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8)
土地资源学(高起专) 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高起专)名词解释1. 土地生态系统(8分)参考答案:是由土地中的生物、环境、等要素组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包括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的一个立体系统。
2. 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8分)参考答案:是在已经进行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一定时期的土地类型的变化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属、行政界线等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行为。
3. 土地整理(8分)参考答案:是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4. 土地资源类型(8分)参考答案:性质或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潜力和适宜性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土地资源单元。
填空题5. 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___(1)___ 、___(2)___ 和___(3)___ 三个方面,它们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6分)(1). 参考答案: 光(2). 参考答案: 温(3). 参考答案: 水6. 评价某一区域的太阳辐射条件可用___(4)___ 、___(5)___ 和___(6)___ 来表示。
(6分)(1). 参考答案: 光照强度(2). 参考答案: 光照长度(3). 参考答案: 光照质量问答题7. 土地收购储备的作用?(13分)参考答案:有利于增强政府调控土地供应的能力;有利于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有利于土地资产的优化配置,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有利于推行土地招标拍卖制度,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土地市场;有利于增加政府土地收益。
8.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分)参考答案: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土地资源构成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影响;区域土地资源数量性质的调查;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质量性质的评价;区域土地资源概况及土地资源的开发规划、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等。
9. 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论述如何科学地开发土地资源?(30分)参考答案:与其它资源相比,土地资源是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的一种资源,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持续利用,是实现资源与环境的持续性、社会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的重要课题,这就决定了要科学地开发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试卷一、名词(20分)1.土地使用制度: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土地资源调杳:是运用测绘制图方法或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现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技术,调查分析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和动态变化状况,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现实依据。
3.土地资源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4.农业生态区法:是一种比较使用的研究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方法。
5.土地利用规划: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全面安排和布局。
6.土地资源质量动态监测:是用一定的标准方法,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测量土地的微观特性,观测和分析在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地质量的变化趋势或退化形式。
7.土地生态恢复:相对于土地的非健康状态而言的,即恢复土地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
8.土地退化:是指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
9.区域开发:是指为了获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不损害环境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资源进行综合的利用。
10.未利用土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其他类型的土地,包括空闲地,设施农用地,田坎,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
二、填空题(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土地类型的划分中,因不同学者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各自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土地类型进行划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发生法、和参数法。
2.3S技术即、GIS和GPS的综合应用。
3•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3要素,它们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资源学试题
《土地资源学》试题11一、填空(20×1=20分)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
2、我国主要牧区和主要农区是以mm 等雨量线为界;而在东部,旱作农业和水田农业又是以 mm 等雨量线为界3、前苏联土地类型研究其景观形态单位分为、、三级。
4、农村土地调查以比例尺为主,高山区、高原等地区可采用比例尺,经济发达地区根据需要可采用或比例尺。
5、最小上图图斑面积耕地、园地为mm2 ,城镇村和工矿用地为mm2 ,林地、草地等其它地类为mm2 。
6、补测地物点对四周明显地物点位置的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得超过图上mm ;山地不得超过mm 。
7、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分为、、三级序列。
二、名词解释:(8×2=16分)1、土地类型2、线状地物3、土地自然适宜性4、贴现系数5、可持续土地利用6、土地生产潜力7、基本农田8、土地退化三、、计算题:(2×5=10分)1、根据最小上图图斑标准,求出比例尺 1:10000的地形图及比例尺 1:20000的航片上最小上图耕地图斑对应的实地面积。
(m2)2、某调查区有一宅基地占地150m2,调查底图比例尺为1:5000,该宅基地能上图吗?如果能上图,图上面积为多大?(mm2)。
四、简答题(5×6分=30分)1、地表水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2、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3、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
4、影响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因素。
5、农业生态区法的工作程序五、论述题:(24分)1、某县即将开始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的农村调查工作,他们应该怎样开展这项工作,谈谈你的看法。
(12分)2、论述土地资源学研究的内容体系,并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各部分研究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12分)。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第一章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大;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参照书本、展开论述)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
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 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6.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完整word版)土地资源习题(含答案),.docx
