显著 表明模型,总体是显著的。
5.2 经济意义上的检验:
1.301249 0.095700
6.002331 0.692473
5.906357 0.685566
5
调整的 R2 0.990022
0.051463
0.039182
0.673253
0.665914
其中 X1 得到调整的 R2 最大,以 X2 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结果 如下:
变量
X1 X2
1.000000
-0.583171
-0.193813
X4
0.835329
-0.269387
-0.583171
1.000000
0.675972
X5
0.859121
0.206727
-0.193813
0.6759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