土地资源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15 小题,共30.0 分 )1.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是()A. 由于大规模的植树种草,使耕地迅速减少B. 由于大规模的垦荒,使耕地面积不断增加C. 近几年我国土地面积没有变化D. 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利用不合理,使耕地迅速减少2.读图完成 1-2 题:图中所示的土地类型为()A. 草地B. 林地C. 旱地D. 水田3.对于D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地区B. 是以大草原为主的畜牧业地区 C. 是以山地牧场为主的牧业地区 D. 兼跨了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4.如图中每一幅小图表示我国一种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中图文内容相符的是()A. 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荒地B. 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C.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D. ①旱地② 水田③ 荒地④ 林地5. 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大于400mm 的地区B. 旱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C.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地区D. 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6. 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措施,表述正确的是()A. 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B. 农村新建的居民住宅,可占用一部分耕地C. 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D. 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7.我国各类自然资源,不仅比例构成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读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比较表,回答 5-6 题水资源( %)耕地资源( %)北方2060南方8040读表判断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的分布特点为()A. 南方地多水少B. 南方地少水多C. 北方地多水多D. 北方地少水少8.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以下安排不合理的是()A. ①种植水稻B. 种植小麦C. ③开垦梯田D. ④放牧牛羊9.如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情况,读图完成 3-4题.与图中内容不相符的是()A. ①水田B. ②旱地C. ③林地D. ④荒地10.下列四幅图表示我国四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按照草地、林地、水田和旱地的排序,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④②①③D.③④②①11.华北平原的土地资源类型()A. 草原B. 耕地C. 沙漠D. 森林12.如图漫画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是()A. 森林破坏严重B. 城市绿地受到严重破坏C. 耕地面积减少D. 草场超载放牧13.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是()A.合理开发,永续利用B.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C.占多少,垦多少 D.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14.漫画“鲸吞”揭示的最主要问题是()A. 人口迁移B. 乱占耕地C. 生物灭绝D. 鲸吞房屋15.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B. 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 近期可以根本扭转这种趋势 D. 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 )16.我国的红土地分布在西北地区.______ (判断对错)17.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所占比例不合理,主要是耕地多、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______ (判断对错)18.我国“地大物博”,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合理,特别是后备土地资源充足,人与耕地的矛盾不大. ______ (判断对错)三、综合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共20.0 分 )19.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D______ , E ______ .( 2)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的______ 和低缓丘陵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______ 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3)旱地和水田分布的界线大致经过______ 一线,这与我国一月______℃等温线和______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土地960 万平方公里,即144 亿亩, 1996 年底耕地总面积是19.51 亿亩,2008 年底只有18.26 亿亩,虽然其中生态退耕就约占9000 万亩,但建设占用的耕地也不少.同时受污染的耕地约有 2.03 亿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以上.我国应该坚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材料二:【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1)阅读材料,我国耕地面积不断______ (增加或减少),这凸显我国耕地的珍贵性.(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有哪些?______( 3)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______ .( 4)为缓解人口老年化,我国目前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 政策.【答案】1.D2.D3.D4.B 5.D6.C7.B8.C9.D10.C11.B12.C13.D14.B15.D16.×17.×18.×19.旱地;水田;沙漠;草地;林地;平原; 400;秦岭 - 淮河; 0;80020.减少;建设占用耕地及乱占污染耕地等;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解析】1.解: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因此,一方面必须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更高产;另一方面要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故选: D.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2.解: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 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其中,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如图)水田为主.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青藏高原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力较低.故选: D.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3.解:读图可知, A是水田, B 是旱地, C是林地, D 是草地,它兼跨了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根据题意.故选: D.我国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该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读图解答即可.4.解: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北方旱地,南方水田;西南横断山区和东北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以林地为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草地为主.故选项 B 符合题意;选项A、 C、 D不符合题意.故选: B.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主要有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不仅比例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认真观察地图,明确阴影部分的分布,是解答该题的关键.5.解: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小于 400mm的地区;旱地主要分布在秦岭 -- 淮河以北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故选: D.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的比例是不同的,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积较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6.解: A.在陡坡上开垦荒地,常引起崩塌、水土流失等,故错误;B.工业、交通和城市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应该限制占用农田大搞经济开发区,故错误;C.适当开垦荒地,可以在荒坡地植树造林,故正确;D.超载放牧,使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应该限制放牧牲畜的数量,故错误.故选: C.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业、交通和城市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此题考查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要认真分析.7.解: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 80%以上;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 20%,西北干旱地区缺水尤为严重.华北地区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约占全国的6%,用水十分紧张,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故选: B.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工农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严重.我国有半数以上的城市缺水,而水资源污染会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南方湿润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水资源污染也成为缺水城市.因此,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8.解:读图可得,①图所示的是南方地区的水田,适宜种植水稻,故 A 对应正确;②图所示的是北方地区的旱地,该地区适宜种植小麦,故 B 对应正确;③图所示的是林地,不适宜开垦梯田,故C对应错误;④图所示的是草地,适宜放牧牛羊,故D对应正确.故选: C.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和丘陵地区.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土地资源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9.解: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 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其中,②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①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③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林地很少.④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故选: D.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认真观察地图,明确阴影部分的范围,是解答该题的关键.10.解: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③旱地为主;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①水田为主.我国④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②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故选: C.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我国各种土地类型分布的学习情况.11.解: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所以华北平原以耕地为主.故选: B.中国各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该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牢记即可.12.解:从图中看出,建筑物占据耕地,致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选: C.依据漫画反映的问题分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漫画的判读.13.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故选: D.牢记我国的土地利用基本国策,即可得出答案.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土地保护的基本国策,学生应牢记基础知识,提高答题效率.14.解: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漫画“鲸吞”揭示的最主要问题是乱占耕地现象严重,故本题选 B.故选: B.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本题主要考查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要理解记忆.15.解:读图可得:我国人均耕地有不断减少的趋势,这种趋势会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我们要尽量去改变这种趋势,在近期内通过实施一定的措施可以缓和这种趋势,我们应该加强耕地的保护,抑制这种趋势.故选: D.目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乱占耕地等使得耕地减少,人口的增加使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的势头难以逆转.因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题考查我国耕地的变化趋势,理解解答较有效.16.解:我国的红土地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故答案为:×.我国的红土地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黑土地是东北平原,黄土地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土地资源的分布,牢记即可.17.解: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的比例是不同的,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积较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故答案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的比例是不同的,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积较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牢记即可.18.解:我国陆地面积约960 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 3 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约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 1/3 .我国耕地面积 1.3 亿公顷,却承受着养活世界 21%的人口的沉重负担.我国现有的宜垦荒地资源数量不多,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就更少了.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故答案为:×.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考查我国耕地的开发与利用,要理解记忆.19.解:( 1)读图可得: A 是分布在北方地区的旱地, B 是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水田, C 是沙漠, D是草地, E 是林地.(2)从地形类型看,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 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如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水田和旱地都属于耕地,耕地主要分布在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3)旱地与水田分界线是秦岭 - 淮河一线,这与我国一月 0℃等温线和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故答案为:( 1)旱地;水田;沙漠;草地;林地.(2)平原; 400;(3)秦岭 - 淮河;0;800.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熟记课本知识点读图后解答即可.20.解:(1)(2)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3)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在度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才会呈下降趋势,但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会十分突出.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4)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15 年 10 月 29 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故答案为:( 1)减少;( 2)建设占用耕地及乱占污染耕地等;( 3)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4)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理解记忆.。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的自然供给3、土地的经济供给4、土地需求5、级差地租6、绝对地租7、地租8、地价9、土地利用10、土地集约利用11、土地的规模利用12、土地的利用规模13、土地利用计划14、土地计划利用15、可持续发展16、土地可持续利用17、土地人口承载力18、土地所有制19、土地使用制20、产权21、土地所有权22、土地使用权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土地经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土地经济学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土地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A、功能的永久性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A、土地储备制度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A、气候条件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5、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7、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8、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9、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A、地区性B、唯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有:()A、土地功能的永久性B、土地供给的稀缺性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质量的差异性E、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2、下列关于区位理论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从经济实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品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述了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结构理论是涉及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3、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有:()A、市场经济环境B、土地产权明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D、必要的土地法规E、区域性的市场中介机构4、土地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A、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D、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下列关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当APP(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C、MPP曲线与APP曲线总是相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D、EPP(生产弹性)表示报酬的强弱及变化方向E、理性的生产者总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格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有:()A、公平原则B、收益最大化原则C、替代原则D、预期收益原则E、供需原则7、国有企业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取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包括:()A、出让B、保留行政划拨C、作价入股D、授权经营E、租赁8、下列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特性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途径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下列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量的总和B、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长远性C、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区域性D、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E、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一定时期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的总和不变10、下列关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B、我国境内外的一切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根据不同行业和经营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如综合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D、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能采取招标和拍卖E、地下的各类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5、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途径6、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7、简述城市集聚经济及其表现8、农业区位理论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借鉴意义9、土地产权的权能结构是怎样的?10、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七、论述题1、为什么要强调土地的计划利用?2、如何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3、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价格的?4、论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及原因5、请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该市的城市规划?6、谈谈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来对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完善《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3、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6、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8、地价: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9、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13、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14、土地计划利用: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15、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造成危害16、土地可持续利用:既指满足当代人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同时也不损害当代人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它利益17、土地人口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投入水平下用于农业生产的全部土地的生产潜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18、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即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对土地的占有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19、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地役权21、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22、土地使用权: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被最终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绝对地租是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级差地租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绝对地租来源是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原因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土地报酬是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对比关系也就是在一定技术条件和投入水平下一定面积土地上所获得的收入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是土地的自然属性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土地市场运行模式是由土地制度所决定的一种土地市场结构在不同模式下土地按不同形式交易土地市场运行机制是指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一定轨道和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其核心是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决定机制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蕴藏在土地市场模式中并由其决定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由土地肥力或土地位置(距市场远近)的差异带来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者实质一致都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从历史上看级差地租Ⅰ的产生先于级差地租Ⅱ从一定时期的运动看级差地租Ⅰ也是级差地租Ⅱ的出发点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错误两者是有关系的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正确在某一土地市场当土地价格持续上升土地供给量增加需求减少一部分土地卖不出去土地价格就会下降;当土地价格持续下降土地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出现短缺土地价格就会上升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错误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收益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错误土地利用规模和土地规模利用不是相同的概念前者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的数量的大小而后者则主要是偏重对土地的使用即尽可能地使土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增的阶段至少应该处于报酬不变的阶段以获得最佳的土地规模效益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错误农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布局提高区位地租和经营收益不同的区位其土地利用类型和集约化程度也不同运费是影响农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却不是唯一因素;工业区位论是通过对运费、劳动费、集聚因素的综合分析来寻求工业最优区位以减少产品生产成本来获得最大利润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错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并不等同于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前者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其出让的主体只能是国家;而后者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与赠与其转让主体无限制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 A )A、功能的永久性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 C )A、土地储备制度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 D )A、气候条件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B )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5、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 )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 B )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7、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 D )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8、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 A )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9、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 B )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 B )A、地区性B、唯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有:(ABD )A、土地功能的永久性B、土地供给的稀缺性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质量的差异性E、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2、下列关于区位理论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E )A、从经济实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品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述了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结构理论是涉及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3、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有:(ABCDE )A、市场经济环境B、土地产权明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D、必要的土地法规E、区域性的市场中介机构4、土地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D、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下列关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CD )A、当APP(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C、MPP曲线与APP曲线总是相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D、EPP(生产弹性)表示报酬的强弱及变化方向E、理性的生产者总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格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有:(ACDE )A、公平原则B、收益最大化原则C、替代原则D、预期收益原则E、供需原则7、国有企业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取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包括:(ABCDE )A、出让B、保留行政划拨C、作价入股D、授权经营E、租赁8、下列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特性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BD )A、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途径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下列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BCD )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量的总和B、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长远性C、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区域性D、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E、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一定时期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的总和不变10、下列关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BDE )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B、我国境内外的一切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根据不同行业和经营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如综合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D、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能采取招标和拍卖E、地下的各类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土地作为生存场所需要土地提供粮食、衣料等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外两大类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人口增长自然就要求增加食物进而要求增加农业用地;建房、修路及各种设施用地也会大量增加总之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而土地总量却在一直在减少所以我们要提高土地利用率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很多其中基本的因素有: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需求;产品价格;土地利用计划;土地供给者的行为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1)市场决策由微观经济主体做出多考虑局部、当前利益容易忽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2)市场不能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外部不解决性问题;(3)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4)对于不按市场机制运作的部门市场配置无能为力;(5)土地在中国农村还带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就是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某种轨道、某种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1)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经济的运行全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这就是市场机制土地市场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地价完全由市场的供给、需求来决定同时价格又通过自身的变动来灵活地调节土地的供求关系使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在这种市场中政府不做任何干预(2)所谓计划机制是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第一章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大;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参照书本、展开论述)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
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6.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土地资源学习题集
土地资源学习题集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2)第三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 (7)第四章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 (8)第五章土地资源调查 (12)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 (14)第七章土地人口承载潜力 (16)第八章可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 (16)第九章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 (18)第十章区域土地资源开发 (21)第十一章中国土地资源概况 (21)第十二章中国土地资源分区 (23)第十三章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24)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资源3、土地资产括: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土地用途的多样性、土地的增值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1、一定区域土地的自然属性特征相对稳定。
()2、地球上土地面积有限,但土地资源是无限的。
()四、选择题:1、土地的价值更多的取决于:()A.土地实体B.土地上附加的权益C.土地区位D.土地特性2、以下不属于土地自然属性特征的是:()A.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B. 土地的不可替代性C.土地利用的外部性D.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的功能不包括:()A.生产性功能B.承载功能C.增值和储蓄的功能D.产权功能4、土地的功能包括:()A.生产性功能B.承载功能C.增值和储蓄的功能D.产权功能五、简答题:1、土地的基本属性有哪些?(6分)2、什么是土地?(4分)3、什么是土地资源?(4分)4、土地具有哪些功能?(6分)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1、积温:2、农业指标温度:3、有效土层厚度:4、土壤质地:5、活动温度:6、作物生长期:7、生物多样性:8、土壤剖面构型:二、填空题:1、土地的自然构成要素包括、、、水文、土壤、生物等。
2、土地的自然构成要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等。
3、影响土地资源性质的气候要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等。
4、影响土地资源性质的气候要素主要包括、热量、降水等。
5、岩石按成因划分为以下类型:岩浆岩、、。
6、发育完全的土壤剖面从上到下通常可分为、、7891. 积温是指指示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田间作业的农业指标温度。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土地资源学》期终复习试题(共5套)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土地资源学》期终复习试题(共5套)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土地资源学》期终复习试题《土地资源学》(刘黎明主编,第5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第一套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土地资源2.土壤肥力3.土地资源类型4.土地类型的空间结构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6.土地利用7.土地整理8.基本农田9.区域开发10.土地生态系统二、简述题(每题8分,共48分)11.从资源承载力的本质来看,简述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具有的内涵12.简述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13.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14.简述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主要目的15.简述现阶段我国土地储备运作过程的主要内容16.简述我国江南丘陵山地区的土地利用特征、土地利用方向和开发途径三、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17.我国国土资源开发面临严峻形势。
一方面,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下,国土资源短缺的状况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人为的资源利用粗放,浪费严重以及在资源管理上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为此,我国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试指出我国目前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三方面开发利用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提出这三方面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措施。
18.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不断退化和减少的耕地,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
试提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建议。
第二套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土壤2.土地类型3.土地资源调查4.土地评价5.农业生态区法6.土地储备7.区域开发8.土地资源利用分区9.地下水矿化度10.比配二、简述题(每题8分,共48分)11.简述土地的资源特性和资产特性12.简述《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的区别13.简述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14.简述农用地分等定级采用的“等别”和“定级”两个层次的工作体系15.简述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16.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三、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17.我国西部地区拥有的土地资源面积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56%,同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土地资源总量多,难利用、未利用的土地面积大;二是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土地生产率低下;三是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资源退化现象严重;四是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量大。
土地资源学试卷
内蒙古财经大学期末考试试卷《土地资源学》试卷A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下列那个不是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
A 光B 温C 水D 气2、我国中低产田比例很大,占总耕地面积的【】。
A 1/2多B 3/4多C 2/5多D 3/5多3、【】是划分地貌形态类型的最重要指标。
A 地面坡度B 海拔高度C 水热分布D 土壤条件4、不属于地表水系的是【】。
A 冰川B 河流C 湖泊D 海洋5、【】分布是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而造成的。
A 纬向地带性B 经向地带性C 垂直地带性D 非地带性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选出2-5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地貌类型按地貌形态可粗略分为【】。
A 平原B 丘岭C 山地D 高原E 盆地2、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
A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B 景观生态分析方法C 现代技术应用方法D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E 系统分析方法3、水资源调查包括【】的调查。
A 地下水B 地表水C 水利设施D 供排水状况E 水旱渍害状况4、农用地包括【】。
A 耕地B 园地C 林地D 牧草地E 沙荒地5、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主要原则是【】。
A 生产性B 稳定性C 保护性D 可行性E 可承受性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5分)1、土地资源的气候构成要素包括:、、、。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土地类型演替的影响因素有:、、、。
4、我国的土地分级系统采用、、作为基本的土地分级单位。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土地资源2、耕地3、土地资源评价4、土地整治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2、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3、农用地分等的技术路线。
4、FAO土地评价系统5、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存在哪些问题?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1、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依据和命名方式。
土地资源管理考试试题
土地资源管理考试试题第一节:选择题(共60分)1. 下列关于土地资源的定义,正确的是:A. 土地和其上的自然资源的总称B. 土地的产出能力和价值的总和C. 人类利用土地的结果D. 土地和土地上的建筑物的总称2. 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是:A. 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B. 促进土地的流转和交易C. 减少土地负担和税收D. 扩大土地利用范围,提高经济效益3.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法律是:A. 《土地管理法》B.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暂行办法》C. 《农村土地承包法》D.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4. 关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和出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出租土地使用权需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B. 转让土地使用权需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C. 出租土地使用权需经土地使用权人同意D. 转让土地使用权需经土地使用权人同意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A. 指定土地用途和分区的规划文件B. 确定土地承包、流转和退出的政策文件C. 制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标准和指导意见D. 建立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机构和制度第二节:填空题(共40分)1. 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是_____和_____的统一。
2. 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一般为_____年。
3. 《土地管理法》规定,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转让、交换、出租、出借、转包、转种、转设其他用途或者以其他形式处分土地使用权,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事先经批准的除外。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_____。
4.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农民以自愿原则组织起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____。
5. 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保护_____、______和_____的统一。
6. 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建设_______和_______的土地。
7.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在期限内从一方转让给另一方的过程,流转方式包括_______和_______。
8. 基本农田是指保护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需要,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特点的农田。
土地资源学考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A闭卷适用专业年级: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本试题一共5道大题,共2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注:1.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 、试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2 •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填空(20 X仁20分)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 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2、我国主要牧区和主要农区是以mm 等雨量线为界;而在东部,旱作农业和水田农业又是以mm 等雨量线为界3、前苏联土地类型研究其景观形态单位分为 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_ 三级。
4、农村土地调查以_________ 比例尺为主,高山区、高原等地区可采用 ____________ 比例尺,经济发达地区根据需要可采用 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 比例尺。
5、最小上图图斑面积耕地、园地为mm 2,城镇村和工矿用地为mm 2,林地、草地等其它地类为mm 2。
6、补测地物点对四周明显地物点位置的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得超过图上mm ;山地不得超过mm 。
7、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分为 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 三级序列。
二、名词解释:(8 X 2=16分)1、土地类型 2 、线状地物 3 、土地自然适宜性 4 、贴现系数5、可持续土地利用6、土地生产潜力7 、基本农田8 、土地退化三、、计算题:(2 X 5=10分)1 、根据最小上图图斑标准,求出比例尺 1 : 10000的地形图及比例尺1 : 20000的航片上最小上图耕地图斑对应的实地面积。
(m2)2、某调查区有一宅基地占地150m2,调查底图比例尺为1:5000,该宅基地能上图吗?如果能上图,图上面积为多大?(mm2)。
【最新大学期末考试题库答案】《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B 、土地交易许可制度 D 、土地计划利用制
B 、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
C、土地的利用率
D 、人均耕地占有量 )
5、 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 ( A 、屠能 C、詹姆斯 .安得森 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 ( A 、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 权益价格 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 地域性 7、在我国 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 ( ) B 、权属有争议的房地 D 、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 B 、马克思 D 、萨伊 ) B 、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
B 、收益最大化原则
8、下列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特性的各种说法 正确的有:( )
A 、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 B 、土地利用途径的多样性 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 D 、很难改变用途 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 9、下列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各种说法中 正确的有:( A 、所谓总量 是指耕地数量的总和 B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长远性 C、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区域性 )
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 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 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 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 《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 大小《土地
21、土地所有权 22、土地使用权 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 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二、名词辨析 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 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 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 而言的《土地经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 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土地经济学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题
课程号: 010723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班号学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土地2、基本农田3、光温水土生产力4、土地沙漠化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5、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依据和命名方式。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1、请结合野外实习分析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我国已经启动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请阐述该工作的目的和基本内容。
课程号: 0107231《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
其中:资源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
(5分)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
(5分)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土地资源学》章节复习试题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土地科学?土地科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2.什么是土地?土地具有哪些特性?3.简述土地资源与土壤、土地、国土之间的差别?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面对21世纪愈演愈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请简要阐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第一章霍论1.什么是土地科学?土地科学的研内容有哪雛?土地科学:是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霆为基础,以土地类晁、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和供求矛盾作为研究对陥,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跪互关系,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整治与管理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如何持霉利用土地。
研究内容:(1)土地资源类晁、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的隨互联系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土地功能与作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用途转化的机理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3)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法律、土地霖政等内容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4)土地关系。
2.什么是土地?土地具有哪雛特霆?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需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他包括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组成要素。
土地的特霆:(1)土地面积的有限霆(2)土地位置的固定霆(3)土地质量的动态霆(4)土地利用的永霉霆(5)土地用途的多宜霆与多用霆(6)土地的不可代替霆(7)土地的社会霆3.简述土地与土壤、国土、土地资源之间的差别?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需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括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国土: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1)土地与土壤它与土地的区别在于它是土地的组成要素:单纯的土壤是土地地表层的一部分;土壤的肥力是土地生产力的一部分;土壤的结构是土地结构的一部分(2)土地与国土它与土地的区别:从范围看,国土包括领土、领空、领海, 超过土地范畴;从目的看,国土强调主权意义,即国与国的关系,而土地是自然社会综合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学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
4.土地退化:
5.可持续土地利用:
二、填空(每个1分,共20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
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和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
为:、、、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三、选择(每个1分,共10分)
1.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与土地类型
B.区域土地资源
C.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D.土地资源保护与政治
2.对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评价B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评价
C.土地资源的性状和肥力评价
D.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治评价
3.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是根据()划分的
A.光照强度
B.光照质量
C.光照程度
D.光照长度
4.我国的气候类型中没有的一类是()
A.季风型
B. 海洋型
C.地中海型
D.干旱荒漠型
5.在分析某一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时,往往将()因素作为主导因素加以重点剖析
A.气候
B.地学
C.生物
D.经济
6.一般而言,海拔高度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
A.1
B.0.5~0.6 C。
1~2 D.0.8~1
7.地貌类型按()可以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
A.海报高度
B.地貌形态
C.相对高差
D.坡度
8.能作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的是()
A.土地厚度
B.土地质地
C.土地有机质含量
D.土壤PH
9.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土壤调查重点是()
A.土壤肥力因素
B.土壤质地
C.土壤障碍因素
D.土壤侵蚀
10.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是()
A.准备阶段
B.内业阶段
C.外业阶段
D.验收阶段
四、简答题(共40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8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8分)
3.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和对策。
(9分)
4.简述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了中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步骤(10分)
5.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5分)
五、论述(15分)
1.试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3.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考虑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
4.土地退化: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5.可持续土地利用:即在满足当代人们对土地利用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也不损害当代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他利益。
二、填空题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
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平原、丘陵、
山地、高原和盆地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类型,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方式。
三、选择题
1、C
2、C
3、D
4、C
5、B
6、B
7、B
8、C
9、A 10、C
四、简答题
1.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2分)
(2)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2分)
(3)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2分)
(4)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
(2
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由于土地治理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因此,在土地治理中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
(2分)
(二)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宣地进行土地治理。
土地治理是在特定的土地开发利用区域内进行的,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条件、开发历史、土地利用方式等也不尽相同。
(2分)
(三)综合措施与主导措施相结合。
由于土地的性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须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综合措施与主导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
(2分)
(四)改造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人类对土地的开发、保护和管理的过程,就是使土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和实现动态平衡的过程,治理土地就是人为地促进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在进行土地治理时,必须将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作为重要目标。
(2分)(只答要点,每个要点给1分,进行阐述,视内容可给分)
3.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和对策。
答:世界土地资源利用面临如下问题:人口快速增加对土地产生过重压力;世界耕地资源锐减、森林砍伐、湿地和草地垦殖问题严重;土地退化问题严峻(地力衰退;水土流失严重;盐渍化、沙化、污染);的数量变化,等等。
(5分)
对策主要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理论方法研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研究、保护土地生态,控制人口增长等。
(4分)
4.简述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了中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步骤
(1)土地资源清查土地资源(1分)
①土地数量清查(1分)
②气候清查。
(1分)
③土壤清查。
(1分)
(2)划分农业生态区(1分)
(3)计算生态区的生产力(1分)
(4)统计出每个行政区内的土地生产力(2分)
(5)确定投入水平(1分)
(6)计算一定行政区内的土地人口承载力(1分)
(答出要点,按要求给分)
5、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1分);稳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1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1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1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1分)。
五、论述题
1.试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由于土地资源为人类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和场所,土地资源保障了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生产的基础和条件,土地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提供了本源,因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但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存在着五种关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模式。
(2分)
(1)边缘经济发展模式(1分)
该模式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很少或不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土地资源供给的制约,认为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源的供给是无限的,不需要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行特殊的保护,国民经济各部门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经济原则获取土地资源。
(1分)
(2)土地资源限制极端模式(1分)
该模式的特征是认为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供给是有限的,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计划方式获取土地资源,保护士地资源是第一位的,经济发展是第二位的。
(1分)(3)土地资源服从经济模式(1分)
该模式的特征是认为土地资源的供给并非无限,但土地资源的供给配置要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护工作由社会经济各部门或用地单位或个人自行负责。
(1分)
(4)经济服从土地资源模式(1分)
该模式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应服从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置,要有利于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护。
(1分)
(5)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1分)
该模式的特征是把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护和经济发展视为相互支持的两个系统,是土地资源一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保护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彼此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的不断发展的和谐体系。
(1分)
在以上五种关系模式中,第一与第二种关系模式是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形式,第三和第
四种模式则是第一和第二种模式向第五种模式迈进的过渡状态。
(1分)第五种模式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平衡点,也是由第一种模式向第三种模式和第二种模式向第四种模式不断发展的方向。
(1分)显然,第五种模式是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应埠求的目标。
(1分)。